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感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1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游戏的时间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特别是大班的孩子。
可我们不能以游戏时间不够来作为借口,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
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二、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有了区角活动游戏反而减少了,这是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
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呢?因为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师预设了特定的目标,规定了玩法,而幼儿对很多内容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
教师的困惑是区角活动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它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应该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
第三、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
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可以反映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就会渗透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就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就会占据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
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读后感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书,真的是收获满满,忍不住要和你们唠唠。
还有啊,书里强调的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也让我特别有感触。
以前总觉得老师就是要教,孩子就得听。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发现。
就像搭积木,不能规定孩子一定要搭成什么样,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说不定能创造出更棒的作品呢!另外,关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也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确定主题到准备材料,再到组织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
而且还要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也充满了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对幼儿园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期待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孩子们带来更精彩的学习体验。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很有意思?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啦!今天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读《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感受。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会不会很枯燥啊?结果完全不是!越看越入迷,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书里讲的那些主题活动,真的是太有趣啦!像“小动物的世界”这个主题,小朋友们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动作,还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感觉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肯定会特别喜欢,哪还会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呀!而且我发现,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
不是那种强硬的指挥,而是像个贴心的小伙伴,陪着孩子们一起探索。
比如说在“水果蔬菜大聚会”的主题中,老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水果,那是什么蔬菜,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还有哦,课程的整合也让我眼前一亮。
不再是语文归语文,数学归数学,而是把各种知识都融合在一个主题里。
这样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我都还没说够呢!反正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学到了好多,也让我对幼儿园的教育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你们呢,有没有兴趣也去读一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幼儿园教学反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幼儿园教学反思在幼儿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二者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与困难。
本文将对我的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和方法。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例如,我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时,根据Piaget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然而,尽管理论上我已经了解到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很难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
这时,我会不断尝试和实践,将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逐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需要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通过研读教育学理论和幼儿发展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书籍,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我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然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理论研读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
教育理论繁多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时间往往紧迫,工作量繁重。
因此,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学习,将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对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平时我会尽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记录和分析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成长变化。
在每天的课后,我会仔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思考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此为依据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幼师理论实践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幼教岗位的师范生,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幼师理论实践课,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一、理论学习的收获1.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幼师理论实践课中,我们学习了幼儿生理、心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明白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育理念的提升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等。
这些理念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教育方法的掌握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教育方法,如游戏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的体会1. 实践中的成长在幼师理论实践课中,我们有幸走进幼儿园,亲身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幼儿沟通、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成长。
2. 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教学活动,需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3. 对幼儿的关爱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每当看到他们纯真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我都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关爱幼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
三、反思与展望1. 反思通过参加幼师理论实践课,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书,真的是感触超多!一开始啊,我就被书里提到的那些有趣的课程理念吸引住啦。
它说幼儿园的课程不应该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像一场好玩的冒险,充满了惊喜和探索。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小时候,谁不喜欢充满新奇的世界呀!而且呀,它强调了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有多重要。
老师可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伙伴。
就像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才能让小朋友们学得开心,长得快乐。
还有哦,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每个小朋友的个性差异。
不能一刀切,得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成长。
这真的是太贴心啦!读完这本书,我就想啊,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给他找一个这样充满爱和乐趣的幼儿园。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二亲爱的朋友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这本《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感受哈!哇塞,刚翻开书,我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
这里面讲的幼儿园课程,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知道吗?它说幼儿园的课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剧。
老师是导演,小朋友们是主角,每个场景、每个情节都得设计得恰到好处。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我还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关于培养创造力的部分。
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瓜里藏着无穷的想象力,咱们可不能给束缚住啦。
得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发挥。
说不定未来的小画家、小发明家就从这里诞生呢!还有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也让我深受触动。
让小朋友们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分享,这比学会多少知识都重要。
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的。
另外呀,书里还强调了环境对小朋友成长的影响。
一个温馨、有趣的教室环境,能让小朋友们更愿意待在里面学习和玩耍。
这就像是给他们打造了一个小小的乐园。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幼儿园教育太重要啦,也太有学问啦!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读后感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读后感篇1:哎呀,我刚刚读完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做《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本书就像是幼儿园里的滑滑梯,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滑来滑去,好开心啊!“哇塞,这本书真的那么好玩吗?”我的好朋友小明好奇地问我。
“当然了!”我兴奋地回答,“这本书就像是我们的玩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活动,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那你最喜欢书里的哪一部分呢?”小明又问。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有趣的比喻,比如说,把幼儿园的活动比作是‘小花园’,每个小朋友都是里面的小花小草,老师就像是园丁,照顾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一边说,一边想象着自己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哈哈,那听起来真的很有趣呢!”小明笑着说,“那你有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当然有啦!”我激动地跳了起来,“书里说,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就像是‘魔法棒’,能够变出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
比如,我们可以在‘动物乐园’里扮演不同的动物,学习它们的特点;在‘小小探险家’活动中,我们可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哇,听起来好像真的很好玩!”小明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对啊对啊!”我继续说,“而且,书里还告诉我们,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好多知识呢!比如,通过‘小小科学家’活动,我们可以学习到科学原理,就像是在玩乐高积木一样,一点一点地搭建起我们的知识大厦!”“那你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呢?”小明好奇地问。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活动不仅仅是玩,更是学习的一部分。
它让我们知道,学习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快乐!”我开心地说。
“那你觉得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帮助吗?”小明继续追问。
“当然有啦!”我骄傲地说,“它让我明白了,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就像是我们的‘成长加速器’,帮助我们快快长大,变得更聪明,更勇敢!”“哇,听起来你真的学到了很多呢!”小明羡慕地说。
“是啊,这本书就像是我们的‘智慧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知识之树慢慢长大!”我兴奋地总结道。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读完《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真的是收获满满同时也感慨颇多。
读到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部分,我感觉这是整个幼儿园课程体系里特别关键的一环。
如果目标定得过于宽泛或者脱离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那后续课程实施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
比如说让小班幼儿掌握很复杂的数学运算知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目标设定。
我就想起曾经看到过一个幼儿园,他们想引进一套国外的先进课程体系,结果因为目标设定没有根据本园幼儿特点做调整,导致课程实施起来寸步难行。
特别触动人的是书中关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这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集体里,不同幼儿的学习速度、兴趣爱好大相径庭。
就像在手工课上,有些孩子展现出很高的天赋和兴趣,小手特别灵活,不一会儿就能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而有些孩子可能速度比较慢,或者对这方面完全不感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就不能生硬地要求每个孩子必须达到同样的成果。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教师的灵活性和教育智慧在幼儿园课程实践里是多么的重要。
书中也提到幼儿园课程评价部分,这也是我之前不是特别理解的地方。
我之前觉得课程评价不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学到东西吗?后来我明白了,课程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它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取,还要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甚至要评价课程内容的适宜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多方面。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幼儿园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环环相扣,并且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
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了,还想说一下书中介绍的一些成功的课程实践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
例如某个幼儿园开展了以自然为主题的课程,教师把课堂搬到户外,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里学习知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园课程活起来。
这些也为我未来看待、参与幼儿园课程相关事务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英文版Kindergarten Rural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ReflectionKindergarten rural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providing young children with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The theory behind this curriculum is rooted in the belief that children learn best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ir surroundings.One key aspect of the kindergarten rural curriculum is the emphasis on outdoor play and exploration. 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such as gardening, nature walks, and outdoor art project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help children develop physical skills, but also foster a sense of wonder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natural world.An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kindergarten rural curriculum is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learning with practical skills. For example, children may learn about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hands-on gardening activities. They may also practice counting and sorting skills by collecting and categorizing natural objects.Overall, the kindergarten rural curriculum provides young children with a ho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promotes their physic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By immersing children in nature and encouraging hands-on exploration, this curriculum helps children develop a deep connection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a lifelong love of learning.中文翻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幼儿园田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日生活皆课程——读《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感.doc
一日生活皆课程——读《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感席勒先生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职业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我们都知道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认知和发展,在我们的幼教工作中,游戏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课程如何游戏化?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读了彭茜教授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收益颇丰。
一、本书中幼儿园游戏的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在园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孩子们建立自我能力的一个有力的平台。
我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园课程游戏化:1.游戏是一种精神,贯穿在一日生活中2.生活和教学都需要游戏化3.以游戏指导环境创设,材料的多样化来丰富游戏。
孩子们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伴随着游戏成长。
工作中我以游戏为基本,把游戏融于一日生活中,进行游戏化教学、综合化教育的模式,在游戏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
二、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我们要相信幼儿自身的能力,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课程的游戏化的关键是教师,焦点在孩子,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们做为一名引导者,从孩子们的审美、认知、身体、情感等抓住孩子的特性,我们不该封闭的提问,多给幼儿空间,让幼儿去自由探索和自由发挥。
教师做好幼儿引导者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做好合作者和支持者。
孩子们在自由环境里不断的引发兴趣,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
所以我经常把机会放手给孩子充分信任孩子的能力,我平等参与孩子的游戏。
我们不可以做高控的教师,孩子们不该有刻板的生活,我们要多蹲下来陪孩子。
三、让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布置,提供幼儿园游戏所需的材料。
孩子们有他们自己分析事物的思维,他们有独特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让孩子的双手和思想来参与环境的布置,我发掘孩子潜力,给幼孩子时间去探索,让教育回归孩子,孩子在游戏中是完整的孩子。
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中英文版)**English Article:**Title: Reflection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Rustic CurriculumAfter delving into the book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kindergarten rustic curriculum,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proposes.The curriculum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nec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nature, fostering a sense of wonder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natural world.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rooted in the belief that children learn most effectively through hands-on experiences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I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 balance between structured activities and child-directed exploration,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but also nurtures 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Practically, the curriculum offers various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nature into the daily routine of kindergarten students.From growing vegetables in a garden to observing and learning about local wildlife, these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to stimulate curiosity and responsibility.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curriculum has shown that children becomemore engaged,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gain respect for the environment.Moreover, the book underscores the role of educators in facilitating this learning process.It calls for teachers to be sensitive to the individual needs and interests of each child,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atmosphere.The stories and case studies presented in the text serve as powerful examples of how this approach can positively impact children"s growth and learning.In conclusion, the kindergarten rustic curriculum presents a compelling argument for integrating nature in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It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ut also practical insights that can inspire educators to create a more enriching and ho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young children.**中文文章:**标题:幼儿园田园课程理论与实践读后感阅读关于幼儿园田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书籍,我深受其融合自然与早期儿童教育的理念所感动。
李珊泽《幼儿园理论与实践》讲座反思
李珊泽《幼儿园理论与实践》讲座反思(一)今天有幸来到西湾幼儿园倾听上海市原教研室徐教授的讲座《幼儿园科技教育的组织》,徐教授长期投身到第一线,对幼儿园中的教育现象了解的很彻底,因此他所讲的东西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对我们今后在幼儿科技方面的教学很有帮助。
徐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幼儿园科技教育的几个模块,从组织方法来说分为:科技教育的类型、科技教育的结构、科技教育的环境及科技与家庭。
首先徐教授向我们解释了科技教育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幼儿的操作环境,要求材料集中,有部分操作工具、操作台,必要时提供操作防护用具:如围裙、手套、眼镜等。
科技教育的操作环境主要包括资源盒、专用操作室、区域角落、活动室(教室)、厅廊与学校。
他向我们重点介绍了资源盒,资源盒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东西:材料、工具、学习单及操作流程图或示意图,资源盒可以根据情况增减材料。
接下来徐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科技教育的结构,包括紧密型、松散型、松紧交替型及无结构型,在这里徐教授举了个例子《热水泡茶好还是冷水泡茶好》,用多种结构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得出无结构最适宜幼儿的发展。
科技教育的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与积累、谈话与梳理、观察与感知、设计与制作、尝试与探索等。
科技教育与家庭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联系册、致信、科技节、随访及亲子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协助老师进行对幼儿的科技教育。
徐教授从实际案例中向我们分析总结了幼儿科技教育的组织方法,向我们具体阐述了幼儿园科技教育的几个模块,对我们今后组织科技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11月16日参加了幼儿园家长学校的课程讲座。
讲座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讲起,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合理营养膳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到家长、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家园合作、共育孩子的教育方式,给家长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参加聆听的家长很多,大家都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从中学习借鉴相关教育知识。
作为一个小班幼儿的母亲,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知识,且深受启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其他家长共勉。
幼儿理论实践课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完成了幼儿理论实践课的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幼儿教育领域的责任与使命。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幼儿理论实践课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
1. 理论指导实践在学习幼儿理论实践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检验理论幼儿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才能真正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二、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幼儿理论实践课中,我了解到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幼儿为本幼儿教育应始终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2. 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幼儿理论实践课让我掌握了幼儿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游戏教学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 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强调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个性化教学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幼儿教育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行为发展的理论知识。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然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环节,如模拟教学、小组讨论等。
这些实践环节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在模拟教学环节中,我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当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时,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例如,在教授幼儿认识数字时,我不再只是单纯地教他们背诵数字,而是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本质。
同时,我也明白了与同事们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和探讨,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与同事们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有机会听到了一些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
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如何将音乐教育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潜能。
幼儿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体验
幼儿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体验幼儿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或技能,更是塑造孩子品格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见众多教师和家长用心和努力,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而有意义的基础。
理论基础是幼儿教育实践的指南。
19世纪以来,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如蒙台梭利、弗洛伊德等经典理论的提出,激发了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度思考。
其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理论体系,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积极学习,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法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提高的过程。
实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方式。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需要时刻保持敏感,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探索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以玩为教”,强调由浅入深的知识传授,采用称赞与惩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探索和创新,强调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服务。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形成协力合作的关系。
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更加需要家校互动这个理念。
教育者需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家长教育孩子。
在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尊重幼儿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时刻与教育者配合,营造合适的家庭教育环境。
除此之外,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也需要成为知识和经验得到归纳和总结。
我们需要记录下孩子们学习的点滴,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这些实践经验可以提供我们在教学中的参考和借鉴,为我们育儿、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总之,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幼儿园课程论心得体会
幼儿园课程论心得体会随着对幼儿园课程论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逐渐理解到幼儿园课程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幼儿园课程论是一种指导我们如何设置、实施和评估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方法。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还为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南。
通过了解幼儿园课程论,我明白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
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园课程论在实践中的价值。
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我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我也学会了如何评估课程的效果,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课程。
我也认识到幼儿园课程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孩子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学习幼儿园课程论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园教育,也使我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运用幼儿园课程论,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孩子上幼儿园心得体会_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以来,我逐渐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家长的职责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从容应对,我在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一个社交环境,孩子们需要学会与人相处,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与老师保持,了解孩子在园中的表现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中的情况,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
我学会了放手。
孩子在幼儿园中需要独立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我们作为家长需要相信老师和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去尝试、去面对。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和进步。
赵婷--《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读后感.doc
读《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心得摘录人:赵婷本书的主编是许卓娅,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是: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影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几个教育理念,第五章观察儿童---- 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第六章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七章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第八章环境----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第九章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保障,第十章国外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第十一章我国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
本次的读书心得主要针对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来写的。
这章中分为五个小节,分别是:第一节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方向,第二节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的核心,第三节课程组织---- 产生教育效应的基本过程,第四节课程实施---- 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第五节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读了第一小节,我了解到课程目标就是课程最重要达到的目标,或者说人们对教育活动预期的效果。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课程的总体目标---- 教育目的,(2)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3)教育实践中的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其中一个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唯一的来源,所以,我们需要将儿童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各门学科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具体的课程目标。
第二小节中是讲的课程内容,从这一小节中,我知道了课程内容即教材、学习活动、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不是随意的自定的,要进行选择,选择也是要有一定的标准,要按照什么标准呢?读了这节我就知道了: 1. 内容的目标达成性 2. 内容的基础性 3. 内容的适切性 4. 内容各部分的平衡性 5. 内容的发展性。
通过第三节的阅读,我认识到课程组织就是对选择出来的额课程内容予以安排,构成比较可行的教育方案或计划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读后感在课程改革不断地从集权走向民主,如何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并促进幼儿园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课程园本化成为我们迫切想了解与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我园课程建设与实践来看,对本园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的平衡性、有效性考虑不够。
在阅读此书时,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借鉴,让我更明确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组织与保障、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监控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职责,作为业务园长必须强化新的职责即课程领导的职责。
那么什么是课程领导,如何来做课程领导,怎样提高课程领导力呢?书中对课程领导作了详尽地解析,使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为直观地了解,不管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课程领导都不等同于课程管理与教学领导。
第一,它冲击了我的观念。
领导意味着民主的、内部驱动的统领行为,领导行为的发生往往依赖于领导者的专业权威和个人魅力。
明确了课程领导而非课程管理,作为领导者应凭借个人的专业权威和个人魅力,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
第二,它转变着我的行为,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引领。
明确了课程领导亦非仅仅是教学领导,课程领导涉及到对整个幼儿园课程,包括对整个幼儿园课程规划、课程推进、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同时成功的课程领导还涉及教师对管理、教学及学习的行为、技巧、动机、理念及信念上的转变。
课程领导对目标的看待、对具体教育活动的意义以及对幼儿学习结果判定上与教学领导有着区别,它更为关注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目标本身是否合理、这项课程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当。
@_@我是分割线@_@第三,明确工作中的角色。
在课程领导者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即:技术的领导:视自己为管理的工程师,强调课程发展中人际关系的维持,并提供成员支援和鼓励。
教育的领导:教育的课程领导者,视自己为临床的实践者。
会将忖业的课程发展和技术带入幼儿园,能诊断问题,并鼓励教师发展课程。
象征的领导:把自己想像为一位首领,会将时间投注于了解课程如何在各班级中动作,并努力激发成员探索幼儿园教育本质的意义,为学校建立愿景。
姜珊珊《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体会
姜珊珊《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体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姜珊珊导师那里看到这本书,略略的翻阅,却被内容所深深吸引,随后,自己购买,每日学习。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师范大学出版,书一共分为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等八个篇章组成。
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学习完第三篇章“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内容的所思所想。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无论是教育家还是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表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起到的
重要意义与作用。
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
我们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的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教学反思
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教学反思在幼儿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理论知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实践经验则为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而实践则为理论提供了验证和反馈。
幼儿园教学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只有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教师不断验证和修正理论,以适应实际情况。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理论的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实践经验则反过来丰富了理论知识,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困难与对策尽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园教学至关重要,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理论知识繁杂、抽象,教师很难将之具体化、操作化。
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也往往超出了理论的预期。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
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拓宽理论视野,增强理论素养。
2.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教学组讨论等形式,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
学校可以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教研岗位,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与引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追求,更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厚厚的一本《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刚接到手中时,一有空就拿出来研读几页,现在终于在零散片段的整合下看完了。
静静地合上书想一想,这是一本多么及时的书呀,它犹如雪中送炭,给我这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点亮了一盏明灯。
虽然说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工作前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是必要的。
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真理。
区新教师培训和我园教师业务学习时曾强调过,要变过去的教育目标为发展目标,变教师的主导性为孩子的主体性……。
这些教育理念谁都知道,但是具体到教育活动设计时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看完这本书,特别是关于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教育观念上的一种转变,现在自己已经尝试着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引下,自己对课程的设计及对孩子游戏、生活等内容的指导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
一、课程设计遵循理论框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1)课程目标以幼儿为主体。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既是课程内容选择、编排和具体教育活动组织的依据,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标准。
在系统教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生成性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在进行我园特色活动——项目活动时,教师更多地是制定表现性目标。
它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
我们班刚刚进行了《我爱我家》这个主题活动,由于中班孩子对于情感的领悟还不是太深,所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延伸出项目活动就比较难。
于是我们老师就把教室里的小阁楼分隔了一下,隔成了厨房客厅、宝宝房间和爸爸妈妈房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共同装扮。
这时,孩子的兴趣就有了差异,同时这个活动分成了三个项目小组,分别由三位老师指导完成。
在装扮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很高,如何实施都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而变化,教师在这个过程只是起一个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
在分工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及爱好选择任务。
在布置宝宝的房间时,姚雪嫣和言思涵比较细心,且动手能力较强,她们自己要求用踏踏米蒙柜子(踏踏米需要一个一个拼起来);陆子涵是唯一的一个男孩子,他主动要求挂房顶上的灯;大宝和冯天晨则画画,装扮宝宝房间的门。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她们每个人的能力水平,给出稍高一点的指导要求。
(2)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拓展其视野。
平时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季节或节日等选择的教学内容。
但到主题活动时,每个班选择的内容可能就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个班幼儿的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教师对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要做一个价值判断和筛选。
去年秋天,我们老师带孩子在幼儿园散步时,地上被秋风吹下的落叶引起了幼儿的好奇。
抓住这个有价值的点,我们老师进行了讨论,决定进行树叶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的内容选择是由孩子们自发生成的,不是老师强加给孩子的。
幼儿园里有很多种类的树,幼儿可以亲身观察、触摸、体验到。
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地提问和探索及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树叶的结构及种类,还知道了树叶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利用树叶,制作了树叶拼贴画、树叶书签及树叶裙。
(3)课程组织体现综合性原则。
课程组织包括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育过程的组织。
后者包含对幼儿的分组、时间的安排、空间和设备的布局等。
我班周二的课就是语言和美术,两节课就在不同的场地。
为了减少时间的拖沓和幼儿过多地搬动椅子,我每次都要提前想好空间和电教设备的合理安排。
第一节课下时就把下节课的位置安排好,四五六组坐后排,先搬椅子上位,然后再请一二三组上位。
这样幼儿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碰撞,入厕、喝完水后,就可以直接到下节课的活动地点。
(4)课程实施是集体智慧实践的过程。
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实施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有人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但是,我园在课程实施这方面却有很好的合作氛围。
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同一轮的老师都会在一起相互交流和讨论课的上法。
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上每节课之前,我们都会做一个前思考,即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哪些想法,如需要变更的材料、增加的细致提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
(5)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
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评价主体的局限性。
课程评价只是少数权威人士的事情,处于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大多只是课程评价的局外人和旁观者,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课程评价的对象而被评价,很少有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评价的机会。
但是我园却为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评价创造了很多的机会。
在这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上完后,我都会在晚上将上午的课作一个活动评析或反思,将课堂上认为比较好的和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分析其原因,这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星期四我园还会有一个半天的专题研讨活动。
活动上完后,首先是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然后才是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对这节课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发现现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对课程计划作出调整,而且有助于教师领会课程变革的目标,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以各种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幼儿游戏的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并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它没有强制的目的,是在一种愉悦、假想的情境中进行的;幼儿自主控制活动;它是幼儿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和迁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是一种感知和操作活动。
幼儿每天晨间锻炼和角色游戏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可以以平行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1)晨间锻炼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孩子共同游戏。
在晨间锻炼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漫无目的地指导。
看到孩子们没有按照规则玩时,就跑过去告诉她们该怎么玩,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太明显。
锻炼结束时,自己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指导了哪些项目,而且自己也很累,满场地跑个不停。
现在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练习游戏的规则,孩子们很喜欢而且很期待和老师一起游戏。
她们甚至会邀请老师和她们一起游戏。
(2)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平行者、合作者与孩子共同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我一开始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每次游戏前,怕她们记不得自己的游戏牌插在哪,我都会一个一个地请孩子到自己的游戏区域,并且提醒她们自己玩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就浪费了近五分钟的时间。
现在玩游戏前,我提清要求后,孩子们就分散游戏,没有一个记错标记牌的。
游戏开始后,我会先观察孩子们是否都在自己的游戏区域,然后给孩子们适当的帮助,如寄围裙、搬桌子,之后我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孩子的游戏。
等到有问题出现时,我只是以一个平行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她们其中,引导她们该怎么做。
以前看到孩子们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目标玩时,我会告诉她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似乎孩子们的游戏都是由我来主导。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向我“告状”,说某某某违反游戏规则,不好好玩,这时我马上会去找这个孩子,告诉她应该怎么玩,所以促成了我们班许多小“告状精”。
现在我不会过多地去干预孩子的游戏,对于孩子向我反应的问题,我会把值得讨论的话题留到游戏评价中,并且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
三、在一日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温馨的心理环境。
前苏联的赞科夫说过:“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他有交往与追求平等交往的需要。
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间是平等的,课上是师生关系,课下则是朋友关系。
刚进入现在的这个班时,孩子们对我存有一种警惕性,不愿多和我交流,看到我时的笑脸也很少。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主动与孩子交流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每次交流时,我都搂着她们或让她们坐在自己的腿上。
时间长了,孩子们也愿意和我说话了,每次下课的时候,总有许多孩子跑到我的身边,有的问我关于课上的问题;有的是告诉我自己周末里开心的事;有的干脆就是跑过来抱着我。
那时我真的体验到了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以前为了让孩子遵守规则,一看到某个孩子违反规则了,就会板起脸,在所有孩子面前批评其行为,这个孩子顿时没了好心情,教师的这种情绪也很快传递给其他的孩子。
孩子一天下来,老是在担惊受怕的,害怕自己做错什么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症。
所以有时我自己也感觉,孩子们虽然遵守了规则,但那不是她们自愿的,是为了不让老师批评而约束自己的。
通过前几天的业务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找小领头羊”(即请个别不遵守规则的孩子示范)的方法约束孩子的行为。
以前午睡时,我会站在床边催促孩子快快脱衣服、睡觉。
后来我有了一个好办法,并且孩子们很喜欢。
那就是孩子们在睡觉前,老师给睡得好的孩子摸摸头,说句悄悄话。
孩子们听后,脸上都会露出甜美的笑容,安然入睡。
对照书本上对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我还存在很多差距。
如:还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或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课堂上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师幼互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乐于钻研,乐于思考,乐于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漫长的教书育人之路,我刚起步。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住前走。
多读书、多学习、多请教……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200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