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光阴荏苒总是“情”——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包含“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模块。
“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直接表达情感和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两种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的方法。
“习作例文”内容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在教材中多次提到真情实感的表达,比如,四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个地方的感受,写出对动物的感受;五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写人、写事都要写出真情实感;六年级进一步强化了写人、写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两者相互联系,都指向表达真情实感。
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记录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
表达真情实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直接表达情感。
学习任务群定位几大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针对审美这一核心素养,兼顾其他素养。
在文字中感受美。
这个单元选编的课文,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甚至还是经典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文章,体会文字中的情思,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美,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在生活中经历美。
本单元中的文章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通过恰当的表达方法,表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无疑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1)读一读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部编版6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7篇
部编版6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7篇本教学工作计划按照部编版6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安排。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词语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内容,并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知识、社会生活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贴近实际法等,在学生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让学生多元化地获取信息,并且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五、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词语运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以及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六、家校合作家长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共同推进孩子的语文进步。
七、具体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启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主要内容包括:回忆自己的寒假生活,描述蜘蛛的家和篮球比赛。
2. 第二单元:品读经典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典中的含义。
主要内容包括:听诗歌《屈原》,品读百草园中的《大观园之谜》等。
3. 第三单元:小说与我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批判思维。
主要内容包括:小说《小兔子的万圣节》与学生自己的经历进行比较,分析《诸子百家》的不同思想。
4. 第四单元:文化之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四库全书》、阅读《作文必备的修辞手法》等。
5. 第五单元:篇章听说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描述东西的方法,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6. 第六单元:语文答题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提高答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部编版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目标】1.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真实地讲述并写下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事情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2.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说说你心中的事情。
过渡:是的,同学们,你们心里有委屈,也有愧疚,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委屈与愧疚,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并把感情渗透在作文中,如何将这次习作写好。
设计意图:由学生心中的事情,引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自然引入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明确目标。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设计意图:由学生读文,了解这次习作的目标。
三、写作指导。
(一)学生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些事,有什么情感。
(二)引导选材。
1.高兴的事情:考试得了100分;得了奖状;老师表扬了自己;过生日;出去旅游。
感动的事情:别人帮助了你;我病了,老师、同学关心我。
2.惧怕的事情:晚上回家,自己做错了事。
难过、伤心的事情:亲人去世、考试没考好。
委屈的事情:别人误解了我。
(三)写事情的方法。
1.写事情离不开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事情的时候,要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3.要注意情感表达的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景、事之中。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选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四、例文指导。
1.出示例文:让我快乐的一件事太好了,今天外公要带我去吃必胜客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欢天喜地地拉着外公的手向必胜客餐厅奔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设计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讲课文。
这是一个关于盼望的故事,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本课不同于前一课《匆匆》直接表达情感,而是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本课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方法练笔的兴趣,为习作做准备。
本课节选自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语言质朴,笔触细腻,情感真实。
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独特之处,用孩童视角体验、观察、感受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体会表达的效果,在语境中习得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媚、砖、蚁、叨、绊、耽、揉、绽、惶、吻、偎”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18个词语,多种方法巩固生字识写,通过归类辨析等方法,对易错字、多音字等进行深入学习。
2.读懂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伴随时间推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1.生字词识写辨析。
2.读懂课文,整体感知“我”一天心情的变化。
3.抓住时间推移和心情变化两条主线,梳理心情变化图。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感受“我”一天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进课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跟盼望有关的故事——《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二、作家简介,铺垫阅读。
史铁生,中国杰出作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三、生字学习。
1.本课生字较多,我们来认读一下,跟老师读一遍词语:明媚蚁穴耽搁揉动绽开亲吻依偎沉郁惊惶念念叨叨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阅读和理解相关文本。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 课文:《白兔家族》
- 重点词汇和短语:光彩照人、惊叹不已、跳跃、雪白、矫健、羡慕
- 教学活动:
- 听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的模仿练。
- 分组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对话情境。
第二课时
- 课文:《蜻蜓》
- 重点词汇和短语:优雅、张扬、修长、浑然一体、充满活力、四处觅食
- 教学活动:
- 背诵课文,并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了解蜻蜓的生活性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
- 课文:《乌鸦喝水》
- 重点词汇和短语:喃喃自语、沉思
- 教学活动:
-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表达能力。
- 分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乌鸦形象描写和细节。
- 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乌鸦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性。
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的积极程度等。
- 作业完成度: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课后练:布置相关阅读练和写作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能力。
使用的教具
-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音频资源。
- 课件和图片: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主题图片。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电子资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结合“精读课文“,感受提供的写作方法,结合“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出课文中提供的写作方法。
1.1认真梳理“精读课文”,让学生体悟语言文字中传达的方法,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让学生单纯精读,无需计较学生是否可以真的把握住精髓。
1.2在精读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语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概括出实在的要点。
2. 把握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让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1紧扣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让学生掌控“情真意切”的内在属性。
2.2充分表达,让学生广泛地陈述并听取他人的事例,在交流和拓展中加强该要素的知识粘性。
3. 认识并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会在写作中有意识地选择性运用。
3.1深刻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2体悟在写作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好处。
3.3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提纲挈领,定位自身的写作素材,有意识地直接运用两项写作技巧。
4. 切实深化本单元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点,体现以人为本,素养提高,一课一得。
4.1表达真情实感并不仅仅是习作的基本要求,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4.2要着眼于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愿意去表达真情实感。
不必把主体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要点一一运用到写作中。
4.3精确定位精读课文和例文的定位,理解语言特色和写作的异同点,分析不要过深。
4.4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本身已有的经验,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各个板块的使用顺序。
《匆匆》教学目标(陈冬梅)1.会写13各字和11各词语。
1.1正确书写“藏、蒸”等6个生字和“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1.2正确理解“确乎、挪移、徘徊、赤裸裸”等词语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1找出文中的一连串问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及教学建议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
单元导语: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阅读要素)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习作要素)一、关于“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关于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江苏教育》2019年第33p19-21期刊发了朱建军的《读中写:像作家一样阅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自三年级上册始到六年级下册,每册教科书中均设置了一个很特别的“习作单元”,教科书究竟为何要设置这么一个独特的习作单元呢?这是对理想课程的一种追求。
习作单元的确希冀成为一个“像作家一样阅读”的理想课程。
本次习作单元从阅读到习作,都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即是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训练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这正是建立在情感化阅读教学基础之上的读写结合的情感作文教学。
正如朱建军老师所说:“这些习作单元称为“像作家一样阅读”课程,且其有着鲜明的理论、课程设置与取向的理想追求。
”习作单元的设置,有这样的课程特征:1.主题:创设一种学术化语境。
习作单元均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活动,而主题实际起到了一个聚焦话题、凝练活动的目的。
正因为围绕主题的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学术化的环境,阅读就转变为一种学习活动,一种研究,一种写作。
本单元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作者围绕该主题安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个阅读文本、“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几个表达真情的文本等学习活动,使得活动的展开有了依据。
可以说,主题成为学习之魂,也是单元学习的核心要素。
2.支架:学得足够,导得恰当。
语文教科书中的这 8 个呈螺旋式上升的习作单元,可能具有解决困扰写作教学问题的潜能,引导学生经历写作发展的几个阶段,即不怕写、能写、会写、写好,并最终养成一种写作习惯。
习作单元的主要任务——指向表达、为了表达、学习表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习作 教案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要点:1.研究19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交流平台: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写作方法。
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课题:匆匆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研究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研究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学重点: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研究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具准备:1.___简介及___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教学助手课件。
教学设计:一、名言导入,研究新课。
二、研究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四、仿照课文段落,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以上是对原文进行的修改和改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复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背诵1、2自然段。
2.出示问题:“你觉得时间流逝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单元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