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古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子: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曰:说。
为政:治理国家。
以德:用道德。
譬如:比如。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北极,因而不动。
居其所:居于它所在的位置。
众星:其他星星。
共之:围绕它。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居于它所在的位置,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关于治理国家的重要论述。
在这里,孔子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幸福。
首先,“为政以德”是孔子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即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其次,“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对“为政以德”的具体阐述。
北极星是天空中的明星,因其位于北极而不动,成为其他星星的参照。
这里的“北辰”比喻国家的领导者,而“众星”则比喻国家的百姓。
孔子通过这个比喻说明,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只有像北极星一样,居于道德的高地,才能使国家安定,使百姓安居乐业。
这段话告诉我们,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今天,这段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党和政府始终把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庖丁解牛译文及注释
庖丁解牛译文及注释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庖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踦:支撑,接触。
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砉然:象声词。
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
向,通响。
騞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解释:天地起初是玄黄色的,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宇宙最初的时候是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释:太阳和月亮交替显现和消失,恒星一圈一圈地绕着地球分布。
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解释:四季更替,寒冷的冬天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然后是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储藏。
四、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释:如果一年有闰月,那么多余的这个月就是闰余。
律调谐,音乐调整阴阳平衡。
五、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解释:云腾而上,使天空产生雨水,露水结成霜。
六、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解释:金子出产于美丽的水中,美玉出产于高山昆冈之间。
七、剑销磨砺,枪破氛光。
解释: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枪经过打磨才能破坏敌人的氛围。
八、曲突徙薪,泽流福长。
解释:曲折地穿过突起的障碍来搬运柴薪,水流会一直向下,福气也会一直流向那些善行之人。
九、江河载舟,阴阳定陈。
解释:江河可以载船,阴阳之道可以使世界保持平衡。
十、品茗山品,道德书弦。
解释:品味着茶山的茶叶,修道和研究道德的书躺在琴弦上。
十一、可贵巧言,久要可缺。
解释:巧妙的言辞能够得到别人的珍视,长久的需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十二、失言有责,安言无忧。
解释:说错话会担负责任,安全的言辞则没有忧虑。
十三、和气致祥,祸因恶积。
解释:和蔼的行为能成就吉祥,祸患来自恶意的积累。
十四、善福无疆,罪孽深重。
解释:善行所得福报是无边无际的,罪孽会使人负重道行。
十五、龙德而隐,猛气则隆。
解释:龙是德行高尚而不显露的,只有当它发怒时才显得威猛。
十六、敏捷以遍,文以载道。
解释:动作敏捷可以应对各种情况,文章用来载道德的教导。
十七、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释: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改正,知道了能力就不要忘记。
十八、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释:不去谈论别人的缺点,也不要依赖自己的长处。
十九、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解释:信使之字可以反复写得清楚,的价值难以衡量。
二十、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唐宋词三百首注释译文版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平林:平地的树林。
漠漠:迷蒙不清的样子。
寒山:秋天的山带寒意,所以说寒山。
一带:远望如带。
碧:绿色。
暝(míng)色:夜色。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立。
宿鸟:回巢的鸟。
长亭、短亭:古代道路边供人歇息的亭子,七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译文】烟雾缭绕,树林迷蒙,远望寒山如带,一片令人伤心的绿色。
夜色笼罩着高楼,有人在楼上愁思万缕。
在石阶上伫立远眺,归鸟群群飞得好急。
何处是我回家的路啊,只有长亭接短亭。
【名词佳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咽(yè):呜咽,形容箫声悲凉。
秦娥:秦娥即秦地(长安)女子,娥,女子的美称。
灞(b à)陵:汉文帝的陵墓。
乐游原:今西安南郊,为登高游览之处。
清秋节:农历九月九日。
咸阳古道:由长安经古都咸阳通向西北的大道。
残照:夕阳。
陵阙(què):陵墓及墓前的门楼。
【译文】凄清的月夜里箫声呜咽,惊醒因思念丈夫而睡不安稳的女子。
灞陵的柳树绿了一年又一年,对丈夫的思念也在一年年加深。
清秋节时登上乐游原,远眺咸阳古道,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夕阳余晖下只看到汉朝的帝陵立于萧瑟西风之中。
【名词佳句】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张先《江南柳》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释】解携:与友人离别。
恨:伤感。
长沙:指西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
此借指与自己分别的友人。
谪(zhé):贬谪,被降职。
【译文】晴朗的原野上落日开始接近地平线,伤感地在孤舟上与友人离别。
鸟儿向着草原忽远忽近地飞翔,人在宦海中忽东忽西地漂游。
简短的小古文的注释和译文
简短的小古文的注释和译文
小古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1. 假:借。
2.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3.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找。
4.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
无,不。
5.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担任……首领。
6. 子以我为不信:以为,认为。
7. 吾为子先行:先行,先走。
8.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观,看。
9.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
遂,所以。
行,走,这里指“跟着”。
10. 兽见之皆走:之,代词,指狐狸和老虎。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论语十则注释及译文
论语十则注释及译文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8)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乐:快乐。
(11)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12)愠:生气,发怒的样子。
(13)不:表示判断。
(14)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造成误解的最大原因有两个:其一,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逐渐将古人用来表达不同意象的“学”与“习”重合等同起来;其二,朱熹的解释,强调了“习”字含有的“反复不断”的含义,误导后人以为是“重复学”就是“习”在这里的本意。
查看“习”字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小鸟反复试飞”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会有所偏向。
可以表达“演练、练习”的意思,如果强调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成的意思,就衍生出“熟习、熟练”的含义。
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的本意,需要依据当时古代的用语习惯和语境来领会他的真实用意。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三字经的注释译文
三字经的注释译文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小古文21篇:原文+字词注释+短文译文+道理启发
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秦青之技,自谓③/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④。
饯于郊衢⑤,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
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生/不敢言归。
字词释义:①学讴(ōu):学唱。
②穷:尽,完。
③自谓:自认为。
遂,于是,就。
④弗止:没有劝阻。
弗,不,没有。
⑤衢(qú):大路。
饯,设酒食送行。
⑥遏(è):阻止。
⑦谢:道歉。
⑧反,同“返”。
译文:薛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完了,于是便要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设酒食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行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去的事了。
感悟: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以身示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薛谭知错就改,也令人称赞。
启发:学无止境,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我们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2、会稽kuài jī美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选自《世说新语》字词释义:①会稽(kuài jī ):古郡名,今浙江绍兴。
②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画家、诗人。
③岩:雄伟的山峰。
④壑(hè ):深沟,借指溪流。
⑤蒙笼:葱茏茂密。
⑥云兴霞蔚:彩云兴起,绚烂美丽。
译文: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景色有多美。
顾长康回答:"那里群山俊秀,山间小溪纵横交错,草木葱茏,覆盖在山坡上,好像彩云兴起,霞光灿烂无比。
"3、苏堤春晓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①未散,杂花生树,飞英②蘸波③,纷披④掩映,如/列锦⑤铺绣。
览胜⑥者/咸谓⑦/四时皆宜,而/春晓最胜⑧。
选自《西湖志》字词释义:①宿雾:夜雾。
②英:花。
③蘸(zhàn )波:拟人手法,指花瓣在水中蘸一下又浮上来。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一华歆.王朗俱乘船出亡,有一人欲依靠,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成?”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注释】①出亡(nàn):这里指回避汉魏之交的骚乱.辄:立刻;就.②疑:迟疑;迟疑不决.纳其自托:接收了他的寄身的请求,指赞成他搭船.【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出亡,有一小我想搭他们的船,华歆立时对这一请求暗示难堪.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成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落谁人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迟疑,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形紧急就摈弃他呢!”便仍然带着并帮忙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剖断华歆和王朗的好坏.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故汗?”毓对曰:“战战惶遽,汗流浃背④.”复问会:“卿何故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刻就很机警,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愚蠢,被算作长短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策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妙的荣誉.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③敕(chì):皇帝的敕令.④战战惶遽:畏惧得颤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⑤战战栗栗:畏惧得颤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据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命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复说:“战战惶遽,汗流浃背.”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答复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赛跑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注释】①折枝:使树枝曲折.②信然:确切如许.【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刻,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许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抢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他人问他,他答复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四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阁下:“何故都不闻新闻?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②了:完整.【译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逝世.一皇帝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逝世了!”措辞时一点也不哀痛.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日常平凡爱好弹琴,子猷便一向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哀思得昏了曩昔,良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逝世了.五魏武行役,掉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①汲(jī):取水.②饶子:果实许多.【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三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许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应用这个方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六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转瞬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克不及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注释】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以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从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动员兵变掉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他人避开.逆节:起义.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刻,大将军王敦很爱好他,经常安插他在本身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讨工作,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兵变的筹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伪装睡得很熟.王敦磋商工作到半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惶,说:“不克不及不把他杀了.”等到翻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信任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有智谋.。
千字文注释及译文
千字文注释及译文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①顾②嘉默③,勉其④植⑤。
【注释】④贻(yi):遗留。
②厥(jue):他的。
③献(you):计划、谋划。
④祗(zhi):恭敬。
⑤植:立身于不败之地。
【译文】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省躬讥诚,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①幸即。
【注释】①皋(gao):水边的高地。
【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星辰分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原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原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
【原文】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译文】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原文】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王官员。
【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译文】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
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是尧和舜。
【原文】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
贤明的君主端坐朝廷,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原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都来归附。
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四方诸侯率领子民,归顺于他的统治。
唐诗三百首带注释和译文精选十首
唐诗三百首带注释和译文精选十首1.唐诗三百首带注释和译文精选篇一鸟鸣涧王维〔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2.唐诗三百首带注释和译文精选篇二乌衣巷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简介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翻译/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全文注释及译文
正文: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
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
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①醴泉:甘美的泉水。
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
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
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
“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
敕:皇帝旨意。
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
③维;语气词,无义。
④乎:于、在。
⑤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
6冠山抗殿:冠,覆盖。
抗,举兴。
(7)绝壑为池;绝,截堵。
壑,山谷。
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
(8楹:柱,实指桥柱。
(9)分岩耸阙:分,开辟。
岩,险峻之地。
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
(10)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
栋宇,泛指房屋。
胶葛:错杂貌。
(11)迢递百寻:迢递,高远貌。
寻,八尺为寻。
(12)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
仞,八尺为仞。
(13)穷泰;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
(14)以:因。
从:纵。
(15)尤:责备。
(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
流,熔化。
(17)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甘泉宫,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
尚,加,超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
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
初中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优秀6篇
初中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优秀6篇初中文言文注释及翻译篇一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文言文原文翻译及其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
学:学习;而:连词,表顺承;时:按时;习:温习。
3.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4. 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有:存在;朋:朋友;自:从;远方:远的地方。
5.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高兴吗?乐:快乐。
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
人:别人;知:了解;不愠: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
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态度和做人的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之后,要按时温习,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要生气,要有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友谊和宽容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经典文言文及注释及翻译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为政:治理国家。
3. 以德:用道德来治理。
4. 譬如:比如。
5.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的北方,常用来比喻最高的地位。
6. 居其所:居于它的位置。
7. 众星共之: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居于自己的位置,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原文】《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
2. 得道:行得正道。
3. 多助:得到许多帮助。
4. 失道:偏离正道。
5. 寡助:少帮助。
6. 至:极点。
7. 亲戚畔之:亲戚都背叛他。
8. 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顺从他。
【译文】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原文】《庄子·逍遥游》庄子曰:“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无所待。
”注释:1.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2. 逍遥游:自由自在地游历。
3. 无穷之境:无尽的境界。
4. 无所待:无所依赖,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译文】庄子说:“自由自在地在无尽的境界中游历,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
40首诗词注释译文
1、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碣石山: 山东无棣(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ã)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8)萧瑟(xiāo sâ):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荣幸。
(14)甚:极其,很。
(15)至:到达。
(16)幸甚至哉(zai):很荣幸至此。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中的第一章。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1.次:在此诗里指停泊。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译文:祖三即祖咏,是王维诗友,王维另有《赠祖三咏》一诗,称彼此“结交二
十载”,可见交谊之深。
此诗作于贬谪济州时。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
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
“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
“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
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
下两句亦是叙别,“祖帐”,即饯别,“荒城”,指济州。
这两句说:饯别时我已悲伤不已,哪堪别你之后独自进城呢。
“荒城”即边城的意思。
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他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
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
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
”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
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
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
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
”(《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
“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
这首诗叙别情在王维同类诗歌中,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
”(《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1]
诗词鉴赏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几个阶段。
此诗作于贬谪济州时。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
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
“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
“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
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
下两句亦是叙别,“祖帐”,即饯别,“荒城”,指济州。
这两句说饯别时我已悲伤不已,哪堪别你之后独自进城呢。
“荒城”即边城的意思。
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他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
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
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
”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
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
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
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
”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
“ 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
谈。
这首诗叙别情在王维同类诗歌中,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
”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最后一句“望君犹伫立”中“犹”好?还是“空”好?(1)“犹”字好。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后世影响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
"相逢"二句,虽轻描淡写,却觉浓郁深情,扑面而至。
接着诗人借"天寒"二句写景,铺开抒情之路,与结句遥相呼应,令送别后的怅惘往来于心而不释。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
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
《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既是景语,也是情句,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