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dc532758f5f61fb6366612.png)
在学习的进程中所要到达的学习目的是:
1、尝试探求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2、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根吸水的部位。
3、得出细胞吸失水的缘由,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思索回答以下效果
尝试提出效果
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
提出教学目的,使先生可以带着效果有目的地停止学习
讲授新课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课题
根对水分的吸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的
知识目的:1、说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2、得出细胞吸失水的缘由,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才干目的:1、尝试探求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2、运用复杂的资料和用具,剖析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情感目的:构成结构和功用相顺应的观念
拓展提高:如何停止浇灌花卉
浇水必需浇〝透〞,不能只湿土壤表层。这是由于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通常在土壤较深处。
那么,植物的根如何吸收水分的呢?水又是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呢?
二、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播放视频,应用图片〕请大家看这些图收的水分,进入根中的导管,由根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探求竟•探求
1、效果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还是茎叶?
2、作出假定
3、设计实验
参考下面提示,分组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能否和你的假定分歧
〔1〕用天枰称取两组质量相反的水培小麦苗。
〔2〕把一组植物根部浸入水中,另一组植物茎叶浸入水中,一昼夜后取出,观察两组植株的生长形状。
〔3〕用吸水纸吸干两组植株外表的水,再区分用天枰称其质量。
重点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03028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b.png)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吸水部位和吸水途径。
2.了解根毛的结构和作用。
3.了解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
4.掌握利用鲜花漆进行吸水实验的方法,观察结果并做出分析结论。
二、教学内容根对水分的吸收三、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吸水途径及影响因素。
2.根毛的结构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
2.实验法。
3.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植物的吸水部位和吸水途径。
2.知识讲述(1)吸水的途径通过细胞膜进行等渗、渗透、活性转运和离子通道等多种途径完成吸水。
(2)根毛的结构和作用根毛是一种发达的细胞比较薄的延伸,根毛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植株年龄和体积。
根毛可以增加根的表面积,从而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3)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植物吸水能力受到细胞渗透压、温度和湿度等影响,其中渗透压是影响吸水的主要因素,当渗透压差越大,植物吸水能力越强。
3.实验操作(1)实验材料:一些鲜花、水。
(2)实验方法:①取一些鲜花,将带有花蒂的位置稍微切一下,带有花蒂的部分不要切断。
②把鲜花分别放到装有水的瓶子中,并加入鲜花激素。
③观察鲜花中的水分能否被吸收,记录吸收时间,并观察变化。
(3)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鲜花表面减少水分的时间越短,说明花的吸水能力越强。
如果鲜花表面的水分减少缓慢并且很少被吸收,说明花的吸水能力较差或已失去生命力。
4.课堂小结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植物吸水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湿度、细胞渗透压等因素。
同时,根毛的作用是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六、教学反思此节课通过板书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讲解得深入浅出,加上实验操作的互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多的实验,加强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8808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引言】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根对水分的吸收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堂设计问题。
本文将针对根对水分的吸收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水分吸收机制。
【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根对水分吸收的方式和过程;2. 掌握与水分吸收密切相关的结构(根毛、根尖等)的功能;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根对水分的吸收方式1. 讲解渗透压概念和渗透压差驱动水分吸收的原理;2. 示范和讲解根毛吸水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压差对水分吸收的影响;3. 展示根对水分吸收的模型和实地观察植物的根系。
二、根的结构和水分吸收的关系1. 概括介绍根毛的结构与功能;2. 建立观察根毛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3. 讲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解释根尖对水分吸收的重要性;4. 设计实验,验证根尖对水分吸收的重要性。
三、水分吸收的影响因素1. 讨论水分吸收速率与根的结构的关系;2. 教授土壤水分含量和根系统形态的对应关系;3. 进行水分含量对根生长的实验,让学生自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四、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1. 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与根对水分吸收相关的实验;2. 学生完成实验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3. 整个班级共同总结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渗透压、根毛结构等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根对水分的吸收;2. 示范实验法:通过示范根毛吸水的实验,直观地展示根的吸水过程;3.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根系的结构和根尖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根吸水的重要性;4. 实验设计法: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5.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整个班级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
14《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14《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903134431b90d6c85c783.png)
第三节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目的:1.理解根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2.了解如何对植物进行合理灌溉。
教学重点: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
2.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教具准备:蚕豆成熟区横切面挂图,成熟区吸水过程的示意挂图。
实验材料用具:本节课文中植物细胞吸水实验的装置,《教师教学用书》中植物细胞吸水实验的装置(教师与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共同准备此实验),烧杯,角匙,玻璃棒,清水,食盐。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根尖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根毛的作用是什么?引言:我们种庄稼、养花草都离不开浇水。
如果不给花草经常浇水,不给庄稼定期灌溉,它们就会萎蔫,甚至死亡。
这说明水支植物的生活非常重要。
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吸收来的,那么,根是怎样从外界吸收水分的呢?第一节根对水分的吸收讲述: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成熟区是根从外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毛是由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的。
因此,要了解根毛是怎样吸收水分的,首先应当知道植物细胞是怎样吸收水分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演示实验。
一、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收水分的(一)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失去水分。
(二)细胞吸水原理:1、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2、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二、根毛吸收水分的道理(一)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1.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利于水分通过)。
2.液泡大,细胞液与外界具有浓度差。
(二)根毛吸水的条件:1.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吸收水分。
2.成熟区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成熟区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就层层渗入。
三、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表皮以内层层细胞液中的水分细胞液中的水分导管里的水分茎、叶等器官导管里的水分。
四、合理灌溉(一)根据不同植物一生中对水分需要量的不同进行灌溉。
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案
![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069a165ce05087632137a.png)
5.3(第1课时)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案课题:根对水分的吸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曾国庆使用时间:第13周(一)认知目标1.认识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通过交流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尝试用探究法解决生物中的问题。
(三)情感目标养成注意观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植物的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里吸收的。
2.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它生有大量的,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细胞的特点是:极薄,少,大。
3.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
4.土壤颗粒之间含有水分里和无机盐,称为。
二、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甲试管的水了,乙试管的浓盐水了。
结论:植物细胞可以,也可以。
活动二: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清水10%食盐溶液15%食盐溶液5%食盐溶液⏹清水10%食盐溶液15%食盐溶液5%食盐溶液图一图二合作讨论:1.对比图一和图二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植物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植物体吸水和失水与植物体周围溶液有关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活动三:观察根尖的结构分区和根毛合作讨论:1.根吸水的主要器官什么?根吸水的主要部是什么?2.根与土壤接触面积是怎样扩大的?3.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有哪些?4.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什么?5.植物细胞吸水的途径是怎样的呢?三:分析思考:1.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2.移栽植物时为什么根部要带很多的土?四.当堂练习:1.细胞吸水和失水时,水移动的动力是()A.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B.细胞膜的作用C.细胞壁的作用D.细胞质的吸收2.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植物根毛细胞的途径是()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C.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壁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液泡3.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大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小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小4.施肥过多使作物出现烧苗现象,可采取的补救方法是()A.移栽植物B.疏松土壤C.减少光照D.大量浇水5.植物在盐碱地里生长不好的原因是()A.盐碱地里缺乏空气,影响了根的呼吸B.盐碱地里缺乏无机盐,影响了植物的营养C.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根毛细胞吸水困难D.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根毛细胞吸水太多6.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就是根毛。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a34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1.png)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教案: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的过程;2.掌握根毛结构和功能;3.理解渗透压对水分吸收的影响;4.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策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植物根吸收水分的过程;2.根毛结构和功能;3.渗透压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图片和视频等;2.学生准备:参考书籍、纸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知识,例如:“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水植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植物根部能吸收水分呢?植物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呢?”2.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际植物,提出问题:“植物根部是如何吸收水分的?水分是从哪里来的?”3.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向学生阐述水分吸收的过程,并利用颜色示踪法展示水分在根部的运输路径。
教师在PPT中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并解释实验原理和过程。
4.知识点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板书,分别讲解植物根毛结构和功能和渗透压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示意图进行解释,并逐步讲解相关概念和机制。
5.讨论和合作学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讨论和回答问题:“为什么植物根部需要根毛?根毛的作用是什么?渗透压是如何影响水分吸收的?”6.总结和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刚刚学习的内容,并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使用PPT和板书进行总结,并强调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策略。
7.拓展学习(15分钟):。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fcbe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9.png)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根毛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吸收水分功能的关系。
准确阐述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包括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举例说明根对水分吸收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根毛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探究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
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根对水分吸收这种微观的生理过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风格方面,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图片、视频和实验等。
在兴趣爱好上,很多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比较感兴趣,这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毛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与根细胞吸水和失水之间的关系。
解释根对水分吸收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以及植物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个我自己的事儿。
前几天啊,我在家里养了一盆小花,这花可好看了,我每天都精心照顾它。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这花有点蔫儿了,叶子都耷拉下来了,就像个没精打采的小娃娃。
我当时就着急了,赶紧给它浇水。
嘿,没过多久,这花就像重新活过来了一样,叶子又变得绿油油的,精神抖擞。
你们说,这是为啥呢?对啦,是因为植物吸收了水分。
那植物的根是怎么吸收水分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86109d25c52cc58ad6bef5.png)
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课前问答。
1、思考:每天浇适量水的植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
2、植物体内也含有水分吗?
(植物体内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引入。
(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是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6、完成实验记录表。
7、思考: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我发现水位下降了。)
继续思考:瓶子里的水位下降与什么有关?
8、总结:我发现瓶子里的水分减少,是因为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二、活动二根系的分布与水有关吗
1、思考:在水边生长的植物,其根部有什么特点?
1、出示情景图,两个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观察茶几上盆栽,引出疑问
问题1:茶几上摆的是什么植物?
(茶几上摆放着一瓶用水栽培的绿萝。)
问题2:观察瓶中绿萝的根,有没有接触到瓶中的水?
(瓶中的水很少,绿萝的根没有接触到水。)
问题3:水分是由根吸收的吗?
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到植物需要水分,那么植物怎样吸收水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根对水分的吸收”(板书:根对水分的吸收)
(3)、每天定时往观察箱的另一侧土壤补充适量水分。
(4)、一段时间后,移开黑色卡纸,透过玻璃面板观察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
思考交流
探究实验
观察交流
填写记录
思考问题
思考交流
实验探究
实践探究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根的作用。
通过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知根可以吸收水分。
通过思考交流,知道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2022年教学教材《根对水分的吸收》优秀教案1
![2022年教学教材《根对水分的吸收》优秀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b09a76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7.png)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②得出根吸失水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能力目标:①尝试探究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②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分析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3情感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②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吸失水的原因。
2教学难点: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设计思路】围绕重点与难点,通过身边事引入课题并找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并设计实验,认同设计实验的科学性。
学生观察教师课前准备的演示实验: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还是茎叶,得出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的小麦苗,推断出根尖吸收水分的区域是成熟区,通过土豆的吸失水实验,得出细胞吸失水的原理。
教师出示挂图,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分析烧苗的原因,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课前准备】①土豆、食盐②小麦苗、烧杯③根尖吸收水分的挂图【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盆栽植物由于缺水而萎蔫,但浇水后不久就能恢复原状,菜市场上萎蔫的蔬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变得光亮鲜嫩,植物为什么能吸收水分?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探究一:〔一〕学生根据上述“根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的问题设计一个实验,分小组讨论并发言〔参考课本P2021培养学生认同实验的科学性。
教师演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取两只盛有清水的烧杯,分别将10株大小相同的麦苗放入其中,一组根接触水,一组叶接触水。
得出结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二〕观察小麦苗的根尖四局部结构及图3-2-5玉米幼苗的根分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小组根据根尖结构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探究二:将课前准备的两个土豆其上打孔洞,一个土豆洞内放清水,另一个土豆洞内放浓盐水让学生观察其变化〔手捏土豆的软硬,液面的上下〕;参考课本P21—22,分析其现象的原因,展示图片:植物细胞的结构,分析哪个细胞周围浓度大;得出结论: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根对水分的吸收科学教案
![根对水分的吸收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97a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f.png)
根对水分的吸收科学教案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根对水分的吸收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植物的根就像是个小吸管,拼命地从土壤里吸水分呢!这就好比咱人渴了要喝水一样,植物也得靠水分才能茁壮成长呀。
根在吸收水分的时候,那可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呢。
就好像是个聪明的小精灵,知道怎么去找到最好的水源。
土壤里有那么多的缝隙和通道,根就顺着这些地方努力地伸展、探索。
咱说根就像个勤劳的小工人,一刻不停地工作着。
它得把水分从土壤里吸出来,然后再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呀!要是根不努力干活,那植物不就干巴巴的啦?
你再想想,要是土壤里没水了,根该咋办呢?它就得更努力地去寻找新的水源呀!这就好像咱在沙漠里找水一样,得费好大的劲儿呢。
根对水分的吸收还和很多因素有关呢。
比如说温度,太热了或者太冷了,根吸收水分的效率可能就不一样啦。
这就好比咱人,天气热了就不想动,天气冷了也懒得干活儿。
还有土壤的质地也很重要呀!要是土壤太硬了,根想伸展都难,更别说吸收水分啦。
要是土壤松松软软的,根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吸收水分也就更容易啦。
植物的种类也不一样呢,有的植物根厉害得很,能吸收好多水分;有的植物根可能就没那么强啦。
这就跟人一样,有的人胃口大,有的人胃口小嘛。
咱平时也得注意照顾植物呀,给它们足够的水分,让它们的根能好好地工作。
不然它们长不好,咱看着也不开心呀,对吧?
总之啊,根对水分的吸收可太重要啦!这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呀。
咱们得好好了解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那些可爱的植物们呢!。
初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根系与水分吸收
![初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根系与水分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25d6e9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a.png)
初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根系与水分吸收初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根系与水分吸收【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而植物的根系则是其生存和生长的基石。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植物根系的结构、功能以及水分吸收的原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主体】1. 根系结构的组成植物的根系由根和根毛两部分组成。
根是植物地下的部分,主要由细胞、细胞器和组织构成。
根毛是根的细胞外突,并且分布在根的表面,能够增加根的吸收面积。
2. 根系的功能根系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吸收水分和养分:根毛通过与土壤接触,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植物其他部分使用。
(2)固定植物:根可以扎根于土壤中,为植物提供稳定的支持,避免植物被风吹倒。
(3)储存养分:部分植物的根还能储存养分,以备不时之需。
3. 植物的水分吸收植物通过根的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水分吸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渗透:植物根毛内外之间存在浓度差,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由低浓度区域(土壤)向高浓度区域(根毛)移动。
(2)吸附:根毛能吸附住水分中的养分分子,将其吸附到根毛上,以便于植物吸收。
(3)根压效应:水分吸收后,根内的压力会使水分向上运输到植物的茎和叶片。
4.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根内运输:水分在根内通过胶管和薄壁细胞间隙的连接,沿着根部向上运输。
(2)茎内运输:水分通过茎部的导管系统向上运输,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3)叶内运输:水分通过叶片的细胞间隙和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并在叶片上蒸发形成水蒸气。
【总结】通过对植物的根系结构、功能以及水分吸收的原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根系的重要性和水分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深入理解植物根系与水分吸收的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科学,提高植物栽培的效率和产量。
【参考资料】1. Herbert, R.E. and F.B. Salisbury, “Root hairs,” Plant Physiology, 31(4):p.445-465, 1956.2. Kramer, P.J., and Boyer, J.S., “Water relations of plants and soils,”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1995.。
教学设计3: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设计3:根对水分的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3d449d891ed9ad51f11df267.png)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一、问题背景: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法改革的立足点,是以迁移为中心,教给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最佳的认知结构。
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以基本概念为中心,不断运用概念,引申概念,加强知识内部的联系,对于那些前后联系不紧密、学习难度大的知识,适时地不断地进行渗透,在多种联系和不断渗透中突出重点,回到最基本的概念、原理。
这样既掌握了重点知识,又理解了一般知识。
我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懂得基本原理,使得知识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能使知识、技能、方法得到广泛迁移。
一句话,学习和掌握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些,理解深些,学得快些。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进行概念教学,打造生物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愉悦之花绽放生物课堂。
二、研究过程描述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一样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而通过创设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重要概念。
其次,我们选择了冀教版八上生物教材《根对水分的吸收》作为突破口进行集体备课,商定围绕课题进行的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讲课——评课——反思——再讲课——评课——反思”这样的跟进研修方式进行教研,使课题指导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意义。
三、关键事件讨论本节课的重点是根对水分的吸收原理、部位、过程,难点是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推理法等三种教学方法,简单加以说明:1.直观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这些理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根对水分的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根对水分的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2c1d7d360c22590103029d16.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教案:《根对水分的吸收》》摘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结及分析出原因,板设计三节根对水分吸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关系目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原因了合理灌溉道理能力目标、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对生活实例、实验结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问题能力情感目标通学习根毛细胞适吸收水分结构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观通了根吸水原理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教育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二、教材分析节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这知识它是释根吸水、失水关键是学习根水分代谢必备知识也今高阶段进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合理释生活问题和释农业生产常遇到灌溉问题因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节课教学重但学习程学生能够较容易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而对这种现象释就要涉及到些比较生疏、抽象概念如溶液、浓等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也是节教学难了对这些概念初学生学有定接触只是不能准确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三、教法建议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关系是节知识心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原理教学关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效显著了更进步说明问题进行课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些比较简单实验如直接把盐撒切萝卜片上可以明显看出有水分出然再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对比实验或让学生先根据己生活验介绍己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设计出有关实验进行验证这样更有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结及分析出原因还要让学生了对比实验事项了使实验结更具有说力可以实验加入些数据测量如烧杯前溶液量测定或萝卜条重量是否有所改变这节容实际上涉及些物理和化学知识而初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非常准确理所以这节只要讲述生理现象不要深入地讲述原理只要把演示实验做就能够形象地说明问题广泛系实际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认识其道理根吸收水分程教学可学生课基础上师生共将根吸收水分程概括出教学首先向学生质疑根毛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是否能够吸水?以便激发学生探讨新问题兴趣要想了根吸收水分程主要是要根细胞细胞液浓差问题了这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角色扮演使其亲身体会到浓改变但这前定要先向学生说明土壤溶液具有定浓而且低根毛细胞液浓教学设计方案重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道理和程难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道理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相结合设计思想节课"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容是心问题通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容化具体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反三教学程、导入复习提问、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成熟区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细胞特二、讲授新课()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新鲜萝卜片放入干燥培养皿并撒上食盐通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提出问题"什么会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细胞液出是因撒入食盐造成)、讲溶液、浓概念实验食盐遇到萝卜片上水分溶就成食盐溶液而溶液含有食盐多少即是溶液浓5、出示课6页演示实验(强调实验除烧杯装有清水、另烧杯装有盐水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样)6、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萝卜条变化并用量筒测量烧杯溶液量7、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8、总结(二)根毛吸水道理、出示根尖立体结构示图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根尖从外向里细胞特、组织别学生分别扮演各层细胞分析其细胞细胞液浓和土壤溶液浓高低判断细胞吸水途径3、总结()根吸水依据细胞吸水原理()水分进入根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各层细胞→导管、提问"什么情况下植物根细胞会出现失水现象?"5、组织学生发言6、讲如次施肥多或土壤是盐碱地土壤溶液浓高根细胞细胞液浓会发生失水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烧苗"(三)合理灌溉教师提供引导学生共讨论植物水量是否致讲、植物生要不断地从土壤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到定程就要进行灌溉、不植物生消耗水量是不种植物不生长期消耗水量也是不板设计三节根对水分吸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二、根毛吸水道理、土壤溶液浓根毛细胞细胞液浓、水分进入根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各层细胞→导管三、合理灌溉不植物或不生长期消耗水量也不相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关系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关系目要、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特和外界条件材用具新鲜白萝卜、显微镜、刀片、镊子、烧杯两、实验天平、清水、质量分数5%食盐水、标签、胶水等方法步骤()制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作白萝卜条把新鲜白萝卜用刀片切成宽厚相两萝卜条天平上称重用刀片切修使两萝卜条质量相并记录重量()将两烧杯编分别贴上和标签烧杯装入清水烧杯装入等量质量分数5%食盐水将两白萝卜条分别放入两烧杯0~5分钟(3)用镊子取出两萝卜条晾干、称重并记录重量计算清水硬萝卜条吸收了多少水分食盐水软萝卜条失了多少水分()总结当外界溶液浓植物细胞细胞液浓植物就_____水;当外界溶液浓植物细胞细胞液浓植物细胞就_____水七年级生物教案《根对水分吸收》这教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a80f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8.png)
初中“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植物的根系结构及其吸收水分的机制。
2.掌握根系吸收水分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观察及分析水分运输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特别关注吸收水分的根的特征。
2.讲解水分的运输机制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3.对比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4.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分析水分的运输过程。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哪些物质才能生存?其中,水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第二步:知识传授1.讲解植物的根系结构及其吸收水分的机制,包括:•根系的组成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根(主根、侧根、须根)对水分吸收的差异。
•根发达程度和根毛的影响。
2.掌握根系吸收水分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水分分子的运动。
•水分浓度的梯度。
•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
第三步:实验环节本节课的实验主要是观察和分析水分的运输过程,设计如下:1.材料准备:•两个透明的饮料瓶,并在其中分别插入一段大小相似的豌豆植物。
•大量绿色染色剂(如墨绿色)。
•一些土壤和水。
2.实验步骤:•给豌豆植物充分浇水,并安置好实验装置。
•在一瓶中加入适量绿色染色剂,使其变成绿色水溶液。
•在另一个瓶子中加入清水或淡色染色液体。
•观察豌豆植株中的水分向瓶子中流动和吸收过程。
•过程中不断观察染色水溶液和清水的变化,用实验结果分析水分运输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第四步: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水分的吸收过程和实验结果表述出来。
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听讲和思考表现。
2.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的质量。
3.学生对于植物根系的理解和认识的提升。
4.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初一生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
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
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
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
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法建议
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中心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关键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效果显着。
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问题,在进行课本中的实验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如:直接把盐撒在切好的萝卜片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水分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对比实验。
或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设计出有关的实验进行验证。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这些知识。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结果及分析出原因。
还要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在实验中加入一些数据的测量,如烧杯中前后溶液量的测定,或萝卜条的重量是否有所改变。
这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涉及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非常准确的理解。
所以,这一节只要求讲述生理现象,不要求深入地讲述原理,只要把演示实验做好就能够形象地说明问题。
广泛联系实际,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认识其中的道理
根吸收水分的过程的教学,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将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概括出来。
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质疑:根毛区表皮细胞形成的根毛是否能够吸水?以便激发学生探讨新问题的兴趣。
要想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主要是要解决根内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使其亲身体会到浓度的改变。
但在这之前,一定要先向学生说明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而且低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
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的细胞液中出来的,是因为撒入食盐造成的。
)
4、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本实验中食盐遇到萝卜片上的水分后溶解,就成为食盐溶液。
而溶液中含有食盐的多少即是溶液浓度的大小。
5、出示课本61页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中除一个烧杯中装有清水、另一个烧杯中装有盐水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
6、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并用量筒测量烧杯中的溶液量。
7、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根毛吸水的道理:
1、出示根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根尖从外
向里的细胞特点。
2、组织个别学生分别扮演各层细胞,分析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的高低。
判断细胞吸水的途径。
3、总结:
(1)根吸水依据细胞吸水的原理。
(2)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
4、提问:"什么情况下,植物的根细胞会出现失水的现象"
5、组织学生发言。
6、讲解:
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或土壤是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时,会发生失水现象,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烧苗"。
(三)合理灌溉:
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植物的需水量是否一致。
讲解:
1、植物在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灌溉。
2、不同植物的一生中消耗的水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是不同的。
探究活动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2、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的细胞特点和外界条件
材料用具:
新鲜白萝卜、显微镜、刀片、镊子、烧杯两个、实验天平一个、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标签、胶水等
方法步骤:
(1)制作白萝卜条:把新鲜白萝卜用刀片切成宽厚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在天平上称重,用刀片切修,使两个萝卜条质量相同,并记录重量。
(2)将两个烧杯编号,分别贴上1号和2号标签,在1号烧杯内装入清水,在2号烧杯中装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将两个白萝卜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10~15分钟。
(3)用镊子取出两个萝卜条,晾干、称重并记录重量,计算清水中的硬萝卜条吸收了多少水分,食盐水中的软萝卜条失去了多少水分。
(4)总结: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_____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_____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