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f8a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5.png)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我们要明确的是,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提高警务效能,保障社会治安稳定。
这个平台需要集成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快速查询和分析决策,为警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建设目标1.实现全国范围内警用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
2.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安实战效能。
3.为社会治安稳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整合:对全国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并进行数据整合,形成统一的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
2.平台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快速查询。
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安全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平台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3.功能模块开发: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各类功能模块,如地图浏览、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决策支持等,为警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用户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不同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5.系统集成与对接:将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与现有的警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警务工作的协同性。
三、建设步骤1.调研与分析:对现有的警用地理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2.数据采集与整合:开展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平台架构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平台架构,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
4.系统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5.用户培训与推广:开展用户培训,提高警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推广平台的应用。
6.运维与维护:建立运维团队,对平台进行日常运维和维护,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
四、预期成果1.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安实战效能。
市级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硬件建设方案探讨
![市级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硬件建设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d65030de87101f69e31952e.png)
地理 空 间信 息服 务 。
泰安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将依据“ 统一规划、 分 步实施” 的原则有条不紊地进行 , 计划将分两期完成系统
的开 发建设 , 具体任 务描 述如 下 : 第 一期 (06年 至 20 20 07年上半 年 ) 目标 是完 成 基础 , 地理 信 息平 台 的框 架建设 , 体包 括 : 具 系统 总体 方案 的设
层次 综合 分析及 应用 。
在 系统开发 过 程 中 , 同 步 进 行各 类地 理 资 源数 据 将 的入 库工作 。 预计 2年 内 , 理信 息数 据 将 达 到 2 5 B 如 表 1 地 .T ( 所 示 )未 来 1 年 , 据量将 达到 2T 。 , O 数 5 B
巩 跃 强 , 陈业 东, 宋 雷
( 泰安市地理信 息中心 , 山东 泰安 2 10 ) 7 00
摘
要: 随着电子政务 的飞速发展 , 政府各部 门对基础地理信 息的需求 不断增加 , 基础地 理信 息平 台的建设工作
提上 日程 , 目前 , 已有很 多发达城 市建设 了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本文 以泰安 市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建设 为例 , 市 就
gorp i i o tn T e os ut no u dm na G o a h fr ao yt F I)s xet . o a asmaydvlpd egahc n r i . h nt co f na e t eg p i I o tnS s m( G S iepce N w d y, n ee e f ma o c r i F l r cn m i e d o ci aeb i eF I. hsppr i usdao t ad aecnt c o r et o i ie hv ult G S T i a e ds se bu rw r os t npo c f cy—l e F I ae ntecnt co f ts th c h u r i j r t e l G Sbsdo o s tno v h u r i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be618eb9d528ea80c77905.png)
究。
LIZha , o ZHANG n- ha g Xi c n
( p r  ̄ f e t e sn n ; n ie r g S n Y tS n U i ' i , u n z o 2 5 hn ) at i o mneS n i ga d( S E gn ei , u a— e nwx t G a gh u5 0 7 C ia me t R I n sy 1
Ke ywor s un m e a e g a i t;pu c s r i. plt m ;diia iy d :f da ntlg o r phc daa bh e vc af e or gt lc t
O 引 言
日前 在城 市 信息 系 统 建 设 中
l 者和测绘 资料提供者 ,转 变成 为
功 能 定制 服务 建设 为纽 带 , 以城 市
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者 、服务 者和维护 。同时旧内城市地理信 息共享平台标准体系构建 和公共
服务平 台总体 技术设计力‘ 而的研究
I 日趋成 熟 , 文在此基础 卜 也 本 通过
纂 窖 j 国 家 自然 科 学 摹 金 项 目 (0 7 2 6 资 49 11) 助 ;增 城 f 技 局 项 f 科 1
( C 0 9 3 ) 助 Z 2000资
E—maigp 41h@ mai l 0 z : l 2.
s su ed c y . u. n
miirt nh sgau| a s r dt tepoet f u l Cv epah . hspp ri t ns a o a rd ayt nf r o h r c o pbi S'i i mu T i a e fs t i l r ee j c /e ' t r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5db8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0.png)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土空间利用和规划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概念和意义,随后介绍了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
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指在省级范围内,通过对国土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的全省范围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和系统软件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关键技术研究内容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第一步。
其中的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全站仪测量技术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解决遥感影像的获取、几何校正、光谱校正以及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问题。
2.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转化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融合、数据清洗、数据分割等步骤。
特别是在卫星遥感影像处理中,需要解决图像增强、几何校正、边缘检测等问题。
3.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利用数据提取和分析的方法来获取有关国土空间的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基于空间维度的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空间关系处理以及模型构建等。
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空间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1.数据质量控制:随着数据采集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数据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数据的时空一致性以及数据更新和维护等问题。
2.空间数据挖掘:随着国土空间数据的蓬勃发展,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关国土空间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成为一个挑战。
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54574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8.png)
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7.10•【文号】国土资发〔2017〕83号•【施行日期】2017.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决定,依托国土资源、测绘地理等已有空间数据资源,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政府部门开展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管与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服务,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国土资源部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推进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矿产资源“三查”和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工作,积累了覆盖全国、实时更新的海量数据,建成了一批支撑国土资源审批、监管的重要信息系统和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共享平台。
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ce4c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4.png)
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地理数据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的地理数据的生成,地理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成为了提高地理信息利用效率和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提出一套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旨在为相关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基础平台和工具,支持地理数据的整理、分析、可视化和共享。
2. 平台架构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将包括以下组件:- 数据收集和管理模块:负责收集地理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和入库。
- 数据分析和挖掘模块:提供各种地理数据分析算法和挖掘方法,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 可视化展示模块:通过地图、图表等可视化手段,将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便于理解和决策。
- 数据共享和发布模块:支持地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以便不同部门和用户之间共同利用地理数据。
3. 技术选型为了保证地理数据分析平台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技术:- 数据存储:使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如Hadoop或Spark,以支持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 数据分析: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研究算法,如K-means聚类、决策树等,以发现地理数据的隐藏模式和趋势。
- 可视化展示:使用WebGIS技术和JavaScript库,如Leaflet和D3.js,以创建交互式地图和图表,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操作。
- 数据共享:使用开放数据格式和标准,如GeoJSON和WMS,以便实现与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
4. 功能拓展除了基础的地理数据分析功能,我们还建议在地理数据分析平台中拓展以下功能:- 地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据环境。
- 地理数据的时空分析,以发现地理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 地理数据的多源融合和集成,以整合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地理数据,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基础。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d53bd6d1ed9ad51f01df274.png)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着重阐述了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实施思路、系统建设框架,以将信息资源做出最优的配置,实现对基础地理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对温岭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管理、统计和专项分析,从而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满足城市快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结构;数据库引言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温岭”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
它将为“数字温岭”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地理空间基础。
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它将包容现有资源、环境、生态、人文、经济建设以及公共需要的各种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特别是“3s”技术,充分采集、整合、挖掘温岭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温岭市政府、公众、企业、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实施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对温岭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将“信息资源”做出最优的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直观的形式、最低的成本送给各个层次的决策者,或传给因特网的各个经济社会应用系统,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提高整个城市地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目标温岭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搭建“数字温岭”统一基础数据平台为目标,以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导向,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集成与整合温岭市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建成分布于多级网络环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数据的维护更新和共享交换机制,为温岭市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数字温岭”建设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提供空间基础定位框架,促进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推动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二、系统建设总体框架整个系统分为四层架构,从下到上依次是支撑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
苏州市基础地理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
![苏州市基础地理平台建设思路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c631859f01dc281e53af0c6.png)
审批 各部 门上报 的信 息系统建设项 目时 ,明确要求各 部门
技 术沟通 ,设 计好应 用接 口,确保 系统能 与基础地理信 息 平 台互联互通 ;基础地理 信息平 台建设单位也 积极配 合 ,
另外 一个 是 目前 地理 空 间信 息共 享使 用 与安 全保 密
巨大 ,初期 投入和 后期数据维 护更新 费用都不小 ,单独 由 某 个局 出资 建设 比较 困难 ,而 且不利 于将来 的共 享使用 , 所 以苏州市 政府每年 从财政上 拨 出专款 给基础地理 信息平
台建设项 目。在采 用新的共享模 式后 ,原来一个 部 门每 年 的问题 ,管理 机构 测绘部 门和军方对此 有不同 的认识 和观 要 花上百万 元来购 买地图数据 ,现在每 年只要付 几万元 的 点 ,因 为政务 网是非 涉密网 。地 理空 间信 息基本上都 属于 网络使用费 和数据使 用费 即可 在线共 享使用 ,大 大提高 了 保 密范 围 ,很难借助 此网进行跨 部 门信息 共享 。而 不得不 各 专业部 门共享使用地理信 息资源的积极性。 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 强调信 息 资源 共 享的 重 要 性 ,一是 坚持 全
并专 门成 立 了苏 州市城市规 划信息 中心 ,负责城 市规划 领 设 。低 水平重复 建设造成 的一个个信息 孤岛 已经成 为 了数 域 新动态 、新技术 新 问题 的专题研 究 ;具体 负责城市 基 字城市 建设的极 大浪费和障 碍 ,使得 采用 “ 在线共 享”方 础 地理信息 的开发应 用。市地 理信息 领导小组经 常组织 工 式来实现 地理空 间信 息的共 享、开展专 业应用 系统 建设的 作交流会 ,听取数 字城市信 息化建设成 果的 汇报 ,演示 . 协 调锯决数 字城市 建设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 ,极大 推动 了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a87a8da76a20029bd642d0b.png)
。 基础 , 以开 放 的空 间 信 息 服 务 平 台 为依 托 , 成 了新 疆兵 团地 理 空 间 2) 建
信 息 的 公 共 平 台。
12 建 立 了技 术标 准体 系 _ 本 系 统 的 建 设 遵 循 了开 放 性 、 容性 , 相 关 的技 术 规 范 和 专 业 兼 而 标 准 就 是 保 证 系 统 开 放 性 和 兼 容 性 的 重 要 前 提 条 件 。 为 了实 现 新 疆
< / l …/
兵团基础地理信 息系统的交互性 、 容性 , 证空间数据 的共享、 兼 保 应 用和 动 态 更 新 , 发挥 系统 的整 体 和 集 成 效 应 。 因 此 , 合 已有 的数 据 结 库 标 准 和 新 形 势 , 参 照 和 遵 循 国 家标 准 、 绘 行 业 标 准 及相 关 规 范 在 测 和 标 准 的 基 础 上 , 合 新 疆 兵 团 的 实际 情 况 , 定 了使 用 的 标 准 化 生 结 制
蔓
在 新 疆 兵 团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平 台的 建 设 中 ,所 涉 及 的 空 间 地
14 系统 的功 能结 构 .
整 个 系 统 按 运 行 模 式 分 为 CS和 B S CS模 式 包 括 数 据 建 库 / /。 / 理 数 据 涵 盖 了整 个 新 疆 兵 团 的 基 础 空 间 数 据 。 这 些 数据 是其 各职 能 基 系 BS模 式 包 括 新 部 门 相 关 业 务 和 决 策 过 程 中需 要 的重 要 基 础 资 料 。 为 了能让 用 户 使 平 台、 础 地 理 信 息 管 理 子 系 统 、 统 维 护 子 系统 ;/ 用 本 系 统 所 提 供 的 功 能 实 现 对 空 间 信 息 的 访 问 和 使 用 ,在 建 立 新 疆 疆兵 团基 础 地 理 信 息 发 布 子 系统 。 15 系统 的运 行 模 式 . 兵 团 基 础 地理 信 息 系 统 的同 时 ,建 立 了新 疆 兵 团 地理 空 间信 息服 务 系统 的核 心 为 新疆 兵 团基 础 地 理 信 息 数据 库 ,在 客 户 端 和 服 务 平 台 。为 此 , 系统 采 用 了 主流 的 GS平 台 、 型 关 系 数 据 库 技 术 和 该 I 大 数 现代 网 络 通 讯 技 术 , 分 考 虑 了与 其 它信 息 系统 的开 放 互 联 、 源 数 器部 署 完 成后 , 据 生 产 者 通 过 数据 库 管理 系统 将 数 据 进 行 整 合 后 , 充 多 授 见 据 交 换 接 口、 据 之 间 的 关联 的基 础 上 , 成 以 完 备 的 空 间数 据 库 为 般 用 户 可 以进 行 浏 览和 查 阅 , 权 用户 可 以调 阅 相 应 的 数 据 ( 图 数 形
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云平台规划和运营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云平台规划和运营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94e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c.png)
性能优化:对系统进行性能优 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 定性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需求和技 术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 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包括技术选型、技术验证、技术备
份等
技术支持:建立技术支持体系,提 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技术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无名,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小无名
01
02
03
04
05
06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 密集,交通拥堵严重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 严重,生态破坏严重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服务不足
城市管理水平低,城 市治理能力不足
城市安全问题突出, 公共安全事件频发
平台运营:对平台进行日常运营和维护, 确保平台稳定运行,时间安排为长期。
项目测试阶段:对系统进行测 试,确保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 要求
项目实施阶段:按照计划进行 项目实施,包括系统开发、数 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项目启动阶段:确定项目目标 和范围,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
项目上线阶段:将系统部署到 实际环境中,进行试运行和正
政府主导模式:政 府主导,企业参与, 共同建设运营
企业主导模式:企 业主导,政府支持, 企业负责建设运营
混合模式:政府和 企业共同参与,共 同建设运营
合作模式:政府和 企业合作,共同建 设运营,共享收益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等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云计算平台建设:包括云计算平台、云存储、云安全等 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发布等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等 运维管理建设:包括运维管理平台、运维人员、运维流程等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f1467b3aeaad1f347933f21.png)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志刚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国家测绘局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对于促进测绘成果广泛应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平台设计的牵头单位及平台主节点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负责单位,将平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务求实效,全力以赴推进平台建设。
平台总体上由1个主节点、31个分节点和333个信息基地组成。
其中,主节点依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和运行,分节点依托省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信息基地依托地市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
平台各级节点之间、各级节点与相应的政府机构和专业部门之间,通过电子政务内、外网实现纵横互联。
纵向上联通分布在主节点、分节点、信息基地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实现联动更新与协同服务;横向上联通各级政府机构、专业部门,实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
当前,平台建设已完成了建设规划与技术设计,搭建了主节点原型系统,开展了公众版数据设计与实验,开展了相关专项的申报工作,与平台用户单位进行了沟通。
2010年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有4项。
一是加紧推进平台主节点政务版建设。
尽快开通主节点政务版,并完成技术规范编制与服务系统功能扩充;年内完成地理实体数据扩充、管理系统开发。
二是加速推进省、市节点建设与互联。
尽快完成试点省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与在线服务,力争年内实现多个市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在线服务。
按照条件成熟一个联通一个的原则,采取多种联通方式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尽快启动公众版平台的建设。
尽快推出主节点公众版;根据即将出台的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与要素保密界定方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等政策,逐步丰富主节点公众版平台数据资源,推进平台省、市节点公众版建设与协同服务。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及创新技术探索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及创新技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40c1f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6.png)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及创新技术探索摘要:目前,自然资源部门对自然资源的各种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以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的空间数据资源为依托,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可以为政府部门进行与自然资源空间有关的空间规划、业务审批、监测、分析、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撑服务。
文章指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用过程中,需要对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地提升自然资源空间综合治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治理水平;分析决策;1国土空间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随着自然资源业务管理的持续深化,需要对土地、项目等信息展开更全面、更实时、更集中、可视化的管理,解决资源之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与协调的现状问题,进而对自然资源进行集中监管、全局掌控、调配与协作,帮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权益管理“看得到、看得懂、管得牢、管得好”,帮助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精细化升级。
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2.1总体框架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总体架构立足于空间治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信息共享、实施管控和智慧服务为目标,以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基础设施环境为基础,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开展平台设计。
平台架构划分为应用层:面向应用体系提供信息化应用功能,并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审批、监管决策、督察执法等业务工作;平台层:面向不同用户及使用需求系统相应服务门户,可与本级综合性门户进行集成,由本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支撑,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及专题应用,供应用层调用,并建立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监管系统,辅助监管决策;数据层: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和应用所需,集成、完善已有数据资源的目录更新、数据治理。
平台总体框架示意图见图1。
1平台总体框架图1.2技术架构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广泛借助开源的技术如分布式大数据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Kettle融合设计器、三维开源Cesium 等技术,整体上紧跟IT信息化技术要求。
地理信息大数据公共平台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大数据公共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9f13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6.png)
地理信息大数据公共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
地理信息大数据是指以地理空间为核心,通过对多源异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应用,以实现地理空间信息智能化的过程。
地理信息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等多个领域。
二、建设目标1.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接入机制,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2.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保障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发展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应用。
4.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5.提升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
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数据采集和接入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统一采集和接入机制,包括对各类地理数据的采集规范、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格式转换等方面工作。
同时,建立数据接入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数据接入服务。
2.数据存储和管理搭建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存储和检索。
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机制,确保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和应用发展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包括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4.数据共享和开放5.服务体系建设四、项目实施和推进措施1.组建专业团队成立专业的项目组织机构,包括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等,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同时,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
根据项目需求,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预算拟定等。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923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b.png)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安机关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和高效、准确、信息化的工作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建设一个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
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旨在整合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资源,为公安机关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提升公安机关的科技化水平,强化公安机关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二、建设目标1.整合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机制;2.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包括地图展示、地理信息查询、地理分析和空间规划等功能;3.提高公安机关的科技化水平,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警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三、建设内容1.建立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的属性数据。
建立数据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各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2.开发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查询和展示功能,支持公安机关根据需要查询和展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3.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分析平台,支持公安机关对各类地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辅助公安机关决策;4.支持公安机关进行空间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四、建设步骤1.建立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的属性数据。
数据采集包括现场调查和远程采集两种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数据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各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3.开发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查询和展示功能,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和展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图、卫星影像、地形等;4.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分析平台,支持公安机关对各类地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辅助公安机关决策;5.建设空间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功能,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与系统建设规范10-03-15-11-31-03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与系统建设规范10-03-15-11-31-03](https://img.taocdn.com/s3/m/b40df16ba98271fe910ef90e.png)
1(草稿)(征求意见稿)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与系统建设规范 XXXX — XX — XX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ICS 35.240.70 备案号:A902 前 言按照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要求,为了规范部、省、市三级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依据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条件,结合公安系统的具体特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制定。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
本规范由公安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目 次前言 (1)目次 ................................................................. - 1 -1 总则 .. (5)1.1 目的 (5)1.2 范围 (5)1.3 术语 (5)1.4 引用标准 (5)2 建设内容 (6)2.1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 (6)2.2 两个基础支撑环境 (7)2.3 三个数据库 (7)2.3.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 (7)2.3.1.1 警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7)2.3.1.2 警用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 (7)2.3.1.3 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库 (7)2.3.2 标准地址数据库 (8)2.3.3 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 (8)2.4 典型应用 (8)3 建设步骤 (8)3.1 规划设计阶段 (8)3.1.1 建设条件分析 (8)3.1.1.1 目的 (9)3.1.1.2 内容 (9)3.1.2 需求分析 (9)3.1.2.1 需求分析的目的 (9)3.1.2.2 需求分析的内容 (10)3.1.2.3 提交的成果 (11)3.1.2.4 文档编制格式 (11)3.1.3 软硬件规划和部署方案 (11)3.1.3.1 系统软硬件配置原则 (11)3.1.3.2 系统配置方案 (12)3.1.3.3 网络环境 (12)3.1.3.4 软件环境 (12)3.1.3.5 硬件环境 (12)3.1.4 数据库建设方案 (13)3.1.5 系统建设方案 (13)3.2 数据建设阶段 (13)3.2.1 建立基础数据获取、加工和更新机制 (13)3.2.1.1 建立数据获取渠道 (13)- 1 -3.2.1.2 基础地理数据加工要求 (14)3.2.1.3 部、省、市各级基础地图数据的处理分工 (14)3.2.1.4 建立数据采集更新机制 (14)3.2.2 构建警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5)3.2.3 构建警用栅格地图图片数据库 (15)3.3 标准地址、公共和业务数据采集阶段 (15)3.3.1 建立标准地址、公共和业务数据采集更新管理机制 (15)3.3.1.1 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加工要求 (16)3.3.1.2 专业数据加工要求 (16)3.3.1.3 标准地址采集加工要求 (16)3.3.2 建立辖区数据普查和采集流程 (17)3.3.3 建立标准地址、公共和业务数据采集流程和工具软件 (17)3.3.4 构建警用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数据库 (17)3.4 业务数据上图和平台建设阶段 (17)3.4.1 构建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 (17)3.4.2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的基本功能部署 (17)3.4.2.1 服务集 (17)3.4.2.2 工具集 (18)3.4.2.3 模板 (19)3.4.3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和业务系统之间接口开发和集成 (19)3.4.4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系统之间接口开发和集成 (19)3.4.5 对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进行适应性调整 (19)3.4.6 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扩展功能开发 (19)3.4.7 上下级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互联互通联合调试 (19)3.5 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19)3.5.1 指导原则 (19)3.5.2 与具体业务紧密结合 (20)3.5.3 省级地理信息应用建设 (20)3.5.3.1 综合应用建设 (20)3.5.3.2 专题应用建设 (20)3.5.3.3 建设省厅业务应用 (21)3.5.4 地市警用地理信息应用建设 (21)3.5.4.1 综合应用建设 (21)3.5.4.2 专题应用建设 (22)3.5.4.3 建设地市业务应用 (23)3.5.5 业务警种应用 (23)3.5.5.1 警务综合平台GIS应用 (23)3.5.5.2 交通管理GIS应用 (24)3.5.5.3 刑侦GIS应用 (25)3.5.5.4 警卫管理GIS应用 (25)3.5.5.5 消防GIS应用 (25)3.5.5.6 治安GIS应用 (26)3.5.5.7 指挥中心GIS应用 (27)3.6 基础平台实施与试运行阶段 (28)- 2 -3.7 测试和验收阶段 (29)3.7.1 测试类型 (29)3.7.1.1 集成测试 (29)3.7.1.2 验收测试 (29)3.7.2 测试依据 (29)3.7.3 测试内容 (30)3.7.4 测试用例 (30)3.7.5 测试方法步骤 (30)3.7.5.1 测试计划 (30)3.7.5.2 测试组织原则 (30)3.7.5.3 测试方法与实施 (30)3.7.6 判定准则 (31)3.7.7 测试结果分析 (31)3.7.8 组织评审与验收 (31)3.7.8.1 评审验收组成员组成 (31)3.7.8.2 文档审查 (31)3.7.8.3 系统验收 (31)3.7.8.4 提交文档及格式 (32)3.8 基础平台与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32)3.8.1 运行维护的分类 (32)3.8.2 运行维护的流程 (32)3.8.3 PGIS平台软件运行维护 (32)3.8.3.1 维护方法 (32)3.8.3.2 维护实施要求 (33)3.8.4 硬件运行维护 (33)3.8.4.1 硬件维护内容 (33)3.8.4.2 硬件巡检和评价 (33)3.8.4.3 硬件维护的方法 (34)3.8.5 应用系统运行维护 (34)3.8.5.1 维护评价 (34)3.8.5.2 维护要求 (34)3.8.5.3 维护方法 (34)3.8.6 数据维护 (34)3.8.6.1 数据维护原则 (35)3.8.6.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维护 (35)3.8.6.3 警用公共地理信息数据维护 (35)3.8.6.4 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维护 (35)3.8.7 数据库系统维护 (36)3.8.7.1 空间数据库维护原则 (36)3.8.7.2 数据库系统日常维护 (36)3.8.7.3 运行状况监测 (36)3.8.7.4 运行状况评价 (36)3.8.7.5 维护处理 (36)3.8.8 数据库系统备份 (37)- 3 -- 4 - 3.8.8.1 确定备份内容 (37)3.8.8.2 制定备份策略与备份周期 (37)3.8.8.3 存储介质选择 (37)3.8.8.4 评价 (37)3.8.8.5 执行备份 (37)3.8.8.6 日志归档 (37)3.8.9 组织保障 (37)3.8.9.1 组织原则 (38)3.8.9.2 组织模式 (38)3.8.9.3 运维制度 (38)附 录 A 需求分析报告 (39)附 录 B 硬件设备指导要求 (42)附 录 C 《项目实施计划》 (44)附 录 D 《培训计划》 (46)附 录 E 《软件使用操作手册》 (47)附 录 F 《软件功能清单》 (48)附 录 G 《软件问题及修改记录》 (48)附 录 H 《软件交付书》 (48)附 录 I 测试计划 (49)附 录 J 测试分析报告 (52)附 录 K 项目总结报告 (54)附 录 L 用户使用报告 (55)51 总则1.1 目的为了规范和按目标进行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及系统的建设,建立部、省、市分布式部署的具有统一标准规范、基础数据、共性技术、应用模式等特征的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综合应用服务,特制定本规范。
黄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黄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5d3127453610661ed9f48c.png)
Co t uc i n a d App ia i n o lo Ri e S Ba i o r ph c lI f r a i n Pl to m nsr to n lc to fYe l w v r’ sc Ge g a i a n o m to a f r
LU H o i, U J , A igf g L u I a-e H i G O Qn — n , I i j e a H
摘
要 : 了避 免“ 为 数字黄河”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中, 理信 息数据 的重复采集和地 理信 息功能 的重复开发 , 地 建设 了黄 河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平 台。 该 平 台的 建 设 内容 包括 地 理 信 息 标 准 、 础 地 理 数 据 存 储 与 管 理 平 台 、 础 地 理 数 据 库 和 基 础 地 理 基 基 信 息 系统 4部 分 。平 台采 用数 据 层 、 间层 和应 用层 三层 结构 搭 建 , 一 体 化 数 据 编 辑 、 源 数 据 集 成 、 O 组 件 、 b 中 集 多 CM We—
Absr c :W h n b l i gdii lYe lw v ri f sr c u e,i r e o a o d t e r p a e c u st n o e g a h c lif r to a a a d t er — ta t e ui n g t l d a o Rie n r t t r a u n o d rt v i h e e t d a q ii o fg o rp i a n o ma in d t n h e i p ae e e o me to e g a hia n o mai n f n t n,t e Ye lw v r S b sc g o a h c lif r to l t r s b it e t d d v lp n fg o r p c li f r t u c i o o h l o Rie ’ a i e g p ia no ma in p af m wa u l r o .Th i o tn s e ma n c n e t o h l t r c n t ci n ic u e e g a h c i f r t n sa d r s,b sc g o a h c d t t r g n n g me tp af r ,b sc g o r p i ft e p af m o sr t n l d d g o r p i n o mai t n ad o u o o a i e g p i aa soa e a d ma a e n lt m r o a i e g a h c d tba e n a i e ga h c if r to y t m e eo me t aa s s a d b s cg o r p i n oma in s se d v l p n .Th l t r wa u l b s d o h e — y r s u t r :t e d t y r t emi d e ep a o m sb i a e n a t r e l e t cu e h a al e , h d l f t a r a ly r a d a p i ain ly r I i tg a e n d a c d t c n l ge o eh r,s c s i si t n l d t d t g,mu t-o r e d t n e r t n, a e n p l t a e . t n e r t s ma y a v n e e h oo i s tg t e c o u h a n t u i a a a e i n t o i l s u c a a i t g ai i o COM o o e t c mp n n s,We GI 3D GI b S, S,mi d e r ,e c y i , a t r d l wa e t .B t we c n so e,ma a e,is e,d s l y,a d v r a iet e Ye lw v r Sb sc g o ng su ip a n i u lz h l t o Rie ’ a i e — g a h c li fr a in.Th p l a in f l w Ri e ’ u d me t e g a h c if r a in p a fr i l w v r Sma a e n sma n y r — r p i a n o m t o e a p i t s o l v r Sf n a n a g o r p i n o to l t m n Ye l Rie ’ n g me t i l e c o Ye o l m o o i l t d i h e s e t :t r v d o r h n i e e i e,sa d r l w v r s b sc g o a h c li f r ai n;t r v d h u c in f f ee n t r e a p c s o p o i e c mp e e sv ,rla l e b t n a d Ye l Ri e ’ a i e g p i a n o o r m t o op oie tefn t so o b o i g ip a r wsn ,d s ly,q e y,a ay i o e g a h c if r a in b s d o b;t r vd h t n a d g o a h c i f r to e v c d lwa e ur n lss f rg o r p i n o m t a e n we o o p o i e t e sa d e g p i n o ma in s r ie mi d e r . r r Ke r s:b sc g o a h c l i o ma in p af r ;i si t n ld t d tn ;mu t・o r e d t n e a i n;Yel w v r y wo d a i e g p ia n r to ltom r f n tt i a aa e ii g uo l s uc aaitg t i r o l o Rie
浅析“数字重庆”建设
![浅析“数字重庆”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10476fbbb68a98270fefaec.png)
浅析“数字重庆”建设1“数字重庆”产生背景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1-2]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焦点和新战略,信息化建设也将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不少城市紧跟步伐,开始大力开展数字城市建设。
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开始提出“数字重庆”概念并积极开展投入建设,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现状2.1总体架构“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是数字重庆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体系、软件体系、应用体系、保障体系等四大部分[3]。
2.2数据体系建设该数据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和专题地理空间数据库两部分。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主要进行基础地形、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处理与更新、地下空间普查、三维建模等工作。
建立了包括城乡规划、综合交通、环保、公安警用、医疗、人口[3]等专题空间数据库。
2.3软件体系建设现已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政务地理信息和社会服务地理信息三大软件体系平台[4],以满足行业部门、政务管理和社会公众的各自发展需求。
(1)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含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地理空间数据发布等系统,形成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建库管理—数据分发服务的软件体系[3]。
(2)政务地理信息平台。
基于统一建成的全市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基础地理信息与政府部门专业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搭建了政务应用软件平台。
(3)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
该平台包括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以电子政务网为依托的网络系统,有效实现了重庆市地理信息资源“一站式”网络服务和“全市一张图”的概念。
2.4应用体系建设“数字重庆”基于多源数据、多软件平台的构架,构建了面向基础、政务、公众三位一体的应用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建立应用系统并得到合理运用。
(1)区域应用。
与湖北省合作开展数字区域建设,构建了大范围、跨行政区的“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5]。
同时向外推广,实现了“湖北两圈一带”、“数字德阳”等国内五十多个城市的示范应用。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90db2958fb770bf78a55ee.png)
职能部 门、 企事业单位决策应用为 宗旨, 是 G I S技 术在城 市空间的综合应 用。本 文提 出了城 市基础地 理信 息平 台的构 建思路及模式 , 论述 了平 台的总体 架构 以及建设 内容 , 并给 出了基 于平 台的应 用扩展 实例 , 为城 市勘 测单位构 建城 市 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提供 了一种 可参 考的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P 2 0 8 . 2
文献标识码 : A
城 市基础地理信息 平台的构建 与应用
郑建 敏
( 合 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6 1 )
摘
要: 城 市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是 城市科学化规划 、 建设 、 管理和决 策的先进 工具 , 其以服务 测绘 单位数据生产及政府
3 平 台 总体 架构
考虑到城市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的建设标 准统一
性、 数 据 安全 性 、 数 据 维 护更 新 实 用性 、 平 台操 作稳 定 性、 平 台应用 扩 展便 捷 性 及 不 同层 次用 户 的功 能需 求
生产一 基础地理数据检查与转换 一 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 库建设一 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与服务这条测绘 生产管理 服务主线之上 , 提 出了构建城市基础地理信 息平 台的 思路 , 为城市勘测单位构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
络技术及测绘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 以城市基础 地理信息平台的建立 为契机 , 实现基础地理信息 资源
深度整合 、 平台深度开发 , 建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设施和地理信息一体 化服务体系 , 使城市基础地理信 息平台成为各类城市应用系统( 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 —0 3
新疆地震应急指挥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初探
![新疆地震应急指挥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5820d3c10661ed9ad51f3b2.png)
2 1平台建设 目 . 标
统 一 设 计 ,分 步 实施 ,确保 应用 ,重视 维护 ,逐 步
完善 。
平 台建 设 的指 导原 则是 :统 一标 准 ,总体 规划 , 数据 存 储 。
新 疆地 震应 急指 挥 技术 系统 基 础地 理信 息 平 台
的建设 目标是:实现各级地震局和政府 、公共安全 口 ,使其 他 系 统 、 平 台全 面 集 成 地理 信 息平 台所 提
辅 助 决 策 系统 等 多个 子 系 统 组成 。地 震应 急指 挥 体 建 设 ,地 理信 息 平 台与 网络 通信 技术 平 台集 成建 设 。
系地理信 息平台是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地震专题信息 2 3平 台设 计 思 想 .
进 行 处理 、信 息综 合 分 析 ,提 供 决 策支 持 的核 心 平 台,是 整个应 急 指挥 体系 的支撑 部分 。
信息平台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要求省级地震应 急指 应 急方案 ,为 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各种救灾
挥技 术 系 统基 础 地 理信 息 平 台 建 设遵 循 全 国 统一 的 措 旌 ,提 供 地 震应 急 所 须 的各 种 信 息 及辅 助 决 策 支 标准 规 范 ,并 按 中 国地 震 局 制 定 的标 准 统 一建 设 省 持 。 级地 震应 急指挥 技 术系 统 基础 地理 信 息数据 库 。 地 震 应急 指挥 体 系 由计算 机骨 干 网络 、数据 库 、
国家 “ 五 ”数 字 观 测 网络 项 目启动 了全 国地 震 应 中各 种 地 理 信 息数 据 和 地 震 专题 ,迅 速判 断 地 震 的 十
急指 挥 技 术系 统 建 设项 目。中 国地 震 局 制 定 了地 理 规 模 、影 响 范 围 、损 失 等情 况 ,并 据 此提 出一 系 列
新形势下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新形势下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e78241db8f67c1cfbd6b88d.png)
目录页
1
建设背景
新形势下职能变化
2
3
建设思路
宁夏建设方式
4
3
建设背景-信息化历程
数字国土 1999年
金土工程 2004年
“一张图” 2009年
国土资源云 2014年
4
建设背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提出
2017年 1月 3日,国务院印发 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 ( 2016—2030年)》
接
入
汇
测绘数据
测绘数据
集
国土数据
环保数据
水利数据
林业数据
林业数据
国 土 源 “ 一张图” 与
更 本地 更新维 本地更 新维护
本地更新 维护 本地更新维
新
维 护
资护 测护自绘然局资源厅国土部
环保环厅保
水利水厅利
部
部
本地更新维护
林草林局业局
统一的注册接入
农业数据
农业数据
其他行业
其他数据
本地更新维护 本地更新维护
2017年7月18日,国土资源部 会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 合 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土空 间基 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
建设背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目标
打造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升级版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建设背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任务
国家级平台
省级平台
标准制度建立
与国家主节点的对接
政府 数
据
应
用
服
应用数据
务
事业 单位
共享数据
科研 单位
企业 发布数据
国土 空间 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一、概述二、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一)、网络基础设施(二)、某市地理信息标准(三)、地理信息数据现状1、各部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三、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一)、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二)、各部门构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三)、市规划现有系统1、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2、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3、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5、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6、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四、地理信息地图的应用1、卫星底图2、彩红外影像图五、某地理信息建设组织机构六、某地理信息使用单位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一、概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
它可以为各种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最为基础的数据支持,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某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
特别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某”的宏伟目标后,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建立为单位业务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设计,并将它作为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手段。
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以遥感为先导,1980年在天津和1983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89年,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研究探索和建设。
1990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速度加快,已进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业务应用阶段。
用户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迅速增强。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批城市,如广州、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大城市,深圳、海口、北海、厦门等中小城市等建立起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他专题数据库,诸如规划与土地管理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水利数据库和交通数据库等。
在城市信息的查询,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土地、规划或房地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乃至部分城市问题的分析评价与科学决策,以及某些数据或信息更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先进技术,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浙江省省内城市中杭州、宁波两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
“数字宁波”早在2001年就成为建设部的应用试点,“数字宁波”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宁波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宁波”的统一数据平台。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建立宁波多源、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在次基础上,建立起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工程。
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并开发了“数字社区”、“数字民政”、“地下综合管线”等若干个应用示范。
嘉兴市已在2005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同意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以此作为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三维虚拟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在形式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表现为“4D“产品: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栅格图。
(一)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属性信息,可以全面描述地表目标。
DLG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核心,是平面二维以点、线、面图元所组成的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一般都是在DLG数据上搭建,GIS常用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操作都依赖DLG数据。
(二)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是利用数字化航空像片、卫星影像和DEM对影像进行逐像数据集。
它同时具有地图集合精度和影像特征,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DOM 是地表信息的真实反映,包含了丰富的空间信息。
DOM叠加专题信息之后,摆脱了传统线划图过于抽象,非专业人员不易理解的局限,使城市信息更加直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作为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数据源。
DOM信息量大,精度高,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底图,可与其他信息进行叠合分析,效果直观。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DEM和DOM叠加生成地表的三维地理景观,用于洪涝灾害仿真模拟。
(三)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在X、Y域离散点(规则与不规则)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
DSM格网间隔与高程精度相适配。
形成有规则的格网系列。
为完整反映地表形态,还可增加离散点高程点数据。
DEM用于与高程分析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透视图、断面图制作、容积计算、工程中土石方计算、表面覆盖面积统计、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等方面。
除高程模型本身外,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可以用来制作坡度图、坡向图,可以同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中有关内容结合生成分层设色图、晕渲图等符合数字或模拟专题地图产品。
(四) 数字栅格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DRG是以数字栅格形式存储的地形图,作为传统纸质地图的替代物,它保持了纸质地图的全部和几何精度,具有生产快捷、成本低廉的特点。
DRG可从DLG 转换获得,并且应用逐步减少,在数据设计和建设中不与考虑。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两种,以矢量数据结构存储的数据称之为矢量数据;以栅格数据结构存储的数据称之为栅格数据。
在数据库中,DLG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形式存储,属于矢量数据;DEM、DOM和DRG采用栅格数据结构存储,属于栅格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模型主要有制图数据模型(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模型的简称)和GIS空间数据模型两种。
满足制图数据模型的数据称之为制图数据,它是以满足制图规范和图式要求为核心,强调制图要素的符号化显示,通常以标准图幅为单位存储和管理,所以有时又称为图幅级数据,制图数据只要用于制作地形图和专题图,或作为背景在屏幕上显示;满足GIS空间数据模型的数据称为GIS数据,GIS数据是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描述现实世界的地理实体,不再细分为图幅,GIS数据既要描述地理实体对象的图形信息,又要描述其属性信息,常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二某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一)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某“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项目建设的依托,项目建设目标是建成分布于内部局域内、政务专网和国际互联网多级网络环境的大型分布信息系统。
1、网络设施建设浙江电信某分公司建立了遍及城乡的网络覆盖,面向公众的“中国某‘门户网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国际互联网、政府内部局域网相继建成,各地政务信息网、教育网、工商管理网等专业网站也相继建成,为电子政务,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建设提供网络基础。
2、电信2006年,某市电信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电信业业务收入78.15亿元,增长16.3%;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9.82万门。
某市网络设施建设和电信业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某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某市地理信息的标准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统共了技术依据。
但是制定标准的时间比较早,使用旧的国家标准为依据,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编码方案》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送审稿)基础上进行修整扩充,与最新的国家标准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标准和技术暂行规定进行修订。
从长远考虑,标准体系应在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某市实际进行扩展。
(三)某市地理信息数据现状1、各部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情况经过认真调研某市各政府部门、企业,对各部门和企业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部门,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开发区和市市政园林局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从石规划局共享获取。
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情况某市规划局经过多年的基础测绘,积累了某市大部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在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部分现有数据按照面向对象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入库,数据存储杂SQL Server 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及比例尺如下图:其中1:10000、1:25000和1:250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从浙江省测绘局购买,由于购买时间较早,数据还未完全覆盖某市域范围,并且存在现势性差等缺陷。
目前1:10000—1:250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别由将者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负责生产、建库和更新,某市可以共享获取最新数据。
经汇总,市规划局现有各比例尺数据情况如下:1:500DLG,共8549幅,约474.72平方公里,覆盖除山体一外的市本级区域,并完成了150平方公里的更新。
市规划局已经完成1:500DLG向GIS数据处理工作,共474.72平方公里;市规划局已经完成由1:500DLG向1:25000DLG的缩编工作,共555幅,约405.53平方公里,覆盖除山体以外的市本级区域;根据1:10000彩红外航空摄影,完覆盖大都市区域3400平方公里1:5000的3D数字产品(DLG、DEM和DOM),其中1:5000DLG共有513幅;市规划局已经完成1:5000DLG向GIS数据处理工作,共3400平方公里;2002年由国土资源部地理信息遥感中心制作了某市区1300平方公里地域的1:5000数字彩色正射影像图;2005年1:5000比例尺510幅彩红外航空摄影图;根据某市规划局和浙江省测绘局签订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可共享获取覆盖某市域11784平方公里1:10000、1:50000和1:2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浙江省测绘局购买的1:25000DLG,共52幅,约4540平方公里,覆盖大都市区域;市规划局已经购买了覆盖大都市范围外1米分辨率的IKONOS卫星影像,共37景,现势时间为2006年;大地成果数据:20004年完成二等水准控制网,总控制范围约800平方公里,线路总长900公里,共107个水准点,覆盖市区和瑞安东部范围;某市二、三等GPS控制网,控制面积为7000平方公里,覆盖大都市范围;地下综合管网数据:2000年对建城区6米以上主车道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信号、有线电视、军用电缆、联通、工业管道、长途电缆等13类管线进行普查,共计面积83.7平方公里,共探测地下管线2189.21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共计1339幅;2004年某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了排水网普查工程,在2000年基础上进一步普查了41.76平方公里内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管线,共1969.8公里,涉及1:500地形图715幅;门牌数据:从2006年9月开始,市规划局组织人员普查了城市核心区域100平方公里的门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