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文化需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化需求、供给和均衡
市场→生产←需要→分配→消费→市场
文化需求与供给是文化的经济运动最基本的一对矛盾关系,也是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一对基本范畴。

文化需求与供给是一般需求与供给的特殊表现形态和运动形态。

任何生产都是为了需求,任何市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消费与分配而形成。

第一节文化需求
一、文化需求的产生及类型
◆(一)文化需求的产生
◆1、概念:
◆是人们为了各种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2、本质:
◆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精神现象,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的本质的一种自我确证,文化需求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形态。

◆(二)文化需求的类型
◆一)依据精神需求构成的不同,一般分为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和商品性文化需求-接受型需求。

◆1、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指无须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

表现为公益性文化需求,由文化生产部门无偿提供文化艺术产品而实现。

如,街头雕塑、广场音乐会等,因为需求和需求实现之间没有交换关系,故不是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社会资金在文化事业的分配和使用。

◆2、商品性文化需求: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文化需求。

通过货币交换进行的有偿购买,受市场价值规律的支配,是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二)依据需求动机和购买结果的不同。

划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

◆(1)投资性文化需求:着眼于人的人文品格的培养和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货币的投资行为实现货币的保值和增值,如古玩字画等艺术品的需求。

(2)娱乐性文化需求:是满足以感官享受为特征的需求,如视觉、歌舞、音响等需求,目的是不以货币的保值与增值,而是瞬时的享受为满足。

◆三)表达的需求:
◆输出型
◆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每个人都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文化消费品的提供者。

◆手段:现代传媒新的文化经济形态-由表达的需求而导致公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经济形态。

如,电视真人秀、播客、博客、微博等。

二、文化需求规律
◆(一)概念:
◆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

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和制约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最一般关系。

◆(二)影响文化需求的因素:
◆(1)商品价格,文化需求随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文化商品价格上升,文化需求量就会下降;反之,文化商品价格降低,文化需求量就会增加。

◆表现: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

◆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D=f(p) D=需求量,p表示价格,f表示两者的函数关系。

◆(2)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与文化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变化关系。

◆函数关系:Q=f(I) Q表示文化需求量,I表示可支配收入,f表示两者的函数关系。

◆(3)余暇时间,与文化需求量成正比关系,影响和决定文化需求的的变化。

◆(三)文化需求规律:
◆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

三、文化需求的弹性
◆(一)概念描述:
◆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是文化需求弹性。

◆(二)类型: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测量变化程度的尺度为弹性系数。

◆1、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文化商品需求量与文化商品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合理制定价格、调节供求平衡提供决策依据。

◆(1)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文化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公式:
◆Ep=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Q÷△P:P=△Q:△P·P:Q
◆P,文化商品价格,△P,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Q,文化需求量,△Q,文化需求量的变化程度,Ep,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逆运动,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

弹性系数的大小取其结果的绝对值。

具体表现:
◆2、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文化商品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

即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公式:
◆Ei=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可支配收入变动的百分比=△Q:Q÷△I:I=△Q:I·I:Q
◆Ei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I ,可支配收入,△I,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程度;Q,文化需求量,△Q,文化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文化需求量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减而增减,表现为正比例变动关系,所以,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正数。

具体表现:
◆①当收入弹性系数EI>1,表明可支配收入发生增幅,会引起文化需求量更大程度的变化;
◆②当收入弹性系数EI<1,表明可支配收入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幅,会引起文化需求量发生较小幅度的变化;
◆③当收入弹性系数EI =1,表明可支配收入同需求量之间弹性一致,两者同比变化。

四、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
◆(一)人口的构成和流动文化需求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多元构成。

其变化将随着人口的构成与流动状况而变化。

◆1、人口的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职业结构。

◆年龄结构:年龄、阅历、兴趣、内容、形式,京剧,老年人;动画,少年;流行歌曲,青少年;
◆性别结构:女性在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参与程度。

◆职业结构:相关因素,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闲暇时间等。

◆参与程度高低,影响对文化需求量的大小。

其次,影响文化商品种类的选择。

◆2、人口流动影响文化需求的数量、结构和运动方向。

一定地区文化需求以一定地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一定的流量和流速为常态基因。

上海,80年代,录像热,90年代,高尔夫、网球、保龄球,爵士乐,外籍在沪人士的文化需求。

◆(二)、地理环境
◆人类生存的空间和自然基础,也是各民族、各国度文化机体的构成成分。

◆陕北高原(信天游)、苏格兰高地(风笛),高亢嘹亮的音乐。

◆(三)政治因素
文化需求是人的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求,包含政治、历史、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因而是综合性的指标。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自2005年开始由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联合举办。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国家财政4年累计投入8800万元,受益学生人数累
计达500多万人。

第二节文化供给
文化供给是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基本功能,是政府与文化企业存在的全部合理性依据。

◆一、概念及类型:
◆(一)概念:
◆文化供给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文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
◆(二)文化供给的类型
◆文化供给分为商品文化供给和非商品性文化供给
◆1、商品性文化供给:
◆文化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以一定的价格向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数量,内容主要是图书、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美术品、电影、文艺演出等等。

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形式实现的市场行为。

◆2、非商品性文化供给:
◆是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偿提供的文化
◆品的形式和数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供给和营造社会文化环境提供的文化供给,如,街头雕塑、画廊、广场音乐会、广播等。

◆二、文化供给规律和文化供给弹性
◆(一)文化供给规律:
◆1、概念:
◆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表现为供给量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正比。

文化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上扬而递增、随价格下落而递减的运动规律,文化供给量是文化商品价格的函数:S=f(P) S表示供给量,P表示文化商品价格,f表示函数关系。

◆2、文化供给的价格弹性:
◆反映文化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

文化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变动程度大小的指标。

◆公式:
◆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Q÷△P:P=△Q:△P¡¤P:Q
◆P,文化商品价格,△P,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Q,文化供给量,△Q,文化供给量的变化程度,Es,文化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依据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变化成正比,所以,文化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为正数。

◆弹性系数表现:
◆①当文化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1,表明较小的价格变动都会引起文化供给量较大幅度的变化,数值越大弹性越大;
◆②当文化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1,表明焦点变动的价格只能引起文化供给量较小幅度的变化;
◆③当文化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 =1,表明供给量同价格之间弹性一致,两者同比变化。

◆三、影响文化供给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1、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包括文化商品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

其中,
◆首先,文化生产能力的高低、大小,都会影响文化供给。

人力、精神力能否适应?即生产者的智力水平、结构与文化商品生产中使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是否适应,不仅影响企业发展、规定相应的文化产品能否实现有效供给。

◆其次,人力因素与物质力因素能否相适应即生产者的智力水平与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是否适应。

电脑,能否使用;熟练与否?是否有电脑?都会影响作家的原创周期。

◆再次,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质因素与生产对象是否适应,即与具体的知识形态的生产文化商品形态而言,也会对文化供给的对象内容造成很大的影响。

文化商品形态的生产对象,电影、电视剧、油画、国画生产者对这一对象的把握能力直接制约其生产能力,并对供给者一定影响。

◆2、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
◆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特殊的形式---脑力和特殊的生产结果--无形产品,区别于物质生产。

◆文化产品的周期不能如物质产品的周期那样有长短可调节,短期内也能迅速生产上市;文化产品以长见长。

◆3、文化经济政策:
◆通过国家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调整文化经济利益,形成合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的政治经济手段。

本质上是政府行为,对文化的生产、经营起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

◆内容:
◆一、国家对文化艺术产业所给与的必要的财政支持,包括国家队文化产业基本建设的预算和投资,以及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
◆二、国家专门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包括文艺工作者的物质待遇、稿酬制度和税收政策等;
◆三、国家主管部门运用经济手段随文化艺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各种具体措施,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所实行的奖励和惩罚。

第三节文化供求的均衡及调节
文化供求的均衡与调节,是文化商品的基本运动规律之一。

商品流通的两个主要方面。

均衡与否即供求双方在量的适应与不适应。

◆一、文化供求的矛盾运动
◆(一)影响文化供求矛盾运动的因素
◆1、价格:不同价格水平导致文化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各有不同,因而文化供求的变化依存于文化商品一定的价格水平。

◆2、供求规律矛盾运动形成的原因
◆(1)文化生产和消费相制约供求规律;
◆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有需求就会产生消费。

需求是消费的表现形态,供给体现生产的基本状况。

生产与消费客观上要求文化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总体发展水平必须相适应,呈均衡运动态势。

否则,要么造成生产过剩或空耗;要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文化经济运动失衡。

◆(2)文化商品供求双方自身的矛盾运动
◆供求双方都以对方为依存条件,即文化商品的销售与购买行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供求双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地寻求两者的均衡。

◆二、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一)层次性矛盾:
◆即文化商品供求之间在内容与形式构成层次方面的不均衡状况。

◆1、文化需求是人的精神需求的表现,主体精神构成的层次性,规定了主体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层次性。

交响乐、芭蕾、歌剧、学术著作,市场有限;大众化、娱乐、消遣、通俗等市场规模。

◆2、收入水平差异带来的需求选择的层次性差异。

高档文化娱乐消费,字画古玩高消费、高风险投资的文化商品的消费,市场需求小,供求结构失衡。

◆3、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习惯也构成了对不同种类、层次的商品需求的差异。

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人们对文化消费内容、等级的选择不尽相同。

◆(二)地域性矛盾:
◆即文化商品供求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状况。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区(人文、自然)生产、供给、需求能够平衡;偏远地区失衡。

◆(三)价值取向背反性矛盾:
◆即文化商品供求关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的商业票房价值和社会的文化审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状况。

效益的分离和价值的倒挂。

影视、戏剧、图书、音像制品。

◆三、文化供求的调节
◆依据文化供求关系的矛盾状况,运用一定手段进行调整,以保持基本平衡的行为。

因机制不同、性质差异分为:自发与自觉调节。

◆(一)自发调节:
◆即市场调节,由文化商品的生产和供给,随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

◆(二)自觉调节:
◆市场主体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运动特点,自觉地通过某种手段对供求矛盾运动实行敢于的宏观调控行为,从而使供求关系成为人们控制的经济运动。

自觉调节即客观调控,分为经济性调节(经济杠杆)和非经济性调节(行政措施)。

◆1、价格调控: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中心,文化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上就是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平衡与不平衡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价格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大片大影院;高科技类专业书籍大书店。

◆2、税收杠杆:
◆行政,通过对文化生产和供给的分析,根据不同性质和档次实施不同的税率,以达到保护、鼓励、促进或限制不同文化商品的供给目的,是调节文化供求矛盾的又一重要手段。

出版物税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效益好的著作、社会公益演出,低税、减税、免税;通俗娱乐作品,大型商业演出等课以重税。

◆3、财务资助:
◆自觉调节文化供求关系的经济手段,包括政府直接财政拨款、间接资助、民间赞助等。

◆4、行政立法:
◆政府运用法律形式对文化供求进行调节的文化行政管理手段。

立法禁止或提倡,体现国家关于文化的管理意志,保证文化供给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文化行政立法具有限制、控制、监督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