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真实意思与合同效力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为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约定一定条款的法律文件。
它是商业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交易过程的公平合理性。
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各种合同,包括购买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等。
那么,合同的真实意思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合同的真实意思是指当事人真实的意图和目的。
在签订合同之前,当事人应当就交易的核心要素进行充分协商和沟通,确保彼此对交易的目标和意图达成一致。
只有当合同中的条款真实反映了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才能保持合同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其次,合同的真实意思还涉及到合同的言外之意。
有时候,合同的字面表述并不能完全揭示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这时候需要通过合同的解释来获得更准确的理解。
合同解释应当遵循“以约定为本、区分主次、始终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原则,即根据合同的全部内容和交易的背景,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以达到合同的真实目的。
此外,合同的真实意思还与交易双方的诚信和诚实信用原则密切相关。
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交易,恪守义务、忠实履行。
任何一方不能以不正当手段或欺诈行为来违背合同的真实意思,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层面上,违背合同真实意思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外,合同的真实意思还与社会公共秩序密切相关。
合同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旨在规范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只有当合同的真实意思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交易双方才能在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中开展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同的真实意思也承载着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合同的真实意思是指当事人真实的意图和目的,以及合同的言外之意。
真实意思的体现需要当事人之间的充分协商和沟通,以及合同的正确解释。
同时,合同的真实意思还与当事人的诚信和社会公共秩序有关,需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的效力和解释
合同的效力和解释一、合同的效力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为确保合同的效力,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当事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合同义务和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将无效。
2. 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应当以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为基础,表达双方彼此的真实意图。
虚假陈述、欺诈、胁迫等行为将使合同失去效力。
3. 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果合同的内容涉及非法行为,或者违背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部分合同将被认定无效。
4. 合同的形式要求:根据法律的规定,一些特定类型的合同需要满足特定的书面形式要求,例如房地产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
没有满足法定形式要求的合同将被认定无效。
5. 合同的履行:合同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和方式履行合同,互相尊重、诚信守约。
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履行,甚至追究其违约责任。
二、合同的解释当合同的条款含糊不清或存在争议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
合同的解释应当基于以下原则:1. 根据当事人意思推定原则:合同的解释应当尊重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根据一般人的合理理解和诚信信仰,推定当事人的真实意图。
2. 最有利解释原则:当合同的某一条款有多种解释时,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应当采用最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解释。
3. 解释条款的优先级原则:合同中的各个条款之间存在优先权关系,一般来说,特别约定的条款优于一般约定的条款,具体约定的条款优于抽象约定的条款。
4. 合同补充原则:当合同的条款不足以解决争议时,可以参考法律、法规、习惯、诚信原则等进行补充解释。
5. 公平合理原则:合同的解释应当基于公平合理原则,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合同解释过度倾向于某一方当事人,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综上所述,合同的效力和解释是确保合同约束力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对合同生效中“意思表示真实”要件之思考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对合同生效中“意思表示真实”要件之思考由于新《合同法》对合同生效要件并未有任何规定,则依据一般法理,对于合同生效之判断仍应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也就是第55条的三项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法学界对此基本是持同一观点的。
⑵在这三项要件中,笔者认为将意思表示真实更换为当事人达成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为宜。
要讲明其中缘由,先让我们弄清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真实与意思表示一致的含义。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欲成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⑶它由三要素构成:即效力意思、表示意思和表示行为。
效力意思,是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内在意思要素。
而表示行为,是用以表达行为人内在意思的方式。
通过表示行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即为表示意思。
也就是,由表示行为将内在的要表达的效力意思变为外在的表示意思。
当表意人的表示行为真实地反映了其内心的效力意思时,称为意思表示真实。
⑷而意思表示一致,是指双方或多方的外在表示意思达成了合意。
至于各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则在所不问。
那么,为什么将意思表示真实一项变更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一1/ 5致或达成了合意呢?一、意思表示真实作为生效要件易让人困惑,在实际上其功能已经被架空。
大家知道,《民法通则》是1986年制定的,当时对合同生效的标准,是与旧合同法的有关内容相配套、相一致的。
旧合同法中,将意思表示不真实,危害较大而需要干预之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等统统定性为无效。
对于非恶意之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作为例外,单独定性为可变更或可撤消。
因此,从逻辑上讲,除了两类例外,其它不真实被判为无效并无不当。
这也符合立法将意思表示真实作为生效要件之预想。
将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定为无效,自有当时之原因,此处无讨论之必要。
需要关注的是,如今新《合同法》第50条第2款,已将上述三类无效情形变更为了可变更或可撤销的了。
但与之相配套的意思表示真实标准,却并未有任何相应的变化。
第三节合同效力
• 【答案】
•
1、南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及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故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单独获得奖励,因此奖金应
归南某所有。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南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
3、萧某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8条
第1款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
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萧某购买股票
并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故其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
•
4、商场不能以南某是未成年人为由拒绝兑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为能力人从事下列两类民事行为有效:一是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
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是接受奖励、赠与、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民事行为。
•
2、南某购买钻戒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萧某有权要求退掉钻
戒。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
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
•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 利。撤销应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三节合同效力
法定代理人 •
相对人(善意)
• 追认权
催告权 撤销权
第三节合同效力
案例
• 南某是某中学学生,今年15岁。一天,在放学回家的 路上,南某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每消费20元可 领取奖券一张,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便买了一瓶价值 为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 布,南某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南某非常高兴,将中奖 的消息告诉了母亲萧某,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 萧某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里的箱子中。
民法中的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
民法中的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在民法中,真实意思表示是一种表达甲方真实意思的方式,而事实效力则是指一项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密切相关,其合理性与公正性对维护法律秩序至关重要。
首先,真实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的基础。
根据民法的规定,自由意思表示是一项民事行为的核心要素,体现在合同、遗嘱、信托等法律行为中。
真实意思表示体现了当事人真实的意图和意愿,对于维护契约精神和合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当事人应当充分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表达的意思是真实有效的。
其次,真实意思表示有助于诚实履行合同。
在合同履行阶段,真实意思表示是确保合同各方能够诚实、诚信履行合同的基础。
当事人应当真实表达意思,避免虚假陈述、故意误导等行为。
只有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建立起诚实守信的商业关系,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
此外,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的关系还体现在解释合同和保护当事人权益方面。
在合同解释中,法院一般会优先考虑真实意思表示,以合理解释合同争议。
一个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有助于减少争议和纠纷,并促使合同各方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同时,真实意思表示也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如果一方诱使另一方做出虚假的意思表示,法院有权依法撤销该合同,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之间也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可能受到误解、欺诈或误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证据,以确定真实的意思表示并决定合同的事实效力。
其次,一些特殊的法律关系可能导致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例如,未成年人的合同可能受到限制或撤销,这需要法律上的特殊规定来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制度应推动真实意思表示与事实效力之间的一致性。
准确、明确地表达真实意思是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是法律体系的要求。
法院应当积极审查合同,并在解释合同时考虑各方的真实意思。
合同效力教案
合同效力教案
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确立和维护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效力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
在本教案中,将介绍合同效力的概念、要素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概念
合同效力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即各方必须履行其在合同中所承诺的义务。
合同效力直接影响着合同的执行和争议的解决。
二、要素
1. 合法性:合同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否则,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2. 意思表示和真实意思一致:各方在合同中所表达的意思必须真实、明确,并且各方的真实意思必须一致。
如果存在虚假陈述或者意思不一致,合同可能无效。
3. 完整性:合同必须包含完整的条款和条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任何对合同重要条款的删除、修改或者遗漏都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
三、法律规定
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可以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地区都遵循以下原则:
1. 自愿原则:合同是各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没有强制参与和强制执行的要求。
2. 公平原则:合同的条款必须公平合理,不得损害一方的利益,违反公平原则的合同条款可能被法庭认定为无效。
3. 强制性法律规定:合同必须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强制性的规定。
如果合同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四、总结
合同效力是确保合同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概念。
了解合同效力的要素和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各方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避免纠纷和争议,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
参与合同的一方应当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条款,并在有需要时寻求相关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
合同 真实意思表示的标准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的标准合同真实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其表达的意思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一致,且没有受到任何非法的影响或干扰。
合同真实意思表示是合同有效的基本要件之一,也是合同公平、自由和诚信的体现。
如何认定合同真实意思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合同的内容、性质、目的、当事人的身份、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的方式、合同订立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其次,要参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再次,要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对虚假表示、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进行认定和处理。
最后,要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对意思表示的表达错误或者意思表示的内容与行为人的真实意思不一致的情形,进行纠正或者撤销。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 (3)撤销权只能以明示方式行使; • (4)撤销权行使应在法定代理人作出追认
之前。 • (三)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合同法》
第48、49条) •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
件: 1、期限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是由法律规
定的 2、期限是将来确定要到来的事实。 3、作为期限的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合
法的。 根据期限对合同效力所起的作用不同,
可以把合同分为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和附终 止期限的合同。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 四、效力待定的合同 • (一)概念及种类 • 1、概念 • 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其有效
自条件成就失效。 4、附期限的合同:
•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意义
关系
要件
合 反 应 当 事 人 违 法 合 同 虽 意思表示、当事人
同即告成
成 现合同自由 产生合同效 立
立 原则
力。
合
一般生效要件;
同 国 家 对 于 合 成 立 是 生 效 特别生效要件:
• (3)其他组织 • 比如私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作
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商业银 行分支机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乡镇、 街道、村办企业。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 2、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成立的要件。如果达 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表示,合同效力将受到影响。意思表示不 真实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合同,甚至可以请求宣告合同无效。
• 1、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 • (1)追认权为形成权,一经追认,即转为
有效合同,且自始有效; • (2)追认的形式限于明示方式,沉默与推
合同成立中的真实意思表示和错误
合同成立中的真实意思表示和错误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用于规定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的成立过程中,真实意思表示和错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合同的有效性和解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其表达的意思与其真实意图相符合。
在合同成立过程中,当事人应当以真实、明确的方式表达其意思,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首先,真实意思表示要求当事人的意图是自愿的。
合同成立的基础是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没有任何强迫或欺骗行为。
当事人应当在充分了解合同条款和后果的情况下,自主决定是否签订合同。
其次,真实意思表示要求当事人的表达方式明确清晰。
当事人应当以明确的语言或书面形式表达其意图,避免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以免引起误解或争议。
最后,真实意思表示要求当事人没有隐藏或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对方与合同相关的重要事实,如财务状况、合同条款的风险等。
任何故意隐瞒或虚假陈述都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或损害对方的权益。
二、错误错误是指当事人在合同成立过程中,由于疏忽、误解或其他原因,导致其表达的意思与其真实意图不符合。
错误可以分为基本错误和附属错误两种情况。
基本错误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或关键条款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或判断。
基本错误可能包括错误的价格、错误的合同对象或错误的合同期限等。
如果基本错误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该合同可能被认为是无效的。
附属错误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次要内容或次要条款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或判断。
附属错误通常不会对合同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但可能导致合同的解释和执行时产生争议。
在面对错误时,当事人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错误或解决争议。
例如,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修改合同或寻求法律救济等方式来处理错误问题。
总结起来,在合同成立中,真实意思表示和错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当事人应当以真实、明确的方式表达其意图,并避免错误的产生。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篇一: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龙源期刊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李臻栋:《法制博览》20XX年第09期【摘要】有些合同由于订立时就具有缺陷或者在订立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
在合同出现纠纷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才能对这些纠纷加以解决,而如何认定订立合同当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就成了合同解释的关键。
在这一问题上,有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义三种观点,我认为折衷主义更符合中国的现在的实际,但如何折衷则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关键词】意思表示;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义一、引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即合同就是当事人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文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范围以合同为尺度来确定。
因此,合同是私法自治的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私法意思自治的功能。
合同是私法主体用来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的工具。
但由于在订立合同时往往存在语言上的缺陷以及法律知识的欠缺或者情势的变化,这就使得合同意思表示不明确或缺漏从而使合同的当事人出现纠纷。
二、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规范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意思表示系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为内心意思;二为此项内心意思的外部表示。
”①所以当意思表示有瑕疵时,应当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确定其效力。
理论界有三种见解:意思主义、表示主义和折衷主义。
(一)意思主义意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进人自由竞争时期以后,当事人意思自治受到尊重,随之产生的以探求当事人内心意思为宗旨的合同解释规则。
意思主义要求合同解释以当事人的内心意思为核心,在合同解释过程中极度重视当事人内心的意思。
认为当事人内心的意思是产生、变更、消灭其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因素,解释合同的目的在于探求当事人内心真实的意图。
合同作为法律行为,其核心是行为人的内心意思,内心意思是意思表示的实质因素,而外在表示仅仅是起从属作用,合同解释的目的是探寻当事人的内心真意。
了解合同法合同的解释和效力
了解合同法合同的解释和效力合同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对于交易双方的权益保护和合法性的确认起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合同法中合同的解释和效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合同解释和合同效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合同的解释合同解释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当合同的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争议时,需要理清合同中的含义和目的,从而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般原则法:根据《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合同解释应当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
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合同目的,解释条款的含义。
2. 意思表示法:根据《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按照对方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
当合同条款不明确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解释。
3. 习惯法:当合同中的条款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根据相关的商业惯例、行业惯例和地方惯例来解释合同。
4. 优惠解释法:当合同条款有多种理解时,应当采用对利害关系较为有利的一方的解释。
第二部分: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在法律上具备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合同的效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 自愿性:合同应当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受外力干预。
如果合同是在欺诈、强迫、威胁等非自愿情况下达成的,合同将无效。
2. 法律约束力:根据《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合同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如果合同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公序良俗,将被认定为无效。
3. 完整性:合同应当是完整和一致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合同存在漏洞或者矛盾,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4. 合同形式: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些特定的合同形式需要符合特定的形式要求,如房屋买卖合同需要依法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5.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效力是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只有在合同的有效履行下,合同具备了完全的法律效力。
总结:从合同解释和合同效力的角度来看,合同法在约束和保护交易双方权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同真实有效
合同真实有效合同是现代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人们约定将来的行为的一种方式,具有法律保护的作用。
无论是商业合同、租赁合同还是劳动合同,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各方的权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同的真实性是指合同所反映的内容和事实的一致性。
换句话说,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应当是双方真实的意愿和约定。
这意味着,各方在签署合同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彼此的理解和意愿统一。
如果合同中有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的情况,将会对合同的真实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各方在签署合同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双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列出所有约定事项,尽量避免口头约定或私下约定。
其次,可以在合同中附加相关陈述和声明,以确保合同内容的真实性。
最后,在签署合同之前,各方可以进行合理的背景调查,并留存相应的证据作为合同的依据。
除了真实性之外,合同的有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性是指合同符合法律和合同法规的规定,具备具体的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合同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要素,如合同当事人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的自由意愿等。
此外,合同还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各方在签署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合同中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双方应当及时予以修正或删除,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法律效力。
此外,如果需要,各方还可以请专业律师对合同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法律要求。
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各方的权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只有真实有效的合同才能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减少争议的发生。
对于雇员和雇主来说,只有真实有效的劳动合同才能确保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得到平等的保障。
对于租赁合同而言,真实有效的合同可以消除租主和租客之间的不信任和纠纷。
总之,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石。
在签署和执行合同过程中,各方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和合同规定,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法律效力。
合同法律效力解析
合同法律效力解析引言在商业交易和日常生活中,合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合同的法律效力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简要解析合同的法律效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法律知识。
合同的定义与要素合同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就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
一份有效的合同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合同主体资格:当事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内容应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3. 合法目的:合同的目的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 明确的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明确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
合同的生效条件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附条件生效:如果合同中约定了某些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实现时,合同才生效。
- 附期限生效:合同可以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开始生效。
- 法定审批程序:某些类型的合同(如涉外合同、特定行业的合同)可能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才能生效。
合同的无效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几种情形的合同是无效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的撤销与解除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以被撤销或解除:- 重大误解:因误解订立的合同,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 显失公平:如果合同对一方极为不利,可能被认定为显失公平,从而可撤销。
-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可以解除合同。
- 违约: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结论理解合同的法律效力对于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个人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法律规定,合理设计合同条款,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可以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注意:我国合同法规定的“重大
误解”包含了意思表示的“误解
”与意思表示的“错误”
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显失公平与情势变更的区别
情势变更,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 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 势变更,致合同基础发生动摇或丧 失 ,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将导致当 事人权利义务的显著失衡,允许变更 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 第三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合同自始无效 合同没有法 律约束力
三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1
2
•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 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 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法 谚
感谢您的倾听!
特别提示:
本讲义仅供暑期班同学研习专用 不得外传,更不得擅自发布于互联网络
法谚:合意创立法律
意思表示不一致的后果:
A 合同无效(绝对无效) B 合同被撤销(相对无效)
二 无效合同的情形
一方以欺诈、胁迫 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 家、集体、第三人 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 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 同,损害国家利益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 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思考:一方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会产 生什么法律后果? 答:A 若损害国家利益的,则无效。
B 可撤销。
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合同已经有效
权利人行 使撤销权, 合同无效。
权利人不行使 撤销权,合同 仍然有效。
第三讲
真实意思与合同效力
重庆大学法学院 宋宗宇 2016年7月20日
合同成立
合同有效
合同生效
张三大学毕业后,与好友一起创业。几人一起成 立了四海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四海公司)。四海 公司与宏达设备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公司)签订 了一份设备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四海公司向宏 达公司购买一套价值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事后, 四海公司付清全部货款,但宏达公司交付的设备 不符合双方的约定品质。双方发生纠纷。 解决问题的思路: 1 四海公司和宏达公司的合同成立吗? 2 该合同有效吗? 3 合同是否生效? 4 四海公司债权如何保护?
有效的 合同
可撤销 的合同
合同的 效力
效力待 定的合 同
无效的 合同
一 合同的有效要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 (2)法人源自(3)非法人组织2 意思表示真实 (1)意思表示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 (2)行为人的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
四 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1 • 限制民 事行为 能力人 订立的 合同 2 • 无权代 理人以 被代理 人名义 订立的 合同 3 • 无权处 分人订 立的合 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后果
权利人行使追认 权,合同有效。
权利人拒绝行 使追认权,合 同无效。
合同效力的力在哪里? ——履行力
契约是当事人的法律。 合意创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