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
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这场发生在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是被预见到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策宣传中就信心十足的嘲笑着西方,中国人不用担心环境污染,中国人不会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场发生在全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是被忽略掉的,人们只有听到经济增长的数字,很少有人严肃来对待中华民族正处于生存的边缘,有吃有喝,有车有房,却不自觉生活在污水与烟尘包围,疾病日益逼近的状态中。
如果说生活在欧洲与生活在中国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环境。
问回国送朋友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有人回答:把欧洲清醒的空气带回去。
即使已经让中国人羡慕的了,欧洲人还在报怨着他们的环境,在严肃地研究与认真地改善的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是要确保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中国在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时,却还没有真正认真与严肃过,为吸引投资不惜降低环境保护标准,所制定的法律只是纸老虎,还不能明确到底有谁来执行。
然后还沉浸在经济增长的数据中,却不知90%以上的社会财富可能都是因为自然资源的贡献,矿产被开采了,森林被砍伐,河流已经变得黑臭,农田上堆满了水泥与钢铁,人类变得越来越寂寞,鱼类与鸟类正在快速地灭亡。
当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中国人的勤劳,然后中国高速的增长,真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价值的创造吗?难道是因为以前的中国人不够象现在这样辛勤工作?真相是因为以环境污染的代价,中国才得以这样发展的!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象现在这样破坏自然的。
我一直怀疑所谓只有保证多少的增长率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
这种增长率真的有意义吗?当环境污染最终决定了民族的健康与生存的情况下,这不只是一代或几代中国人的事,是危及到整个民族的幸福与延续。
当中国卖了家产,有了一点小资本的时候,其实欧洲国家已经把资本变成了家产。
如果从民族的竞争力来说,中国虽然看上去象个大款了,手上捏着一大笔钱。
然后现实是因为低劣的教学,导致大量所谓大学生无法找到工作,正在进行的科研只是西方早个四五十年的理念;中国把这块富饶的国土扒得千疮百孔,欧洲的老牌帝国已经又把他们也曾污染的环境重新打理,然而也明白更多道理:环境破坏不是可以简单可逆转、可修复的。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的生态灾难。
以下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生态灾难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沙漠化灾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偏远贫瘠的地区,由于过度地开发和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
例如在中国的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当地居民过度地砍伐树木和开荒种植,导致了土壤枯竭和水流干涸,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控制当地居民的行为,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以及绿化工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水污染灾难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江、黄河等河流不仅遭受了土地污染,更是在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下受到了化学、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督促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接收、处理、转运和处置等措施,对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开展惩罚和处罚。
3.气候灾难
我国还面临着气候灾难的威胁,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积极响应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地区的环保管理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从微小的环节开始,从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做起,构筑崭新的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 (1)1.1环境污染 (1)1.2生态恶化 (2)2生态危机的成因 (3)2.1爆炸的人口引发生态危机 (3)2.2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4)2.3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5)2.4生态保护监督机制不健全引发生态危机 (5)2.5对自然生态价值观念的缺失引发生态危机 (6)3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7)3.1融入世界大潮,凸显中国特色 (7)3.2完善“一二三四工程”体系 (7)3.3构建新的“耦合”动力体系 (9)3.4构筑“三个平台” (10)4实例:太湖蓝藻的爆发与治理 (11)5总结 (12)6参考文献 (13)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森林减少、草地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接踵而来,不仅打破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而且也使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黯然失色。
这种巨大的生态压力,将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条件,并且它将不断演化为21世纪上中叶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障碍。
以下将详细列举几个我国当前较为显著的生态危机问题。
1.1环境污染(一)大气污染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的大气环境状况:2013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全国酸雨污染总体稳定,但程度依然较重。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年均值,CO日均值和O3日最大8小时均值进行评价,74个城市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中国气象局基于能见度的观测结果表明,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下面列举了我国生态灾难的十个例子。
1. 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2. 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4.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壤被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5. 森林砍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6.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气候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9. 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垃圾污染:我国的垃圾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我国生态灾难的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它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概括如下:一是荒漠化日益严重。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建国初期约15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都在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总面积的1/3。
其次表现在土地沙化趋宽。
沙化土地在新、青、宁、甘、陕、蒙、冀、辽、吉、黑10个省、自治区,已形成长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7.6%。
目前,我国近1/3的土地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必须付出500多亿元的高昂的治理代价。
草地退化面积达1.3亿公顷,占到了其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都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历史上水草丰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鄂尔多斯等草原,至今已沦为“风吹草地尘飞扬”的沙地。
二是水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350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泄入江河湖泊或浸入地下。
据调查,全国73%的城市的河水不宜饮用,42%的城市地下水及七大水系近半河段受到污染,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
据载、由于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农药化肥使用多,黄河流域近4/5的河道被污染,每年损失上百亿元(《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另据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院士介绍,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列入或被疑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而我国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
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曾指出:我国79%的人正在饮用污染水。
当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当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一、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作为当今世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受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每年的GDP都将损失7%~20%,环境问题已经升级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挑战。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依旧未放在心上。
以黄河为例,据统计,黄河周边的污水排放总量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20亿吨增长到如今的40多亿,相比增长整整1倍,而每年的化学需氧物的排放量也达到了150万吨,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水资源的匮乏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显然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二)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而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则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
(三)工业污染应该说,当今社会诸多的环境问题多半都是由各国大肆发展重工业基地而忽略环境的保护所造成的,各大重工业产业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我们把由工业产业所产生的污染统称为工业污染。
它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构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中国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是什么
中国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是什么自然环境是中国珍贵的财富之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形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能源需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这些问题是严峻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分析中国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是什么,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想法。
一、自然环境破坏的原因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结果。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把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用于生产和建设,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物种消失、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以下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迅速,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加速了社会进步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商用建筑的建设、排放尾气、水和大量的垃圾、城市公园的明显缺乏,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考证。
2. 用地和水资源的消耗中国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有时过度使用这些资源。
水资源的消耗过度也一直是中国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农业、能源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了水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可再生水资源的补给能力。
3. 散户化耕作、乱伐滥砍、草管放牧中国大力发展农业,以满足国内民生的需要。
但是,目前中国农业还存在种种不合理因素。
例如散户化耕作、乱伐滥砍、草管放牧、化肥过度施用等行为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
二、中国生态危机的表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些生态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国自身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全球的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
1. 水污染中国水污染严重影响国内大量的饮用水和生物类群。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许多地区的水污染已经超乎想象。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拓展有效治理对策。
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1.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持续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地表水质量差,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土地荒漠化问题: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中的严重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法规的制定: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规范和管理。
2.科技创新的推进: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推广了新能源等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在媒体上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公民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1.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让企业和公民在污染防治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2.加强执法和监管: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公民的监管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强处罚力度,形成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
3.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政府应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快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鼓励绿色发展: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环保型的生产模式,绿色发展,同时激励公民保护环境的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实现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够切实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国十大生态环境问题简介
我国十大生态环境问题简介1、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全国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地质量下降的重要方面。
由于利用和管理上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
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106 km2,1997年已增到1.826×106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109t。
结果使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人均耕地仅约为778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3。
在世界上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占倒数第三位,仅略高于盂加拉国和日本。
严重的是对稀缺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和浪费的现象十分惊人。
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7×l05hm2。
1983年--1985年,耕地平均每年减少约7.6×105hm2,1986年--1990年平均减少4.74×l05hm2。
实施《土地管理法》以来,情况有所好转,耕地减少速度趋缓,1991年--1995年平均每年仍减少4.433×105hm2。
3、土地沙漠化加剧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脆弱生态平衡条件下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活动,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现象。
4、森林资源缺乏且正在减少我国为世界上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在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按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计算,分别为第120位和128位,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距离覆盖率30%还相差很远:但过量采伐惊人,由于采伐地区过于集中,可采资源日益枯竭.加上毁林开垦、烧柴、火灾和病虫害等等原因.使森林总面积正在逐渐减少.相应的生态灾难和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中国土地沙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危机
中国土地沙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危机一、引言中国是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沙化问题逐渐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机。
本文将探讨中国土地沙化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解决方法。
二、土地沙化问题的原因1. 气候变化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明显,其中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容易出现土地沙化问题。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均匀,蒸发增加,水分供应不足,进而加速了土地沙化的发展。
2. 过度放牧牧区地表植被平均覆盖度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容易暴露在风沙侵袭下。
过度放牧也会造成土地水分的流失,进一步促进土地沙化的发展。
3. 不可持续的农业开发模式传统农业的大规模耕种、过度使用农药和肥料等,使得土壤质量下降,易发生侵蚀。
农业开发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加剧了土地沙化的风险。
三、土地沙化问题的影响1. 生态环境破坏土地沙化会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农业生产受损土地沙化会降低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无法生长,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3. 生活质量下降土地沙化带来的风沙、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解决土地沙化问题的方法1.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沙化治理的资金保障,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扶持受灾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和修复。
2. 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鼓励使用有机肥料,降低农药使用量,推广合理轮作和栽培技术等,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土地的损害。
3. 加强土地保护与防治加强土地保护与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沙化土地的监测及早期预警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土地沙化治理工作的落实。
五、结论中国的土地沙化问题威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以及加强土地保护与防治,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土地沙化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态危机及解决办法
我国的生态危机及解决办法一、我国的生态危机现状我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三位,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心,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国土面积9,596,96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9,326,41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70,550千米。
人口为13亿,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
我国还拥有包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高山,丘陵,湖泊,森林,海洋等众多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各种生态类型中的大量物种,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居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一、沙漠化吞噬北方2004年,当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枯竭时,赖此水生存的“沙漠楔子”、“沙海之舟”、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天然屏障——民勤绿洲陷入生死边缘。
民勤曾有大禹治水到此才大功告成的说法。
再看今日民勤,一亩亩良田变为荒漠,一个个村落沦为废墟,再面对一群群背井离乡的生态难民,有专家预言,民勤绿洲将在十几年内消失,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进而,北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将连成一片。
北方——这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成了沙的前沿和沙的海洋。
目前,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沙化面积不断扩张,20世纪90年代前5年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后5年平均每年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
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锐减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比1990年全国第一次遥感调查结果356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0万平方公里。
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
这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第一篇: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
我国面临六大生态危机
我国面临六大生态危机第一是沙漠化及沙尘暴危害。
土地沙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沙漠化面积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每年1560多平方公里,70、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到90年代的2460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到3436平方公里。
全国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全国有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
每年沙漠化吞噬的土地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更为严重的是,沙漠化所引发的沙尘暴也日益频繁。
不仅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较为严重,西安、沈阳等绝大多数北方城市都在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近年春天的沙尘暴已经波及到了南京、上海等地。
第二是水土流失。
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
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的1/3被泥沙淤积。
过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在270万公顷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
第三是干旱缺水。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亿吨以上;农村居民有43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年均干旱面积达到3.8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300亿元。
第四是温室效应。
工业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增加,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五是洪涝灾害。
我国长江流域过去500年共发生53次大洪水,而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就发生了近20次。
第六是物种灭绝。
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数量为总量的15%~20%,高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五篇模版)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环境十大问题中国环境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的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
有关专家经调查后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面临的主要的生态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的生态问题中国面临主要生态问题(7个)一、水土流失分布: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南丘陵、黑土流失、冻融侵蚀1.黄土高原原因a.自然原因①位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④沟壑纵横,地形坡度大;b.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荒、修路、开矿等;②植被破坏,如过度樵采、毁林开荒、历史上的战争、营造宫殿等;危害①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②黄河泥沙剧增,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③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措施①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②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③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2.长江中上游地区原因a.自然原因①山地丘陵多,坡度陡;②雨季长,雨量大,降水集中;b.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陡坡开垦;危害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下降;③导致局部小气候恶化(干燥、温差增大);④使下游河道淤积排泄能力减弱,使下游湖泊淤积调蓄能力减弱,加剧水旱灾害;措施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③改坡为梯;3.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原因a.自然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②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人为原因①陡坡开垦;②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能;③改坡为梯;④植树造林;4、黑土流失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成因:a.自然原因:①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七八月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②黑土抗蚀能力差③冬季冻融侵蚀b.人为原因:过度开垦、砍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掠夺经营危害:水土流失、土壤养分下降、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粮食减产措施:植树造林、合理发展农业、保持水土、注重生态的自我修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监测5、冻融侵蚀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并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分布:东北北部山区、西北高山区、青藏高原地区成因:由于温度和地表物质的差异,冻融侵蚀引起冻土反复融化与冻结,从而导致土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变形甚至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 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跃进”全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 ,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过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的小遍地开花;草场无人维护,过度放牧,内蒙古等地的载畜量是草场承受能力的1~3 倍,导致大部分草场退化, 1/4 的草场荒废;一些地方盲目开垦,盗林毁林严重,近几年呼伦贝尔又出现了新的开荒热;一些企业仍然肆意排放着“三废” ,黄土高原上私营企业在乱钻油井,导致水土流失;一些西部省区仍然在发展小造纸、小煤窑、小钢铁;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大量圈地,一半以上撂荒┅┅中华民族的生存资源再一次被破坏。
让我们看一看生态环境的现状吧!进入21 世纪的中国,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
2002 年,沙尘暴又是历史上强度最大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沙尘暴还会更加频繁、更加猛烈。
据报道,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 5 次,60年代 8 次,70年代 13次,80年代 14次,90年代23 次,而 2000 年一年就发生了 12 次。
现在,一些地区可以说是黄沙漫天,黄土遍地,河流浑浊,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江湖干涸,森林倒地,草原退化,而且,一切还在恶化之中——中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大的县被沙漠化,年直接损失 540亿元以上。
目前,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 27.2%。
因水土流失,每年冲走肥土 50 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平均削去 1 厘米厚的土层,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000 万吨,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98 年曾断流200 多天,洪水期间,黄河河水的含沙量达50%。
现在,长江也快成为第二条黄河了,其含沙量是黄河的 1/3,等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年输沙量的总和,而尼罗河却是处于沙漠地带。
目前,我国 70% 的河流、 50%的地下水被污染,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等水域污水横流,水量大为缩减,洞庭湖、鄱阳湖的湖面损失了一大半,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曾为20000 平方公里,古楼兰国据此繁荣了几百年,可到 1972 年,罗布泊彻底干涸了;如今,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不断降低,看来也难逃罗布泊的命运;新疆石河子屯垦,造成玛纳斯河断流干涸;现在,位居内陆河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已断流1/4,水量缩减到30 年前的1/10。
清末,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亲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左公柳曾绵延 3000 里,植树 26 万棵,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改变西北生态的活动,可是,其后不到50年,树木就被砍伐殆尽。
在内蒙,黑河下游也断流干涸,东、西居延海随之死亡;天鹅湖也干了,不再有天鹅了;青海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0.3%;敦煌在 50 年代初尚有天然植被354 万亩,其中灌木林216 万亩,牧草135 万亩,到 1980年200 万天然林被毁,仅剩天然林39 万亩。
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 1 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 4 倍,日本的 6 倍。
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 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的 6-26 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的3-10 倍;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
我国钢铁每年多耗煤 6000 万吨,多产生 90 万顿 SO2,60 万吨烟尘;火力发电,每年多消耗 5000 万吨标准煤,多产生 140 万吨 SO2,1500 万吨烟尘。
我国有取土烧砖的传统,一些农民种粮不挣钱,就破坏耕地烧砖;农民无法获得清洁能源,便以砍柴解决燃料问题,从而破坏植被。
有人讥讽植树造林为“植数造零” ,年年搞运动,年年有形式,年年写官样文章,一些人只顾虚报政绩,不关心有几棵树木真的成活了。
报纸上说,每年植树 3000 万公顷,专家说实为 600 万公顷,按 3 年成活 35%,只有 70 万公顷。
从 3000 万到 70 万,像是开天大的玩笑!还有,我国的环保投入占GNP 仅为 1.01%,而按九五规划至 2000 年末应为 1.6%┅┅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体制缺陷,导致环境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如 2000 年 7 月,河南阜阳市水污染(硫化氰)造成 6 人死亡, 4 人重伤。
三、文明的转变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遭遇过环境危机。
公元 250 年玛雅文明鼎盛。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 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 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巴比伦人曾发明了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60 进制计时法,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巴比伦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后来黄沙漫天,文明消失了。
恩格斯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而把森林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这样一来他们把自己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摧毁了;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19 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73 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 人, 1880 年、1892 年又夺去了1000 多人的生命。
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 多人死亡。
1885 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 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城等四县 10 几万人流离失所。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被称为“公害列岛” 。
在美国, 1945 年,汽车尾气等造成洛杉矶上空出现持续几个月的浅兰色光雾,一些动植物死亡,人们感到头痛、呼吸困难,一些人死亡。
美国在“肮脏的30 年代”,南部曾经沙尘暴频繁,直到50、60 年代还有扬尘。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要从战胜大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10000 年前开始)、时代的黑色文明(200 年前开始)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 、“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人是自然之子” 。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德国家希普克说:“地球这个宇宙飞船还有救吗?” “地球上现有 60 亿乘客,载着 5 万亿兆吨空气和 13 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 2%是淡水┅┅航船负载过重,一半乘客在挨饿,生命攸关的储备已接近枯竭。
”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小说《寂静的春天》里描述了美国中部的一个镇,原本生态和谐,鸟语花香,后来,由于人类的破坏,牛羊鸡犬纷纷死去,鸟儿也没有了,到了春天只有可怕的寂静。
现实迫使人类开始怀疑自高自大、战胜自然的二元理性:康德不相信理性的作用,主张不可知的“物自体” ;歌德尔提出循环论证的理性不完备定律;西蒙提出“有限理性”说;存在主义陷入责任与自由相矛盾的理性文明的困境。
海德格尔早就预言生态的危机,写出《人诗意地栖居》,他抨击技术理性,认为技术正变成“一种邪恶的力量” ,提出“拯救地球”,“由拯救地球而更新世界” 。
海德格尔哲学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托夫勒说: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征服自然、无限资源、利益递增的基础上的,所以,应当变革文明。
上述说明,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尽管内战、以农为本、大规模开荒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但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也有类似于战胜大自然的思想,不过它是作为文化的支流,而不是主流。
如荀子主张“勘天” 、“明于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最有代表性的是庄禅智慧。
庄子哲学、禅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天人契合” ,“与天为徒” ,“与物为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万物齐一” ,“丧耦”,“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物无贵贱”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中国禅宗主张理性与感性合一,主体与客体合一,人与自然合一,有限与无限合一,灵与肉合一;这样,中国的文人文化主张没有差异、斗争,人本来俱足,自由自在,和谐统一,从而消灭了一切分别与对立,不让理智扼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