《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放射性化学与核化学

放射性化学与核化学

放射性化学与核化学放射性化学与核化学作为现代化学的一个分支,放射性化学与核化学主要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核反应等相关问题。

它不仅在核能工业、核武器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对科学家深入了解元素的结构、性质与变化、揭示化学反应机理等起着重要作用。

放射性化学放射性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动力学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变化,在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产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放射性化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探究放射性物质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原因。

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可以引起化学键的破裂,甚至引发新的化学反应,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方法也与正常物质分析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白金族元素的谱分析中,由于贡献的精细分裂结构被放射性产生大的撕裂,因此其谱线常常会被其他元素的谱线掩盖。

所以放射性化学家需要使用特殊的技术,如伽马光谱学、放射化学反应、比较计数技术等来分离和分析放射性核素,揭示它们的化学与物理性质。

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和工业环境中的存在,对大气、水体以及植物、动物等生物体都会产生影响。

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和核污染事件都对人类和地球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

放射性化学的研究在核工业、核墨子、核医学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知道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性质,有助于人们避免或减少辐射危害。

核化学核化学是研究原子核的化学性质和函数的学问,它是物理化学与核物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核化学理论奠定了合成超重衰变的理论基础,这是目前制备超重元素的唯一途径。

核化学在化工、化纤、电子等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核化学主要研究原子核与电子壳层和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探究核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

核化学的研究涉及到放射性核素的合成、分离、净化、分析、测量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利用,还研究核反应的过程、中间体及其动力学,揭示核反应的本质,为核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放射化学与核化学

放射化学与核化学

放射化学与核化学1 用DPTP 从硝酸介质中分离镅与镧系元素唐洪彬,程琦福,叶国安,叶玉星,蒋德祥,朱文彬,陈 辉本工作采用改进的方法合成Am 3+与Ln 3+的新型萃取剂2,6-二-(5,6-二正丙基-1,2,4-三嗪-3-取代)-吡啶(DPTP ),并用MS 、1HNMR 、IR 等对它进行了分析与鉴定。

选定30%辛醇-正十二烷(ODOD )作稀释剂,研究了DPTP 体系的平衡时间、萃取剂浓度、NO 3-浓度、初始水相HNO 3浓度、相比等因素对Am 和Eu 分配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在5 min 内可达到萃取平衡;D Am随NO 3-浓度增加而增大;随着水相酸度提高,D Am 和D Eu 均显著增大,但二者间的分离因子SF Am/Eu 恒定在100~120范围内;在0.5~2.0 mol/L HNO 3介质条件下,可有效分离Am(Ⅲ)和Eu(Ⅲ)。

此外,实验研究了0.02 mol/L DPTP/ODOD 体系对La 、Ce 、Nd 、Sm 、Gd 等5种常量元素的萃取。

在0.5 mol/L HNO 3条件下,5个镧系元素的分配比均为10-2,这一结果与用152~154Eu 作示踪剂的实验结果一致。

经103 Gy 辐照后,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基本不变;当辐照剂量达到5⨯104 Gy 后,D Am 下降较快。

实验考察了0.02 mol/L DPTP/ODOD 有机相中Am 的反萃。

用0.01 mol/L HNO 3进行3级反萃,可定量反萃有机相中的Am 。

2 iPr-BTP 对镅和稀土元素的萃取行为研究程琦福,唐洪彬,蒋德祥,叶国安,叶玉星,朱志轩以正十二烷/30%辛醇溶液为稀释剂,研究了2,6-双(5,6-二异丙基-1,2,4-三唑-3)吡啶(iPr-BTP )在硝酸介质中对镅和15种稀土元素的萃取行为,测定了各元素的萃取分配比,实验考察了水相酸度、iPr-BTP 浓度、稀释剂组成、萃取时间、离子强度对萃取Am(Ⅲ)和Eu(Ⅲ)分配比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凝胶的辐射合成及其对铀和碘的吸附

聚丙烯酰胺-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凝胶的辐射合成及其对铀和碘的吸附

聚丙烯酰胺-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凝胶的辐射合成及其对铀和碘的吸附盖涛;韩冬;翟茂林;褚泰伟【摘要】采用γ射线辐射引发技术制备了一类聚丙烯酰胺-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凝胶(PAm-Cn vim2 Br2).当吸收剂量为5 kGy时,得到了凝胶分数超过95%的聚离子液体凝胶,其溶胀度可由吸收剂量控制.合成的PAm-Cn vim2 Br2可以从碳酸盐溶液中吸附铀最大吸附量约130 mg/g,或从碘化钠溶液中吸附碘离子最大吸附量约16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红外与XPS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离子交换的反应机理.PAm-Cn vim2 Br2凝胶对铀及碘有很好的吸附、解吸性能,有望用于含有铀和碘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期刊名称】《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9页(P209-217)【关键词】聚离子液体凝胶;U(Ⅵ);碘;吸附;离子交换【作者】盖涛;韩冬;翟茂林;褚泰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941.1从工业核废液中高效分离、回收放射性核素对核燃料循环的发展至关重要[1]。

文献[2-3]表明,铀元素可以积累在肾脏、肝脏和骨骼中从而导致严重的疾病。

碘是核裂变产物,在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中,有15种碘同位素,其中放射性强的131I和裂变产量高的129I是对人和环境有重要危害的 2 种碘核素。

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碘主要浓集于甲状腺,从而导致甲状腺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8年(第30卷)总目次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8年(第30卷)总目次

波 , 和义 , 葵平 , (3 王 翁 等 2)
自动 化合 成 N 琥 珀酰 亚 胺 一一 F 氟 苯 甲 酸酯 … … … … … … …… … … … … … … … …… 刘 晓 飞 , 锦 明 , 4[ ] 张 田嘉 禾 , ( 9 等 2) T E F的 直接 法 合 成 及 其 在荷 c c一 G 6动 物体 内生 物 学 分 布 …… … … … … … … … …… 董 孟 杰 , 少 林 , 庆 兰 , ( 4 李 任 等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赵慧云 , 贾
兵 , 纪云 , (7 史 等 1)
纯 F 和 36 e 1 L不锈 钢 在 液 态锂 铅 合 金 中的 腐 蚀 行 为 … … … … …… … … … … … … … …… 谢
3氨一一 丙 基一 ,~ 一 1羟 1 1二膦 酸盐 的” I 记 化 合 物 的合 成 及 其 初 步 动 物 实 验 … …… … … … 林 如 山 , 标 蒲满 飞 , 杨远 友 , (5 等 7)
多 巴胺 受 体 P T显 像 剂 F F E — HTP的生 物 学 评 价 … … … … … … … … … …… … … … 李 谷 才 , 尹端 ' 程登 峰 , ( O 『 止, 等 8)
低 温精 馏 分 离 Hz HD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夏修 龙 , 兴 碧 , / 任 古
包 头 铁矿 石 中痕 量 铀 的测 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 伯平 , 明标 , 罗 刘 维 , ( 1 ) 等 1 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1年(第33卷)总目次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1年(第33卷)总目次

舵 , 浩 骑 , (4 龙 等 8) 虎 , 国安 , ( 9 叶 等 8)
梅 , (6 等 9)
离 子选 择 电 极 法 测 定 铀 及 铀 铌 合 金 中 的 微 量 氮 … … … … … … … … … … … … … … … … … 武 红 英 , 英 秋 , 李 吴
铀 ( I 在 氯 化 1丁 基 一一 V) 一 3甲基 咪 唑 中 的 电 化 学 性 质 … … … … … … … … … … … … … … … 张 秋 月 , 小 红 , 黄 唐洪 彬 , (0 ) 等 1 1
T c在 膨 润 土 中 的吸 附和 迁 移 行 为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静, 司高 华 , 云 贵 , (1 ) 黄 等 19
言 , 志鑫 , 良进 , (2 ) 宋 包 等 14
第 3期
单 质 碘 、 酸根 和 碘 离 子 的 吸 附 研 究 进 展 … … … … … … …… … … … … … … … … … … … 张 慧 芳 , 晓雷 , 碘 高 郭
I A20 AE 0 8年 国 际 比对 水 体 样 品 中总 aB放 射 性 分 析 … … … … … … … … … …… … … … 张耀 玲 , / 赵
热 室 中用 反 滴 定 法 测 定 工 艺 料 液 中 的 铝 含 量 … … … … … … … … … … … … … … … … … … 牟
探 , (2) 等 19
用 T P溶 剂 萃 取 法 制 备 核 电纯 二 氧化 铀 … … … … … … … … … … … … … … … … … … … 牛 玉 清 , 凤 岐 , B 赵 舒祖 骏 , (3 ) 等 16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汇总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汇总

放射性衰变研究
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性 质、衰变规律及其在自然界和 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清洁能源研究
利用核化学技术,开发清洁、 高效的能源,如核能、核聚变 等。
02
放射化学概述
放射化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与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特点
放射化学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行为、分离和分析,以及其在环境、生物和医学等领域 中的应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汇 总
汇报人:
202X-12-21
目录
• 核化学概述 • 放射化学概述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关系 • 核化学应用领域 • 放射化学应用领域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未来展望
01
核化学概述
核化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核化学是研究原子核和核子集团的性质、结构、 转变以及它们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核技术应用拓展
除了传统的核能发电领域,核化学还将推动核技术在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 放射性药物研发、放射性示踪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
放射化学未来展望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随着核能的发展,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放射化学将致力于研究更高效、更安全的放射性废物 处理技术,包括固化、稳定化、地质处置等,以确保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06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未来展望
核化学未来展望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形式,未来将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核化学将致力于提高核能利用效率,降低核废料产生,以及研究更安全、更环 保的核燃料循环技术。
核材料研究
核材料是核能、核技术应用的基础。未来,核化学将加强核材料的研究,包括新型核燃料 、控制材料、防护材料等,以满足核能发展的需求。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年(第32卷)总目次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年(第32卷)总目次
[ IT D 的制 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武 尚 , 锦 明 , 伯 里 ( 7  ̄Z M 张 刘 5) 甲异 羟肟 酸 辐 照 稳 定 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锦 花 , 李 春 , 明 红 , ( 1 吴 等 6)
………………………………………… 宋
游 , 维 明 , 桂娇 , (1 郑 刘 等 4)
水合 二 氧 化锰 ( HMD 和水 合 五 氧化 二 锑 ( P 用 于 HN0 溶 液 中 s 、 s Z 、 u S 、 e S 的去 除 研 究 ) HA ) 。 rC 、 r R 、 e C 和 m
P P萃 取 a能 谱 法 测 定 大 量 钚 中微 量 镅 …… …… …… … … … … … … … … … … … … … 黄 小 红 , MB 陈永 清 , 协 春 , (4 刘 等 8)
MIR 燃 料 硝 酸 铀 酰 溶 液 中 痕 量 氟 、 离 子 的测 定 P 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孙金库 , 王树 安 (9 8)
磊 , (0 ) 等 1 6 伟 , (1 ) 等 1 1
Y 在 不 同材 料 器 壁 上 的 吸 附 性 能 … … … … … … … … … … … … … …… …… … … … … 宋 志 君 , 有 钱 , 丁 张生 栋 , ( 1 ) 等 18
碘 在 银 丝 上 的 吸 附工 艺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 佳 恒 , 文 彬 , 钟 姜 林 , (2) 等 11

放射医学与放射化学

放射医学与放射化学

放射医学与放射化学放射医学和放射化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都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应用和影响。

放射医学主要研究医学应用放射性物质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放射疗法、核医学和核磁共振等。

而放射化学则是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变化、生物学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学科。

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它们具有放射线和核辐射的特性。

这些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破坏力,能够通过物体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造成破坏和损伤。

但放射性物质也具有一定的医学应用价值,如在肿瘤治疗中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通过辐射杀死癌细胞。

放射医学是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医疗和诊断的学科。

放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照射肿瘤区域来杀灭癌细胞。

在放射疗法中,医生会计算出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向等参数,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小化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核医学则是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PET/CT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变化、生物学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学科。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和风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涉及到放射性衰变、核裂变和核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学效应是指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辐射短期和长期的生物效应。

环境影响则是指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和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和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会导致辐射病、癌症等疾病,对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方面,放射医学和放射化学研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影响,探索安全使用和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总的来说,放射医学和放射化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都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应用和影响。

核电论文参考文献

核电论文参考文献
•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 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 同位素中有的会放出射线,称为 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素,其 余叫做稳定同位素
1H
2D
3T

1H

2H

3H
氢原子家族
132
铯原子家族
233U
235U
238
U
铀原子家族
核反应
• 定义 • 两个原子核或一个原子核和一个粒子 (如中子、γ光子等)接近到10-15米量 级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 种变化过程称为核反应
2 1 3 4 H 1 H 2 He n

4 -1 7 41 H → He + 20 e + 2.67 × 10 eV 1 2
2 1
3 6 H+2 H → He + 10n + 3.2 × 10 eV 1 2 3 1 6 H+2 H → H+ H + 4 × 10 eV 1 1 1 4 7 H+2 H → He + 10n + 1.76 × 10 eV 1 2
裂变核燃料
天然铀

在任意能量的中子作用下 发生核裂变反应,这些核 素称为易裂变核素,
• • • • 铀-235 铀-233 钚-239 钚-241

在天然铀中,
• 铀-235只占0.72% • 铀-238约99.28%
铜铀云母 鈣铀云母
裂变核燃料的生成
238 92
U n U Np Pu
核反应堆的物理 基础
搜集整理
原子与原子核能

原子内部特性 核裂变原理 核聚变原理
原子模型
中子
一张纸的厚度 相当于10000个 原子的厚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7年(第29卷)总目次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7年(第29卷)总目次

锶 在 土 壤 中 的吸 附 动 力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
爽 , 师 军 , 成 江 , ( 0 倪 张 等 9)
双 柱 周 期 逆 流 法 分 离 氢 同位 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朱 新 亮 , 朱宏 志 , 李 糖 基 化 生 长 抑 素 ” 标 记 及 生 物 学 评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翟 士 桢 , Tc 杜 岩 石 样 品 中铪 的无 载 体 分 离 ……………………………………………………………… 姜
芬 顿 氧 化 法 预 处 理 放 射性 废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 … … … … … … … … … … … … … … … … … … … 梁 志 荣 , 玉 生 , 学 军 ( 1 吴 刘 7) 金 属 C 表 面 氧 化 物 的 真 空 稳 定 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罗 丽 珠 , 小 琳 , 晓 国 , (5 e 汪 伏 等 7) T- i Mo合 金 的吸 放 氢 动 力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伟 伟 , 兴 贵 (O 龙 8) 离 子 色 谱 分 离一 面 积 比值 法 测 定 核 燃 料 元 件 中 的钚 峰 …………………………………… 黄立娟 , 张劲 松 , 胡 银 , (5 等 8)
洁 , (6 等 9)
进 , 皓洁(0) 戴 12
涛 , 玉晖 , 通在 , (0) 何 杨 等 18 军, 汪 涛, 张 东 , ( 1) 等 13

中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

中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

中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
中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是核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放射化学主要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包括其生成、分离、测量、应用等方面。

而核化学则更多地关注核反应和核素的变化,包括核燃料的制备、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核燃料后处理等。

中国在放射化学和核化学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核化学工程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核化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核化学研究合作,为国际核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放射化学和核化学在国家发展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核能利用方面,放射化学和核化学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减少核废物的产生,促进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在核安全方面,放射化学和核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核材料的监测和识别,防范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的威胁。

总之,中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核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1 -。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研究核物理过程和核反应所产生的化学现象的学科。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都关注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放射化学的研究涉及了自然环境中的核素及核能的利用问题,包括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和管理、核反应堆材料的耐久性、核燃料循环等,而核化学则更多的关注于核素的合成、分离和分析等基础问题。

核化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构建稳定的原子核。

核反应可以通过加速器或核反应堆得到,而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备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燃料等。

核反应产生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的化学性质。

因此,核化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射线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放射化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对辐射效应的了解和抗核辐射防护的措施。

放射化学家可以通过辐射对物质的影响来研究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

常用的放射化学方法包括电子自旋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子活化分析等。

同时,研究核反应器的稳定性和核废料的处理也是放射化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作为交叉学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交叉领域,如环境科学、药物研究、能源研究、天体化学等。

核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对于核能的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核反应可以通过加速器或核反应堆得到。

核反应的核心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一种将重核分裂成更轻的核片段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反应。

例如,铀-235裂变时会释放出能量和3个中子。

而核聚变则是一种将两个轻核结合成重核的反应,例如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

聚变反应是太阳能的主要能源之一,目前正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核反应是可控的,且产生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传统能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开发和军事领域。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因此会以一定的速度自行衰变,其中放射线就是衰变的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与自己相比更稳定的同位素不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版权转让协议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版权转让协议书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论文版权转让协议论文题目(中文):(英文):论文作者:论文编号:以上论文的版权所有人(以下简称论文作者)自愿将该论文的版权转让给《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辑部(以下简称编辑部),并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1.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为原创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问题。

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

2.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没有一稿多投。

若编辑部发现论文作者将该论文一稿多投,编辑部有权追补论文作者由此给编辑部造成的损失。

3.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的署名权无争议。

若发生署名权争议问题,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

4.论文作者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和发行权转让给编辑部。

5.本合同中第4条的转让权利,论文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论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论文作者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6. 编辑部经其编委会终审通过后即向论文作者开据论文录用证明。

若论文作者收到的是退稿通知,则在论文作者收到该通知时本协议自动终止。

论文作者若在4个月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对该论文的处理意见,经向编辑部声明后可以另行处理该论文,本协议即自动终止。

7. 该论文在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前,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按编辑部收费标准收取一次性版面费。

若编辑部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收取论文作者版面费。

8. 该论文在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编辑部将向论文作者按编辑部稿费标准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样刊。

若编辑部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支付论文作者稿酬。

9.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履行地为北京。

10.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争议,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11. 承诺本协议所决定转让的事项已经征得全部作者的同意,并指定作者之一作为代表签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21年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21年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欢迎投稿《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79年创刊,由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主办,是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

本刊的宗旨是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科学技术领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成果推广的园地,以促进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的发展。

主要报道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基础研究、放化工艺研究、辐射化学、同位素化学及有关分离分析方法的科研成果,适当报道国内外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新成就、发展动态及重要会议消息等。

本刊主要设有综述、核燃料循环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分析化学、环境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放射化学交叉学科等栏目。

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相应专业的师生以及有关的科技人员。

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被全球最大的文献和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科学文摘(SA)等数据库收录,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网络版》、《方正Apabi电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超星移动“域出版”平台和入网“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为双月刊,6!页,双月20日出版,单价¥15.00元,全年¥90.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0253-995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2045/TL。

国内订户可在各地邮局订购,邮发代号为82162。

国外订户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邮发代号为Q200。

本编辑部地址:北京275信箱65分箱;邮编:102413;电话:************;E-mail:hehuaxue8025@ ;本刊网址:;微信公众号:hehuaxue8025。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双月刊1979年创刊)第43卷第1期(总第188期)2021年2月(Bimonthly Started in1979) Vol.43No.1Feb.2021主管: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出版:《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辑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275信箱65分箱,邮编:102413电话:(010)69358025E-mail:hehuaxue8025@网址:主编:沈兴海印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国内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国内订购: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82-162国外发行与订购: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邮政编码:100044)邮发代号:Q200Responsible Institution: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Sponsored by:Society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Published by: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P.O.Box275(65),Beijing102413,ChinaTel:(8610)69358025E-mail:hehuaxue8025@Website:Editor-in-Chief:SHEN Xing-haPrinted by:Beijing BOHS Colour Printing Co.,Ltd.Distributed by:Beijing Bureau for Distribution of Newspaper and Journals Subscription Handled by:Local Post Offices of ChinaPostal Issue No.82-162Distributed Abroad by: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P.O.Box399,Beijing100044,China)Postal Issue No.Q200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0253-9950CN11-2045/TL2021年2月20日出版定价:每期15.00元,全年90.00元。

核辐射文献

核辐射文献

核辐射文献
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出的高能量粒子或电磁辐射。

核辐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α 射线、β 射线和γ射线。

这些辐射会对生物
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核辐射的研究十分重要。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的剂量来评估。

剂量越高,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就越大。

人类暴露在较高水平的核辐射中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包括辐射病、遗传损伤和癌症等。

因此,对核辐射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低剂量的γ射线辐射对小鼠的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有负面影响。

另一项研究则探讨了高剂量的核辐射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辐射能够导致乳腺癌细胞的死亡和抑制其增殖。

这些研究揭示了核辐射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为控制和预防核辐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关于核辐射的防护和废物处置的研究。

核能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核废物的产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项研究评估了不同的废物处理方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安全、高效的废物处理方案。

另一项研究则重点考察了核工人对辐射的暴露情况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为核工人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参考。

总之,核辐射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为核能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也有助于确保核能安全和核废物的合理处置。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一、引言可控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聚变为重元素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它在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然而,在可控核聚变过程中,放射化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的关系,以及放射化学在可控核聚变中的应用。

二、可控核聚变的概念与原理可控核聚变是模拟太阳的能源产生方式,通过将氢同位素聚变为氦来释放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的原理是将高温等离子体中的氢同位素核融合,产生氦和释放出能量。

可控核聚变是一种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分支,需要通过稳定的磁场或惯性约束来保持等离子体的稳定状态。

三、放射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放射化学是研究与放射性物质相互作用的化学科学,主要研究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性质、辐射引起的化学反应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问题。

放射化学在核能、核技术和核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可控核聚变中的放射化学问题在可控核聚变中,放射化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氚的产生与控制:氚是可控核聚变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它具有高活性和高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氚的产生和释放是可控核聚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辐照材料的放射化学效应: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中,材料受到高能中子辐照的影响,会发生放射化学效应,导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损坏。

因此,研究材料的放射化学效应,对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 放射性废物处理:可控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放射化学在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离、浓缩和固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放射化学在可控核聚变中的应用放射化学在可控核聚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聚变燃料的生产与处理:放射化学可以用于氚和其他聚变燃料的生产与处理,包括分离、纯化和浓缩等过程。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放射化学方法实现,提高聚变燃料的纯度和利用率。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可控核聚变是一种利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将轻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物理过程。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在核能工程、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可控核聚变是指通过控制聚变反应的过程和条件,使其在稳态运行下产生能量。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能源的梦想。

在核聚变反应中,轻元素如氘和氚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聚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然而,要实现可控核聚变,需要克服多种技术难题,如高温等离子体的稳定性、能量的收集和转换等。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能量。

放射性物质的应用涉及核能工程、医学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核能工程中,放射化学可以帮助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在医学中,放射化学可以用于制备放射性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等;在环境保护中,放射化学可以用于监测和研究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在能源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可以成为未来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核聚变反应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实现持续产生能量的目标。

而放射化学则可以帮助处理和储存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确保核聚变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可控核聚变与放射化学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方面,核聚变技术可以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用于医学影像学和肿瘤治疗等。

放射化学可以帮助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放射性药物,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在环境保护方面,放射化学可以用于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帮助评估和控制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可控核聚变和放射化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在能源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未来的能源技术,可以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铀(Ⅵ)和三辛基氧化膦配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与光谱性质

铀(Ⅵ)和三辛基氧化膦配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与光谱性质

铀(Ⅵ)和三辛基氧化膦配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与光谱性质王悦;刘玉鹏;王祥云;褚泰伟【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性含磷萃取剂三辛基氧化膦(TOPO)作为配体,考察其与高氯酸铀酰在疏水离子液体[N4111][NTf2]中形成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该配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现出峰间距为(728±9)cm-1的电子振动带系,其红外光谱中铀酰离子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Vas)为926 cm-1.电化学研究显示,[UO2(TOPO)4]2+的电极还原过程由两个连续的单电子还原过程组成,对应的还原峰电位分别为Epcll=-1.37V和Epc2=-1.75 V(vs.Agt/Ag),其中前者为准可逆,后者不可逆.该U(Ⅵ)→U(Ⅴ)准可逆过程的半波电位E1/2=-1.33 V,不随扫描速率和温度改变,说明该过程可逆性较好,且还原产物稳定.该配合物的扩散活化能为Ea=(39.0±1.1) kJ/mo[.该体系可能在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的电化学分离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7页(P263-269)【关键词】铀酰;离子液体;三辛基氧化膦;循环伏安;光谱【作者】王悦;刘玉鹏;王祥云;褚泰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5.1离子液体是一种仅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物质[1],其具有蒸汽压低、不易燃、热稳定性高、溶解性好、导电性相对较好、固液相变温度较低等特性,可以作为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代用品,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可以循环复用[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论文·
中文题目
作者11 , 作者21,2 , 作者31 , 通讯作者1,2
1.单位1 合肥230031;
2.单位2 大连116023
摘要: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

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

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3~8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Author a,d LI, Yi-lin a,b LI, Ying a LI, Yang*,a,b
a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Spectroscopy,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China;
b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Content of abstract (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Key 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

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

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

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 中文图题
Fig. 1 Figure title in English
(a) Bent; (b) Fe-Bent; (c) Fe-Al-Bent (图注)
E-mail: aaa@
Received February 26, 2004; revised June 3, 2004; accepted September 13, 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xxxxxxxx)资助项目.
表1 中文表题Table 1 Table title in English
Catalyst Bulk composition
(atomic ratio)
S BET/(m2•g-1)
Co-B Co65.6B34.428
1%-Co-Zn-B Co66.7Zn0.7B32.636
2%-Co-Zn-B Co67.0Zn1.2B31.857
5%-Co-Zn-B Co65.4Zn2.8B31.870
10%-Co-Zn-B Co65.8Zn4.8B29.479
References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 [M]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略).编(译)者,编(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1]克勒尔C.超铀元素化学[M].《超铀元素化学》编译组,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7:140-150.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期刊[J]
[序号]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张千杰.应用2,6-二甲基苯酚测定NO
3
-的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1982,10(2):127-130.
论文集[C]
[序号]著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社或学会等),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C]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会议录[C]
[序号] 著者.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开会时间[C].出版地:出版者,年.
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C] ∥会议录主要责任者.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开会时间.出版地:出版社,年.
汇编[G]
[序号] 著者.汇编书名[G].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从汇编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著者.论文题名[G] ∥主要责任者.汇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科技报告[R]
[序号] 著者.题名:报告编号[R].所在地:机构名称或代号,年.
学位论文[D]
[序号]著者.题名[D].单位所在地:单位全称,论文发表年份.
[5]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专利[P]
[序号]专利申请者(不一定是发明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年-月-日.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 881 056 073[P].1989-07-26.
标准[S]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编号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8]颜启民,刘寿荪.GB11219-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S].1989.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注意事项:
1.物理量使用斜体,数字与单位之间要加空格。

2.中文之间使用中文标点符号,英文之间使用英文标点符号且后面空一格。

3.常用符号如下:
数学运算符使用全角符号:+,-,×,÷,=,<,>,≤,≥,±;
化学键:—,=,≡;表示范围:~;比号:∶;中圆点:•;其他:℃,',°;
使用希腊字母,插入符号时选择西文字体中的希腊字母。

4.对投稿论文的详细要求请参考《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投稿须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