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作文7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审视“碎片化阅读”作文字

“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现在这个定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等。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正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当人们摆脱自给自足的生活进入分工明确,集约化的社会后,生活免不了被工作、家庭、休息所分割,给“自我”所剩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碎片化购物满足自我,碎片化社交娱乐自我,碎片化阅读丰富自我……因此,碎片化的生活一息之间席卷全球,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在必然需要碎片化生活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又为此提供了发展的绝佳平台,在催生出淘宝、微信等满足人们碎片化享乐的同时,也极力催化了新媒体这一将影响成亿人的“快餐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事实上,当你习惯于在网络上刷新闻,闲暇时翻着朋友圈里转载的各式文章或偶尔逛逛知乎等,你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碎片化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确能够让我们收获良多。首先,它能够让一些短暂到可能被忽略的时间,例如乘一站地铁的间隙,做自动扶梯的片刻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它也能够引导一些本来对阅读丝毫不感兴趣的人们去尝试了解不同的领域。就比如《历史的温度》一书,它其实是一个名为“馒头说”的公众号所连载的文章经筛选集合而成的,作者原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了解历史,了解每一个冷冰冰历史事件的背后,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们做下的人生抉择。随着文章被人一次次转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有网友评论说在地铁上刷手机随意点进了这篇文章,却被这背后的情感煽动而在公共场合也忍不住落泪,最后在网友的一致好评和极力要求下,文章在整理后出版了。

虽然碎片化阅读是对人们有利的,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深阅读”,即用大段时间阅读经典并引发思考是无可替代的。相反,在某些程度上,“浅阅读”会占据人们进行“深阅读”的时间,甚至让人们逐渐失去阅读经典的耐心。因此,许多人将“碎片化阅读”当作洪水猛兽,号召大众放下手机,回归纸质书籍。就好像乔布斯曾说的:“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然而,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真的水火不容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完全否决碎片化阅读么?其实并不然,存在即合理,更何况已经全面渗透我们生活的碎片化阅读呢。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某些不足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在大多数人依靠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的时代,顺应科技的发展,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互相结合,善于并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无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做到最好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再漫无目的的在新媒体平台上“刷信息”,转而有目的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借此深入研究探索,将碎片化阅读变成一种自我兴趣的拓展;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并在空闲时做一些摘抄和整理,而不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明确自己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利用碎片化阅读了解经典,为“深阅读”打下基础,将

两种阅读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所应该做的便是不断调整自身。面对不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的浪潮袭来,我们更好的做法是能够改变以往,形成更有优势的全新阅读方式——将碎片化阅读的优点有效利用,并与深层化阅读相结合。适应时代,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理性看待“碎片化”作文字

可能你对“碎片化”三个陌生的字眼不甚了解,可是,你一定过着某种“碎片化”的生活。早晨起床,打开微信朋友圈,不厌其烦地地浏览朋友们的家长里短、心路感想;然后你边吃早餐边刷着新闻头条,当然会选你喜闻乐见的读,吸引你的是小编超强的“标题写作能力”;上班开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却很难整合成一个最终结论;下班后,逛商场看到醒目的“半价”标语,进店一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例子,为“碎片化”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完整的东西被分为一块一块的碎片。这个大家族囊括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社交方方面面。我们不一定愿意花时间接受完整的某个东西,但却因局部而产生巨大神经冲动。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诟病“碎片化生活”,我认为它的确有许多问题。由于长期接受片段信息,少了系统整合这一个重要过程,我们变得越来越懒惰,就像学生做了很多题,但没有能够总结出普遍性的答题规律来。这样的结果便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不去“过脑子”,导致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比如写作就是最典型的。议论文写作如果缺少一些必要的引用,文章不够有力度。尽管我们看的不少,走的不少,但真正要露一手时却发现无材可取,因为我们没有主动思考,没有化作自己的东西。但是就算我们想出来一句应景的名言,又何曾查阅过出处,思考过真正含义?断章取义的现象在新闻里也不少,比如前段时间福建失踪女教师,在日本写下的日记,就几番被媒体曲解,只因几句奇奇怪怪的句子。

信息的不完整、思考的被动性,正在消耗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力度。

但是,它是否有可取之处呢?朱光潜曾在《只言片语妙天下》中写道:随感录主要是供咀嚼的书,虽是零篇短简,他们是长久涵养的结晶。他提到,长篇大论若是一口气看下去,不免腻味,但若读者能够优游涵泳,吸收一些精华也是可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多数时候,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一个问题上钻得过深过久,系统性的学习在我们成年以后,是很难做到的。此时我们就需要碎片化地吸收知识,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逐渐学会筛选有用信息。这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意志力,所以不累,还挺有意思的其实。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多了,但不

意味我们将更聪明。我们可能患上松鼠症,不断积攒松果可始终吃不饱。因此,请理性对待碎片化生活吧!可以用它来放松身心、长长见识,但对于正经的学习,也是为了防止患上阿尔茨海默,还请避而远之。

理性对待碎片化阅读作文字

当十多个字的大标题映入眼帘,当一百多个字的短文垄断长篇阅读,当一两句简单的言语与几个零星的标点符号连起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我想。这是世纪新的篇章这是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更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推动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碎片化阅读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从当初专门花一至两个小时进行深入阅读到如今利用每一个碎片化时间了解世界,这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碎片化阅读拥有更新信息速度快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和互动性的获取。从天文地理到娱乐新闻,甚至一些生僻冷门的知识,不论你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还是周末出游,只要轻松一点,你都能通过简单的几行文字浏览到大量信息。这使阅读变得更快速有效。

可与此同时,碎片化阅读又如同阴影般无时无刻不缠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它颠覆了传统阅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无法深度思考,一目十行的习惯从此练就。它就像一条不可跨越的横沟,阻挡了我们通往精神世界的道路。

当我读着经典名著时,我发现自己的大脑竟像转不动了一样。书的内容言简意赅,但我理解起来却非常吃力,有些句子读了两三遍仍理解不了。

我的注意力也涣散的可怕,看了两三段之后就不由自主地跑神了,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过了两三分钟,而前面看过的部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变得浮躁起来,尽量往下掠过,像是要寻找什么。但我理智上又知道,像这类有深刻思想的书籍必须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的好好琢磨才行。可这种浮躁的,无效的阅读习惯却变得难以控制。

形成惰性阅读,令我们不愿意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如今的媒体平台上,更多的只能是提供一些浅显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获取的信息。这些平台都绞劲脑汁化为标题党,只是为了获取你的关注,攫取你的流量。而你点进去,往下滑动的最终结果就是只能去看那些不用动脑的内容,而不会去深入研究,自行思考,形成理性思考能力,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