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测量正常值教学内容
骨盆的基础知识讲解课件.
骨盆的基础知识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章,骨盆基础知识。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骨盆的构成、分类、测量及正常值,重点介绍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以及骨盆异常对分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盆的构成和分类,掌握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2. 学会正确测量骨盆大小,判断骨盆异常。
3. 理解骨盆异常对分娩的影响,提高分娩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骨盆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骨盆的构成、分类,骨盆异常的判断及对分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骨盆、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分娩案例,引出骨盆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骨盆的构成、分类,讲解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演示与实践:用模型骨盆演示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学生分组进行骨盆测量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骨盆异常的案例,讲解骨盆异常的判断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行判断一些分娩案例中的骨盆异常情况。
六、板书设计骨盆构成、分类骨盆骨头名称、位置、功能骨盆测量方法及正常值骨盆异常判断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2. 简述骨盆测量的方法和正常值。
3. 分析一个分娩案例,判断其中的骨盆异常情况,并提出护理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骨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拓展骨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骨盆的构成和分类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骨盆可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假骨盆又称为大骨盆,真骨盆又称为小骨盆。
骨盆的分类有多种,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二、骨盆各骨头的名称、位置和功能1. 骶骨:位于腰骶部,是骨盆的背部,呈三角形。
骨盆测量正常值-粗隆间经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骨盆外测量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
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
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8~31cm。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为18~20cm。
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
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8.5cm,即属正常。
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
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
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
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
骨盆测量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骨盆测量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盆测量的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操作步骤
1. 确保测量者和被测者处于适当的位置,保持身体直立且放松。
2. 使用一把卷尺或测量尺,测量被测者的骨盆宽度。
将尺子放
置在被测者骨盆最宽处(一般为髂嵴之间),尽量与地面垂直,并
记录读数。
3. 测量被测者的骨盆高度。
将尺子放置在骨盆顶部(髂嵴之间),尽量与地面平行,并记录读数。
评分标准
根据测量结果,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评分:
- 骨盆宽度:根据被测者的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的比例,
进行评级。
- 优秀: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相等。
- 良好:骨盆宽度略微大于或略微小于正常骨盆宽度。
- 合格:骨盆宽度明显大于或明显小于正常骨盆宽度。
- 不合格: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差异过大。
- 骨盆高度:根据被测者的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的比例,进行评级。
- 优秀: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相等。
- 良好:骨盆高度略微大于或略微小于正常骨盆高度。
- 合格:骨盆高度明显大于或明显小于正常骨盆高度。
- 不合格: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差异过大。
请根据以上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进行实际测量,并根据评分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骨盆测量
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1)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2)测量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外阴部,触到坐骨结节,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若无
骨盆测量器,可用检查者拳头置于两坐骨结节间,可容一拳时,估计此径线大于8.5cm,属正常。测此径
A.下肢浮肿 B.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咳嗽后消失
C.休息时心率>110次/分 D.心尖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5、下列哪项不是先兆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C)
A.烦躁不安,呼吸脉搏加快 B.胎心改变,听不清
C.腹壁下清楚扪及胎体 D.病理缩复环 E.排尿困难,血尿
3、 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内容不包括?(C)
A.母婴保健指导 B.孕产妇保健 C.婚前医学检查
D.胎儿保健 E.新生儿保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第一产程指开始出现间歇5~6min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
B、初产妇第一产程需6~8h 医.学.全.在.线网站
1、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及底蜕膜构成
B.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是VSM
C.胎盘内物质交换的方式有3种
D.足月胎盘重量约600g
4.胎盘的生理功能有:①免疫耐受功能,使胎儿胎盘可以继续存活;②代谢功能,通过简单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机制,在绒毛间隙进行气体交换、营养吸收及排泄代谢产物;③防御功能,对某些病原体起屏障作用,母血中I姊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使之出生后获得暂时被动免疫力;④内分泌功能,胎盘绒毛的合体细胞能分泌两种蛋白类激素(HCG和HPL )及两种甾体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利于妊娠的继续,并参与和维持妊娠母体的变化。
孕产保健科骨盆测量技术规范
骨盆测量技术规范骨盆内测量:阴道分前成产时,需要确定骨产道情况时,可进行以下骨盆内测量:①对角径( diagonal conjugate,DC):耻骨联合下缘至低前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为12.5-13em,此值减去 1.5-2.0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 conjugate vera)。
检查者将一手的示,中指伸人阴道,用中指尖触到低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素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示指固定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中指尖到此接触点距离即为对角径。
②坐骨间径( interspinous diameter):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量方法是一手示、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
③坐骨切迹( incisura ischiadica)宽度t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背与低针下部间的距离,即低粮切带宽度。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带上移动,若能容納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④出口后矢状径( posterior sagittal diameter of outlet):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
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诊部位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低骨尖端,将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在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在骶骨尖端处,测量器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值,正常值为8-9cm。
(2)骨盆外测量:骨盆外测量包括测量间径(正常值23-26cm)间径(正常值25-28cm)、低耻外径(正常值18-20cm)、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 transverse outle,TO)。
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测量髂棘间径、骶耻外径并不能预测产时头盆不称,无需常规测量。
但怀疑骨盆出口狭窄时,可测量坐骨结节间径和耻骨号角度( angle of pubic arch)。
①测量坐骨结节间径的方法: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妇产科实训指导见习一骨盆测量、产科检查和正常分娩、产科助产手术
妇产科实训指导见习一骨盆测量、产科检查和正常分娩、产科助产手术一、目的要求:1、学会骨盆的内、外测量,产科检查,尤其是四步触诊。
2、了解正常分娩的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了解产程的划分、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3、了解产程图的意义。
3、了解会阴直(侧)切术、产钳术、臀牵引术的操作。
二、内容:1、示教产科内外测量和腹部检查的手法及操作2、临床分娩判断,待产和分娩过程及其处理。
3、产程图的使用及临床意义4、会阴直(侧)切术、产钳术、臀牵引术的操作演示。
三、地点:医院或电教室四、学时:5学时见习二、见习三妊娠期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合并症•目的要求o 见习妊娠期疾病、分娩并发症及合并症病种,巩固理论课学习内容。
o 学会产科病史采集、产科检查、病种分析。
o 了解产科病历书写。
•内容o 先示教病史采集、产科检查及注意事项。
o 约4~5位学生一组,重点对流产、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进行病史采集和相关体检。
o 学生采集完病史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示教产科病历书写格式与内容。
•地点:医院•学时:每次5学时,共10学时见习四、产褥生理、病理及产褥、妇科炎症一、目的要求:1、熟悉产褥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及处理。
2、学习产褥期的护理及对产妇的卫生宣教。
3、熟悉妇科炎症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及处理二、内容:1、检查及了解正常与异常产褥产妇的临床表现,并随同老师处理。
1)了解现病史;2)产妇检查:面色、出汗、体温、乳房、腹部、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会阴愈合情况。
3)产妇护理:活动、饮食、乳房乳头、大小便、外阴清洗、性卫生助教,乳喂养助教。
2、对异常产褥的诊断及处理。
1)了解现病史,分娩史;2)产妇检查,分析感染原因;3)区分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如何鉴别诊断;4)产褥感染的治疗;3、妇科炎症的诊断与处理,侧重于盆腔炎。
三、地点:医院四、学时:4学时见习五:妇科病史采集及妇科检查方法一、目的要求:1、了解妇科病史的特点与记录方法。
骨盆内、外测量ppt课件
4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髂嵴后联线与脊柱中线交 点下1.5cm处,此径线能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 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此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周径)值, 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骨盆内、外测量
1
一、适应证 妊娠20周以后,为妊娠中晚期检查的内容之一。 二、准备工作 用物:骨盆外测量器、骨盆出口测量器。 三、操作目的 骨盆大小及形状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不可缺少的项 目。骨盆外测量虽不能直接测量骨盆内径,但可以从骨盆外测量各径线的比例中,间接判断骨盆的 大小及形态。
5
(4)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 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拳头,则大于8.5cm即属于正常。此径 线直接测得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值<8.5cm时,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6
(5)耻骨弓角度: 耻骨弓角度、耻骨弓角度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⑵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⑶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小于80度为不正常。 此角度能反映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检查完毕,协助孕妇整理衣裤,整理用物,放回原处。与孕妇沟通清楚取得同意,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动作轻柔熟练。注意保暖和遮挡病人。检查毕,帮助孕妇整理好衣服,根据需要协助其起身。 3.测量数据要准确详细记录,作出结论及处理意见。
产科四步触诊骨盆测量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一、适应症(10分)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时采用此方法。
二、操作顺序(10分)(每一步操作2.5分)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的深度。
三、熟练程度(10分)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1.注意衣帽整齐。
(7分)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
(3分)五、注意事项(10分)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
(2分)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1分)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
(2分)6.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或阴道内诊协助诊断。
(1分)骨盆测量【骼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一、适应症(10分)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入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的骨盆外测量经线。
妇产科课件——骨盆内、外测量
用于测量骨盆倾斜度和骶耻外径。
软尺
用于测量孕妇腹部周径。
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具
确保测量工具清洁、干燥,并准备好记录表。
2. 孕妇准备
孕妇排空膀胱,脱掉裤子,取仰卧位。
3. 测量骶耻外径
将皮尺固定在孕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沿脊柱方向拉至第7、8肋 骨水平。
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步骤
4. 测量髂嵴间径
骨盆内测量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是否狭窄或偏斜。 如果某个径线较正常值小,可能提示该部位狭窄,可能影响胎儿通过产道。
骨盆外测量结果解读
骨盆外测量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骨盆形态和大小,结合内测量结果可以更全面地 评估骨盆与胎儿的关系。如果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等指标过小,可 能提示骨盆狭窄或畸形,可能影响分娩过程。
指导分娩方式选择
通过骨盆内、外测量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胎儿能 否顺利通过产道,从而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对 于存在骨盆狭窄或畸形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建议 剖宫产手术。
监测生长发育
通过定期的骨盆内、外测量检查,医生可以监测 胎儿和孕妇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 题,确保母婴健康。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 作
骨盆内、外测量的临床应用
诊断骨盆狭窄
通过骨盆内、外测量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 在骨盆狭窄的情况。对于存在骨盆狭窄的孕妇, 医生可以提前制定分娩计划,选择合适的分娩方 式,以降低分娩风险。
评估分娩风险
通过骨盆内、外测量结果,医生可以评估分娩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如产道损伤、胎儿 窘迫等,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要性和实际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盆内测量的注意事项
骨盆测量数值知识点总结
骨盆测量数值知识点总结1. 骨盆结构骨盆是人体髋部的一种大型骨骺联合构造,其主要由髂骨、坐骨、耻骨以及尾骨等组成。
骨盆为两侧对称的结构,呈碟形,由髂骨及坐耻骨组成。
2. 骨盆功能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关键部位,其功能包括了支撑身体重量、固定内脏器官、支撑髋关节运动以及支撑脊柱的作用。
骨盆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体的生活和运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骨盆测量方法骨盆测量是对一系列骨盆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常用的骨盆测量方法包括CT扫描、X射线、MRI等医学影像学方法以及骨盆周长测量、骨盆宽度测量等生物力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骨盆的大小、形状、角度等参数,在医学、康复、运动训练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骨盆测量数值的含义通过骨盆测量可以得到一系列骨盆参数的数值,这些数值对于了解骨盆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骨盆测量参数包括了骨盆前后宽度、骨盆横径、骨盆斜角、骨盆前后倾角等。
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个体骨盆的大小、形状、姿态等特征,对于评估、诊断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骨盆测量数值的应用领域骨盆测量数值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领域:骨盆测量数值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畸形、骨折愈合、髋关节置换术前后骨盆变化等,对于诊断和治疗骨盆及髋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康复领域:骨盆测量数值可以用于评估骨盆功能、康复训练效果以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运动训练领域:骨盆测量数值可以用于评估运动员的骨盆形态特征、姿态控制能力以及运动技术水平,对于运动训练的个性化指导和训练效果评估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6. 骨盆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力学方法的不断发展,骨盆测量技术将会更加精密、便捷和有效。
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扩展测量范围、开发智能化测量设备等方式,将进一步提高骨盆测量的水平,为医学、康复、运动训练等领域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数据支持。
骨盆外测量教案书写
骨盆外测量教案书写教案标题:骨盆外测量教案书写教案目标:1. 了解骨盆外测量的定义、意义和应用领域。
2. 学习骨盆外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骨盆外测量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计算器、测量尺、骨盆模型等。
2. 教学资源:教学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3. 学生资源:学生分组名单、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骨盆外测量的意义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一些骨盆外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医学诊断、人体工程学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骨盆外测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骨盆外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3. 分析骨盆外测量在医学和人体工程学领域的应用案例。
操作演示(20分钟):1. 展示骨盆外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尺进行骨盆外测量。
3. 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测量尺垂直、避免斜切等。
小组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骨盆模型和测量工具。
2. 要求学生按照演示的步骤和技巧,进行骨盆外测量实践。
3. 每个小组完成测量后,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骨盆外测量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骨盆外测量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骨盆外测量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小组实践环节,教师可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并理解测量步骤。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骨盆测量一看就懂
2月13日
今晚讲骨盆的外测量、内测量、还有骨盆的各个平面的骨盆就是这样的
真骨盆和假骨盆的分界线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 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是哪里到哪里距离?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
骨盆平面
入口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什么?耻骨联合下方
中骨盆两侧是什么?两侧为坐骨棘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11.5cm
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lO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还是左右径长?前后经长
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测量正常值
骨盆外测量
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
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
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
正常值为28~31cm。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为18~20cm。
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
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8.5cm,即属正常。
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
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
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
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
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
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
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严格进行外阴消毒。
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以润滑油,动作轻柔,依次进行检查。
测量的主要径线有:
1、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
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真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其正常值约11cm。
方法是检查者将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用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手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手指,测量此接触点到中指尖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测量时,若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大于12.5cm。
测量应在孕24周以后,孕36周以前,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测量方法为一手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距离。
(点击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