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七章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碰撞问题:在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功与能量关系:功等于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4.能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能量守恒定律关注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避免复杂的运动方程求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互动探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去体会能量守恒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为了检测大家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面进行当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下题目,并检查自己的答案。
1.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落地瞬间的速度以及落地前一刻的势能和动能。
2.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度v0撞向一堵墙,假设完全非弹性碰撞,墙对汽车的平均作用力为F,求汽车与墙接触的时间。
3.分析在抛体运动中,物体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__能量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__能量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找寻守恒量-能量一.整体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觉和领会关于守恒量的认识和研究过程。

经过教课使学生初步建立能量转变与守恒的看法,同时经过展现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变与守恒的广泛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解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

本节课意在启示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

二.教课背景解析:教课内容解析:“找寻守恒量能量”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 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第 1 节 , 与旧教材对比,本节着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讲堂上我采纳了“研究与体验式”教课模式。

本节课主假如看法性教育的内容,它是后边几节课中波及动能、势能、机械能等看法的基础,所以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系统中,本节是一个新的初步,拥有引领作用。

此外从认识论的角度,主假如使学生领悟找寻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物理学家们的不懈追求。

学生状况解析:纵观课程标准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节课知识点抽象,关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固然他们已经在初中学过动能、势能和能量等看法,但对能量没有完好的知识网络,特别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用能量的方法解析问题还不太清楚,经过本节课的教课帮助学生逐渐的成立这类思想。

教课目的解析:(一)知识和技术1.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看法。

2.领悟能量转变,变中有恒的思想。

3.会解析生活中相关能量转变的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1.经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单摆实验,领会找寻守恒量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知事物自己存在的规律。

2.经过对生活中数目守恒、质量守恒的例子解析,培育学生类比能力和知识迁徙能力。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找寻守恒量” ,使学生领悟找寻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建立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

2.经过实例,进一步领会守恒的基础性、广泛性和重要性。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守恒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能量是守恒的,拥有节约能源的的意识。
★自主学习
一、说说你知道的守恒关系
★课堂学习二、认真阅读教材来自七章第一节内容,思考:1.分析伽利略斜面实验,寻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具备某种守恒?
2.你是如何理解教材上的“记得”这个词语的?
★【反思小结】
1.学完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学完本节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或困惑?
巩固提高作业:
★学(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7.1《追寻守恒量——能量》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7.1《追寻守恒量——能量》名师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设计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学郑骏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上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在物理学中,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本节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从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体验能量转化与守恒,同时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因此,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

本节课意在启迪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探究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了解各种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时,对猜想有了定向。

能量的概念是伴随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对能量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深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这种思想。

三、核心素养通过《追寻守恒量》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沿着科学发展的足迹,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了能量的概念,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目标(1) 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2) 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3)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对能量守恒有初步了解,并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性。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第2节 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第2节 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2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功一、 追寻守恒量——能量1.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图7­1­1如图7­1­1所示,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对接斜面,没有摩擦时,h A =h B 。

始、末位置高度相同,小球运动中守恒的量叫能量。

2.势能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二者的总量是不变的。

二、功1.功的定义1.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小球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功的公式W =Fl cos α,α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该公式只能计算恒力做的功。

4.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当力促进物体的运动时,做正功;当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时,做负功。

5.当几个力对物体都做功时,这几个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做的功。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功的公式(1)力F与位移l同向时:W=Fl。

(2)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Fl cos_α,其中F、l、cos α分别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

(3)各物理量的单位:力的单位是N,位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即J。

4.正功和负功5.合力的功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若有摩擦,则h A>h 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7.1 追寻守恒量 能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7.1 追寻守恒量 能量(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能量,要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的产生,知道这些能量和什么有关,在转化过程中各能量的关系是什么。

物理观念: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科学思维: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余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知道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初步领会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重点分析:指导学生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和守恒的事;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及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难点分析:循循善诱启发学生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以外,列举出其它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实例;能够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守恒;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把要投影的课件准备好,把需要探究的问题分组设置好,以备上课用引入新课:“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是一首杜甫的诗。

跳高运动员总是要充分地助跑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强弓就射得远?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成绩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呢?难道速度和高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这体现了一种什么过程?新课内容:一、伽利略斜面实验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有局限.但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已经有了“能量”的影子.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活动探究问题: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了什么?2.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1.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2.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结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例:公园里的秋千,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乒乓球自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后的运动,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例题1: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拴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小球摆动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其中a、c等高。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 追寻守恒量——能量2 功[学习目标] 1.了解势能、动能的概念,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W =Fl cos α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所做的总功.一、追寻守恒量——能量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图1(1)过程:将小球由斜面A 上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斜面B 上.(2)现象:小球在斜面B 上速度变为0(即到达最高点)时的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 (3)结论:这一事实说明某个量是守恒的,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个量叫作能量或者能. 2.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二、功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公式:W =Fl cos α,其中F 、l 、α分别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三、正功和负功1.力对物体做正功和负功的条件 由W =Fl cos α可知(1)当0≤α<π2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2)当π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称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3)当α=π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2.总功的计算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式W=Fl cos α中的l是物体运动的路程.(×)(2)物体只要受力且运动,该力就一定做功.(×)(3)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是矢量.(×)(4)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2.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运动10 m,已知F=10 N,则拉力F所做的功是 J.图2答案50一、对功的理解[导学探究]1.观察图3,分析图中的哪个人对物体做了功?图3答案小川拉重物上升的过程,小川对重物做了功,其他三人都没有做功.2.如图4所示,物体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的力F的作用下前进了l,则力F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表示?图4答案如图把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竖直方向的分力没有对物体做功,水平方向的分力F cos α所做的功为Fl cos α,所以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Fl cos α.[知识深化] 对公式W=Fl cos α的理解1.力F对物体做的功,只与l、α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物体是否还受其他作用力等因素无关.2.计算力F 的功时要特别注意,F 与l 必须具有同时性,即l 必须是力F 作用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3.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4.公式W =Fl cos α适用于计算恒力做功,若是变力,此公式不再适用.例1 如图5所示,坐在雪橇上的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m ,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l .已知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雪橇受到的( )图5A.支持力做功为mglB.重力做功为mglC.拉力做功为Fl cos θD.滑动摩擦力做功为-μmgl 答案 C解析 支持力和重力与位移垂直,不做功,A 、B 错误;拉力和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 1=Fl cos θ,W 2=-μ(mg -F sin θ)l ,C 正确,D 错误.二、正负功的判断[导学探究] 某物体在力F 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l ,拉力的方向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分别求两种情况下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图6答案32Fl -32Fl [知识深化] 1.正、负功的意义功是标量,只有正、负,没有方向,功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即:动力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获得能量,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使物体失去能量. 2.判断力是否做功及做功正负的方法(1)根据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 (2)根据力F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曲线运动的情形. 若α为锐角则做正功,若α为直角则不做功,若α为钝角则做负功.例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l,如图7所示.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重力对物体m做正功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D.支持力对物体m做正功答案BCD解析物体的受力和位移如图所示.支持力F N与位移l的夹角α<90°,故支持力做正功,D 选项正确;重力与位移垂直,故重力不做功,A选项错误;摩擦力F f与位移l的夹角大于90°,故摩擦力做负功,C选项正确;物体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零,合力不做功,故B选项正确.三、总功的求解思路例3如图8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 =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2 m,已知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g取10 m/s2,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cos 37°=0.8,sin 37°=0.6)图8答案7.6 J解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f=μF N=μ(mg-F sin 37°)=0.3×(2×10-10×0.6)N=4.2 N解法1:先求各力的功,再求总功.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Fl cos 37°=10×2×0.8 J=16 J摩擦力F 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 f l cos 180°=-4.2×2 J=-8.4 J由于重力、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故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等于W1和W2的代数和,即W=W1+W2=7.6 J.解法2:先求合力,再求总功.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合=F cos 37°-F f=3.8 N,所以W=F合l=3.8×2 J=7.6 J.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当物体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故计算合力的功有以下两种方法:(1)先由W=Fl cos 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W3……然后求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2)先由力的合成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合,然后由W合=F合l cos α计算总功,此时α为F合的方向与l的方向间的夹角.注意:当在一个过程中,几个力作用的位移不相同时,只能用方法(1).针对训练如图9所示,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加速地沿着长为L、倾角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滑到另一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图9答案FL-mgL sin α-μmgL cos α解析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解法一: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FL.重力mg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G=mgL cos(90°+α)=-mgL sin α.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F f L cos 180°=-F f L=-μmgL cos α.弹力F N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N=F N L cos 90°=0.故各力的总功为:W=W F+W G+W f+W N=FL-mgL sin α-μmgL cos α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合=F-mg sin α-F f=F-mg sin α-μmg cos α所以合力做的功为:W=F合L=FL-mgL sin α-μmgL cos α.1.(对功的理解)(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其方向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D.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答案BCD解析功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A错误,B正确;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故C正确;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故D正确.2. (正负功的判断)如图10所示,重物P放在一长木板OA上,将长木板绕O端转过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重物P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关于木板对重物P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做功的情况是( )图10A.摩擦力对重物做正功B.摩擦力对重物做负功C.支持力对重物不做功D.支持力对重物做正功答案 D解析重物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故不做功,支持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做正功.3.(功的计算)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l,恒力F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在质量为2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l,恒力F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A.W1>W2B.W1<W2C.W1=W2D.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恒力做功就是指力F做的功,根据W=Fl cos α,两次做功中的F、l、α均相同,所以两次F做功相同,即W1=W2.4.(总功的计算)如图11所示,质量m=50 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度h=30 m的坡顶由静止下滑,斜坡的倾角θ=37°,滑雪板与雪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装备质量不计)图11(1)滑雪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对他做了多少功?(2)各力对运动员做的总功是多少?答案(1)1.5×104 J (2)1.3×104 J解析(1)重力做的功为:W G=mgh=50×10×30 J=1.5×104 J(2)运动员所受合力:F合=mg sin 37°-μmg cos 37°=260 N合力方向沿斜坡向下,沿合力方向的位移l=hsin 37°=50 m合力做的功W合=F合·l=260×50 J=1.3×104 J.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8为单项选择题,9~11为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所示的四幅图是小华提包回家的情景,其中小华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答案 B2.如图所示,力F大小相等,A、B、C、D选项中物体运动的位移l也相同,哪种情况F做功最少( )答案 D解析A选项中,拉力做功W=Fl;B选项中,拉力做功W=Fl cos 30°=32Fl;C选项中,拉力做功W=Fl cos 30°=32Fl;D选项中,拉力做功W=Fl cos 60°=12Fl,故D选项中拉力F做功最少.3.如图1所示,人站在超市自动扶梯的斜面上,与扶梯一起沿斜面匀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脚所受的静摩擦力( )图1A.等于零,对人不做功B.沿斜面向上,对人不做功C.沿斜面向上,对人做负功D.沿斜面向上,对人做正功答案 D解析人脚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位移沿斜面向上,故摩擦力做正功,故D正确. 4.如图2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上走相同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示),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图2A.大人做的功多B.小孩做的功多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 由平衡条件知大人与小孩的推力相等(即都等于各自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木箱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又由于两只木箱的位移相同.故由W =Fl 知两人做功一样多.5.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的做功情况是(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D.始终做正功 答案 D解析 在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中,支持力与人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所以支持力始终对人做正功,故D 正确.6.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B 上,斜面体B 的质量为M .现对该斜面体B 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使物体A 随斜面体B 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当移动的距离为l 时,斜面体B 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 )图3A.FlB.mgl sin θ·cos θC.mgl sin θD.0答案 D解析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静摩擦力F f ,如图所示,由于物体A 做匀速运动,所以支持力F N 与静摩擦力F f 的合力即斜面体B 对物体A 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而位移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斜面体B 对物体A 的作用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斜面体B 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0,D 正确.7.起重机以1 m/s 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 000 kg 的货物匀加速地向上提升,若g 取10 m/s 2,则在第1 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A.500 J B.4 500 J C.6 000 J D.5 500 J答案 D解析 对货物受力分析,由于是匀加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可计算出起重机对货物的拉力F =11 000 N ,位移l =12at 2=0.5 m.则在第1 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W=Fl cos α=11 000×0.5×1 J=5 500 J ,D 正确.8. 如图4所示,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D和BD自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该物体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则( )图4A.W A>W BB.W A=W BC.W A<W B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设斜面AD、BD与水平面CD所成夹角分别为α、β,根据功的公式,得W A=μmg cos α·l AD=μmgl CD,W B=μmg cos β·l BD=μmgl CD,所以B正确.9.下面关于功的计算式W=Fl cos α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必须是恒力B.l是路程C.l是位移D.α是力与位移两矢量的夹角答案ACD10.一物体在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力F1、F2做功分别为W1=6 J、W2=-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F1是动力,F2是阻力C.这两个力做的总功为0D.F1比F2做的功多答案BC解析由力F1、F2做功的正负可以确定力F1、F2与位移的夹角分别为小于90°、大于90°,但这两个力不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F1做正功一定是动力,F2做负功一定是阻力,但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B对,D错;两个力做的总功等于这两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C对.1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某个力做功,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答案AC解析 如果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我们也可以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做负功表示这个力阻碍物体的运动,因为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故选A 、C.二、非选择题12.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求:图5(1)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2)0~10 s 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1)6 m (2)30 J解析 (1)由题图丙可知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l =6-22×3 m=6 m. (2)由题图丙可知,在6~8 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于是有摩擦力F f =2 N. 0~10 s 时间内物体的总位移为:l ′=(8-6)+(10-2)2×3 m=15 m.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 f l ′=2×15 J=30 J.13. 如图6所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800 N 的力F ,将质量为100 kg 的物体沿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到顶端,斜面长L =5 m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这一过程中:(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6(1)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2)摩擦力所做的功;(3)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答案 (1)-3 000 J (2)-1 000 J (3)0解析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W G =-mgL sin θ=-3 000 J(2)F f =μF N =μmg cos θW f =-F f L =-μmg cos θ·L=-1 000 J(3)解法一W F=FL=4 000 JW=W F+W G+W f=0解法二物体做匀速运动,F合=0 故W=0.。

高中物理专题7.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20190524114

高中物理专题7.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20190524114

追寻守恒量──能量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

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追寻守恒量”一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叫守恒?教材中说:在牛顿之前,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已经显现了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这个实验中什么是不变的?使学生观察,当小球沿A斜面从h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少,而速度不断增大,这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不断增大。

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B 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不断增加,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逐渐减少。

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B斜面的h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

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但是,这样的描述不能表达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小球必将准确地终止于同它开始点相同的高度,决不会更高一点,也决不会更低一点。

这说明某种“东西”在小球运动过程中是不变的,这个“东西”就是能量。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Leabharlann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 能量转换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实验探究能量转换过程,验证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② 实验探究能量守恒: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能量转换过程,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③ 能量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温度变化等。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能量守恒的守恒量,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学习常见能量转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分类,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能量守恒定律”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势能、动能以及能量的概念。

2、初步领悟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3、会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转化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方法,但是对于能量的理解,仅限于初中的认识阶段,即认识了动能与势能的基本概念,并知道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有关,势能与质量、高度有关。

尚无确切的能量守恒的思想。

故本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加深学生对能量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守恒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加深对能量的认识以及对动能势能的理解;
2、建立能量守恒的思想,用守恒的意识与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追寻守恒量过程中能量守恒思想的建立。

师:物体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象棋的总数是守恒进一步,从生活中的守恒现象,追寻物理学中的守恒量。

,师:结果:
整理:
从A-C运动学方程:
整理:
结果:=
化情况如何?要想跳的更高,运动员需要怎么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追寻守恒量——能量》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物理规律。

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带领同学们一起重温那些先驱们的探索之路,感受他们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并熟悉能量的概念,重新认识能量守恒定律。

这不仅为后续能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把这种物理观念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了解各种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时,对猜想有了定向。

但是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并不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到底有多大作用,对以后的学习有什么意义,他们并不清楚。

【教学策略】追寻和研究守恒量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本节课通过追寻科学家们的探寻之路,学生体会用能量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问题,感受探寻科学真理的艰辛和乐趣。

利用实验和对实际案例的交流和讨论去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她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一把利器。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

能独立分析出单摆实验中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2.领会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3.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科学家们探寻能量守恒定律的艰辛过程,体会科学家们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习他们透过现象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经历对列举事例讨论,学会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2.体会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科学概念的概括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崇尚精神。

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七章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5篇范例]

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七章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5篇范例]

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七章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5篇范例]第一篇: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七章 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一、教材分析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守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认识能量守恒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守恒的因素,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被命名为能量的守恒量。

3、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4、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能力目标:能分析生活中涉及机械能转化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对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的理解。

难点: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怎样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某些关键的因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产生灵感,从而进行新的联系及产生得出新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的知识,但并没有掌握为什么会有能量守恒这个概念,他们并不理解守恒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

六、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列举实例。

高中物理第七章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七章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新人教必修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分显示了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之美。

三、引导探究归纳规律亲身体验:“碰鼻子”实验实验演示:将伽利略原来的设计、装置及操作、论证方法再现出来,让学生们讨论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

1.通过亲身体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小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和初始高度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因此使学生跟踪伟大先驱的足迹,领会他的探究思路,获得从常规教学中得不到的感悟,有助于他们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3.解释“碰鼻子”实验中的现象。

使学生认识到用守恒规律可以简单而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又使他们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简捷美。

四、生活情景建立模型生活情景:人们周围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

实物演示: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等的存在,生活中的运动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这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机械能不再守恒。

那么,这个板书设计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并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MN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直线,a、b是直线上两点,已知直线上a点的场强最大,大小为E,b点场强大小为E,已知a、b间的距离为L,静电力常量为k,则场源电荷的电量为()A.B.C.D.2.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C.位移x3的大小为m 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3.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小物体放在长直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细线绕在半径R=0.5m的薄圆筒上。

高中物理 7.1 追寻守恒量学案11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7.1 追寻守恒量学案11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7.1 追寻守恒量学案11 新人教版必修7、1 《追寻守恒量》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2、知道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3、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4、初步领会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方法指导】通过“追寻守恒量”,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体会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过程和探究方法,学会分析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学习,了解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的意义、【自主学习】1、伽利略在斜面小球实验中,发现一个启发性的事实:无论斜面陡或缓,小球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事实说成是“某一量是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或、2、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你答对了吗?1、相同守恒能量能2、势能3、动能【重点突破】重点问题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友情提示: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物体的势能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当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时,物体的动能就保持不变、典题精析例题1、如图7-1-1所示,电动小车沿斜面从A匀速运动到B,则在运动过程中()图7-1-1A、动能减少,势能增加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C、动能减少,势能不变D、动能不变,势能减少解析:小车沿斜面从A运动到B,位置升高势能增加;小车沿斜面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物体的动能不变、只有选项B正确、答案: B点拨:不要认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动能一定减小,要根据物体的速度进行判断、变式练习1、在例题1中若小车沿斜面从B匀速运动到A,则在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和势能怎样变化?答案:动能不变,势能减小重点问题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友情提示: 在某一过程中,若仅涉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若能判断出其中一种能量正在减小或增大,则另一种能量一定正做相反变化,且一种能量为零时,另一种能量达到最大值、例题2、如图7-1-2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拴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小球摆动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其中a、c等高、在小球摆动的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时是在点,在点势能最大;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a点的动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动能、图7-1-2解析:在小球来回摆动时,动能与势能不停地相互转化但总量不变、在a、c两点时位置最高,势能最大,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在b点时位置最低,势能最小,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答案:b a、c 等于点拨:在a、c点动能最小,均为零、在b点势能最小,但不一定就是零变式练习2、在例题2中,试分析小球从a点摆至c点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答案:小球从a点摆至b点,其位置降低,故势能减小;其速度变大,故其动能增加;故小球从a点摆至b点过程,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从b点摆至c点,位置升高,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变小,故小球从b点摆至c点过程,动能转化为势能、探究问题1、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大小各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提示1、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故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的高低有关、物体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位置越低,重力势能越小、不同的物体,其重力势能的大小还与物体质量(或重力)有关、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故动能的大小与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速度大小有关、其关系是:对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物体的动能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运动快慢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探究问题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体现的不变的量是什么?探究提示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从斜面滑下时,高度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小,但速度越来越大,故动能越来越大,即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但总的能量保持不变、【基础过关】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过: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现象……这条定律就是(D)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力”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B、“能量”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C、“力”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D、“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3、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小球从斜面A上离斜面底端h高处滚下斜面,通过最低点后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小球最终会在斜面B上某点停下来而后又下滑,这点距底端的竖直高度仍为h,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离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越来越小,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B、小球在A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C、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离斜面底端的高度越来越小D、小球在B斜面上运动时,动能越来越小,势能越来越大4、伽利略实验的条件是;忽略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后来发展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最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答案:光滑斜面;不考虑空气阻力能量守恒定律5、当伽利略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起始点的高度时,他赋予了小球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之为,我们把叫势能、答案: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6、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1课时教案:追寻守恒量能量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1课时教案: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点拨交流 守恒思想的领会,动能、势能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老师提问引入课题: 1.射箭的时候,为什么要先把弓弦拉满,再放手,箭才能够飞射出去? 射箭的时候,把弓弦拉满,在弓弦中储存了弹性势能,放手后,弹性势能转化为 箭的动能,箭才能飞出去。 2. 滑梯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游戏, 小朋友先从一侧费力的爬到高处, 然后从另一 侧,快乐的滑下。你能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小朋友爬到高处,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下滑的过程,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他的动 能,所以就能快乐的滑下了。 3.荡秋千也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活动,你能分析一下,小朋友在荡秋千的过程中, 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吗? 小朋友从最低点向高处荡起过程中,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从高处摆下的过程中,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一、基本概念 1、能量: 实验探究,某个守恒量。 h h A B 2、势能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理解:有相互作用力才有势能,势能大小与相对位置有关。 (3)常见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就重力势能而言,可以通俗的表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指 的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弓箭、弹弓等都是使物体先储存弹性势 能然后对外做功。 3、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意义:反映了物体在运动时对外做功的能力。 (3)理解: ①动能是一个状态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与运动方向无关; ②动能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③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例如汽车和自行车以相同的速度撞击物体时,汽车的破坏力更强就是因为汽车的 动能比自行车大的原因。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学生活动 1 、思考回 答左边老师 提出的问题, 交流讨论能 量的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追寻守恒量问题:支撑两个小孩能够坚持找到最后1颗棋子的信念是什么?小结:棋子的总数是不变的,我们可以说棋子的数量是守恒的。

案例2:自来水公司抄表员最近发现,某小区一单元楼的自来水管道的总表读数和各住户家中分表读数总和不一致。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问题:支撑你们提出这些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流过管道总表的水的总体积和单元楼内消耗的水的总体积是守恒的。

案例3:装有沙子的A、B两个小烧杯,将A中的沙子再倒入B中一些。

两个烧杯A、B和沙子的总质量如何变化?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给出各种想法。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义理论,学生在对生活案例的认识过程中完善自己对守恒量的认知结构。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数量的守恒。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体积的守恒。

问题:支撑你们有这种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在上述过程中,A烧杯和杯中沙子的总质量减少,B烧杯和杯中沙子的总质量增加,但A、B两烧杯和沙子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案例4:化学反应方程式问题:我们依据什么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小结:我们需要根据原子数守恒、电荷守恒来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结:由此可见,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某些量总是保持不变的,这种现象叫做守恒。

守恒现象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守恒量呢?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的名言: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

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质量的守恒。

使学生体会化学中原子数和电荷的守恒。

引用物理学家劳厄的名言,强调追寻守恒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结:自然界中物质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守恒现象就是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物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发现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性,而寻找守恒量也就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追寻守恒量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必要的。

课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

问题:请描述小球从左侧斜面高度h处静止释放后,如何运动?问题:小球从A到O,再从O到B,高度h和速度v如何变化?问题:小球从A到O过程中,高度h降低,速度v增加;从O到B过程中,高度h升高,速度v减小;到达右侧高度hˊ与左侧高度h什么关系?问题:为什么小球到达右侧高度 hˊ和左侧高度h相同,什么条件下才相同?问题:在斜面是光滑的条件下,小球能够到达相同高度。

如果我们将右侧斜面的倾角减小,让右侧斜面平缓一些,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还同左侧高度一样吗?问题: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似乎记得原来自己的高度一样,不过“记得”两个字不是物理语言。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高度h和速度v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回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精确描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经历发现能量守恒的过程。

应用1:小球“碰鼻”游戏将一个小铁球用细绳悬挂在黑板上,让一个勇敢的学生将小铁球拉到鼻尖处静止释放,其他学生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以及在小铁球摆回来时该学生的反应。

问题: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参加游戏同学是否安全?为什么会这样?小结: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影响下,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小球摆回来的最高点不会超过起始高度。

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摆回来的高度肯定没有原来的高度高,因此,参与游戏的同学是安全的。

应用2:播放一段游乐场过山车运动的情景片段,让学生观看。

积极参与,观察同学仔细观看,回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认真观看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实验说明小球运动的最高点不会超过起始高度,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的直观认识,在游戏中体验能量守恒。

2、能量概念3、动能和势能中,以及从轨道最高点向轨道最低点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问题:考虑到实际轨道并不是光滑的,过山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小结: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如果考虑到过山车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动能、重力势能和内能之间发生能量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应用3:展示一幅行星绕太阳运行的Gif动态图片。

问题:行星绕日运动,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哪个位置速度大?问题:行星在近日点速度大,动能大;在远日点速度小,动能小;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动能增加,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动能减小,增加的动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的,减小的动能又转化成了什么能?小结:行星绕日运行,伴随着动能和引力势能的转化,行星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引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从近日点到远日点运动,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加,但机械能守恒。

应用4:展示一幅弓箭手拉弓射箭的Gif动态图片。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感受游戏中能量的守恒。

使学生领会行星绕日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问题:被拉伸的弓箭具有什么能?当弓箭被射出去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小结:发生形变的弓箭具有弹性势能,弓箭被射出去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总能量守恒。

应用5:播放一段有关潭柘寺“怪坡”的新闻视频片段。

问题: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沿怪坡的低处从静止开始往高处运动,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动能如何变化?机械能如何变化?问题:汽车自动向坡顶运动,机械能增加,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小结:“怪坡”所谓的下坡路是个假象,实际上汽车所在的下坡路实为上坡路,汽车空挡是从“怪坡”的高处向低处运动,并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总结:同学们从小开始,就已经在生活中逐步认真观察图片。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认真观看。

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领会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过程,机械能守恒。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为某发电站的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经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后向某小区的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已知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500sin100(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tπA.小区用户得到的交流电的频率可能为100HzB.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为500VC.用电高峰时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不变D.深夜小区的用户逐渐减少时,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减小2.如图甲所示为历史上著名的襄阳炮,因在公元1267-1273年的宋元襄阳之战中使用而得名,其实质就是一种大型抛石机。

它采用杠杆式原理,由一根横杆和支架构成,横杆的一端固定重物,另一端放置石袋,发射时用绞车将放置石袋的一端用力往下拽,而后突然松开,因为重物的牵缀,长臂会猛然翘起,石袋里的巨石就被抛出。

将其工作原理简化为图乙所示,横杆的质量不计,将一质量m=10kg,可视为质点的石块,装在横杆长臂与转轴O点相距L=5m的末端口袋中,在转轴短臂右端固定一重物M,发射之前先利用外力使石块静止在地面上的A点,静止时长臂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解除外力后石块被发射,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运动,石块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石块落地位置与O点的水平距离s=20m,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则()A.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为5B.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为20m/sC.从A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长臂对石块做的功为2050JD.从A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长臂对石块做的功为2500J3.如图,两梯形木块M、P(均可看成质点)叠放在水平地面上,M、P之间的接触面倾斜。

连接M与天花板之间的细绳沿竖直方向。

关于力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A.木块M不可能受二个力作用B.木块M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木块M一定受四个力作用D.地面可能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4.如图所示,直线1和曲线2分别是汽车a和b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位置-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知()A.在t1时刻,a、b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a、b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D.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5.如图所示,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

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x轴上的某点P沿着与x轴成30 角的方向射人磁场。

不计重力影响,则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是()A.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B.粒子运动的半径C.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的速度偏转角D.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6.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通电导体棒ab置于倾角为θ的粗糙导轨上,在图所加各种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ab均静止,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四种情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相等B.A中导体棒ab与导轨间摩擦力可能为零C.B中导体棒ab可能是二力平衡D.C、D中导体棒ab与导轨间摩擦力可能为零7.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l)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B.图(2)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的构成C.图(3)一群氢原子处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图(4)原子核D、E结合成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8.通信卫星一般是相对地面“静止”的同步卫星,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设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则速度为c的电磁波从一颗卫星直线传播至相邻的另一颗卫星,传播时间为()A.2232334gR TπB.223234gR TπC.22321334gR TcπD.2232134gR Tcπ9.如图甲所示电路,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C为耐压值为22V的电容器,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变化频率为0.5HzB.电流表的示数表示的是电流的瞬时值C.滑动片P向下移时,电流表A1和A2示数均增大D.为保证电容器C不被击穿,原副线圈匝数比应小于10:1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1S、2S、3S、4S均闭合,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滴带正电B.只断开电键1S,电容器的带电量将会增加S,油滴将会向上运动C.只断开电键2D.同时断开电键3S和4S,油滴将会向下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接理想电流表A、理想电压表V,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一个灯泡L,一个电吹风M,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调节滑片P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