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据库和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化建筑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措施和方案

智能化建筑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措施和方案

智能化建筑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措施和方案一、新工艺的应用1. 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或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建筑物的几何信息、空间关系、地理信息、以及时间属性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集成。

通过实时更新的三维模型,可以有效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和运营。

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提升施工速度,降低人工成本,同时,3D打印技术还可以实现零废弃物生产,对环保有积极影响。

二、新材料的应用1. 绿色环保材料如再生混凝土、绿色保温材料等,这些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降低废弃物产生,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节能效果。

2. 智能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等,这些材料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行调整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三、应用措施和方案1. 技术研发: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研发: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2. 实施标准:建立和完善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实施标准:建立和完善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3. 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工程等方式,推动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工程等方式,推动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4. 培训教育:加强对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培训教育,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培训教育:加强对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培训教育,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5. 合作交流: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材料,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合作交流: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材料,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总的来说,智能化建筑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建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新材种选择标准及设计思路总结

材料新材种选择标准及设计思路总结

材料新材种选择标准及设计思路总结材料是制造工程产品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种的涌现给材料选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增加了挑选合适材料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材料新材种选择的标准以及设计思路,帮助读者能够理性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新材种。

首先,材料选择需要考虑产品的性能需求。

产品的功能性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包括强度、硬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比如在机械制造领域,如果产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就应选择高强度材料,如工程塑料和高强度合金等。

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高温性、高强度和低比重的先进材料,如钛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其次,材料选择还需要考虑产品的耐用性和寿命。

产品的耐用性与材料的韧性、抗疲劳性和耐蚀性等密切相关。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制动系统的摩擦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和热稳定性,以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选择制动材料时,需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和摩擦材料的磨损率、热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材料选择还需考虑产品的可加工性和生产成本。

不同材料的加工性能存在差异,比如塑料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成型性,适用于注塑、挤压等加工工艺。

而金属材料则在成形、焊接和切削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制造工艺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考虑到生产成本也是必要的。

一些新材料可能具有出色的性能,但其生产成本较高,不仅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也会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使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虑也是选择新材料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选择环保、可回收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建筑领域,例如,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和水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新型环保材料如可降解建筑材料和太阳能材料则具有更好的环境性能。

此外,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材料的资源保护和回收利用。

选择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的材料可以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负担。

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浪潮下,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正在成为科技领域热门的话题。

新材料被认为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石之一,因为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材料的概念及其应用开始,探讨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并对新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新材料的概念及其应用新材料是近年来被引入科技领域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指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创新,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开发出新的、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铝合金、碳纤维、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新材料的出现带来了很多的优点,而最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比如耐腐蚀、耐高温、高强度等方面。

二、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新材料的需求,然后对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材料的组成和制造工艺,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和应用评估。

在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理论的支撑和创新是关键。

理论方面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材料的计算模拟等。

其中,材料的计算模拟是新材料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手段。

材料的计算模拟能够评估材料的性能、优化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最大限度地减小试错成本。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计算模拟正在成为新材料设计和开发的热门领域。

实践方面,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以及精密的测试仪器,如纳米压痕仪、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和仪器的配合能够展现新材料的性能和特性,验证实验结果,并提供调整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的数据参考。

三、新材料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材料的未来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未来,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将趋向多层次和广泛化。

有一些新材料会以更高的成本换来更高的性能。

同样,在新材料开发中加入人工智能的方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与制备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与制备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其达到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本文将从合金设计的原则、合金制备的方法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金设计的原则合金设计是指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需求,在不同的金属元素之间进行合理的配比和合金化处理。

合金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材原则:根据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元素作为基体材料,并选择适当的合金元素进行添加。

合金元素的选择应考虑其与基体材料的互溶性、强化效果以及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成分优化: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优化合金的成分。

合金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各合金元素的配比,以满足合金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要求。

可以通过相图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成分优化。

3. 特殊工艺要求:合金设计还需要考虑合金制备过程中的特殊工艺要求,如溶解温度、冷却速率、固溶处理等。

这些工艺要求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

二、合金制备的方法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合金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熔融法:熔融法是制备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各种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加热至熔点,然后混合均匀,最后冷却凝固得到合金。

熔融法适用于制备大型块状合金和铸造合金。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利用金属粉末进行合金制备的一种方法。

首先将各个金属元素制备成粉末,然后进行混合、压制和烧结等步骤,最终得到合金材料。

粉末冶金法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的零件和粉末冶金合金。

3. 液相扩散法:液相扩散法是利用金属元素在固相或者液相中扩散混合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金属元素混合并加热至一定温度,利用固相与液相之间的扩散来实现合金化。

液相扩散法适用于制备高温合金和钢等材料。

三、相关应用领域合金设计与制备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材料基因组简介

材料基因组简介

材料基因组计划—第四次产业革命黄孙超hsunchao@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2015.11.251国际背景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主导新材料的研发,进入21世纪以来,他们越发意识到传统科学直觉和试错法材料研发模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成为限制社会发展进步的瓶颈。

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他们纷纷提出了新材料的设计理念和新方法。

如美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日本的玻璃、陶瓷、合金钢等领域材料数据库、知识库等,欧盟的高通量试验平台,德国的工业4.0。

2国内现状在1999年6月召开了以“发现和优化新材料的集成组合方法”为主题的香山会议,很多单位进行了相关尝试,但是由于各种问题,最后没有得到普及和开展。

当美国宣布材料基因组计划后,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响应,主要学术活动如下:2011年12月21-23日以“材料科学系统工程”为主题的香山会议;2013年3月14 日材料基因组咨询项目启动会;2013年12月15日“2013中国先进功能材料基因组技术高峰论坛”2014年4月18-20日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 2014年科学院和工程院分别向国务院提交咨询报告;2015年9月17-20日的“材料基因组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国家重点优先发展专项。

32011年12月21~23日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主题“材料科学系统工程”,旨在应对美国提出的材料基因组研究计划,对我国如何规划、开展实施自己的材料科学系统工程提出建议并进行深入的研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师昌绪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徐匡迪教授清华大学顾秉林教授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研究员中科院金属所叶恒强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朱道本研究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屠海令研究员42013 年3 月14 日材料基因组”咨询项目启动会暨“材料基因组”•师昌绪、徐匡迪、陈难先、崔俊芝、干勇、葛昌纯、顾秉林、江东亮、黎乐民、南策文、屠海令、王崇愚、王鼎盛、王海舟、徐惠彬、薛其坤、杨裕生、叶恒强、张统一、张兴栋、周廉、朱静、祝世宁等23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近100 位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完整版)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完整版20130918

(完整版)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完整版20130918
利用计算机网络,材料科学工作者可以很方便地查 阅文献、相互交流、及追踪材料科学研究发展动向。
第二章 实验数据处理
• 一、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处理 • 二、利用Origin进行数据处理 • 三、实验曲线的数据拟合
一、 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处理
要点: 1. 从文本文档中导入数据 2. 电子表格的显示调整(最合适行高、
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设计要求 性能指标
数据库:存储具体有关材料的数据值, 只能进行查询而不能推理。
知识库:存储的是规则,当从数据库 中查询不到相应的性能值时,能通过 推理机构以一定的可信度给出性能的 估算值,从而实现性能的预测功能。
材料数据库 集
智能化 YES
优化结果


机器
材料知识库
知识获取
学习
推理机
快、好、省的研究方法。
用于材料工艺过程的优化及自动控制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 而且能改善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提高产量。
利用计算机可以对材料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控制, 例如:可以用计算机对渗碳(氮)全过程进行控制, 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精密控制注塑机的注射速度。
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 使工艺设备、检测手段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等都获得了 大幅提高。
用于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表征
目前,材料组成和结构表征研究主要采用各种大 型分析设备进行,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扫描 探针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中子衍射仪、拉曼光 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等,这些大型分析设备几乎无一例外 的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完成分析工作的。这些 分析设备提供有不同的分析模拟软件以及相应的 数据库,而且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大大减轻了 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并且可以给出各种图表。

材料科学中的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研发方法

材料科学中的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研发方法

材料科学中的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研发方法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金属合金材料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随着对性能、功能、耐久性等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金属合金材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因此,研发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成为了当下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研发的方法。

一、高通量合金设计与筛选高通量合金设计与筛选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研发方法。

该方法通过快速评估大量可能的合金组分和结构,以寻找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金属合金材料。

这种方法基于先进的材料计算技术,能够预测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在高通量合金设计与筛选方法中,首先使用计算机模拟工具来预测合金材料的性能。

通过建立材料的晶格模型、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场等参数,模拟计算不同组分、组织结构的合金材料。

随后,通过高通量的实验手段制备大量的合金样品,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确定最有潜力的合金材料。

高通量合金设计与筛选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筛选出潜在的新材料候选者,大大加快了研发周期和减少了成本。

但同时,该方法也面临着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量化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多元金属合金的研发传统的金属合金主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

然而,在新型金属合金材料的研发中,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多元金属合金的可能性。

多元金属合金是指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二元金属合金,多元金属合金拥有更多的组分自由度和调控性能。

多元金属合金的研发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分配比等因素。

通过合理地选择金属元素、调整各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可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金属合金材料。

例如,通过引入稀土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或合金强化元素等,可以显著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能、导热性能等。

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4篇)

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4篇)

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是指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设计的一套规范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1. 强度要求:根据汽车的使用需求和预期承载的负荷,选择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常见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2. 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是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趋势,可以通过选用更轻的材料来减少整车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其中,铝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3. 耐腐蚀性:汽车在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运行,需要选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一些材料如不锈钢、镀锌钢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4. 安全性:汽车设计中需要考虑车辆的安全性,特别是在碰撞事故中保护乘客的安全。

选用高强度材料和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5. 制造成本:材料的选用还需要考虑制造成本的因素,包括材料的价格、可加工性、可再利用性等。

选用成本适中且易于加工的材料可以满足制造的需求。

6. 可持续性:在材料选型和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包括材料的再生利用、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因素。

选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降低环境负荷,是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总之,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功能需求、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影响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设计。

汽车材料选型设计规程(2)汽车材料选型设计是指在汽车设计过程中,根据汽车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汽车的各个部件的设计。

合理选材可以保证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汽车材料选型设计的规程和步骤,并对常用的汽车材料进行简要介绍。

一、汽车材料选型设计的规程汽车材料选型设计的规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汽车的性能要求在进行汽车材料选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汽车的性能要求。

包括汽车的载重能力、安全性、燃油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汽车的使用环境,包括极端温度、湿度、腐蚀性环境等。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导论 第二章 材料“四要素”是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共性基础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导论 第二章 材料“四要素”是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共性基础答案

第二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作业一第一部分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一分)1.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份和合成与加工。

2.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强度可以用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比例极限等来表征。

4.结构材料三类主要的失效形式分别是:断裂、磨损和腐蚀。

5.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6.晶体结构有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

7.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8.材料的强韧化手段主要有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相变增韧。

第二部分判断题(10题共20分,每题2分)1.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2.疲劳强度是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3.硬度是指材料在表面上的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错)4.性能是包括材料在内的整个系统特征的体现;性质则是材料本身特征的体现。

(√)5.晶体是指原子排列短程有序,有周期。

(错)6.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相组成情况,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7.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改性和表面保护两个方面。

(错)8.材料复合的过程就是材料制备、改性、加工的统一过程。

(√)9.材料合成与加工过程是在一个不限定的空间,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错)10.材料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研究是微观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

(√)第三部分简答题(4题共40分,每题10分)1.材料性能的定义是什么?答: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2.金属材料的尺寸减小到一定值时,材料的工程强度值不再恒定,而是迅速增大,原因有哪两点?答:1)按统计学原理计算单位面积上的位错缺陷数目,由于截面减小而不能满足大样本空间时,这个数值不再恒定;2)晶体结构越来越接近无缺陷理想晶体,强度值也就越接近于理论强度值。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班级:10030141X学号:13******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由于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性,给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带来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本文针对主要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并着重讨论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

1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采用的是配方方法.有人比作“炒菜式”的方法。

一般需经对成分一组织一性能关系的调整作多次反复实验,即“炒作”才能抚得较满意的结果。

这种方法有相当的盲目性,费功、费时、经济损耗大,为此人们期望从实验比较、总结归纳的研制方式走向演绎计算的方法,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恰恰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即按所需材料性能来设计、制备新材料、新合金,并使所设计的合金成分、组织(或工艺)达到最佳配合。

在这方面“高分子材料设计、“镍基耐热合金的电子设计比’,“复合材料设计”,和“船舶结构合金优化设计’心等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这种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从已有的大量数据、经验事实出发.利用现有的各种不同结构层次的数学模型,如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数学模型及相关数据理论.如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量子理论等,通过计算机运算对比、推理思维来完成优选新合金、新材料的设计过程。

其中引入了数学的鼓优化理论来获得最佳方案的材料配方及生产工乙。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材料科学的专家系统。

譬如计算机辅助Bi一YIG磁光薄膜材料设计的专家系统研究,在这个系统中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是材料数据库和材料知识库材料数据库中存储的是具体有关材料的数据值,它只能进行查询而不能推理;材料知识库存储的是规则,当从数据库中查询不到相应的性能时,知识库却能通过推理机构以定的可信度给出性能的估算值,从而实现性能预测功能。

同时,也可用该知识库进行组分和工艺设计.在整个知识库中采用近年来在国际卜兴起的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

材料设计

材料设计

• 例如,功能梯度材料是物相或化学组成从 一方向另一方向连续过渡的复合材料,其 最大优点是温度梯度大时热应力分散,适 于在航天等领域中用作结构材料。在研制 梯度材料过程中可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 热应力分布,为寻找合理的结构提供依据。 此外,用热力学方法预测材料的相变过程 及相变产物的显微结构,也属于此类方法 研究范畴。③宏观尺度模拟计算。此法一 般与材料或材料部件的工业生产有关。
• 除上述三类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以材料智 能加工为目标的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材料 智能加工是材料设计研究的新发展,其目 标是通过在位传感器在材料制造过程中采 集信息,并输人智能控制以实现控制决策, 使制备中的材料能循着最佳途径成为性能 优良、稳定以及成品率高的材料。材料智 能加工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已在 大直径砷化镓单 备、碳纤维增强碳素复合
• (5)以原子、分子为起始物进行材料合成, 并在微观尺度上控制其结构,是现代先进 材料合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分子 束外延、纳米粒子组合、胶体化学方法等。 对于这类研究对象,材料微观设计显然是 不可缺少的并且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 2、当前面临的挑战
• 1969年江崎和朱兆祥提出了由两种不同 半导体薄层构成超晶格。量子阶的概念。 后来借助分子束外延等制备技术,使这一 设想得以实现。现在已被证明,这一概念 是80年代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 最有价值的概念之一,它开辟了人工设计 低维材料并对其能带结构进行人工剪裁的 先例。2O年多来,从量子新到量子线、量 子点的研究,一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前沿 领域之一。
• 材料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按模拟尺度 可以分为三类。①原子尺度模拟计算。 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子动力学方法和 蒙特卡洛方法等。分子动力学方法应 用极为普遍,它根据粒子间相互作用 势,计算多粒子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 过程。原则上,可用这些方法计算各 种物系的结构和性质。②显微尺度模 拟计算。这类计算以连续介质概念为 基础。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施工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施工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施工工艺一、粗直径钢筋连接为确保结构安全性,加快施工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直径≥16mm的粗钢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连接,因而促进了粗钢筋连接技术发展。

本工程的柱子钢筋将采用电渣压力焊。

本工程竖向钢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采用电渣压力焊机,一台焊机可共数个焊接机头交替用电。

电缆线与机头连接采用插接式,可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焊接机头小巧、轻便,对密集钢筋或高空作业的焊接有较大的适应性,监控手段齐全,对中迅速,能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这种焊接工艺比电弧焊节省钢材、工效高、成本低,能有效节约本工程的钢筋用量。

1、电渣压力焊工艺流程下料→安装下钳口→旋转上部钢筋→安装上钳口→旋转焊剂、引弧圈→引弧→电渣、挤压→拆除上下钳→敲除渣壳2、工艺要求(1)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对中应准确,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

(2)旋转引弧圈,引弧采用铁丝圈,焊剂数量应符合使用要求。

(3)引燃电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熔渣。

(4)接头焊毕,应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并敲击渣壳;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等于4mm。

3、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等均应按焊接参数要求进行。

4、在焊接过程,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当发现偏正,弯折、烧伤等焊接缺陷时,应予切割重新焊接。

5、应根据规模要求切取焊接试件,经复试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二、先进的早拆模板体系早拆模板施工方法就是在间距≤2米以内留置模板带,即按照≤2米距离留置100-200毫米宽通长窄模板。

拆模时,板带需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100%后拆除,其他部位模板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50%时拆除。

具体做法是,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在楼板上加竖向支撑时,仔细弹线,施工上层楼板时上下对正,严防错位。

有限元模拟软件新材料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有限元模拟软件新材料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摘 要】分析了铸造业发展与模拟仿真技术的关系,明确了模拟仿真的重要性 研究了铸造模拟仿真软
件 MAGMAsoft的 应 用 局 限 性 .然 后 通 过 在 软 件 中构 建 新 材 料 相 关 参 数 .完 善 了 MAGMAsoft 的 材 料 数 据 库 。又 利 用 新 建 材 料 数 据 库 参 数 完 成 了铸 造模 拟 仿 真 实 验 .验 证 了新 建 材 料 数 据 库 参 数 的 可 靠 性 .从 而 达 到 了利 用 MAGMAsoft为 实 际 生产 提 供 方 便 的 目 的
装 ff}制 造 业 是 我 旧 1 业 的 基 础 . 铸 造 、 义 址 装 备 捌 造 业 的 琏 础 I. 铸 造 技 术 I 拟 仿 扎
[收 稿 时 ff i]]201 8-04—02 【作 者 简 介 】曾 舟 (1987一), .凹 『lI r程 职 、l【,技 术学 院材 料 【 程 系助 教 ;研 究 方 向 :材 料 成 型
simulation sofr ̄,m ’P M AGM Asofl were sluttied. and the M AGM As()tt S ilia[el‘ial database was ped' e(‘Ie(1 1)、
r()l/S[1 LI( ting ne',A ilia|el‘ial—relate(t pm’allleters in the sof tware.The easting simulati ̄)II ext)el’iment was (10II1 ̄)lete(t
using the parameters ot the new m aterial database,which veritie(t the relialf ilit' * ot、tile pal’allletel s 装f1f 备II1I 制 造 与 教 育 第 三 十 二卷 二

几种常见的合金设计方法及其在铝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几种常见的合金设计方法及其在铝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几种常见的合金设计方法及其在铝合金设计中的应用1.现代合金设计简介1.1合金设计概述材料设计的设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进行了初期的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人工半导体超晶格的概念。

到1985年,日本学者山岛良绩正式提出了“材料设计学”这一专门的研究方向,将材料设计定义为利用现有的材料、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满足特殊要求的新材料的一种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改进已有的材料和创造新材料。

现在材料设计已基本上形成一套特殊的方法,就是根据性能要求确定设计目标,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成份、结构、组织、合成和工艺过程的合理设计来制造材料。

其中,关键是材料的成份、结构和组织的设计[1]。

合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是当材料科学深人到原子的电子结构层次之后。

在科学文献中才明确提出。

合金设计是国外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现今,根据科学理论,由人们能动地设计出具有预想性能的材料的所谓“材料设计”已经逐步兴起,在金属材料中“合金设计”这一科学方法,更为广大冶金工作者所广泛采用。

这一方法必将逐步代替传统的、耗时费事的试探筛选方法。

由于在金属与合金设计中成分参数与组织参数不易控制,合金性能的推断也有一定困难,所以完善的金属与合金设计有待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进一步的发展。

1.2合金设计的依据合金设计是一门总和学科,它必须依据几个方面来总和考虑,包括:我们要充分了解合金在服役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如机械性能,物理性能);要了解合金从生产到制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还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经济因素(如原料,价格,市场等)。

由此可见,合金设计是通过合金成分和组织的严格控制与合理配合而获得预期的性能,它是建立在合金成分—组织—性能—工艺的定量关系基础上的综合结果。

2.几种合金设计的方法合金设计应包括成分设计、宏观加工和对显微组织的设计,也包括了对合金性能的预测。

Yukawa和Morinaga等人利用变分原子簇法计算一些金属间化合物和合金的电子结构,计算出其轨道能级和键级,并将其应用于合金设计。

材料四要素

材料四要素

以上新的研究课题,都主要是围绕
成分与结构展开的,向上追溯到材
料的合成与加工,向下则牵联到材 料的特征性质。可以说,这些研究
是新材料新技术的代表。
57
§2.3
1.定义
合成与加工
2.合成与加工的主要内容 3.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4.发展方向
58
2.3.1 定义
1.定义
“ 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 子团的新排列,在所有尺度上(从原子尺寸到 宏观尺度)对结构的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 力地制造材料与元件的演化过程。
5nm
47
2.2.2成分、结构检测技术
场离子显微镜像----S3N4晶须形貌
48
2.2.2成分、结构检测技术
扫描隧道显微镜像
----方铝矿(100)解理面
Pb
S
49
扫描隧道显微镜像
2.2.2成分、结构检测技术
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在硅(111)表面直接取出原子 50 而“刻写”出平均线宽为2纳米的字体。
顶锥响应时间约为 毫秒级
问题:由于惯性原因,造成喷油时间滞后使燃
31 烧效率降低,造成燃料损耗和环境污染。

21.4材料(产品)使用性能的设计
汽车喷油嘴的设计--方案二
高磁致伸缩材料 材料性质要求 高的磁致 伸缩系数
磁场 顶
锥 长 度 变 化
收缩:喷油
复原:封闭
顶锥响应时间约为 微秒级
优点: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环境污染降低。
10
2.1.1基础内容
材料力学性能
1. 强度表征: 弹性极限 屈服强度 比例极限 ……
11
2.1.1基础内容
材料力学性能
2. 塑性表征: 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φ 冲杯深度 h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

第一章 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1. 数学模型的分类1.按照人们对实体的认识过程来分,数学模型可以分为描述性数学模型和解释性数学模型2.按照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可以分为初等模型、图论模型、规划论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最优控制模型、随机模型、模拟模型等。

3.按照模型的应用领域分,可以分为如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环境模型生态模型、水资源模型、再生资源利用模型、电气系统模型、传染病模型和污染模型等。

4.按照模型的特征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离散模型和连续性模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等5.按照对模型结构了解的程度可以分为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

它们分别代表人们对原型的丙在机理了解得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2.数学模型的作用数学模型的根本作用在于它将客观原型进行抽象和简化,便于人们采用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正因为如此,数学模型在科学发展、科学预见科学预测、科学管理、科学决策、驾驭市场经济乃至个人高效工作和生活等众多方面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3.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和原则1.建模准备建模准备是确立建模课题的过程,就是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

2.建模假设作为课题的原型往往都是复杂的、具体的。

这样的原型,如果不经过抽象和二简化,人们对其认识是困难的,也无法准确把握它的本质属性。

而建模假设就根据建模的目的对原型进行适当的抽象、简化把那些反映问题本质属性态、量及其关出来,简化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使之摆脱原来的具体形态,形成对建模有用的信息资源和前提条件。

这是建立模型最关键的一步。

3.构造模型在建模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模假设的内容,首先区分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已知的量、哪些是未知的量,然后查明各种量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构造出刻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构造模型时究竟采用什么数学工具,要根据问题的特征、建模的目的要求及建模人的数学特长而定。

材料工程中的新材料设计和开发

材料工程中的新材料设计和开发

材料工程中的新材料设计和开发材料工程是科学与技术的交叉领域,旨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性能,以及通过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在材料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I. 新材料的研究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各种工程和技术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材料的局限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促使人们寻求创新和发展新材料。

通过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我们可以获得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并具备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因此,新材料的研究意义重大,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II. 新材料设计的基础原则新材料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环境条件,结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性的变化规律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础原则:1. 结构与组成优化:通过调整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来改变其性能。

例如,合金化和复合材料的设计,可以增强强度和硬度,提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2. 功能化设计:为特定的应用目的,通过引入功能性的成分或结构,使材料具备特定的性能。

例如,设计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3. 多功能材料设计:利用材料的多种性能和特性,设计出能够同时满足不同要求的材料。

例如,设计出可同时具备机械强度、导电性和热导性的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III. 新材料开发的研究方法新材料的开发依赖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材料工程领域,有许多关键的研究方法:1. 材料建模和仿真: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建模的方法,预测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以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

通过材料建模,可以在实际制备之前评估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先进制备技术:开发新材料需要先进的制备技术来实现理想的材料结构和组成。

例如,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纳米粒子大小和分布,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3. 结构和性能表征: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对于开发和优化新材料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可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第一章: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横跨了化学、物理、机械工程等许多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性能测试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其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信息、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对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方向。

第二章:先进合金材料创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合金材料是一种通过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配合来创造新材料的方法,这些新材料通常具备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过去几十年里,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制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在航空,能源和医疗领域,高温合金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并在技术上获得不断的进步。

除此之外,热在激光制造、汽车制造、核反应器和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也是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未来,合金材料还具有突破和创新的可能。

例如,在材料设计上,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预测和控制材料属性的能力,精准设计更优秀的新材料。

还可以通过新的生物仿生学技术,学习和利用自然材料的结构,制造更具功能性的新材料。

这将是合金材料创新的未来方向。

第三章:新型高分子材料创新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例如日用品、食品包装、医疗用品、建筑等。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可以生产出越来越多性能更高、应用更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与传统高分子材料相比,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备生物相容性、自修复、自组装及代谢优良等特点,应用于细胞工程、药物载体、纳米电子等领域。

未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将继续发展,主要方向为生物医学、能量储存和转化、环境保护和新型电子设备。

第四章:纳米材料创新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由于其极小的尺寸,具有高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高承载能力等特点,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calphad方法

calphad方法

calphad方法
CALPHAD方法是计算材料热力学和相图的一种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数据计算和预测合金和陶瓷材料的相平衡和热力学性质。

它是用于描述和预测相变、相比例、固溶度和相平衡的一种计算方法。

CALPHAD 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工程师、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设计、优化和开发新材料,以及增强现有材料的性能。

它在材料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材料加工、能源、化工、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CALPHAD方法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
1.使用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2.构建材料的热力学数据库,包括各种元素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反应热和相图等。

3.将热力学数据集成到统一的计算框架中,以便用于开发和设计新材料。

4.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元素组成下预测不同的相平衡,以帮助材料的开发和加工。

总体来说,CALPHAD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将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库在材料中的应用

数据库在材料中的应用

xx大学[材料数据库在材料中的应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材料数据库在材料中的应用摘要:材料数据库作为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必然产物,在现代材料的生产、科研、流通和应用中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综述了材料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的现状,展望了材料数据库的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并浅谈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材料;数据库;发展;应用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database in material ScienceXu XiaofengCollege of Science and Metallurgicá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c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China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database inevitable product,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rn material prod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ir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material database, the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network, database standardization, intellig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Key words:material;database;development;application引言材料是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 rg e t-cu rre n t= 5 0 A 700
N p a rtia l p re s u re = 1 P a
H V =2090
600
a d h e n s iv e s tre n g th = 3 0 -6 0 N
500
T iN (2 2 0 ) - F e ( 2 0 0 ) T iN (2 0 0 )
人工神经网络由排列成层的神经单元组成。 输入层;输出层;中间层(隐含层) 。
输入层接受到输入模式的 一小部分出层通过连接传 递给中间层。中间层的输 入模式发生改变,中间层 单元将输入信号传递给输 出层的全部单元。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又称处理单元。
图中神经元j有一个输入
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5 工程数据库的应用
Eg. 一个CAD系统主要包括DBMS、图形系统、方法库及应用程序四大软件模块 。
应用程序
方法库
图像系统
DBMS
数据库
工程数据库的应用环境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1 材料数据库的发展 国外(美国)
材料腐蚀数据库 MDI Jade 金相图数据库 PDFX衍射数据库 陶瓷相图数据库 材料摩擦磨损数据库
0 .2 6
T i N ( 2 2 2F)e T i ( 2 1 1 ) - F e ( 2 1 1 )
T iN (1 0 0 ) 0 .2 6
T iN (1 0 -1 ) 0 .2 6 T i N ( 2 0F0 )e T i ( 1 1 0 ) - F e ( 1 1 0 )
400
c o u n ts
1 材料数据库应用举例 用PC-PDF检索系统分析PVD表面涂层
Ti2N PDF 17-386
1 材料数据库应用举例
用PC-PDF检索系统分析PVD表面涂层
结合PVD工艺,PDF卡片,得出TiN涂层表面主要有TiN、Ti2N、TiN0.26、 FeTi相。
T iN (1 1 1 )
b ia -v o ta g e = -1 0 0 V
Eg,输入 ZrO2-Y2O3
4.3 专家系统
1 专家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什么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ES)?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 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 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处人理工该智领能域(问Ar题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 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20世纪中期产生的并 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 ES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实用价 值的应用领域。
如:分布式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模糊数据库、并行 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等。
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DBMS和网状数据模型
主要有dBASE,FoxBASE,UNIFY,INFORMIX,INGRE S,ORACLE和DB2。它们都是关系型的(Data Base Man agement System, DBMS)。
集 合 {X1,X2,···,Xn} 和 一 个 单位输出yj,其数学描述 为:
X1 X2
W1j W2j
S j
n
W ij X j i
300
200
100
0
-1 0 0
20
40
60
80
2 (6 )
1 材料数据库应用举例
MDI Jade物相检索
(china-machine/materialtry/clph/Default.asp)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2 二元相图数据库系统 FactSage Databases
(crct.polymtl.ca/)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第4章 材料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王建刚
本章要点
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4.3 专家系统 4.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4.5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60’s ——层次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 70-80’s ——关系数据库理论 80’s后——涉及到各种工程和科技领域
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库、金属弹性性能 数据中心和金属扩散数据中心等。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1 材料数据库的发展
国内
80’s以来
航空材料数据库—航空航天工业部材料数据中心 机械工程材料数据库—上海材料研究所 材料热处理数据库—北京机电研究所 腐蚀数据库和摩擦数据库—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90’s—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建成新 材料数据库,包括新型金属和合金、精细陶瓷、 新型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非晶态材 料5个子库。
PDF Databases
1 材料数据5库.2应材用料举例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用PC-PDF检索系统分析PVD表面涂层
沉积工艺
预抽真空20min;预轰击清洗 15min
负偏压(100-300V)
离子镀沉积30min后冷却出炉 靶电流(35-80A)
氮分压(0.5-1.5Pa)
根据Fe-Ti相图,Ti在Fe中溶解度小,稳定化合物只有TiFe 和TiFe2两种,分析得出优先形成TiFe。根据Ti-N相图,在 PVD的温度下可能形成的稳定相有a-Ti、Ti2N,及TiN。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应用程序 1
应用程序 2
应用程序 2
外模式 1
外模式 2
外模式(用户级数据库)
外 模 式 /模 式 映 射
模 式(概念级数据库)
模式 模 式 /内 模 式 映 射
内模式(物理级数据库)
内模式
物理数据 库
三级结构
DBMS
操作系统
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4 数据库数据主要特征 数据共享 数据独立性 减少数据冗余 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Moͺ MnÔ¶ ã´ ¸Í ÔÐ Ó°ìÏ
Mo
Mn
0
10
20
30
¶Ë ´ã ¾à Àë /mm
模型中Mo和Mn对钢淬透性影响示意图
4 典型专家系统分析
2. 超精淬透性控制专家系统
SKF钢 包 炉
过程控制 计算机
瑞典奥瓦科钢公司 ovako
SKF淬 透 性 模块
实验过程 计算机
总过程控制 计算机
4.3 材料科学专家系统
2 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专家知识
知识库
输入或提问
推理机
答案
专家系统工作原理图
4.3 材料科学专家系统
2 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户
领域专家
Knowledge base
Why How 信息
推理机
人机接口
专业知识
解释程序
知识获得
Global database Reasoning machine Explicator
系统使用过程中能自动获取知识,不断完善扩大现 有系统功能。 (5)解释机制 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6)人机接口 实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转换。
4.3 专家系统
3 专家系统的类型
解释专家系统(interpretation ES ) 预测专家系统(prediction ES) 诊断专家系统(diagnosis ES ) 监视专家系统(monitoring ES) 设计专家系统(design ES ) 控制专家系统(control) 规划专家系统(planning ES ) 调试专家系统(debugging)
补充。
(6)系统管理模块 完成方案确定过程中的辅助功能。
4.3 专家系统
4 典型专家系统分析
1. 热处理工艺专家系统
金属材料数据库、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典型零件数据库。 推理步骤: 1)用户选择输入工件的类别,系统把符合条件的材料提
供给用户选择; 2)确定工件材料,系统提供热处理方法供用户选择; 3)确定热处理方法后,系统提示输入参数; 4)系统根据条件从知识库中获得热处理工艺参数; 5)确认或修改工艺。
4.2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库
1 材料数据库应用举例
PDF Databases
Power Diffraction File 是X衍射相分析必不可 少的、最权威的工具。到2019年11月,X衍射P DF卡片已多达47卷、87500张,而且每年都在 不断更新和增加。从60年代开始采用计算机来处 理PDF卡片。现在使用的PDF计算机检索系统有 美、英、法和加拿大等国参加的粉末衍射标准联 合委员会组织开发,采用windows界面。
4.3 专家系统
4 典型专家系统分析
2. 超精淬透性控制专家系统
“斯凯孚” The SKF Steel Extra Hardenabi1ity Control System
将用户的淬透性要求同炼钢工艺过程的淬透性控制联系起 来。钢厂能够按用户的要求提供具有指定淬透性的钢材。
H fV ( C ,S ,M i,P ,S ,n C ,N ,r M ,iV ,C o )u
SKF系统联合作业框图
合金优选 模块
离线淬透 性模块
数据补偿 系统
4 典型专家系统分析 2. 超精淬透性控制专家系统
瑞典奥瓦科钢公司 ovako
硬 度 (HV)
500
用户要求
400
300
200
0
10
20
30
J /m m
SKF152钢的淬d 透性带和用户要求
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复合材料设计的应用
4.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力图模拟 人类处理问题方式去理解和利用信息。 (1)可以解决定性问题,也可以用于直接解 决定量问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2)擅长处理复杂的多元非线性问题; (3)具有自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