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外出农民工总量变化情况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
出那么为工,入那么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
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存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
他们在为城市建立做出特殊奉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
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构造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理解。
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构造及行业类型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展了详细地调查。
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050人,占五村总人口31.6%。
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根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构造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50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
而在2050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
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8-04-27 09:30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外出和本地农民工双增长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5%,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比上年增加230万人,增长2.0%,增速仍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710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0.9%。
图1农民工总量及增速在外出农民工中,省内流动农民工9510万人,比上年增加242万人,增长2.6%,占外出农民工的55.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占比逐年提高。
新增外出农民工主要在省内流动,省内流动农民工增量占外出农民工增量的96.4%。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82.5%,比上年提高0. 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3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4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76.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表12017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二)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增量占新增农民工一半以上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430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增长0.3%,占农民工总量的36.4%;中部地区农民工9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71万人,增长1.8%,占农民工总量的33%;西部地区农民工7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3.3%,占农民工总量的27.3%;东北地区农民工958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增长3.1%,占农民工总量的3.3%。
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52.2%。
表2 输出地和输入地农民工的区域分布(三)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在京津冀务工人数增长较快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5993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0.2%,占农民工总量的55.8%;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9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万人,增长2.9%,占农民工总量的20.6%;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比上年增加270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在东北地区务工农民工914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增长1.1%,占农民工总量的3.2%。
20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6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1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近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5起,吊销许可证113件、吊销营业执照1126件。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7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17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①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
调查还表明,2017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889万人,由于季节因素,比第三季度末减少309万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本文将重点报告农民工年度情况,详细结果如下:一、农民工总体规模(一)外出农民工增加,本地农民工减少据调查结果推算,2017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
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3.7%。
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445万人,减少56万,下降0.7%。
表1: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2017年2017年增减增长农民工总量22978225424361.91.外出农民工14533140414923.5(1)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111823853.4(2)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28591073.72.本地农民工84458501-56-0.7(二)东部地区②农民工数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输出地看,2017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表2:2017年各地区农民工占全国比重及增幅单位:%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农民工所占比重农民工43.631.125.31.外出农民工31.936.531.62.本地农民工63.721.914.42017年比2017年农民工增幅农民工3.10.91.21.外出农民工7.12.01.22.本地农民工-0.5-2.31.2二、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③(一)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从输入地④看,2017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附答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附答案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附答案资料分析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附答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1.2012年,中国大陆1~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A.20652万人B.23922万人C.22287万人D.1635万人2.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A.减少904万人B.增加904万人C.增加1472万人D.减少1472万人3.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B.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C.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D.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4.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A.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B.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C.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D.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5.2011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是:A. 133769万人B.136370万人C.134735万人D.136103万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答案1.A【解析】用0~14岁的人口减去新出生的人口,得到的就是1~14岁人口的数量,即22287-1635=20652万人。
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
当前库:经济类2009年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原文出处】改革【原刊地名】重庆【原刊期号】20092【原刊页号】5~27【分类号】F2【分类名】农业经济研究【复印期号】200907【英文标题】A General Report on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easant Workers in China【标题注释】本报告审议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陆学艺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白南生教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赵长保副主任、发改委中国小城镇研究中心何宇鹏副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黄华波处长、中国工运研究所郭悦副所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王飞处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张昭文副巡视员、农业部政法司黄延信副司长、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杨时民处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户政管理处陈浩处长、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处陈国瑞处长、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贾午光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就司创业指导处柴海山处长、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干部丛卉、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主任科员黄耀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劳动与职业教育处路明、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农村处邵烈鸿处长、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控制处刘霞副处长、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流动人口处余梅调研员、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室张丽宾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司张晗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余明勘副司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资司工资处蔡款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司统筹处尹彤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司汤晓莉处长。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作者简介】课题主持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研究员,国务院农民工办副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司司长汪志洪;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崔传义研究员;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金三林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李青博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司协调处刘玉根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司综合处吴厚德处长、国务院农民工司地方处李盅盅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盛来运副司长、劳动科学研究所蔡和平副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阳俊雄处长、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彭丽荃副处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章铮副教授、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副研究员;本报告主要执笔人:韩俊、汪志洪、崔传义、金三林、秦中春、李青。
全国高三地理专题练习(2023年后半期)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A. 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B. 总数超过人口警戒线C. 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D. 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A. 缓解人口老龄化B. 增加青壮年人口C.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 降低社会养老负担【答案】【1】C【2】D【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和0~14岁人口数量在增加,而15~59岁人口数量减少,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C正确;从图中看我中0~14岁人口增长数量较少,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图示不能反映出总数与人口警戒线的关系;从图中看人口总数并没有下降。
【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增加青壮年人口;人口老龄化是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原因,与延迟退休年龄无关。
选择题“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A. 生育率较低B. 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 年龄结构失衡D. “养儿防老”的思想【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A.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 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 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 加强胎儿性别选择【答案】【1】C【2】B【解析】【1】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有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以及尤其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说明还有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因素等原因造成,不包括年龄结构失衡,C符合题意,故选C。
【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应促进城乡人口流动,A错误;适度调整生育政策,B正确;促进城市化发展,C错误;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选择,D错误。
2019年中国农民工流动及就业情况分析,农民工流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图」
2019年中国农民工流动及就业情况分析,农民工流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图」一、全国农民工总量情况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政策逐渐发生变化,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劳动力市场转移,农民工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农民工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1亿人,同比2018年增长0.8%。
2013-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及其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其中,本地农民工数量达1.16亿人,同比增长0.7%,占农民工总量的40.07%;外出农民工1.74亿人,同比增长0.9%,占农民工总量的59.93%。
外出农民工仍然占据主要比重,但近年来占比略有下降,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亿人。
2014-2019年全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数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农民工流动现状按输出地划分,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外出农民工总量分别为4792万人、6427万人、5555万人、651万人,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主要以省内流动为主,中、西部地区跨省流动则占据较大比重。
2019年按输出地分外出农民工总量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农民工输出主要以东、中部地区为主,2019年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民工输出量分别占农民工总量的35.8%、33.1%,东北地区占比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增速高于东、中部地区,此外,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增加133万人,增量最高。
2018-2019年农民工输出地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和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流入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虽然目前东部地区农民工输入量仍然占据主要比重(达54%),但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吸纳量则明显提升。
统计局发布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统计局发布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局发布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一、农民工规模(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1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加290万人,增长2.8%。
(二)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2010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详见下图)。
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个百分点。
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
近三年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长速度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
(三)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按输出地分,东部地区农民工10664万人,比上年增加210万人,增长2.0%,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8.9%;中部地区农民工9446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增长1.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4.5%;西部地区农民工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180万人,增长2.5%,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6%。
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中部地区高出0.5和1.3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一)六成以上为男性农民工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7.0%,女性占33.0%。
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5.1%,女性占34.9%。
(二)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41-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
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2010年的65.9%下降到2014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现象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德干高原B.亚马孙平原C.长江流域D.非洲东部(2)下列影响图示现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矿产B.水源C.交通D.气候答案:D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人口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1)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00-600米,A不符合题意。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不符合题意。
长江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图中人口主要在海拔高度1000米附近,C不符合题意。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
D符合题意。
故选D。
(2)根据上题的分析,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空气对流减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宜人口居住,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而不是河流、矿产和交通等因素。
D符合题意。
故选D。
2、“城归”类似于“海归”,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开始逆向流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城归”规模扩大的是()A.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B.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C.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D.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2)“城归”规模扩大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劳动力更加短缺B.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农村户籍人口年轻化D.农村土地撂荒情况加重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城归”规模扩大是指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返回农村的数量增多,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有利于“城归”回乡创业,可以扩大该规模;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和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会增加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缩小“城归”规模;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对该现象影响较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一、现状分析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800多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3200多万人,目前仍有6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进一步开发转移。
1.转移就业取得新成就。
截至2013年10月底,河南省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0万人,其中75.6万人省内就近就业,占新增转移就业总数的84%;14.4万人输出省外,占新增转移就业总数的16%。
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66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523万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57.26%;省外输出1137万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42.74%。
省内转移就业人员累计超过省外输出386万人。
从表1看出,近五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内外人数变化情况看,一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在逐年增加,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撑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自2011年起,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开始首次超过省外,出现了拐点。
表明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省内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政府需要为转移就业人员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以及子女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
2.人员结构出现新变化。
据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中,男女比例由1.4∶1变为1.3∶1,女性外出务工比例略有增加。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49%,50岁以下的占88%。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转移就业总数的60%。
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占转移就业总数的43%。
目前,全省技能培训的任务还很繁重。
3.非农产业人员呈现新特点。
据统计,目前省内转移就业1523万人,其中约48%跨市县转移就业,52%在本县域内就地就近就业;省外就业1137万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长三角350万人,珠三角350万人,京津地区200万人,东南沿海100万人,中西部地区100多万人。
他们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加工、制造及建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中,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的53.8%和35.9%。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一: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目录)2017-2022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7-2022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出版日期】2016年【关键字】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行情动态投资前景预测【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网址】/research/1701/R309645.html 报告目录: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属于民生范畴。
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非盈利组织、家政服务公司和专业家政服务人员来承担,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构建家庭规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以此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一、农民工规模(一)农民工总量达26261万人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 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增长3.0%。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3.0%;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增加96万人,增长2.9%。
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加510万人,增长5.4%。
表1: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农民工总量22542229782422325278262611.外出农民工1404114533153351586316336(1)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122641258412961(2)举家外出农民工285929663071327933752.本地农民工85018445888894159925(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1191万人,比上年增加401万人,增长3.7%,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6%;中部地区农民工8256万人,比上年增加314万人,增长4.0%,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4.1%,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0%。
表2: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2012年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中部西部农民工42.631.426.042.731.425.91.外出农民工31.536.731.831.636.631.82.本地农民工60.822.916.361.422.715.9(三)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54.9%,其中,外出农民工占20.2%,本地农民工占34.7%;中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37.2%,外出农民工占24.3%,本地农民工占12.9%;西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28.7%,外出农民工占19.2%,本地农民工占9.5%。
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87亿一张图了解历年农民工统计情况
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87亿一张图了解历年农民工统计
情况
中商情报网讯:4月12日,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当日在会上提到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7亿人。
近年来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纵观2012-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统计情况,农民工数量稳步增长。
2017年全国农民工比2012年增加2391万人,年均增加48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8%;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3%增长到2017年的42.3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数据来源:人社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年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超过1亿人次。
农民工月均收入从2012年的2290元增加到2017年的3485元,年均增长8.8%。
2017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下降到0.5%。
到2017年底,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6202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6225万人、工伤保险达7839万人、失业保险达4897万人,分别比2012年底增长36.5%、24.6%、9.3%、81.2%。
邱小平强调,农民工工作必须围绕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
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到外县市工作的人员都要办理外出务工证。
本文将介绍农民外出务工调查报告。
近期,XX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说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立,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
xx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兴旺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
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04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18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0%。
详细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
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
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
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22人,占19.1%;浙江6人,占5.2%。
农民工外出从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农民工外出从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农民工外出从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请大家参阅!据对全县70户农民工监测网点调查,xx年农民工外出从业数量为44人,较往年规模变动不大,就业地区基本稳定,平均工资水平有效增长。
现就调查结果简析如下:**县农民工调查7个点70户农户家庭成员总计290人,其中常住成员246人,劳动力164人,占总人口的66.67%。
劳动力中外出从业农民工44人,占总劳动力26.83%。
外出从业农民工中男性占72.7%,女性占26.3%。
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占77.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高中及以上文化占18.2%。
外出农民工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中,16—19岁4人,占9.1%;20—24岁9人,占20.5%;25—29岁14人,占31.8%;30—34岁3人,占6.8%;35—40岁8人,占18.2%;41—50岁6人,占13.6%。
1.地区分布以省外为主,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外出从业农民工44人,在省外国内从业的33人,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75%;县外省内从业的5人,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11.4%;乡外县内从业的6人,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13.6%。
省外从业的农民工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分别为9人、9人和7人,共占总省外从业人数的75.76%,其他分布在湖南、江苏、上海等地。
2.从事行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
全部44人主要从事行业分布为:制造业20人,占45.5%;建筑业1人,占2.3%;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11人,占25%;批零贸易业3人,占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人,占6.8%;住宿餐饮业2人,占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人,占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人,占2.3%。
1.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接受技能培训机会少。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依然较低,真正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劳动力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