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教学提纲
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指南
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指南一、设立学习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以帮助学生有所安排和计划,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二、开展课前活动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活动来呈现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预习,从而为后续的课堂内容做好准备。
三、确立课堂规则课堂规则的确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让学生专注于学习。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并明确课堂规则,使其可操作性强,并通过正面激励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会灵活运用规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结合讲授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利用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及时反馈与评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反馈,例如口头表扬、书面评价、小组互评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效果。
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七、巩固与拓展教师应当善于巩固与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
巩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讲解概括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拓展则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等活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交通安全教育教学提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责任感,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交通信号与标志2. 交通法规与安全常识3. 交通安全常识与自救技能4.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5. 交通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三、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交通信号与标志2. 第二课时:交通法规与安全常识3. 第三课时:交通安全常识与自救技能4. 第四课时:交通事故案例分析5. 第五课时:交通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交通信号与标志、交通法规与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与自救技能。
2. 难点: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责任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通信号与标志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交通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交通信号与标志的种类、含义及作用。
3. 实践:让学生观看交通信号灯变化,识别不同信号灯代表的含义。
4. 总结:强调遵守交通信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第二课时:交通法规与安全常识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交通信号、道路标线、行人通行规则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强调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课时:交通安全常识与自救技能1. 导入: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常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如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等。
3. 实践:教授学生交通安全自救技能,如如何应对交通事故、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4. 总结:强调交通安全常识与自救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课时:交通事故案例分析1. 导入: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
2. 讲解: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身找原因,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第一篇:“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542 更新时间:2010-04-28 17:02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盘锦市提出了“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即先“学”后“导”再“测”。
“三段”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后的“结果怎么样”等问题。
检测是否达到了“学会”和“会学”。
“六步”是“三段”的细化。
即“定向目标”“自学指导”“自学督导”“导学释疑”“合作探究”“自主测评”。
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人又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观点为主线,自主理解教材知识(自学阶段)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数学课堂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课本就成为学生最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可以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引申和扩展,这样获取新知识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直接灌输。
基于这样的理论,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教学目标及自学思考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提纲为线索自学教材,逐步找到提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首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把握。
如何让问题在语文课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探索篇•教学研究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是呀,在信息爆炸、知识获得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角色更多地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让问题成为引领课堂教学的动力源,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点火器,让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深研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媒介,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能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提出大大小小的问题,东碰一下,西摸一把,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只是浮光掠影。
教师应该在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寻找一个切入点,把握每篇课文的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作用的问题。
而对于事实、记忆、常识性问题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无需占用更多时间,把时间留在能启发学生思考,扩展思维乃至创新的问题上,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帮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对于课文中的字、词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对重点的生字书进行书写指导,留出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有:“生命桥”是谁架的?“生命桥”的两端连接着谁和谁?小钱的生命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小钱是幸运的?地震来临你会怎么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从他们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原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检验学生答案的准确性。
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交流、拓展”高效互动课堂教学“三环”模式解读(任课老师使用)“自学、交流、拓展”高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四原则,包含三环节。
四原则指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师生共进为主旨。
三环节即是:自学质疑,交流互动,拓展提升。
一、操作流程(一)自学质疑【基本任务】目标揭示,问题导学,自学质疑。
【时间控制】12分钟左右。
【主要目的】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学,应达到什么要求。
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认真自学、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读、写、算和动脑、动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点】1.揭示目标: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出三维目标,目标要详细具体,表述简洁明晰,体现层次或梯度。
2.问题导学:出示导学提纲,明确学习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
学习任务要合理、适量,要依标据本设置一定数量的能挈领教材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钻研。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积累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自学质疑:学生依据导学提纲的要求去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试验等,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通过查阅工具书、辅导资料或寻求教师点拨等方式力求自己解决多数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做好标记,作为下一步合作探究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过程中还可能生成新的问题。
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并指导学生学习:一是适时个别辅导,帮助和勉励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二是搜集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带共性的疑难问题;三是调控学习纪律,避免个别学生的消极行为影响课堂秩序。
(二)交流互动【基本任务】小组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15分钟左右。
【主要目的】通过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工整板书、大方表演、动手试验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自信自强、健康竞争、主动合作、善于交流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
课堂教学规范
课堂教学规范
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熟悉教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任课教师应认真讲课,严格按学期授课计划和教案组织教学活动,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教师要对学生认真进行考勤,维护课堂纪律,及时准确地填写教学日志。
三、教师讲课要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操作示范准确、清楚,板书工整有序。
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四、生产实习教学通常分为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含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结束指导(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入门指导教学时,应讲解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应重视示范操作这一直观教学形式,边示范、边讲解,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错演示,并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
结束指导时,应组织学生清扫场地,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五、教师上课要尽量讲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注意维护教师形象。
1、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旷课。
2、上课不得随便离开教室。
3、上课不得接听手机。
4、不得污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凡有上述违纪现象,一律视为教学事故,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开学第一课教案制定要点说明
开学第一课教案制定要点说明一、教案的重要性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核心内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有计划、有针对性。
本文将从教案制定的目的、内容、结构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
二、教案制定的目的教案的制定旨在帮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并提供教学过程的指导。
通过制定教案,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案的内容1. 教学目标:教案应明确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2. 教学内容:教案应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扩展知识。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3. 教学步骤:教案应详细描述课堂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环节、知识讲授、学习活动、巩固训练、作业布置等。
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4. 教学方法:教案应选择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述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四、教案的结构1. 教学背景:介绍课程的背景,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教学需求。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层面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学习的目的。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案的注意事项1.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步骤要详细具体,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3. 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注意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控制课堂的节奏。
疫情期间线上教师教学注意事项及措施
疫情期间线上教师教学注意事项及措施1.校区科学制定下发线上教学课程表(开全课程,适当突出四大主课复习)。
2.选择好直播平台,组织好线上教学师生双方网略测试。
3.组织好教师线上教学技术、新课型课件制作培训与抽测。
4.开好线上教学师生动员会,上好期末线上教学班级第一课。
5、建立网课学习小组及确定小组指导教师,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
6.提前探索、研究线上考试新形式。
7.出台期末线上教学日周学科、班级考评方案。
1.学校各年级要提前制定并向家长和师生发送网课期间的课程表。
2.学校要成立以校长、教务、教研组长为主体的网课管理、评估团队,成立以信息技术老师为主体的技术指导小组。
3.强化集智备课,网课教研,出台网上录课、直播课评价标准。
4.各教研组要组织老师每日研课,优化完善课件制作、教学流程。
5.各教研组要对年级网课的课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提前一天进行审查。
6.教务处每天要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
7.教务处要组织网课管理团队分工开展日常的网上巡课,每节必查、每班必查、每级必查。
课前要求:(1)授课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上镜形象。
做到衣着简单大方,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2)保证录音音质纯净,音量适中,录入声音无过冲、过弱,无明显噪音。
(3)画面稳定,镜头必须始终包含主讲人,不能出现主讲人跑出镜头的情况。
(4)PPT课件,文档版面不要太满,建议使用黑底白字,字号不小于24号。
(5)教师要保持自己授课时身后背景和电脑桌面图标的简洁,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学习。
(6)教师要提前五分钟候课,调试设备、打开课件、组织学生、网上点名签到。
(7)上课时可先出示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学习流程,提出探究问题,让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发生。
课中要求:(1)授课课件要制作课前准备页,主要内容为每日赠语和课前准备。
(2)授课课件要有评价反馈页,主要对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的预习情况进行互动反馈和激励性评价。
(3)授课教师要多注视摄像头,这样才能给学生目光交流的感觉。
教案编写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教案编写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
同时,教案编写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学理论。
教师至少应具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为了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以及教学环境等。
二、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编写教案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需要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应该不少于50%的时间用于实验操作,同时对实验内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而课外辅导则应该通过互动式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实现知识的习得。
三、以评价为导向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把评价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融入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效果。
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这一点在教案编写上也是很重要的。
四、不断调整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反馈和反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想情感等个人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意讲解方法教学方法能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直接结果。
在进行教案编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将教学内容按照兴趣点、难易程度、授课顺序等编排。
同时,讲解方式上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综上,教案编写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融入评价和调整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课上注意事项教案
初中历史课上注意事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中历史课堂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初中历史课堂的基本学习方法。
2. 初中历史课堂的注意事项。
3. 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初中历史课堂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做笔记等。
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问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问答,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和参考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教研活动讲义提纲模板(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与目的1.1 活动背景- 简述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包括教育政策、教学现状、教师需求等。
- 分析当前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2 活动目的- 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目标。
- 阐述通过本次活动期望达到的具体效果。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2.1 活动主题- 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议题,如“课堂教学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
2.2 活动内容2.2.1 开场致辞- 活动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 邀请领导或专家致辞,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和期望。
2.2.2 主题报告-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主题报告,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或经验。
- 报告内容应结合实际案例,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2.2.3 分组讨论- 将参会教师分组,针对主题报告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 每组确定一名发言人,代表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2.4 观摩课例-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亮点。
- 观摩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2.2.5 互动交流-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2.2.6 总结与展望- 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 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三、活动流程与时间安排3.1 活动流程- 按照活动内容,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3.2 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每个环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 确保活动时间安排合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四、活动组织与保障4.1 组织机构- 明确活动组织机构,包括负责人、协调人、后勤保障等。
4.2 人员安排- 明确活动参与人员,包括主讲专家、教师代表、后勤保障人员等。
4.3 物资准备- 列出活动所需的物资清单,如场地布置、音响设备、教学材料等。
4.4 质量控制- 制定活动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效果评估5.1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教学实践观察等多种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提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渠道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
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既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
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
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开学第一课教案备课重点
开学第一课教案备课重点一、引言开学第一课备课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起点。
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二、课程目标的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合理的课程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大纲的细化根据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细化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四、教学资源的准备备课过程中,需要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具等。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的讲解和学习,又要注重实践的操作和体验。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示范教案的参考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示范教案。
示范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的思路和方式。
通过学习和借鉴优秀教案的经验,可以提高自身的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的设计备课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八、备课笔记的整理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备课笔记的整理工作。
备课笔记应该清晰、有条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九、备课时间的控制备课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备课时间。
备课时间的分配应该根据备课内容和备课目标来确定,既要保证备课充分,又要避免浪费。
教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热情的工作,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案的设计质量直接关乎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应过高或过低,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受益于学习。
2. 精心制定目标表达:目标表达要清晰明了,文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汇和语言。
3. 注意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应遵循“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四个层次的设计要求,分别提出适当的目标。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怎样进行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教材的选用:教案内容的设计必须贴近教材的实际,遵循教学进度和教材进度。
2. 关注课程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难易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强调重点知识。
3. 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等。
三、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体现个性化教学:虽然教学进度要紧,但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 加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知识启发和经验启发为重点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教学启发法和策略。
3.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协同作用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和总结。
在设计教学评价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让评价趋向客观:客观性是科学评价的核心,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情感评价,要具有科学性。
教师教材使用指导方针
教师教材使用指导方针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教材则是教学的基础与指南。
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材使用的指导方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在使用教材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教材的目标和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2.把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
教师应当把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合理规划教学进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规划教学进度,避免过于赶进度或是拖沓不前。
适当地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4.灵活运用教材的教学资源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配套的教学光盘、活动手册等。
教师应当善于整合这些资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教材展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材中提供了一些评价题目,但教师不应只依赖于这些题目。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设置一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7.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内容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提供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分享相关的知识。
8.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9.适时进行教材更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并不能满足时刻变化的教学需求。
教师应该定期关注教材的更新信息,并适时更新教材,以确保所授知识与时俱进。
10.与同行教师分享教材使用心得教师教材使用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教师应该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彼此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应注意
小学数学教案应注意一、教学内容: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教师口头介绍和示范演示,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
2. 练习操作: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拓展应用: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总结反思: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展示,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引导学生反思和提升。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点,促进个人巩固和提升。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及教学工具:教学PPT、数字卡片、练习题目等。
2. 参考图书:《小学数学教材》等。
六、扩展延伸:1. 利用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互动性。
七、评估反馈:1. 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和作业评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持续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小学数学加、减法教案参考范本,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技巧更好地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我校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校教务处、教科室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讨,针对我校目前学生的实际,本着从基础入手,从规范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则,提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供本组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复习导入: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要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检查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
侧重于纵横知识间的联系,古今历史间的情境迁移。
(教师用简洁、精当、新颖的方法,选取最佳途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导语要巧妙,有趣味性。
课堂导入的要求是:求精、求疑、求巧、求准,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示标自读:教师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时间约3分钟。
教师出示学生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指导自学方法。
即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师设置的思考题,自己阅读教科书的有关部分。
通过自读,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
展示学习目标的方式可以有投影、用小黑板、用学案等等。
学习目标的设计的依据:①课程标准的内容②课标的学习要求③学生的学习基础三、检查自学效果和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教师点拨、归纳、补充、更正,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知识点。
同时探究用图示法构建知识框架,学会学习方法。
基本步骤是:①交流、评判、更正。
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②出示知识网络,了解历史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落实考点。
出示知识框架提纲,依据纲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四、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提出一些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用新情境去呈现考点,同时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探究题,提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微型课教学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微型课教学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从内容上来说少,微型课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从时间来说短,大都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它是一堂完整课教学过程的浓缩,这是微型课的基本特点.由于微型课内容上的具体,时间上的短少,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赛教活动中,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微型课的基本意义。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更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基本内容紧密结合。
考虑这双重因素,以下是关于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而在上课过程中又要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 、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
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
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
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
教师上课制度教学提纲
教师上课制度教师上课制度一、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
每节课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讲授的重、难点、练习作业的安排,严禁不备课上课。
二、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随意调课。
若因公出差或因故请假,须自行协调好后提前一天报请年级主任备查,方可离校,否则因此引起的空堂事故由出差人或请假者负全部责任。
三、预备铃响,教师迅速到达教室前等候,上课铃响毕进入教室授课,中途不得溜岗,下课铃响后,按时下课,既不得提前下课,也不得随意拖堂。
四、课堂上教师要全面负责,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妥善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学秩序,圆满完成授课任务。
五、早、晚自习,教师必须按时到班,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内容,认真辅导,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六、恪守师德规范。
教师上课及辅导学生自习必须衣着整洁大方,言谈举止得体。
不得单穿背心、短裤衩、拖鞋进入教室。
不得在教室内抽烟、喝水,不得将通讯工具带入教室,不得坐堂讲课,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任何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行。
七、上课及自习迟到、早退、旷课、溜堂等责任事故,按《教师考勤制度》论处。
教师上课管理制度(一)课堂教学要求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确保按计划上足课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特制订以下上课管理制度:1、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不准无备课上课。
2、提前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材、备课、教具的到位,衣着穿戴规范大方,注意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3、教师提前1--2分钟到指定上课地点,不早退,不空堂,不串班,不提早下课,不随意拖堂(延长5分钟及以上)。
原则上不准中间离开课堂,如遇意外伤害事故等任课教师必须离开课堂的情况,任课教师需在处理意外事故的同时,及时与本班其他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本校所有教师均有义务协助该教师组织课堂。
4、每堂课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要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适当的教学进度上课,要确保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5、上课时,教师都必须使用普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
项
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在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无限空间。
具体地讲,课堂教学应达到四个“和谐”。
一是教师与课本的“和谐”。
课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
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
就小学语文课文而言,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它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范例”),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都是通过一个个“范例”的学习来体现的。
因此,教师在教语文课时,先要弄清范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大纲要求,便于教学时有的放矢,分“点”推进。
其次教师要站在编者、作者和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三维分析,了解编者意图,理解作者感情,弄清学
习难点,教授学习技巧。
教学时做到“动”“静”结合,倾情投入,倾心讲授。
第三引导学生读懂“导读”,从整体上把握一组课文的总要求,从而在教学中使其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落实。
二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作为现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
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
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真正和谐。
三是学生与课本的“和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课本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使学生与课本“和谐”,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本上来,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爱不释手。
第二,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和知识镜。
第三,鼓励学生爱惜课本,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让其在课本中游乐寻趣。
四是学生间的“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学改革中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