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析
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及发展路径
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及发展路径作者:韩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5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加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东南沿海引领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凸显。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特征发展迅速,特色凸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特色突出,虽然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跟东南沿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成绩显著。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
2004—2016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文化服务业三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比例结构从21.68∶16.07∶62.25调整到14.10∶12.90∶73.00,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015年,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服务业企业的占比分别为75. 24%、77. 22%、77.61%和76.19%,高于全国67.65%的平均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向规模化推进,尤其是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速较快,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趋向缩小。
2012—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02%,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幅度保持在14.99%。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呈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在企业数、从业人员数、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相关指标的增幅上基本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说明文化产业资本投入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向,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同名2509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同名25090)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第一阶段(1978—1992)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逐步复苏并得到了初步发展,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带动了文化市场的复苏。
文化市场领域也取得了初步性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大陆首家音乐茶座在广东的诞生,开启了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新时期。
随即,经营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不断涌现,我国的文化市场初具现代意义和形态。
在港台音乐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内地演艺业和音像业迅速发展。
文化产业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显著的社会特征。
然而,在我国文化市场初步发展的暗地里却隐藏着严重的文化体制问题,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的人员冗杂、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应的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1985 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份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中。
1987 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营业性舞会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举办营业性舞会的合法性质,文化市场的合法地位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1991 年,《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起用了“文化产业”的说法,这可能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
第二阶段(1993—2002)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市场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了良好的环境,给文化市场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产业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逐渐增长,西方歌剧表演艺术、音乐会、网吧、歌舞厅 等营业性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兴起与发展,更是为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现状与战略调整
素 的不 同影 响 . 成 了不 同 的 文 化 区 . 我 期 的夏 家 店 文化 、 藏 公 元 1 纪 前后 的 形 使 西 0世
古 格 王 国 文 化 、云南 春 秋 至 三 国时 期 的 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 年来 . 中国 文 化 产业 已经 从 初 始 的 国 的文 化 具 有 地域 性 的特 点 F发 无序 和混 氆阶 段 产 幢实 践 层 面 的 1 向 “ i, i£
我国 化产业区 文 域差异 展现状与战略 化发 调整
颜 荟
40 7 ) 3 0 0 ( 汉理 工 大学经 济 学院 湖北 武汉 武
摘 要
对我 国文 化 产 业 的 区域 发 展 态 势进 行 了概 括 总 结 ,提 出 了我 国文 化 产 业 区域 布 局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从 区域 文化 背 景 差 异和 区域 经 济发 展 两 个 角度 分 析 了 当前 文 化 产 业 区域发 展 不 平衡 的 原 因 , 出了我 国 文化 产 提
部 占 7 % 、 西 部 占 2 % ; 对 G P的 贡 并 蓄 意 识 和 较 强 的创 新 精 神 东 部 地 区之 沃 . 4 中 6 从 D 与外 界 联 系 较 为便 利 , 有 对 外 贸 易 和 具
献 看 . 部 地 区 实 现 的 增 加 值 占 25% . 所 以能 在 经济 建 设 中 占尽 优 势 . 东 . 6 中 独领 风 骚 , 与 国内 外 合作 与交 流 的地 缘 优 势 .是 发 展 西 部地 区分 别 为 1 8 . %和 1 5 2 -% 3 在 很 大 程 度 上得 益 于该 地 区先 进 的地 域 文 经 济 的 最 佳 区位 东 部 沿 海 地 带 教 育 水 平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第一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3)1.1 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3)1.2 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3)1.2.1 产业发展规模 (3)1.2.2 产业区域发展 (3)1.2.3 产业政策环境 (4)1.2.4 产业市场表现 (4)1.3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4)1.3.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1.3.2 产业融合与创新 (4)1.3.3 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4)1.3.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第二章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与法规建设 (4)2.1 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4)2.2 文化产业法规建设 (5)2.3 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5)第三章文化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6)3.1 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6)3.2 文化资源优化配置 (6)3.3 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 (6)第四章文化产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6)4.1 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6)4.2 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7)4.3 文化产业市场预测 (7)第五章文化产业创新与技术研发 (7)5.1 文化产业创新模式 (7)5.2 文化产业技术研发 (8)5.3 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8)第六章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9)6.1 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9)6.1.1 品牌定位 (9)6.1.2 品牌策划 (9)6.1.3 品牌包装 (9)6.1.4 品牌推广 (9)6.2 文化产业品牌推广 (9)6.2.1 网络营销 (9)6.2.2 线下活动 (9)6.2.3 媒体合作 (10)6.2.4 跨界合作 (10)6.3 文化产业品牌保护 (10)6.3.1 商标注册 (10)6.3.2 知识产权保护 (10)6.3.3 打击侵权行为 (10)6.3.4 提高消费者意识 (10)第七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0)7.1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10)7.1.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0)7.1.2 实践教学环节 (11)7.1.3 师资队伍建设 (11)7.1.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7.2 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策略 (11)7.2.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11)7.2.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11)7.2.3 强化人才评价体系 (11)7.2.4 促进人才流动与交流 (11)7.3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1)7.3.1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12)7.3.2 加强人才培训与选拔 (12)7.3.3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12)7.3.4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12)第八章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12)8.1 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 (12)8.2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2)8.3 文化产业国际市场拓展 (13)第九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与投资 (13)9.1 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13)9.1.1 政策性金融服务 (13)9.1.2 商业金融服务 (14)9.1.3 互联网金融服务 (14)9.2 文化产业投资策略 (14)9.2.1 行业选择策略 (14)9.2.2 企业选择策略 (14)9.2.3 多元化投资策略 (14)9.2.4 长期投资策略 (15)9.3 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与评估 (15)9.3.1 风险识别 (15)9.3.2 风险评估 (15)9.3.3 风险控制 (15)第十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5)10.1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15)10.2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6)10.3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16)第十一章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与特色发展 (17)11.1 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17)11.1.1 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布局 (17)11.1.2 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布局 (17)11.1.3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布局 (17)11.1.4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布局 (17)11.2 文化产业特色发展 (18)11.2.1 东部地区特色发展 (18)11.2.2 中部地区特色发展 (18)11.2.3 西部地区特色发展 (18)11.2.4 东北地区特色发展 (18)11.3 文化产业区域合作 (18)11.3.1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域间合作共赢 (18)11.3.2 构建文化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19)11.3.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19)11.3.4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19)第十二章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9)12.1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19)12.2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19)12.3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20)第一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1.1 文化产业发展概述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在推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
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
在面对国内外竞争与挑战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
有必要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1.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人才辈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我国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3.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二)劣势1. 行业竞争激烈: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各个细分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企业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缺乏原创力量: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在当下的文化产业中,原创力量还显得相对不足,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培养。
3. 行业标准不规范: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标准化管理还不够规范,这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机会1. 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文化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强。
3. 文化产业国际化: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威胁1.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问题:近年来,文化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盗版、侵权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国际市场竞争:国际文化产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文化产品输出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我国文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东西部文化产业
东西互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摘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具备了明显的资金、技术优势,而且思想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相对而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落后使很多资源、市场处于待开发状态,因而消费市场空间很大。
总的来说,东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找资源,西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创意思想、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因此,优势互补,成为促进东西部地区互动的动力。
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尝试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了西部文化产业,并且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引导下,建立了东西部地区交流的平台。
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提出促进东西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互动一、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划分及东西部地区互动的动力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划分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山东等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东部地带的科技水平和教育事业较发达、信息灵通,而且交通发达,沿海港口较多,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化程度高、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西部地带,包括新疆、青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
这12个省市区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生物物种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树一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市场平台。
但西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信息等基础条件较差,市场发育程度低,建设资金匮乏,极大地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2、优势互补是东西部地区合作的动力从以上可知,东部的优势恰好是西部的劣势,西部的优势恰好是东部优势发挥作用的基础。
同时,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又是促进、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只有东西部互相支援、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一方面,东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找资源;另一方面,西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定义多种多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由传统文化领域、创意领域和文化经济领域组成,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文化艺术表演的组织和运营、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等。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创意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创意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创新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2. 产业化: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经过加工、开发和传播,形成商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融合性:文化产业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例如,电影可以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多种形式,形成更加综合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
1. 产业规模: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201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541亿元,同比增长11.7%。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科技产业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三个支柱产业。
2. 产业结构:湖北省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三个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湖北省通过扶持文化企业、鼓励创新创业和加大投入等措施,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产业发展水平: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____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____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总体情况____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文化产业对于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重点工作总结1. 创新驱动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____年,我们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意人才,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原创作品和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
____年,我们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同时,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升自身实力。
3.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____年,我们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育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同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4. 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的支撑。
____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
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
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____年,我们将加强文化产业对外交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谢淑华: 81220095张玲: 81220099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
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 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
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
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
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
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
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
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
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
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
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三)产业主体不断壮大,但集约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与联合重组不断深入,涌现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析
善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但是 , 对2 0 0 5 年 至 2 0 1 1 年全 国四大 区域人均文化事业 费平均
果 。2 0 1 3年 山 东交通 学 院校 基金课 题 “ 文化 企 业上 市融资及模 式 分
析” ,课题 号 R . 2 0 1 3 1 5
3 5 %一 4 5 % 之 间。虽然政府对文化产业 支
持 的力度很大 ,但在实施过程 中不 同地 区
我 国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区 域 分 析
■ 韩
▲
还是存 在较 大的差异。总体来看 ,东部地 区文化 事业 费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 ,而 中西部地 区比重偏低 ( 见 图 2) 。
◆
值 进行考察 ,仍然可 以看 出其存在 的区域
差异。各年度人均文化事业费 中,东部地
中图分类号 :F 0 6 2 . 9 文献标识码 :A
占GD P的比重是非常片面的 , 因为它只重
区居 首 ,其次是 西部 和东北部地区 ,中部
地 区人均文化事业费最低 ( 见 图 3) 。 通过 以上分析可 以看出 ,我国文化产 业 的发展存在 明显 的区域特征 。 总体来说 , 各方面指标东部地 区都优于其他地 区。
揭 示 文 化 产 业 区域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原 因
并从 政 策 等 方 面 提 出合 理 的解 决措 施 。 关 键 词 :文 化 产 业 区域 投 入 产
出 比
文 化 产 Biblioteka 的 区 域 比 较 ( 一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占地 区 GDP的
比 重
较好 ,且信息传递速度和管理水平较高使
拿来做 对 比的只有 2 0 0 7年 至 2 0 0 9年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分析一、产业发展背景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传统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整合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多个产业要素的综合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发展趋势1.投资热度随着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维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参与,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市场需求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热切关注和对旅游度假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
3.科技创新科技的进步对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历史;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导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三、产业规划1.资源整合要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建立起多元化、系统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供应链,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互补性和综合效益。
2.市场定位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市场定位,准确定位目标消费群体,精确定位产品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3.品牌营销通过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布局分析1.区域布局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需求进行布局,发挥各地的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产业链布局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从文化资源开发到旅游接待、旅游运输、餐饮住宿等环节,形成闭环,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3.国际布局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旅游资源,将国内文化旅游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发展策略1.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当前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本报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作出了预测。
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引言】中国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文化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本报告将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分析】1.1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规模本节将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规模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报告,说明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潜力与现状。
1.2 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热门领域本节将介绍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热门领域,包括电影、音乐、出版、动漫等,分析其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产业结构分析】2.1 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节将对中国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传媒、广告、设计、艺术表演等,探讨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文化产业的地区分布特点本节将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地区分布特点,从国内发展差异和区域特色等角度进行研究。
【第三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1 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本节将探讨技术创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重点分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改变。
3.2 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本节将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文化产品出口、境外投资等方面的分析。
【第四章:政策支持与发展建议】4.1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本节将介绍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
Pe s r s Cjce 1 SN1 07 43 N0620 9. c2 09 r ls S 0 —2 8 . 0 De .0 .
浅 析 我 国 文 化 产 业 相 关 研 究 的 区域 差 异
展
究 , 括 创 意产 业 、 化 创 意 产业 、 包 文 m舨 产业 和 内 容产 业等 办
面 的 研 究 ,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异 本 文 选 取 了 十 年 以 来 这 ‘ 也
分 少螬 的文 章 属 于重 复 的 同一 篇 文 章 , 被 重复 统 计 的 可 也 能 性 是 存 存 的 , 数 量 非 常 少 , 不 影 响 每个 省 市 的 整 体情 但 并
On t g o l ip iy i h t disa utCulur ndu t y i urC o nt y heRe i na s art n t e S u e bo D t eI s r n O u r
S un Hui i g yn ( h o f o r ai m n mmu i a i n Xi me i e st , a Sc o l u n ls a d Co o J n c to . a n Un v riy Xi me 61 01 n3 0 )
Abs r tTh ri l , a e n t e c n e n d d t b s ,a a y e h h n me a o e i n l ip rt n t e s u e t ac e a t e b s d o h o c r e a a a e n l z st e p e o n fr g o a s a iy i h t dis c d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营战略工具,它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下面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优势(Strengths)1. 文化资源丰富:我国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闻名于世,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策略: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2. 人才储备较为丰富:我国有许多才华出众的艺术家、设计师、编剧等文化人才。
发展策略: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人才转向文化产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3. 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口众多,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策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扶持力度,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二、劣势(Weaknesses)1.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发展策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2. 产业结构偏单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娱乐性和流行性的文化产品相对较多,缺乏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
发展策略:加强对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版权保护不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盗版和侵权现象普遍存在。
发展策略:加强版权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盗版和侵权的打击力度,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文化产业为例》范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文化产业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
本文将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以重庆为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 总体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业态。
2. 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重庆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发展了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多元化业态。
同时,重庆还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重庆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虽然重庆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产业结构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如数字内容产业、动漫游戏产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2. 创新能力不足当前,重庆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和差异化程度不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四、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优化重庆文化产业结构,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要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一、SWOT分析1. 优势(1)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如丝绸、茶叶、传统节日等,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2)庞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 劣势(1)文化创意水平不高:我国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和研发能力相对欠缺,创意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文化产业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体系尚不完善,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文化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机会(1)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我国文化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类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出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挑战(1)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国外文化产品对于我国市场的侵入和挤压,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2)文化产业融合难度大:目前文化产业融合不够充分,跨界合作和跨领域融合的难度较大,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发展策略研究1. 提升文化产业创意水平为了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建立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研发生产,并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激励措施,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2. 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快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打破传统界限,推动跨领域合作与交流。
可以鼓励设立跨领域融合的文化产业创新基金,支持不同领域的文化企业合作创新,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强化。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文化产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年度文化产业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2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逐步恢复与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文化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驱动、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围绕2022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主要成就、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2022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2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5.8%。
3.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数字文化、网络文学、在线教育等,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2022年文化产业的主要成就1. 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文化产业在质量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2%,资产负债率下降1.3个百分点。
同时,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2022年,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样2022年,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样,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网络文学等文化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涌现。
四、2022年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1.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2022年,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析内容摘要:我国区域格局的划分目前形成了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由于各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文章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差异,通过分析,试图揭示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从政策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的区域比较(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促进和拉动作用主要通过对城市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等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并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文化产业相对传统产业的优势,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积极为文化产业提供支持。
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已逐步替代传统的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见表1)。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43%增加到2011年的2.85%。
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以2008年为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3%,中部地区为1.63%,西部地区为1.34%,东北地区为1.38%。
(二)各区域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较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单纯分析其占GDP的比重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它只重视了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及内涵的价值。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存在这样的误区,单纯的靠投入数量的增加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而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和投资效益的低下。
因此分析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2007年至2009年国内各地区文化产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数据及各地区文化产业总产出数据的整理,我们得出各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如图1所示。
本表基于2006年至2011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来,由于各年度统计年鉴统计指标不一致,我们能够拿来做对比的只有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
另外,由于某些年度统计数据的缺失,造成个别地区个别年份计算比例(如东北地区2007年)的不合理性。
忽略这些影响因素,我们仍然可以从此表中看出各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趋势: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比比较稳定,且始终保持较高的比例;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
(三)政府资金支持的区域比较在我国,由于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政府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法规来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时,中央财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012年5月,财政部最新修订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进一步加强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近几年来,全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35%-45%之间。
虽然政府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力度很大,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总体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比重偏低(见图2)。
(四)人均文化事业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增加,我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已由2000年的4.99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
且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呈现向基层、农村倾斜的趋势,有效的改善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但是,对2005年至2011年全国四大区域人均文化事业费平均值进行考察,仍然可以看出其存在的区域差异。
各年度人均文化事业费中,东部地区居首,其次是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最低(见图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
总体来说,各方面指标东部地区都优于其他地区。
原因分析(一)自然禀赋的差异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便利的交通使其具有对外贸易和跨国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由于其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教育和科技基础较好,且信息传递速度和管理水平较高使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
另外,国内各项政策基本上都采取由沿海向内地展开的梯度推进方法,在税收、财政、投融资等政策上对东部实行倾斜。
尤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我国三大服务业枢纽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与法制环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开发和传承。
相比之下,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由于地理因素使得其产业基础薄弱,信息资源匾乏,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品的同质化不符合错位竞争的原则豪特林(Hotelling,1929)提出了产品差异化的模型来解释厂商的选址和定价问题。
他认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越大,其市场竞争力越强。
在文化产业竞争中,产品的差异化更是竞争取胜的关键。
按照企业竞争理论,企业目标市场竞争战略有两种方式:正位竞争和错位竞争。
应用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上,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禀赋的差异,各区域应该错开各自的锋芒,以己之长发展优势竞争地位。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正与传统理论相悖,各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
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和恶性的正位竞争,从而产生资源的浪费和收益的低下。
东部地区由于具备充裕的人力和物力资本,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的融合,文化产业投资的产出较高。
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虽然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却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没有实现文化资本和市场机制的融合,无法突出其竞争优势,使得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较低。
(三)政府资金支持的地区差异通过前文对2005-2010年各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达到0.5%左右,而其他地区则仅为0.3%-0.4%。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尤其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处于初级阶段,多数文化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资信程度不高,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巨大。
而东部地区由于其先天的资源优势及文化产业市场的完善使其获得的财政资助比中西部地区要多。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策略(一)依托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可以依托其经济、技术基础和高水平的消费群体,发展“高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的文化产业,即集中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由于东部地区具有充足的人才,科学技术水平发达,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因此,东部地区适合建立文化产业园,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影视制作、游戏软件、动漫制作等创意产业。
中部地区文化资本密集。
适合以其文化资源为依托进行发展。
可以延展文化价值链,集合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风土民俗各异,具有丰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可以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继续挖掘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如九寨沟、兵马俑、丝绸之路等区域文化特色浓厚的旅游产品。
同时,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创反映西部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民族文化,并做好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保护。
东北地区则应充分融合三省的优势,建立“大东北”文化产业区。
首先,以冰雪文化和草原文化为发展重点,建立冰雪科技、物质和民俗文化体系及以大兴安岭、长白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其次,挖掘老工业区的文化遗产,建立以沈阳、长春、大庆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区”;最后,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民族和艺术资源,促进满族文化和二人转艺术的传播和创新。
(二)依托财政,拓宽融资渠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国家预算资金占总投资额的50%以上。
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方面,东部地区要明显优于其他地区。
目前文化产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有上市融资、政府财政支持、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
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大部分为资信等级不高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非常困难,而且政府财政支持的资金投放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区域偏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因此,各地区文化产业在依赖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宽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如私募基金、信托计划、项目所有权和收益权质押贷款以及资产证券化等。
(三)加强对区域内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和技术的合理配置。
各地政府在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战略和技术战略,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骨干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地政府应首先认识到人才和技术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和技术发展规划,建立人才和技术培养基金和资助体系,实现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对人才和技术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认证,扶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协会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人才和技术的评价体系,以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另外还应加强人才基地建设,着重培养产业人才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1.孙连才.文化产业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2.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朱启松,黄致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4.韩丽霞.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45.王希奎.关于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宏观思考[J].理论观察. 2000,46.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47.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李江帆.文化产业:范围、前景与互动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