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地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县自然地理、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气象、水文
太和县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光照充足,气候兼有南北之长,适宜多种作物和林木生长,有利于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本区日均温大于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1 474—1 555h,各月幅射总量和日照时数,1年中出现2 个高峰期,第1 个高峰在5~6 月,第2 个高峰在8月份,年降水量为850~950mm,本区平均气温为14.7~15.0℃,通常在6 月下旬,自南向北进入雨季,秋季降水多集中在9 月、6 测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以人工开采及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二、构造
测区位于淮台褶皱带中的豫西—淮南坳陷区、淮阳山字型脊柱北部,郯城—庐江大断裂带西侧,测区南有太和断裂、阜阳大断裂等。该区地下热水主要储存于新近系馆陶组砂(岩)中,上部巨厚的粘土(岩)则为良好的保温层。
三、地质特征
该区新近系底板埋深变化不大,一般在1070m左右,向下为古近系泥岩、砂岩。结合该区已知井资料,我们认为1区断层以东受断层阻水影响及新近系埋深较浅,不宜施工地热井,断层以西(9号超低频地质遥感探测点西北)地热井成井条件较好,成井深度1100m左
右为宜,出水温度不低于43℃。出水量50m3/h左右。2区位于断层以西,地层变化不大,具备地热井成井条件,成井深度在1200m左右为宜,出水温度不低于46℃。出水量50m3/h左右。推测1区8号超低频点地层如下:0—30m砂夹薄层粘土30—170m粘土夹薄层砂170—220m砂220—250m粘土250—365m砂365—380m粘土380—400m砂夹薄层粘土400—420m粘土420—470m
砂夹薄层粘土470—490m粘土490—585m砂 585—615m 粘土夹薄层砂615—650m砂650—675m粘土675—705m 砂夹薄层粘土15 705—775m粘土 775—845m砂夹薄层粘土845—860m粘土860—1020m砂夹薄层粘土1020—1045m泥岩1045—1060m砂岩1060—1075m泥岩1075—1090m砂岩1090—1130m泥岩1130—1160m砂岩1160—1175m泥岩1175—1190m砂岩1190—1250m泥岩1250—1280m砂岩1280—1355m泥岩1355—1390m砂岩1390—1465m泥岩1465—1500m砂岩1500m以下泥岩推测2区地层如下: 0—70m砂夹薄层粘土70—175m粘土夹薄层砂175—195m
(一)工区地质测区地层主要有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古近系(E)(1)沙四段(Es4)浅棕色粉砂岩与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夹钙质粉砂岩、高岭土质粉砂岩、钙质泥岩等。含轮藻、介形虫化石。(2)沙三段(Es3)下
部以浅棕色粉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夹薄层砾状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介形虫化石。上部为浅棕色粉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砾状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3)沙二段(Es2)岩性以灰白色砾岩、砾状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棕红泥岩、砂质泥岩。
2.新近系(N)主要为一套河流相坳陷型沉积,区域总厚度300—1000m,新近系(N)直接不整合于二叠系(P)之上。(1)明化镇组(N2m)上部主要为灰白色钙质、泥质砂岩、泥灰岩、棕红色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哺乳、瓣鳃、腹足和介形类化石,下部为浅褐、褐黑色层,成份以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较多。含较多哺乳、腹足类化石。(2)馆陶组(N2g)岩性主要为浅棕、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灰色砾状砂岩,底部为砾岩,产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本区。
(1)下更新统(Q1)以冲积为主,间有冰水沉积。岩性为红棕、棕红色粉质粘土、粘土夹多层粉细砂、细砂,粉质粘土质地较纯、坚硬,具油脂光泽,含钙核不均。中下部具灰绿染及混粒结构,似为冰水沉积物。砂层单层厚度较小,层数较多,连续性较好,呈片状分布。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
(2)中更新统(Q2)以冲积为主,主要由棕黄、浅棕黄色粉土、粉质粘土与粉细砂、细砂互层组成,富含钙核和铁锰质结核。砂层厚薄不均,颗粒上细下粗,磨园较好,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
(3)上更新统(Q3)冲积而成,上部为浅黄色、棕黄色粉土、
粉质粘土,富含分散钙质及少量钙核,黄土状垂直节理较发育。中下部为灰白、浅黄色粉细砂、中细砂,分选磨园度较好,呈片状或带状分布,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4)全新统(Q4)主要为冲积而成。上部为灰黄、浅灰、浅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结构疏松,含淤泥质;下部为灰黄、黄灰色粉砂、粉细砂、中细砂,夹少量粉土,局部有泥质和有机质。6测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以人工开采及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三、构造测区位于淮台褶皱带中的豫西—淮南坳陷区、淮阳山字型脊柱北部,郯城—庐江大断裂带西侧,测区南有太和断裂、阜阳大断裂等。该区地下热水主要储存于新近系馆陶组砂(岩)中,上部巨厚的粘土(岩)则为良好的保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