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第一章人口其次节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熟悉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讲授法、争论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7年期间,我国铁路、大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图1.10〕。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意哪些条件?[新课教学]: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转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特性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速度慢,仅属干少数人的移动,但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有的移动具有永久性质,但有的只是临时性质的移动。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被定义为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3、人口迁移的界定〔1〕对于“长期〞或“永久〞的界定,日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习惯上,把人口迁移的发生限定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这一特定的时间范围就是迁移间隔。

迁移间隔可以是有确定时间长度的,如1年、5年或10年。

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足“终生"的。

〔2〕人口迁移必需以居住地的转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转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需超过“肯定的距离〞的含义。

强调这一点的意义在于,只有超过肯定的距离,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意义。

这里“肯定的距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区分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春运情境中开始本节的学习。

讲述回答了人口迁移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本节共有三个标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总体编排思路是“迁移概念——迁移原因——迁移特点",即从核心概念出发,分析迁移背后的主要原因,再解释不同类型迁移的时空特点和现实情况,以突出人文地理中的“理"及其运用。

教材中合理布局案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人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关系:人口与空间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综合思维:分析人口迁移中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并设计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在基本知识讲述过程中,注意区域性的差异,并结合具体区域的情境、案例和活动设计,使学生将基本知识与区域特点结合,深化对区域的认知。

地理实践力:通过活动、问题探究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获取人口迁移的地理知识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公开课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公开课教学课件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 住房等管理困难。
返回导航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 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 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返回导航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严重的__________、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______向______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3)1949年以来 ①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__________体制和严格的__________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 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②改革开放以后 a.在快速________和________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b.______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
环境质量差
遥远等
环境质量好
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
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
候恶劣
沃 返回导航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 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 下:
返回导航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 生活环境和秩序,并 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 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 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 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 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 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案:人口迁徙 教案 (4)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案:人口迁徙 教案 (4)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素养目标】1. 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掌握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必备知识】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

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2)社会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三、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民工潮与民工荒【本节重点】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的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动力机制:推力和拉力。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劣势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优势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就业机会等是主要的因素。

(2)社会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因素也影响人口迁移。

3.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 国际人口迁移。

(1)19 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②流向: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③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大量增加。

②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什么是人口迁移。

分布介绍了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及机械增长的概念。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引入推拉理论,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简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简述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区域认知:了解国际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本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和人生观。

1.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2. 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定义: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的三个判定标准:①空间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春节期间的“民工流”不是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

【知识窗】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人口迁移(跨越国界)、国内人口迁移(未跨越国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0:人口净迁入;人口机械增长率<0:人口净迁出。

区域人口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决定。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工作、收入、医疗、教育、食物、和平、城市生活……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拉力:优美的自然环境、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等等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等人文因素经济、政治、战争、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等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01 L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什么是人口迁移1 •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口 S长期或举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 •人口机械增长:口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 •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口04自然增长和匚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 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X)(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X)2. 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翌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坐气候宜人和卫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 人文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凹政治、□§军事、肆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 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V)(2) 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V)2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D解析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5.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现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或国家,分析其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并附相关地图、图表等资料。
注意事项:
1.作业提交时,请注意字数要求,确保内容充实、结构清晰。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以下基础:掌握了人口的基本概念、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同时在初中阶段对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有所体验,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规律和影响可能缺乏系统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于人口迁移背景下的地区发展、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交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地理素养和人文关怀。
3.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
a.人口迁移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b.如何解决人口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
c.人口迁移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交融与包容。
4.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人口迁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我眼中的人口迁移”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感悟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总结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口迁移是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树立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地图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人口迁移特点的认识,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人口迁移的复杂原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多方面影响。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展示人口迁移案例)•相关统计数据与图表(如国际移民趋势、国内人口流动数据等)•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观察人口迁移的路线、方向及分布特点。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人口迁移案例,深入分析其原因、过程及影响。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迁移的某一特定方面,如经济因素驱动的人口迁移、环境难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个人或家庭因某种原因迁移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人口迁移的话题。

•问题导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教学•概念解析:明确人口迁移的定义,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类型介绍:介绍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原因探究•自然环境因素:讲解气候、水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目录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三节人口容量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第二节城镇化第三节地城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分析】本节以一个“卫星影响世界地图”这一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以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本节讲述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和特点,阐述自然、人文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回答了两个基本问题: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儿?为什么?在讲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时,教材采用了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本节共有两个标题:“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一个标题聚焦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材先安排图 1.2“世界人口的分布(2014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发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接着从纬度、距海岸远近、海拔三个方面,利用数据进一步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在描述人口分布特点之后,本节第二个标题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制约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诸多影响因素。

这样层层深入,由浅人深,有助于学生掌掘比较完整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另外,课后还有一个“活动”教学和“自学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口迁移”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一章第二节一、教学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13个国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2、人文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新课导入]:我国的春运导入。

[新课教学]: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有的人口移动只是暂时性的,如探亲访友、出差、旅游等;有的人口移动具有永久性质,如从国内的一地迁居另一地或移居国外。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思考: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 属于人口迁移吗?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由于不涉及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导疑: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

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图1.1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采用图表形式展示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信息。
(2)设计一幅人口迁移的流程图,以有趣的方式展示人口迁移的过程。
(3)使用颜色和符号标注重点知识点,以增强记忆和视觉吸引力。
(4)通过插入人口迁移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增加板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板书布局:
(1)左侧为概念和定义,右侧为类型和原因,中间为影响和案例。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对人口迁移问题的深入思考。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评价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类型、原因及其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人口迁移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人口迁移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类型、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现实中的人口迁移案例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口迁移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地图、数据分析工具等,让学生实时获取和分析人口迁移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第1课时)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第1课时) 教案

《人口迁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运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春运与人口迁移”师: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生:(可能的答案)属于因为人们离开了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不属于因为很快就会回来)【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出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师: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后大家再想想刚才说的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吗?生:(可能的答案)不属于。

师:从概念出发你觉得人口迁移需要哪些条件呢?生:长期永久的改变居住地。

师:判断人口迁移需要三个条件板书: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师: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而是人口流动,下面请同学们对比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完成表格。

生:(可能的答案)完成表格师:人口迁移可以按照迁移原因、迁移形式、迁移范围等分成不同的类型,大家能不能尝试写出图中对应的类型呢?生:完成框图板书:2、分类出示图片:2018年春节十大“空城”师:这些城市为什么在春节期间成为所谓的“空城”?生:因为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了。

师:以北京为例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在春节期间离开北京?生:因为北京有很多人老家在外地。

师:刚才我们说了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那北京的“空城”和人口迁移有什么关系吗?生:(可能的答案)有关系,很多人由于打工经商或是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大城市,这种行为属于人口迁移。

在春节期间这些人会集中返乡过春节,造成了春运的现象。

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地理高一必修第2册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课题人口迁移单元第1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一教材分析《人口迁移》是人教版必修2的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分布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

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综合思维: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3.区域认知:能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并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4.地理实践力: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PPT上展示熙熙攘攘的车站人流照片。

图中熙熙攘攘的人都是当地人吗?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减吗?为什么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会出现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走西口、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探究吧!通过照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讲授新课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分组探讨:1.在我们所见所闻中,都有哪些人口流动现象?有哪些人口迁移现象?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属于什么呢?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人口迁移数量的多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最后老师总结: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例如:探亲访友、出差、旅游、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

学生分组探讨并做好相应成果记录。

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合作人口迁移: 就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例如: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②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人口迁移判断的标准:1.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需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3.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和国内迁移,国内迁移分为省际和县级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关注与同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在推动区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口迁移中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时,我会引导学生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采取的人口迁移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我会教育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人口迁移现象时,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身边有哪些人口迁移的现象吗?它们是怎样的过程?”以此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及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以此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利弊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会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学课件
•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 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人的 拉力因素。
• 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 不同的因素
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
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 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
运动。
人口 迁移
迁入地
人口
流动
定居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
(时间>1年)★改变人口迁移条件是: 人口移动的 ①空间位移:跨越两行种政基区本域形(式县级)
临时或短期(时②间居<1年住)地离变开更:居住地发生改变 定居地,不变更③定时居间地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
1年以上)
迁出地
第六页,共四十五页。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有利)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加速城市化进程;
(不利) ⑤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⑥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
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 2019年的33.17万。观看视频,思考东三省人口每年流出远超流入,会产生哪些影响?
拉 力 因 素 迫使人们迁出
人口迁移的原因—促— 使人“们推迁拉入理论”
一种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
一种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
从本图中 找出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
移的“拉力”?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阻碍力”?
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描述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主导因素:□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 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 .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 .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 D解析 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

属于经济因素。

3.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 (1)规律05垦荒、严重的□06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07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工业化以后,人口□(2)我国人口迁移1.判断正误。

(1)西亚、北非产油国迁入人口主要为外籍工人。

(√)(2)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答案 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3.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特点?提示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任务探究人口迁移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成果展示] (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军事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3)经济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

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居住地变更。

一般以跨越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

②时间较长。

居住地□01长期或□02永久(至少为一年)的改变。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3)人口迁移的影响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读模拟人口移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关于图中人口移动对甲、乙两地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缓解乙地人地矛盾②阻碍乙地的经济发展③加大甲地交通压力④加强两地的交流合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科学思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的分析思路第(1)题,人口迁移需要跨越行政边界。

村界不属于行政边界。

第(2)题,甲地为人口迁入地,乙地为人口迁出地。

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人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发展;加强两地的交流合作;加大迁入地交通压力。

[答案] (1)C (2)D提升运用能力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1~2题。

1.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B.政治文化C.交通运输D.自然环境答案 A解析湖南人到江苏打工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

2.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开发B.劳务输出C.气候优越D.水源丰沛答案 C解析美国南部气候条件优越,温暖湿润,吸引东北部退休老年人迁入。

任务探究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新华社北京2018年12月25日电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报告》指出,2010~2015年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16~2017年,流动人口缓慢下降。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3)近两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什么?[成果展示] (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人口迁移规模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向东部迁移的规模缩小,向中西部迁移的规模扩大。

1.世界人口迁移(1)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2)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04劳务输出和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2.我国的人口迁移(1)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2)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科学思维分析人口迁移时空特点的方法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2)题,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 (1)C (2)B提升运用能力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本土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和南部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迁移。

2.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流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9页活动]思路点拨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可从迁移者、迁入地、迁出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主要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角度分析。

成果展示对人口迁出地来说,正面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压力等;负面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人口迁入地来说,正面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等;负面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等。

对迁移者来说,主要是正面影响: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教材第10页思考]思路点拨推力因素属于人口迁移的消极因素,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属于人口迁移的积极因素,这些因素吸引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成果展示[教材第12页活动]思路点拨 1.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在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受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人口由南部向北部和西部迁移;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受经济因素和气候因素影响,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可从迁出地的推力因素和迁入地的拉力因素两方面分析人口大规模迁移。

成果展示略。

[教材第15页活动]思路点拨 1.结合教材问题和自身实际进行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