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紫色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醋、稀盐酸、苹果汁、食盐水、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各小组准备的花和果实。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洗涤剂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注重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和中和反应。
3.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对酸碱理论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困难,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酸碱性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尊重实验事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与酸碱相关的视频资源,了解酸碱在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补充内容)?一,物质的导电性与电离?1,演示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干燥的NaCl、NaOH、蔗糖;C2H5OH、蒸馏水??不导电?NaCl?溶液、稀HCl?(H2SO4)、NaOH溶液??导电??2,为什么有的物质如NaCl?在干燥时不导电,溶于水后却能够导电呢??复习物理里关于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由带电粒子(在金属中为电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故?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NaCl干燥时无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所以不能导电。
?溶于水后,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所以能够导电。
?蔗糖、乙醇中没有离子存在,溶于水后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不能导电。
??3,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①写?②拆?③平???NaCl?=?Na++Cl-??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即形成电流?[练习]看P56,图10,写出HCl?NaOH?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事项:?①?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分别形成了阳离子、阴离子。
?②?在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学式中所显示的化合价。
?③?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变。
?④?在化学式中除原子团本身所含有的右下角数字外,其余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前的化学计量数。
?⑤?检查时,=?两边的原子种类、个数守恒,电荷守恒。
二,酸碱盐的定义?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在酸的分子里,除去在水溶液里能电离的H+,余下的部分是酸根离子)?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H+?的化合物叫酸。
?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碳酸、柠檬酸等等都是常见的酸??NaOH?=?Na+?+?OH-??KOH?=?K+?+?OH-?Ca(OH)2?=?Ca+?+?2OH-??NH3.H2O?=?NH4+?+OH-?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时:1课时复习目标:1、掌握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会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认识中和反应。
教师导学学生学习活动硫酸盐酸硝酸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1、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测出2、溶液的酸程度用_____来表示,常用_______________来测出,如何测定溶液的PH的呢?3、pH<7,溶液呈_____性, pH越小,酸性越___4、pH=7,溶液呈_____性pH>7,溶液呈_____性,pH越大,碱性越____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复习一遍,有情境再现功能。
再通过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我会做1、如上图所示,把盛满NaOH溶液的小试管倒立在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HCl、CO2 CO混合气体,则试管内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的气体是_____下列能表示人喝大量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曲线图是()3、把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试剂是()A:滴入酚酞试液B:滴入石蕊试液C:滴入氯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4、下列物质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A:三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氧化镁D:稀硫酸5、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取的氢气中,常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为了除去气体杂质,可使混合气体通过右图A、B两装置,气体通过两瓶的导管顺序正确的是()此题是除去两种杂质要考虑先后顺序,第一次接触此类题目,应适当给学生提示A、abcdB、dcbaC、cdabD、bacd6、(分组讨论)如何鉴别实验室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两瓶无色溶液?(每小组至少形成一种方案)填写在学案上。
教师把这些方案中用到的药品分类写出,便于学生观察问题学生集体回答分组回答问题学生说出理由小组讨论方案说方案进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的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作为学完第十单元新课后的一个阶段性复习课,涉及内容不宜太难,综合性也不宜太强,但教材涉及的物质较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尤为紧密,因此,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分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得探究。
3、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得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呼气比赛创设情境(第一课时)(呼气比赛)投影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呼气比赛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原因以比赛得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下面得科学猜想和探究做好准备。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请大家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碱有哪些进一步得了解?2、你所知道的酸、碱有哪些?边听边回忆已有知识,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投影出的两个问题。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游图”的形
式,它让学生
感到耳目一
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
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
课题:酸和碱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4.能够判断各种物质的酸碱性,并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酸碱中和实验装置、酸碱指示剂、酸和碱的样品、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酸和碱的实际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师提问:你知道酸是什么吗?碱是什么吗?举例说明一下。
3.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讨论。
Step 2: 推导酸碱的定义(15分钟)1.教师介绍酸和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教师提问:这两个定义中都包含哪个离子?为什么?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水分子的解析,得出酸和碱的定义中都包含离子H+和OH-的原因。
Step 3: 酸和碱的性质(20分钟)1.教师介绍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2.教师介绍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有腐蚀性,能够液化脂肪,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3.教师提问:有些物质既不有酸味,也不有苦味,如何判断它是酸还是碱?4.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判断物质是否能够产生H+或OH-离子来判断它是酸还是碱。
Step 4: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15分钟)1.教师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酸碱性强弱的物质。
2.教师演示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
Step 5: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即酸+碱→盐+水。
初中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对碱的模拟自主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盐。
[教学准备]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教学程序][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探究实验: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小结过渡]: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初步认识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课前延伸]1、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室中我们如何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3、按照课本49页“活动与探究”的步骤(1)、(2)在课前自制指示剂,每小组制1-2种,带到课堂上用于实验。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听说过烧碱、熟石灰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实验探究一)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食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8页[实验10-1],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49页表中,并归纳结论溶液指示剂酸性溶液例:中性溶液例:碱性溶液例: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指示剂变色规律:“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2. 能够区分酸和碱的性质;3. 掌握使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检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3. 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理解;2. 酸碱指示剂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酸?什么是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两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酸和碱的定义:通过讲解酸和碱分子中所含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来介绍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味道、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醋、苏打粉、盐酸、溴蓝溶液、盐酸、红色和蓝色试纸。
步骤:(1)将醋、苏打粉、盐酸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2)用溴蓝溶液滴加到各试管中,观察变化并记录;(3)用红色和蓝色试纸分别测试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红甘蓝叶片、醋、苏打粉、盐酸。
步骤:(1)将红甘蓝叶片放入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醋、苏打粉、盐酸;(2)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四、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酸和碱的特点,并讨论不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完成作业,以便加深对酸碱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碱的性质,并且利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水平。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
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
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
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
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2.提问
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
3.追问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
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10.迁移训练
请你根据你的认识谈一谈,为什么大千世界会有万紫千红的花儿?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有的同学从酸碱指示剂的角度谈;有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谈;还有的从物理学科的方面来谈。
此讨论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民主、活跃的讨论气氛。
11.课时小结
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概括成精练的结论。
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计划及教案
学生展示:观察到的现象。
1.熟鸡蛋会掉下去;
2.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二、实验探究、指导点拨:
演示实验: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实验准备:
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 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一、情景导入、认定目标:
2.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盐的性质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中和反应
3.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情感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课时划分
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2课时
结构特点: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教案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案时间年月日总课时教案引入新课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演示: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材料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1.潮解。
2.密封。
3.能。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我想知道!1、放热2、消毒、建筑材料等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分组实验: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学案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学案(参考课时:3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跟酸和碱溶液作用显示的不同颜色,并会用其检验溶液酸碱性。
2、能说出常见酸(盐酸和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及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
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首先教师完成【实验10-1】,之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50页-第51页,填写下列空白:1、能跟或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
常见的有色的石蕊溶液和无色的溶液。
2、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色,遇碱溶液变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变色,遇碱溶液变色。
【思考与交流】1、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A.变成红色B.变成无色C.变成蓝色D.不变色2、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
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花种花汁在酒精中稀酸中稀碱中玫瑰花粉红色粉红色绿色万寿菊花黄色黄色黄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让你检验生活中的食盐水(不显酸碱性)、汽水(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三种物质的酸碱性,你选择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2)取所选花汁少量分别滴入上述物质中,请将显示的颜色填入下表中:食盐水石灰水汽水所显颜色【探究】让学生会家完成第51页的探究实验。
【知识点2几种常见的酸】教师首先完成【实验10-2】、【实验10-3】【实验10-4】,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第53页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盐酸是颜色的液体,有气味。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可以看到瓶口有产生,这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还可以制造;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可以帮助消化。
2、浓硫酸是色味液体,挥发。
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它具有吸水性,常可用作剂。
浓硫酸溶于水,溶解时会大量的热。
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里,并不断搅拌。
且不可将倒进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能够根据指示物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实验演示;3.学生实验操作;4.学生讨论。
五、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碱和中性溶液各一份,酸碱指示剂;2.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酸和碱的一些图片、实验现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带入新课内容。
2. 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离子(H+离子)的物质,呈酸性;碱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氧根离子(OH-离子)的物质,呈碱性。
3. 学习酸和碱的常见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酸和碱的常见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1 酸的常见性质•酸有酸味,酸味酸臭;•酸可以腐蚀金属;•酸可以变色指示剂;•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3.2 碱的常见性质•碱有碱味,苦涩;•碱可以腐蚀皮肤;•碱可以变色指示剂;•碱溶液的pH值大于7。
4. 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20分钟)教师将酸、碱和中性溶液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实验报告和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报告,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互相比较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感受。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酸和碱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掌握了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对酸和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能够辨认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3.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酸和碱的示范实验物质及实验装置;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示范实验,引起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实例,介绍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质是否为酸或碱。
4. 实验讨论(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扩展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内实验记录表;2.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总结;3.根据课堂所学,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酸和碱的例子,并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实验结果记录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和训练。
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图片,如柠檬、肥皂、醋、碱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实验教学,直观感受:组织学生进行酸碱实验,如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等,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感受酸碱性质,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酸碱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酸碱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常见酸碱的用途。
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能够运用酸碱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酸碱性质的深入理解,特别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生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酸的性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碱的性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3.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它们有什么作用?”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三酸和碱教学设计教案
初三酸和碱教学设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酸和碱的常见实验现象和性质。
3. 能够辨别酸、碱和中性物质。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3. 酸碱中和反应4. 酸碱指示剂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3.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原理教学难点:1.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原理的理解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的掌握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酸、碱、中性物质、酸碱中和实验装置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标签等。
3. 沸水、冷水、红茶、醋、牙膏、肥皂水、柠檬汁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例如:“你们曾经见过或听说过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扩展学生对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的认识。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对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要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要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和图表等帮助学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演示,例如用醋和肥皂水、稀释的酸和碱等进行实验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Step 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指导书,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Step 5:实验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包括观察结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并展开相关的讨论。
Step 6: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
Step 7: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实际中体会,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消除恐惧心理。
此处实验让学生做,教师从旁指点,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与探究:酸的性质
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见下表)
1、酸与指示剂
2、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酸:盐酸、硫酸
2、掌握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明
从生活中引入
回忆碳酸使石蕊变色
讲授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紫色的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同学们还记得是在哪一个实验中用到的吗?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实验:指示剂与酸、碱反应
填写实验报告(见下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小结:(见下表)
学生讨论完成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与探究:
1、分小组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酸和碱的概念
2、掌握石蕊和酚酞在酸和碱中显示的颜色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酸、甜、苦、辣是我们生活中的的味道,这些物质中有很多存在一种很重要的物质——酸,其实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同时还有一种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反的物质——碱。
2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实验10—6)
观察、思考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小结:
1.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2.俗名:苛性纳、火碱、烧碱
3.使用注意点:不能接触皮肤、衣服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实验10—7)
写出方程式
补充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而推导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情况,每一个小组至少做一种植物的色素与四种物质的反应
2、记录和交流实验现象
比较和讨论、交流实验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实验合作精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
1.判断题: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溶液变红,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
2.有三瓶标签已失落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如何检别它们?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常见的酸有哪些?
2、常见的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们知道的碱有哪些物质?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讲授新课
实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并填写实验报告
培养观察能力
提示:根据性质,推断其用途:
学生讨论用途
逐步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中和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2、通过学习树立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生产、科研的应用。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
2.碱溶液与CO2的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增加加训练:
SO3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培养实验能力
应用
讨论:
1.氢氧化钠如何保存?
2.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如何除去?
理论联系实际
演示:(实验10-8)
布置阅读P57
思考:1、酸、碱的概念?
2、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讲解概念(强调从电离的角度)
2、回忆与金属反应
3、生锈的铁钉与酸反应
培养观察能力。
小结:
学生总结
培养综合能力
布置作业:
书写化学方程式
附:实验报告
盐酸
硫酸
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加石蕊
加酚酞
稀盐酸
稀硫酸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镁
锌
铁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盐酸
铁锈+硫酸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酸的性质
2、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指示剂遇酸和碱的变色情况
学生回答
温故而知新
导入新课:
1.展示一瓶浓盐酸、一瓶浓硫酸
2.打开瓶盖
3.提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观察,并闻其气味
回答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观察
表达能力
用途:展示图片
生活中有哪些酸
学生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
理论联系实际
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解释原因
学生观察
体会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稀释浓硫酸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布置作业
1.阅读书本,并相互检查记录现象的正误。
2.习题1
*附实验报告:
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的颜色
加入无色酚酞后溶液的颜色
食醋
盐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附:小结: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遇酸或碱的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如石蕊和无色酚酞。(这里指出石蕊有多种颜色)
指示剂的作用:能检验溶液的酸性或碱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酸和碱
2、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3、学会如何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知道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哪些物质属于碱类物质
2、掌握常见的碱[NaOH、Ca(OH)2]的性质
3、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常见的碱的性质
2、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小结
阅读
思考
小结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小结:
讨论综合:
课堂练习:(见小练习)
*附: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分析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
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