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意见
自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共青团秉承“欣赏青年,激励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工作理念,以“思想引领,成长服务”为宗旨,优化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中注重分类引导,坚持科学发展,有效发挥了共青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通知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根据学校党委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共青团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取得了丰硕成果
1.突出榜样育人和主题教育作用,培养信念执着、理想远大的*人
各级团组织不断探索完善“主题教育普遍学习,青马工程集中提高,典型引路激励效仿”的分类分层教育体系。五年来,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工大共成长”等10余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校4000余个团支部参与其中,覆盖学生近10万人次;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07年起举办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三期,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朋辈间学习培养模式,累计培训学生干部500余人;自2006年起举办四届“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11名优秀学生典型巡讲1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10000人次,形成以学生身边的典型引导激励学生进步的榜样育人机制。
2.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为学生打下*传统和精神的烙印
校园文化彰显品牌效应。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科技文化节、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节贯穿全年、覆盖全体学生,每年举办各类活动400余项,参与学生数11万余人次。涌现出以迎新晚会、纪念马祖光专场文艺演出、艺术节表彰文艺晚会等为代表的品牌文艺活动;以校园吉尼斯、水动力火箭等为代表的品牌科普活动;以学生篮球联赛、学生足球联赛为代表的品牌体育活动;以201讲坛、绿色协会荒野行动为代表的品牌社团活动。以“航天魂”、“为了飘扬的国旗”为代表的46个共青团工作品牌特色鲜明,有效地弘扬和传承了*精神。
3.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和基层,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派出暑期社会实践团213支,开展调查课题700多项,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800余篇;累计有15000余名同学参加寒假返乡社会调查,撰写报告2000余篇;巩固和建立77个社会实践基地;共有15个基层团委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4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积极开展见习就业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4.志愿服务实现跨越发展,引导学生在奉献社会中展现青春风采
自第十次校党代会以来,先后有98名志愿者成为支教队员,累计志愿服务时常20余万小时。在2009年大冬会期间,253名学生成为大冬会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校庆期间1509名志愿者服务在校庆各个岗位上承担大量工作,有效的保障了校庆活动的圆满成功。五年来在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以全国博士支教第一人陈苏为代表的研究生支教团群体和以持续捐献稀有血 1.9万毫升的张健同学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群体,建立起校院两级志愿服务协会,实现志愿服务网上管理。
5.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年来,逐步形成“高端有成果,低端有覆盖,活动有支撑”的良好局面。以科技创新大赛为依托,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营造校园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以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基地为支撑,整合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竞赛等为代表的竞赛类活动,组织校内“鸡蛋撞地球”、“纸桥承重”科普比赛活动,建立13个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基地,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6.发挥“三自”教育作用,学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学校团委根据“巩固和加强两会工作,建设和拓展直属组织,规范和发展学生社团”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和指导,通过实施“抓大放小,分级管理,制度规范,专门指导”的有力举措,使学生社团在规范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以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学生绿色协会、201讲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7.坚持党建带团建,团的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共青团高度重视团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学生能力。自2006年起以“十佳百优”主题团日活动积极推进小班团支部建设;建立校院两级的三级团校制度,形成基层团委举办团校初级班、特色中级班,学校团委举办专项中级班、团校高级班的分层办学模式,每年培训团干部2000余人次。通过制定《院系团委(总支)工作规范》,有效促进了基层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院系红旗团委考核办法和基层团委书记工作评价体系。
总结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学校共青团工作形成并总结出以下基本经验和启示: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对团的工作予以关心指导,确保共青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是坚持从当
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途径,把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固化下来,形成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思想认同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满足大学生成长中的客观需求,增强共青团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五是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六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对团干部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增强团干部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七是坚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各职能部处、院系党委(总支)共同支持共青团工作的良好格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学校党委提出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相比,共青团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团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尤其是专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团建、青工团建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适应新形势的方法和渠道;与团员青年的需求相比,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团支部建设还不平衡,各级团委对小班团支部指导力度不够;团组织的调查能力和研究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网上团建和网络使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网络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亟待加强等。同时,学校共青团工作队伍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校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院系党委(总支)切实全面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现在有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对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有些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等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务必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更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国家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贡献力量。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