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李璐+基于校地互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融入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国家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泛在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国家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泛在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科类:管理科学-12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国家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泛在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李莉、刘励、邱惠芳、朱志红、刘雪春、许媛、蔡浩、彭文菁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莉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450 总体框架设计、项目实施 刘励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 项目组织协调,课程教学 邱惠芳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60 项目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协调 朱志红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 教学资源设计刘雪春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20 课程实施、成果总结与推广 许媛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80 项目协调与实施蔡浩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00 项目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实施 彭文菁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00 资料整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一)提出了以泛在的网络资源建设为核心的R-PST理论。

本成果是对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与评价 PST 理论的继承和创新,PST理论的三个要素:教学法(Pedagogical Affordance)、社会交互(Social Affordance)和技术支持(Technical Affordance)的核心是构建3A模型的泛在网络教学资源。

(二)创新了IMIE四维模型的网络学习空间组织策略。

I(融合)模型是指社区创建的蕴含“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创新”等鲜明特色的30多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以及5500多个社区资源的生成和再利用。

M(激励)模型是在社区引入WISE倡导的严肃游戏学习理念,在教学法中借鉴阿里巴巴,逻辑思维等互联网企业采用的游戏化团队学习模式。

I(创新)模型贯穿于社区学习活动组织和学习交互的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何琼+面向智能制造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五新”系列教材建设实践(教材)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何琼+面向智能制造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五新”系列教材建设实践(教材)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08 申报等次:二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成果立足“五新”: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资源。

体现服务现代职业教育的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基于职业教育的特定性、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探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与探索。

(1)以“五新”为特色:遵循新理念、执行新标准、融入新技术、推进新模式、配套新资源。

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

(2)以科促教,科教融合,成果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技术服务、科研项目为抓手,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纳入教学内容,系统开发专业系列化教材,在全国高职机电类专业教材建设中具有引领性。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遵循新理念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推进。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摈弃抽象晦涩理论阐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例,主体就是学生“您”。

以探月车的实战设计为主线,以国内使用广泛的STC89C51RC 单片机为载体,三个项目引领,项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不言而喻。

在完成学生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自信心、责任心、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2、执行新标准以教育部新颁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教学内成果名称: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与“五新”系列教材建设实践(教材) 完成单位:(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何琼,盖超会,肖春华,张红卫,陈祖新,朱芸,董英英 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何 琼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56 主持,教材主编,整体负责 盖超会讲师/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56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 肖春华讲师/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43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 张红卫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144 策划,教材审核 陈祖新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76 教材主编,专业调研 朱 芸高级工程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532 教材主编,技术支持 董英英 副教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22 教材副主编,具体实施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就业导向突出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企业新标准。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艺术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方兴、汤军、吕杰锋、郑刚强、黄雪飞、徐进波、王双全戴福祥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方兴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60 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汤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50 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吕杰锋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00 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郑刚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73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黄雪飞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30 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徐进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王双全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戴福祥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0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培养理念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的目标,“国际化+前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师+工程师”双师型卓越人才的定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途径。

(2)专业方向与特色创新:提出了结合特色行业与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信息、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和学科,构建了由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3个方向组成的集成化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行业化的专业特色。

(3)教学平台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工业设计卓越人才教学体系,从培养方案、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科研保障、产学研和国际合作等八个维度进行教学链优化。

(4)培养方法创新:运用“引导+自主+交互”及数字化、网络化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采取Workshop、在线课程、企业课堂、国际化课程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国际导向,前沿驱动”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并产生大批成果;通过建设“校、院、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办“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方式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与国外大学学分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制度化的中外毕业设计联展、引入国际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高等教育行业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行业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行业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申请书概述本申请书旨在申请高等教育行业级教学成果奖,以表彰我校在教学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我校的教学特点、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以期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学校背景我校是一所享誉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学特点我校的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强调积极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发展自主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融合理论与实践:我们注重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多元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学改革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包括:1. 课程改革:我们重新设计和优化了核心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使课程更贴近实际需求。

2. 教师培训:我们积极提供教师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3. 教学评估: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包括:1. 学生参与度提升: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开展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学方法:我们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在线研究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提升教学效果。

3. 个性化教学:我们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并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

结束语我们希望通过本申请书向您展示我们在高等教育教学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我们相信,我校的教学特点、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我们具备了获得高等教育行业级教学成果奖的资格。

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学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谢谢您对本申请的关注和支持!联系方式姓名:职务:联系电子邮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於红梅+高职机械类专业“两融合一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於红梅+高职机械类专业“两融合一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教育学(040101) 申报等次:省级二等奖成果名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两融合一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湖北科技职业学院(2)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於红梅 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22 总体规划和设计,理论实践研究 饶雨泰 副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350 制定相关文件,理论实践研究 李鹏辉 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160 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导实践何发诚 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60企业合作方主要完成人,实践研究胡双喜 副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50 理论和实践研究李影丹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120 理论和实践研究熊小艳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08 理论和实践研究刘芳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20 理论和实践研究(1)转变“实习与就业基地”平台建设模式,提升了平台建设的层次,即依托行业协会/学会、职教集团,并通过规范管理,保障了实习环节质量,校企协同,破解了利用师生个人人脉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基地不稳定、实习质量不高的局面。

(2)建立了由企业主导参与并实施的“课证融合”,发挥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主体作用。

企业参与证书的标准制定、证书培训、证书鉴定全过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真正做到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企业所需人才。

(3)形成了校企协同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通过“学校融入行业”、“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行业”三个维度上深入融合企业文化,促进了学生、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协调发展。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本成果就解决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问题所做出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跨界融合,创管并重,构建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简表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跨界融合,创管并重,构建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轻工大学成果科类:管理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跨界融合,创管并重,构建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陶丽萍教授艺术传媒学院400 课题负责人,人才培养定位与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张国超副教授艺术传媒学院420 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的制定与实施彭桂芳副教授艺术传媒学院450 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方案实施陈慧英讲师艺术传媒学院560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教学方案实施刘雪芬讲师艺术传媒学院520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教学方案实施一、成果主要创新点(一)理念创新:围绕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坚持跨界融合培养,从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训练平台与机制等方面创新性地构建了“12345”人才培养思路,使学生创意理念与运营管理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模式创新:突出行业特色,基于产业未来发展,创新性提出了三维一体、分类特色培养的复合型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平台五模块三阶梯”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群体系;改革了课程教学方式,推行了以“创管”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项目化训练为载体的多元融合互动的教学与评价模式。

(三)实践创新:根据复合型、分类双栖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围绕创意理念、产业运营管理能力并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参与互动为特征,以基础平台、实战平台、拓展平台、提高平台、拔尖平台互动结合、分层递进为机制和手段的综合训练平台和机制。

通过课堂拟真实践、基地实验实训、社会实操训练、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途径,实现了教学、科研、实践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一)提出了“12345”复合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思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行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提出了文化产业人才跨界融合教育理念和“坚持一个中心,打造双栖人才,实践三个结合,建构四个融通,实施五位一体”的复合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思路,为有效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高职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高职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高职尊敬的教务处领导:我是××高职学院××专业××班的××同学,经过精心准备和团队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一项有关教学的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此向您提交本次教学成果奖申报书,请您审阅。

一、项目概述本次项目的名称为“××高职学院××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与实践的融合,推动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项目由我校××教授任项目负责人,共有×位教师参与,面向全院共计××名学生。

在此项目中,我们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企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目标1.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实践能力。

3.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项目具体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法。

2. 选择项目课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合适的项目课题,确保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度。

3. 实施课程教学。

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地考察、调研和实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实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实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实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完成单位:长江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林小云 王振奇 何幼斌 龚文平 肖传桃 尹太举李少华 江 山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林小云教授 长江大学 489学时 负责人,立项,全面建设 王振奇 教授 长江大学 490学时 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 何幼斌 教授 长江大学 470学时 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 龚文平 教授 长江大学 480学时 教学管理、实践基地建设 肖传桃 教授 长江大学 512学时 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 尹太举 教授 长江大学 454学时 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建方案 李少华 教授 长江大学 468学时 专业认证、培养方案改革 江 山 副教授 长江大学 342学时 专业认证、师资队伍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以适应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实施了“1+2+1”应用型人才、“3+1”卓越工程师、“2+1+X”拔尖创新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专业特色及工程属性,优化了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与训练,注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自然科学、基础及专业、工程实践和人文四类课程模块及理论、实践、创新三个专业课程层次。

(3)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校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及资源共享等,完善了多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实训平台,形成以油气资源勘查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通过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推动海外留学和聘任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融入式”、“衔接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和多种方式的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了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教学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分阶分层”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分阶分层”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科类:教育学-04成果名称:基于“分阶分层”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2)武汉纺织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占明珍、谢少安、范学谦、杨卫丰、彭荣、瞿翔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占明珍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500 主持及培养模式谢少安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400 教学方法创新范学谦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700 课程体系设计杨卫丰教授武汉纺织大学400 实践教学设计彭荣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500 考评制度改革瞿翔讲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600 教学质量监控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分阶分层”培养模式本成果提出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分阶分层”培养模式:大学一年级注重普适性教育,主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二年级注重专业素养培养,主要学习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三、四年级演进到能力培养,侧重创新创业模拟和全真实践,不断演进,最终融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评制度等。

2. 实践路径创新:提出“三位一体”实践路径本成果针对性提出“三位一体”实践路径:意识培养阶段主要构建专业协会,老师设置普适性创新创业任务;素质培养阶段主要通过协会组织并参与省级相关竞赛,并获批各级大创项目9 项;在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协会参与全国相关竞赛,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 4 项。

3. 教学方法创新:推行“STAR互动教学法”和“实践考评法”本成果在外经贸学院推行“STAR互动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组建团队并实践,然后互动讨论,最后课堂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还推行“实践考评法”,效果显著。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 构建“分阶分层”培养模式“分阶分层”培养模式,即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任务和课程,逐步推进,贯彻始终。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交互英语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交互英语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会推广。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大学英语教指委、湖北省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外研社、外教 社和北京文华在线公司组织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在会上积极发言,交流推广改革经验。
接待来访。近 5 年来接待省内外多家兄弟高校的来访,如东莞理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黄冈 师范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等,大学英语团队成员多次介绍在该平台进行的“线上+线下”、 “课内+课外”课程改革经验。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科类:05(文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 基于 “交互英语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彭石玉、陈明芳、张媛媛、余红顺、高凡、罗琼、李小艳、陈玢
专业技术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创新驱动:用“时间”换“效益”。如何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是外语学 院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量”的基础,又要有教师转变教 学模式、融合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作为保障。
随着“课研工坊”在武汉工程大学的落地,外语学院一批优秀的“院本”课程被制作成了微课、 慕课,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助推了校本与自主学习的结合。用“时间”换“效益”的目的, 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达到了。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考研率、出国率及高端就业 率稳步提升,外语学院向学校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该项目结合武汉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朗文交互英语教学云平
台”,实现大学英语“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减 时增效”的目的。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科类:其他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谢彤夏勇子刘菲严石林张鹏杨帆陈俊斌杨艳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谢彤副教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80 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协调夏勇子讲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26 参与框架研讨、撰写报告刘菲讲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0 开展项目的实施严石林副教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8 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张鹏讲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26 开展课程指标体系的研讨杨帆讲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52 开展评价体系的实施陈俊斌副教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80 参与项目的总体思路研讨杨艳讲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76 参与方案研讨和实施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理念创新,提出了“双化”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理念。

坚持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双化”教育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整合课程设置、充实课程内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实际操作,制定《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素养模块教学进程计划表》,改革教学方式,突出职业素养的潜移默化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顶层设计,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搭建职业素养培养平台,将学生职业素养学分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为抓手,建立职业素养专门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校企对接,设计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之星”评选等系列主题活动;以管理为驱动,深化学生日常管理改革,将学生日常活动及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以基地为平台,依托“双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将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岗位锻炼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双导师指导,并贯穿始终。

(3)精准对接,构建了“完人”标准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请表格大学数学教案深耕、精研及拓新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请表格大学数学教案深耕、精研及拓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课成就奖申请简表介绍学校〔盖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就科类:理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就名称:大学数学教课内容研究与创新性教课实践达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就主要达成人:李志明李雄伟肖海军李星付丽华边家文刘智慧近三年年姓名专业技所在单位均教课工在该成就中肩负的工作术职称作量李志明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66学时高等数学课程教课内容研究李雄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52学时线性代数课程教课内容研究肖海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86学时大学生数学比赛指导与研究李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78学时大学数学信息化教课研究付丽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56学时数学建模比赛指导与研究边家文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72学时概率统计课程教课内容研究刘智慧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98学时大学数学教课方法与理论研究一、成就主要创新点〔400字之内〕深度研究大学数学的教课内容,成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和构造系统,概括方法,总结原理,提炼思想,阐释精神。

在教课中浸透数学思想和文化,解说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的自然性与合理性,使教课过程充满研究性和启迪性,指引学生重视原创性思想活动。

运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教课空间,有利于广阔学生选择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网络教课切合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转换和特色,有利于增强教课的过程管理,为教课质量评论供给参照依照。

将数学建模比赛和数学比赛作为大学数学惯例教课活动的有利增补,发现和培育了一批优异学子,进一步展开了他们的思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带动了全校更多学生喜爱数学,热爱学习。

从多方面促使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课改革,为提升课程教课质量研究出了新的思路和门路。

-1-二、成就主要内容概括〔1000字之内〕〔1〕深入研究大学数学教课内容深刻思虑大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构造系统,以经典教材为本源,宽泛参阅创新性教教事例,推测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临床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影像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临床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影像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 成果科类:医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临床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影像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朱文珍夏黎明胡道予李震李丽王南胡军武陈唯唯彭莉赵旭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朱文珍 教授,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45学时 项目总负责人;项目的整体设计与指导;负责五库的构建与维护夏黎明 教授,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40学时 负责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培训及运用;负责教学效果调研和临床教学评估胡道予 教授,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38学时 负责科研拓展库、医工合作库的构建与运用;负责评价考核库的建立与实施李震 副教授,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 38学时负责编写PBL新教案;负责典型病例库、经验教训库的构建及维护李丽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10学时 参与五库的构建与维护王南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10学时 项目实施;教学活动的协调胡军武 主任技师 华中科技大学 6学时负责科研拓展库、医工 合作库的构建与运用陈唯唯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 10学时 项目实施;教学活动的协调彭莉 主管护师 华中科技大学 4学时 教学活动的协调赵旭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 4学时 相关文件的起草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建立了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建立以“五库”为基本模块的影像学多维度教学平台;形式上多模式,探索教研并重、医工结合、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数字网络化以“五库”为基本内容的医学影像学多维教学平台基于网络,训练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信息,同时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3). 基于临床技能培养的实习模式基于“五库”,以“PBL及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及视频资料,并直接接触各类检查机器,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纵向、横向思维能力。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请表格基于CBI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教案成果奖申请表格基于CBI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课成就奖申请简表介绍学校〔盖印〕:武汉纺织大学成就科类:文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就名称:鉴于CBI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培育实践研究达成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成就主要达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课工作量在该成就中肩负的工作柯群胜教授武汉纺织大学330主持并参加教改实践何畏教授武汉纺织大学248指导工程教改方案谭燕保教授武汉纺织大学415指导并参加教改向荣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310指导并协调教改罗绮伦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436参加教改实践钱茂华讲课老师武汉纺织大学487参加教改实践一、成就主要创新点〔400字之内〕〔1〕本研究是鉴于CBI外语教课理念的教课实践,在改革教课目标、课程系统、教课内容、教课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究。

〔2〕CBI教课理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益于扩大学生的学科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战胜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辩缺失症〞。

二、成就主要内容概括〔1000字之内〕本工程以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历时四年多,以建构主义理论和Krashen的输入假定以及CBI教课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培育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思辩能力,经过教课目的、课程系统、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法的改革,联合讲堂教课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推动英语专业教课改革。

〔1〕确定了培育学生语言应用和思辩能力的教课目的-1-依据我校生源状况,在总结多年教课改革的根基上,于2021年确定了“培育学生语言应用和思辩能力〞为我校英语专业课程整体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从课程设置到教课评论系统,从理论到实践教课实现了培养全过程的创新。

〔2〕建立了特点鲜亮的英语专业CBI课程系统联合我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材培育目标,本研究经过实行2021年“鉴于CBI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培育实践研究教课改革〞〔省级教研工程〕,形成了特点鲜亮的鉴于英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展开的CBI课程系统。

学生经过根基阶段模块课程的学习能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经过高级阶段模块〔含选修模块〕课程的学习能够扩宽学科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以及思辩能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内外打通、跨界互动”的应用型中文专业写作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内外打通、跨界互动”的应用型中文专业写作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三是以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项目、省级重大调研课题项目等为创新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文化 创意研究和实用写作;
四是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如“湖北省高校新青 年小说大赛”、“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湖北省文化创意 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
3、具体深入的管理、指导与考核。建立了由系领导班子、专业教 研室、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参与其中的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三级实践 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实施;鼓励教师和学生打 通课堂内外的界限,开展野外采风写作;推行导师制;制定学科竞赛奖 励办法和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改革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制 定作品创作类考核评价标准,为应用型中文专业写作人才培养提供强有 力的基础政策支撑。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 均教学工
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讲师
主持项目的申报、研究、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16 学时
实施与总结
讲师
项目组织实施,资料搜集,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88 学时
文字起草

刘卫华 讲师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576 学时
负责实施方案制定
郭瑞芳 讲师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576 学时
五是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与兄弟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保持良 好的互动,定期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常态进入周边相关企业走访调研, 开展企业文化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写作实践等;
六是充分开掘师生的创意和活力,最大程度发挥专业互补优势,跨 专业合作创作课程作品。一方面,依托影视文学、电视节目制作、影视 剧本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教学,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和广播电 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合作,我写你拍制作视频;也组织和旅游管理专业学 生合作,我编你导景点宣传;另一方面,也尝试与艺术系跨系合作,跨 系跨专业参赛、合作创作绘本故事等。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产出导向的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产出导向的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工业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基于产出导向的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湖北工业大学(2)(3)成果主要完成人:赵大兴、张道德、苏旭武、孙金风、钱应平、李奕、赵迪、孙国栋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赵大兴 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300 总体规划张道德 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320 培养方案制定及执行苏旭武 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460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孙金风 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520 学科竞赛负责及指导钱应平 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300 毕业设计实体化教学改革 李奕 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380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赵迪 讲师 湖北工业大学 400 学科竞赛指导、教材建设孙国栋 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 400 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指导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基于OBE理念研发了“面向工程教育,培养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材”五位一体的机械专业教学标准及资源,构建了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成功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2)探索并稳定实施了校企无缝对接、双向互动、深度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班到企业现场实践,企业通过校企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校园,服务实践教学,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每年校企合作班4个,在企业连续实习三个月以上人数每年达160人左右,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机械专业全范围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工程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进实验室,理论教学进车间,毕业设计“实体化”(毕业设计从虚拟设计、图纸绘制的传统做法延伸到零件制作、产品装配和产品检验等实战环节),显著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与专业综合素养。

1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基于OBE理念研发“面向工程教育,培养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材”五位一体的机械专业教学标准及资源①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一体化设计与人才培养实践05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一体化设计与人才培养实践05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一体化设计与人才培养实践完成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雷建龙、黄邦彦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雷建龙 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500学时 人才培养一体化设计黄邦彦 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修改 王明慧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技能高考、技能大赛冯常奇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管理武蕾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实践与管理邓香生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实践与管理柳俊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管理郭小军 副教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人才培养实践与管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中高职:一体化设计+衔接培养+配套教材。

(一)探索了从专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设计的路径,提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级标准”,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3个职业领域,13个职业岗位(群),35个典型工作任务,94项职业能力。

94个职业能力,根据难易与复杂程度共分为3级,即A级(简单)、B级(较简单)、B+(较难)、C级(难)4 个能力层次。

A、B级难度的职业能力是中职生应具备的能力,B+和C级是需要通过高职继续学习而获得的。

(二)进行了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并提出了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四个方面进行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理念。

(三)通过系列教材的形式固化并具体体现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的成果。

共出版了9本(中职5本,高职4本)核心专业课程教材,这些教材从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精心选取内容、精心设计立体化资源,为湖北省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单位(盖章):成果科类: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名称:基于校地互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融入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成果完成人:李璐,杨植涛,童长江,陈适,赵明明,杨波,余晓辉,胡曼
姓名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李璐教授鄂州职业大学192课时主持、设计与成果总结
杨植涛无鄂州职业大学无参与设计与总结提炼
童长江教授鄂州职业大学无参与设计与总结提炼
陈适副教授鄂州职业大学96课时参与设计与总结提炼
赵明明讲师鄂州职业大学256课时改革实践与资料整理
杨波讲师鄂州职业大学192课时改革实践与资料整理
余晓辉副教授鄂州职业大学288课时改革实践与资料整理
胡曼讲师鄂州职业大学256课时改革实践与资料整理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厘清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领域校地互动的内在机理
成果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厘清了校地互动的内在机理,绘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校地互动机理图。

2.构建了人才培养供给侧教学要素“融入式”结构性改革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有效融入行业企业的职教资源,改造生成适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新教学要素形态。

成果建构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教学要素“融入式”结构性改革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成果认为:行业企业的职教资源,不具有教学属性,不能直接应用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但它们经教学改造后可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学要素;教学改造不仅赋予其教学属性,而且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教学要素形态,势必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编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校地互动内在机理图
成果编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校地互动内在机理图,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校地互动的主体是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相关组织机构;互动核心是应用职教资源和培养目标人才,即学校获取并应用职教资源来优化教学要素以培养目标人才,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获得目标人才并有义务提供可资教学活动利用的职教资源。

2.构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教学要素“融入式”结构性改革模式
成果构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教学要素‘融入式’结构性改革模式”,
认为:高职院校通过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教学要素之“教师”的结构和素质;通过引进并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重构职业化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要素之“内容”(专业教学内容);通过强化学生的企业员工身份,培养职业素养,让学生为了工作而学习,优化教学要素之“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将企业员工综合工作能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优化教学要素之“目标”(专业教学目标);通过融入师徒传艺边做边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优化教学要素之“方法”;通过融入工作实境、现场氛围,营造职业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要素之“环境”。

最终实现教学要素的供给质量更高、结构更优,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高效。

3.建成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4年7月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通过建设,建成了校级层面的“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院系层面“校行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7家和专业(群)层面校企合作育人实体24家;还有央财支持建设专业6个和省级重点专业7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40余门。

4.发表论文14篇,出版4部专著、工学结合教材17部
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4篇,被转载百余次;出版《校地产学研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专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研究》、《当代学习理论十三讲》等专著4部;出版工学结合特色教材17部。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持续提高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011年以来,学校以该教学成果为引领和指导,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教学要素的供给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走高。

四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2%,名列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均超过67%,比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毕业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均超过3268元,比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高出近200元。

三年来教师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奖项144人次,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奖项323人次。

2015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4.7%,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3.9%,近四届毕业生教学满意度持续提升,2015年高达81%。

2.指导兄弟院校推进专业建设及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成果主持人,先后为福建泉州理工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长江职业学院、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举办与本教学成果相关的学术讲座11场次,指导深入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工学结合课程开发10余次。

3.多家媒体报道宣传,多次对外交流和推广
成果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鄂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深度报道。

在湖北潜江职业教育论坛上,学校作了“融入式”人才培养特色典型发言;《湖北职教三十年》(1978-2008)专文介绍了学校“融入式”教学特色;学校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亮点被中国高职高专网等广为传播;《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突出贡献卷》专文介绍了学校“融入式”人才培养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