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合集下载

书法之起、提、顿、收笔

书法之起、提、顿、收笔

书法之起、提、顿、收笔
书法微报
起笔,要求方圆分明,完美整洁。

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

无缺锋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整洁。

起笔时顺如成方,逆入成圆。

一个字的书写的过程是由提笔和顿笔相互交替形成的。

“提”则是将笔提起或者半提以继续行笔。

“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儿将力道用于纸上。

一般来说,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要顿笔,是笔画成形,或者连接下一笔的笔画,使一个字成形。

所以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

其中还包括全提、半提,重顿、轻顿之分。

收笔时则需要顿或者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来源:网络)。

硬笔书法:书法书写知识起笔、行笔及收笔

硬笔书法:书法书写知识起笔、行笔及收笔

起笔、⾏笔收笔是指书写⼀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种点画都要经过起笔、⾏笔、收笔三个阶段,所谓。

逆⼊、涩⾏、紧收”,便是这三种⽤笔⽅法的要诀。

起笔要逆⼊,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即使写露锋起笔的点画,也应该凌空取逆势落笔。

像跳远欲进先退,像拳击欲伸先缩,这样⽤笔格外有⼒。

书法最忌顺笔平拖,直来直去。

⾏笔要“涩⾏”,“所谓。

涩⾏”,即是书写者⼈为地制造⼀种阻碍笔锋运⾏的⼒量,同时⼜克服这种⼒量⽽前⾏。

古⼈把这种笔法形象地⽐喻为“屋漏浪”。

如果锋浮纸⾯,信笔⽽过,则墨不⼊纸,点画流滑⽆⼒。

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也就是指“⽆垂不缩t⽆往不收”的收笔⽅法:写竖画时,笔到尽处,将笔锋向上回缩收笔;写横画时,往右⾏笔,写到尽处,应将笔锋向左回收。

这样笔画含蓄、浑厚有⼒。

如何起笔、行笔、收笔

如何起笔、行笔、收笔

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基本笔画入门没有基础的朋友,可以先做下图中的练习笔画介绍毛笔书法的笔画成形,都由起笔、行笔与收笔这三部分组成。

起笔更显重要,尤其是楷书更需重视起笔。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入,顺入,折入的方法。

逆入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

逆入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

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果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

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

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入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逆锋一般适用于隶书、篆书,而楷书尽量少用(除写大字)。

顺入起笔顺入,就是笔锋顺着行笔方向入笔,笔画轻巧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

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配合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

折入起笔的锋尖自左上方向右下方下落称折锋起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起笔处略方有棱角,成方头笔画,显得精神刚毅。

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但这锋不要露出,该起笔法是最常用,更适合于初学者。

调锋笔画起笔落纸有以上三种方法,最难的是起笔后进入行笔之前的调锋。

调锋的关键不是提笔,不是转锋,更不是转笔杆,而是往落笔的反向轻微地推回笔杆。

推动过程中,与纸接触的笔毫是纹丝不动,不提高或不离开纸的,只是笔杆略微往回移动了些,笔杆移动后,不与纸接触的上部分笔毫已靠近笔画中心而且几乎是站立的,只要往接下去所写笔画的方向略带笔杆,笔画就被调成了中锋。

楷书运笔的要领有哪些

楷书运笔的要领有哪些

楷书运笔的要领有哪些楷书是很常见的书法,相信很多的小朋友都在练习楷书,那么你知道楷书运笔的知识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楷书运笔的要领,来欣赏一下吧。

楷书运笔的要领1、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

”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

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

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2、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

“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

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

终使字成形。

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

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

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3、转笔与折笔: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顿笔也需要重视。

“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

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

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

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

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

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

”此例足可明见。

4、方笔与圆笔:这部份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

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

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

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

晋唐楷书用笔方法

晋唐楷书用笔方法

晋唐楷书用笔方法1、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握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握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

2、无名指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手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3、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

4、产生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二、笔的选择,选狼毫就可以了,适中的好用,因为楷书讲究用笔敦实而厚重。

三、建议学习小楷的话做好就是《灵飞经》,因为其不仅写得好,刻石也是极为精妙,而且保存的也是十分完好,所以《灵飞经》是书法史上学习小楷的比较权威的一本字帖,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就是学习的《灵飞经》。

拓展资料:1、小楷即楷体小字,由三国魏时期的隶书大家锺繇所创。

小楷脱胎于汉隶,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

小楷字帖甚多。

2、传世的墨拓中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包括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3、书法介绍,小楷(xiaokai),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4、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5、历史文化,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主要指明中期前,明中期后卷子先由抄卷人誊抄好再交给阅卷人),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

楷书笔画的写法和运笔要领

楷书笔画的写法和运笔要领

楷书笔画的写法和运笔要领楷书是现在很受欢迎的书法,那么你知道楷书笔画的一些知识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楷书笔画的写法和运笔要领,来欣赏一下吧。

楷书笔画的写法和运笔要领1.横:横在永字八法中叫“勒”,勒是力度的一种形象描写。

行笔时,主要运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笔”行笔中笔杆左倾。

横画包括:露锋起笔横和藏锋起笔横两种。

(1)露锋起笔横:笔锋顺势向右下入纸轻顿笔,迅速微提笔锋调顺成向右行趋势的感觉,同时再次顿笔,此次顿笔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点,之后,向右中锋缓行笔,行笔方向向右上微高一点行笔,最后,用笔锋向右下轻顿笔,然后再用笔锋向左上回锋至横画中心即可。

(2)藏锋起笔:欲左先右,笔锋逆势向右入纸,随即向右下以笔锋轻顿笔,然后微提笔锋调整成有右行趋势感觉的笔锋,再次在原处顿笔,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后向右缓行笔,收笔方法与露锋起笔横相同。

熟练以后,藏锋起笔,有时可以处理成“意藏”,即笔锋在落纸同时较快速度的有欲左先右回旋笔锋之意。

露锋和藏锋只是在起笔上不同,中间行笔和收笔方法是相同的。

以上是横画的基本运笔方法,在实际创作时,要根据字形结构,灵活多变,比如:长短变化、粗细变化、水平角度、取势、起笔收笔的轻重变化等,有时也可引入篆、隶体的运笔方法以求多变。

关于变化性处理,是建立在基本写法熟练之后,灵活掌握的。

2. 竖:竖在永字八法中称“努”,主要用食指、中指,向下勾笔,大拇指同时慢慢向外弯曲而不可僵直。

竖有两种写法,一是垂露竖,二是悬针竖。

二者是起笔相同,而收笔不同。

(1) 垂露竖:笔锋向右上逆势着纸,顺即向右下轻顿笔,然后提笔回锋锋不离纸面,使笔锋在提笔时自然聚拢,有调顺笔锋之意,接着第二次顿笔,此次顿笔较之第一次顿笔稍重,然后顺势下行运笔,在下行中慢慢调成中锋,缓慢沉着行笔,注意力放于笔锋上,到收笔处时,很快略向右上提笔,然后顺即向右下顿笔后回锋向上自然收笔至竖画中。

(2) 悬针竖:悬针竖的起笔和行笔与垂露竖笔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笔时保持中锋行笔、笔锋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后再慢慢提锋收笔,收笔时笔锋不乱,速度不可突然变快,要随笔锋自然聚拢,最后出锋。

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

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

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针对书法初学者《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刚开始学书法呀,这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可太重要啦!就说起笔吧,就像咱们出门,第一步得迈稳。

比如说写个横,起笔的时候轻轻一顿,这就像给笔画打个招呼,告诉它要开始啦。

运笔呢,就像咱们在路上走,得稳稳当当的。

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要保持匀速。

比如说写竖,从头到尾力量要均匀,这样写出来的竖才直直的,好看!收笔也有讲究哦。

就好比咱们走到目的地了,要停得漂亮。

比如写个捺,慢慢把笔提起来,让捺脚显得饱满有力。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

后来我就天天练,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琢磨。

慢慢地,就找到感觉啦。

小伙伴们,只要咱们多练,肯定能掌握好这些技巧!《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朋友们,学书法,起笔运笔收笔可不能马虎!你看那起笔,就像飞机起飞,得平稳有力。

比如说写个点,轻轻落笔,由轻到重,这一点就有精神啦。

运笔的时候呢,就像划船,要有节奏感。

写个撇,从起笔开始逐渐加速,到轻快地甩出,这撇就潇洒得很。

收笔就像是停车,要稳稳当当。

比如说写个钩,到了末尾,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快速钩出,这钩就尖锐有力。

我有个朋友,刚开始写的时候,起笔总是太用力,结果笔画头重脚轻。

后来他听了老师的指导,慢慢改正,现在写得可漂亮啦!咱们一起加油,把这些技巧练熟!《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书法新手们,咱们一起来聊聊起笔运笔收笔的小窍门!起笔,就像给小树苗挖坑,要挖得合适。

比如说写个“一”,起笔轻一点,别太猛,不然这“一”就歪啦。

运笔呢,就像放风筝,线要拉得稳。

写个“之”字,那笔画转折的地方,要控制好笔的走向,不能让它乱跑。

收笔呀,就像给花朵包花瓣,要包得好看。

比如写个“口”,封口的时候,要整齐干净。

我自己刚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收笔收不好,那个口看起来就像缺了一块。

后来我每天专门练收笔,现在好多啦!大家别着急,一步一步来,肯定能写好!《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刚开始学书法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讲讲起笔运笔收笔那些事儿!起笔,就像小朋友刚学走路,得小心翼翼。

楷书字体的笔转折和笔起承

楷书字体的笔转折和笔起承

楷书字体的笔转折和笔起承楷书字体是汉字中最具代表性的字体之一,以其端庄大方、刚柔相济的特点而闻名。

在楷书的书写过程中,既有明确的笔画结构,又有独特的笔转折和笔起承的技巧,使得整个字体显得流畅而有力。

本文将探讨楷书字体中的笔转折和笔起承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巧和应用。

一、笔转折的重要性在楷书字体中,笔转折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笔画方向改变的地方。

它既是字形完整性的表现,也是书法技艺的重要考量之一。

合理且准确地处理笔转折,可以使字形具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增强书法作品的美感。

此外,笔转折的处理还能够凸显字体的严谨和稳重,使字形更加工整、规范。

在书写楷书字体时,处理好笔转折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对字形结构有充分的理解,准确把握每个笔画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并注重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衔接。

其次,要掌握不同笔画的转折方式。

比如平直笔画转折时应该平顺自然,曲线笔画转折时应该圆滑流畅。

最后,要注重调整转折的角度和弧度,使之既符合字形规范,又有自然的美感。

二、笔起承的技巧和应用笔起承是指在书写楷书字体时,每个笔画的开始和结束时所用到的笔的起落过程。

正确的笔起承处理能够使字体线条流畅,整体美感更加突出。

首先,要注重笔的起点和落点的准确性。

起点应该稳定自然,避免出现颤抖或断笔的情况。

落点要明确清晰,使字体线条有层次感。

在字的开始和结束时要注意起落点的力度适中,不要过重或过轻。

通过反复练习和感受,逐渐掌握起落点的技巧。

其次,要注意笔画的起承转合。

起承是指笔画开始的部分,转合则是指笔画的转折和衔接部分。

在书写楷书字体时,起承要有力度感,不可过于柔弱;转合要流畅自然,避免出现生硬的缝隙。

同时,要注重起承转合之间的平衡,使之呈现出韵律和谐的美感。

最后,要根据不同的筆順和筆畫特點,巧妙运用起承的技巧。

例如,对于横平竖直的筆畫,可以在起始和結束處使用承起的手法来增強豎筆的力度感;对于曲線和斜筆畫,則要注意在起承過程中保持曲線、斜度的流暢。

楷书书法入门教学

楷书书法入门教学

楷书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种重要风格,以其整齐划一、结构严谨而著称。

楷书起源于汉末,成熟于东晋,被誉为“书法之正”。

学习楷书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楷书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楷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历代著名的楷书书法家和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对楷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初学者可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楷书字帖,如《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

通过临摹字帖,可以学习到楷书的笔画、结构和章法。

3.学习笔画和笔顺:楷书的笔画有横、竖、撇、捺、折等,每种笔画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学习楷书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以及笔画之间的连接。

此外,还要注意字的笔顺,遵循先横后竖、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原则。

4.掌握字形结构:楷书的字形结构严谨,要求字的大小、长短、高低、宽窄适中,各部分比例协调。

学习楷书时,要注意字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结构,使字形美观大方。

5.学习章法布局: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和布局。

学习楷书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整个作品的布局,使之和谐统一。

6.练习用笔和用力:楷书的用笔要求圆润、饱满、有力,用力要均匀。

学习楷书时,要注意用笔的速度、力度和角度,使笔画既有力又有韵律感。

7.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学习楷书书法,不仅要注重技巧的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8.坚持练习和反复临摹: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实践的艺术。

学习楷书时,要坚持每天练习,反复临摹字帖,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之,学习楷书书法需要从基本知识、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入手,通过临摹、练习和鉴赏,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书法教程-毛笔楷书

书法教程-毛笔楷书

书法教程第三篇毛笔楷书第一课 运笔法运笔法指的是如何使毛笔的笔锋在汉字的笔画中,按照一定的法则运行的方法和技巧,通常又称 “用笔”或者 “用笔法”。

用笔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所以,古人有 “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的说法。

本课从中锋与侧锋、起笔与收笔、提笔与按笔、方笔与圆笔、藏锋与露锋、转锋与折锋以及用笔的轻重快慢七个方面介绍运笔的基本要求。

一、 运笔的基本要求用毛笔书写汉字,每一笔画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

1.中锋与侧锋毛笔的笔头分主毫和副毫,主毫又称主锋或中锋;副毫又称侧锋或偏锋。

书法要达到笔画的立体美,就必须用中锋行笔。

中锋行笔就是使笔头的中心锋芒尖始终运行在笔画的中心线上,即古人所说的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行笔书写出来的笔画墨匀圆润,具有立体质感。

所以,古人笪重光在 《书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的法则,中锋运笔如图3-1( a )所示。

与中锋相对立的是侧锋。

所谓侧锋,是指运笔时,毛笔的笔尖主锋不在汉字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而是偏向一旁或一侧,侧锋运笔如图3-1 ( b )所示。

用侧锋写出的笔画扁平浮薄,墨迹不匀,初学者要尽量避免。

图3-1 运笔中锋与侧锋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种运笔方法。

古书上有 “凡书要笔笔中锋”的说法,其实也不尽然,具体要看侧锋形成的原因。

一种是书者用笔失控形成的,叫败笔;另一种是书者有意识而为之。

后者或由偏转中,或由中转侧,笔画爽健利落,圆厚与活泼相间,这是一种书法美的追求。

历代有卓识的书法家都主张中锋立骨,侧锋取妍,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达到 “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的艺术效果。

2. 起笔与收笔起笔就是汉字书写时一个笔画的开始,收笔就是一个笔画的书写结束起笔与收笔是中国书法表现笔法最明显的部位。

历代书法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基本法则,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以藏为主,藏露结合;以逆为多,逆顺相杂。

起笔与收笔的几种运笔法如图3-2所示。

图3-2 起笔与收笔3.提笔与按笔提笔与按笔是运笔过程中使笔锋作上下运动,而造成汉字笔画富有书法美的细与粗、轻与重的用笔技法。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学习书法首先都会学习正楷,那么楷书怎么书写呢?楷书写法有哪些要求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这些都是有要求和方法的,下面就来看看方法吧!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

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

王羲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含于点画之中。

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呢?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

比较下图:很显然,图a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图b用笔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

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起笔及其方法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

①逆入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

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

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图a);如果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如图b)。

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

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

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

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如图a)。

小楷的起笔、收笔和转换

小楷的起笔、收笔和转换

小楷的起笔、收笔和转换常有人说:习字须先习大字,而后再学小楷,这话也不无道理,由于小楷字形较小,要表达用笔和结构的美感,确实比较难。

不会写小楷的人,总以为写字的动作只要比写大楷的动作小一些就行,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小楷字形较小,只是就它的表面形态而言,并不等于就是大楷的缩小化,小楷其实是有属于自己的书写规律的。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一、小楷书法以“清、腴”为贵这里的“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这里的“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但更要在纤细中显现出丰腴来。

写小楷,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允许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

下笔时的动作一定要稳健,要轻而简捷。

写小楷,行笔时要像老人拄杖行路一样,杖子柱稳了才能挪步走路。

所以,笔笔要坚实有力。

点画之间既要顾盼呼应,又要笔笔交代明白。

既要小中见大,又要处处显现大字的技巧和功力。

这些都是小楷书法的难点。

米芾《向太后挽词》二、小楷字形结构以“宽绰“为贵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

小楷是小字,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很不容易。

为能做到”小中见大“,在技法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王宠《游包山集》1、经常采用“以点代画”的手法,缩小了点画自身的形态,从而加大了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空间留白,使作品在整体感觉上达到一种宽绰的效果。

小楷用笔仅靠锋尖运行,但在运笔过程中,仍要保持“逆入平出、提按顿挫”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

不过,小楷的笔法一般都以简为主,它常常采用“点法起笔”、“尖锋入纸”等手法,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结体上,拿它与大楷相比,小楷书法更显得富有个性,更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得楚楚动人。

傅山《小楷千字文》2、小楷字形结构经常采用横向(左右方向)舒展的手法,使字形在整体上取得了“扁势”,造成一种“横放竖收”的宽绰的效果。

小楷十分追求点画舒展和结构自然开朗的效果,字形一旦取得扁势后,凡横向之间的点画,就会显现出一种左舒右展的态势,就容易使字形产生一种虽小而见开阔,内紧而见外拓,既萧散疏朗而又见游刃有馀的感觉,达到了宽绰的效果。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
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钩、挑、折、撇、捺。

如下图:
它们的运笔方法分别如下:
点: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围转向右下行,作顿笔,折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写点时,要求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逆锋入笔,折起,衄落成点,提走,中锋行笔,驻、挫、顿,向右下作围,向左回锋收笔。

写横画时,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竖:逆锋起笔,折锋向右,顿笔转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或向右上)围收。

写竖画时,要求于直中见曲势,不可僵直无力。

钩:行笔至钩处,轻轻作围,转笔向上挫锋蓄势,向左挑锋提笔。

写钩时,要求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力集中于笔尖。

挑:又称“仰横”,现在也称“提”。

逆锋起笔,折笔向下,顿,然后提笔向右上角出锋。

写挑时,要求仰笔趯锋,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

折:行笔至折处,挫笔提起,折锋作顿,提笔挫锋,中锋下行。

写折画时,要求顿折要得体,折处不可臃肿,也不能脱节。

撇: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下作顿,转锋向左下力行,渐渐提笔,末锋飞起。

写撇画时,要求起笔同竖画,行笔撇出力要送到,保持中锋,若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之病。

捺:逆锋起笔,轻轻向下徐行,势力开展,至下半截略带卷起意,至捺出处作顿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

写捺画时,要求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贵在含蓄。

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要领

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要领

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要领来自: llssmm44 > 《书法》大家好,今天讲讲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的笔法基本功。

讲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小故事。

笔法,在古代是一个很神秘的事,相传有一位书法家叫钟繇(yao,也读you),他学了十几年的书法觉得自己还没学好,后来他又在一位大书法家叫韦诞的家里看到一本书,就是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写的一本关于笔法的一本书,他向韦诞苦苦相求,想借这本书回去看可韦诞就是不借给他。

钟繇一看不借给,就一个劲地捶自己的胸,捶的自己吐血了,可韦诞还是不借给他,就是说笔法是不能轻易给别人看的。

后来韦诞死了,就把蔡邕写得这本书放在棺材里,一起埋在坟里头。

这怎么办呢?最后钟繇用了一个不好的办法,他雇人偷偷地把坟墓打开,把蔡邕写得这本关于笔法的书偷了出来。

据说钟繇看了蔡邕写的这本书以后,书法进步特别快,后来钟繇成为了一位大书法家。

钟繇去世后,把这本书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还吩咐千万不能给别人看。

这是说在古代,笔法历来是一个很神秘的事,当然,这是古代的一个小故事。

那么,笔法到底有木有诀窍呢?应该说有诀窍的,但和刚才讲的故事有点不一样,没有故事说的那么神秘。

简单的说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些线条写出来,如果方法得当、正确,这就是诀窍。

那什么样的方法正确呢?这儿我给大家说一下楷书笔画线条的基本功,把它学好以后,无论你是学习颜柳欧赵呀,还是魏碑呀等等,你都能够用得上。

学得好,掌握的快,因为它们都是些笔法具体的应用。

那么主要讲的是哪些笔法基本功内容呢?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讲怎么样去控制这个毛笔,写出好的线条。

我们知道毛笔主要讲的是锋,就是用锋的诀窍,控制毛笔的关键就是控制笔锋,通过控制笔锋写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线条。

第二个就是讲线条轻重快慢的节奏。

这就算是用笔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力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速度,什么地方该重,什么地方该轻,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

一般唐楷落笔重,运笔时候中间一小块轻、快,快收笔时候又重,这是第二个方面。

(完整版)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完整版)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楷书有很多种风格,我们常见的有欧、颜、柳、赵,这几种楷书的笔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欧楷,是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书风刚健险劲,法度森严,以横画为例,起笔以“切笔”为主,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

颜楷,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

同样以横画为例,起笔逆行下顿,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形似椭圆。

柳楷,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结体严谨,潇洒自然,笔画瘦硬,与颜真卿齐名,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楷的横画写法在欧、颜之间,起笔与欧楷相似以“切”为主,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与颜楷雷同,形似椭圆。

赵楷,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点画圆润华滋,结构方正谨严,形体端秀有行书之气,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

其横画的写法,逆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回锋收笔。

除了以上楷书之外,还有魏碑(魏楷),魏碑也有很多种风格,其笔法也不尽相同,不管学什么书体,只要潜心钻研,定有收获。

书法楷书入门基本笔画教程

书法楷书入门基本笔画教程

书法楷书入门基本笔画教程入门基础:掌握基本笔画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而楷书在书法艺术中被认为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字体,所以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必须的。

本文将介绍楷书的入门基础及其基本笔画教程,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楷书。

一、横横是书法中最简单的一个基本笔画之一,其形状为一条横直线。

在楷书中,横通常用于构成字的框架,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具体的物体。

练习横时,要注意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保证一条直线的连续、稳健和轻重有度。

二、竖竖是另外一个简单的基本笔画,其形状为一条竖直的线。

在楷书中,竖通常用来构成字的主干,如“人”字的中间部分,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具体的物体。

练习竖时,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力度控制。

三、撇撇是一种斜向上的线条,其形状类似于“/”。

在楷书中,撇通常用来构成字的左边或下部分,如“人”字的左边或“入”字的下部分。

练习撇时,要注意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保证撇的连续和舒展。

四、捺捺是一种斜向下的线条,其形状类似于“\”。

在楷书中,捺通常用来构成字的右边或上部分,如“人”字的右边或“入”字的上部分。

练习捺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和控制,避免过于生硬或过于柔和。

五、点点是一种小小的基本笔画,它代表一个小圆点。

在楷书中,点通常用来表示一些字的小结构,如“艹”字中的两个点。

练习点时,要注意点的大小和位置,保持笔画稳定而舒适。

六、横钩横钩是横和捺的结合,用于表现一些字的特殊形状,如“卜”字、“贝”字等。

练习横钩时,要控制笔画的方向和长度,保证线条的流畅和协调。

七、横撇横撇是横和撇的结合,也用于表现一些字的特殊形状,如“日”字、“飞”字等。

练习横撇时,要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和角度,使线条的转折自然而流畅。

八、竖勾竖勾是竖和捺的结合,也用于表现一些字的特殊形状,如“乙”字、“匕”字等。

练习竖勾时,要控制笔画的长度和角度,使线条的弧度自然而流畅。

九、竖钩竖钩是竖和横的结合,也常用于表现一些字的特殊形状,如“士”字、“夕”字等。

(完整word版)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完整word版)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学习书法首先都会学习正楷,那么楷书怎么书写呢?楷书写法有哪些要求呢?今天
我们就来讨论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这些都是有要求和方法的,
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
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

楷书,尤其重视这
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
肤之丽。

”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

王羲
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
含于点画之中。

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呢?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

比较下图:很显然,图a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图b用笔
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

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起笔及其方法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
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

①逆入
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

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

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图a);如果与顿笔、折
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如图b)。

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
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

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先中间后两边。

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

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