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其领导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也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的双重象征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名臣。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明阴阳、晓八卦、懂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一个介于人神之间近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成为智慧的化身。然而,他个性人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在管理决策中的一些失误,最终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议与批评。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高起点起步,刚参加工作就步入金领阶层,职业发展平步青云,让许多人望尘莫及。这是因为诸葛亮具备了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位十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其次他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不仅胆识过人,也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工作责任心强,有很好的职业操守;第四,他信念坚定,坚持“匡扶汉室”的目标毫不动摇;第五,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第六,办事谨慎,风险意识强;第七,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第八,清正廉洁,处事公平公正;第九,勤于思考,日理万机还亲自参与科技创新,拥有连弩、木牛流马、八陈图等多项发明专利。第十,最关键的是,他始终明白老板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能想办法帮他办好,这是极为不简单的。

当然诸葛亮的业绩也是十分优秀的。在他出山前,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诸葛亮上任后,协助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魏,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治理川蜀内政,发展农业经济,六出祁山(史料记载是四出祁山),七擒孟获,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才有了蜀汉基业和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但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导致蜀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把蜀国衰亡的责任全部算到诸葛亮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妥的。首先,蜀汉在三国之中本身实力最弱,经济发展和人才数量远不及中原和江东;其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在魏吴的中间,被夹成“三明治”,在地利上处于劣势;第三,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其灭亡是在诸葛亮病逝30年以后的事;第四、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彝陵之战失败后,蜀国精英尽失、元气大伤、国力空虚,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内部矛盾重重,亡国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只是以攻为守、苟延残喘罢了。

因此,笔者认为,总体而言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在管理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特总结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深谋远虑。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在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竞争情况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先据有荆、益二州,最后夺取中原的战略规划。他的这个隆中对策为整个蜀汉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还能够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战略规划,否则白手起家的刘备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即使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的孙权,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诣东吴、详析形势、尽陈利害,说动他与刘备联合抗曹,否则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尽渡长江,恐怕江东早已改姓曹了。

二、凝聚团队。诸葛亮一直把团队建设作为管理的中心,以共同的价值观(匡扶汉室)把创业元老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和刘璋、张鲁旧部等人凝聚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整个团队的进取心和执行力。要知道,关张二人不仅与刘备义结金兰,在年龄和资格上也比诸葛亮要老得多,而具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两人刚开始并不把诸葛亮这个“空降兵”放在眼里,但没过多久便对他心悦诚服。还有在关羽想入川和马超比武时(刘备取西川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都亭侯),诸葛亮三言两语便令他笑逐颜开。这些都反映了诸葛亮高超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凝聚团队的技巧。

三、举贤任能。有人以诸葛亮用马谡而失街亭来否定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实乃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有此一端,依然瑕不掩玉。首先诸葛亮并非不重视人才培养,庞统、马超、姜维、蒋琬、杨洪等人都是他选拔或培养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在接班人问题上提前下手,注意长期考察与培养相结合,最终选择了降将姜维,这需要超凡的眼光和胆识。另外,诸葛亮在平衡各派系的矛盾上也比刘备有一定进步。刘备时期,益州出身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诸葛亮主政时推行“蜀人治蜀”的方针,以举贤任能为抓手,提拔了一些益州土著人才担任高层领导,如杨洪、何祗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派系之间的矛盾。

四、赏罚严明。诸葛亮向以赏罚严明著称,他的赏罚不是随心所欲、凭个人的好恶行事,而是遵守法度,以功过而论,而且做到有罪必罚,不避亲疏,开诚布公,使蜀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安定团结。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依法将其斩首示众(马谡是否死于被斩史学界尚有争议),同时以自己用人不当,负有领导责任,上疏“自贬三等”。副将王平事先劝诫马谡,街亭失守后能收拾败军徐徐而退,诸葛亮上表破格提拔他为参军,统五部兼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此外,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仍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施行牵连,不带有任何歧视。如李严被罢黜后,他的儿子李丰仍留在丞相府做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

五、保守决策。许多人批评诸葛亮一生处事过于谨慎,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诸葛亮的优点。因为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刘备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蜀汉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要比曹魏弱得多,没有资本承受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任何一点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所以他处处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就可以理解了。虽然在军事上过于小心谨慎不一定是好事,甚至可能丧失很多战机,但诸葛亮在决策上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企业的风险管理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周密计划。诸葛亮行事讲究周密计划、逐步推进。他风险意识强,未料胜先料败,每次出兵前总是会做好失败的准备,不但要考虑到天气、地形、时间和敌人的情况,还会根据下属的特点来使用他们,并准备主攻部队、佯攻部队、掩护部队、埋伏截断援兵之部队,以期能在进攻的时候确保胜利,撤退的时候尽量避免损失。如第一次北伐时由于诸葛亮事先作了周密部署,安排副将王平协助马谡守街亭,并派援军接应,使得蜀军虽败但得以保全精锐,安然撤退。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管理方面也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一、个人决策。诸葛亮智谋很强,在他担任刘备顾问时,几乎每次做出的分析都比别人要高明许多,而且能够屡屡出奇制胜,如火烧博望、新野乃至赤壁。因此他自认为其个人智慧已远超众人,慢慢就变得独断专行,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了。诸葛亮这种个人决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上的风险,也让下属形成了依赖心理,影响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使年轻干部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二、事必躬亲。由于诸葛亮个人能力很强,这样他看别人做事可能处处觉得不如心意,因此许多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最后他觉得无人可用,以致六出祁山时凡20军棍以上的事都亲自过问。诸葛亮忘我工作,导致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军中,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可取。因为在整个团队内如果没有合理的授权,不仅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下属的发展空间。

三、求全责备。诸葛亮虽然注重人才培养,但他在培养人才方面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过于追求完美和全面发展,以致属下员工大多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之人,如郭攸之、费祎、董允、蒋琬、姜维、向宠等人;而对有胆识、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则往往“察之密,待之严”,并没有合理使用。如魏延,他虽然性格有些高傲,但“谋略出众”、“勇猛过人”,“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