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专题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专题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2d25e4e50b1c59eef8c7b48b.png)
环境 倾销商品为目的,当时忙于侵略中国
瓜分世界为目的,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内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
环境 充分
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领导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群众,资产
不断发生 • ②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 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并主持前期改革 • 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02 内容
•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 设立三长制 • 整顿吏治 • 迁都洛阳 • 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
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 贯、行汉制、崇儒学。
➢ 应重视选拔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 ➢ 改革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依法治国 ➢ 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考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 01 背景
•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 拓跋珪的封建化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 北魏统治面临社会危机 • ①由于制度欠缺(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
• 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使得改革 可以顺利推进
05 影响
• 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
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 奠定了基础
06 性质
• 自上而下地改变北魏社 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
07 认识
•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
农奴的贫困生活
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01 改革开始
➢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 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 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4377b0a1c7aa00b52acbbe.png)
2020年高考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一、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农田施肥。
手工业: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
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
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
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
上层建筑的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革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
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立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军事:战争频繁战国时期,群雄角逐。
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文化: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国别主持内容影响春秋齐桓公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1da65a7cd184254b35355a.png)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
……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
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二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
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f85930844769eae009ed6d.png)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不得照抄材料)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
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
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
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020】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5b4e42ea28ea81c759f5780f.png)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
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
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xx》
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
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
析其原因.。
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解析第(1)问,结合1978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回答.。
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
放沿××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
(答二点即可)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75fb78ff3186bceb19e8bb6d.png)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 义。 【答案】 (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 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 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向三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 3 (2018·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 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 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 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 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 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 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 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 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 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 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王安石变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62f848a300a6c30c229f5a.png)
(4)王安石变法1、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 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
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项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传统的观点认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在失去皇帝的支持后,新法被保守派废除。
事实果真如此吗?材料一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
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
……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至元丰年间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 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
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地主阶级内部的竞争趋势和腐化趋势都十分突出。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145531db0975f46527d3e1fd.png)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1.(2018·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 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 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 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 “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 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 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巧点妙拨
规律总结 备考方略
真题回顾 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3)从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 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的戊戌变法未能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 的发展。
(3)内容相对集中。从考查内容看,绝大多数试题集中在中国古代,多 选取对古代中国影响较大,或特色比较明显的改革进行考查。仅有个别年份 考查近代的戊戌变法。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及答案(重点资料).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及答案(重点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2d7afce53a580216fcfeab.png)
(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2020江苏高考历史新一轮专题: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江苏高考历史新一轮专题: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3518902b866fb84ae45c8dac.png)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改革内容
返回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建立 各种新制 度
推行均 田制与 租调制
设立三 长制
颁控由税布制农、均的民徭田土承役令地担和,分一兵把给定役国农的家民租,抑有赋复经济制利税和了于和发土国徭展地家役了兼征;北并收恢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
制,直属州郡,负责 权的控制,有利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 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返回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 除“世卿世禄制” 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
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 控制
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 “燔诗书而明法令” 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
返回
考 点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返回
1.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籍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 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 同室居住;强制推行 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返回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北魏孝文帝改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北魏孝文帝改革(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185532f12d2af90342e626.png)
(3)北魏孝文帝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日:“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
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
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魏书·高祖纪》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字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并分析指出这些危机的实质。
(2)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2020版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版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d9d104af71fe910ef12df8e2.png)
28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 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 阿 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 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01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栏 目 导 航
04
02
03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深化拓展·全面提能 模拟精选·巩固提能
3
知 识 整 合 厘 清 史 实
栏目导航
4
一、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 行变法。
栏目导航
9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栏目导航
10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栏目导航
23
3.(2018· 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 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 ,地方官向来 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 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 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 在省城 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 职责是“去民害, 卫民生, 检非违, 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 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20d27d620066f5335a812152.png)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 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 本原因。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二、改革的一般原因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
系的需要。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
2.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
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阿里改革,
知识概览
拓展深化 习题导练
限时训练
返回目录
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 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 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 功的改革。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a5d6052af90242a895e5d1.png)
(2)商鞅变法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不得照抄材料)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
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
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
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020版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
![2020版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https://img.taocdn.com/s3/m/322da0577e21af45b307a8af.png)
2020版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1.经济根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思想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二表现改革开始标志主张作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信仰可以得救;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41年,开始宗教改革发表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先定论”,主张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为资产阶级积极进取提供了精神动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年,开始颁布改革法令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召开宗教会议,须经过国王同意;保留基本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三性质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运动。
四作用1.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背景1.内忧1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2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e8d00dab453610661fd9f47d.png)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女(汝)不闻乎?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
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 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仲尼对季康子的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
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地。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
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27252f964bcf84b9d57ba7.png)
2.变法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 (2)经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军事:增强军事力量。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取士。
3.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是具有改良性质的改革。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失败: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加上用人不当导致人民反对,变 法最终失败。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完全改变。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民族 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改革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 税负担日益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军队数量激增,军费开支高涨,形成了冗官、冗兵、 冗费的 “三冗”问题,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集权的负面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在与辽和西夏 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主干整合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改革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溃,社 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 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 (3)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主要内容 (1)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 军功。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 (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
(3) 德 国 社 会 矛 盾 的 焦 点 :德 国 是 受 天 主 教 会 压 榨 最 严 重 的 地 区 ,被 称 为“ 教 皇的奶牛”,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2. 欧 洲 各 国 的 宗 教 改 革 (1) 德 国 马 丁 ·路德 的 宗 教 改 革
①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② 观 点 :提 出“ 因 信 称 义 ”的 思 想 ;主 张 简 化 宗 教 仪 式 ,主 张 神 甫 可 以 娶 妻。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 (2) 瑞 士 加 尔 文 改 革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 ③提出“先定论”。 (3) 英 国 依 靠 王 权 自 上 而 下 改 革 , 创 立 英 国 国 教 。
3
2020年最新
① 为 保 证 变 法 的 实 施 ,商 鞅 迷 信 法 律 ,推 行 严 酷 的 法 令 ,既 扼 制 了 旧 贵 族 的 不 满 ,也 压 制 了 人 民 的 反 抗 ,然 而 因 树 敌 太 多 ,最 终 不 仅 导 致 其 个 人 悲 惨 的 结 局 , 也对后来秦国乃至整个秦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消极影响。
经济 积贫局面
强兵以改 军事
积弱局面 选用变 政治 法人才
主要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法 )、农田水 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 易法 以“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 归并军营,缩减编制”进行“省 兵”;以“保甲法、保马法、将兵 法”强兵
改革科举制,惟才用人
作用
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 定成效
2. 主 要 措 施 (1) 政 治 : ① 废 除 世 卿 世 禄 制 , 奖 励 军 功 , 设 立 20 个 等 级 的 军 功 爵 制 度 。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设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2
2020年最新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2) 经 济 : ① 废 井 田 , 开 阡 陌 , 法 律 上 承 认 土 地 私 有 和 买 卖 。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3) 文 化 : 焚 烧 诗 书 , 加 强 思 想 文 化 控 制 。
2020年最新
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1. 必 要 性 (1) 有 利 条 件 : 雅 典 的 贵 族 政 治 为 国 家 权 力 的 进 一 步 下 移 提 供 了 可 能 。 (2) 直 接 原 因 : 平 民 与 贵 族 的 矛 盾 十 分 尖 锐 , 贵 族 政 治 面 临 严 重 危 机 。 (3) 阶 级 基 础 : 工 商 业 奴 隶 主 的 崛 起 , 要 求 分 享 权 力 , 实 行 改 革 。 (4) 改 革 前 提 : 公 元 前 594 年 , 梭 伦 当 选 为 首 席 执 政 官 , 领 导 改 革 。
①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广大的土地。 ② 政 治 方 面 :建 立 了 等 级 森 严 的 教 阶 制 度 ,罗 马 教 皇 地 位 最 高 。教 权 高 于 王权,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中心。 ③思想方面: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异端”分子。 (2)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产 生 : 14 、 15 世 纪 , 欧 洲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因 素 逐 渐 产生,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王安石变法
1. 积 贫 积 弱 的 北 宋
5
2020年最新
(1) 北 宋 中 期 面 临严 重 的 社 会 危 机 : ① 北 宋 统 治 者 把 地 方 的 行 政 权 、财 权 、军 权 都 收 归 中 央 ,编 练 禁 军 、实 行“ 守 内, 虚外”的 军事部署政策,皇室大兴土木及向辽 和西夏每年交 纳“岁币”, 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 土 地 兼 并 严 重 ,农 民 负 担 沉 重 ,农 民 阶 级 与 地 主 阶 级 及 北 宋 统 治 集 团 的 矛 盾日益尖锐。 ③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 有 利 条 件 :
② 改 革 的 成 败 关 键 要 看 其 积 极 效 果 能 否 得 以 保 留 和 维 持 ,不 以 改 革 者 个 人 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欧洲的宗教改革
1. 宗 教 改 革 的 背 景 (1) 中 世 纪 天 主 教 会 的 地 位
3. 影 响 (1) 积 极 影 响 :① 经 济 : 促 进 了 农 业 和 工 商 业 的 发 展 ,为 雅 典 城 邦 的 振 兴 与 富强开辟了道路。 ②政治: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 断,赋予平 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③ 后 世 : 为 后 来 西 方 民 主 政 治 提 供 了 借 鉴 。 (选 举 制 、 任 期 制 、 分 权 制 等 )
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 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 的提高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 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 失 败 原 因 (1) 触 犯 大 地 主 大 官 僚 利 益 , 遭 到 激 烈 反 对 。 (2) 执 行 过 程 中 用 人 不 当 、 执 行 不 当 , 引 起 民 间 不 满 。 (3) 宋 神 宗 在 变 法 后 期 的 动 摇 及 其 去 世 , 使 保 守 派 重 新 得 势 。 (4) 宋 神 宗 死 后 , 司 马 光 任 宰 相 , 废 除 新 法 。
2. 主 要 内 容
重 措施
点
内容
建 推 行 均 田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由农民
新制
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
2020年最新
制 设 立 三 长 改 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
制
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2. 主 要 措 施 (1) 经 济 领 域 : ① 颁 布 “ 解 负 令 ” , 废 除 平 民 所 欠 的 公 私 债 务 。 ②废除债务奴隶制。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扩大平民的就业机会。 (2) 政 治 领 域 : ① 确 立 财 产 等 级 制 度 ,将 公 民 按 财 产 多 寡 划 分 为 四 个 等 级 。 , ② 进 行 国 家 政 权 机 构 民 主 化 改 革 ,公 民 大 会 成 为 国 家 最 高 权 力 机 关 ,又 创 设 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4. 历 史 影 响 : (1) 积 极 影 响 : 富 国 强 兵 , 奠 定 统 一 基 础 ① 商 鞅 变 法 是 战 国 时 期 最 彻 底 、影 响 最 深 远 的 改 革 运 动 。变 法 打 击 了 旧 贵 族 的腐朽势力,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商 鞅 变 法“ 废 井 田 ,开 阡 陌 ”,从 根 本 上 确 立 了 土 地 私 有 制 ,激 发 了 劳 动 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军 事 方 面 的 改 革 大 大 提 高 了 秦 国 军 队 的 战 斗 力 ,使 之 成 为 战 国 后 期 最 强 大 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 消 极 影 响
② 商 鞅 变 法 的 经 济 措 施“ 允 许 土 地 自 由 买 卖 ”,埋 下 了 土 地 兼 并 的 祸 根 ,对 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历 史 背 景 (1) 社 会 矛 盾 : ① 阶 级 矛 盾 :由 于 宗 主 督 护 制 的 实 行 和 吏 治 混 乱 导 致 国 家 、豪 强 地 主 、农 民 之间的矛盾重重。 ② 民 族 矛 盾 :北 魏 统 治 者 实 行 民 族 压 迫 和 民 族 歧 视 政 策 ,导 致 民 族 矛 盾 激 化 。 ③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 有 利 条 件 :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 ②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③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④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认识深刻。
1
2020年最新
(2) 局 限 性 : ① 中 庸 原 则 决 定 其 改 革 的 不 彻 底 性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消 除 平 民 与 贵族的矛盾。
②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商鞅变法
1. 大 变 革 时 代 (1) 经 济 : ① 铁 器 的 使 用 和 牛 耕 的 推 广 , 使 社 会 生 产 力 得 到 极 大 发 展 。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 政 治 : ①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要 求 废 除 旧 贵 族 的 特 权 , 进 行 社 会 变 革 。 ②齐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其中魏国李悝的变法比较有名。 ③ 兼 并 战 争 频 繁 ,原 有 的 宗 法 统 治 秩 序 已 经 瓦 解 ,各 国 都 面 临 着 政 治 、经 济 制度的重建。 (3) 思 想 文 化 : “ 百 家 争 鸣 ”出 现 ,形 成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第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高 潮 。其 中 儒 家 的 代表荀子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① 以 整 顿 吏 治 为 中 心 的 庆 历 新 政 ,揭 开 了 北 宋 革 新 除 弊 、变 法 改 革 的 序 幕 。 ② 面 对 财 政 危 机 严 重 、社 会 矛 盾 尖 锐 的 情 况 ,宋 神 宗 支 持 王 安 石 进 行 变 法 。
2. 变 法 的 主 要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