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4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文断句通关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文断句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文断句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文断句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断句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2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题干中有“飘逸”一词,明确本题是赏析词的语言风 格。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明确本词“飘逸”的语言风格。 ②扣住“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分析。 ③分析效果。围绕“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飘逸,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奇阆苑,诗风飘逸浪漫。
一、寻找“诗眼” 1.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 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 情的关键词,因而成为诗人提炼诗眼的重要对象。 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放过。如: 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关”和“出”是诗眼。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 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活力。
4.意境。看该词语对服务意境有何作用。即结合 语境来看该词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渲染了什么 氛围。
5.比较。与别的词语比较有何好处。就是看该词 语换作别的词,在题旨、情景、色调等方面有何差 异。
6.意蕴。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有哪些丰富的意 蕴。就是看该词语有何表面义和隐含义(双关义、 比喻义、象征义、背景义等)。
二、 赏析古代诗歌语言风格三步骤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 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 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 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 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2 含解析
2-2-2[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软”既是一语双关,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2)“过”,路过,经过,首联介绍经过大通驿的时间,晨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颔联写过大通驿时景物与地点的变化,远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便过了河湾,红树已在身后;颈联写通过大通驿的舒适心情;尾联则写通过大通驿的美景,由眼前美景联想到绘画美.3.(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名句名篇默写2-3 含解析
2-3[名句名篇默写]1.(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2018·湖南益阳市湘潭市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连用三个排比句,一个人犯了过错然后才会去改正,,,论证了人必须经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2)《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卷起千堆雪(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2018·江西省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鼓励人们像贤者一样坚持向善的句子是:,,。
(2)《离骚》中屈原用佩戴香草鲜花来表明自己对人格美的追求的句子是:,。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2018·江西六校第五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若能改换对六国之民的态度,秦的历史将会改写的名句是:“,,?”【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2018·河北邯郸市摸底)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通关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名句名篇默写1。
(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
(2018·湖南益阳市湘潭市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连用三个排比句,一个人犯了过错然后才会去改正,,,论证了人必须经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 !”【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
(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2)《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答案】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卷起千堆雪(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含解析
2-1-3[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7·浙江卷)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选项C] 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比对:【答案】C.张冠李戴。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而不是说作者自己。
【参考译文】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自己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常法制度,征讨叛逆作乱,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形,用古代事迹进行检验,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能够成就一家的事业了。
但是随时见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轻视看到的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天津卷)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选项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比对:【答案】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参考译文】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担任洪州副郡守,当时我做奉新县的县令,多次拜谒他,不知道他们母子间的事情。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手法
效果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 比喻
为简洁。
夸张 突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 对偶
富有表现力。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 排比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 巧妙使用。
考向一 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①辨认修辞 手法。②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 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顶真、设问、反 问等。
考向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诗歌 的表现手法很多,常考的有衬托、联想、想象、对比、起 兴、象征、渲染、抑扬等。
一、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手法
效果
衬托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或烘托 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或烘托是为了凸显一方
对比 或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或对照是为了凸显两方。这是衬托和对比
的区别,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地方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 渲染
果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 象征
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使表达的对象生动,激起阅读 比兴
的兴趣 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 想象
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 联想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5含解析
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
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
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唏发:晒干头发。
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
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
“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
语意俱新,亦极亲切。
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
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
“两腋”句,暗含此意。
“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
“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
“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
【答案】BE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2含解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2含解析2-1-2[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
”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
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每..侍郎,除给事中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
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
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解析】B项,“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
【答案】B【参考译文】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了广汉的知州,再任潼川路的提点刑狱,因父母丧事离职。
守丧期满再次被召回,拿五件事觐见,分别是:“选拔将帅,扩大常平仓,修水利,修订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推行纸币。
”皇帝对辅政大臣说:“胡晋臣所说的可以实行。
”(胡晋臣)担任度支郎,继而提拔为侍御史。
当时朱熹任兵部郎官,因腿病没有到任。
侍郎林栗因与朱熹的论《易》观点不合,上奏称朱熹不到任是对皇帝的傲慢行为。
晋臣上疏请求留下朱熹而不要任用林栗,人们认为他做事慎重。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B.曲解文意。选文第二段中说“不好徼 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选项中 说“他追求好名声”,显然是错误的。
• 【参考译文】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 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 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 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 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 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 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 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 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
• 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 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 了增加庄重恭敬。衣服的轻重便于身体,使用钱财 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 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因此明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湿,不能上来; 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绘上纹饰,木 建筑物不加镂刻,这是向百姓显示懂得节俭。等到 他们衰败的
• 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培养恭敬的限度, 宫室的华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 使用钱财非常浪费,这是与民结为仇敌。如今君主 想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是有益的。
Good bye! Wish you a happy life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曲解文义。原文中晏子说效法圣贤之王的 节俭,不效法他们的服饰,并且举例说明服饰用来修 敬和御寒,不必要华美,所以最后说“法圣王之服,不 法其制”,意思是“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 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 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 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39
24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今义:袒护某一方。 (9)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25
(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11)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因结婚形成的夫妻关系。 (1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古义: 今义:购买。
40
解析:(1)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供养”。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
(2) 句 中 的 第 二 个 “ 王 ” 为 名 词 活 用 作 动 词 ,“ 称 王”。
(3)句中的“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喂下”。 (4)句中的“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仆隶”。
41
答案:(1)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 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 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目”,故“目”活用为动词,译为 愿动词修饰
“使眼色”。(2)“能”是能愿动词,一 的名词活用
般是修饰动词。这里修饰了名词
作动词
“水”,故“水”活用为动词
35
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而(表修饰)+名词
分析:“而”表修饰关系时, 当连词“而”表修
说明后面“歌”的行为的状 饰关系时,其后面的 态。故句中“歌”为名词,需 名词表动作行为的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人教版)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ppt课件(共10讲,1149张)
第二步,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 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把握 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 概。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 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 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
(2017·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 谢弘微传》)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 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 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高考总复习· 语文(RJ)
第二部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5 Word版含解析
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
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
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唏发:晒干头发。
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
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
“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
语意俱新,亦极亲切。
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
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
“两腋”句,暗含此意。
“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
“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
“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
【答案】BE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1
2-1-1[文言文断句]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
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
“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参考译文】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
元景山率五百轻骑飞奔迎击。
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与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
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4文言文翻译通关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4 文言文翻译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4 文言文翻译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4 文言文翻译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翻译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译文:【解析】第(1)题,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第(2)题,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译为“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题时,应先通读文本,理解大意。
下片首先用杜甫《曲江三章》诗意,而又不尽相同。
作者摘取杜诗而冠以“谁向”,表示自己不想闲话桑麻,了此余生。
“要”字表明愿意追随李广,罢居而不忘骑射,关心国事。
李广后来又被起用,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至于自己呢,则绝不违背坚决抗战的初衷与朝廷中苟安之辈同流合污。
“看”字亦含自明心迹之意。
接着两句借古述今,汉代重视边防,多少人因边功而取得功名,但却还有像李广这样敌人闻而丧胆的“健者”被等闲视之,不得封侯。
回顾自己少年时曾参加农民起义军抗击金兵,但南归以后,虽力主抗战,却被排斥而长期退隐。
那么,自己与李广同一遭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甚”即“为甚”之意,是以设问加强感慨,也在为自己的身世隐隐叹息。
最后暗用苏轼诗意,点出咏史旨意。
然后概括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特征,二要结合本诗内容。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表现了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作者与他们亲密的关系。
“莫作天涯万里意”直抒胸臆,说明他被政敌迫害、漂泊天涯却不以为然,始终乐观向上、超脱旷达。
“溪边自有舞雩风”用典,表明作者的欣慰。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人生态度”,而不是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2018·贵州贵阳市摸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
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
4.(2018·河北邢台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草碧完颜璹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注]。
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栏人,如曾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东君:神话中掌管春天的神。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答案】(1)感叹春光的流逝。
上片中“不见”二字,点出春光不再,道出了词人对春光的深沉留恋与伤感。
(2)对昔日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对国家前途的感伤忧虑。
结尾道出了往昔繁华故都已变得荒凉萧条,今日故苑后宫已是繁华落尽,萋萋芳草,从而抒发了词人对“故苑春光”的无限怀念,对国势不振的无限感伤。
二、综合练(一)(2018·江西六校第五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5﹒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解析】 A.“翠微”代指齐山。
“上”字是登上的意思,古代有重阳登高的风俗。
B.结合三句,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答案】AB★6.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
答:【答案】①节日登临的愉悦。
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
②暗含人世的忧苦。
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
③生命易逝的悲伤。
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
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
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二)(2018·江西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解析】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E.“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答案】CE★8.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三)(2018·河南省八市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花①罗隐暖触衣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②,半里红欹宋玉墙③。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第,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②文君酒:“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西汉才女卓文君曾在临邛当垆卖酒。
③宋玉墙:宋玉在其《登徙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之句。
9.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漠漠香”中“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
B.“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通过桃花和梅柳的对比,映衬出桃花可以和梅柳的芳姿相媲美。
C.颔联两句用典,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
D.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日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凋零即逝的冷落凄凉。
E.桃花艳而易凋,常喻薄命佳丽,本诗大赞其味香、态美、色艳,实属独辟蹊径之作。
【解析】C项,“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理解错误。
E项,本诗不仅大赞桃花的美,更以桃花自喻,书写了自己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
另外,“实属独辟蹊径之作”表述也不准确。
【答案】CE★10.全诗借桃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全诗以桃花自喻,借桃花的艳丽和凄凉境遇,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
②“回首东风一断肠”流露出年华逝去、老大无成的痛苦。
③“旧山”二字也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四)(2018·河北邯郸市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
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