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专项边坡治理方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市钓梁三期围垦黄泥坎一区(II标段)
开采回填工程
边
坡
治
理
方
案
编制人:
审批人:
2017.1.12
一、概述
本次工作内容
边坡治理要求:
根据施工合同提供的治理区范围。对+63m平台边坡进行平整、清理。
二、治理区现状特点
2.1、治理区地理位置、坐标及交通
本工程位于定海城区10°方向,直距11.4km,行政隶属定海区白泉镇新港社区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3′38″,北纬30°05′13″,位于《舟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其他区内。本工程开采面积0.279km2,由22个拐点围成,开采标高63~3.0m。
本工程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东北部,距离白泉镇政府约5km。其东侧为围涂工地,南侧为黄沙村,西侧为下淡水坑村,北侧为张家坑村。乡村公路从矿区南部22m平台通过,向东延伸至回填区,交通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
本次设计只针对爆破作业区域距110kv高压线300m以外区域。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2.2自然地理及水文气候
本工程处于舟山本岛滨海丘陵地带,北东向山脊的前缘部位。附近最高海拔标高104.40m,自然地形坡度一般为10~25°,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树木,基岩露头较多。
本工程位于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8℃~16.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6.6℃,历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279.4mm,年最大降雨量1888.9mm,每年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6m/s,台风影响时,最大风速>40m/s。
潮汐为非正规半日潮。历年最高潮位 3.14m,历年最低潮位-2.43m,多年平均高潮位2.36m,多年平均低潮位-2.00m,平均潮位0.19m,平均潮差2.03m,最
大潮差3.97m(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
本工程内有一废弃水库,库区面积约1000 m2,水深约2~4m;距矿区约300m 处有淡水坑水库,库区面积约26400 m2,水深约3~5m。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含水层、风化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野外调查表明,山体上覆残坡积物厚0.5~1.0m左右,部分沟谷地带厚度稍大,局部大于 1.0m,胶结密实,透水性较差,地下水量贫乏。下伏风化基岩节理较发育,大多呈微张,透水性较好,新鲜基岩节理总体不发育,节理面平直、闭合,水的连通性差,显示地下水向下渗透路径不长,迳流量较小,同时区内未见泉水出露,说明基岩裂隙水贫乏。
本工程开采底盘标高为3m,高于矿区东侧平原区地面(1-2m)。矿区地形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s
综上所述,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3地质条件及岩石性质
本工程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Ⅰ)浙东南褶皱带(Ⅱ)丽水—宁波隆起(Ⅲ)新昌—定海断隆(Ⅳ)北部,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北段,晚侏罗世火山穹窿东侧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内。区内残坡积层较薄,为含砾砂粉质粘土、含块石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开采的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属坚硬岩类,岩体中未见断层,区内节理不发育。本工程开采范围内节理面平直、闭合,岩体总体较完整,在具体施工中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自南往北采掘推进,节理与开采边坡呈大角度斜交或反倾,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本工程开采范围内山低坡缓,切割深度不大,山上植被发育,显示山坡较稳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本工程开采矿石岩性为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呈青灰色及深灰色夹肉红色等杂色,岩石具玻屑塑变结构,假流动构造,组成岩石的主要碎屑物为塑变玻屑和晶屑,少量浆屑,未见明显岩屑,属坚硬类岩。
2.4开采区周围环境
1、本工程东侧为围涂工地,距离较远;南侧为黄沙村最近150m、西侧330m 为福禄寿禅寺、北侧为张家坑村最近500m,在200m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村庄、居民,需采取保护措施。
2、本工程距西侧110KV高压输电线最近300m。
综上所述,矿区周边环境条件不复杂,矿山开采时须采取有效的防护、警戒措施。
三、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3.1、治理设计原则与治理目标
3.1.1、治理设计原则
1、方案编制应首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以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实施边坡施工;
2、按治理方案进行刷坡后应符合规定标高,刷坡后留下的坡面没有残留物,坡面平坦,不留安全隐患;
3、在确定方案时,必须遵循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4、功能优先、因地制宜整治该区域。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保证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使原有裸露的山体得到有效的防护。
3.1.2、治理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
5、《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6、《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
3.1.3、治理目标
1、通过对高陡边坡的削坡卸荷,减缓边坡坡角,使整体坡角降低到56°以内,消除边坡危石,从而保证陡倾边坡区的边坡稳定。
2、通过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保证治理区坡脚稳定、治理区排水通畅,防止治理区水土流失。
3.2、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鉴于治矿区岩石的岩性、结构面特征以及边坡稳定性特点,本次治理设计及施工中拟采用:通过爆破刷坡、坡面清理修整,挡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施,保证边坡稳定,治理完成后边坡较为平坦,符合生态治理要求。
3.2.1、边坡稳定性处理方案
西侧+63平台边坡位于矿区西侧,顶部为表土及风化层,基岩为凝灰岩,岩石坚硬、坡角较陡。治理区东侧已有道路可至+63平台,设计削坡卸载采用深孔爆破、水平台阶式自上而下逐层进行。
治理区坡面内部基岩整体性完好,通过以上因地制宜的治理,治理区坡面整体坡度降缓到56°以内,坡面上浮石、浮土等被有效清除,无明显松散堆积物,能诱发各个分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基本得到消除,治理区达到稳定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