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基础2最终版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5.暗示疗法:如:望梅止渴
饮食护理
❖ 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 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 苦、咸之味,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 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 同性味的食物进行配膳,做到寒热相宜、 五味调和。
❖ 清补类食物:一般均具有寒凉性质。如:鸭、 鹅、鸡蛋、豆腐、甘蔗、绿豆等。常用语而 行病症的调护,具有清补功效。
二、环境适宜避外邪
❖ 外感病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及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 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四时气候变化 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 防寒。如为病人安排病房时,寒症、阳虚者, 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 而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 安置在背阴凉爽病室,使患者感到舒适。
病情观察的方法
❖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 如:望诊:病人目光无神、语无伦次、反应
迟钝、动作失灵等既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 精神好转,目似有光,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既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此乃假神。
❖ 若见病人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 淤血或惊风。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 证;若病人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 萎靡者,多为阴证、虚证;卧时喜加衣 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症;牙 龈红肿灼痛,说明胃肠实热;舌色鲜红, 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边红属肝胆热 盛等。
(二)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
❖通过四诊所获得的病情资料,运用 辨证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判断与确 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为辨证施护 提供依据。临床常用病因辨证、八 钢 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 焦辨证等。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阴阳四时 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善于 养生之人,春夏两季注意保养阳气,秋冬两 季注意保养阴气以 顺应季节变化。如春天应 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期、秋天早睡早起、 冬天早睡晚起等。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四、简答题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明清时期,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论“将护”。陈实功所著 《外科正宗·痈疽门》中“调理须知”“杂忌须知”两篇,实为外科护理的专篇,详细论 述了疮疡的护理原则。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一事物内部了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9、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性、体质强弱、文化修养以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
10、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症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二、填空题
1、中医护理原则包括1)扶正祛邪,(2)调整阴阳,(3)护病求本,(4)标本缓急,(5)同病异护,异病同护,(6)三因制宜。
13、病证后期护理,其内容包括(1),(2),(3)和防止用药复病。
14、在病证后期调护过程中,防止因劳复病是指(1),(2),(3)。
15、山楂的功效是(1)、(2)、(3)、(4)
16、玉米的功效是(1)、(2)、(3)、(4)和降血糖。
17、服含铁质的补血药后,不宜服用(1)、(2)。
18、病后初愈患者应辨证施养,防因食复病,其中寒者应(1),但不宜(2);热者宜(3),但不宜(4);而且在饮食调补时,应防止(5)与(6)。
10、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阴消阳长过程 B) 。
11、原发肾炎,又复患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时,治则为(同时解表与温阳化水 )。
A1型题(单个的最佳选择题)
1、护理原则不包括(未病先防
2、对“证”与“症”的认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所辩证施护即是见热退热,头痛止痛处理)。
和预防保健。
2、正护法的内容有(1) 寒者热之,(2) 热者寒之,(3) 实者泻之和虚则补之。
3、三因制宜护理原则的内容包括(1)因时制宜,(2)因人制宜,(3)因地制宜。4、反护法包括(1)热因热用,(2)寒因寒用,(3)塞因塞用,(4)通因通用。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1)整体观念,(2)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以提问的方式让 学生讨论: 何为中医护理 学?生活中什么 属于中医护理范 畴?使得学生知 道中医护理的范 畴,并且引入本门 课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中医护理学的开展简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
用图片来展示中 医护理技术包括
1、原始社会时期是早起生活护理的萌始,那时候的人们会用树叶、兽皮 什么,加强学生的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响及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绪论
导入新课:
一、介绍中医学
中医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及实及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
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课堂引入:以提问
1949 年之前,汉医指的就是中医。而在民国时期,我们又可称为国医。 的方式让学生讨
腊医学等〕,但是由于指导思想方面存在根本缺陷,阻碍了它本身的进一步 使学生对中医的
完善和提高,所以逐渐消亡并被现代医学所代替。而今年来兴起了一股“中 有一定的认识,产
医热〞。为什么中医会不同于其他传统医学流传至今呢?我们可以认为有 2 生兴趣。
个原因:
1、丰富的临床经历
中医学至今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开展
3、难经 先秦、秦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中医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使中国一跃成为当时东方医学的中心〔当时西方的 医学中心是古希腊医学〕。“中医四大经典〞成功地构筑起了中医学独特的理 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根本确立。所谓“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刚 刚介绍的黄帝内经,现在给大家介绍另一部难经。 (1)成书:在内经之后,成书于汉代以前,这本书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因为这本书主要答复了 81 个医学问题,所以叫做八十一难。
它伪托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一问一答,系统地阐述了人体

中医护理学 绪论复习

中医护理学 绪论复习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 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 体皆极;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晋代王叔和:《脉经》
—阐明了脉理 —确立寸口诊脉法 —首创“三部九候”及脏腑分配原则
30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 ♦ 海藻治疗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含 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 狗脑敷治被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 疫疗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等。
……
31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10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 论》四大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 黄 帝 内 经 》—— 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医学理论典籍,分 《素问》和《灵枢》 两 部 分 , 共 18 卷 162 篇,约成书于春秋战 国至秦汉时期。《黄 帝内经》初步确立了 中医学 礼 记 》“ 头 有 疮 则 沐 , 身 有 疡 则 浴”“鸡初鸣,咸盥漱”
《周礼》“以五味、五谷、五 药养其病”“喜、怒、哀、乐、 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
9
起源阶段(夏商周时期)
《礼记》“炮生为熟,令人无 腹疾” 周代出现 “医师”、“食 医”、“疾医”、“疡医”、 “兽医”等医学分科。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2 .掌握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辨证施护的概念3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4 .熟悉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整体护理的理念和中医学的预防 思想1 .中医护理原则的内容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3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教学难点1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解决办法1 .通过临床病案例解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 反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概念。

2 .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3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插入影视录像教案内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职称考试大纲,2011.12第二版 刘虹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 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与参考书: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 异病同护 • 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 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 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 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 、党参免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 休息,避中益气;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 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 关元、长强 症—— 个别、孤立的表象

症状 体征
内在联系的组合
•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 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 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 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 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 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 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风热感冒,根据 “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 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 、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中医护理
主讲:李创南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学 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 护 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 新 进展。
•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 本 理论与技术 • 中医护理学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 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关系
二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金元四大家
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以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
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
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历代医家必综合医、药、
护三者的知识、经验于一身。在中医临床,护理职责一般是由医者、医者的助手或由医
者指导患者家属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
第一章 绪 论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发展概况,熟悉中医护理发展历史中重要 的医家、代表著作及学术思想。 2.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治疗期间注意“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伤寒杂病论》最有影响的临床医学巨著 记载了各种护治一体的疗法,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治狐惑病的熏洗法、烟熏法; 治咽痛的含咽法;以及坐浴法、外掺法、灌耳法、吹鼻法等外用药护理。 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 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指出饮食应辨证:“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护理学包含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三个层面。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临床基础,以正邪论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临床认识,以辩证施护为临床护理的核心。

中医护理方法是运用辩证施护理论为指导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患者资料,判断疾病症候属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辩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热界的统一。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整体观念包括:、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3、中医整体护理。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器官组成的,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发生生理上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医认为“仍与天相应”,“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整体护理:是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护理患者的基本方法,辩证与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搜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第一章:绪论1.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技术及护理过程的规律,以促进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康复护理的一门科学。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观察,调整阴阳平衡,促进人体康复。

2.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认为,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

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4.注重调养:中医护理学认为,调养精神、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调养。

1.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中医护理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尊重生命:中医护理学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3.平等关爱:中医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平等、关爱、尊重,关注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4.敬业奉献:中医护理学提倡护理人员具备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挥护理专业价值。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五行:中医学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五行相生相克,维持自然界和人体的平衡。

3.脏腑:中医学将人体内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护理学 绪论

中医护理学 绪论

•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的医学院 •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边从事临床教学 • 秦伯未创办了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供中医学生临
床实习 • 李平书创办了神州医院和上海医院为兴建了粹华制药厂,
9、护理技术操作
《 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
千 金
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 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方 》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府有翰林医官院,御 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
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 独俱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 “饮食箴” 、“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 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 求。
• 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
《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 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 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 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 久不瘥者用鲫鱼羹。

小儿要经常洗澡,但“勿以杂水浴之。”应
方 “冷热调和” 》 对小儿喂养方面:“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
不消,复生疾病。”“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
3、养生护理
《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如 千 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洞 金 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 方 不愈,然后命药” 》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二、隋唐五代时期
肠吻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
《 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中医护理学基础 绪论

中医护理学基础 绪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27限公司
七、明代
《本草纲目》 《温疫论》 《外科正宗》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28限公司
七、明代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贡献 《温疫论》--世纪性传染病因卓越创见
《外科正宗》 -外科护理的消补毒充隔离、预防 接种、饮食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29限公司
八、清代
《温热论》 --阐明了温病的发病规律 《治疫全书》 --疫病的预防 《侍疾要语》
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系 ,招 收大专生
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 理系招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33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30限公司
《侍疾要语》
1. 情志护理 2. 生活护理 3. 病情观察 4. 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31限公司
九、近代
1.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2.建院办学培养中国护理人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32限公司
十、现代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首部中医护理专著《中 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
洗脸、洗手、洗脚、 沐浴和洗涤食具等
1.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2.饮食卫生 3.心理卫生
以五味,五谷 ,五药养其病
喜、怒、哀、乐、爱、恶、 欲之情,过则有伤
4.预防思想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
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 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5.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12限公司
三、战国-东汉时期 1.《黄帝内经》 2.《伤寒杂病论》 3. 《神农本草经》 4. 华佗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17限公司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脉经》 2.《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