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以德立人”摭谈

合集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与实施呢?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并通过情感教育、情感体验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注重德育教育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经典诗词、文言文等,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要求;通过讲解现代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提高人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语文修养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情感、品德、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的修养。

通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所学的语文知识中汲取道德、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营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思维等能力,增强他们的德育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勤读好书的习惯,引导他们从阅读中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

五、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欣赏名家作品等活动,去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情感态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感受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为了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内涵素养,我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德智共进”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明情理、思善行、辨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立足课堂,闻思中悟德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我们不仅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还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寓德于教。

1.巧设问题,深化认识,弘扬民族精神。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中,我巧妙地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深化他们对课文的认识,让他们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2.以情为线,诱发思想,追求高尚情操。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教学中我抓住“琳达的反对与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父亲话中的意思和情感,通过交流感悟捐赠的含义,理解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随着情感的深入,我重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研读含有“骄傲”的几个句子,揣摩这个词语的含义,边读边思考“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这一问学生的思想得到诱发,围绕“骄傲”,上引下联,左叩右击,在重点语句中品味、内化,读懂骄傲,生成骄傲,感悟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紧接着我揭示了课题的意义,“永生的眼睛”实际就是“精神的永生”。

最后我以情串理升华育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爱却是无限的。

温迪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无私奉献自己的眼睛,多么善良的女孩,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一篇文章就是一块情感天地。

在情感充沛、方法巧妙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思想品德得到了熏陶,道德情操得到了提高。

无声无形中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德育种子悄然在心中落地生根。

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立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树人”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随着我国步入历史新时期,“立德树人”逐渐被确立为教学根本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德艺双馨的。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品行与广博的学识,知识丰富但是又不能以学压人。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人格和个性进行锻炼与培养的最主要手段。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立德树人进行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进行熏陶,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人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作文教学中怎样“立德树人”评语可以说是作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所使用的一种无声的教学方法,它是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对口头上一些随意与拘谨的元素进行了过滤,将师生当面交流的一些弊端过滤掉了,说它是思想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初中生正值认知发展时期,思想较为活跃,看待问题有可能出现偏激,也有可能太过理想化。

教师一句关切的问语,一句至理名言,或者一点点拨,对学生所起的效果都能如指路明灯一般,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老师中肯的评语,像盲人拐杖一样,有引路作用,让学生不再迷茫,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最近几年来,人们思想观念受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左右,而青少年又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群体。

如此形势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可以登高望远,辅助学生对真善美和假丑恶进行辨别。

作文教学当中,要从立意的角度对学生做思想教育与情感熏陶,引导学生用批判精神与悲悯情怀自觉对自身灵魂进行参省,对自己的真诚、责任感、高雅情趣与同情心进行反思;让他们能够对身边的人与事客观地看待,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是非对错加以分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摘要: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有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国家教育的方针目标也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确定立德树人的教育观.语文教学凭借其丰富的人文情怀,是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结合语文教学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文性语文教学一、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国家的教育方针一直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更是把立德树人的方针明确提出来.这样的改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把握住立德树人的内涵意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所谓立德,就是树立德行,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树人就是指人才培养的方向,用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为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的主阵地,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走向.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道德通过纠正和指导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也受到严重的冲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确定,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语文学科主要是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展开的,语言又是人们表达情感,诉说喜怒哀乐的主要工具.学习语文也是学习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过程.特别是新课改后,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愈加突出起来,把培养学生审美品德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目标.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和立德树人的情感培养有异曲同工之效.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情感渗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贯穿着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和建造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应尽之责。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以德立人”是一种价值观,它强调以德为基础,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品和道德修养。

高中语文教育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涵养文化情怀,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起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到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选择。

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工具,更是一门涉及人文知识和思想的学科。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和历史,了解到不同社会群体和群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起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在学习中形成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意识,培养起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等,这种思辨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多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

“以德立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培养人格和塑造人文精神的过程。

通过高中语文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摘要:目前,社会上的独生子女较多,他们自私、懒惰,没有责任心和爱心。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立德树人,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真、善、美植入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目前,社会上的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求奉献。

他们容易沾染很多坏的习性,如自私、懒惰,没有爱心,不知感恩;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听老师、父母的话,甚至对父母大大出手,杀害父母、老师的案件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跳楼自杀等等。

这些现象,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立德树人,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给社会提供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次品或者危险品。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每一篇优美的课文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习做人的方法。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真、善、美植入他们的心灵。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是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立德树人的:一、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等课文,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和平,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那个中国妇女的丈夫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的车撞死后,却没有说理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明白:因为中国当时贫穷、落后,国力衰弱,弱国无外交,所以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会被欺负。

祖国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只有国家强大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才不会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诗歌《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反映了陆游赤诚的爱国之心,我向学生强调:作为新世纪的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向陆游学习,做一个爱国之人。

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带动学生、鼓励学生;树人,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塑造学生、培养学生。

德是做人的根本,坚持德育为主,要以爱国情怀和过硬的德育价值观为核心,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以树人为核心、立德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培养要根植于中学阶段,中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主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包含着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刻认同。

中学语文课堂上有许多红色经典文章,通过生动立体的故事情节来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不断提升自己。

有的课文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有的体现出我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课文。

这些文章既包括山河景物,又有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杰出的人物,而且各个教材之间相互补充,能充分体现出我国人民、景物、事物的美好,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可以对人物的事迹、描写背景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引导设立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美是通过真与善得以体现的,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首先,能够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真情的流露。

如《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善良需要教育。

引导学生在珍惜当下的同时,伸出友爱的双手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和善良之心。

最后,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语言的艺术珍品。

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李红宝【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学生德育的现状,论述了高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必要性,提出了高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策略:在阅读鉴赏中渗透德育、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在梳理探究中渗透德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教书育人是老师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教好书、育好人,要深刻领会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意义,积极研究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立德树人就是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德行、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对于人、对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做人做事的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德。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立德树人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母语教育和人文教育,语文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德育、智育、美育的统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要立足于“人”的发展,侧重于学生德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在听、说、读、写及语文实践活动中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学生德育的现状目前不少高中追求的是一切为了成绩,一切为了高考,学生德智体美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缺乏对父母的感恩,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缺乏对他人的诚信,缺乏对同学的和善,个别学生的“灵魂”落下了。

李克强总理说“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其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转向真、善、美。

二、高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对学生人格、情感和意志的塑造。

在这样的语文教育中,应当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的重要性在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基础,强调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提倡“以德立人”、“仁爱天下”等价值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古代诗文、经典著作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感悟和领悟。

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铭记历史,明辨是非,明晰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塑造出品德高尚的人格。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的重要性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目标,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高尚,体会到真、善、美的价值所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还能了解到历史、社会、人生、情感等多方面的知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他人、追求真理、奋发向上,培养学生正直、宽容、勤奋、助人为乐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育也是情感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人文关怀得到增长,道德情操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只有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在思考中得到成长,从而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中语文教育应该以德立人为核心,抓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精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心怀感恩,品格高尚,志存高远。

优化课堂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优化课堂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中心(054100)
92
2018·11
教学探索
礼仪后,教师应当回以“同学们好,请坐!”在授 课过程中,不论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是 好是坏,教 师 都 应 在 学 生 回 答 问 题 结 束 后 以 “谢谢,请坐!”结束提问。授课结束后,教师应 当在学生向教师告别后回以“同学们再见!”通 过以上日常口语礼仪的表达,学生能够非常真 实地感受到教师对礼仪的注重,从而能够潜移 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学生未来礼貌待人 方面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学习模板 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二任父母是
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在知识方 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并且需要在做人方面 以身作则,为 学 生 提 供 学 习 的 榜 样。 因 此,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行为举止处处皆宜,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言行标准。
首先,教师应当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为学生 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 当与学生进行较为亲切的交流,了解学生在日 常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并给予学 生一定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为人师表 的亲切。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应当在学生行礼 之后回礼,即学生向教师表达“老师好”的口头
例如,在《过 零 丁 洋 》一 课 中,作 者 通 过 铿 锵有力的诗词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通 过对本科内容的具体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本 诗作者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崇高的爱国精神、 坚贞的 民 族 气 节。 在 本 诗 中,“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身世浮 沉 雨 打 萍 ”非 常 形 象 地 表 达 出 作 者 与国家所处环境的窘迫,但即使是在如此消极 的情况下作 者 依 旧 保 持 着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威武精神与决心。通过对 本文的讲授,教师可以非常直接地将作者的爱 国精神与威武不屈的精神传达给学生,为学生 提供值得学习的榜样。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本 课,不仅能 够 了 解 到 更 多 的 古 诗 词 基 础 知 识, 而且能够学习到古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与精神。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语文教育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更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情操、有文化底蕴的人,通过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心灵升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典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尊重传统、欣赏美好,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这也是“以德立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学科,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作品、讨论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而且,通过写作和表达,学生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从而增强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认识,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

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灵升华做出积极的贡献。

语文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而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精神激励,人格熏陶,从而逐渐形成积极向上、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品格,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高中语文教育是一门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优秀人格的学科,以德立人是其核心价值观。

以德立人,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德育人,以品德来塑造人,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优秀人格。

高中时期正是青少年心理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正处于探索自我的阶段,需要得到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以形成健康的人格。

高中语文教育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道德自觉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正义之心和关爱之心,从而形成优秀的人格。

其次,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权威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德。

”语文教育可以借助文字的力量,让学生读懂经典名篇、感知现实社会,从而厚植学生的道德情操。

比如,在语文课上通过朗读古文经典,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生哲理,感悟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文化阅读教育中,把语文学科与时政热点、文艺作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资讯中汲取正能量与富有启示的信息,感受伟人的风景和圣贤的儒雅,以此来进步自己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育通过启迪学生的心智和灵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品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

最后,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做人”的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好语文只是打好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做一个好人。

高中阶段,学生进入更为成熟的思想阶段,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更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通情达理、礼貌待人、守信自律等良好的品德风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文化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它们背后的人性,从而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以德立人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做人的学术品质。

探析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

探析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

探析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摘要:新时代教育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因此,家长、学校与社会应当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需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更具丰富性,与数学、科学相比,语文老师更容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

因此,语文老师承担着更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因此,语文老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出健康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实施措施引言: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仅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情感。

德育不仅符合科学教育的理念,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在德育方面,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文化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语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可用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上课前做好备课,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是各位教育专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规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选择出的优秀的智慧结晶。

因此,老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里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点,对学生进行德育。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与精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德育,并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1]。

比如,在要进行《滴水之恩》时,老师应当意识到本节课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要学习顾炎武的《日智录·正始》时,老师要敏锐的捕捉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的契机。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是指以道德为立身之本,将德育作为教育的重心和出发点。

高中语文教
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同样需要以德立人为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
格素养。

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高中语文教育通过文学作品
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
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等,理解人物的道德追求和处世之道。

通过学习《红楼梦》,学生可以认识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儒学思想和人文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和情感沟通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善恶、美丑之间的差别,从
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
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对于人文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学批评,学生可以了解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清代封建社会的文化习俗和权贵体制,从而对
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语文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对社
会和历史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塑造。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以德立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要观念之一。

在这一理念下,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高中语文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将价值观注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语文教育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的价值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孝道、礼仪、仁爱等,这些道德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高中语文教育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借鉴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品质,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高中语文教育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的价值在于塑造学生成长的心灵家园。

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主要途径,文学作品是传达情感、启迪心灵的媒介和方式。

通过接触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对人性、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表达,从而激发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高中语文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塑造健康、坚定、积极向上的心灵世界,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的人。

高中语文教育在“以德立人”的视域下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语文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高中语文教育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立德树人以德促教——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以德促教——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以德促教——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都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为了充分贯彻并落实党十八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提升我国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门针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几点意见。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除了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德树人;渗透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伴随学生度过整个高中学习生涯。

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既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够使学生得到良好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来实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德育教育。

本文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1.高中语文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中所含的内容,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以“德性”作为美德精神的根本。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用高尚的品德思想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大量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中华民族良好人文精神以及历史的传承,是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对优秀文化思想的记录。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

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其所蕴含的德育精神对学生良好且全面的发展起着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文为纲,以德育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以文为纲,以德育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以文为纲,以德育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摘要:语文学科中的每一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挖其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能让学生在继承大量文学知识的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科德育;德育渗透;策略研究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德育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曾有位领导人说过:“德育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我国各地区中小学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近年来,德育教育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初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新课改提出并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愈加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之前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今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良好积极的课堂环境。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此目的,将德育教育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适合的。

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将会深入挖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还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所以,新课改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德育教育很是重要的。

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思想品质教育,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属于语言类的学科,毋庸置疑,也是初中学段中非常重要的学科。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

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可以全方面的发展。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以德立人是我们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理念,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

高中时期是人生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以德立人的视域下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尤为重要。

高中语文教育以德立人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语文是一门文化的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诵读以及修辞手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美和善的价值,并学会欣赏和追求美的品质。

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品德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人生选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从而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

高中时期是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情操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中感受到各种情感的美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洞察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

语文教育也强调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通过朗诵、演讲以及参与戏剧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情操。

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等综合性课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和辩证思维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他们才能独立思考问题,发展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评价和判断事物,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德立人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情感情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以德立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价值“以德立人”是我们国家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一项重要观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素质,使其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以德立人”的理念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要重视其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其在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的也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人。

以“以德立人”为视域的高中语文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深远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以“以德立人”为视域的高中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必备品质。

高中语文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学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积极,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以德立人”为视域的高中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品质。

语文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培养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崇高情操。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情操,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出色,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

在以“以德立人”为视域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关注并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和领会“以德立人”的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应该增加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投入,加强课程设置,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以德立人”摭谈-中学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以德立人”摭谈
王华土李文武
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以德立人”?
一、分析人物形象,渗透以“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
教材文本选择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

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作为语文教师,通过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将人性的真善美的社会公德渗透其中,使鲜活的人物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时,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方面的熏陶,体会到人性的真善美,精神世界得以升华,从而接受教育。

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分析贝尔曼人物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外貌描写中感知到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意志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并品读贝尔曼在得知琼珊的病情后,他对这种白痴的想法是“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并说“可怜的琼珊”,称叶子是“可恶的叶子”,让学生品味贝尔曼在说这些话时的真正内心状态,感知到贝尔曼像一个长者对孩子的关爱而急切的絮叨,从而深深品味到贝尔曼的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形象。

特别是在文本最后一段“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贝尔曼的形象得以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

《金岳霖先生》在分析金岳霖形象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趣、直
率、真诚、极富人情味的人。

二、把握文本主题,渗透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
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实际上也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文本开始的,并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来进行课堂教学。

因此,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是充分发挥德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不钻研教材或是浅尝辄止,就不能正确把握思想价值,对主题思想的概括既要深入又要能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若只是空洞说教,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渗透德育的目标。

在教学《品质》一文时,我们教师可以紧扣标题“品质”来提问并引导学生来思考教材文本的主题。

“品质”既指深得靴子本质的格斯拉所重视的靴子的舒适耐穿的品质,更指格斯拉恪守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宁可而死也不偷工减料的高贵品质。

由此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高尔斯华绥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品质?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的存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

高尔斯华绥是在倡导社会需要格斯拉一般的高品质的人。

三、品读重点语句,渗透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

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文本的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教材文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必须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多次诵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汇总,教师可以抓住教材文本中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主题等的重点语句,进行有感情地
反复诵读,能加深对其的理解,渗透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更能使学生受到各种道德的熏陶,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通过品读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是怎样一种含蓄而真挚的亲情啊!需要我们静心细读慈母“儿寒乎?欲食乎?”的深深关爱,乳母“而母立于兹”的轻轻细述,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殷殷期盼,引导学生品读出了作者对至爱亲情的无限眷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穷遗恨。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场景,同样地催人泪下,同样地娓娓道来,同样地感人至深。

亲情的感染力真可谓强啊!可是,从古至今,为人子女的,在享受这份亲情时,往往却不甚珍惜,只有在它悄然远离时,才能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

通过诵读,学生才能进入文本情境“设身处地”,才能使学生的心声与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达到渗透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的德育目标。

四、创设特殊情境,渗透以“强”为核心的个人品德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可见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把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积累,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教材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感知到渗透在教学中的以“强”为核心的个人品德。

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史铁生在废弃的地坛所感所思,给学生创设了特殊的心境,人是失败、颓废的,环境是也是“荒芜冷落得如同一
片野地”,“废弃”的园子“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词语恰好印证了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之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那些岁月里看到的地坛景象。

这恰恰令史铁生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这“荒芜冷落”的园子正好暗合了史铁生当时颓废绝望的心情。

史铁生用了15年的时间来观察感受这所园子,史铁生笔下看到的是“和我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来这世上”的小昆虫,“猛然间想了什么”的蚂蚁,“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竟相生长”“窸窸窣窣片刻不停”的草木,野草虽是一岁一枯荣,可是到了它该展示旺盛的生命力的季节,它便尽情地发出那些动人的声响。

总而言之,从作者细察的景中,我们看到作者时而对生感到困惑,时而仿佛想透了些什么,时而可能面对双腿自哀自怜,但最终还是从园中不论大小都活得自由自在的生命中看到,活着是每一种生物的权利,而且要活得精彩。

小生命在这园子中不断地弄出声响,生命的律动不绝于耳,史铁生由此得出一个观点: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这一句对园子的概括实则包含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人虽残废却不应该颓废。

听到了生命的召唤,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在这样的特殊情境中,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维体验感知史铁生的所思所感,感知到生命挫折中的挣扎与痛苦,感知到生命的顽强,追求人生的自强自立,像石门落日那样活着,即使即将下沉也要将地上的每一个坎坷照得灿烂,生命最后的光辉依然绚烂夺目;像雨燕那样活着,主动迎接风雨的挑战;像孩子们那样快乐地活着,在冬雪覆盖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时刻,用脚印来讲述生命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像巷里的古柏一样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坦荡自如。

从凄凉中看到美好,在苦难中崛起,这是一个强者的选择!怎能不让我们产生共鸣
啊!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