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简介

合集下载

PM2.5被正式命名为什么

PM2.5被正式命名为什么

PM2.5的中文名字在2021年4月19日尘埃落定了——“细颗粒物”。

PM2.5(PM two point five)又称大气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它直接进入肺泡,直接进入肺泡,危害人类健康。

PM2.5简介细颗粒物(Particulate)泛指悬浮在气体当中的微细固体或液体。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对于环境科学来说,悬浮粒子特指空气中那些微细污染物,它们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当中小于10微米直径的悬浮粒子,被定义为可吸入悬浮粒子,它们能够聚积在肺部,危害人类健康。

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对人体危害最大,因为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成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时间和空间,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亦不相同,这些影响还与化学成分在颗粒物内部和表面存在状态有关。

此外,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其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因此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可用来进行颗粒物的来源分析。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EC)、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等。

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有机碳是细颗粒物中含量最高的组分。

什么是PM2.5

什么是PM2.5

什么是PM2.5什么是PM2.5? 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在天气预报或者一些天气APP中,我们经常会看到PM2.5或则PM2.5相关词眼。

那么,PM2.5指的是什么?PM2.5指数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一、什么是PM2.5?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

PM2.5也是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专业的说,PM2.5指的是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

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通俗的说,PM2.5就是指细颗粒物,简单理解就是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在初中物理学中,会提起汽车排放的烟雾,就是又固体小颗粒组成。

细颗粒物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二、PM2.5指数多少为正常?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

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μg/m3和75μg/m3。

认识PM2.5

认识PM2.5

认识PM2.5认识PM2.5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众多空气污染因素中,PM2.5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有危害性的物质之一。

那么,什么是PM2.5?它的来源有哪些?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PM2.5。

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们非常微小,无法被肉眼直接看到,但正是它们的微小使得它们具有危害。

PM2.5主要来源于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

人为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等,而自然来源则包括森林火灾、沙尘暴等。

这些粒子释放到空气中后,会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们吸入到肺部。

PM2.5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PM2.5是一种可吸入颗粒物,它们非常小,能够穿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进入到肺泡深处。

这些微小颗粒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以及各种有毒气体。

它们在进入肺泡后,会被人体吸收,进而进入到血液中,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次,PM2.5还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和加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而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M2.5,还会增加患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应对PM2.5带来的严重危害,各国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而个人应对PM2.5的方法也很重要,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室内保持通风等。

不仅如此,PM2.5的危害也需要我们提高环保意识,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应该将空气质量作为重要标准,鼓励绿色建筑、广植绿化、推崇低碳生活等。

此外,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个人碳排放,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总结起来,认识PM2.5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空气污染中最危害的物质之一。

了解它的来源和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采取正确有效的环保措施,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Pm2.5 的简介,危害,来源与防治

Pm2.5 的简介,危害,来源与防治

·Pm2.5的危害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另外,PM2.5还会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注:图为 空气污染 指数表, 指数越大, 污染越严 重。
注:图为全 球空气污染 分布图,越 蓝说明空气 污染越少, 越红说明空 气污染越厉 害。
希望大家能爱护地球,少 污染环境,整洁从你我身 边做起。
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家!
注:图为 工厂排出 的废气。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 如下几方面措施: · 减少污染排放量 · 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 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 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 从自己做起—— 不要乱扔废弃物;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多参加植树等 绿化活动;私家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使用润滑油使燃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完美的城 市是人人的责任。
(1)生产性污染,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比如燃料的燃烧和生产过程排出的烟 尘和废气。 (2)由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3)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 (4)自然性污染。我国的沙漠化日趋严重,在冷空气南下之时带来了颗粒物,在冷 空气过境之后一段大气平稳的阶段便容易形成污染。
导语——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空气污 染”,但空气污染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危 害?接下来便是关于空气污染的介绍——

pm2.5空气质量

pm2.5空气质量

pm2.5空气质量
PM2.5空气质量一般指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

PM其实是颗粒物的意思,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简称,2.5表示的是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

例如PM2.5为0.042mg/m,就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0.042毫克。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PM2.5的监测,国际上公认的靠谱的PM2.5检测方法是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

浅析PM2.5

浅析PM2.5

浅析PM2.5现如今,提起空气质量,如果对PM2.5一如所知,那就有点孤陋寡闻了。

从2012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将在全国重点区域内开始监测PM2.5,目前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克/立方米和75克/立方米,具体PM2.5监测标准将在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然而,北京的检测结果达到950克/立方米,多个地区的检测结果都明显超标,出现“爆表”属于重度污染。

空气中、重度污染席卷了我国中东部。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小小尘埃,为何能够翻起如此大的波浪?1. 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

燃烧的香烟也会增加空气PM2.5的含量。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因为它直径小,通过下呼吸道可顺利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2. PM2.5的危害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提示PM2.5对我们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而香烟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的二手烟里同样产生PM2.5,成为室内空气重要污染源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有3到3.5亿的吸烟人群,几乎每个人都成为吸二手烟者,那么我们随时可能处于PM2.5超标的环境里。

相对于其他直径大的空气颗粒物,为什么PM2.5让人有点惊慌失措呢?因为2.5微米的小颗粒,容易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会吸附大量重金属、化学污染物,被人体吸入后,进入胸腔、肺泡甚至血液,给身体带来危害。

而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

据介绍,PM2.5颗粒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其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如硫酸盐、二氧化硫、重金属,以及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等,以其形成的灰霾天空气的流动性非常差,易侵入人体呼吸道,使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降低,造成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咽痒等不适,长期吸入易致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症,也容易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慢性病急性发作。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PM2.5作为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规范空气质量监测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国家制定了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和烧柴等活动,是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PM2.5对健康的影响1. PM2.5颗粒物能够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直接伤害。

2. PM2.5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加重现有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3. PM2.5影响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

三、PM2.5的监测和控制1. 国家对PM2.5污染物的监测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标准。

2.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控制PM2.5的政策和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等。

3. 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四、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了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Ⅱ级标准是75μg/m³,24小时平均浓度的Ⅲ级标准是115μg/m³。

2.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在超标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机动车行驶等,以保障公众健康。

五、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意义1.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2. 严格执行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

3. 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pm2.5

pm2.5

pm2.5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防治措施呢?随着雾霾天气的广受关注,pm2.5为人们所认识,都知道pm2.5是空气质量的一个参考参数,但是什么是pm2.5呢?pm2.5到底是什么意思呢?blueair空气净化器来给大家做一下具体的介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在征询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PM2.5的中文名字在2013年4月19日尘埃落定了——“细颗粒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研究发现,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环境保护局检测表明,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此外,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称,PM2.5对室内造成污染主要来源于五个渠道,吸烟、烹饪、空调、人体自身活动和室外污染入室。

因此,PM2.5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大敌。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机动车排放标准;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等方式控制PM2.5。

国家对于PM2.5的重视使得减轻PM2.5的外患成为可能。

就解除PM2.5的内忧问题,宋广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是针对去除PM10(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设计的,对PM2.5没有针对性,去除室内PM2.5必须选择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生成的空气负离子带有负电荷,显示负电性,而PM2.5带有正电性,负离子与PM2.5相遇后,二者正负结合凝聚在一起增加了PM2.5的重量,从而使其降落在地面上,实现清除PM2.5。

专家建议,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在大气污染严重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要关好门窗,防控PM2.5。

PM2.5资料

PM2.5资料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由于其细小,不到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可以不受鼻毛阻挡,直接进入呼吸道,深至肺部,甚至渗入血液。

其负载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这种细颗粒具有强吸光性,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

未来五年国家投入100亿来治理PM2.5,中央政府决策层,PM2.5被纳入中国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该标准将于2016年正式生效;继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于2011年12月2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颁奖以来,第二届大赛已经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本届大赛主题是“治理
PM2.5·景观规划设计·和谐生活”,紧紧的围绕今年的热点话题,景观规划设计做得好直接有利于治理PM2.5,符合中央政府的决策层的工作精神。

PM2.5

PM2.5

PM2.5的概念PM2.5的概念解析经过各大媒体最近的报道,很多网友都知道PM2.5这个词语,但是现在很多人还是不知道PM2.5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亦称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我国PM2.5的测定标准2012年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我国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设了PM 2.5平均浓度限制,并收紧了PM 10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制。

标准中PM 2.5的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制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目标值中的最宽限制。

(新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2月21日PM2.5的监测在做PM2.5的测试之前,小编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我们的这次测试的数据仅供参考。

因为这次测试的仪器跟国家级别的仪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外,美国大使馆是24小时定点监测,我们这个测试只是1分钟的定点监测。

不过,我们为了使数据更加真实,采用了定点多次采样的方法。

本次测试的时间是2013年2月21日,测试地点是北京东城区。

首先,小编用一款热门的手机软件看看目前的空气指数,数值显示314,显示空气有毒害。

看来,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很差。

那么,我们的测试是否又跟这个结果差不多呢?小编打算先从会议室进行测试,放到一个经常关窗户的会议室的桌面,采用PM2.5测试仪进行一分钟的多次测试。

结果显示PM2.5的数值为189ug/m3,空气只算4级,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小编接着去到公司的办公区再次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PM2.5的数值为209ug/m3,已经达到了5级,属于重度污染的空气了。

pm2.5检测标准

pm2.5检测标准

pm2.5检测标准引言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一个关键的大气污染指标。

由于PM2.5颗粒物具有细小、轻便和易悬浮的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的PM2.5检测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1. 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燃煤等。

这些人为活动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其中PM2.5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吸附性,因此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造成危害。

2. PM2.5的影响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会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

此外,高浓度的PM2.5还会对能见度和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 PM2.5检测方法为了精确监测和评估空气中PM2.5的浓度,制定了相关的PM2.5检测标准。

下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PM2.5检测方法。

3.1 激光散射法激光散射法是一种常用的PM2.5监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激光束穿过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测量光的散射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

3.2 高体积采样法高体积采样法是一种常见的PM2.5监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使用高体积流速来采集大量的空气样品,并使用过滤器捕集颗粒物。

然后,通过称量和化学分析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的空气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的研究。

4. PM2.5检测标准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各国制定了PM2.5的检测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用的PM2.5检测标准的简要介绍:4.1 中国标准中国标准GB3095-20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定义了不同级别的大气环境质量,包括对PM2.5的限制浓度。

根据该标准,中国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4.2 美国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针对PM2.5的国家大气质量标准。

pm2.5的标准

pm2.5的标准

PM2.5的标准什么是PM2.5?PM2.5是指空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直径为2.5微米或以下,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并且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中。

由于其极小的颗粒大小,PM2.5能够穿过我们的呼吸道并进入肺部,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PM2.5的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为什么需要制定PM2.5标准?PM2.5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危害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高浓度的PM2.5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制定PM2.5的标准可以帮助监测空气质量,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人们暴露在高浓度PM2.5的环境中的风险。

国际PM2.5标准各国针对PM2.5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标准将PM2.5浓度限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

•欧盟:欧盟标准要求PM2.5浓度限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

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用于预警和通知,包括每立方米50微克的平均浓度阈值和每立方米200微克的高浓度阈值。

•中国:中国的国家标准GB3095-2012规定了不同地区PM2.5的日均浓度限制。

一线城市的标准为每立方米35微克,二线城市为每立方米40微克,其他城市为每立方米75微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仅是作为参考,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环境和人口状况,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PM2.5标准的影响制定和实施PM2.5标准对保护公众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标准实施的影响:1.提高空气质量:通过严格监测和控制PM2.5浓度,可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健康风险。

2.预警和通知:基于PM2.5标准,可以设置预警和通知机制,及时通知公众和相关部门,减少人们在高污染区域活动,从而降低健康风险。

3.政策制定:制定PM2.5标准可以作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措施的依据,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源、改善工业生产过程、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等手段来控制PM2.5浓度。

pm2.5什么意思

pm2.5什么意思

pm2.5什么意思
大气污染物因子有很多种,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环境大气污染物时采用的是PM10这个指标。

其定义是监测环境空气中尘埃或飘尘的空气当量直径为10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PM2.5,就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PM2.5别名可入肺颗粒物大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主要危害为呼吸系统病症和心血管病,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世卫组织曾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研究也显示,PM2.5浓度越高,呼吸系统病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同步增高。

PM2.5对人体的伤害是如此之重,但大多数人被蒙在鼓里,得不到相应的提示和指导,以采取有效的防范去规避这种伤害,这一现实明显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信息公开的精神相悖。

PM2.5的重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恶化的PM2.5数据会给民众以触动,拷问他们在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从而提醒更多人少开车,多选择绿色出行。

幸好,这个问题国家的管理部门已经注意,相信不久PM2.5的指标会进入大气污染指数计算体系中,但由于技术支持与信息收集的涉及国家环保部门的众多基层单位,需要有一定时间。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中PM2.5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

大气中PM2.5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加强 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PM2.5危害的 认识和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 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带 来的尾气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
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科研投入, 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VS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PM2.5特点
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 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 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 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全球及我国PM2.5污染现状
全球PM2.5污染现状
PM2.5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PM2.5浓度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南值。
PM2.5主要来源分析
工业排放
01
02
03
燃煤排放
火电厂、钢铁厂等工业燃 煤设施排放的废气中含有 大量PM2.5。
工业生产过程
如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含有 PM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和 处理过程中,可产生扬尘 等PM2.5污染源。
交通运输尾气
汽车尾气
汽油和柴油车尾气排放是PM2.5 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态系统破坏
PM2.5可沉积在植物叶片 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生长,进而对整个生态 系统造成破坏。
04
CHAPTER
PM2.5控制措施探讨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 格的PM2.5浓度限值。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心血管系统危害
免疫系统危害

PM2.5简介

PM2.5简介

简介概念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而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

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大气气溶胶可以作为颗粒物(初生源)直接被排放出来,也可以由气态前体物通过化学反应(如光化反应)间接形成于大气中(次生源)。

从排放源分类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类。

气溶胶PM2.5这些超细粒子的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

PM2.5产生的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

PM2.5标准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雾霾pm2.5指数标准

雾霾pm2.5指数标准

PM2.5(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雾霾中的PM2.5指数,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限值。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见的PM2.5指数标准:
1.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4小时平均PM
2.5浓度不应超过25微克/立方米,年均PM2.5浓度不应超过10微克/立方米。

2.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24小时平均PM2.5浓度不应超过35微克/立方米,年均PM2.5浓度不应超过12微克/立方米。

3. 欧盟标准:欧盟对PM2.5浓度的限值要求较为严格,根据欧盟标准,24小时平均PM2.5浓度不应超过25微克/立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和法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雾霾PM2.5指数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也可能会进行调整和更新。

认识PM2.5

认识PM2.5

认识PM2.5认识PM2.5近年来,全球各城市普遍面临空气污染的问题,而PM2.5(细颗粒物)作为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什么是PM2.5?这种细小颗粒物为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将深入介绍PM2.5的概念、来源、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PM2.5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M2.5的概念。

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大小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30。

这种细小的颗粒物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排放而来,在大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后,被人们吸入体内。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PM2.5的来源。

PM2.5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两大类。

人类活动产生的PM2.5主要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焚烧生活垃圾等,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到空气中。

而自然因素产生的PM2.5主要包括沙尘暴、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这些自然现象也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加。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PM2.5颗粒物细小且可悬浮在空气中很长时间,因此易于被人体吸入。

一旦进入人体,PM2.5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PM2.5颗粒物中可能携带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其次,PM2.5颗粒物能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疾病的发生,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污染环境中,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

鉴于PM2.5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通过监测PM2.5浓度,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限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政府加大对工业企业和车辆尾气等的监管力度,推动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能源。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PM2.5的认知。

pm 200分子量

pm 200分子量

pm 200分子量
摘要:
1.PM
2.5 简介
2.PM200 的含义
3.PM200 分子量的计算方法
4.PM200 分子量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
1.PM
2.5 简介
PM2.5,全称为细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土壤和尘埃等。

PM2.5 因为直径小、质量轻,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且能够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2.PM200 的含义
PM20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00 纳米的颗粒物。

PM200 是PM2.5 的一种,它们的直径更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

3.PM200 分子量的计算方法
分子量,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计算PM200 分子量,需要知道PM200 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将它们相加。

例如,如果PM200 主要由碳(相对原子质量为12)和氧(相对原子质量为16)组成,那么PM200 的分子量就是12+16=28。

4.PM200 分子量的意义和应用
PM200 分子量可以反映PM200 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对于研究PM200 的来源、生成过程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PM200 分子量也可以用于评估空气污染程度,制定空气污染控制策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简介1 PM2.5的概念及化学组成1.1 什么是PM2.5PM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也称大气细粒子,指的是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相对头发丝的1/20,,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它还是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

1.2 PM2.5的化学组成PM2.5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EC)、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等。

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有机碳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组分。

大气中细粒子主要有水溶性无机离子、含碳物质及不溶性矿物质构成,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含碳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类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以及气态污染物的转化【1】。

PM2.5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粒子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粒子组成。

一次粒子主要由尘土性粒子及由植物和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两大类组成。

二次粒子主要由硫酸铵和硝酸铵(由大气中的SO2和NO x与NH3反应生成)组成,其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大气中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和NO x通过均相或非均相的氧化形成酸性气溶胶,再和大气中唯一偏碱性的气体NH3反应生成硫酸铵(亚硫酸铵)和硝酸铵气溶胶粒子。

大气中的水滴为这些化学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所以,大气中的水滴就易成为二次污染物在1000米以下低空不断积累的重要媒介。

北京在秋、冬季多雾天气和连阴天气时产生的灰霾天气(指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气中,时能见度小于10km、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的天气状况,一般是大气边界层乃至对流层底层整体的大气浑浊现象)就是这种累计的典型现象。

有机物是中国PM2.5中的重要化学物种;SO42-,SO32-,NO3-,NH4+,Cl-SNA是中国东部地区PM2.5中最主要的化学物种;土壤尘的高含量是中国PM2.5的一个特征,在受沙尘影响的地区和季节尤甚。

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简称PAHs)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多环芳烃是一种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参与生物及人类机体的代谢作用,具有很强的毒性.主要排放源的变化、气象条件如光照、温度(Richard et al. , 1988)等的影响都会导致颗粒物中PAHs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这些因素既可以是其中某一个起主要作用,又可以是几个协同起作用. 当主要污染源发生变化时,一般认为源排放是主导因素.1.3 PM2.5与PM10PM2.5与PM10显著相关,其比值与风速正相关,与湿度负相关。

根据PM10的数据估算PM2.5的浓度。

按照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PM10是常规监测指标,全国性监测已开展了十几年。

从2001年至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PM10的平均值从125降到了90微克/立方米。

PM2.5和PM10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间,取0.8做一个极端估算可得: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的PM2.5平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

PM2.5/PM10、PM2.5/TSP的比值均是春季的比值最小,冬季的比值最大。

表明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PM10、TSP中粗颗粒物含量最高,冬季细颗粒物含量最高。

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可能对粗颗粒物的贡献比较大,而冬季大量增加的取暖燃烧源可能对细颗粒物的贡献更大[2]。

1.4 环境标准2 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分为3类:自然源、人为源和二次颗粒物。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除自然源和人为源之外,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

如:SO2+H2O →H2SO4H2SO4+NaCl→HCl +Na2SO4HNO3+NH3→NH4NO33北京PM2.5污染的特点北京市自1998年大力治理大气污染以来,PM10年均质量浓度变化不大或者说略有减少,但是PM2.5的浓度及PM2.5占PM10中的比例反而略有升高。

同时大气中不同尺度的粒子浓度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即直径大于2.0μm的粗粒子明显减少,减少约10%左右;而直径0.1—0.2μm的积聚模型粒子却明显增多,增多达15%以上;只有直径小于0.1的爱跟模型粒子变化不大。

这是北京市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变化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特征。

这种变化带来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首先是由于直径0.1—2.0μm积聚模态粒子作为一种载体,会吸附着许多微生物气溶胶以及病毒细菌类,对人体极为有害。

其次,这种尺度的粒子的消光效应很大,对城市的气能见度造成重要影响。

【3】4 PM2.5对人类的危害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

在美国,每年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万-5.2万人; 在欧洲,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0万。

4.1 对人体的危害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对美国20个城市近5000万人的资料分析显示,人群死亡率与死亡前日颗粒物浓度相关[4]。

另有研究表明,PM2.5日平均浓度升高10μg/m 3,冠心病的入院率升高1.89%,心肌梗死入院率升高2.25%,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升高1.85%,呼吸系统疾病危险率升高2.07%[5]。

我国北京市大气PM2.5浓度的升高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和急诊率的增加有关[6,7]。

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颗粒物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也就不同,对机体危害也有4.2 对环境的危害大气气溶胶能直接参与大气中云的形成及湿沉降过程和光化学过程。

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经过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和吸收而减弱,进而改变环境温度。

气溶胶的存在直接增加大气浑浊度,极易造成灰霾天气,影响人们出行和日常生活,灰霾期间气溶胶中细颗粒物占了很大比例,1998年在文莱发生的一次雾霾中,有99%以上的颗粒物粒径<2.5μm[8],加之其对光的散射和吸收,可能使能见度减小。

由于气溶胶的粒径小(特别是粒径小于2μm的粒子)表面积大,为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反应床。

同时气溶胶中某些成分(如微量金属离子)对大气中的许多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

当气溶胶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有部分粒子可能吸附在呼吸道上,甚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直接影响人的呼吸,危害健康。

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变化直接影响天气、气候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及人体的健康。

5 PM2.5的防治措施控制PM2.5既需要控制直接排放的颗粒物,也要控制形成二次颗粒物的前提物(SO2、NO x、VOC和NH3),中国面临严峻考验。

1.调整工业结构及规模,实施清洁生产2.采用洁净能源3.除尘器治理4.防治汽车尾气6 PM2.5采样注意事项由于PM2.5浓度的周际变化幅度较大,在以短期采样结果代表较长期平均值的研究或监测中,合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段或在特殊时期增加补充采样极为重要,否则可能由于错过特殊时期而造成偏差。

参考文献[1] 姚青,韩素芹,蔡子颖. 2011年冬季天津PM_2_5_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化学,2013,32(2):313—318.[2]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等. 北京PM_2_5_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_TSP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06—510.[3] 彭英登,钟良,刘翠玲.北京PM2.5污染特点及防治途径.低碳论坛.[4] Samet J M. Dominici F. C.et al.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20 U.S.cities.1987—1994.N EngI J Med.2000.343:1742—1749.[5] Zanobetti A.Franklin M. Koutrakis P. et al.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its components inassociation with cause-specific emergency admissions.Environ Health.2009,8;58.[6] Guo Y. Jia Y. Pan X. 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ne particuate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Beijing.China. Sci Total Environ.2009,407:4826—4830.[7] 郭玉明,刘利群,陈建民,等.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064—1068.[8 ] 侯美玲,王杨君.灰霾期间气溶胶的污染特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2):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