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

合集下载

文献阅读的方法

文献阅读的方法

文献阅读的方法第一,文献阅读不能拿来文献不管三七二十就将其全文读下去,看文献的次序是先看看摘要,看看摘要中最后面的两到三句话,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然后看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10篇有九篇都不是近五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看了,这种文章没有跟进最新研究动态的,能给的提示不多;看完参考文献了,就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

觉得以上三个都比较的合乎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就开始全面的仔细的阅读全文。

仅仅看摘要称为略读;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是概读;将全文看完,并且在看其试验时对照其试验数据与图片进行自己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分析与文献所阐述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不懂的概念,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就是对一篇文献进行了精读。

第二,看文献的四个阶段,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开始接手一个课题方向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所查到的头几篇文献都是作为精读的,如果能查到一到两篇跟自己所做方向相关的综述文章,肯定要进行精读,力求完全吸收,弄懂这个领域内所涉及到的概念、术语、研究现状和日后的研究方向等,接下来就似乎进入详读阶段,详读的文献以综述文章所综述的研究性论文(也就是有试验和试验分析的论文),详读的过程就是弄懂所研究领域的一般性试验研究方法,与已有的试验分析范式和思路,以及一般性的分析思路,同时也要把握住研究者进行相关的研究的思路和原因,也要开始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呢,很简单,那就是抓住所看论文的结论进行反问,想想结论是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条件性,想想几个研究论文所说结论之间的不同以及内在的发展,或者是根据实验室已有的硬件设计如果要做重复性试验该如何做,如果更改了试验方案会带来什么问题,如果更改试验方式又会有什么地方与所看论文的试验结果有不同,反正第一阶段的详读后以产生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为终止。

阅读文献三大问题

阅读文献三大问题

阅读文献三大问题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一:坐不住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

1.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

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

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

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2.带着问题看文献。

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

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

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

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3.树立明确的目标。

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

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

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二、记不住精简记忆内容,抓重点,舍次要。

把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

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

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

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

”这个建议很好。

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读文献当然不可能啥都记住的,很多细节问题(如这个峰、那个峰)大多记不住,也不必都记住。

但是关键在于领会:(1)这篇文章研究了什么东西?(2)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3)得到了什么关键结果和论断?如果你要开展后续研究的话,还可以思考(4)这篇文章有什么不足?怎样开展后续研究?三、想不开1.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

当今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当今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当今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当今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既包括技术与数字化的冲击,也涉及到读者自身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今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首先,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了冲击。

如今,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导致传统纸质书籍的销售量下降,图书馆的借阅率减少。

电子书、网络小说和手机APP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获取海量的阅读资源,但也导致了信息过载和碎片化阅读。

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而是浏览短文和新闻,只获取片段化的知识,这无疑有损于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社交媒体的流行也对阅读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即时与便捷的交流平台,但同时也让人们忽略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人们更容易被社交媒体上的消息和信息所吸引,而忽略了经典文学和理论的阅读。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存在着真实性的问题,许多人更愿意相信不经思考的消息,而忽略思考与研究的过程。

这使人们的思维变得肤浅和片面,对复杂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的理解。

另外,现代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和“屏幕时代”的到来也限制了人们的阅读。

现代生活中,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工作、社交和娱乐活动上,而抽出的时间用于阅读变得越来越少。

经常加班的工作状态和依赖屏幕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留下的时间非常有限。

此外,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的阅读时间被更多社交娱乐活动所占据,导致阅读成为许多人的闲暇活动,而不是主要的知识获取方式。

此外,读者本身的问题也导致了阅读的不足。

人们的注意力和注意力分散问题逐渐成为阅读的障碍。

与过去相比,现代人更容易分心和受到干扰,无法长时间专注阅读。

此外,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和快速获取信息的人们,往往对于深入阅读和耐心思考缺乏兴趣和耐心。

久坐和缺乏运动,加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长,也导致了眼睛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阅读教学大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目标把握不准确。

由于教师对阅读课的目标把握不准确,因而出现在课程内容上兜圈子,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的问题。

(二) 重共性目标轻个性目标。

忽略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没有突出不同问题的特点。

(三)淡化读书,初读不够。

没有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四)重朗读轻默读。

不同学段的阅读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随着学段的升高阅速度也要求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忌面面俱到。

我们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平时上和上公开课并不一回事。

平时因没有听课者,随意性就大些,而在上公开课时,老师总想在四十分钟里展示出自己比较全面的素养,总怕会存在漏洞。

这也难怪,因为一堂课不管表现得如何完美总存在不足,听课者众多,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们常常看到这一幕,就是一堂课下来,评课就象一场批判会,有些授课教师听了别人的建议后反而觉得找不着北了,那是因为他把别人的建议全盘接受而没有进行梳理和思考,把许多人的建议全盘接受其实就是追求全面。

想想,把每个人的观点机械的加起来就是要在一堂课中全面顾及朗读、默读、掌握字词句、领会句子的含义、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写法等等,但一堂课要顾及那么多的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课堂就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

我们是教师深知这一点的,但为了求全面,而又深知学生不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时,就提前训练,提前交代学生该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答,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秀,为的是能全面展示学生和教师的素养。

其实我们常常看的公开课说的第一课时,其实已是第N课时了。

我们只是在观看表演。

在听完公开课时,常常听到底下的老师有这样感叹:我们的学生哪有那么会呀!甚至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起自己的学生来:我的学生如果有这些学生的一半就好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叹息时,我都在想,学生都会了还需要老师教吗?我心里明白,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和鼓励。

文献研读遇到的问题

文献研读遇到的问题

文献研读遇到的问题
研读文献时,研究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建议:
1.文献获取问题:
问题:在获取需要的文献方面可能遇到访问限制、付费障碍或文献不存在的情况。

建议:尝试使用学校、图书馆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库和资源。

此外,向同事请教或使用学术社交网络也可能有助于获取特定文献。

2.文献理解问题:
问题:有时文献可能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某些专业术语或复杂的统计学和方法学。

建议:寻求同领域专家或老师的帮助,使用专业词汇的词典或解释性文章,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有时,反复阅读和笔记也是帮助理解的有效方法。

3.文献综述问题:
问题:如何将文献综述组织得清晰、连贯,确保不漏掉重要的研究成果?
建议:制定一个明确的文献综述计划,按照主题或时间线来组织文献。

在综述中强调不同研究的关键发现,并尝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4.文献质量问题:
问题:如何评估文献的质量,确保选取的文献是可靠和具有代表性的?
建议:注意文献的来源、作者资质、研究方法和实证结果。

选择来自著名期刊、有高引用率的文献,并确保作者有相关领域的专业资质。

5.文献更新问题:
问题:领域知识不断更新,如何保持对最新文献的了解?
建议:定期订阅领域内的期刊、会议和学术社交媒体。

使用学术搜索引擎,设置文献推送通知,以确保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献阅读与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文献阅读与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文献阅读与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阅读文献与评价过程,遇到问题与反思:
1、基本概念不清楚,如演化博弈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论。

解决办法:顺藤摸瓜,不放过有疑问的概念与名词等,获得权威解答的途径:文献与书籍
2、问自己的问题还未形成习惯,例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仍然存在的问题,我可以学到哪些用到我的文章中,跟踪文献下载与整理阅读。

解决办法:每次阅读文献时,都要提示自己问问题,具体办法:关键词提示
3、文献头尾(摘要与讨论)首先阅读,根据其评估是否有阅读的必要,再对中间正文阅读。

4、英文参考文献阅读的不够多。

解决办法:先阅读经典文献,再文献跟踪阅读相关文献
5、有时阅读偏离了所要研究的主题
解决办法:锁定关键词,将你课题的关键词按照重要顺序一次排列,再在所要阅读文献中查看关键词是否与自己研究关键词还没重要性相关。

即,关键词匹配率,重要性顺序次序。

6、关注于文字的量,而忽略了质
解决办法:是否引用所阅读文献内容因素:与自己研究内容的相关性;发散思维下,未来可能使用它的机会
7、问完成精细化整理笔记,与撰写出一篇文章
解决办法:利用有道笔记,印象笔记等,对日常所阅读文献记录内容进行两次整理。

一次整理为,综合记录:二次整理为,
分类与逻辑撰写。

参考文献引用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引用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引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编日常工作中发现,许多作者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录排工效,降低了文章被录用的概率和文章发表的质量,一方面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妨碍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参考文献引用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能够反映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水平、重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和有待突破点等的掌握程度。

对于业内研究人员而言,从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基本上可以判断一篇学术论文的水平。

1.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10篇以上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

2.参考文献内容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主题服务。

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主题的表达。

3.尽量引用原始文献尽量引用一次文献,如图书、论著、期刊、论文集、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

当需要转引他人所引文献时,作者应亲自阅读该文献,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疏漏或错误,并对原始文献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在小编工作中,经常遇到作者为了省事和增加参考文献的数量,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造成了二次引用。

二次引用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在引用过程中,可能会有科研工作者误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造成传递*的危害。

4.参考文献的年代和水平我们在前面提到参考文献的引用能够反映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水平、重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和有待突破点等的掌握程度。

因此我们应引用该学科、该领域最新的、具权威*的文献。

有些作者在文章中引用的文献陈旧,有的甚至是20多年前的资料;也有作者引用一些不知名作者的较片面、较局限的资料;还有作者引用众所周知的教科书中的一般知识*内容,从而不能充分论*自己的观点,影响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使文章缺乏科学*、创新*。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一)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一)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一)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1. 文献获取问题•文献订阅费用高昂:许多学术期刊对于个人读者而言费用较高,限制了文献获取的广度和深度。

•文献版权限制:某些文献的版权限制了其在公开网络上的分享和传播,导致难以获得全文。

2. 文献质量问题•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部分文献可能包含错误的数据、理论或研究结果,或者已经过时而未及时更新。

•存在偏见或专业观点限制:不同文献作者可能有不同的研究偏向和观点,这可能影响到文献中的结果和解释。

3. 文献理解问题•过于专业的术语和概念:某些文献可能过于专业化,使用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使非专业读者难以理解。

•文献结构复杂:文献可能包含复杂的结构,如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读者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理解和整合这些信息。

4. 文献篇幅问题•过长的文献:某些文献篇幅冗长,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阅读和理解,增加了读者的负担和时间成本。

•信息过载:大量文献可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信息过载,难以筛选出关键信息,理解整体框架。

5. 文献引证问题•文章引证不全面:某些文献可能没有充分引用相关的研究和文献,导致读者在理解背景和上下文时存在缺失。

•参考文献不合规范:某些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规范,缺乏必要的信息,使读者难以追溯原始资料。

6. 文献过度依赖问题•过度引用先前研究:某些文献可能过分依赖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和深度。

•与其他文献缺乏对话:某些文献可能缺乏与其他相关文献的对话,使得研究进展和观点的交流受限。

总结: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存在文献获取问题、文献质量问题、文献理解问题、文献篇幅问题、文献引证问题以及文献过度依赖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分析和筛选策略,以获取准确、全面和有价值的信息。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文档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文档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月23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阅读,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关键作用。

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一、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大学生,阅读形式多样化,阅读场所多元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目的功利化。

在阅读习惯改变的同时,也突显出许多问题。

1、阅读时间和数量齐下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被上网和娱乐时间大大挤占。

根据2015年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 年 6 月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 6.68 亿;2015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周上网时长为25.6 小时。

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花费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挤占了越来越多的阅读时间。

与阅读时间下降相对应的是,阅读数量的减少。

另外,部分学生未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加上大学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得大学生阅读时间和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2、阅读带有功利色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知识更新速度飞快,使得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大,阅读的目的性日益增强,实用性成为阅读的首要考虑因素。

因此,考试就业和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素养。

专业书籍的阅读可以帮助巩固课堂学习,扩展知识面,开阔思路,因此,多数大学生把时间用在专业书籍的阅读当中。

另外,各类专业证书也是大学生的目标之一,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从业证书、司法考试等成为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由于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考研类书籍也成为热门。

励志成功类书籍因其鼓舞性也是大学生的常看数目。

而哲学类、经典名著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现代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扩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着大量信息碎片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导致阅读效果下降,这也给我们提出了解决的挑战。

本文将从信息过载、注意力不集中和深入理解难题三个方面探讨阅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信息过载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人们往往通过网络浏览器或社交媒体接触大量来源广泛的资讯,却无法有效地筛选和整理这些信息。

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1 注意力涣散在浏览大量文章或内容时,我们会遇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频繁切换浏览器标签页、跳转链接以及弹窗广告等诸多干扰因素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进而减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

1.2 信息可信度低网络上泛滥着假新闻、虚假广告等虚假信息,我们往往难以辨别真伪。

这不仅容易误导我们的判断和思考,还可能对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信息过载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法:二、注意力不集中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注意力不集中是另一个阅读存在的难题。

以下是引起注意力分散的几个原因:2.1 技术设备干扰智能手机、电脑等技术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设备提供给我们大量娱乐和社交功能,在使用它们时容易让我们陷入社交网络、游戏或其他应用程序中而忽略了阅读。

2.2 快节奏生活方式现代社会节奏快速,人们面临工作压力和各种事务处理,并时常追求即时性。

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们匆忙地看待阅读,缺乏耐心去深入思考。

要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三、深入理解难题整体理解和深入思考是高效阅读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人们也会面临以下挑战:3.1 浅尝辄止信息过载和快节奏生活带来了对速成的渴望,使我们有时候浮光掠影地阅读。

这样的表面阅读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内容的核心思想。

3.2 缺乏背景知识阅读某一特定领域的文章时,如果缺乏该领域相关的背景知识,很难理解文章涉及的专业术语或概念,从而影响对内容的准确理解。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阅读文献中存在的问题1. 文献质量问题•引用错误:文献中的引用格式错误或未按照正确的引用规范进行引用,影响了参考文献的可信度。

•数据操纵:文献中可能存在数据操纵或篡改,导致结果不准确或失真。

•重复发表:有些文献可能是已经发表过的重复内容,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和资源。

2. 内容与结构问题•信息不全:有些文献可能在提供论题的各个方面上信息不全,使得读者无法全面理解或使用。

•结构混乱:一些文献可能缺乏清晰的结构,逻辑关系不明确,使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3. 内容原创性问题•剽窃抄袭:文献中可能存在他人的观点、数据、图表等未经充分引用或注明出处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

•内容错误:文献中可能存在错误的事实陈述、概念解释等,影响了读者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4. 语言表达问题•语法错误:文献中可能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使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意思。

•句子结构混乱:一些文献可能存在句子结构混乱、逻辑关系不明确的问题,阻碍了读者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5. 出版偏倚问题•商业影响:一些文献可能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存在一定的出版偏倚,使得观点不客观。

•地域偏向:一些文献可能偏袒某一地区或文化,导致了局限性的观点和结论。

以上列举的问题是阅读文献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读者来说,应该保持批判的阅读态度,并尽可能多的参考不同的文献源,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6. 缺乏实证支持问题•未提供实验证据:一些文献可能未提供充分的实证支持,使得论点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

•实证方法不当:有些文献可能采用了方法不科学或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实证方法,导致结果的可靠性有所质疑。

7. 学术界交流问题•文献难以获取:一些文献可能因为版权问题或其他限制而难以获取,给研究者的工作带来困难。

•文献语言不通:有些文献可能使用非常专业化的语言,给非专业研究者带来理解困难。

8. 时间延迟问题•更新速度慢:一些文献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观点。

查阅文献时常见4问题

查阅文献时常见4问题

问题二: 信息不足 研究主题比较前沿,还没有学者进行过 研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研究主题比较肤浅,不值得学术研究。 这种情况应该更换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界定得过于狭窄了。这种情 况需要扩大你的研究范围或者更换搜索 关键词。
问题三:文献管理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 的分开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文献就排在最前 了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分类装订和保存。
问题四: 阅读文献(外文文献)
阅读文献是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思想的源泉,需要无 数辛勤的汗水与努力。 为了减少学生在阅读文献时少走弯路,提高文献阅读的速度和 效率,特将前人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文献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对原始资 料的熟悉,以及不断地识别出关键论文,阅读速度也会逐渐提 高起来。 (2)一般来说,一篇论文的摘要、介绍和结论部分就可以包含前 面所涉及问题的大部分信息,一开始就非常详细地阅读论文的 所有内容是很缺乏效率的。 (3)泛读和精读。不是所有的文献都需要仔细的阅读,把握“重 要、权威、经典”六个字。
文献管理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文献就排在最前复印或打印的文献分类装订和保存
检索文献中常见问题
问题一: 信息过载

主题界定的过于宽泛,应缩小研究范围。 对文献进行筛选,应尽量保留权威文献,剔除档 次低的文献。 理解和对你业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这样你可 以确定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文献以及需要哪些文献, 从而使初学者不至于陷于那些有趣、与你自己的 研究相关但又不是十分关键的文献之海。

注意!阅读文献要克服这三大问题!

注意!阅读文献要克服这三大问题!

注意!阅读⽂献要克服这三⼤问题!⽂献阅读是做科研、写论⽂的重要基础,但是并⾮每⼀个科研⼈员都喜欢和擅长阅读⽂献,看着密密⿇⿇的⽂字资料,硬是⼀个字也看不进去。

经⼩编总结发现,⽂献看不下去⼀般存在三个问题:坐不住,记不住,不理解。

⼀、坐不住坐不住,指的是有的⼈阅读⽂献没有耐⼼,阅读⽂献时容易⾛神。

阅读需要兴趣,⼩说同样有很多⽂字,为什么⼈们读⼩说读的津津有味,看⽂献却觉得枯燥乏味呢?说到底是因为⼩说中的情节更加吸引你看进去,那么学术⽂献虽说专业性很强,很枯燥,但是只要你掌握⽅法也是能愉快阅读下去的。

第⼀,需要阅读⼤量⽂献来培养兴趣⽂献读的多了也就积累了⼀定的领域知识,进⽽领悟到⽂献阅读的⽅式⽅法,万事开头难,凡事做的多了也就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但最重要的是坚持。

⼀开始看⽂献可能很痛苦,不懂还要硬读下去,但是读的多了也就找到了在这⽅⾯的兴趣了。

第⼆,带着⽬的看⽂献找到和⾃⼰领域相关的⽂献,再根据要写作的论⽂课题,看看⾃⼰需要些什么资料,带着⽬的和需要去阅读⽂献就会轻松很多,⽽且效率会很⾼。

第三,树⽴⼀个⼩⽬标⼀天看⼀篇⽂献,或者⼀周精读⼀篇⽂献。

督促⾃⼰坚持下去,阅读⽂献就像背英⽂单词,看得多了也就掌握了⼀定的规律。

第四,抓住⽂献主线,顺藤摸⽠第⼀遍⼤致浏览⼀下整篇⽂献内容,然后找到⽂献主线,了解⼤概内容。

然后再根据⽂章主线去阅读,这样不但节省时间,还有助于过滤掉不需要的内容。

⼆、记不住很多⼈经常强迫⾃⼰啃⽂献,硬着头⽪⼀字不落的看完了结果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浪费时间,⼼情也变得更糟了。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我们阅读⽂献的⽬的就是读过之后能⽤⾃⼰的话阐述出来⽂章的中⼼思想,再引⽤到⾃⼰的⽂章⾥,可是你看了半天⽂献却是越看越糊涂,这就让⼈很沮丧了!我们不妨精简⼀下记忆内容,把重点记住,边阅读边⽤理解,⽤⾃⼰的话说出来;把不重要的部分舍弃或者⼀带⽽过,记住了主要的东西也就掌握了整篇⽂章的中⼼思想,这样就不会忘了。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阅读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是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没有乐趣可言,因此对阅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2. 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很多学校在阅读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指导,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3. 阅读材料单一化目前,一些学校的阅读材料过于单一,内容大多是课本中的文章和教材,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阅读能力评价不够全面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和词汇量上,而对阅读能力的其他方面如阅读速度、阅读表达等方面的评价相对不足,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关键。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书籍,组织阅读俱乐部、读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变得有趣起来。

2. 建立系统的阅读指导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阅读指导,包括阅读技巧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案。

3. 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学校在阅读教学中应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报纸、杂志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C刊论文阅读常见的三大问题

C刊论文阅读常见的三大问题

C刊论文阅读常见的三大问题文献阅读是做研究的基本功,就像练武先蹲马步,拳击先练力量,对科研工作者来讲,阅读文献,是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精读文献来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是他们日常学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或者说是一个需要坚持到底的学术习惯。

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难开始,记不住,不会用。

01难开始开始阅读文献会有畏难情绪,具体往往表现为:有阅读计划却难以实施: 一想到读论文就焦虑,甚至有学友会发展到到害怕学习场所;拖延阅读:在几件事同时出现时候,会做别的事情来避免翻阅文献;只选择简单的阅读:虽然开始阅读,但是在面对论文时更喜欢找简单的文献阅读。

这些心理的主要成因,就是在进入科研之后,既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也不适应这样的高强度工作。

除了一些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感到恐惧外,另一个原因则是高估了科研的难度。

其实,科研也是一种项目的完成。

要克服困难,可以把难以逾越的问题化解为若干个可以轻松完成的小目标来做,拆解科研的每个细节,只要能一步-步做下去就好。

02不思考阅读文献,本来就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效果,看别人的东西,也是理解自身长处的过程。

“学海无涯”,“文献无边”,如何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阅读效果,需要一定阅读的战略。

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西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

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 。

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

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

03没收获阅读完文献,没记住啥内容,感觉没收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注意自己阅读的连贯性,持续阅读下去,而不是遇难而怯。

我们通过阅读建立知识体系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对着人夸夸而谈我们了解多么完整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第一大问题:坐不住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

“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

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

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

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

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

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

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

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

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

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

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高兴趣。

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大家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

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

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因为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常常也可以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

因此,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

此外,一般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第五,用做白日梦的方法提高兴趣。

想象自己看文献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施一公老师博文《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享受科研。

这样的想象也可以增强兴趣。

第六,用想象力增强看文献的兴趣。

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但是可以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可以对它编故事。

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

还有一些做法会降低看文献的效率从而降低兴趣。

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因为看文献时总是从头开始一字不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很久还是不懂。

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

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看文献要抓主线(见《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动可以促进思维,所以如果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第二大问题:记不住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

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

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使人不沮丧?我尝试过很多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十倍,但我的记忆力连20%的提高都没有。

事实上,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是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高了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

因为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需要记忆的一定是重点,需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

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献,对科研,而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高。

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

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因为结论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

如果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一般是结论。

不过,由于结论并非完全可靠,所以,一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

例如:本文研究表明:基因A可能(或者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几句话,除了结论,还要加上关键实验。

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常常会做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但是,最关键的实验往往只有一两个。

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增强,因此表明基因A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需要加上选题的依据。

即为什么做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

此外,还可以加上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

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之后,不久就会忘记。

所以,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

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

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

”这个建议很好。

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刻。

例如,《科学美国人》就会经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订阅。

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而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做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需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如果觉得做成PPT太麻烦,也可以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自己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

我经常发现,写博客是可以促进记忆的。

我的博客今后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

所以,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和自己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

经常这样做的话,很快就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自己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学,定期轮流由一人向大家介绍文献。

很多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

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

我以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很多,也更容易记住了。

(参见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很多人可能觉得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

所以对于重要的文献,可以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

我曾经这样做过,发现效果不错。

第三大问题:想不开仅仅记住别人做的研究是不够的。

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如果不能做出好的研究,可以说只是浪费时间。

“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

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

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

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

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看完一篇文献,能够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

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

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

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

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

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这篇文献为什么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

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原因,在分析将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

所以,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原因。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

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参见我以前的博文《谈科研的创造力,洞察力和行动力》。

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

分析别人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将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

分析完了之后,模拟一遍作者的选题过程。

假设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知道作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自己:我能够想到这个选题吗?如果可以,怎样想到?如果不可以,为什么?3. 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

但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许多新的问题产生。

看完一篇文献,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参见《划时代的论文与划时代的问题》)4. 本文对自己课题有何启发?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建立联系。

看完一篇文献,一定要与自己做的课题或者将来打算做的东西联系起来,问自己:本文对我的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5.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决定现在研究什么。

只有不断地对未来进行预测,才可以养成预测未来的习惯和提高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要思考: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其中哪一两个是最重要的?本问题与问3有紧密联系。

6.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

能够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仅是自己科研水平的体现,也可以防止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所以看完文献之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 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同一个结果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

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同于作者的解释。

这样的锻炼,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还可以帮助自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增强文章说服力。

8. 我有哪些新的想法?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之后,自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如果还不知足,那就再强迫自己想出几个idea来。

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为了防止遗忘,最好将答案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