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07.02•【字号】•【施行日期】1988.10.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87年11月13日西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8年7月2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第三章建筑管理第四章临时建筑管理第五章违章建筑处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证西宁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属于军事机密的工程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城市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

第四条市城建部门主管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区城建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城建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第五条城市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旧城改建和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六条市城建部门负责市规划区内土地的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土地的地政管理。

第七条在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须持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计划和有关文件,经市城建部门审查其用地性质、位置和范围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使用或征用土地手续。

第八条经批准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扩大用地面积,不得多征少用或征而不用,土地闲置不得超过二年。

第九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在批准的用地上安排料场、运输通路或其它临时设施,确需另行增加临时用地的,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在临时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

第十条市规划区内的乡村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办理。

城市测绘在建设“数字西宁”中的功能和地位

城市测绘在建设“数字西宁”中的功能和地位

试论城市测绘在建设“数字西宁”中的功能和地位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打造信息化的“数字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城市测绘作为数字城市框架和核心的系统工程,发挥着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集的作用,同时,数字城市又为城市测绘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青海省在进行“数字西宁”的建设中需要高精度的、现势性好、多分辨率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支撑,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高精度的测绘手段和体系,这是城市测绘重要功能和地位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城市测绘;空间地理信息;数字西宁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make the information “digital city” as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as a digital city framework and the core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play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city to provide basic data se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igital city to city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provide one of the most direct route. in qinghai provi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xining” in high precision, need good,multi-resolution processing.along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 support, and spac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 of high precision of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and system, this is an important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function and status of concentrated expression.keywords: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spa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igital xining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深,各个国家都开始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也将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来抓。

西宁市地理位置演变调查分析报告

西宁市地理位置演变调查分析报告

西宁市地理位置演变调查分析报告一、实践目的:1.培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2.培养网络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3.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二、实践步骤:1.根据调查对象拟好提纲2.收集相关资料3.整理资料和报告编写西宁市地理位置西宁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

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7 〃北纬36。

34'3〃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

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

市区内海拔2275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

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有“夏都”之称。

西宁市人口与民族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全市常住人口 215.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29.24万人,乡村人口86.12万人。

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07.17万人。

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

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南新区、海湖新区。

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 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26•【字号】宁政办〔2018〕191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0月26日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青政〔2018〕3号)精神,为全面查清当前我市土地利用状况,细化和完善全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确保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简称“三调”)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忠实践行“两个绝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全面查清当前我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国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2019〕57号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2019〕57号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2019〕5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西宁经济开发区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4月12日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开放共享,节约财政资金、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8〕3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范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的项目规划、申报审批、技术审查,以及项目建设管理、验收评价、运营维护、绩效评估等内容,适用于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应用项目;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建和运维;涉及网络互联、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的信息化项目;数据库和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物联网项目等。

第四条涉及多部门共建的项目,牵头部门应会同共建部门,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共建共享机制,确定部门间业务协同关系和信息共享需求,落实共建部门的建设范围和责任义务。

简论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简论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简论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作者:连强强顾敏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7年第04期(1.青海省第二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2.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GIS分析功能基础上,结合了虚拟景观的三维场景浏览功能。

在对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其数据进行总结,并在其基础上深入探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在生活中的实现。

关键字:三维;可视化;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被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控技术,摄像头测量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变化将在最短的时间赶上更快的速度空间信息,三维景观的重组。

视觉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

在相关的环境虚化体系里面,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体系也属于一种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三维GIS系统的发展可视化三维GIS系统在现代有着长足的发展,基本解决了海量数据漫游问题,渲染等可视化的具体问题,但是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数据分析、三维数据管理等方面。

现在,我们周围的客观环境通过三维GIS系统进行虚拟化的再现,而三维数据作为三维系统的基础。

现阶段该系统已经有了很好的升级,对大量数据漫游及贴面修复等信息可以很好的处理。

但是在三维数据研究等内容中信息还有待提升,此时,只能基于二维GIS完成一些额外的工作实现填补,以帮助建立景观的三维模型,它充其量只是三维GIS的模型。

地理信息系統的三维可视化可以用来存储,处理和查看周围环境,是一项新的技术。

因技术水平还未成熟,使我们只应用了GIS的一部分,如果想完全应用GIS三维,我们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大数据量;各种高难度的空间关系,保存和处理数据,预览,搜索等信息。

利用三维模型技术构建可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2-0244-05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陈琼1,周强1,梁生甫2,罗正霞2(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中国青海西宁810008;2.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中国青海西宁810001)摘要: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

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关键词:西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在“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 )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HDP )的推动影响下,199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明显加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1],因为土地利用和覆盖状况的变化改变了地球表层的物理性质,改变了大气和水分的能量交换,从而导致CO 2等气体的地气交换等过程被改变,影响气候的变率及其环流形式。

鉴于国际研究背景的推动下,国内各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1-7]。

而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地理学研究热点问题。

城市由于人口、经济、交通等高度聚集,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为剧烈的地域综合体,人类扰动强度极大,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

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

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佚名【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9-14)【正文语种】中文一、青海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国土资源部提出2014年加快推进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行政办公、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为重点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理念,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云”的目标任务。

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助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3年底,我省“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公开、网上服务”四级全覆盖的规划目标逐步推进,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已经积累了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基础地质和遥感影像等一批数据。

通过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基本形成了建设用地备案、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审查等国土资源管理数据。

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公布,为我省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机构编制不全、经费投入偏少、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全省信息化尤其是国土资源“一张图”与核心数据库建设全面滞后,不能适应国土资源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数据支撑能力比较薄弱,数据准确性、现势性、完整性亟待提高,数据获取、更新渠道还不顺畅,这些都是制约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阻碍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与管理上台阶。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规范和创新管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即时开展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切实解决当前国土资源数据汇交、采集、更新、积累、整合、开发、利用尚不能满足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信息化瓶颈问题。

西宁市数字国土工程的理论探讨

西宁市数字国土工程的理论探讨

容及信息标准化 问题做 了说 明, 将西宁市“ 数字国土” 系统的基本内容分为八个 方面。 关键词 : 数字 国土 标 准化
西宁市是青海省 的省会城市 , 是全省政治 、 经济 、 文化 、科技与教育 的中心 ,是青藏高原 区域性 中心城
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宁市政府 “ 开放带
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 、 政策法规和土地档案信息 系
统等八 个方 面 ( ) 图1 。
水资源信息主要指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各类信 息及各种水利工程设施 。它指流经市区内各条主要河
流 的水情要素数据( 水位 、 流量 、 流速 、 温、 水 河流含沙 量、 枯水期等 ) 及各要素动态的变化信息数据 ; 地下水
动、 扩市提位 、 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展, 极大的促进 了城市 化的进程。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湟水谷地 , 市区 面积30 5 平方公里 , 自然条件相对 比较差 , 土地 资源贫
乏 。如何科学 、 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 , 已成为西宁市
3 西宁市“ 数字 国土工程 " 的基本 内容
数字国土工程 的建设是 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
的重点工作 内容 , 以空问数据为基础 , 它是 使国土资源 信息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 , 所提
供的各类数据信息和技术可为国土 、 城建 、 环保 、 农牧 、 交通等部门提供多方位 、 多层次 、 多专业最新的国土资
础上 , 根据矿政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特点 , 研发出以矿产
资源规划管理系统 、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 、 矿业权管
理系统为主要 内容的矿政信息系统 ,实现矿政管理工 作的信息化 、 自动化 、 网络化 。 33 城市水资源信息系统 .
建设 , 涵盖土地市场交易 、 土地估价 、 国土监察等 内容 , 所以将西宁市“ 数字国土” 系统的基本内容分为城市基 础地理信息系统 、 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城市水资源 信息系统 、 城市国土产权地籍信息系统 、 土地利用现状 和规划信息 系统 、 土地市场交易和估价信息系统 、 国土

青海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探索

青海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探索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挂牌,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及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相关职责,是统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地方机构改革2018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

同时,青海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复了省国土资源厅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

随着改革按时间推进,势必给现有管理体制、配套机制及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需要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着眼长远,提高站位,优化顶层设计,助力国土管理部门在自然资源机构改革下的顺利重组与信息化实现,支撑机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与信息化重构。

1 以“自然资源之窗”为重点,开展青海省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1 建设青海省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83号),按照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和数据基础,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平台、健全机制,开展“青海省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和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升级版,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和社会的共享服务水平,为自然资源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空间开发利用监测监管、空间决策分析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应用服务和技术支撑,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助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青海省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遵循原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总体框架,由资源能够充分共享、互联互通的三级平台组成,确保省、市、县基础信息实时共享,与各级横向部门间实现互通、共享、交换。

其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1.2 建设省级“自然资源智库”根据“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和《青海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建立省级自青海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探索◆ 郝宽江 吴会环 薛 忠 王显明(青海省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中心,青海西宁 810001)摘 要:在自然资源部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背景下,本文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青海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结合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需求和现状,探索了青海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后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为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西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拆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西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拆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西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拆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西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拆迁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方法,指出了系统实现的一些关键技术。

该系统以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为出发点,采用. Net 技术和B/S模式,快速、准确的对拆迁范围进行统计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拆迁管理的效率。

关键字:拆迁;Web server;WebGIS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sign idea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moli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which based on Xining GIS platform,and it also pointed out some key technologies of building the system. The system took reliability,advancement,extendi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as starting point,adopted .net technology and B/S framework,It can analyse and calculate Demolition area quickly as well as accurately and improve efficiency of land Demolition and government work greatly.Key words:demolition;Web server;WebGIS1、背景2011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并上线使用的西宁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数字西宁”的空间基础数据设施,是政府认定的、全市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08•【字号】•【施行日期】2006.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月八日西宁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了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有效促进西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西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青海省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西宁市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与自然灾害进行抗争,是我市人民政治、经济生活的主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防灾减灾工程成绩显著1、水系治理收效明显--骨干水库分布趋于合理。

完成了湟中大南川水库、小南川水库除险加固,大通黑泉水库建成,湟中盘道水库大坝已完成三分之二砌筑任务。

全市境内水资源调控调度能力明显提高,从源头上减少了水患成灾的条件。

--城市防洪体系初步形成。

以沟河道治理为主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施了北山马圈沟等17条重点沟道和15公里的城区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治理三县沟河道14公里,修建防洪堤坝28公里,提高了三县城镇和部分乡村的防洪能力。

--污水处理初见成效。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9•【字号】宁政办[2006]193号•【施行日期】2006.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宁政办[2006]19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六年十一月九日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西宁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的十六大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各国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

我国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全国绝大多数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网站;“金桥、金卡、金关”和“金税”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杭州、青岛等地区及与“金”字工程有关的部委政府信息化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付诸实施,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为“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充分体现了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先行,进而带动全社会各行业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宗旨。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概况与特征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高原城市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

市区平均海拔2100米,气压低,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

多民族城市西宁市有汉、土、藏、回、蒙、满、撒拉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大城市,也是青藏高原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西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工业产值占全省近三分之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二分之一。

全省人口的70%集中在西宁及其周围的海东地区。

特殊的城市形态西宁市既是进出高原和省内联系的必经之地,又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

境内多发生暴雨,历时短、强度大。

暴雨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土流失严重。

市区紧邻的南北山地区多次发生崩滑、泥石流灾害。

山岳挟持盆地的特殊的地形塑造了“错位十字”的特殊城市结构。

2.规划分析与研究区域通过对青海省的区域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总规”明确了西宁市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模式。

通过对主要经济活动流向的研究,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格局。

生态环境“总规专题研究”对西宁市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水资源、工程地质和大气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充分的研究。

进行了西宁市城市地区生态条件、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植物生长的生态条件、城市空间扩散的阻力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区域环境容量和可持续发展对西宁市城市发展的要求。

水资源为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总规”分析整个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

在立足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_4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_4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8-09T02:23:29.52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6期(下)作者:顾敏[导读] 我国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城市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会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顾敏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省西宁市810000摘要:我国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城市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会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加以改进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重视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的设计,充分发挥两者之间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划本身涵盖多层次的规划要素以及规划内容,体现应有的规划针对性。

面对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转型趋向,有关部门针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要尝试予以灵活的转变,保证当前拟定的城市规划可真正适应整体转型趋势。

文章重点就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测绘;应用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模式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地理信息在城市测绘中系统化应用。

城市测绘作为一种典型的管理,收集信息方式极其复杂,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对相关信息整理就要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测绘技术紧密结合。

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空间信息系统,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对整个或地表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一种技术系统,此外位置和地理信息不仅是LBS的核心,也是LBS的基础。

其中LBS是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即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或电信移动运营商的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设计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设计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设计张志山;张福存;吕忠杰;鞠杰松;应金法;李戈伟【摘要】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in Xining ,based on GIS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following relevant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 was designed for fundamental data management , evaluation calculation and result management as well as other specific re-quirements,such as thematic mapping ,data checking and loading ,etc..This system creatively applied GIS and DBMS into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Thus,the condition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and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mbined with digitalmaps ,which not only enhances evalua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demonstrates e-valuation results well .In terms of the good performanceof this system in Xining ,this system would be helpful for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building the long -term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是基于GIS与数据库技术,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规范,为解决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中评价数据管理、评价计算和成果管理等需求而设计并开发的。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运用策略张晟宾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运用策略张晟宾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运用策略张晟宾发布时间:2021-06-03T09:20:31.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张晟宾马玉岩[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系统利用可视化信息管理的方式,保证了整个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精确性、高效性。

青海省有色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系统利用可视化信息管理的方式,保证了整个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精确性、高效性。

基于此,文章结合自然资源调查工作流程的特点及其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自然资源调查引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模式,使得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这一切都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和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愈发重视。

人们愈发意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也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

人们的这份坚持一定会促进地理信息系统不断更新发展,形成更加先进强大的系统,实现更多现在做不到的功能,使得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先进化,更加快速的推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属于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对特定的区域空间地理条件予以高效收集和储存管理并且进行分析应用相关数据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方法。

这种方法借助其突出的优势特点,实现了在资源管理和工程测量以及地质调查等方面工作中的应用,最终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果,且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整个工程进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一般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数据库或者必要性的应用模型几个部分,属于一套比较完整化、过程化、立体化的系统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 , 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 基础地理信息具
有一定程度的保密要求 ,在建库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到 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 障,数据管理上应设置分级访 问权限, 数据发布上应设置安全检查. () 5 面对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 , 系统应具有 良 的 好 可扩充性. 数据编码和系统功能 , 数据应用领域和软硬 件配置应可扩充 , 能够适应将来技术手段更新的要求. () 6稳定性是指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为了 确保系统稳定 , 高效地运行 , 应选择成熟 , 可靠 的软件 平台.
术规程} J 7 —7 《 CJ 3 9 ;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B G 1889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 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29 — 1《 ;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规范} B 87 —0 1《 G / 15 820 ;基 T 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B1 10— 0 1 G / 0 7 20 . '
问题.
作用和示范意义. 在 20 年至 2 0 年期 间,西宁市i 绘院在市委 02 04 贝 4 市政府的支持下 , 国家测绘局的技术指导下 , 在 开展 了
() 3 规范性 , 标准化是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要

青 国 经 /0 海 土 略40 26罐
维普资讯
资料 , 现有的空间数据也是 比较陈 旧, 缺乏现势性 的基
础 地理信息数据 , 主要表现在 : 1基本 比例尺地形图 () 为历年修补所测 比较零散 ,尤其周边地区从未有基本
比例 尺 地形 图 ;2 所 补测 的地 形 图 格 式 不统 一 , 不 () 有
建设时统筹考虑 ,以保证项 目成果的长期可用性和科
15 年黄海高程系,为使系统数据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 96
上述两项基准可以转换成国家 18 西安坐标系和 18 90 95 国家高程基准. 另外 , 航摄影像扫描分辨率为 2 ,O 5 D M
采样分辨率为地面 0 m,E . D M格网间距为 5 . 2 m
3 2 技术 路线 . () 查 , 1调 收集 本 区 的居 民地 , 道路 , 界 , 系 , 境 水 地
同格式的数字化成果 , 也有大量纯纸质成果 ;3 采集 () 的信息不全 , 仅为满足规划用图或其他专业用 罔需要 , 不能满足西宁市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 .因此开 展 以全市航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 ,按照统一的编码辅 以基本属性信息建立 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 系统 ,不仅 是西宁市信息化和构建数字西宁基础地理空问框架的
面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和活力.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作为数字城市的空间基础支撑 ,其重要性 和紧迫性已
经得到越来越多城市部门和单位的认可.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 会城市 , 是全省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科技与教育的中心 , 作为全省唯一 的地级市 , 其 国民生产总值 占全省的 分之一 ,人 口亦 占全省 的三 分之一 , 地位十分特殊. 然而 , 一直以来 , 尚无覆盖全市
生 产过程 如下 图 1 示 . 所
青海国土经略 420 / 6 0
维普资讯
●技 术 方 法
图, 数据整理与技术攻关等一 系列技术过程 , 前 已经 目 圆满完成任务 ,形成的成果主要包括完整的数据生产 成果 , 数据库 , 软件系统及相关技术文档.
2 9m l 10 0 k : 0地形 同资料 ,61m 130 0 8 . :00正射影 k 像 罔资料 ,5k : 2 0m 数字高程模型资料 ; 数据库包括元数 据库 , 原始航片数据库 , 控制点数据库 , 正射影像数据 库,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 , 向制图的线划数据库 , 面 面 向分析的线划数据库 ;软件包括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及 加工整理软件和分布式多库一体化管理软件.
的影像镶嵌文件 , 拼成整幅的 D M, O 在不损失影像清晰
度的前提下 , 对重叠带内的影像进行平滑处理 , 生成 的 D M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1 m O 4. . -O
3 3 质量 检查 与控 制 .
图图式) BT 72 — 95 《 ) / 99 19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 G
图 2 数 据 质 量检 查流 程
其 中数据生产成果包括 2 0m 130 5k : 0黑白航空 0 摄影图像及相关技术资料 ,2k 150 60 m :00彩色航空摄 影 图像及相关技术 资料 ,5 k 2 : 0地形 罔资料 , 20 m 15 0
4 分布式一体化数据库管理
4 1 数 据分层 与编码 .
的大 比例 尺 ( 50, 10 , 2 0 , 5 0 ) 图 1: 0 1: 00 l: 0 0 1: 0 0 地
2 系统建设原则和依据
2 1 建 设原 则 .
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 , 综合性 ,
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与 可靠 ,同时在现势I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也要在系统 生
产工艺 的改进 具有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西宁市基础空间数据分类编码在参 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求和 数据生产提交的成果情况 ,在国家标准 编码的基础上扩展 了三位 , 共七位码.
4 2 分布式 一体 化管 理 .
图 3 分 布 式 一 体 化 数 据库 管 理
对于多元 , 多形式 , 内容 的空间数据采用传统的 多
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航摄影像数据 库, 正射影像数据库 , 数字高程模 型数据库 , 基本要素
线划数据库及控制成果数据库等 内容 .其数据质量通 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数据的完整性 , 数据的一致 性, 位置精度 , 属性精度 , 现势性等.
3 技术指标与技术路线
3 1 技 术指标 .
学 先进 I 因此 系统 建设 主要 采取 以下原 则 . 生,
() 1实用性原则是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 效果和生
命力的最重要 因素.系统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方法
与实现手段 , 还应考虑海量数据 的存储 , 维护与更新 , 同时要考虑与现状相适应 . 系统功能应顾及非专业 GS I
用 户 的需 求 .
2 2 建设 依据 .
D M, E 经过外业控制 , 内业加密和 D M生产等过程.自 E
西宁市综合地理信 息系统建设 不仅涉及 航空摄
影, 野外控制测量和调绘 , 而且包括 内业数据质检 , 加 工, 采集整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过程 , 因此项 目成果进 行 了分 阶段验收 ,每个阶段的过程严格地遵守国家和
根据西宁市的用户需求调研 ,参考
其他城市建库的经验 ,充分考虑国家或
行业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项 目 组制定了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 据分层方案.将西宁市空间地理要 素分 为控制点 , 境界 , 水系 , 铁路 , 公路及 其他 道路 , 房屋 , 建筑物 , 公共设施 , 电力线 , 通信线 , 热力管道等 2 种城市公共 空间 3 基础数据层和 5 类表达方案 , 1 不仅 明晰 了城市公共基础空间数据的内涵 ,而且 辨析了它 同面 向制 图的空 间数据 的 区 别 ,对数字时代空间数据产品模式 和生
动数字影像匹配生成 D M 时, E 需要采集地貌特征点的 高程数据 , 在房屋密集 的城区, 增加人工干预和编辑工
作, 从而获得 比较可靠 , 精度较好 的 D M数据 , E 生成的 D M格网点高程 中误差不超过 - . . E 4 5 - m 0
行业公开发 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 :l: 0 《 50 1 10 120 : 0 : 0地 形 图 航 空 摄 影 测 量 外 业 规 范 》 0 0
维普资讯
● 技 术 方 法
系 统 建 设
摘 要: 根据两 宁市综合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 ¨原则与依据 , 立 全面论述 了系统建设 中的技 术指标 , 术线 路及质量检查与控制 . 技 并
介绍 Ti分布式多库一体化数据库软件全面管理两宁市多元空间数据库 的方法 , " l 1 为 数宁西宁" 建设奠定 了空 间数据基础 .
● 技 术 方 法
求. 系统 内容 , 数据分类与编码 , 数据精度 , 作业规程等 采用或部分采用了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上
述标准中未规定编码 的要素 ,考虑到数据 的通用性和 可扩充性 ,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编码. () 4 整个系统所 涉及 的数据是 国家和地方政府 的 () 2通过 全数字 自动摄影测量 系统快速获取地面
过 验收 , 该项 目的实施 , 立 了 " 建 数字 西 宁 " 权威 的基 础
通,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 , 公众信息服务 , 教育管理 , 社会
保 障管理 , 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 , 社区管理等各方
地理信息平台 ,成果不仅可 以为城市发展重大问题提 供决策支持 , 而且为城市规划 , 城市建设 , 地籍管理 , 城 市交通及公安等部门提供多方位 , 多层次 , 多专业最新 的城市地理信息.
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高斯一克 吕格投影
3 分带 , . 平面基准采用西宁独立坐标系 , 高程基准采用
针对本项 目各个数据库 的技术规定及具 体要求 , 依据 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等 ,在西宁市综合地理信息系
统中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 资料归档检查 , E D M检 查 ,O D M检查 , L D G检查及元数据检查 . 系统建设 中主要采用 以计算机软件及程序检查 为 主 ,人机交互检查和计算机绘图输出检查为辅的检查
关键词 : 数字城市 质量检青 数 据库 建设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 , 网络化 , 数字化与智能化蓬
勃发展 的新世纪 ,而数字城市作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 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已经在 电子政务 , 城市智能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