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合集下载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1)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对老师十分尊重,少年时代,他就非常用功,虚心好学,后来满腹才华,中了进士。

杨时不愿做官,继续钻研学问,访师求教。

杨时为了请教一个问题,午饭后便去了老师程颐家里。

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杨时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时冻得浑身发抖,但仍站在门外等着。

程颐一觉醒来,这才知道杨时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很久,于是赶忙叫他进来。

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称赞,“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也传诵至今。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2)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了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房子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的。

子贡还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便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子贡尊师之典范,让世人敬仰。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3)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身着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模范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

”彭德怀却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就应该穿便服。

”彭德怀便服见师的生动经典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华罗庚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这些经典故事,就像一面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个醒目的航标,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熠熠闪光。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

以下是一些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 1. 孟子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家,她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孟子小时候,她多次搬家,就是为了让孟子能够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她还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教育孟子要勤奋好学,不要懒惰浪费时间。

2.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父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曾经写下《诫子书》一文,教育诸葛亮要勤奋好学,珍惜时间,不能贪图享乐。

3. 颜之推
颜之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他曾经写下《颜氏家训》一书,教育子孙要注重德行,勤俭持家,尊重长辈,勤奋好学。

4. 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的母亲非常注重他的学习,曾经多次为他请老师授课。

鲁迅自己也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曾经写下《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强调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

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伟人教育孩子的例子:
1.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曾经写过一封《诫子书》给自己的儿子,告诫他要勤学、修身、明志、致远。

3. 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要求孩子们要诚实、勤奋、自律、有责任感。

他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这些伟人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强调了品德、道德、自律、勤奋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家长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教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教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教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教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教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教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教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1、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曾国藩家训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

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

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3、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例子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例子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例子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衣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道,甲壳类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并使儿子重新认识崇尚节俭的关键,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下了一篇论节俭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猛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倡导简朴质朴,并明确指出:古人以节俭为美德,今人以节俭而遭到嘲笑,真的就是大忌的。

他劝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风流,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命。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已经开始了一种拎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导孩子演唱儿歌和谈童话。

再大些,就已经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辨识,弹琴、作画、泥塑,使她自己在庭园栽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取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谈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例如种子就是怎样在花里孵出的、小老鼠和鼹鼠就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够找出兔子沟等等。

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已经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升孩子兴趣。

她还教导孩子骑车、烹制等。

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并使孩子快速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育了孩子的各种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磨练了性格。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名人父母之所以能够教育出名人,肯定有他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起来看看名人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故事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1、李苦禅教子故事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李燕是他的儿子。

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

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

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

““””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

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

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

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

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

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

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

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通用11个)

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通用11个)

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通用11个)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 1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立,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拥在他的周围。

典礼就在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的老妇人面前,深情的.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他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妇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都热烈的鼓掌,老人也留下了眼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当他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 2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名人尊师重教励志故事 3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4、鲁迅教子顺其自然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老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教育孩子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都需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1、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小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著名的人物,在完善儒家的学说方面,孟子贡献非常的大,但是孟子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热爱学习,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才成就了旷世大儒...2、曾国藩家训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

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

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其家教、家训基本都体现在他写的家书中。

他前后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独特且朴实的治家育人理念。

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都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

3、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名人和老师的教育故事(10篇)

名人和老师的教育故事(10篇)

名人和老师的教育故事(10篇)名人和老师的教育故事【篇1】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

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名人和老师的教育故事【篇2】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5个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5个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一):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二):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鱼儿,我明白它能游;野兽,我明白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三):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教书育人的名人小故事

教书育人的名人小故事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1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

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

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2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宁夏政府主席。

19,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小故事集锦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一些名人的家风小故事,旨在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中华
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古代名人都重视家风传承,他们的家风小故事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名人的家风小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搬家,终于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勤奋学习,后来成为了儒家大师。

2. 岳母刺字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在岳飞小时候,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长大后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岳飞后来成为了抗金名将,被誉为“民族英雄”。

3. 曾国藩教子
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

他常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告诉他们要勤奋学习、诚信做人。

曾国藩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了有用之才。

4. 颜之推教子
颜之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他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告诉他们要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颜之推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这些名人的家风小故事,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名人家教小故事

名人家教小故事

名人家教小故事篇一: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中华先贤家风家教故事
中华先贤的家风家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下面是一些家风家教故事:
1. 孔子的学问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家风家教非常严格,教育子女要求他们学习各种学问,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的学生子路曾问他学问的重要性,孔子回答说:“家书抵万金”、“养不教,父之过”、“教养孩子,倡导忠诚、孝顺、诚实等,以培养成为
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2. 文天祥的父爱: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的父亲文翰卿正在听审寇准案件时,被朝廷判处流放。

文天祥留下信念,历尽艰险,背井离乡去探望父亲。

然而,文翰卿对儿子说:“你是我家的希望,你应该回去,坚守自己的责任。

”文天祥被父亲的嘱托所感动,最终回家继
承家业,后大力反抗元朝统治。

3. 父亲的谆谆教诲:
唐代著名文人韩愈的父亲曾经对他说:“忠孝精神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这句话对韩愈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忠孝之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为后世的人树立了榜样。

4. 孝庄文皇后的孝心:
孝庄文皇后是明朝成化皇帝的妻子,也是著名的孝子。

她的母亲多次生病,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孝庄文皇后亲自喂养、清洁母亲,细心呵护,直到母亲去世。

她始终尽心尽力,诠释了孝道的至高境界。

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华先贤家风家教的重要价值观,如孝顺、忠诚、敬老、学问修养等。

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家风家教,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
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
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三:教子有方的曹操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曹丕、曹植二人与曹操并称“三曹”,历史地位堪比“三苏”。

曹丕文武双全,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曹植才华横溢,七步成诗流传千古。

曹操的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各有所为,曹彰勇武过人,曾大破鲜卑于辽东;曹冲聪明过人,称象的典故也是众所周知,这与曹操平日里对他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尊重兴趣。

曹操注重孩子童年的启蒙教育,但是不强行命令,除了平日必修的课程外,循循善诱,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着重培养。

曹丕喜好政治,曹操便把自己著的《孟德全书》交给他学习,培养政治能力;而曹植喜爱诗赋且极具天分,曹操便专门请老师教他;曹彰天性好战,曹操便令其拜师张辽习武。

正是曹操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战略成就了他们。

宽严并施。

曹操很爱他的孩子们。

曹冲生病时曾“食不下咽,昼夜照看”,是个慈父,深受孩子们喜爱。

但是曹操也非常严厉。

曹植奉命解送军粮,喝酒误事,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但是曹操仍然罚曹植向众军磕头请罪,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宽严并施的教育理念,使得曹操在给予孩子们爱时又不至于太过溺爱,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尊师重道。

曹操深知老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曹植喜爱诗赋,曹操自己也是位诗人,但为了避免限制孩子的发展,于是拜请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当曹植的老师,而且令曹植尊之如父;曹彰喜武,曹操本也有些武艺,但还是请了猛将张辽教习曹彰武艺。

由曹操的教子之道可见,教育孩子不能盲目施压,有病乱投医;更不能任其发展,过分溺爱。

应当根据孩子兴趣着重培养,并请良师辅之,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胡乱教育。

平日里多关心孩子的生活,遇事时不要一味包办,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学会负责。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四: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
掌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五: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
‘4’,这是最坏的成绩。

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

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

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

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

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1.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2.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
3.名人成功励志经典小故事
4.名人的励志小故事大全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