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课教学文稿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用尺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
2.难点:建立长度观念,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香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香蕉的长度。
学生可能会用“长”、“短”等词语描述,教师引导: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香蕉的长度呢?学生回答:用尺子量。
2.学习长度单位教师出示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尺子上的刻度。
教师讲解:尺子上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厘米,10个小格代表1米。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出1厘米、2厘米、3厘米……10厘米、1米。
3.实践操作教师发放尺子,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说出同伴的身高、桌子的高度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教师出示一个书本,让学生用尺子量出书本的长度。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如:尺子要放直,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等。
5.学习比较物体长短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长度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铅笔更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长短时,可以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比较大小。
6.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涉及长度单位、用尺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短等。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用尺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短等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2.用尺子量一量家中的物体,记录下它们的长度。
3.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学会了用尺量物体长度和比较物体长短。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4《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4《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厘米标尺、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套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厘米标尺、米标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介绍厘米和米这两种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厘米标尺、米标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课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和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实际测量和估算长度。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实际测量和估算长度。
2.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厘米和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厘米和米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4. 估算练习: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进行估算,如估算一本书的长度、一根笔的长度等,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5.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宽度和长度之差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所学知识测量和估算家庭中的长度,如床的长度、书桌的高度等,并记录下来。
8. 板书设计:《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和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实际测量和估算长度。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实际测量和估算长度。
2.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进行长度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其单位:米、厘米、毫米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实际测量和计算: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难点:实际测量和计算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如米、厘米、毫米等。
3. 演示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馈:学生展示测量和计算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和计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长度单位在工程、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长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如尺子、绳子等,用于演示和实践活动。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题目。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如测量教室、操场等的长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根尺子,向学生解释尺子的刻度表示厘米和米的概念。
2.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一些物体,并询问学生它们的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讲解与演示:1.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2. 教师向学生解释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换算。
练习与巩固: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来表示。
2.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3.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评估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延伸活动:1.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学校内不同地方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来表示。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长度问题,与同学互相出题并解答。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长度测量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讲解、演示、练习和实地考察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的评估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米和厘米练习(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
米和厘米练习(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对米和厘米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深化对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学基本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米和厘米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地运用米和厘米的计量单位;3.能够完成一些由米和厘米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1.练习手眼协调能力;2.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态度,养成科学的计量习惯;3.通过团体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3.通过数学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1. 掌握米和厘米的概念在课前小组活动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抽象绘图、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深入掌握米和厘米的概念。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辅助材料,对米和厘米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并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2. 运用米和厘米进行计算在课堂上,我会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米和厘米计算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思考和与组员讨论解题方法。
并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运用米和厘米计算的方法和技能。
3. 巩固米和厘米的应用在课后作业中,我会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宽和家庭用品的大小等,让学生运用米和厘米进行计算,从而巩固和发展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活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不同的米和厘米测量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解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米和厘米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困惑,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3.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让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地理解和感知米和厘米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教学一开始,我会设计一些热身活动,如小组竞赛等,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厘米和米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物理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直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测量数据,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关系。
2. 演示法:展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阐述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演示:演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和准确读取数据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房间的大小、家具的尺寸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5-4《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5-4《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练习》这一课时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长度单位》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通过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和米尺子、教学课件、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些小物品用于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需要测量商品长度,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尺子,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呈现PPT,展示厘米和米尺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米和厘米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米和厘米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米和厘米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米和厘米的换算:让学生掌握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灵活转换。
3. 长度的测量:让学生学会使用米尺和直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能正确读数。
4.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米和厘米解决生活中长度测量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和厘米的认识、换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米和厘米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长度测量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米和厘米的认识、换算及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操练:让学生进行米和厘米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米和厘米解决长度测量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米和厘米的认识2. 米和厘米的换算3. 长度的测量4.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米和厘米的换算及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是否到位,换算关系是否掌握牢固。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米和厘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米和厘米的认识、换算及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卷尺等。
4. 实际操作:测量物体长度,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实际操作中的测量精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示范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5. 总结知识点,强调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及换算知识。
2. 自主设计测量任务,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八、拓展延伸1. 讨论: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建筑、科研等领域。
2. 探究:是否存在其他长度单位?它们在哪些领域中使用?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及换算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了解它们的用途。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珍惜时间、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常见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如:计算教室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难点:1. 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长度单位的教学道具,如米尺、厘米尺、毫米尺等。
2. 准备实际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3. 准备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4. 准备教室的环境布置,以便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结合教学道具进行直观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计算练习: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如计算教室的面积。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请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填空完成下列句子:(1)1米等于______厘米;(2)1厘米等于______毫米。
2. 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1)长度单位中,______大于毫米;(2)下列长度单位中,______是最大的。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米、分米、厘米、毫米。
2. 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实际测量物体长度。
2.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尺子、测量工具、计算器。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铅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示例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课后作业:1. 请用所学长度单位,测量并记录家中的三个物体的长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主题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十、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示例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厘米的认识练习(教案)
厘米的认识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厘米,能够熟练地使用厘米测量长度。
2. 熟练掌握使用厘米尺量物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读取长度数值。
3. 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测量精度。
二、教学重点:1. 厘米的认知及其使用方法。
2. 如何正确读取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精度。
三、教学难点:1. 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并识别厘米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以便在测量中减小误差。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要求学生辨别并简单说明其含义。
2. 导入新知识:出示一张标准厘米尺(如下图所示),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厘米的长度大小。
3. 学习厘米尺的读法:板书示例数值(如0.5厘米、1厘米、1.5厘米等),并让学生模仿读数。
4. 练习测量:随机给出几个物品,要求学生使用手中的厘米尺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5. 训练观察能力:出示两张大小相似但略有差别的图,要求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长度差别并进行记录。
6. 综合训练:出示若干个长度不一的物品,要求学生使用厘米尺对其进行测量,并按照长度大小进行排列。
7.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进行厘米尺的大赛,看哪个组能够计算出正确的长度并排在前面。
五、教学评价:1. 综合测评,将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以便优化教学计划。
2. 随堂测试,测试学生下课时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训练,学生在观察和测量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高,更是从上手的纸尺向真正使用标准厘米尺进行测量升级。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注重综合训练,增强学生在模拟场景下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使其受益于数学教育。
七、教学反思(续)通过上一节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厘米的认知和测量技巧。
但是,由于学生接触到标准厘米尺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所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测量精度,本节课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从而减小误差。
厘米和米练习课第二稿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复习线段,熟练掌握画固定长度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米尺,卷尺,练习纸教学过程:师:前阶段,我们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厘米和米)李老师想看看大家掌握了多少,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第一关:读一读、想一想李老师昨天看到小明写的一篇日记,非常有趣,大家一起来看看。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个礼物,一早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了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90厘米,路上看见一棵8厘米高的树,之后来到超市,就看见了滚着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10厘米,真馋人。
逛了一会儿,我为妈妈选了一件漂亮的小礼物,付了钱高高兴兴回家了。
1.你们为什么笑啊?你能找到其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吗?2.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第二关:量一量、画一画师:你们想知道小明买的什么礼物吗?他给妈妈挑选了一条围巾,老师把这条围巾按比例缩小后,印到了纸上,你能很快量出这丝巾图的长边和短边各有多长吗?(练习纸附后)1.你能画一条比短边长度(2厘米)还长1厘米的线段吗?2.再画一条比长边长度(15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3.追问:也就是画几厘米的线段?你从几刻度画到了几刻度?(师出示一把断尺)找不到0刻度,该怎么办?评价:你们现在不但量得快,还能精确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了,真厉害!第三关: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师:小明决定把厘米和米的知识好好练习一下,免得以后写日记、说话再闹笑话。
他想先测量一下身边最常见的物品的长度,大家快来帮小明出出主意,看看怎样才能准确测量?(出示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桌面、挂图五样物品的图)1.工具的选择:这些物品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它的长度?(这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种,如超市会员卡的长和宽、语文补充习题的长和宽、新铅笔的长,可以用学生尺来测量;桌面的长和宽,挂图的长和宽既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卷尺来测量,这时老师适时追问:如何身边没有这些尺子,你还可以怎么测量?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身体上的尺子来进行估计和测量)2.测量方法的选择(这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尺子接尺子的测量,也可以是不够量时做个标记再接着测量等)3.个人测量(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1)请你先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记录在练习纸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厘米、米的认识练习》
厘米、米的认识练习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数),熟练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数)的线段。
3.能结合具体实例,估测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 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估测(限整厘米数)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想一想:(1)怎样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生答师小结: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一端对准 0 刻度线,看另一端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厘米。
或者可从其它整刻度量起,中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也可拿后面测量终点的数减去起点的数就是几厘米。
(2)1米有多长?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师生交流后小结:1米的长度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两手臂张开大概是1米,小学生走4步大概是1米,两张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只要和这根米尺一样长的长度都是1米。
测量注意事项教师进一步强调测量时要左端要对准零刻度线。
(3)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1米=100厘米2.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厘米、米认识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同学们,下面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们通过几道练习来巩固一下我们所学习的知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
教师强调: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然后看到几厘米,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第二稿市级公开课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第
二稿市级公开课教案
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研究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画固定长度线段的方法)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算和测量。
本次课程是长度单位综合练课,旨在帮助学生复并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画固定长度线段的技巧。
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研究惯。
在课程开始前,老师提问学生,复两个长度单位的名称和含义,并向学生发起挑战,测试他们的掌握程度。
第一关是读一读、想一想环节,老师分享了___的日记,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测量短物体长度时使用厘米单位,测量长物体长度时使用米单位的方法。
第二关是量一量、画一画环节,老师展示了按比例缩小的围巾图案,并要求学生快速测量出其长边和短边的长度,并画出比给定长度更长或更短的线段。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提高了测量和画线段的准确性。
第三关是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环节,老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测量身边常见物品的长度,并对不同工具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并可以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算和测量。
在整个课程中,老师通过不同的环节和任务,让学生巩固和提高了测量长度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的研究惯。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厘米和米的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厘米和米的练习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快速准确地将长度转化为厘米或米。
2.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厘米和米的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并解决与厘米和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
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难点:一些综合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10厘米的小竹棍和一个1米长的绳子,请学生比较一下二者的长度,可以用手指、表情表示,让学生主动发言。
2. 学习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长短不一的物品,包括一张A4纸、一支笔、一条橡皮、一本书等,让学生根据图中物品的长度,判断每一个物品是用厘米计量还是用米计量,引导学生明确厘米和米的概念。
2.老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厘米和米的物品,如厘米纸尺、1米的带尺等,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帮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步骤。
3.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好玩的题目,如某个球场的面积有多大、教室的长度与宽度等,通过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和换算。
3. 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和理解。
1.某个乒乓球台的长度是2米5厘米,宽度是1米5厘米,请问这个乒乓球台的长和宽分别多少厘米?2.某条铁路的长度是35千米,现在铁路上有一列货车,货车长度是300米,铁路两端都停有2分钟。
请问这列货车经过这条铁路需要多长的时间?3.放学了,小明走了一段路,他先走了200米,然后又走了4000厘米,请问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4. 总结学生根据所学,归纳总结出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并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检验和补充。
四、课堂评价1.老师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对长度概念的掌握、对测量长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
第八单元第3课时厘米、米的练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3课时厘米、米的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厘米和米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进行度量和比较;2.能够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厘米和米的数学问题;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难点:厘米和米的换算和混合单位下的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厘米和米的定义及概念理解;2.厘米和米的换算(例如:1米=100厘米);3.厘米和米的混合运算;4.厘米和米的应用。
2、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引入;2.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演示、解答和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和解题方法;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4.归纳总结法:梳理思路,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板书、小黑板、教案、习题集等;2.学生准备:学生端体,笔、纸等。
2、教学步骤(1)导入教学•通过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恢复对厘米、米的概念的记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确厘米和米的概念、定义和使用。
(2)概念学习•通过板书和讲解,学习厘米、米的规定和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3)合作学习•听取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己举例子来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相互配合和协作完成练习。
(4)归纳总结•汇总学生小组的答案,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已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方法。
(5)拓展练习•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练习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及反思1、教学评估•通过板书、小黑板或学生的讲解,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通过练习、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厘米、米的概念理解和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米和厘米练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
米和厘米练习(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针对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教材采用苏教版,主要内容是学生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换算的关系,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及其用途;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熟练地进行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米和厘米的概念首先,老师会通过图片和实物来介绍米和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
2.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接着,老师会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米=100厘米,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比较和数值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问题的应用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之后,老师将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问题、实物、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以及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此外,老师还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即通过图表、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次教学将采用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作业批改、学生反馈等,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米○< 65米
50厘米○< 5米
33厘米○< 3米
6米○> 60厘米
1、教室门大约高2(米 ) 2、手掌大约宽7( 厘米 ) 3、小明的身高128(厘米 ) 4、跳绳长2( 米 ) 5、操场长100(米 ) 6、楼房高40( 米 ) 7、家里的墙壁高约3(米 ) 8、手机大约长10( 厘米 ) 9、一棵树高约5( 米 )
6、直尺上从4厘米到11厘米之间长( 7 )厘 米。 7、测量课桌面的长度的时候,要把尺子的 (0刻度)对准课桌的左端,再看课桌的右端对 准( 几 )课桌面的长度就是( 几 )
8、1米=(100)厘米 300(厘米)=3米
9、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有( 10)0个1厘 米,10厘米里面有( )10个1厘米。
(×) (×) (√)
判断: 1、数学课本的长约13厘米( √ )
2、一座大楼高89厘米( ×)
3、操场的长度用米做单位(√ ) 4、5厘米比2米长( × ) 5、小明身高125米。( ×)
在○里填上“>”“<”或“=”
25厘米○< 2米
100厘米○= 1米
51厘米○> 49厘米 98米○> 89米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课
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 和( )米
2、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 对准尺子的左端 。 3、一把直尺的刻度从0到6是(6 )厘米,从
5到10是(5 )厘米。
4、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米 )作单位,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度、 田字格的一条边大约长1(厘米),伸开两臂的长约 是1(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