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细胞骨架
09第九章细胞骨架
(4)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成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成分 :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 肌球蛋白和α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 粘着。 细胞贴壁与粘着斑的形成相关, 粘着。(细胞贴壁与粘着斑的形成相关,在形成粘合斑的质 膜下, 微丝紧密平行排列成束, 形成应力纤维, 膜下 , 微丝紧密平行排列成束 , 形成应力纤维 , 具有收缩功 能。) (5)参与胞质分裂 ) 收缩环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 收缩环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其收缩机制是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对滑动。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对滑动。
三、核纤层(Nuclear Lamina) 核纤层 (1)核纤层分布与形态结构 ) 核纤层蛋白(Lamin) (2)成分 )成分——核纤层蛋白 核纤层蛋白 (3)核纤层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与中间纤维蛋白的关系 ) 核纤层与中间纤维之间的共同点 两者均形成10nm纤维; 两者均形成10nm纤维; 10nm纤维 两者均能抵抗高盐和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 两者均能抵抗高盐和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 某些抗中间纤维蛋白的抗体能与核纤层发生交叉反应; 某些抗中间纤维蛋白的抗体能与核纤层发生交叉反应; 两者在结构上有密切的联系, 两者在结构上有密切的联系,说明核纤层蛋白是中间纤维 蛋白。 蛋白。
是由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 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1)MF是由 ) 是由 单体形成的多聚体 极性, 装配时呈头尾相接, 故微丝具有极性,既正极与负极之别。 极性 装配时呈头尾相接 故微丝具有极性,既正极与负极之别。 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 (2)体外实验表明,MF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生长快的一 )体外实验表明, 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 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装配时,负极比正极快。 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装配时,负极比正极快。由于 G-actin在正极端装配,负极去装配,从而表现为踏车行为。 在正极端装配,负极去装配,从而表现为踏车行为。 在正极端装配 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 (3)体内装配时,MF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体内装配时, 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 主要取决于Factin结合的 结合的ATP水解速度与游离的 水解速度与游离的G-actin单体浓度之间的关 结合的 水解速度与游离的 单体浓度之间的关 系。 动态变化与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相适应。 (4)MF动态变化与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相适应。在体内 有些 ) 动态变化与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相适应 在体内, 微丝是永久性的结构, 有些微丝是暂时性的结构。 微丝是永久性的结构 有些微丝是暂时性的结构。
第九章细胞骨架
体外实验表明,微丝正极与负极都能组装,组 装快的一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组装 时,同样正极比负极快。
在微丝组装时,若G-actin 添加到F-actin上的速率正 好等于G-actin 从F-actin失 去的速率时,微丝净长度 没有改变,这种过程称为 踏车行为。它是由G-actin 单体的临界浓度决定的。
七、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
有规则地沿微管运输货物的分子马达主要有驱动蛋
细胞中能利用水解 ATP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白(kinesin)和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
驱动蛋白及其功能:通常朝微管的正极运动
驱动蛋白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
胞质动力蛋白及其功能:朝微管的负极运动
八、纤毛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九、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
微管的类型
单管:大部分细胞质微管是单管微管,它在低温、Ca2+ 和秋水仙素作用下容易解聚,属于不稳定微管。 二联管:是构成纤毛或鞭毛的轴丝微管,是运动类型的 微管,它对低温、Ca2+和秋水仙素都比较稳定。 三联管:存在于中心粒和基体,它对低温、Ca2+和秋水
微管组装是一个动态不稳定的过程
微管组装的动力学不稳定性是指微管组装生长与快 速去组装的交替变换现象。
动力学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
决定微管正端是GTP帽还是GDP帽,又受两种因素
影响,一是结合GTP的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
二是GTP帽中GTP水解的速度。 当一端组装的速度和另一端解聚的速度相同时,微 管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的踏车行为。
微丝的组装及动力学特性
MF是由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 装 配时呈头尾相接, 故微丝具有极性,有正极与负极之分。 组装可分为成核反应、延长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
第9章 细胞骨架
分子马达的定义
◆肌球蛋白的结构
由重链和轻链组成,并组成三个结构域∶
●头部 含有与肌动蛋白、ATP结合的位点,负责产生力。 ●颈部 颈部通过同钙调素或类似钙调素的调节轻链亚基的结合 来调节头部的活性。 ●尾部 含有决定尾部是否同膜结合还是同其它的尾部结合的位
肌球蛋白的结构(Ⅱ型)
中心体与基体
中心体结构(电镜照片)
中 心 粒
四、微管的功能
1、支架作用:细胞中的微管就像混凝土中的 钢筋一样,起支撑作用,在培养的细胞中, 微管呈放射状排列在核外,(+)端指向质 膜。
2、影响细胞器的分布与走向
3、细胞内物质运输:微管起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路
轨作用,破坏微管会抑制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图1 分子马达:能利用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变为机 械能,有规则地沿微管运输货物的分子。主要有 驱动蛋白和胞质动力蛋白
微丝组装的踏车现象
体外组装过程中,当溶液中ATP-肌动蛋白 处于临界浓度时,微丝(+)端由于ATPactin添加而延长、(-)端由于ADP-actin 解离而缩短,表现出一种“踏车”现象。
图
微丝的蹋车现象和动态平衡
(三)作用于微丝的药物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s B) ◆鬼笔环肽(phalloidin)
第三节、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IF)(中间丝)
10nm纤维,因其直径介于肌粗丝和细丝之间, 故被命名 为中间纤维。IF几乎分布于所有动物细胞,往往形成一个网 络结构,特别是在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细胞中含量相当丰富。 如上皮细胞中。除了胞质中,在内核膜下的核纤层也属于IF。
图
微管的结构
微管蛋白(tubulin)
第九章 细胞骨架
态
(2)参与肌肉收缩
(3)与细胞运动密切相关
(4)与细胞内运输,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5)与细胞爬行有关 (6)参与细胞分裂
二 、微管( Microtubule, MT)
• 微管是细胞骨架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 的长管状结构,存在与所有真核细胞中(除人体红细胞外), 原核生物没有微管。 • 在胞质中形成网络结构,作为运输路轨,并起支撑作用,对低
微丝,又叫肌动蛋白纤 维,是由肌动蛋白构成 的两股螺旋形成的细丝, 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单体 构成的基本组件形成的中 空的管状结构。普遍存在 于真核细胞中
中间纤维,又叫中间丝,粗 细位于微丝和肌球蛋白粗丝 之间,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 中,是三种骨架系统中结构 最为复杂的一种
一、微丝(microfilament, MF)
• ②增加微管稳定性。 • ③促进微管聚集成束。
4、微管特异性药物
长春花碱—抑制微管装配。
紫杉酚(taxol)——能促进微管的装配, 并使
已形成的微管稳定。(这种稳定对细胞是有 害的,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秋水仙素(colchicine)——阻断微管蛋白组
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
5、微管的生物学功能 (1)支持细胞的功能:构成细胞内网状支架, 维持细胞形态,固定与支持细胞器的位臵; (2)与细胞器位移和细胞运动有关,染色体 的移动、纤毛、鞭毛的运动都是由微管聚合和 解聚产生的;
增强细胞抗机械压力的能力
角蛋白纤维参 与桥粒的形成 和维持
胞质骨架三种组分的比较
微丝 单体 结合核苷酸 纤维直径 结构 球蛋白 ATP-G-actin ~7nm 双链螺旋 微管 αβ 球蛋白 2GTP/αβ 二聚体 ~22nm 13 根源纤丝组成空心管 状纤维 有 无 有 有 动力蛋白,驱动蛋白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紫 杉酚 中间纤维 杆状蛋白 无 10nm 8 个 4 聚体或 4 个 8 聚体组成的空心 管状纤维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9第九章 细胞骨架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
二、微丝网络动态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 三、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四、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三、微管组织中心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胞外信号 刺激
非肌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前缘肌动蛋白的 聚合和伪足的形成
成核,启动微丝组装 肌动蛋白网络推动细 胞质膜向信号源方向 伸出,形成伪足。
WASP蛋白激活 Arp2/3复合物
新的分 支延伸
启动分支微 丝的组装 Arp2/3复合物 结合到微丝侧面
抑制蛋白结合游离 的肌动蛋白亚基, 促进微丝延伸
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都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 区域,并由微丝结合蛋白交联成凝胶状三维网络结 构。该区域通常称为细胞皮层。
功能:为细胞质膜提供强度和 韧性,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
F-actin (red) microtubules (green)
Histone 3 (blu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a stiff actin cell cortex at mitosis
多聚体:由单体组装而成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微
丝),是直径为7 nm的扭链,呈双股螺旋状。每条丝是由
肌动蛋白单体头尾相连呈螺旋状排列而成。具有不对称性
和极性。
肌动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肌动蛋白类型:
a-肌动蛋白:4种,为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肠道 平滑肌所特有,构成细胞的收缩性结构;
9第九章细胞骨架
9第九章细胞骨架第一篇:9第九章细胞骨架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1)在细胞质基质中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在细胞核中存在核骨架-核纤层体系。
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
第一节微丝(microfilament, MF)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为6-7nm的骨架纤维。
是由两条线性排列的肌动蛋白链形成的螺旋,形状如双线捻成的绳子。
一、微丝的组成与装配肌动蛋白(actin)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大小为43KDa,外观呈哑铃状, 这种actin又叫G-actin,由G-actin形成的微丝又称为F-actin。
(一)肌动蛋白的种类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已至少发现6种肌动蛋白,其中4种称为α-肌动蛋白,分布于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肠道平滑肌。
另两种为α-actin和α-actin,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二)肌动蛋白的存在形式与装配1、在缺乏离子时(Na+、K+),肌动蛋白成球形单体存在,球形肌动蛋白单体称为G-肌动蛋白。
2、在含有Mg2+和高浓度的Na+、K+的中性盐溶液中,G-actin 装配成纤维状肌动蛋白,纤维状肌动蛋白也称为F-actin。
3、微丝的装配(1)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 装配时单体呈头尾相接, 成为具极性的微丝,既正极与负极之别。
(2)体外实验表明,具有极性的微丝在装配时,新的肌动蛋白单体加到微丝两端的速度不同,速度快的一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装配时,负极比正极快。
由于G-actin在正极端装配,负极去装配,从而表现为踏车行为。
(3)体内装配时,MF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F-actin 结合的ATP水解速度与游离的G-actin单体浓度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细胞骨架
② 重链上含有两个结合位点:一是ATP结合位
点;二是微管结合位点。
③ 胞质动力蛋白轻链端还结合着动力蛋白激
活蛋白复合体,介导胞质动力蛋白与需转运物质 之间的结合。
胞质动力蛋白的结构示意图
胞质动力蛋白的功能:
• 膜结合蛋白:使微丝与细胞质膜结合。
单体隔离蛋白
封端蛋白
交联蛋白
成核蛋白
成束蛋白
单体聚合蛋白
膜结合蛋白 纤维-解聚蛋白
纤维切割蛋白
各种微丝结合蛋白功能示意图
三、微丝的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度
微丝遍及胞质各处,其中集中分布于质膜下的微丝与微 丝结合蛋白形成网络结构,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 度,如血红细胞膜内表面的膜骨架。
尾部结构域:决定肌球蛋
白的功能。
8、参与肌肉收缩
◆肌肉的细微结构(以骨骼肌为例)
◆肌小节的组成 ◆粗丝和细丝的组成 ◆肌肉收缩的滑动丝模型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外径为24nm,内径为 15nm的中空管状结构。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
α亚基上有GTP结合位点:该位点能结合GTP,但不能水解
2、基体的功能
形成细菌的鞭毛和纤毛,参与细菌的运动。
六、微管结合蛋白(P288)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MAP)
微管结合蛋白是一类与微管相结合的蛋白,对微 管网络的形成和功能进行调节。一般来说,MAP至 少含有两个结构域:一个是结合微管的结构域,具 有稳定微管的作用;另一个是向外突出的结构域, 负责与微管外其他细胞组分(如中间纤维、质膜等)
9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成分
肌动蛋白(actin)是微丝的结构成分。肌动蛋白单 体外观呈哑铃状。肌动蛋白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肌动蛋白在真核细胞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在哺乳动 物和鸟类细胞中至少已分离到6种肌动蛋白,4种称 为,α肌动蛋白,分别为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 肠道平滑肌所特有,另两种为β肌动蛋白和γ肌动蛋白, 见于所有肌肉细胞和非肌肉细胞胞质中。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外观呈哑铃状, 这种actin 又叫G-actin,将G-actin形成的微丝又称为F-actin。
●形态结构 ●成分 ●核骨架结合序列 ●功能
形态结构
◆研究核骨架的分级抽提方法
非离子去垢剂溶解膜结构系统,胞质中可溶性成分 随之流失; 再用Tween40和脱氧胆酸钠处理,胞质中的微 管、微丝与一些蛋白结构被溶去,胞质中只有中间纤维 网能完好存留;然后用核酸酶与硫酸铵处理,染色质中 DNA、RNA和组蛋白被抽提, 最终核内呈现一个精细 发达的核骨架网络, 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镜制 样方法,可清晰地显示核骨架- 核纤层-中间纤维结构体 系。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 ◆细胞运动 ◆微绒毛(microvillus) ◆参与胞质分裂 ◆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
度 ◆肌肉收缩(muscle contraction)
微丝遍及胞质各处,集中分布于质膜 下,和其结合蛋白形成网络结构,维持细 胞形状和赋予质膜机械强度,如哺乳动物 红细胞膜骨架的作用。
中间纤维的装配
◆中间纤维装配过程 ◆IF装配与MF,MT装配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IF装配的单体是纤维状蛋白(MF,MT的单体呈球形); ·反向平行的四聚体导致IF不具有极性; ·IF在体外装配时不需要核苷酸或结合蛋白的辅助, 在体内装配后,细胞中几乎不存在IF单体(但IF的存在 形式也可以受到细胞调节,如核纤层的装配与解聚)。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三种组分的比较
思考: 下列各类细胞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可能在细胞质 中含有高密度的中间丝?哪一种可能含有高密度 的肌动蛋白丝?请作出你的解释 A 大变形虫 B 皮肤的上皮细胞 C 消化道的平滑肌细胞 D 大肠杆菌 E 脊髓中的神经细胞 F 精细胞 F 植物细胞
辨析: 1 驱动蛋白沿着微管驱动内质网从而使内质网遍布 在细胞内 2 如果没有肌动蛋白,细胞能够形成有功能的纺锤 体并将染色体拉开,但细胞不能分裂 3 细胞中的中间丝网络如果不能解聚的话,细胞就 会死亡
真 核 细 胞 中 微 管 的 三 种 位 置
微 管 的 结 构
微管结构的极 性: β 微管蛋白对 应正端, α 微管蛋白对 应负端 正端的组装速 度更快
微管蛋白在中心体上的聚合
注意区分γ 微管蛋白和中心粒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
中心体、细胞器、微管:类比为渔夫、鱼和钓绳
选择性地稳定微管导致细胞产生极性
中间丝的结构
中间丝的分类
角蛋白:分布在上皮细胞中,亚基变化最多。遗 传病-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波形蛋白及波形蛋白相关蛋白:分布在结缔组织、 肌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 神经丝:分布在神经细胞中 核纤层蛋白:分布在核被膜内侧形成絮状的网, 较前三类而言,相对不稳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要重新组装。该过程由蛋白激酶催化的核纤层蛋 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控制。
影响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的药物: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可切断微丝纤维,并 结合在微丝末端抑制肌动蛋白加合到微丝纤维上, 特异性的抑制微丝功能。 鬼笔环肽(phalloidin)与微丝能够特异性的结合, 使微丝纤维稳定而抑制其功能。荧光标记的鬼笔环 肽可特异性的显示微丝。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由多种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复杂网架系统,称为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核内骨架、核纤层及染色体骨架)、细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细胞膜骨架及细胞外基质,但通常狭义的仅指细胞质骨架。
目前认为细胞骨架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胞整体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序的空间分布;②与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一、微丝microfilament(一)组分与性质微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是在真核细胞中的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的单体是球型(G-肌动蛋白),两股由G-肌动蛋白联结成的单链相互螺旋缠绕形成纤维型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
从球型→纤维型的变化是自组装的,除肌肉细胞的细肌丝中的微丝以及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中的微丝是稳定的结构外,通常细胞中的微丝都是处在组装和解聚的动态之中,微丝装配具有极性(即有正负极),并常表现出一端装配而另一端脱落的踏车行为treadmilling ,脱落下来的单体进入细胞质中的肌动蛋白单体库。
关于微丝组装的适宜条件是:ATP、Mg2+和高浓度的Na+、K+离子;而解聚的条件是:Ca2+和低浓度的Na+、K+离子。
微丝的形态是细而长,经常成束平行排列,也有的组成疏散的网络。
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微丝还含有不同种类的微丝结合蛋白,形成各自独特的结构或特定功能。
例如肌细胞中的就有肌球蛋白myosin、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
肌球蛋白约占肌肉中蛋白总量的一半,由双股多肽链盘绕成像“豆芽”状的纤维。
再由多条肌球蛋白成束构成肌原纤维中的粗肌丝,其上外露的“豆芽”头部具ATP酶活性,是粗肌丝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纤维)能暂时性结合的部位(“横桥”),也是导致细肌丝与粗肌丝之间相对滑动的支点。
而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是特异性附着在细肌丝(即F—肌动蛋白纤维)上的两种微丝结合蛋白,它们是以构象变化方式来调节细肌丝与粗肌丝(肌球蛋白头部)的联系。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骨架
四、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3、肌肉收缩的过程
动作电位产生 原肌球蛋白位移
肌动蛋白丝与肌球 蛋白丝的相对滑动
Ca2+的释放
Ca2+的回收
肌肉收缩
①肌球蛋白结合ATP,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纤 维分离; ②ATP水解,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弱结合; ③Pi释放,头部与肌动蛋白强结合,头部向M 线方向弯曲,引起细肌丝向M线移动; ④ADP释放ATP结合上去,头部与肌动蛋白纤 维分离。 如此循环。
条轻链和中间链。马达结构域位于重链C端。 (2)功能: 细胞内介导沿微管从正极向负极的膜泡运 输。 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位及后期染色体的 分离有关。
神 经 元 内 部 的 物 质 运 输
神经元内部的物质运输
鱼色素细胞颗粒的运输
(三)纤毛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1、纤毛和鞭毛的结构
第九章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第三节 中间丝
Microbubules
Microfilamemts
Intermediate filaments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的发现 细胞骨架的概念:真核细胞内由蛋白质组成
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体系。 细胞骨架的基本类型: 1、微丝(microfilament MF) 2、微管(microtubule MT) 3、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二)微管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阻断微管的装配,使细胞分裂停 止在中期。 紫杉酚、D2O促进微管的装配,稳定微管, 但破坏了微管的平衡,使细胞停止在有丝 分裂期。
三、微管组织中心(MTOC) 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
第九章 细胞骨架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⑴狭义:细胞骨架发现较晚,主要是因为一般电镜制样采用低温(0-4℃)固定,而细胞骨架会在低温下解聚。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才逐渐认识到细胞骨架的客观存在。
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位于细胞质中,又称胞质骨架,它们均由单体蛋白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构成纤维型多聚体,很容易进行组装和去组装,这正是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特点。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2)广义:细胞骨架为真核细胞所特有,其功能主要表现为决定细胞的形状,赋予其强度、支撑作用,并在细胞运动、膜泡运输、细胞分裂、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决定细胞的形状,赋予其强度、支撑作用如细胞皮质、微绒毛、应力纤维等。
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
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大分子物质及颗粒性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是以另外一种特殊方式来进行跨细胞膜转运的,即物质在进出细胞的转运过程中都是由膜包裹、形成囊泡、与膜融合或断裂来完成的,故又称囊泡转运参与细胞分裂●收缩环(c o n t r a c t i l e r i n g):由微丝构成。
●有丝分裂器(纺锤体):由微管是构成。
第一节微丝(microfilament,MF)●微丝(肌动蛋白纤维):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 c t i n)组成的实心纤维细丝。
直径6-7n m,长短不一。
●分布:以束状、网状或散在等多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质,特别在有运动功能的细胞中。
一般细胞中含量约占细胞内总蛋白质的1%-2%,但在活动较强的细胞中可占20%-30%。
在一般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的表面,直接影响细胞的形状。
微丝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细胞的表现不同,在肌细胞组成粗肌丝、细肌丝,可以收缩(收缩蛋白),在非肌细胞中主要起支撑作用、非肌性运动和信息传导作用。
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一种支持细胞形态并参与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的网络结构。
细胞骨架由细胞内的微丝(filament)、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和微管(microtubule)三种不同类型的蛋白纤维组成。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蛋白纤维及其生物学功能。
微丝(filament)微丝是由直径约为0.7纳米的轻链和重链蛋白依序排列而成的,其长度可达几微米到数十微米。
微丝参与了许多细胞的活动,如细胞的贴附和收缩、细胞的定向运动、细胞分裂时的细胞质分裂等。
微丝在细胞内分布广泛,在细胞膜下、学问边缘、细胞质中均可看到它们的存在。
微丝的结构在细胞内具有动态性,微丝的动态平衡是在微丝生长和微丝解聚之间达到的。
微丝的生长是指微丝单元向氨基末端添加新的单元,微丝解聚剂解聚是指微丝单元从氨基末端依次解离。
微丝结构的多样性,使其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生理功能,其功能包括:1.细胞形态维持2.细胞内运动3.细胞分裂4.细胞外运动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中间纤维是由多种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的、直径约为10纳米的蛋白质纤维,是细胞骨架中最稳定的一种类型。
与微丝相比,在细胞内时间较长,主要定位于细胞内稳定形态和细胞间连接等功能。
中间纤维具有多样性的物种、组织和细胞类型,它们的功能也很多,常见的包括:1.细胞特异性标记物2.相关细胞黏着3.细胞内物质运输4.参与细胞质形态维持5.参与细胞分裂过程微管(microtubule)微管是细胞骨架中直径最大的一类蛋白纤维,直径约为25纳米。
由两种蛋白质复合物丝状蛋白(tubulin)组成,是由 alpha 和 beta 两种 tubulin 蛋白以β特定的方向相互堆叠形成。
微管是一个高度动态的结构,依据其在细胞间操纵某些重要的细胞内形态变化,对于微管动态的研究成为细胞骨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具有弥散性、整体性、变动性。
广义: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狭义:细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中间丝组成,它们由相应的蛋白亚基组装而成。
功能:结构与支持、胞内运输、收缩与运动、空间组织。
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微丝:肌动蛋白丝或纤维状肌动蛋白,直径7nm存在所有真核细胞中。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一)结构与成分1.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
2.肌动蛋白的2种存在形式:①肌动蛋白单体(球状肌动蛋白,G-actin):单个肽链折叠而成,蝶状,中央一个裂口,裂口内部有ATP结合位点和镁离子结合位点;②纤维状肌动蛋白。
3.肌动蛋白高度保守。
6种:4种为α-肌动蛋白,分别为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肠道平滑肌,均组成细胞的收缩性结构;2种为ß-肌动蛋白(位于细胞边缘)和γ-肌动蛋白(与张力纤维有关)。
4.微丝直径7nm的扭链,双股螺旋。
每条丝由肌动蛋白单体头尾相连呈螺旋状排列,螺距36nm。
纤维内部,每个肌动蛋白单体都有4个单体,上下各一个,另外2个位于一侧。
肌动蛋白分子上的裂口使得该蛋白本身在结构上不对称,在整根微丝上每一个单体上的裂口都朝向同一端,使微丝具有极性。
裂口一端为负极,另一端是正极。
(二)组装及动力学特性1.只有结合ATP的肌动蛋白单体才能参与微丝的组装。
解聚:溶液中含有适当浓度的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浓度很低时,微丝趋向于解聚成G-actin;组装:溶液中含有ATP、镁离子以及较高浓度的钠钾离子时,溶液中的G-actin组装成F-actin,即新的G-actin加到微丝末端,微丝延伸,通常是正极的组装速度较负极快。
溶液中携带ATP的G-actin处于临界浓度时,组装与去组装达到平衡。
2.过程:①成核反应:Arp2和Arp3等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起始复合物,至少有2-3个肌动蛋白单体与起始复合物结合,形成一段可供肌动蛋白单体继续组装的寡聚体。
第九章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第九章细胞骨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非离子去垢网架结构通常称为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包括微丝(microfilament,MF)、微管(microtube,MT)和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3种结构组分,他们都是由相应的蛋白亚基组装而成。
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或纤维状肌动蛋白(fibrous actin,F-actin),这种直径为7nm的细胞骨架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微丝网格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取决于所结合的微丝结合蛋白(miceofilament-associated proteins)的种类。
细胞内微丝的组装和去组装的动力学过程与细胞突起(微绒毛、伪足)的形成、细胞质分裂、细胞内物质运输、肌肉收缩、吞噬作用、细胞迁移等多种细胞运动过程相关。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一)结构与成分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
肌动蛋白在细胞内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肌动蛋白单体(又称球状肌动蛋白,G-actin)和由单体组装而成的纤维状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
(二)微丝的组装及动力学特征肌动蛋白单体组装称微丝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核反应,即形成至少有2~3个肌动蛋白单体组成的寡聚体,然后开始多聚体的组装。
第二个阶段是纤维的延长。
在体外组装过程中有时可见到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添加二延长,而负极则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踏车行为(treadmilling)。
(三)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肌动蛋白的组装和去组装,从而影响细胞内微丝网格的结构。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与微丝结合后可以将微丝切断,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在该部位的聚合,但对微丝的解聚没有明显的影响。
鬼笔环肽(philloidin),与微丝表面有强亲和力,但不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对微丝的解聚有抑制作用。
第9章 细胞骨架
§9.1 细胞骨架概述一、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是指细胞中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空间网络结构。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质膜骨架以及胞外基质。
狭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微管、微丝、中间丝)细胞中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骨架并非物质能量的浪费,每种细胞骨架及其组成成分均行使不同的功能,多种组分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对细胞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二、细胞骨架的特点1.细胞骨架由相应的蛋白亚基构成,在组装与解聚间二者达到平衡。
2.细胞骨架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即一定条件下存在组装与去组装现象,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1)细胞周期中,细胞骨架经历动态的组装与去组装,周期性的重塑,在分裂期与分裂间期,其分布与组织形式不同。
(2)踏车行为能够改变微管或微丝在细胞中的分布,可能与细胞运动有关。
(3)细胞分裂伴随着纺锤体的形成于分解。
(4)细胞胞质环流伴随着细胞骨架的形成于解聚。
3.细胞骨架是三维的空间网状结构。
三、细胞骨架的功能特点1.细胞骨架构成多种细胞结构。
(1)微管:鞭毛、纤毛、中心体、纺锤体(2)微丝:微绒毛、收缩环、应力纤维、黏合斑、黏合带(3)中间丝:桥粒、半桥粒2.细胞骨架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撑,维持细胞形态。
3.细胞骨架介导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器运输。
4.细胞骨架介导细胞运动。
5.细胞骨架对细胞分裂起到重要作用。
6.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结构与功能的空间组织者。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这与细胞骨架的不同组织方式有关,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细胞骨架的研究方法1.荧光显微镜细胞骨架的蛋白亚基可与相应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活细胞中的组织、分布、功能与行为模式。
2.电子显微镜细胞经非离子型去污剂处理后,可溶性物质与膜被抽离,留下不溶的细胞骨架结构,经金属复型后可在电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结构。
3.特异性药物处理微管: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紫杉醇微丝: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微管微丝中间丝单体α/β-微管蛋白肌动蛋白杆状蛋白分子量50×10343×10340~200×103结合核苷酸GTP ATP无直径内径 15nm7nm10nm外径 24nm结构13 根原纤维构成的肌动蛋白单体首尾相8 个四聚体或 4 个八空间空心管状结构连构成的双股螺旋聚体构成的螺旋结构极性有有无组织特异性无无有单体库有有无踏车行为有有无结合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无驱动蛋白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细胞松弛素未发现长春花碱鬼笔环肽紫杉醇§9.2 微管一、微管的组成与结构1.微管蛋白微管是中空管状的细胞骨架,外径约 24nm,内径约 15nm,由α、β两种球状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即微管蛋白亚基构成,微管蛋白亚基是微管组装的结构单位。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 细胞骨架
(1)结构与支持 (2)胞内运输
(3)收缩和运动
(4)空间组织
微丝
中间丝 神经细胞 微管
上皮细胞
分裂细胞
细胞骨架的基本类型与主要功能
光镜下显示细胞骨架:红色荧光显示微丝;黄色显示微管;兰色显示细胞核
细胞骨架由以下组分构成
微丝(microfilament) 微管(microtubule) 中间纤维(intemediate filament) 核骨架(nucleoskeleton) 核纤层(nuclear lamina)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
细丝蛋白
三、微丝的功能
1.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细胞皮层(cell cortex) 也叫肌动蛋白皮层 (actin cortex) 细胞靠近质膜处的一层由微丝和各种微丝结 合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
2.应力纤维(stress fiber)
也叫张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 的由微丝束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纤维状结 构,位于细胞内紧邻质膜下方。
7.参与肌肉收缩
肌纤维 肌原纤维
粗、细肌丝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骨骼肌
肌纤维束
肌原纤维 肌节
肌纤维
粗肌丝 细肌丝
Z盘
肌纤维TEM照片
肌节
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
组成
两条重链 四条轻链 两个头部
水解 ATP
结构特点
与肌动蛋白纤维结合
一个尾部 装配成粗丝
movie
4.微绒毛(microvill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1)在细胞质基质中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在细胞核中存在核骨架-核纤层体系。
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
第一节微丝(microfilament, MF)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为6-7nm的骨架纤维。
是由两条线性排列的肌动蛋白链形成的螺旋,形状如双线捻成的绳子。
一、微丝的组成与装配肌动蛋白(actin)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大小为43KDa,外观呈哑铃状, 这种actin又叫G-actin,由G-actin形成的微丝又称为F-actin。
(一)肌动蛋白的种类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已至少发现6种肌动蛋白,其中4种称为 -肌动蛋白,分布于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肠道平滑肌。
另两种为 -actin和 -actin,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二)肌动蛋白的存在形式与装配1、在缺乏离子时(Na+、K+),肌动蛋白成球形单体存在,球形肌动蛋白单体称为G-肌动蛋白。
2、在含有Mg2+和高浓度的Na+、K+的中性盐溶液中,G-actin装配成纤维状肌动蛋白,纤维状肌动蛋白也称为F-actin。
3、微丝的装配(1)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 装配时单体呈头尾相接, 成为具极性的微丝,既正极与负极之别。
(2)体外实验表明,具有极性的微丝在装配时,新的肌动蛋白单体加到微丝两端的速度不同,速度快的一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装配时,负极比正极快。
由于G-actin 在正极端装配,负极去装配,从而表现为踏车行为。
(3)体内装配时,MF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F-actin结合的A TP水解速度与游离的G-actin单体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微丝表现为一端因加上肌动蛋白单体而延长,另一端因肌动蛋白单体脱落而缩短,形成一种踏车现象。
二、微丝结合蛋白(一)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二)非肌肉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三)微丝结合蛋白将微丝组织成三种主要形式整个骨架系统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同的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调节。
图微丝结合蛋白sequester:隔绝,分离,隐退;monomer:单体;Depolymerize:解聚。
server:切割,断绝。
(一)肌肉收缩系统中的有关蛋白1、肌球蛋白(myosin)2、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3、肌钙蛋白(T roponin, Tn)4、其他结合蛋白1、肌球蛋白(myosin)(1)所有actin-dependent motor proteins都属于该家族,其头部具A TP酶活力,沿微丝从负极到正极进行运动。
(2)已知15类(myosin I-XV);(3)Myosin Ⅱ:主要分布于肌细胞,是一种长约140nm的纤维蛋白,由2个重链和4个轻链组成;有两个球形头部结构域(具有A TPase活性)和一个螺旋化的尾部,尾部是由2条重链以双螺旋缠绕而成,2条重链的末端和2条小的轻链盘绕成球形头部。
多个Myosin尾部相互缠绕,形成myosin filament,即粗肌丝。
Myosin V结构类似myosin II,但重链有球形尾部。
Myosin I由一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
Myosin I、II、V都存在于非肌细胞中,II型参与形成应力纤维和胞质收缩环,I、V 型结合在膜上与膜泡运输有关。
肌球蛋白的排列肌球蛋白分子平行交错排列成粗肌丝,每一条粗肌丝可分为均等的两段,两段的肌球蛋白分子以尾部相对相连。
每条粗肌丝由4000个肌球蛋白分子规则排列而成,各分子的头部在粗肌丝上的排列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因此肌球蛋白的尾部朝向粗肌丝的中央,而头部朝向粗肌丝的两端。
2、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Mr为64KDa,分子长度40nm,是由2条平行的多肽链形成的 -螺旋结构,组成两条平行纤维,呈长杆状。
双螺旋链彼此首位相接,可形成更长的链。
Tm位于肌动蛋白丝的螺旋沟内,每条肌动蛋白双螺旋链均有Tm双螺旋链与之结合,两者相伴而行。
每个Tm的长度相当于7个肌动蛋白分子排列的长度。
主要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调节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3、肌钙蛋白(Troponin,Tn)Tn分子质量为80KDa,为复合物,包括三个亚基:(1)钙结合亚基(Tn-C)(Ca2+敏感性蛋白):能同2个Ca2+特异结合,引起Tn构象发生变化;(2)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Tn-T):对原肌球蛋白具有高度亲合力,可与原肌球蛋白结合;(3)抑制亚基(Tn-I ):有一部位可同肌动蛋白结合,但不结合Ca2+;可抑制肌球蛋白头部的A TPase活性,并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头部接触,使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丝之间形不成横桥。
肌钙蛋白的排布Tn分子和Tm分子在肌动蛋白丝上规则分布,每40nm就有一个Tn分子。
这样每7个球形肌动蛋白分子的长度中平均就有1个Tn和1个Tm。
4、其他结合蛋白(1)CapZ:位于肌细胞的“Z”线处,与肌动蛋白丝“+”极结合,具有阻止肌动蛋白丝解聚和稳定肌动蛋白丝的作用。
(2)原调蛋白(tropomodulin):与肌动蛋白丝“-”极结合,作用同CapZ。
(3)黏着斑蛋白(vinculin):具有将肌动蛋白丝连接到质膜上的作用。
(4) -辅肌动蛋白( -actinin)通常为两个相同多肽的二聚体,呈杆状,主要存在于“Z”线中、肌动蛋白丝之间以及肌动蛋白丝同质膜相连的部位。
它一般是结合在肌动蛋白丝的端点,将多个肌动蛋白丝的端点粘连在一起。
可介导肌动蛋白和组蛋白之间的连接,并能横向将肌动蛋白丝连接成束。
作用是将肌动蛋白丝固定在“Z”或质膜上,(二)非肌肉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非肌肉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主要与微丝的装配及功能密切相关,根据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1、横连蛋白(cross-linking protein)这类蛋白分子具有两个或多个肌动蛋白结合位点,能同时结合多条肌动蛋白丝而将其横连成束。
主要有 辅肌动蛋白、毛缘蛋白、血影蛋白、黏着斑蛋白、踝蛋白等。
非肌肉细胞中也存在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 -辅肌动蛋白等,而肌钙蛋白在非肌肉细胞中尚未发现。
2、戴帽蛋白(capping protein)这类蛋白可结合到肌动蛋白丝的一端,对肌动蛋白丝的长度和装卸具有调节作用。
属此类的有凝溶胶蛋白、截断蛋白、微绒毛蛋白。
3、单体稳定蛋白(monomer stablizing protein)这类蛋白分子能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具有抑制G-actin装配成F-actin,进而调节G-actin和F-actin之间动态平衡的作用,属此类的有促聚蛋白、钙调结合蛋白等。
(1)Parallel bundle: MF同向平行排列,主要发现于微绒毛与丝状伪足。
(2)Contractile bundle: MF反向平行排列,主要发现于应力纤维和有丝分裂收缩环。
(3)Gel-like network: 细胞皮层(cell cortex)中微丝排列形式,MF相互交错排列。
(三)微丝主要组织形式Contractile 可缩的、收缩性的三、微丝特异性药物1、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正极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导致微丝解聚。
2、鬼笔环肽(philloidin):与微丝侧面特异性结合,防止MF解聚,使微丝纤维稳定而抑制其功能。
◆影响微丝装配动态性的药物对细胞都有毒害,说明微丝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微丝与肌动蛋白单体库间的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受actin单体浓度和微丝结合蛋白的影响。
四、微丝的功能(一)横纹肌的结构及其收缩机制(二)维持细胞形态,支持微绒毛(三)参与胞质分裂(四)细胞运动(五)形成应力纤维(stress fiber)(五)细胞运动(一)横纹肌的结构及收缩机制1、横纹肌的细微结构横纹肌由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又由若干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包括粗肌丝和细肌丝。
粗肌丝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2、肌小节的组成(1)在显微镜下可看出,肌原纤维上整齐的排列着许多明暗相间的带:明的称为明带(I带),在I带中央有1条暗线,称为“Z”线;暗的称为暗带(A带),在暗带(A带)中央有一条明带,称为H带,H带中央有1条暗线,称为“M”线。
两条相邻“Z”线之间为1个结构单位,称为肌小节。
(2)细微结构每一肌小节是由粗细两种肌丝平行相间排列组成。
肌肉收缩时,A带长度不变,而I 带和H带缩短,甚至消失。
–A带(暗带)由粗细两种肌丝组成。
I带(明带):跨越Z线两侧,只有细肌丝部分。
H带:A带中央色浅部份,此处只有粗肌丝。
H带的宽窄随肌肉收缩状态不同而有变化。
H带中央,粗肌丝间有横桥相连,显示为M 线。
–Z线:细肌丝一端游离,一端附于Z线。
3、肌肉收缩的滑动学说4、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1)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末梢 神经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肌膜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肌质网膜透性改变。
(2)Ca2+的释放(3)原肌球蛋白位移(4)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5)Ca2+的回收Ca2+同TnC结合→Tn构象变化→TnI与肌动蛋白的连接减弱并分离→Tn牵引Tm移向肌动蛋白螺旋沟的深处→肌动蛋白丝上原被Tm占据的肌球蛋白结合部位暴露。
(二)维持细胞形状,支持微绒毛1、维持细胞形状微丝遍及胞质各处,集中分布于质膜下(外质),这些微丝与质膜平行排列,并和其结合蛋白形成网络结构,维持细胞形状和赋予质膜强度和韧度,如哺乳动物红细胞膜骨架的作用。
2、支持微绒毛用以增加肠上皮细胞表面积,以利于营养的快速吸收。
(三)参与胞质分裂在细胞分裂的末期,将分离的两个子细胞之间形成收缩环,其形成部位为赤道面。
由胞质中的肌动蛋白组装成的微丝平行排列而成。
(四)细胞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成纤维细胞爬行与微丝装配和解聚相关(五)形成应力纤维应力纤维(stress fiber)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是细胞内由微丝束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纤维状结构。
应力纤维由大量平行的微丝束构成,这些微丝具有极性:一端与质膜特定部位的点状接触(focal contacts)相连(此处质膜的外表面与细胞外基质紧密接触);另一端则插入到细胞质中另一个点状接触或与中间纤维结合。
在应力纤维中还存在多种微丝结合蛋白,如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 -辅肌动蛋白等。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
如,细胞贴壁与粘着斑的形成相关,在形成粘合斑的质膜下,微丝紧密平行排列成束,形成应力纤维,具有收缩功能。
第二节微管(Microtubules)微管是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细长而具有一定刚性的圆管状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