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二十二中学首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 、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喜洋洋,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喜洋洋吗?喜洋洋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

(课件展示各种物体)二、操作研究,认识物体1 、分一分(1)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 、议一议小组汇报:你们组怎么分的?3 、认一认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分别拿出各种物体,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5 、比一比辨认物体的不同特点。

(1)让学生拿出圆柱和长方体,推一推,玩一玩。

问:你发现什么?(区别长方体和圆柱的不同特点)(2)搭一个斜坡,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下来,看看哪个先着地。

(体验不同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6 、游戏(1)教师请一个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给蒙上眼睛的同学一个立体图形,让他摸一摸,说出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三、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说说分别有哪些立体图形。

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好朋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它们!【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 、35 页。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给出立体图形的定义并识别直角棱柱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形。

(2)能力目标: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面积比等,及其应用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立体图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开拓视
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别立体图形,如直角棱柱体、正方体、圆柱体和
球形,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面积比等,及其应用方面。

(2)教学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如体积比、表面积,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定义立体图形,识别直角棱柱体、正方体、圆柱体与球形
(2)掌握立体图形的具体特点,如表面积、体积等
(3)讨论立体图形的面积比,探讨面积比与体积比的关系
(4)通过实例练习面积比与体积比的计算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构造立体图形,如以小袋子、折纸
等材料构造正方体、圆柱体等
四、教学方法
1.抽象连续法:从立体图形的定义到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认识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立体图形的顶点、棱、面等特征。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 学生能够描述立体图形的尺寸属性,如长度、宽度、高度、表面积和体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对立体图形进行识别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和模型,进行立体图形的绘制和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求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空间几何的学习热情。

2. 学生培养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3.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几何学科,以认识立体图形为主题,结合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复杂的空间关系和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介绍立体图形的顶点、棱、面等特征,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

- 教材章节:立体图形的认识- 内容列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特点及分类2.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命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不同的立体图形,掌握其名称和特征。

- 教材章节:立体图形的分类与命名- 内容列举:常见立体图形的识别、命名及分类方法3. 立体图形的尺寸属性:讲解立体图形的长度、宽度、高度、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教材章节:立体图形的尺寸与计算- 内容列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4. 立体图形的绘制与制作:教授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模型,进行立体图形的绘制和制作。

人教版(2024)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2024)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3.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及特征。

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设想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基础,通过直观感知、操作体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

2.操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摸一摸、滚一滚等操作活动,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如长方体的纸盒、正方体的魔方、圆柱的易拉罐、球等。

2.立体图形的模型。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积木搭建的图片,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动画里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二)认识长方体(10分钟)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观察。

提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感受其平面特征。

(三)认识正方体(10分钟)1.展示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提问:“这个和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等特征。

3.强调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

(四)认识圆柱(10分钟)1.拿出一个圆柱形的易拉罐。

提问:“这个物体又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摸一摸圆柱的曲面,感受其与长方体、正方体面的不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选公文范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名校资料《立体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王朋宏(初稿)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潘杨捷(修改)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李燕燕(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精选公文范文1精选公文范文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精选公文范文2精选公文范文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五、教学过程(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今天美美、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

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1.听特征猜图形。

美美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2.听特征猜图形。

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出示长方体)。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精选公文范文3精选公文范文点?3.听特征猜图形。

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

《立体图形的认得》教学设计优秀9篇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讨论的紧要对象之一、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立体图形的认得》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认得立体图形篇一教学内容认得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直观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育同学的察看本领和分析本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会同学能够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使同学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同学认一认。

2、老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同学拿出本身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老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本身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老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同学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老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同学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分。

2、老师呈现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同学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得。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本领。

1、老师引导同学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同学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幼儿园教案认得立体图形篇二教学要求:1、通过察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主题介绍立体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具有三维的特性,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征和属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辨认并命名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2.描述每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3.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4.运用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其名称;3.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属性;4.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5.运用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立体图形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有哪些立体图形,并让他们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例如三维形状、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步骤二:展示常见的立体图形(10分钟)•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逐个让学生命名这些图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个立体图形,并向他们提问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步骤三:探索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属性(20分钟)•分组让学生合作探索每种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属性,例如表面积、体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立体图形的规律和公式。

步骤四:制作立体图形模型(20分钟)•提供学生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鼓励学生在制作立体图形模型的过程中思考和讨论模型的特征和属性。

步骤五:应用立体图形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学扩展•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观察更多的立体图形,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立体图形的应用场景,例如建筑设计、工程构造等。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3.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相关的图形卡片或PPT。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可用积木、塑料球等代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书本、礼盒、水杯、足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圆柱:有两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所有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形状为圆形。

2.使用图形卡片或PPT进一步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学生根据教师指示,找出并分类立体图形。

将所有长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正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圆柱放在一起。

将所有球放在一起。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学具中挑选一个立体图形,并轮流描述其特征。

其他小组成员需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

2.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几何和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模型。

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准备一些与观察和实践活动相关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观察立体图形: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面的个数、边的个数、顶点的个数等。

2.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观察和实践活动相关的任务,例如拼装立体图形模型、制作立体图形的剪纸等,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应用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识别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和数学的兴趣。

通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实践活动和应用拓展,学生将能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的几何学习和数学发展做出贡献。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球体的圆形表面,圆柱体的两个圆形底面和侧面,正方体的六个正方形面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立体图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3. 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准确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展示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归纳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立体图形》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

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指导小组合作)2、说一说。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3、揭示概念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立体图形(一)》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一)》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第5课时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用一定层次、方法展示和整理有关立体图形特征。

2、用一定的方向观察物体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简单特征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每一个立体图形特征进行知识归类教法:列表总结归纳学法:独立自主学习教学准备:PPT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尝试验证这些特征。

1、先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学生抢答完成此表顶点棱面长方体8 相对棱长相等有12条棱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8 12条棱棱长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一样2、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从面的角度来复习,a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一个弯曲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b圆锥只有两个面,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对于特征的验证可以结合知识的梳理过程进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整理复习)二、找出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侧面、下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

(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课堂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知识归类,由学生总结出,老师加以修改令其完善。

布置作业:长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正反运算。

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大纲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大纲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大纲。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分类。

2.熟练掌握识别立体图形的方法。

3.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1.基本概念:定义、分类。

2.识别立体图形的方法。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分类。

2.如何准确识别立体图形。

3.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分类,利用实际的立体图形进行示范,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进行识别不同的立体图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四步、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建立起识别立体图形的方法,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步、复习小测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以理论和实采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

2.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环境,以提高教学效率。

六、评价方法通过考试和平时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立体图形计算方法。

七、教材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八、课堂评价1.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问题发生?2.教材内容的深度是否充足?是否足够易懂?3.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程度和课程要求?本篇文章介绍了小学数学中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材选择和课堂评价。

在实施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选拔最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课题一认识立体图形(A)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感知物体的形状(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各个小组物品相同。

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

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1.4.1 认识立体图形|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二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立体图形的认识》篇1青岛版教材培训《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搭一搭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

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

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二、分一分1、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3、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4、小组合作,动手分三、认识名称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四、观察物体的特点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五、抽象出物体图形同学们。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合作完成表格《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34页至35页上面“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至3题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立体图形》这堂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

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

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幼儿贴画手工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贴画手工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贴画手工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增强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2. 引导幼儿按照要求制作立体图形。

四、教学准备。

1. 贴画纸、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2. 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比如“这是什么形状?”“你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吗?”等,让幼儿对立体图形产生兴趣。

2. 讲解立体图形。

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让幼儿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3. 制作立体图形。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立体图形的方法,比如用彩色纸剪成相应的形状,然后将它们粘贴在贴画纸上,按照要求组合成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示范,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

4. 欣赏和分享。

制作完成后,教师让幼儿欣赏彼此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体会。

5. 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回顾所学的立体图形,并对其特点有更深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对立体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示范和引导,以及对幼儿的制作过程进行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好地完成作品。

七、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立体图形,比如纸板、塑料泥等。

2. 可以让幼儿在立体图形上进行涂鸦和装饰,增加作品的创意和趣味性。

3. 可以让幼儿围绕立体图形展开更多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故事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东厦小学林楚萍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一)(教科书P34、35,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设计找一找、拼一拼、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能感受其特征,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让学生说出在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并能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思考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问题解决: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丰富了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以及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有所了解,获得体验,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一些简单特征,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尝试,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拼、摆、搭各种立体图形,感知、区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文字卡片和图形卡片、神秘袋子。

学生:每个小组自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上课前,把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个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一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足球、皮球、易拉罐、水杯、魔方、骰子、接力棒、漏斗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瞧!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品进行一次拼搭比赛,好不好!师:那好!在玩之前,请听好老师的几个要求:第一:一个小组只能拼搭一件作品,需要我们先商量好拼搭什么,然后再动手拼搭。

第二:学做一个有心的孩子,看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发现什么问题。

第三:拼搭完了要马上坐好,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行不行?(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四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如: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立体图形。

”为学生顺利认识立体图形奠定了基础,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又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好动,老师在上课之前给他们先提出一些课堂要求、拼搭要求,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地顺利开展。

)二、拼搭作品,初步感知1、小组合作,拼搭各种各样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汇报,把小组拼搭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派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让老师和同学们评价一下哪个小组的同学拼搭得最好?3、提出问题师:那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物品在拼搭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生1:有的物品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生2:横着放它总是来回滚动,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来了,但是竖着放,它就不滚了。

生3:有些物品不管怎样放都爱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拼搭作品,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这样就会直观地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能站立,侧面是曲面,能滚动;球的表面都是曲面,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让学生感受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让学生评价哪个小组拼得最好,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三、合作分类,感受特征1、小组合作,根据物品的形状来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研究一下它们的特点。

2、分类起名,认识特征,交流分类的方法(1)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2)汇报分类的方法。

(小组代表汇报,说出分的方法。

)(3)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间互相评价,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4)学生得出结论:因为第一组的物品都是长长的、方方的;第二组的物品都是四四方方的;第三组物品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中间像根柱子似的;第四组物品都是球;第五组和其它四个组的都不一样。

(5)教师总结四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的名称。

像这些纸盒形状都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像这些魔方、骰子等形状都是正方体。

(板书:正方体)像易拉罐、电池、铅笔等形状都是圆柱。

(板书:圆柱)像足球、篮球、皮球等形状都是球。

(板书: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是四种不同的形状,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就是四种不同的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分类,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小组进行评价,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动手操作,在玩中探究特点师:想认识图形,我们就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那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1、认识长方体(学生拿起一个长方体物体,仔细观察)(1)师:仔细观察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小结: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8个尖尖的点,相对的面大小一样,不能滚动。

(4)师:来看看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模型,谁能帮老师找出长方体形状的模型?如果把长方体画出来就是这种图形。

(贴图形)(5)谁能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自由举例)2、认识正方体(让学生拿一个正方体物体,仔细观察)(1)师:仔细观察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总结: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8个尖尖的点,6个面大小一样,不能滚动。

(4)师:谁能帮老师找出正方体形状的模型?如果把正方体画出来就是这种图形。

(贴图形)(5)谁能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学生自由举例)3、认识圆柱(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1)师:谁来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点?(2)学生得出结论:有两个平平的面,能够滚动。

(3)师:能滚动,你发现了吗?请你试着滚动一下,小朋友们都已经滚动起来了,那么老师想让你把它停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怎么放圆柱才不会容易滚动呢?请你放好了,老师看一看。

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放呢?(4)交流汇报:圆柱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滚动,还能使它不容易滚动。

它有两个平面,把圆柱的一个平面放在桌子上就不容易滚动了。

(5)师总结: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只能横着滚动。

(6)师:谁能帮老师找出圆柱形状的模型?如果把圆柱画出来就是这种图形。

(贴图形)(7)谁能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学生自由举例)(8)引导学生探究漏斗是不是圆柱?学生通过交流,得出:漏斗上下不是一样粗细,所以不是圆柱。

4、认识球(1)师:球是我们经常玩的,比较熟悉,谁来说说球有什么特点??(2)学生得出结论::球是圆的,它能滚动,不像圆柱有两个平面,圆柱能站住,它不能。

(3)师总结:球圆圆的,滑滑的,能滚动。

(4)师:谁能帮老师找出球形状的模型?如果把球画出来就是这种图形。

(贴图形)(5)谁能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的?(学生自由举例)(6)引导学生探究橄榄球为什么不是球?学生通过交流,得出:橄榄球不是圆的,像是椭圆形的,而且两头尖尖的。

(设计意图:在探究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时,通过自主观察并归纳特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鼓励,这就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整体和谐,即师与生和谐、教与学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等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如:在教学圆柱容易滚动的特点时让学生再操作一次有助于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漏斗、橄榄球个例也能加强对特征的认识。

)5、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中发现四种立体图形。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物体,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吗?(学生自由举例)(2)引导学生探究:重物在搬的时候怎样才不费力?汽车的四个轮子为什么会动?是运用哪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多媒体课件出示开动的汽车、装着四个轮子的柜子)(3)师总结: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车轮、一些柜子底下的四个轮子都是运用圆柱、球能滚动的特征。

有些比较重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不容易搬,可以在底下放圆柱或球,就能滚动,搬着不会费力,所以以后小朋友们要多开动脑筋多学知识,就会发现知识的力量很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举例,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其应用性。

同时,提出些思考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给予每个学生提问、思考、评价的机会,大胆提问、思考、评价而不在乎是否正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6、记忆想象(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教师说图形,学生想)(2)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闭眼想象四种立体图形的样子,可以扩展学生的物体想象空间。

)五、扩展练习,巩固新知习题一:师:请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习题二:练习八第2题师:看图你能找出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吗?(设计意图:用图形卡片和实物来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再以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行辨认,并统计出个数。

)六、课堂扩展,提升层次活动一:猜一猜1、有一种形状,长得圆嘟嘟,满地跑来咕噜噜,请你猜猜它是谁?(球)2、一种形状,真奇怪!上看看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四四方方一张脸,这是谁呀?(正方体)师:小朋友们真棒!(拍手鼓励)活动二:游戏:猜立体图形。

1、教师准备一个袋子,在里面放着几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2、游戏规则:指名摸袋子里面的立体图形并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

(设计意图:猜立体图形时学生可以根据特征猜图形,也可以根据图形说特征。

猜立体图形和猜谜活动都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两项活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活动特点,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比”中做,使整个生态课堂更加具有生命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课堂总结,回顾重点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好朋友?(让学生齐读四种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