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第100页至102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及单位换算,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难点在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测量和单位换算,我准备了尺子、厘米标尺、体积尺、实际测量物品等教具,同时,也让学生们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们亲自拿着尺子去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如将测量结果转换成厘米或者米,让学生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测量长度单位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房间的面积和体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同时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测量知识,或者进行家庭测量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测量——整理和复习的课堂上,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学生们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2. 直尺的使用方法3. 测量结果的读取和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准确读取测量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直尺、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等)2. 教学材料:教学PPT、测量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测量长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并了解直尺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直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 结果分享:学生分组展示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测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在测量练习题中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测量长度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以上是根据标题“第一单元测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所编写的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贡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还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接触得比较多:我们在超市看到各种食品的包装袋上就标注着重量单位克或千克,如一包方便面100克,一袋饺子1千克,一袋面25千克等;我们所用的直尺就以厘米作单位,周围的建筑物一般都以米作单位,如广场上的罗马柱高19.56米、教学楼大约高10米等。

然而对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学生接触得就比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丰富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出示课件)密码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密码箱,密码是4个数字组成,这4个数字就藏在图片后面,需要我们闯关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数字信息,你们有信心打开这个密码箱吗?同学们:有。

师: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一些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预设1: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预设2:还学习了质量单位师:没错,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板块——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 测量——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测量——教学设计

题目: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重量、时间的基本测量单位,能够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估算和测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在测量中体验到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2. 重量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3. 时间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4. 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重量和时间的测量单位,能够准确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

2. 难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出示一把尺子、一把秤和一个钟表,向学生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2. 学习长度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几个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各个线段的长度,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长短的关系。

3. 学习重量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给学生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用秤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各个物品的重量,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轻重的关系。

4. 学习时间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教给学生钟表上各个指针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并记录下几个不同时刻的时间,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时间的前后关系。

5. 综合训练(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用秤称量一个物品的重量、用钟表记录下当前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6.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当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手段:1. 教学工具:尺子、秤、钟表、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2. 教学媒体:图片、视瓶、实物展示。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

我将为他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测量:整理与复习”一章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测量这一部分,主要涉及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重点则是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物品,如尺子、纸张、水杯等,以及测量工具,如卷尺、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通过实例来讲解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测量的定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单位换算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宽度为Y米。

2. 请用卷尺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各种长度单位,并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测量工具,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3.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教学PPT2. 学具:尺子、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个单位的大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3测量复习2. 包括长度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3. 图表:展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测量题目2.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物品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

重点细节:实践操作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1. 分组合作: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每个小组成员将分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测量员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测量活动中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和重量单位(吨、千克)之间的进率及其相互改写,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培养学生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长度单位教师提醒学生要不断地温故而知新,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要时不时地进行复,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对第三单元的长度单位进行一个系统的复。

1、长度单位的定义,常见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学生可以试着用手比划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毫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00.教师可以通过喜洋给学生的小知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

二、复质量单位1、质量单位的定义,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

2、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而吨则用于更大的物品或物量。

学生可以试着估测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用千克来表示。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比如,一个小汽车的重量大约是1吨,而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大约在50千克左右。

三、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应用。

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这样才能避免因粗心大意而犯错。

四、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总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复习测量、时分秒-人教新课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复习测量、时分秒-人教新课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复习测量、时分秒-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2.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能够正确读取和书写时分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包括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2. 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注意尺子的摆放和读数方法。

3. 复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学习读取和书写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从而引入测量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 示范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注意摆放和读数。

3. 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4. 示范读取和书写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注意时间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读取和书写练习,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述一遍。

2.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测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在课堂练习环节,观察学生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

2. 在课堂练习环节,观察学生读取和书写时间的准确性。

3.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附录:练习题:1. 用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模板让学生经历视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控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教学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教学准备卷尺,标杆,测绳,教学软件教学进程一、认识测量工具.1、(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建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2、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二、利用工具实际测量.1.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请同学来演示一下.2.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3.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当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肯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三、步测和目测.1.步测.(1)(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2)(演示步测的进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平均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3)强调:步子要平均,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2.目测.(1)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2)这种只用眼睛来估计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3)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4)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势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四、实践活动.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1.测定直线.让学生分组依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2.步测.(1)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2)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3)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3.目测.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五、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分?(在缺少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取步测或目测.)六、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最新模板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测量知识。

包括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同时,复习如何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测量工具,并掌握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2. 学会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测量工具,并能准确读取数据。

3. 能够处理简单的测量数据,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长度、质量、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测量工具,并能准确读取数据。

3. 数据处理: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量杯、面积模型等。

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度、质量、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测量工具,并教授数据处理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测量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依次呈现知识点、练习题、数据处理方法等。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长度、质量、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判断题: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计算题:关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覆盖了测量的所有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精选1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 1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具体内容安排:例1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m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单位换算。

例6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推荐】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测量(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能进行简单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常用测量工具的认识及使用3. 测量方法及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测量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测量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卷尺、量角器等。

2. 学具:直尺、卷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测量方法。

2. 讲解新课: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强调换算关系及进率。

讲解测量方法及技巧,强调测量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测量经验,提高测量准确性。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测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常用测量工具的认识及使用3. 测量方法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判断题:测量方法及技巧3. 计算题:根据实际情景进行测量计算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提高了测量准确性。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是测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练习来强化这一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来展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直尺或者标尺来展示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理解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的概念。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与复习学情分析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有,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工具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我们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单位,要加强课前诊断,以便对于新知识的加入和渗透做好基础。

尤其是长度单位,在厘米和米中间加入分米,以及更小的毫米和更大的千米,这都是基于之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于两种单位的认知没有问题,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能够完成。

但对较复杂的单位换算,尤其是涉及复名数单位的换算依然还存在问题,需要在此下功夫加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3-14页有关测量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自主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的知识,初步掌握并梳理成知识网络。

2.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地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测量的知识,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等,为后续整理和复做好准备。

二、整理知识网络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测量知识的整理和分类。

2.交流展示:1)同桌交流:学生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整理的内容,并根据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

2)展示:教师点名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说明自己整理的内容、采用的整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可补充的内容和不同看法。

3.优化再建:学生根据交流汇报完善自己的整理内容,同时,教师完善自己的板书。

三、重点复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如1枝铅笔长约2( ),一包饼干重约200( ),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

通过练,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区别,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不同答案。

2.选一选:___的身高是142( )。

A:厘米B:分米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克。

A:吨B:克C:千克答案:B:克改写:一枚鸡蛋的重量约为70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B:1千米大C:无法比较答案:C:无法比较改写:1千克和1千米是不同的单位,无法进行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毫米。

A:毫米B:厘米C:分米答案:A:毫米改写:数学课本的宽度为147毫米。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另外一个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学生在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时的准确性。有些学生在记录数据时会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据的精确性认识不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来提高他们的数据记录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有的小组则稍显沉默。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先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或许能够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米和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掌握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方法;
-难点三:通过具体案例,如测量书本长度,讲解如何读取和记录数据,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难点四:设计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运用所(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的书本、铅笔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进取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

数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三年级数学教师你会写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

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复习教案
横江中心小学:张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和重量单位(吨、千克)之间的进率及其相互改写,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2、培养学生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要对以前所学的时不时的进行复习,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那联系生活中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把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

(板书:测量复习)
1、长度单位的定义,常见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板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学生试着用手比划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毫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10、10、10、1000)
师:喜洋洋是很有学问的,今天它将会教给我们几点小知识,一定要牢记哦。

小知识,记一记:
1)、硬币厚度、降水量、手指宽度等,通常用“毫米”作单位。

(如:①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
②秋季本市降水量为139毫米;
③食指宽度约为8毫米;······)
)、身高、粉笔、铅笔长度等,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2.
(如:①小丽身高134厘米;②粉笔的长度为7厘米;······)
3)、大树、书桌高度等,通常用“分米”作单位。

(如:①大树高约70分米;②书桌高约6分米;······)
4)、操场一圈、黑板长度等,通常用“米”作单位。

(如:①操场一圈是300米;②黑板长度约为4 米;······)
5)、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等,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如:①叶镇到灵山还有54千米(公里);
②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③珠穆朗玛峰高约8千米;······)
请学生分别进行朗读,熟悉的掌握知识。

二、复习质量单位
1、质量单位的定义,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2、在生活中,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作单位;称量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作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3、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1000、1000、1000000)
师:喜洋洋又来了,它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哦!
小知识,记一记:
1)、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如:①一个苹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币约重6克;······)
2)、小朋友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如:①小诗体重是32千克;②一只鸡约重3千克;
③熊猫体重约为70千克;······)
3)、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如:①大象体重约为4吨;②鲸鱼体重约为125吨;
③一架飞机重约300吨;④卡车载重量约为8吨;······)
请学生分别进行朗读,熟悉的掌握知识。

三、攀登智慧之峰
师:同学们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一直和我们一起学习,等会他将要攀登一座智慧之峰,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同学们有信心和小亮一起完成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吗?
第一关,脑灵手快
铅笔长16()
从县城到横江镇25()
爸爸的身高是17(),体重是72()
数学课本厚约7()
一袋味精重500()
卡车载重4()
卷尺长3( )
师:同学们都很棒,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给自己一个顶呱呱,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火眼金睛
1. 吨,千米,克都是质量单位。

()
2. 比1分米少5厘米的是95厘米。

()
3. 1吨木头和1000千克纸同样重。

()
4. 爸爸每分钟可以走70千米。

()
5. 一块香皂大约重200千克。

()
6. 40吨-9000千克=31吨()
师:第二关也被我们轻松解决,你们真是太棒了。

小亮在第三关遇到了点难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他。

第三关,挑战自我
一只小兔去搬萝卜,分两次搬运,一共搬了多少千克?(第一次搬了8千克,第二次搬了3900克)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能手,那能不能挑战更高的难度呢?
第四关,提升自我
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小鹿到小狗家280米,小狗到小刺猬家350米)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师:看,同学们都很棒,顺利的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和小亮一起到达了智慧之峰。

给自己表扬一下。

四、帮一帮你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他改正日马虎的小明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一天的活动,记中的错误吗?洗了脸,然用了4小时的时间很快地刷了牙、(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

见到了体重40克的高个子同学千米的跑道上晨跑时,我在400150后吃了大约吨的早饭。

这时迎面走来身高140米的数学课代表阿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2米。

小强。

他跑得真快,罗,他眼睛近视,戴着2分米厚镜片的眼镜。

今天,有我最喜欢上的美术课,实在太棒了!我特地准备了1厘米长的铅笔呢!)我先叫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小同学们小明的日记里有很多错误哦,大家认真找一下,师:明的日记。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测量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