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固定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作记述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者,记述文字用的就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进,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不断扩大,“文言文”变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润色越显出浮华,唐代迪阿尔库文学家韩愈等发动“古文运动”,主张重回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易于写作认知,通常都会对其标示标点符号。
介宾短语后置
4、于:向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学于余
5、于:到
能为文收责于薛地乎
何不见我于王
6、于:跟 非抗于九愦于忧
8、于:对 欲有求于我、 9、乎:当其在句中相当于“于”的作用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二)……以……(释义:用,把) 验之以事 饰以篆文、山水、鸟兽之形 裹以帷幕 复之以掌 掭以尖草 何不试之以足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三、介宾短语后置句
(一)、……于……
(释义:在,比,从,向,到,跟,由于,对)
1、于:在 开馆列第于东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秦王乃设九傧礼于廷 以勇气闻于诸侯
2、于:比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之君也
多于机上之织女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多于南亩之农夫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短语后置》课件
04
介宾短语后置的翻译技巧
直译法
总结词
直接翻译介宾短语,保留原句语序。
详细描述
直译法是翻译介宾短语后置时最常用的方法,它直接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表达方式进行翻 译,尽量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风格。这种方法能够保持原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但有时可
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混淆或误解。
意译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整语序,强调语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
+谓语+宾语+补语。
介宾短语后置的语法功能
介宾短语后置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语义 关系,使句子更加完整和丰富。
通过介宾短语后置,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末,突出强调某些内容,使表达更加 鲜明有力。
介宾短语后置还可以起到连接句子、扩展语意的作用,使句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语意更加连贯。
《介宾短语后置》ppt课件
• 介宾短语后置的定义 • 介宾短语后置的分类 • 介宾短语后置的识别方法 • 介宾短语后置的翻译技巧 • 介宾短语后置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01
介宾短语后置的定义
介宾短语后置的含义
01
介宾短语后置是指在汉语中,介 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常常放在句 末,起到修饰或补充说明的作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介宾短语后置的分类
时间介宾短语后置
总结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详细描述
时间介宾短语后置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用来 说明某个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例如,“在明天早上”就是一个时间介宾短语 后置,表示某个动作行为在明天早上发生。
地点介宾短语后置
总结词
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介词结构后置(jiang)
★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两句是“介 词结构后置”,并加以翻译。 ( B )( D )
期” )
12/26/2018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把” 字句,宾语前置,即“以秋为 B.仕宦于台阁。 C.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于台阁仕宦 ”,翻译:在大官府里做 官 )
D.步余马于兰皋兮。
(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余于兰皋步马兮 ”,翻译: 我赶着马车缓缓走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
E.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余岌岌冠/26/2018
一、什么是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 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2)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 于潭上得双石 )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现在翻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如: (1)“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 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 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这个句子也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核舟记》)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 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句式的倒装句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倒装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吾一日乎尔长”,“乎”相当于“于”,译为“比”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毋以吾也”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以何哉”
5、摄乎大国之间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摄大国之间”,“乎”相当于“于”,译为“在”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7、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乎”相当于“于”,译为“和,同”
8、浴乎沂,风乎舞雩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乎”相当于“于”,译为“在”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如何”
10、为国以礼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以”译为“用”。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
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
1. “于我而言,这真真是极好的”。
例子:于我而言,那风景如画的地方,不正如我梦中的仙境吗?
2. “以君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例子:以君之见,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岂不胜过之前那部许多?
3. “为汝所想,这便是最佳之选”。
例子:为汝所想,那充满欢乐的游乐场,不就是我们该去的地方吗?
4. “与他而论,这实在太难了”。
例子:与他而论,那复杂的数学题,简直就像难以翻越的高山!
5. “在吾心中,你是最重要的”。
例子:在吾心中,那温暖的笑容,好似春日的阳光般灿烂。
6. “对彼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例子:对彼而言,那陡峭的山峰,不就像难以征服的巨兽吗?
7. “从其角度,这想法倒也新奇”。
例子:从其角度,那独特的设计,难道不是令人眼前一亮吗?
8. “于大家来说,这是一场难忘的经历”。
例子:于大家来说,那次的旅行,不就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吗?
我的观点结论:介宾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的运用能让表达更具韵味和特色,使语句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呀。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
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其相比两膝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
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例子
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例子
以下是 7 条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的例子:
1. 你看那桌子上的书,不就是我昨天找了半天的那本呀!(例子:桌子上的书)
2. 哼,他就是那个在角落里偷笑的家伙,坏得很呢!(例子:角落里偷笑的家伙)
3. 哎呀,那棵树底下坐着的不正是咱奶奶嘛!(例子:树底下坐着的奶奶)
4. 哇,这就是电影里出现的那个在海边奔跑的美丽身影啊!(例子:海边奔跑的美丽身影)
5. 嘿,那边站在路灯下的是不是你好朋友呀!(例子:路灯下的好朋友)
6. 天呐,那就是山顶上飘扬的旗帜呀,多威风!(例子:山顶上飘扬的旗帜)
7. 哈哈,这就是她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挂在墙上的画呀!(例子:挂在墙上的画)
我的观点结论: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在语言表达中的奇妙作用呀,能让描述更加具体生动呢!。
文言现象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介宾短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介词短语放在谓语之后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习惯将它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
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多。
一、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1、格式:动+于+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是介宾短语,作谓语“战”的状语,应调整为“于长勺战”,翻译为“公与他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格式:形+于+宾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二、介词“以……”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格式:动+以+宾如:1、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2、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短语,作谓语“饰”的状语,应调整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翻译为“用篆文、山脉、乌龟、飞鸟、野兽的形状装饰”。
三、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如:1、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他懂得道理也先于我”。
这句话中的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应调整为“于吾前生,其闻道也于吾先”四、有时候,后置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宾短语后置。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战河北”“战河南”是“战于河北”“战于河南”的省略语,应调整为“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翻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第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主谓倒装句虽然繁多,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常见的主谓倒装有三种:一、感叹句中谓语前置感叹句中谓语倒装,一般能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语气,从而表达赞颂、欢愉、命令、悲痛、愤怒、惊讶、感慨、讥讽等感情色彩。
如:1、默默乎。
河伯!《庄子·秋水》——不要说了吧,河伯!2、惜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惜呀,你没有赶上好时候呀!3、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很厉害呀!你真的不聪明呀!4、远哉,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远呀,德行全备的人!5、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也太过分了,先生的话!6、死哉,盆成括!《孟子·尽心下》——将要死了呀,盆成括!7、神乎!神乎!止于无声。
《孙子·虚实篇》——神奇呀!神奇呀!神奇的好像没有声息!8、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美丽呀,这所房子!9、至矣哉,为欺也!(刘基《卖柑者言》)——太过分了呀,欺骗人!10、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孟子·告子下》——机械呀,高老先生讲诗。
以上各例全为谓语前置句。
例1中“河伯”是主语,“默默”是谓语,但是为了加强命令的口吻,把它提到了前边,并于其后加语气助词“哉”以示强调。
试想,现在如果要阻止别人说话,也会发出“住嘴吧,你”的命令,或许还面带怒容呢。
例2句为了加重谓语“惜”的惋惜意味,把它提到主语“子不遇时”的前面,并带语气助词“乎”以加强。
例7句为了突出赞美的情感,反复吟咏,似还嫌不够,把谓语“神”提前。
出师表中的倒装句和判断句
出师表中的倒装句和判断句出师表中的倒装句-:①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陈述句:与草庐之中三顾臣③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④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求给分出师表有那些倒装句?-:你看下面的行不行.①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陈述句:与草庐之中三顾臣③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④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求给分出师表的倒装句,固定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答案]古今异义出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陟罚臧...出师表中的特殊句式-: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通假:“阙”通“缺”“简”通“检”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为什么要倒装?-:这是古代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合叙",即陟臧罚否,而不是倒装句.出师表的文言现象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出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陟罚臧否否恶,坏,批评表示否定此先汉...出师表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一词多义1、中(1)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2)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2、道(1)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2)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3、...出师表中的省略句-:以告先帝之灵此句省略了“之”,以(之)告先帝之灵,把(臣之罪)告诉刘备先帝的在天之灵.出师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判断句】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1、此皆良实这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也”,判断句标志: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出师表中的字词出师表中所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案]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古今异义出句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倒装句4、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状语...。
庖丁解牛特殊句式
庖丁解牛特殊句式
《庖丁解牛》中的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4、“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一、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二、一词多义:
族:
1、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2、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
然:
1、砉然向然,因其固然,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
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
1、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2、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3、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三、词类活用:
1、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2、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3、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设九宾于廷的句式
设九宾于廷的句式设九宾于廷的句式是状语后置。
此句中更细分是:介宾短语后置。
因为介宾短语“于廷”构成句子的地点状语设九宾于廷的句式翻译: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出处:汉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段落: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
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
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作者】司马迁【朝代】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其次,依据介词结构后置的规律来判断。
如果是介词结构后置情况,句子符合这种结构:“谓 +宾+介+名(代)”,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 解为后置的“状语”了,成了这种情况:谓+宾+[介+ 名(代)]。 谓语 介词 宾语 名词 状语
2
何谓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
语,古代汉语里有些状语则置后作补语,像这样 的句式就叫做状语后置句。
3
判断的方法:
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
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 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言文中 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面了。 1.窥之正黑,投以小石。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振之以清风。
如:得双石于潭上
结合规律判断:“得”应该是谓语动词,“双 石”是宾语,“于”是介词,“潭”是名词。 由此推知,这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时,要把介词结构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 以使语序正常。将“于潭上”放到“得双石” 之前,译为“在潭上得到两块石头”。
6
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 “乎”等来充当,“于”、“以”、“乎”也就 可看成是判断介词结构后置的一种依据,只是这 些介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是不同的。 用篆文的山龟鸟兽的图形来
4.虽董之以严刑,5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 6.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赵国曾经五次和秦国交战,二次战败三次战胜。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 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liǎo)
2.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蓝。
3.教以慎于接物。
3.把谨慎地待人接物(的道理)教给我。
14
加强练习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白天能看到舟船在亭子前出没。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私下会见张良,把这件事情详细告诉张良。
3.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4
判断的方法:
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
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 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而文言文中 朝里面看,黑洞洞的, 扔一块小石头进去 状语的位置则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 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窥之正黑,投以小石。 被清风吹动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振之以清风。
翻译:于+宾语+形容词
10
语法格式:动词+以+宾语(名/代)
知 识 点 小 结
语法格式:动词+于+宾语(名/代)
语法格式: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语法格式:形容词+于+宾语(名/代)
11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请选出 来( B )
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核舟记》 请出那些箭,用锦囊装着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4、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语法格式:动词+以+宾语(名/代)
装饰它 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给他
翻译:以+宾语+动词
16
象木头鸡一样静止不动
3、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狱中杂记》
一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处理犯人
语法格式: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9
1、急于星火 :《陈情表》
2、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4、长于臣:《鸿门宴》
语法格式:形容词+于+宾语(名/代)
7
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
3、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语法格式:动词+于+宾语(名/代)
8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船像箭一样往前冲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促织》
12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请选出 来( B )(A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3
巩固练习,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事情紧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巧断介宾短语后置句
1
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常见有几种: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状 语后置)。 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一般是:定+主+状+ 谓+定+宾+补。
这是个基础,是辨别句子是否倒装的参照物, 应牢记。 状语是在谓语之前的,但在文言文中,把状语 (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即为状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