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讲课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月是故乡明》。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讲解特殊句式。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是故乡明》2. 生字词、短语3. 重点句子分析4.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生字词、短语,每个写三遍。
(2)翻译课文中的特殊句式。
(3)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业答案:(1)略(2)略(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
望着那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的诗歌、散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乡愁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欣赏课文中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月亮描写,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的大意。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5篇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的教育,通过系统教学和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流畅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亲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的深情厚意。
2.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
比如:“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的月亮诗词、散文等拓展材料。
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李商隐《陈后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宁静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启发,你们对月亮有怎样的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象征着什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 教学内容介绍《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动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章:诗歌内容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内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诗歌创作手法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包括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诗歌情感体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3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方式,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六章:诗歌审美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6.2 教学内容分析《月是故乡明》中的审美意象,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月亮、故乡等。
6.3 教学方法采用文化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月是故乡明》经典教案
《月是故乡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渺、篝”等14个生字,会写“渺、澄”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不同地方月亮的描写,体会月亮在作者心中的
象征意义。
4.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月亮的象征意义。
2.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分析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月亮的感受。
2.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故乡月亮的想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正音、释义。
3.再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
3.精读课文
1.分析作者对不同地方月亮的描写,体会其差异。
2.重点感悟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3.探讨月亮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
4.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的情感和写作方法。
2.让学生回忆自己对故乡的印象,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
5.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是故乡明》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文学鉴赏、写作技巧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作者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感受,引入本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这些技巧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技巧,写一段表达对家乡思念的文字。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是故乡明》2. 生字词:列表展示3.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等4. 课堂练习:展示优秀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写一篇以“家乡的月”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示例:作文题目:《家乡的月》作文内容:描述家乡的月亮特点,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月亮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家乡的月”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月是故乡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2.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6.感受作者情感(1)教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作文。
2.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总是说“月是故乡明”呢?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呢?生1:可能是因为月亮在故乡看起来特别圆、特别亮吧。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创作和文学创意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思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歌曲、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如“月”、“故乡”等。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述《月是故乡明》创作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欣赏与朗读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月是故乡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4.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诗歌欣赏和朗读练习。
4.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5.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生活实例、小组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6.3 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培养审美情感。
第七章:诗歌的艺术特色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7.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1)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月是故乡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掌握文中生字词,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掌握文中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感受,进而引出课题《月是故乡明》。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b.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c.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段落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月光洒在我的窗前,让我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村后是一座座翠绿的山峦。
每当夜晚来临,月亮挂在天空中,整个村庄都被月光笼罩,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离开故乡已经多年,但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减少。
每当看到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夜晚,想起那熟悉的山山水水。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课本朗读
•课文解析
•作文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掌握部分高级词汇和句型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三、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掌握部分高级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教案和课本
•班级进行课前讨论
2.课堂内容
2.1 课本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月是故乡明》课文
•学生自读或小组内读
2.2 课文解析
•了解词汇和句型
•学习生字和词语
•学习有关日常生活和家乡风景的词语和句型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旨
2.3 作文训练
•按照课文主题和情节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
•预习下一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回答问题的情况
•作业情况的评估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多参与、多互动
•课程设置也很合理,师生互动性强,课程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练读,师正音。
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还有没有别的趣事?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设计优秀优质教案完整版》
《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设计优秀优质教案完整版》《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一课。
该文选自鲁迅《呐喊》,通过对主人公Q内心独白,描绘主人公对故乡深深思念。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文本结构,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表达情感;探讨主人公内心世界及其对故乡眷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本结构,理解并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对故乡眷恋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本结构,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表达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感受其对故乡眷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故乡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故乡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解文本内容,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句子和词语。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本结构,让学生解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表达情感。
b.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主人公对故乡眷恋,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示范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本结构2. 对比、讽刺手法3. 主人公内心世界4. 故乡眷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主人公Q故乡眷恋理解。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从对比、讽刺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自己观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写一篇描绘自己故乡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月是故乡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
1.3 教学活动:播放一首关于故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向学生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月是故乡明》,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月是故乡明》,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进行文学鉴赏。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故乡的风俗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的风俗文化,增强对故乡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承意识。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故乡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风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故乡的风俗文化,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风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了解学生对故乡风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章:故乡的变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乡的变迁,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对故乡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故乡的变迁,包括城市化、环境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故乡的变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文中描写了故乡那平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进行对比,表达出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进而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渺、篝”等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拓展阅读,加深对思乡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习文中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例如,文中将故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大月亮进行对比,如“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让学生理解这种对比手法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并能体会这种情感在文中的细腻表达。
例如,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描写并不是简单地描述其外形等,而是融入了童年的回忆等多种情感因素,如“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
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二、课堂学习1、导语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⑷总结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4、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精读“我”心理描写部分)第一步:速读全文,理清心理历程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语句。
(失望──希望)第二步:体味和推敲第3段和最三段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问题讨论:⑴离乡20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⑵看到故乡,“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⑶“我”希望的故乡是怎样的呢?⑷为什么闰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落远?⑸细读“路”的文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5、总结:⑴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⑵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溶溶故乡月,悠悠思乡情【设计理念】《月是故乡明》安排在人教版2013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
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
通过对学过的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07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1911.8-2009.7)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其散文著作很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90多岁的他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
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用猜的方式导入介绍季老的突出贡献和高尚的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检查预习纠字音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
支:支撑,受得住。
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修:长。
顾而乐之:顾:回头看。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1、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一起朗读文章,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久石让的《故乡》。
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教师指导:本文基调深沉真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三、五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六段后面应该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七、八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
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的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
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
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作者思乡情深。
师:那他是怎样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生:借对故乡月亮的回忆、思念巧妙地表达思乡之愁。
师:围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生:童年的趣事、故乡的山(无)水(坑)即故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
在师生互动基础上,形成板书。
开篇点题月对故乡与童离开故乡后思乡年的回忆的生活照应前文(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清了文章内容和脉络,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讨文章奠定基础)三、自主阅读,学会质疑(课前预习时完成,老师将有价值的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并注明提问学生)四、小组讨论,合作解答(每小组抽一题准备,其中第8题由三组分工完成,每组公推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诗的上一句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露从今夜白”。
不落俗套,新颖脱俗,增加了文化底蕴,富有亲切感。
2、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题目是写故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明确: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①不多余。
②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
只有在家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③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那里,都就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
3、除了故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
对比和烘托。
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本文通过列举自己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家乡的月夜那般清凉,那般喜人。
没有写太多的记忆,作者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月夜下的童趣。
把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与城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比较,从中让人感受到“儿不嫌母丑”的深情。
4、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明确:因为故乡相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小地方,也表达了对于故乡月亮的无限喜爱。
(让学生列举学过的小思的《蝉》、《草地》等文章里类似的说法)5、为什么在第六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故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故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挚爱之深情。
(引导学生回忆魏巍《我的老师》一课同样的写法)(让学生学会回想学过的知识,学会迁移,学会归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学会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作文)6、作者说“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此句中所表达的情怀?明确:①在作者眼中,思乡之病是一种痛并快乐充满矛盾的滋味。
②说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月圆人不圆,思念惆怅之苦、惋惜之情、留恋之痛等复杂情感缠绕心头;说乐,追忆、回味、留恋等情感给孤独的游子莫大安慰。
③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并甜美思念中慰藉自己,感受生活,激励奋发。
师: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思乡之情是孤寂愁苦的,但是对故乡生活的追忆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到幸福。
7、美点寻踪一:品读有关月色的描写,赏析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那些写景的方法?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对比;修辞:拟人,引用,排比;.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
师: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很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包含了很多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都是从一些具体的内容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相思之情,也就是借景抒情。
(本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8、美点寻踪二:分享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心得。
(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方面品赏本文人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生:《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我最喜欢的是文中关于童年的那段描写,仿佛把我带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清凉,空气那个弥漫着欢乐的气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文章之美。
学生预习时提出许多问题,这些只是其中质量比较高的或我备课中预设的,令人感叹和鼓舞,学生表达不很清晰,思绪有点乱,或略显简单都在情理之中,只要肯动脑,敢开口,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五、延伸拓展季老这篇感情真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
生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生②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生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生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生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生⑧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