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职责分工1. 医务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临床用血相关制度、组织临床用血培训、监督临床用血行为等。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3. 检验科负责血液样本的检测工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4. 护理部负责临床用血的护理管理,包括输血前患者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输血后患者的观察等。

5. 财务科负责临床用血费用的管理,包括血液采购费用的核算、血液使用费用的结算等。

四、临床用血管理1.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临床用血指南和标准执行。

2.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优先使用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减少异体输血。

(3)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避免过度使用。

(4)加强输血后的监测,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3.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2)输血科根据申请单进行血液的配制和发放。

(3)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输血操作,并做好输血记录。

(4)输血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五、血液质量安全管理1.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环节。

2. 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血液的储存温度、有效期等。

3.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六、临床用血培训与教育1. 医务科应当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用血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疗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室和临床科室临床用血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全过程监控。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血液制品指人类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凝血因子制剂和血浆蛋白制品等。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符合要求的血库,遵守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做好输血纪录的登记和保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不定期开展输血管理培训活动,提高输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二章献血者管理第九条献血者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且应在血库登记备案。

第十条献血者应定期接受血液检测,确保献血者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献血者在献血前应接受健康检查,查明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献血者应遵守献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献血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献血者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献血者的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确保献血者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及时通知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于不合格的献血者应妥善处理。

第三章输血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适应症评估制度,确保输血符合适应症。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负责查明受血者的血型和Rh血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血制品配对制度,确保输血符合血液学原则。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意见征求制度,确保输血程序合理、安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确保输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培训。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制度,做好输血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事故处理制度,对输血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进。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将输血作为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血液及其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命状态。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制度概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规范用血行为,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的审核、血液供应管理、用血操作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内容。

2. 制度目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用血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规范操作、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并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用血申请患者需要血液或其制品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用血,并填写用血申请表。

2. 用血审核血液科护士根据用血申请表上的信息,审核患者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包括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病情评估等。

若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行退回或者拒绝申请。

3. 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血液科技师根据患者的血型和用血申请的需求,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以确保患者与供血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4. 血液制品准备根据配型和交叉配血结果,血库工作人员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等。

5. 用血操作临床医生或护士根据医嘱,在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规范要求下,进行用血操作。

6. 用血监测与反应处理患者输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血液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以改进用血管理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论】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至关重要。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临床用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和操作规范。

该制度旨在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血液管理1. 血液采集和储存(1)血液采集:血液采集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采用无菌操作,确保采集过程中无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血液储存:血液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2. 血液分类和标识(1)血型鉴定: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液的配型准确。

(2)血液分类:根据血型和血液成分的要求,将血液进行分类,确保患者获得适合的血液制品。

(3)血液标识: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标识,包括血型、血液成分、采集日期等信息,确保血液的追溯性和使用的准确性。

3. 血液质量控制(1)血液筛查: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疾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筛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监测: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质量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检测,确保血液的有效性。

二、血液使用1. 用血指征和适应症(1)用血指征:明确血液使用的适应症,包括大出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2)适应症评估:对患者进行适应症评估,确保血液的使用符合患者的实际需要。

2. 用血决策和审批(1)用血决策:由医疗团队共同决策是否需要用血,并确定血液使用的方式和剂量。

(2)用血审批:对血液使用进行审批,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

3. 用血监测和追踪(1)用血监测:对血液使用的效果进行监测,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的监测,确保血液的疗效和安全性。

(2)血液追踪:对血液使用进行追踪,包括血液的来源、配型等信息的记录,确保血液的追溯性和安全性。

三、血液安全1. 感染控制(1)无菌操作:在血液采集、输血等操作中,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血液筛查:对血液样本进行疾病筛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续输注。
第三十七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 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
第三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 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 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凡稀有血型(RhD阴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或特殊 治疗输血应于3天前向输血科提出申请、预约
7、输血科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取回得血液应尽快输用,各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9、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登记报告制度”,并 按照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处理办法对患者进行诊
第十二条、受血者配血试验得血标本必须就是输血 前3 天之内得。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 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 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 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
配血。 第十四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
交叉配血RhD阳性血液发放
医院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 管理制度
4、主管院长、医务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定期对紧急抢救输血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得问 题与缺陷追踪评价,督促输血科不断改进和完善
开始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以内
血小板制品、冷 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目的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使用范围临床用血科科室定义本规定所称临床输血管理是指我院临床医生为患者实施输血时必须遵循的有关规定。

标准(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

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1.原则上血红蛋白>60g∕1.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60g/1.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1.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例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O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 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o~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他种类液体。

晶体/胶体应当维持适当比例。

(二)输血前准备工作1.输血前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吗,征得其同意后,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紧急输血由2个医师共同签字,同时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例。

2.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ABO血型、RH(D)、交叉配血试验、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3.确定输血后,由经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对空缺项目由当事医生到永川血站或上级医共体医院血库补填。

(三)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因中心无血库,如遇紧急抢救患者需输血时,由医务科与上级医共体医院血库联系用血。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引言概述:临床用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血液制品,同时避免血液的滥用和浪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制度。

一、血液需求与供应1.1 血液需求的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1.2 血液供应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血库,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同时,要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合作,及时补充血液库存。

1.3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储存和运输,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血液筛查与检测2.1 血液筛查的目的:通过对血液样本的筛查,检测是否存在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2 血液筛查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血液样本进行筛查。

2.3 血液检测的频率:根据相关规定,对血液样本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3.1 血液使用的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3.2 血液使用的禁忌: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规定,明确血液使用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风险。

3.3 血液使用的监测与评估:对输血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以评估输血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四、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4.1 血液管理的标准化:建立血液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2 血液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关于血液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4.3 血液管理的监测与评估:对血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提高血液管理的质量。

总结:临床用血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血的重要管理制度。

通过血液需求与供应的评估、血液筛查与检测、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可以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二、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液。

三、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四、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五、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六、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七、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八、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
血库。

九、如果输血时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十、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出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相关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

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

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

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

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

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行为,保障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供应效率。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负责制定用血管理制度,指导临床用血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和职责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用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用血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2. 开展临床用血培训;3. 监督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工作;4. 召开临床用血管理会议;5. 资源整合,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第八条医务人员的职责包括:1. 遵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 提供必要的临床用血信息;3. 参预临床用血相关培训。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血液安全药师,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临床用血的要求和程序第十条临床用血应遵循适合病情、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原则,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血液库房,按照规定保存和管理血液及其制品。

第十二条临床用血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制度进行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用血申请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指征、用血量、血型要求等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程序应确保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用血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批。

第四章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血液质量控制工作,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回应和处置血液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安全、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输血原则临床医师在患者临床情况不确定时,以不输血治疗为首选原则;在未确证异体输血可以改善临床疗效时以不输异体血为原则;在选择输血治疗时以患者治疗益处最大化为安全原则。

负责医师根据输血目的,确定输血治疗方案,至少包括:输注的血液成分、治疗时限以及最小输血量。

三、输血申请1、科室主任负责制定、指导本科用血计划的实施。

2、临床主治医师遵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征,根据病人的输血指征,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住院总医师以上的负责医师签字盖章后(急诊、抢救除外),连同受血者血样一起送交输血科备血,不得电话、口头备血。

3、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做输血治疗前必须做输血前感染检测(包括HIV,HCV,梅毒,乙肝五项,ALT)和血常规、血型检测,检测结果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

《申请单》上的结果需与化验单相符。

在送交《申请单》时,结果未出的,应注明“已送检,结果未归”4、临床医师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向患者近亲家属或委托人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决定输血后征得患者或家属(委托人)的同意,双方同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入病历保存。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近亲属意见的,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5、门诊申请输血的患者应建病历后到急诊科输血,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室输血。

必须履行本院相关输血流程,如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采血样、缴费、输血前检测、完成输血前病历记录等。

严禁将血液带到医院外输注,各临床科室严禁输注患者自带血液。

6、择期手术用血于术前2天、治疗用血于前1天将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样送至血库。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输血制度1.政策临床用血过程中临床科室、手术室、检验科所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2.目的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安全用血,保证紧急抢救的及时用血。

3.标准3.1临床择期用血由专科责任医生决定,急诊用血由值班医生决定。

3.1.1择期用血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要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审核签字,血库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中的要求配血。

3.1.2输血治疗为高风险治疗,仅限于在病区、手术室和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病人输血可在抢救地点进行。

门诊病人输血须收病区留观或收住院。

3.2血液及血制品使用管理3.2.1临床用血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用血申请者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控制输血量,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3.2.2血库工作严格按照《血库工作管理规程》进行管理和运作。

3.2.3血液及血制品的保管由血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血液及血制品保管制度》进行。

3.2.4临床用血必须有医嘱,病程记录中要有用血理由、有无输血反应,若有输血反应要有相应记录及临床处理的记录,术中用血应在手术记录或麻醉记录单中记录用血成分及用血量。

3.3临床用血工作流程3.3.1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申请3.3.1.1填写知情同意书病情需要用血时,首先应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签《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内的所有项目应认真填写。

3.3.1.2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用血前医生要开出备血/输血、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即输血四项)、血型测定等医嘱,并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病人的姓名、床号、科别、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血液名称、用血量、用血时间、目的、辅佐检杏结果等),如果是备血需在备注处注明。

医生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且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手写审核签字,同时医生在HIS系统发送电子版本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到血库。

3.3.1.3血液及血制品申请条件:3.3.1.3.1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a书面报告血红蛋白小于8.5g/dL;b血容量丢失大于20%;c体外循环手术预计血红蛋白小于8 g/dL;d血红蛋白小于10 g/dL的放疗/需手术者;e其它特殊情况。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领取用血流程
领血单据
医生根据审批后的《临床输血申请单 》到血库领取血液。
血液领取
核对血液品种、数量、血型等信息, 确保准确无误后领取血液。
使用用血流程
输血前准备
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输血,进行必要的输血前检查和准备工作。
输血实施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严密观察患者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04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际操作 考核、患者反馈等多种方 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和 教育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
用血监督制度
01
02
03

定期检查制度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 行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不定期抽查制度
医院应不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 进行抽查,以发现和纠正问题

患者反馈制度
医院应建立患者反馈机制,收 集患者对用血情况的意见和建
议。
医护人员培训制度
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临床用 血相关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 引言 •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 临床用血流程管理 • 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 • 临床用血培训与教育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和有效性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 医疗安全
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 血行为
临床用血管理的意义
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促进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无误。
领取签字
值班护士领取血液制品时,应认 真签字,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备
查。
用血使用规定
使用原则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第一条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第二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第三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第四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科批准,方可备血。

第五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第六条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七条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第八条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第九条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及输血会诊制度。

第十条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第十一条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安全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由本医院制定并实施,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输血操作、管理等相关工作。

2.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病人的用血安全,确保用血合理合规,减少用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3.本制度包括用血适应证、临床用血策略、输血前检查、输血操作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4.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护人员,所有涉及到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内容1.用血适应证(1)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者需要输血。

(2)有严重贫血症状的病人需进行补血治疗。

(3)手术患者术前出血约四分之一体积以上需输血。

(4)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输血。

(5)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输血的病人,需经医生审查后确定。

2.临床用血策略(1)实施输血前临床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防止滥用输血。

(3)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的安全。

3.输血前检查(1)抗体筛查: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确保无抗体反应。

(2)血型鉴定:根据病人和供血者的血型,确保输血匹配。

(3)病人感染筛查:定期检查病人的感染情况,确保不会通过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

(4)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其他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

4.输血操作规范(1)准备输血前:准备输血所需的器具、药品等,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2)患者确认: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输血单据等,确认患者身份。

(3)输血过程:按照医嘱,将血袋连接到输血管路,逐步输血。

(4)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及时拔除血管内导管,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感染等,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

(2)输血反应处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停止输血、输液等。

(3)输血后感染处理:一旦发现输血后感染,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6.记录和报告(1)输血操作相关记录:对每一次输血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疗程、病人反应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合理。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医疗、护理、输血、感染控制、药学等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七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三章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供应情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制品,建立血液制品采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制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制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储存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库、专锁、专人管理。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室),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科(室)应当具备独立的采血、检验、输血等功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合理选择输血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输血指征、血液制品种类、剂量、输血时间等信息。

第十四条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床用血,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中,为患者输注血液制品、使用血液制品的行为。

第三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临床用血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指定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疗、输血、感染控制、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二)审核临床用血计划和临床用血申请;(三)监督临床用血情况的执行;(四)定期评估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效果;(五)组织临床用血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决定;(二)制定临床用血操作规范和流程;(三)负责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和质量监控;(四)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五)定期向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报告临床用血情况。

第三章临床用血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血计划,并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提出,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临床用血审批应当由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其授权的人员进行。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记录制度。

临床用血记录应当详细、准确、完整,并归入病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具有执业资格的经治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治疗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前一天向血库提出临床输血申请。

紧急用血除外。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并签字备案,并记入病历。

同时介绍医疗临床用血互助金管理办法和病员用血须知。

三、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单》,由科主任核准签字,送医院医改办审批。

四、《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必须准确、清楚、齐全。

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诊断、输血史、妊娠史、用血类型、数量、用血时间、用血理由及申请人、审批人姓名等。

手术备血在“用血时间”栏边上注明“备血”字样,需用血时再电话通知输血科。

五、审批后,将《临床输血申请单》交由病区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连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单》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送交输血科备血。

六、紧急用血,经治医师在《临床输血申请单》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单》上加盖“急”字章,开放绿色通道,先输血再补办其它手
续。

七、新鲜全血、血小板等成份输血须提前一天向温州市中心血站预约定制,一般在约定输血日的下午五时后供血。

预约即收费,不退还。

八、门诊输血必须在急诊室留观,急诊室承担相应职能。

九、输血前须对受血者采集血样送检验科做传染病学检查,内容包括:谷丙转氨酶、乙肝三系定量、抗-HCV、抗-HIV1+2、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十、护理人员在血交叉标本采集时,必须严格“三查七对”,标本必须与申请单一致。

并在申请单填上采血者姓名和采血时间。

十一、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标本时,应认真核对,对不符合要求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标本及时退回。

十二、输血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申请用血时间前完成记帐、取血(向市中心血站)、血型复核、血交配、发血等工作。

十三、对于手术备血等不能确定是否输血的情况,先按规定缴纳血费和输血互助金。

输血科在接到用血通知后,先使用血库冰箱内的贮血,同时立即向县中心血站取血(正常工作时间内由输血科负责,值班时间由经培训的勤务人员负责)。

输血科可分次配血、发血,第二次发血需手工报告注明“续…”。

若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输血,输血科人员证明情况后,退回血费和输血互助金。

十四、输血前严格做好各项核对工作,及时输注,并记录输血操作人及时间。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异常情
况及时处理。

输血后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输血后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夜间输血可于次日早上送回)。

各病区做好各项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