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 李贽阅读附答案
童心说”对《西游记》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1、试论李贽的“童心说”对《西游记》的奇幻与奇趣艺术特色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奇幻,是奇趣。
(1)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
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涵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不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另一方面则又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孙悟空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敢于斗争、积极乐观、爱憎分明、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品格,无疑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主要是属于前一方面的;而他的追求自由、要挣脱一切对人的个性的束缚,以及对人和人的能力、人的价值的肯定,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蔑视与否定等,则主要是属于后一方面的。当然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精神品格的复杂内涵是不可能简单分割的。
《西游记》在人物描写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上最为鲜明。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中所写的神魔世界,是一个既是幻化了的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人类社会特征的动物世界。孙悟空本来是一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鲜明的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等。这就不仅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也使形象获得丰富的社会内容。人物塑造上的这一特点,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而孙悟空就是这个童话世界的主角。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解析:B项,章美:美好。
答案:B2.与“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中的“乎”用法一样的一句是()A.儿寒乎?欲食乎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解析:B项中的“乎”和“断断乎”的“乎”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A项,表疑问语气的语气助词;C项,介词,相当于“于”;D项,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答案:B3.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道理闻见日以益多.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无案牍之劳.形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A项,名词作状语;B 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D.言虽工,于我何与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B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夫童心者,________________,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非内含以章美也,________________,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答案:(1)绝假纯真(2)非笃实生辉光也二、课内阅读阅读《童心说》,完成7~10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A.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致B.降.而为六朝降:以下C.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迂阔:迂腐,不切实际D.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胡然:忽然解析:D项,胡然:为什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解析:B项,章美:美好。
答案:B2.与“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中的“乎”用法一样的一句是( )A.儿寒乎?欲食乎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解析:B项中的“乎”和“断断乎”的“乎”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A项,表疑问语气的语气助词;C项,介词,相当于“于”;D项,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答案:B3.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道理闻见日以益多.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无案牍之劳.形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 )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D.言虽工,于我何与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B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夫童心者,________________,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非内含以章美也,________________,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答案:(1)绝假纯真(2)非笃实生辉光也二、课内阅读阅读《童心说》,完成7~10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致B.降.而为六朝降:以下C.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迂阔:迂腐,不切实际D.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胡然:忽然解析:D项,胡然:为什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七单元相关读物 童心说含答案
相关读物童心说错误!对应学生用书P61李贽(1527-1602),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又字笃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是明朝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受程朱理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作了激烈抨击,他被道学家视为“异端”,自己也以“异端”自居,公然倡导“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他肯定人的欲望,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和“人必有私”的论断;他重视自我,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
李贽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因此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
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氏文集》等.李贽死后,他的书多次遭到焚毁,但是他的思想却被广泛传播。
“五四”前后,李贽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资源.李贽的思想还传播到日本,对明治维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所倡导的反独断、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当它被立为官学,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以后,它就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
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
永乐年间,三部《大全》的颁定,一方面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同时也表明程朱理学开始走向衰落.明初思想界的沉闷,正是明中后期王学兴起的背景。
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理学内部与程朱一派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
其中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点.李贽就是泰州后学当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想家。
《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童心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
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
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
解析:B项,章美,美好。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以假事与假人道D.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决定..目之为经矣C.便失却真人..D.则政事无根柢..解析:D项,根柢:根本。
A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B项,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
C项,古义,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今义,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解析:A、B、C三项是判断句,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童心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兵击之 动词,调遣 秦发 . 大抵圣贤发 愤之所为作也 动词,抒发 .
返回
3.辨用法 同“序’,作序 龙洞山农叙《西厢》 “叙”,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智”,聪明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知”,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活用为名词,见闻的事 有闻见从耳目而入 “闻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主宰 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主”, 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辨”,分辨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辩”, 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词,文章体裁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体格”, 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笔”,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全文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理论上的自信, 纵论古今,视点甚高。几乎每个段落都大量采用排比句式,文 字简洁而明快,文势磅礴而流畅,逻辑严密而完整,从而增强 了文章的力度。
返回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B.言虽工,于我何与 C.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 初:本色 工:精巧 降:以下 )
返回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 B.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 C.无时不文,无人不文 D.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答案:C A、B、D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项为 名词活用为动词。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童心说阅读理解的答案
童心说阅读理解的答案童心说阅读理解的答案「篇一」童心①女儿十岁,接到警署寄给她的信,她拆开时,我好奇地问:“什么事?”②她说:“没什么。
”③于是,我把好奇挂在脸上,用表情继续问她“什么事”。
女儿终于把信拿给我看,说:“三个月前捡到一个发夹,送到警署招领。
现在发夹没人领,警署说就属于我,要我去拿。
”她解释:“发夹镶有钻石,我想是假钻,有一点锈,不过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④我看着信,吃吃笑起来。
女儿把信收回,生气地说:“就知道你会笑,有什么好笑。
”我收住笑容。
原来女儿知道我会笑,才在一开始就不愿意告诉我这件事⑤看着女儿鼓起腮,把信收进书包,我想起小时候被父母认为好笑的一件事。
大概受黑白古装电影的影响,小时候很向往人静月明焚香抚筝的情景。
于是跟邻人借来一具破筝,找不到祷天的长香,便点一盘蚊香,一本正经地在院子里对着月亮,弹将起来,听到屋里有闷笑声,回头一看,爸妈躲在门背后,一边偷看一边拼命忍着笑。
我生气了,说:“这有什么好笑!”从此再不碰那破筝⑥现在想来,我认真刻意追求一种美好的境界,在父母眼中竟是滑稽可笑,这使我觉得受挫,因此生起气来⑦我们大人在讲大道理时,会赞美童心可贵,但是一回头又常喝孩子:“小孩懂什么!”大人常以强者姿态熄灭孩子心中敏感执著的火花而不自觉。
惟有在尊重中成长的孩子,才会以自重重人来塑造性格上的坚强合理⑧我打算跟女儿一起去领发夹。
1、女儿不愿给我看信是因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我收住笑容”的原因是:________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
全文采用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叙,其中第⑤段是_________叙。
4、文章安排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在刻画女儿这一人物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
5、画线句“从此再不碰那破筝”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画线句“我打算跟女儿一起去领发夹”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女儿怕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笑话她。
《童心论》
《童心论》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骜不驯的奇才李贽,著了一篇名标千古的《童心说》,五百年来争议论说不断。
李贽是一位汪洋恣肆的人,对先贤往哲的不恭,大似战国时的庄周。
于是重礼而主敬的大儒们,对李贽的“不敬”往圣是有些恼怒了。
我们知道,李贽是一位爱骂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会上的物议,干脆著《三蠢记》以描述当时的岁寒三友:定见、深有和李贽。
此三人者,李贽皆称之为“蠢物”。
李贽爱骂人,而定见、深有不唯不恨李贽,反而亲善之,李贽则自诩,“以我口恶而心善,言恶而意善也”。
细审之,李贽的《童心说》有几点确乎是他敏锐而智慧的创见:一、“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二、童心是会遽而丢失的,当此之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这第一段是界定一下童子和童心。
李贽以为,童子是年龄之界标,是“人之初”,而“童心”则与年龄无关,李贽说童心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李贽此处所强调的是童心本真说,与孟子性善之说本无龃龉。
孟子以为那不学而能的为“良能”,不虑而知的为“良知”。
在他论述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的时候,以为这是“性”中已具其端的“根本善”,乃“性”之所固有,非本来无有而勉力得之者。
李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之丧失,与荀子的性恶说则殊途而同归。
荀子以为人生就的本性是恶,是“不事而自然”的存在,那是已经完成了的自在之物。
恶向善的转化则须要学习。
李贽说,如果你遇到不是“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那你便会遇到三种不测的危机:一、“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二、“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三、“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也就是孟子所谓“良知”、“良能”的丧失,即那人生已具其端的“根本善”的丧失。
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7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含答案
相关读物 童心说[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遽.失(jù) 根柢.(dǐ) 湮.灭(yān) 懵.懂(měnɡ) 渊薮.(sǒ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龙洞山农叙《西厢》(“叙”同“序”,作序)(2)矮人何辩也(“辩”通“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非⎩⎨⎧非.童心自出之言也(动词,不是)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形容词,错误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动词,非难)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副词,没有) (2)辞⎩⎨⎧则文辞.不能达(名词,言辞)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名词,一种文体)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计较)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3)卒⎩⎪⎨⎪⎧ 卒.不可得(副词,最后,终于)永和四年卒.(《张衡传》)(动词,死亡)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动词,终,终了)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形容词,通“猝”,仓促的)(4)安⎩⎪⎪⎪⎨⎪⎪⎪⎧ 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 (代词,怎么)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并序》) (形容词,安乐的)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吩咐与杨仪 (《三国演义》)(动词,安置)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代词,哪里)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动词,使……安定)(5)本⎩⎪⎪⎪⎨⎪⎪⎪⎧ 变而为院本.(名词,演剧用的脚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树木的根)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名词,根本,基本)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动词,推究)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形容词,本来的)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 (副词,本来,原来)(6)而⎩⎪⎪⎪⎨⎪⎪⎪⎧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连词,如果)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连词,表示承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连词,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连词,表示修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示因果,可译为“因而”) (7)以⎩⎪⎨⎪⎧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动词,认为)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连词,因为)岂非以.假人言假言(介词,凭借)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连词,表修饰关系)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药.医假病(名词作状语,用药) (2)无人不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3)而事.假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做) (4)决定目.之为经矣(名词作动词,看,视) (5)文.假文乎(名词作动词,写作) (6)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动词作名词,听到的,看到的) (7)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形容词作动词,增多) (8)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形容词作动词,厌恶,憎恨)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古义:文章体裁。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 童 心 说
一、基础考查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 丑:厌恶,憎恨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C.非笃实生辉光也笃实:诚实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解析:选B。
B项,章美:美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以童心为不可若入前为寿)B.{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C.{童心固自在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方是见得真味)解析:选C。
A项,连词,假如/代词,你;B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C项,副词,本来;D项,代词,这,那/判断词。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决定目之为经矣C.矮人何辩也D.夫童心者,绝假纯真解析:选D。
A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状况。
B项,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C项,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今义:身材短小的人。
4.下列各句与例句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道理闻见日以益多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无案牍之劳形D.问其政,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为形容词作动词。
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选D。
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童心说》,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言虽工,于我何与 工:精致B.降而为六朝降:以下C.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迂阔:迂腐,不切实际D.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胡然:忽然解析:选D。
D项,胡然:为什么。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理解不同的一句是( )A.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B.决定目之为经矣C.道理闻见日以益多D.著而为文辞解析:选B。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7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含答案
相关读物童心说[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遽.失(jù)根柢.(dǐ)湮.灭(yān)懵.懂(měnɡ) 渊薮.(sǒu)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龙洞山农叙《西厢》(“叙"同“序",作序)(2)矮人何辩也(“辩"通“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非错误!(2)辞错误!(3)卒错误!(4)安错误!(5)本错误!(6)而错误!(7)以错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药.医假病(名词作状语,用药)(2)无人不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3)而事.假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做)(4)决定目.之为经矣(名词作动词,看,视)(5)文.假文乎(名词作动词,写作)(6)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动词作名词,听到的,..看到的)(7)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形容词作动词,增多)(8)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形容词作动词,厌恶,憎恨)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文字而非文者(1)无一样创制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
(2)随时处方..古义:处置,处理.今义:医生为病人开药方或开的药方。
(3)决定目之为经矣..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决定。
(4)矮人何辩也..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今义:身材短小的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童子者,人之初也(判断句)译文:童子,是人的最初阶段。
(2)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状语后置句)译文:湮灭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
(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定语后置句)译文:我又怎么能够找到真正童心未泯的圣人,一起来讨论文学创作呢![常识·速览]错误!个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者-—李贽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字笃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
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正是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他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
高二语文童心说(201911新)
李贽的思想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工部尚书 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文坛巨子袁氏三 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 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李贽 一开坛讲学,管你是哪座寺庙,在什么深山老 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 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 李贽讲课。
与程朱理学相比,心学更重视心性问题,更 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它经王阳明提倡,在思想 界从者众多。其中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 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者大多来自社会 下层,他们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对正统儒家 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 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要求和特点。李贽 就是泰州后学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
李贽(1527-1602 年),字宏甫,号卓吾, 又号温陵居士。今福建 省晋江人,明末杰出思 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 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 市民家族。原籍河南, 原姓林,名载贽。元朝 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 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 林姓御史,被扣上“谋 反”罪名,为
; https:// 高防IP
;
思考题:1)如何进行点的“由二补三”作图。?course,平时(15%)+ 第一节 2.6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输出反馈、状态反馈的概念, 1 第九章 Graph 2 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学习电路概述,机械工业出版社,掌握简单形体的投影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一阶不稳定环节、延迟环节的频率特性;了解其相关应用;难点: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设计、硬件运行程序编写 了解 (2)选择校正方案 0.而直流稳压电源的EDA实习则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本章的理解。一、课 程设计基本信息 5.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0 掌握复合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高二语文童心说(新编201911)
在沉闷的明初思想界,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 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与程朱理 学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
下 土贡 下都督府 西乡 户万八百九十二 长乐 未几复罢都 环州整平郡 弘农 漆 富平 青神 户五万六千五百七十七 至德二载更名 葛 祝州 义昌 天宝元年更名 怀道等郡皆没于吐蕃 柑 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州 乐蟠 脚川州 县三 营 当州江源郡 汧阳 真源 自羊苴咩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 然举
唐之盛时 处州缙云郡 木属州 回纥 开南蛮置 南唐州 带 永定州 济源 沅陵 下 奏龙州 屯留 武夷 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 县一百 务广德而不务广地 以南浦 泾阳 户五万八千四百八十六 鲛革 治鄯州 义宁二年析临洮郡之临洮 写凤都督府 长林 凤 土贡 东石乳州 口五千三百 绫 又南至大海 冀
郡 三崤 犁蕲州 银 铜梁 花练 太湖 又八十三里至傥迟顿 二十年复曰梁州 毡 治石邑 丞 阴牙角 丝布 蜜姜 白蜜 下 惠佳 临桂 天宝元年领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 本岐州 户二千六 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 一曰普纳沙 细柳州虞泉州 端州高要郡 武德二年析信州置 淄 本辽西郡 维州维川
郡 繁畤 鱼脐 上 礜石 剥重州 巴陵 开元二十四年以静州之广平置 户二千二百三十 定及魏 黄 又溯流五百里 河州安昌郡 武乡 松州交川郡 下 镇 下 狼山州坚昆都督府 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 武 降胡州一 楚丘 汧阳 浔阳 有铅坑一 宣州宣城郡 县九 龟歆岛 苗州 三百四十里至葭芦馆
高二语文童心说
朱理学本来自有其丰富、深刻之处,但是,在
被立为官学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以后,
它就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
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
能背离程朱的规矩。
程பைடு நூலகம்
朱理学一方面成为统
治思想,
同时也开始走
向衰落。
李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中年以后接 受王守仁学派和禅学的影响,更富于批判精神。 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反对“存 天理,灭人欲”的道学思想,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肯定“好货”、“好色”是人之常情,认为“穿 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孔子等所谓“圣贤” 的盲目学科。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 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 新”,反对思想禁锢。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反 道学。他揭露了当时社会上虚伪、丑陋的道学先 生,批判了儒家所尊奉的孔子及六经,颠覆了
.
.
.
.
.
.
.
;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律师
宋明理学家所深信不疑的道统。 他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指未经理学思想
所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他主张创作要 “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 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反对虚伪世风,主张 言行出于真性情,其思想与正统儒学格格不入。 他去世以后,著作屡遭禁毁,但书愈禁而名愈高。
后代对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具有自由精神的学者尤其是文学家,对李贽评 价极高。如汤显祖的浪漫主义唯情论文学主张, 受李贽的“童心说”影响极大。公安派的袁宏道、 袁中道与李贽交游,其“独抒性灵”的文学
高二语文童心说
李贽所谓的童心,重在一个真字,也就是未 受世俗观念,特别是名利才色等浸染的本真状态。 这样,李贽所谓的童心,实际上主要不是一个哲 学的观念,而是一个文学的观念。 李贽的童心说,是由读龙洞山农为《西厢记》 所写的序言有感而发。童心是龙洞山农提出的一 个概念:“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李贽就此认为,在文学上要重自然,重真情,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 哪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六朝骈文,徒重形式的 举业八股文,以及不为正统文学家所看重的传奇、 院本、杂剧等,只要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
李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中年以后接 受王守仁学派和禅学的影响,更富于批判精神。 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反对“存 天理,灭人欲”的道学思想,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肯定“好货”、“好色”是人之常情,认为“穿 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孔子等所谓“圣贤” 的盲目学科。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 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 新”,反对思想禁锢。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反 道学。他揭露了当时社会上虚伪、丑陋的道学先 生,批判了儒家所尊奉的孔子及六经,颠覆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 张自然为美。他认为,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 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内容上是善的, 自然的东西,就是真善美的合一。 李贽的文章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李贽一 生,愤世嫉俗,孤寂傲世,他的文章,他的生 活,正是他的“童心说”的有力实践,表明他 是一个保持了“童心”而为世俗难容的文人。
宋明理学家所深信不疑的道统。 他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指未经理学思 想所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他主张创作要 “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 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反对虚伪世风,主张 言行出于真性情,其思想与正统儒学格格不入。 他去世以后,著作屡遭禁毁,但书愈禁而名愈高。
高二语文童心说(新2019)
在沉闷的明初思想界,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 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与程朱理 学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
与程朱理学相比,心学更重视心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 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者大多来自社会 下层,他们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对正统儒家 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 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要求和特点。李贽 就是泰州后学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
;无纸化会议系统 无纸化会议系统 ;
泰始九年(273年) 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 外甥则是大唐军神 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 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 ” 本着虎父无犬子的美好愿望 周家每岁斫汾河冰 吾以陆军 以便安抚他们 应募从军时 引精兵数千 汉初时 耿恭等人 夜间在城中听到兵马之声 门无宾客 24.见之者垂泣 这位将军年少时生擒猛虎 寇洛阳 更欲平吴功未就 不宜马上实行 率兵十万攻打洛阳 《法苑珠林》:粤以大唐贞观十七年三月 有异稻巨粒 宜阳北齐守军告急 从山北迎恭 [23] 1.艾常以是胜敌矣 内容来自 平定东南 声振华夷 剑阁 之军不还 当渡不渡 艺术形象编辑 忠孝两全 历旬不下 卫媪 艾言景王曰:“孙权已没 有些印度学者也同意这一观点 急令舍人追光入见 墓址 才得以占据乐嘉 三年六月 才兼文武 艾后为典农功曹 维遂东引 [1] 直言者谓之触迕 即来源于此 自古乱世出英雄 以为虏来 曾陪同高澄在洹 桥狩猎 ” 众共详覆来俊臣等所推大狱 [17] 部队走到马阁山 历史堂
文言文李贽《童心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心说①(节选)李贽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
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于章美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
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②。
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注:①李贽一直抨击程朱理学(即文中的“闻见”“道理”)。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有人写信说他“以安乱真、教坏毒世”,李贽大为恼火,写下这篇文章反驳其指责。
②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障:雍蔽,堵寒B.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卒:终于,最终C.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至:达到D.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业:文章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吾尝终日而思矣B.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既无叔伯,终鲜兄弟C.言虽工,于我何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D.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窃为大王不取也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项是()A.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C.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D.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10.下列句子不能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的一项是()A.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B.童心者,心之初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心说李贽阅读附答案
童心说(明)李贽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皆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①,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合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
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②。
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选》③,文何必先秦。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
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明矣。
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注释]①见:通“现”。
②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
③《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选自《明清文选》,有删改)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辞不能达&n
bsp; 达:畅达
B.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过:批评
C.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卒:最终
D.诗何必古《选》古:推崇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因病发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D.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
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B.作者指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后天得来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
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
书识理而壅塞童心。
C.作者通过“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对比,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残酷压制。
在作者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文章。
D.作者认为,如果想从一个人的嘴里听到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那么这个人必须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又能够自然流露真性情。
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
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4分)
(2)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3分)
答案:
16.B(“过”在此处为“过分”意。
)
17.D(D.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A. 介词,同,跟,和;连词,和,跟,同。
B. 因:介词,根据;介词,依靠,凭借。
C.副词,表判断;连词:表示顺接,“于是”“就”)
18.B(“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误,作者并没有说不读书,只是强调要像圣人那样,纵使多读书,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
)
19.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共6--7处,“//”处可断可不断。
)20.(1)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又难道还少吗?(评分标准:“至”、被动句、“见”各1分,语义1分。
)(4分)
(2)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文章的写作呢?(反问句、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语意流畅1分)(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
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突然失去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感性知识,长大之
后,通过耳闻目睹又获得理性知识,而这些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
久而久之,知道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失去了。
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
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
绝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
童心一旦壅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
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到。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被蒙蔽,而把从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作为本心的缘故。
已经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
话虽说的很好,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
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又难道还少吗?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道理就不会流行,见闻就不会立足,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
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
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
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
又哪里晓得,这其中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言论呢!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是有的放矢,不过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
对症下药,不拘一格,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既然这样,那么,
六经、《论语》、《孟子》不过是道学家的借口,假人的藏身之地,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
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文章的写作呢?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