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最新教学设计
2023最新-《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难点:篇一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赏析品读篇二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
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精读“山路漫歌”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
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三一、教学目的: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朗读,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学生微机室【教学设想】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自己较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2、课文赏析: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学生对歌比赛。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9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9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2、掌握__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感悟生活的美好。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
由《56个民族》歌曲引入。
问:大家知道哪个省的民族最多吗?明确:云南;52个。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云南,走进云南的歌会。
(展题)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jù)踞忌讳(huì)酬和(hè)箍(gū)桶熹(xī)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几种形式的歌会?明确:三种。
即对歌,漫歌,传歌。
2、请用“场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歌会场景。
明确: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3、是依此划分__段落层次。
4、云南歌会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山野湖畔,男女老少,即兴演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本内涵。
1、画出文中写人的语句。
2、品读你画出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感情朗读。
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得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的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子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五、欣赏图片,感悟生活的美好。
六、课堂小结。
巩玺玺《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了解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中蕴含的浓郁民族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云南歌会中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民族风情。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段,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欣赏云南歌会的美。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大意。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讲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 欣赏与实践(1)让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学唱云南民歌、表演舞蹈等。
4.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谈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评价。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3. 课堂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学唱云南民歌、表演舞蹈等。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略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较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作者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认真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示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探究文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及发问1.要学生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云南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引导进入课文主题。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2.讨论云南的歌会的特点,如:歌会的形式、歌曲的内容、演唱的方式等。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云南的歌会,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诗意的表达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并进行欣赏。
三、写作技巧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观察、描绘、抒情等。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实践,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云南的歌会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二、民族文化探究1.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如:民族歌曲、民族风情、民族习俗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课堂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如:学唱云南歌曲、表演民族舞蹈等。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2.学习作者通过描绘歌会场景、描绘人物形象来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风情。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绘人物形象、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课堂讨论(1)课文描绘了哪些歌会场景?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3)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地域文化?这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析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描绘歌会场景的语句,如:“歌声在阳光下飘荡,像一串串珍珠撒在绿野上。
”(2)描绘人物形象的语句,如:“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袄,头上戴着一朵鲜艳的山茶花,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3)表现地域文化的语句,如:“这里的歌会,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信仰。
”5.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型歌会,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1)分组讨论,确定各自扮演的角色。
(2)根据角色特点,准备相应的道具、服装。
(3)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家乡的歌会”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云南歌会的场景画。
2.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家乡的歌会》,要求描绘歌会场景、人物形象,表现地域文化。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分析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云南的歌会》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云南的歌会》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教具准备:篇一录音机、课件《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放入引导和借助多媒体在读思品悟议中培养学生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课文写作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上的差异。
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点拨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型讲读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激趣引入刚才我们领略了云南民歌的美,看到了云南人民能歌善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云南,走进《云南的歌会》。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感知文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捕捉课文中的信息。
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云南歌会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三、探究文本领悟主旨探究三种形式的侧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品味语言欣赏美点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赏析,发现美点。
师点拨总结。
五、延伸拓展说说山西有哪些民风民俗六、课堂小结七、作业自助餐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云南歌会在云南民族文化中的地位1.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特点和魅力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二章: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云南音乐的欣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介绍云南歌会中常用的乐器和演唱技巧2.3 教学活动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听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三章: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培养学生对云南舞蹈的欣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介绍云南歌会中常用的舞蹈道具和服饰特点3.3 教学活动播放云南歌会的舞蹈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四章: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4.2 教学内容讲解云南歌会在云南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认同和交流的作用4.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五章: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和行动5.2 教学内容讲解云南歌会的传承历史和现状介绍云南歌会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和方法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六章: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与结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与结构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如独唱、对唱、合唱等讲解云南歌会音乐作品的结构,如引子、主题、过渡、尾声等6.3 教学活动欣赏云南歌会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形式与结构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听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七章:云南歌会的歌词特点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歌词特点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歌词内容的解读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歌词的主题、内容、形式等特点讲解云南歌会歌词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7.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歌词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歌词的特点和内涵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八章: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影响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8.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探讨云南歌会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8.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相关报道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九章:云南歌会的表演实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歌会的表演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热爱9.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云南歌会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和乐趣9.3 教学活动进行云南歌会的演唱和舞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和展示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感受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兴趣10.2 教学内容回顾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和分享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包括课程导入、音乐特色、舞蹈特色、文化意义、传承与保护、音乐形式与结构、歌词特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演实践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十个章节。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开头部分,了解作者和背景。
讨论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1.3 教学活动播放云南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的歌会氛围。
学生分享对云南的印象和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云南的民族文化和歌会传统。
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文章剩余部分,了解云南歌会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文章内容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中描述的云南歌会的情景和特色。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间部分,详细理解云南歌会的描述。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教师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和讲解。
学生进行口头翻译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内容。
2.4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首歌会中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第三章:文化意义探讨3.1 教学目标理解云南歌会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云南歌会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云南歌会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讨论。
3.4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文化的传统活动,进行研究和分享。
第四章:文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整体内容,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自己对文化认知的影响。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拓展活动5.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云南的歌会(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云南的歌会(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历史和特点;(2)通过分析歌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唱、跳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歌会的氛围;(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歌词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二、教学内容:1. 云南歌会的背景、历史和特点;2. 云南歌会中的经典歌曲及歌词分析;3. 云南歌会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历史和特点,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舞蹈动作。
2. 教学难点:分析歌词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对歌曲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云南歌会的相关视频、音频资料,歌曲乐谱,舞蹈动作图解。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舞蹈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云南歌会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历史和特点;(2)教授云南歌会的经典歌曲,分析歌词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3)示范并教授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舞蹈动作。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2)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作,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5.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歌曲和舞蹈;(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民族音乐社团,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2.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xx年《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文
《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云南的歌会文化,提高学生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对云南歌会的热情赞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云南歌会的。
2.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会从作者的描绘中体会云南歌会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文(二)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云南歌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云南歌会的魅力。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总结课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九、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加强对云南歌会的认识。
2. 完成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文(六)六、教学步骤1.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歌会现场的氛围和人物情感。
2.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体会作者的描绘技巧,感受歌会的热烈和生动。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总结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歌会现场,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__语言。
探究有关描写的方法。
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民歌《蝴蝶泉边》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福。
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检查预习:1、认识下列字的读音:蹲踞酬和熹微淳朴龙吟凤哕2、解释下列词语:酬和譬喻引经据典三、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思考几个问题:1、__以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不同?2、请用简洁的话给三种形式的歌会拟一个小标题3、歌会有什么特点?明确: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云南的歌会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跳读课文,探究写法三种形式的歌会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歌会?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并富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描写方法:山野对歌工笔写人山路漫歌以景衬人村寨传歌点面结合(三)质疑探究学习这篇__,你肯定有不少疑问或新的发现!小组探究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解决,我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相信我能行!(四)体验运用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着美丽浓郁的风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写方法说给大家听吗?学生交流: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等;清明节荡秋千;元宵赏花灯等。
师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潇洒而随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云南的民风、民俗、风景、风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如诗一般含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民歌民谣,将其归类,看哪些是“即物起兴”,哪些是“提问式”的。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__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云南的歌会》一文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如“山歌”、“对歌”等。
2. 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云南的歌会》一文,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云南的歌会》一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亮点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展示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云南山歌,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南的歌会》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看法,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云南歌会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现状和历史的渊源。
2、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特色。
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通过云南的美食或者其他方面先引出云南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多元和多彩的文化。
2、核心环节(25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老师通过PPT展示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老师从云南的人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老师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和想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设想自己的歌会,并设计相应的方案。
3、结合环节(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设想和方案,针对每个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清晰、深入的认知。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评。
2、评价标准:(1)参与度。
(2)设计能力和创新性。
(3)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作品质量和创意度。
3、评价结果: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同时,通过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针对云南的歌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课件讲解、视频体验、自己设计的歌会方案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云南歌会的特色和魅力,增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云南歌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云南歌会的背景介绍2. 云南歌会的歌曲学习3. 云南歌会的舞蹈学习4. 云南歌会的表演实践5. 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探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云南歌会的歌曲和舞蹈学习,以及表演实践。
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舞蹈的动作组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云南歌会的歌曲和舞蹈。
2. 教学课件:云南歌会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3. 教学道具:与云南歌会相关的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4. 教学乐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唱云南歌会的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跟唱。
3. 舞蹈学习:教授云南歌会的舞蹈动作,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体验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4. 表演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文化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云南歌会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增长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云南歌会及其文化内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云南歌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在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加深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
2. 邀请民族音乐家或舞蹈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的结构方法。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品味出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以研读、表演、评品和诵读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导:进入突破口。
(一)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谁?提问学生:(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
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
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
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突破口:文章第一段: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著名”在哪些地方呢?二.研:整体把握(一)(主要讨论哪三种不同场合,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三种场合的特点,还有三种场合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感兴趣。
)板书如下:三个场合方式特点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感受见景生情即物起兴(蓝花花)山野对歌提问(猜谜音乐)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对少数民互嘲互赞
族风俗的其他故事
热爱之情 34567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的结构方法。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品味出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以研读、表演、评品和诵读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导:进入突破口。
(一)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谁?提问学生:(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
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
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
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突破口:文章第一段: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著名”在哪些地方呢?二.研:整体把握(一)(主要讨论哪三种不同场合,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三种场合的特点,还有三种场合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感兴趣。
)板书如下:三个场合方式特点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感受见景生情即物起兴(蓝花花)山野对歌提问(猜谜音乐)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对少数民互嘲互赞
族风俗的其他故事
热爱之情 34567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的结构方法。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品味出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以研读、表演、评品和诵读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导:进入突破口。
(一)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谁?提问学生:(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
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
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
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突破口:文章第一段: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著名”在哪些地方呢?二.研:整体把握(一)(主要讨论哪三种不同场合,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三种场合的特点,还有三种场合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感兴趣。
)板书如下:三个场合方式特点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感受见景生情即物起兴(蓝花花)山野对歌提问(猜谜音乐)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对少数民互嘲互赞
族风俗的其他故事
热爱之情 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