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167e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c.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等于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元素的序号,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元素所能给出或吸收的电子数目。
化合价是确定化合物成分的重要依据。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摩尔数和化学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满足物质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的过程,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反应。
3.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或分子结合而形成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则是指化合物分解为原子或分子的过程。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摩尔数乘以分子质量。
摩尔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本依据。
2. 溶液的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溶液的配制、稀释以及溶质的质量、摩尔数和体积的计算。
四、离子反应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以电荷平衡相互组成的化合物。
在离子反应中,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
2. 离子反应的平衡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通过离子反应的平衡可以确定生成的物质和沉淀物。
五、物质的性质1. 可溶性可溶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通常通过溶质在100克水中的溶解度来表示。
2. 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导电的能力,通常与物质中自由电子的数量有关。
3.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的酸碱性质,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45de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 (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高一化学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一化学知识点全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878b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c.png)
高一化学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电子层次分布
-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特点
2. 化学键和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 分子式和化合价的计算
- 共价键的极性和离子化合物的离解度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动态平衡的特点
- 平衡常数和反应的方向性
4. 酸碱理论和溶液的性质:
-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 pH值和酸碱强弱的关系
-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溶解度的计算
5. 氧气、水和氢气:
- 氧气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 水的组成、性质和水的硬度
- 氢气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6. 碳与有机化合物:
- 碳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同素异形体
-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和性质
- 醇、醛、酮、酸和酯等有机官能团的命名和性质
这些是高一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材的要求有所差异。
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高一化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01a22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b.png)
高一化学学考必考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之一。
而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化学学考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考试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化学学考,下面将对高一化学学考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族、主族、副族等概念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征: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层结构等-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活性2. 化学键与分子构型-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区别- 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常见分子的构型- 共价键和分子构型对分子性质的影响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类型等-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热力学与动力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与溶液的性质- 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酸碱的酸性、碱性、中性等-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离子方程式等- pH值和酸碱度:pH值的计算方法、酸碱度的区分- 溶液的性质与离子反应:电解液与非电解液的区别、溶液的导电性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电子的转移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半反应方程式的平衡- 电化学电池与电解质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电化学电池中的电子转移等6.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碳的四价性、有机化合物与烷烃的区别等- 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命名:醇、酮、醛、羧酸、酯等-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香精、染料、医药等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仅为高一化学学考的必考内容的部分归纳。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同学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课堂练习和习题册的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c6565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4.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一、化学基础知识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所有化学物质的基本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和提纯。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加和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比较重要。
3.摩尔和化学计量摩尔是化学中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用摩尔质量来表示,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中质量的摩尔数。
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数量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数量可以用化学计量来计算。
4.溶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形成的透明或浑浊的液体混合物。
溶质是溶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用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来表示,其中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数量,质量浓度则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二、物态变化1.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常压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称为熔化,相变时吸热;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称为凝固,相变时放热;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称为汽化,相变时吸热;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称为液化,相变时放热。
2.溶解溶解是指溶剂将溶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打破,将溶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溶解的速度和溶解度受到溶质型号、溶剂型号、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来表示。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4ad6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7.png)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2)周期的分类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32,长周期。
此外: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2)族的分类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Ⅷ0族数7711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列序号1、2、13、14、15、16、173、4、5、6、7、11、128、9、10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f52b1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5.png)
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我将对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以下内容将从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化学键以及酸碱中和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其中,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分别是氢和氦;第二周期有八个元素,如锂、铍、硼等;第三周期则有18个元素,如氧、氮、硫等。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轴代表周期数,纵轴代表主量子数。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编号)、原子量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其中,反应物在方程左边,产物在方程右边,用箭头将反应物与产物隔开。
以氢气与氧气生成水为例,方程式可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准确无误地描述了反应的物质组成。
同时,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代表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的电荷引力相互结合的化学键,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如氢气的化学式为H₂。
金属键是金属之间通过电子海理论结合而成的键,如铁的化学式为Fe。
四、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酸是指具有产生H⁺离子的性质的物质,碱是指具有产生OH⁻离子的性质的物质。
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会生成水和盐,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如下: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H₂SO₄)和氢氧化钠(NaOH)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形成硫酸钠(Na₂SO₄)。
以上是高一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化学的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3112c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e.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在高一年级,我们开始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
下面就为大家归纳一下高一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化学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了解安全措施,例如: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知道如何处理意外事故(如烫伤、化学试剂溅到皮肤上等)。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蒸发: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
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然后通过分液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单位:摩尔(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 602×10²³。
2、摩尔质量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
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 。
4、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单位:mol/L 。
三、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树状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地来分。
2、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分类:溶液、胶体、浊液。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布朗运动、电泳、聚沉。
四、离子反应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化学高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一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b77d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e.png)
化学高一必背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能量变化等的科学。
作为学习化学的高中生,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学科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进行复习和备考。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通常用符号表示,如H(氢)、O(氧)。
1.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化合成的物质,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结构特征,如H2O(水)、CO2(二氧化碳)。
2. 基本粒子2.1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0)和电子(-)组成,具有核外电子云结构。
2.2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正离子带正电荷,如Na+(钠离子);负离子带负电荷,如Cl-(氯离子)。
2.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中性粒子,如O2(氧气)和H2O(水)都是分子。
3. 元素周期表3.1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的表格,用来分类、组织和预测元素的性质。
3.2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周期表分为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
水平行表示能级、电子排布和性质的变化,垂直列表示原子核中电子壳层的数量。
3.3 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递增时,性质和电子排布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现象,包括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化学式和配比。
5. 离子方程式5.1 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以离子形式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反应方程式,能更准确地反映离子在反应中的变化与生成。
5.2 离子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使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如Ag+(银离子)、Cl-(氯离子)。
6.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6.1 原子量:一个单质的相对质量,相对于C-12同位素的质量,没有单位。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集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3ad430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4.png)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集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的表格,包括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
2. 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常见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价指的是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用来描述元素的电荷状态和化学键的种类。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4. 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指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个数平衡,符合质量守恒和原子守恒定律。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包括原子、离子、中性分子的电子转移。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7.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滴定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8.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形成新的离子配对,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沉淀物。
9. 还原剂和氧化剂还原剂指的是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自身被氧化;氧化剂指的是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自身被还原。
10. 氧化物和酸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性质。
11. pH和酸碱指示剂pH指数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数值越小越酸,越大越碱。
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pH值的改变而改变颜色的物质,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12. 离子反应速度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升高、浓度增加、压力增大和催化剂添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4001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d.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 化学实验安全。
- 遵守实验室规则。
例如,进入实验室要穿实验服,不能在实验室吃喝东西等。
- 了解安全措施。
如知道灭火器、灭火沙、湿抹布等的使用场景。
如果酒精灯着火,要用湿抹布盖灭。
-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例如,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过滤。
- 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例如粗盐提纯中除去泥沙。
- 主要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 蒸发。
- 用于从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
例如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
- 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 蒸馏。
- 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例如制取蒸馏水,分离酒精和水(不能用过滤或蒸发的方法)。
- 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
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中水流方向是下进上出。
- 萃取和分液。
-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例如用CCl₄萃取碘水中的碘。
-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后常需要分液。
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 混合物:如空气、溶液等,由多种物质组成。
-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如金属单质(Fe、Cu等)和非金属单质(O ₂、H₂等);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如CO₂、CaO等)、酸(如HCl、H₂SO₄等)、碱(如NaOH、Ca(OH)₂等)、盐(如NaCl、CuSO₄等)。
- 分散系及其分类。
- 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ee75b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5.png)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1. 元素周期表: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重要信息。
2. 原子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特点和性质。
4. 化学方程式: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平衡原理和化学反应类型等。
5. 物质的量:包括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摩尔比和物质的量关系等。
6.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数、电子转移过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
7. 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酸碱的基本性质与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等。
8. 配位化学:包括配位物的定义、配位数、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等。
9. 气体的性质与定律:包括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分压、混合气体的性质等。
10. 溶液的性质与浓度计算:包括溶液的浓度表达式、溶解度、溶解度积、饱和溶液的性质等。
11.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等。
12. 电解质溶液:包括电解质的电离度、溶液的电导性质、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离子的沉淀等。
13.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应用:包括氧、氮、硅、硫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气体制备、氧化反应等。
14. 钠、铝、铁等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应用:包括钠的金属性质、铝的制备与应用、铁的冶炼与合金等。
15.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包括能量变化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内能、焓变等。
16. 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包括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化学计算方法等。
这只是高一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补充学习。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caa59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3.png)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响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____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dd44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b.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2. 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键的种类与性质-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和平衡方法3.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固液气三态的特点和转化条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无机化学1.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别和平衡方法-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2.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反应-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3. 卤素和氧化还原反应- 卤素的性质和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三、有机化学1. 烷烃和烯烃- 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和反应2. 卤代烃和醇- 卤代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醇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醇的性质和反应3. 羧酸和酯- 羧酸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羧酸的性质和反应- 酯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酯的性质和反应四、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1. 常见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结构- 实验室常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 化学实验的化学计算- 摩尔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五、环境保护与化学发展1. 环境污染和常见污染物- 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3. 绿色化学和可再生能源- 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发展前景以上为高一化学知识点的汇总大全,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以及环境保护和化学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
希望这份知识点大全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高一化学知识,为未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35d8b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8.png)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化学高一所有课程知识点
![化学高一所有课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7c0a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1.png)
化学高一所有课程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2.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2.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3.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3. 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和质量比关系四、化学反应与化学计量1. 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3.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计算五、溶液和溶解度1. 溶解和溶解度的概念2.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3.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六、化学的酸碱理论1. 酸和碱的定义与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3. 中和滴定方法七、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 催化剂在反应速率中的作用八、化学平衡1. 平衡状态的特点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 影响平衡的因素和平衡法则九、酸碱中的电离和电解1. 电离和电离度的概念2. 电离平衡及其表达式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十、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与性质3. 氧化数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十一、金属元素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1.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上金属特性2. 金属离子和金属离子化合物的性质3.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识别以上是化学高一所有课程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溶液和溶解度、化学的酸碱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我们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并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17601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7.png)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大全:
1.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确定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
4.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元素的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5.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电子的排布和电子层结构
6.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解离反应等
7. 溶液和浓度:溶液的定义、浓度的计算和溶解度等概念
8. 配位化合物:配位键、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等
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方程式的平衡
10.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的计算等
11. 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物理性质
12.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的定义、速率方程和影响速率的因素等
13. 化学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和平衡的移动等
14. 酸碱理论:如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和强弱酸碱的判断等
15.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别
16.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热:焓的概念、化学能的计算和反应热的测定等
17. 化学计量与反应的限量与过量: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限量和过量等
18. 水的性质和水的硬度:水的性质、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水的净化等
19. 度量与溶液的制备:质量和容积的度量、溶液的制备和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等
20.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等
以上是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大全,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为高一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e91113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d.png)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具有不同于原子的性质。
2. 离子与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平衡所组成的化合物。
3. 分子与分子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分子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4.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使其具有周期性特征的表格。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前存在的物质,生成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发生与转化过程。
3. 化学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4.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通过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率。
三、化学键和化合价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共价键的性质和类型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根据电子共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示的特定氧化能力。
四、离子和电解质1. 离子的形成与溶解度离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其溶解度受溶剂性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不能。
五、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浓度变化的速度,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和反应的方向性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关系的值,反应的方向性由平衡常数决定。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高一学年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一学年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cdf4af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6.png)
高一学年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响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搅拌或振荡。
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
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高一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汇总一、概念判断:1、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2、氧化复原反响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复原反响)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被复原,生成复原产物。
4、复原剂具有复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响,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复原剂的复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也可能被复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复原性,但不一定有强复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复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复原剂:10、氧化复原反响与四大反响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复分解反响一定不是氧化复原反响;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中有一局部是氧化复原反响。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ef7f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4.png)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归纳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归纳大全高一化学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也包含了非常多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一化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
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CB误差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氯及其化合物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 族,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
个电子形成
Cl-,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没游离态的氯,氯只以化合态
存在(主要以氯化物和氯酸盐)。
1、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
(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
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
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
Na+Cl2===点燃2NaCl
Cu+Cl2===点燃CuCl2
2Fe+3Cl2===点燃2FeCl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点燃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
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Cl2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
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
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
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
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
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因此久置氯水(浅黄
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
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
+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
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
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
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
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
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
存在。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为可以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
2、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学式相同,它们混合时则是混合物。
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等。
3、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因为溶质可能不同,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
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
5、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如Ca(OH)2随着降温溶解度增大,其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没有晶体析出。
6、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如Mg(OH)Cl、H2O等。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CrO3等。
8、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有机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有机酸酐等。
9、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
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机物碱就没有相应的碱性氧化物。
10、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数”。
如
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属于一元酸。
11、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AlCl3是盐,不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共价子化合物。
12、能透过滤纸的不一定是溶液。
如胶体可透过滤纸。
13、常温下收集的NO2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为气体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故所收集到的是混合气体。
14、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如HD、HT等则是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