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_李志攀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同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同济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同济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同济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使用手册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2011年10月目录1平台简介 (1)2用户登录 (3)3平台首页 (4)4基础信息 (6)4.1 信息管理(填报维护) (6)4.2 信息发布 (7)5委托测试 (10)5.1 仪器信息(查询预约) (10)5.2 预约信息 (12)5.3 测试结算 (12)5.4 测试评价 (13)5.5 测试评价查询 (14)6测试管理 (15)6.1 预约信息 (15)6.2 预约信息(审核查询) (17)6.3 结算单查询 (17)7绩效考核 (19)7.1 测试成果 (19)7.2 科研成果 (20)7.3 人才培养 (21)7.4 综合绩效 (22)8其他说明 (23)9 附录大型仪器设备一览表 (26)1平台简介平台功能模块如图1.1所示图1.1 平台功能模块结构图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用户查询共享仪器设备信息,预约委托测试;2.仪器负责人维护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处理用户网上预约委托测试申请,登记、查询、统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3.仪器设备年度绩效考核、统计仪器预约管理流程如图1.2示:图1.2仪器预约使用流程图2用户登录首先打开IE浏览器,输入连接地址如下:/或通过同济大学主页点击行政机构中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进入同济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页面,在用户登录处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功后界面如图2.1所示:图2.1 实验室与设备处网站首页图2.1中,用户点击图示中的矩形框内的链接即可进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首页面。

如图2.2所示:图2.2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界面3平台首页同济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首页如图3.1所示:图3.1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首页该页面分为3大部分,上面部分是一级菜单栏,左边部分是二级菜单栏,右边部分是内容显示区。

显示区有5个链接,分别是“待办箱、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写消息”。

待办箱:点该连接会在下边消息列表列出所有需要处理的消息如图3.2所示:图3.2 消息处理页面该页面上边有一行是查询条件,用户可以输入相关条件查询消息,也可进行分页操作。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出炉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出炉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出炉来源:科研圈作者:陈梦圆、谢一璇、李姗珊、邱燕宁、魏潇科学成就《自然》2020 年十大科学发现出炉当地时间12 月14 日,《自然》(Nature)通过其官网公布了2020 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 9 个科学发现的论文发表于《自然》,1 个科学发现的论文发表于《科学》(Science)。

具体内容如下:1.打破物质-反物质对称性4 月 15 日,日本 T2K 中微子合作组发表论文,首次提供了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起源的证据。

T2K 合作组收集了 2009-2018 年间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数据,通过结合其他的中微子振荡实验,研究人员理清了转换概率对于不同参数的依赖性并给出了 CP 破缺证据。

2.南极臭氧空洞的恢复3 月 25 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指出因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相关法案(如1987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实行,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浓度正在下降,臭氧层出现恢复的初步迹象。

3.爱尔兰史前贵族坟墓中发现乱伦证据6 月 17 日,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该团队对一座位于爱尔兰且具有大约5000 年历史的史前陵墓中埋葬的人类遗骸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了墓中所埋葬之人是一级乱伦的后代:他的父母要么是兄弟姐妹,要么是父母和孩子。

研究团队推测,这座陵墓中所埋葬的贵族,通过乱伦来维持贵族血统。

4.利用卫星绘制树木地图10 月 14 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美国航天局合作发表论文,通过对覆盖西撒哈拉和西非萨赫勒地区超过130 万平方公里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分析,绘制了超过 18 亿棵树木的位置和大小。

这将推动人类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思考、监测、建模和管理方式的根本变化。

5.激活潜伏期的艾滋病毒1 月 22 日,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两篇论文[a,b],通过“激活并杀死”(shock and kill)的方法,利用可促进艾滋病毒(HIV)转录的药物激活位于潜伏期的病毒,增加病毒基因表达,使得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并消灭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27
ppt课件
双级精馏塔
上塔
对富氧液空进行最后的分离 得到纯氧 纯氮
双 内件
板式塔 或 填料塔,上塔填料,下塔板式


馏 冷凝蒸发器
是联系上塔和下塔的换热,为列管式换热

器,管内与下塔相通,管间与上塔相通。
管间的液氧吸收热量而蒸发,管内的气体
氮放出热量而冷凝
下塔
将空气进行初步分离 得到液氮和富氧液空
0% 0% 50 % 50 % 7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ppt课件
2.空气的液化 空气的液化必须采用深冷技术
深冷技术:工业上常将获得-100oC以下温度的方法称为深 度冷冻法,简称深冷法
工业上深度冷冻一般利用高压气体进行绝热膨胀来获得 低温 (1)节流膨胀---对外不做功
28
ppt课件
双 级 精 馏 塔
29
ppt课件
筛板
30
注:下塔板数 与氮纯度有关, 当不产纯氮时 25块即可,上 塔板数取决于 氧的纯度,当 氧气纯度为 98.5%时,大 于50块,为 99.5%时,大 于76块。
ppt课件
板翅式换热器
31
ppt课件
32
ppt课件
板翅式换热器实物
33
ppt课件

低温法、分子筛吸附、膜分离法 三
种类型。
5
ppt课件
1、低温法:
原理:是根据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经加压、预冷、纯化、 并利用大部分由透平膨胀机提供的冷量使之液化,再进行精馏, 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氧气、氮气及其它稀有气体的过程。具体原理 为空气经过增压膨胀对外作功处于冷凝温度,当穿过比它温度低的 氧、氮组成的液体层时,由于气、液之间温度差的存在,要进行热交 换,温度低的液体吸收热量开始蒸发,其中氮组分首先蒸发,温度较高 的气体冷凝,放出冷凝热,气体冷凝时,首先冷凝氧组分.此过程一直 进行到气、液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液相由于蒸发,使氮组分减少,同 时由于气相冷凝的氧也进入液相,因此液相的氧浓度增加了,同样气 相由于冷凝,使氧组分减少,同时由于液相的氮进入气相,因此气相的 氮浓度增加了.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发展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发展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发展一、概述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海平面升高,都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海平面上升14厘米。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泥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厂房的废气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人们释放的化石能源。

如我们熟知的煤炭,石油,天然气。

这些能源是经过数亿年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的储存体。

而我们瞬间就将这些能源释放出来。

而二氧化碳是化学放热后最稳定的形式。

目前,国际上减排二氧化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是减排二氧化碳的最佳途径,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收到了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无法再短时间内满足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另一种是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储存。

对于化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这种方式是最适合的。

中国要实现在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因此,低碳技术是未来国家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1]因此,研究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回收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主要有精馏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四大类。

2.1精馏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杂质,利用二氧化碳的沸点与其他气体不同进行分割,比二氧化碳沸点高的重组分用不同吸附剂脱除,比二氧化碳沸点低的轻组分用精馏方法提出,可得到高纯液态产品。

2.2物理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气中的CO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CO萠新技术。

吸附剂在高压及低温条件下吸附CO,在低压及高温条件下将CO解析,通过周期性的温度变化实现CO与其它气体的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2]。

采用吸附法时,一般需要多台吸附器并联使用,以保证整个过程能连续地输入原料混合气,连续取出CO2产品气和未吸附气体。

空气分离工艺

空气分离工艺

空气分离工艺空气分离工艺是一种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组分分离的技术。

该工艺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航天航空等。

本文将介绍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空气分离工艺的原理是基于空气中不同气体的沸点不同的特性。

一般来说,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以及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而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分别为-183℃和-196℃。

因此,通过将空气冷却至低于氮气沸点的温度,可以将氮气液化,从而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

1. 工业生产:空气分离工艺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艺需求。

同时,分离得到的氮气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防护气体、通风换气等方面。

2. 医疗保健:医疗行业对高纯度氧气的需求非常大。

通过空气分离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医疗设备、氧气疗法等方面,提供给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改善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

3. 航天航空:航天航空领域对氧气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通过空气分离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氧气,用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呼吸供氧,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空气分离工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气分离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空气分离工艺将更加高效、节能。

通过改进分离设备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生产。

2. 应用拓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空气分离工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例如,将空气分离工艺与其他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氧气和氮气的分离与氢气的生产。

3. 环保要求: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空气分离工艺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空气分离工艺将更加注重废气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分离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等组分分离,可以为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航天航空等领域提供高纯度气体。

空气分离装置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阮超

空气分离装置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阮超

空气分离装置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阮超摘要:空气分离技术是工业生产稀有气体的重要技术,是一种通过深度冷冻、吸附、膜分离等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或从气体中提取氦气、氩气等稀有气体的技术。

空气分离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产技术,对于工业制备各种稀有气体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在空气分离技术体系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空气分离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在空气分离装置方面的应用水平,就需要我们对空气分离装置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空气分离装置;新技术;发展趋势一、空气分离技术方法概述目前,根据技术特点来进行划分,常见的空气分离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另一种是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

其中,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主要有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技术、膜分离空气分离技术、化学分离技术等,虽然这一类型的技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展得较为迅速,在一些特定的工业制备稀有气体的生产活动中已经能够取代低温法空气分离技术,但是目前在应用中,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还是存在以下几点的局限,(1)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在生产规模以及产成品的纯度方面都相较于低温空气分离技术有一定的差距;(2)在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中常用的变压吸附法与薄膜分离法在生产中都只能够用于一种气体的制备,但是常见的低温空气分离技在应用中能够实现对于多种稀有气体的分离生产;(3)根据目前这两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来看,非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在投资成本上与低温分离技术相比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

因此,虽然非低温空气分离在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低温空气分离技术才是最主要的生产技术。

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在制备规模以及产品程度上都表现出来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在我国空气分离工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空气分离装置新技术发展现状2.1空气分离装置预冷、净化系统的改进空气分离装置中对于预冷、净化系统的技术改进是这一类型装置的重要技术提升。

中国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发展史

中国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发展史

中国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发展史(1979年至今)【关键词】中国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发展史【摘要】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工业,以德国卡尔·林德教授于1985年和1903年先后发明了第一套空气液化设备和10m3/h(氧)空气分离设备算起,至今已有100年历史。

在100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不仅在品种、等级、性能和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日趋完善,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 1 向林德公司引进两种流程10000m3/h空气分离设备技术1978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型空气分离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新途径。

第—机械工业部提出,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技术。

同年12月12日,以中国技术进出公司为买方及技术引进方,由联邦德国林德公司山售切换板翅式换热器和分子筛流程两种形式的10000m3/h空气分离设备技术,包括提供设计、计算、制造、质量控制与试验等技术资料,并合作生产。

此后,1979年3月7日林德公司又转让了低温甲醇法、液氮洗和28000m3/h空分装置的技术,并合作生产。

引进任务由杭州制氧机厂为主负责。

1979年4月、5月至1980年,131人月分四批到林德公司培训。

1980年5月林德公司供齐五种稀有气体全提取的10000m3/h空气分离设备的成套图纸、工艺装备方面的部分资料及林德公司标准等。

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杭卅制氧机厂应用电算模块,对原有的产品系列进行验算对比,并通过新老设汁方法的对比分析,找出国产大型空气分离设备性能差、指标低、设计不合理的症结。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邓麦村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邓麦村
⑤空气中有机蒸气的膜法脱除与回收。 针 对我国环境问题 , 将工业排放气中的烃类蒸气 加以回收利用 , 还可用于天然气及油田伴生气 中轻烃的浓缩及回收利用 ,目前已完成小试 ,预 计在一二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
⑥无机膜反应分离技术。 无机膜和无机膜 反应器制备技术基本成熟 , 完成了 10 t /a 的乙 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中试 , 产品收率比传统方 法提高 5% 以上 , 水油比可由 1. 5降至 1. 0。同 时 , 还开发了甲醇水解制取纯氢无机膜反应技 术 , w (氢 ) 高于 99% , 并已研制出样机。
( 1996年 8月收稿 )
· 13·
程及应用等开展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以 后膜科学的发展 ,膜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气体透过高分子膜是一个复杂过程 , 其透 过机理通常是气体分子首先被吸附到膜的表面 溶解 , 然后沿浓度梯度在膜中扩散 , 最后从膜 的另一侧解吸出来。
衡量各种选择性分离膜的指标主要有渗透 系数 P 和分离系数 T。一般来说 , 当原料气 (高 压侧 ) 的压力远高于渗透气 (低压侧 ) 的压力 时 , 两组分渗透系数比将等于分离系数。
25 王志魁 ,毕永宏 .石油化工 , 1993( 10): 665 26 黄洁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学报 , 1994( 3): 306 27 黄洁 ,刘海玲 ,余国琮 .化工学报 , 1989( 4): 430 28 叶讠永恒 ,方之蓉 .化工学报 , 1987( 4): 438 29 卢议和 ,段道顺 ,赵景芳 ,等 .化工学报 , 1983( 1): 36 30 王可安 ,史季芬 ,傅举孚 .化工学报 , 1991( 6): 704 31 史季芬 ,陈金芳 ,杨腾 ,等 .化工学报 , 1994( 5): 611 32 张至英 ,戴干平 ,范自晖 ,等 .化学工程 , 1987( 5): 34 33 卢议和 ,段道顺 ,赵景芳 ,等 .化学工程 , 1984( 6): 1 34 余国琮 ,黄洁 ,张清军 ,等 .石油化工 , 1988( 1): 43 35 余国琮 ,黄洁 ,张泽廷 .化工学报 , 1986( 2): 151 36 黄洁 ,余国琮 .石油化工 , 1984( 3): 182 37 黄洁 ,徐世民 ,王平 ,等 .化学工程 , 1985( 6): 1 38 袁希钢 ,尤学一 ,余国琮 .化工学报 , 1995( 4): 512

浅谈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浅谈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E…S 6 iL 0 -lY i m m: 2 :GJ . a Ic …r  ̄
Ke o d :ar s p r t n;c o e i ;d v lp n n t ts y W r s i e a a o i y r g n c e eo me t d sau a
1 引言
随着气 体工业 的迅 速发展 及我 国市场经 济 的建 立, 对气体 生产设 备 的要 求越来 越高 , 同时也 推动 了 空 分设备 技术 的发展 , 特别是 近 2 空分技 术 的发 O年
陆 山
( 白银有 色集 团 股 份有 限公 司 铜 业 公 司制 氧 车 间 , 甘肃 白银 7 00 ) 3 90

要: 根据 国内空气 分离制造行业的产品情况 , 介绍 了国内低温空气 分离技术 的几种方法 , 析了 国内低 温 简要 分
空 气 分 离技 术 的 发展 及 现 状 。
使用条 件 下 已 成 了低 温法 空 气 分 离 装 置 的强 劲 对 手, 但是 , 由于这 几种 方 法 的 固有 缺点 , 它 们在 很 使
多应用领域是无法与低温法 空气分离装 置相匹敌 的。这些 缺点是 : ) 品规模 和产 品纯度受 到限制 ; (产 1 () 论是 P A法还是 薄膜 法 , 只能制 取 单一 气 体 2 无 S 都 产品, 而低 温法 可 以同时生产 氧 、 、 , 至还 可 以 氮 氩 甚 同时生产氪、 氙等稀有气体 ; ) 国内情况来看 , (从 3 中 小型变压吸附制氧、 制氮设备 的投资并不 比低温法
第3 3卷第 3期
21 0 1年 6月
甘3 No 6 I3 .
GANS U METAL LURCY
J n ,0 1 u . 2 1

空气分离技术及其在金陵石化的应用

空气分离技术及其在金陵石化的应用

空气分离技术及其在金陵石化的应用化肥联合车间方紫咪摘要:简要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空气分离技术及相关内容,结合金陵石化空分装置,简要说明了空分装置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空气分离,制氧,工艺,金陵石化1 前言氢气是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也是炼厂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装置的主要原料。

目前,金陵石化炼油部分有自己的两台石脑油制氢装置,石脑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寻找成本低廉取代石脑油的制氢原料成为必然,煤气化制氢就是高效的替代工艺。

金陵石化化肥联合车间生产的氢气一部分供化肥装置、一部分供炼油部分,并逐步取代金陵石化炼油部分原有的石脑油制氢装置,以达到资源利用的综合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氧气是煤气化制氢的主要原料,氮气是化肥合成氨的主要原料。

氧气和氮气都是空分装置的主要产品。

因此空分装置是水煤浆装置正常开车和运行的必要请提和重要保障。

2 气体分离知识概要2.1 空气分离的方法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它们分别以分子状态存在。

分子是保持它原有性质的最小颗粒,直径的数量级在10-8cm,而分子的数目非常多,并且不停地在作无规则运动。

因此,空气中的氧、氮等分子是均匀地相互搀混在一起的,要将它们分离开是较困难的。

目前主要有三种分离方法。

(1)低温法:先将空气通过压缩、膨胀降温。

直至空气液化,再利用氧、氮的气化温度(沸点)不同(在大气压力下,氧的沸点为90K ,氮的沸点为77K).沸点低的氮相对子氧要容易气化这个特性,在精馏塔内让温度较高的蒸气与温度较低的液体不断相互接触,液体中的氮较多地蒸发,气体中的氧较多地冷凝。

使上升蒸气中的含氮童不断提高,下流液体中的含氧量不断增大,以此实现将空气分离。

要将空气液化,需将空气冷却到100K以下的温度,这种制冷叫深度冷冻;而利用沸点差将液空分离的过程叫精馏过程低温法实现空气分离是深冷与精馏的组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空气分离方法。

(2)吸附法:它是让空气通过充填有某种多孔性物质——分于筛的吸附塔,利用分子筛对不同的分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点,有的分子筛(如5A ,13X等)对氮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让氧分子通过,因而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氧气;有的分子筛(碳分子筛等)对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让氮分子通过,因而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氮气。

空气分离整体工艺的发展及优化

空气分离整体工艺的发展及优化

空气分离整体工艺的发展及优化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空气分离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二十年空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步进入节能环保发展阶段,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标签:空气分离工艺流程节能1 空气分离系统发展概况因生产生活需要,利用空气中各组分物理性质不同,把氧气、氮气等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空气分离,简称空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组成,还含有一定的灰尘、水蒸气、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微量杂质,氮气含量约为78%、氧气含量约为21%、其他气体约为1%,想要分离某种气体的产量和纯度成为选择工艺方法的主要依据。

空气分离方法可以分为非低温和低温两种,变压吸附、膜分离、化学分离等为非低温法,低温精馏法为低温法。

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充填有分子筛的吸附塔对不同分子有选择性吸附将空气分离。

分子筛达到饱和时需要对其进行再生,因此一般最少需要两个吸附塔交替使用,分子筛的再生可用加热法或者降压法。

压力吸附法所得产品氧纯度不高,为93%左右,且制氧量有限。

膜分离法是空气通过具有渗透选择性的有机聚合膜时,氧气和氮气穿过薄膜的速度不同,氧气是氮气的4-5倍,来实现氧氮分离。

膜分离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等优点,但是氧气浓度很低,在28%-35%左右,制氧量很低。

低温精馏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空气除去杂质并液化冷却后,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经过精馏分离,实现氧氮分离的效果。

低温精馏法多的氧气纯度大于99.6%,氮气纯度约99.9%,且产气量较大,是目前国内大型空分的主要技术。

1903年,德国林德采用高压节流技术,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制氧机。

1906年,德国海兰特用高压膨胀机来液化空气和生产液氧。

1924年,德国法兰克尔提出在中大型空分设备上采用金属填料的蓄冷器代替热交换器,是大规模气体液化与分离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精馏塔、水冷塔和其他设施得到不同程度改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节能和整体优化。

超重力技术及其应用

超重力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将 超 重 力 技 术 用 于 纳 米 超 细 粉 体 的
在化工 、冶金 、能源 、材料 、环保等工业过程 中 ,多相流体间的质量传递与反应是最基本的生 产过程之一 。在这些过程中大量使用着塔器 。 这种依赖地球重力场作用进行操作的气液逆流
接触设备 ,受到泛点低和单位体积内有效接触面 积小的限制。多年来 ,塔器虽不断有所改进 ,但 过程的强化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
(1)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5~9] 。纳米材 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的 、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 数量级 (1~ 100 nm) 的固体材料 ,包括金属、非 金属 、有机 、无机和生物等多种颗粒材料 。纳米 材料与相同组成的微米晶粒材料相比 ,在物理、 化学性质及性能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例如 , 纳米材料具有低密度 、高膨胀系数 、低饱和磁化 率 、低扩散激活能 、高扩散系数 、高断裂强度 、高 比热和低熔点等特性。纳米材料的概念在 80 年 代中期被确立后 ,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对这种新 材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它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 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热点。纳米材料在微电子 、 信息 、宇航 、国防 、化工 、冶金 、生物 、医药 、光学 等诸多工业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被誉 为 21 世纪的新核心材料之一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能够制备 出粒度低于 100 nm 的纯金属 、金属氧化物 、金 属间化合物 、碳化物 、氮化物及复合材料 ,但却 难以制备纳米盐类化合物 。这主要因为 ,纳米 盐类化合物的制备过程通常涉及相间传递 、反 应和结晶等多个步骤 ,且各步骤间既非简单的 串联过程 ,又非简单的并联过程 ,而是一个复 杂的串 、并联过程 。同时 ,相间传递过程常常 是整个过程的控制步骤 ,它不仅影响过程进行 的快慢和生产效率 ,更重要的是它明显地影响 最终产品的形态 (粒度 、粒度分布 、晶体组成 、 晶习等) ,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因此 ,要想制 备分布较窄的纳米盐类化合物 ,必须尽可能地 强化相间传递和微观混合过程 ,而超重力技术 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21世纪的新森林——气体分离薄膜

21世纪的新森林——气体分离薄膜
薄膜最重要的性质 , 在于 它能控制不同物质的透过能 力。 目
获得 诺贝 尔和 平奖 的联合 国跨 ~ 6
地/ / / 球 故 事
、 - 0 ・ ・
/ 0 。不过无机 薄膜 在高温、 高压和腐蚀环境下有很长 的使 前 多使 用溶解 一扩散模型来 描述气体在 薄膜 中的透过机 制 , 这 1 10 0 能应用于高分子薄膜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 个模型假设气体先溶入薄膜 ,接着由于浓度 差使气体借 由扩散 用寿命 ,
的程度 ,因此地球环境逐渐丧失平衡 ,大 自然 的反扑也随之而 能威胁 近 l 0亿人 口。 来。 近年来 , 地球环境急遽变化 , 全球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高 , 人
之间取得平衡 , 是需要深 刻省思 的课题。 地球本 身有 自净的能力 , 自净最重要 的工具就是森林 , 而 因 类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 , 如何在实现梦想和维护地球环境 此森林和人类 的未来息息相关。 森林 的复育需要土地和时间 , 但
高, 改变 了气候和降雨量。区域性气候变迁又会改变森林 、 农种
扩展 , 使可利 用的土地减少 。
量和水供 应量 , 从而威胁整个 生态体 系, 沙漠也会 向现存的平原 薄且有选择性 的障碍层 , 不同气体依本身的特性 , 穿透薄膜 的能 力不同 , 因此薄膜 能有效筛选气体而呈现出分离气体 的功能。
装在冷气机 中 , 提供氧气 浓度 3 % 5 的空气 , 使人们 在室内长时间 体分离程序相比较 , 薄膜气体分离是低投资成本、 高能 源效 率且
工作也不会感觉疲劳。 目前这类薄膜 多使用橡胶 态高分 子作材 可靠的程序 , 薄膜氢分离 已成功应 用于氢纯化、 燃料 电池技 术和 料。富氧环境随着功用不同 , 所需氧气浓度有很大差异 , 由薄 薄膜 反 应 器 上 。 经 膜 结构 的调整 , 容易就能满足各种应 用的需求。 很 富氧薄膜 也可 具有氢气分 离性 能的薄膜 , 分成有机和无机两类。 无机 薄膜 镍或陶瓷复合薄膜等 , 无机薄膜虽有很好 的氢 用于氧气纯化 , 相较 于传统氧气纯化方法 , 富氧 薄膜可 大幅降低 包含致密钯薄膜 、 分离性 能 , 但这类薄膜性脆 、 制程复杂且操作成本高。有机高分 能源消耗 。 大 气 环 境 的 救 星 子薄膜 坚韧且易于制造和操作 , 但不适于高 温分离氢 。 为改善有 大气 环境 中的二氧化碳 除 了由1 然界 生物呼吸产 生之外 , 机 高分 子薄膜 的氢分离性能 , 目前 的研究方 向多朝 向使 用耐热 9 主要来 自石油、 天然气 、 炭等 燃料 的使 用。要减少二氧化碳 的 性高分 子来 制膜 。 煤 排放 , 简单 的方法就是节约能源 , 最 开发并使 用高能源效率 的产 品也是解决之道 。另外 , 使用含碳量低 或无碳的再生能源 , 如风 能 、 阳热能等 , 太 对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也有帮助。 未来 的气体 分 离薄膜 薄膜气体分离成功的关键在于产能和分离效率。薄膜气体 分离 的产能和使 用薄膜面积成正 比, 在各种形态 的薄膜 中 , 中空

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

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

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
李超越;钱杰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24(14)4
【摘要】该文旨在探讨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对制氧技术进行概述,并讨论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优势,探讨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设计与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对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效果评估进行深入分析,对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优化与改进进行深入阐述,同时还探讨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面临的挑战与限制,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制氧技术在富氧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人们创造更健康、舒适、环保的室内生活环境,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页数】5页(P181-184)
【作者】李超越;钱杰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蓝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2
【相关文献】
1.深冷法制氧和真空变压吸附制氧在富氧炼铜中的应用对比
2.深冷法制氧和变压吸附制氧在富氧炼铜中的应用对比
3.制氧技术在富氧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4.富氧燃烧空分制氧技术研究与应用
5.变压吸附制氧与机前富氧在高炉富氧上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通过鉴定

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通过鉴定

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通过
鉴定
吴轲
【期刊名称】《环境研究与监测》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1989年8月19日,国家环保局科技司于兰州主持召开“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科研项目鉴定会。

出席鉴定会的有省内外有关环境医学、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的专家、教授,以及国家环保局、省科委、省环保局等部门代表共10余人。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吴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大气飘尘中不同有机组分致突变性 [J], 朱惠刚;赵启宇
2.超临界流体萃取对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J], 游静;陈淑莲;王国俊
3.应用HP GC/MSD/DS系统定性分析厂区大气飘尘中的有机污染物 [J], 范元中
4.不同高度大气飘尘样品的采集与有机物分离 [J], 马万奎
5.兰州市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物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 [J], 田裘学;周伶芝;吴仁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