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茶叶化学成分及研究现状
![茶叶化学成分及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49d6c2baaea998fcc220e4f.png)
Ba 2
、
1茶 叶化学成分概述
F 、z 2 l e n 、A 等 6种可溶金属 离子提取茶 多酚的条件
茶 叶是我 国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 ,饮茶及茶文化也有数千
年的历史 。研究发现茶叶中具有许 多活性成分 ,如茶多糖 、茶
对茶多酚 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所 以,茶叶的品质也是 由多方面 D D)同时测定茶叶 中 6种组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标准物质保 A
因素决定 的。
2茶叶化学成 分的提取 方法
留时间和电喷雾飞行 时间质谱 ( ST F MS)双重定性 。 E IO —
张 国民 等 建立 内标标 准 曲线 法对茶 叶 中 4种儿茶 素定
超声波提取 索 氏提 取 器 提 取
6 1 6.
3 %,其 中儿 茶素类 占总 干物质 的 1% 一2 %。花色 素约为 6 2 4
干物 的 2 ~ 3 % %,酚酸及 缩酚 酸类 总量 占茶 鲜叶 干物 的 5 %
左 右 I 。
树脂 法 、超临界流体萃 取也得 到了较好 的分离效果 。
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 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萃取 、超 声波辅 量分析 ,并对不同品种 、加工过程和不同产地的茶叶样 品做 聚 助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沉淀法 、树脂法等 嘲 ;孙 志栋等 嘲通 类分析 ,发现其主要成分差 异较大 。
过正交实验获得茶 多酚最佳浸提条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
一
3茶叶中茶 多酚和咖啡因的分离分析方法 目前 ,对 茶 多酚 的定性 分析 方法 主要 有 :色谱 法 ( 括 包
般 以表没食子儿茶 素没食子酸酯 ( G G)含量最高 ,占儿 高效 液相 色谱 HP C EC L 、薄层 色谱 T C L 、气 相色谱 G C、纸层 析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62bb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d.png)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茶叶生物化学作为研究茶叶中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开发新型茶产品以及深入理解茶叶的健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未来茶叶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出发,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阐述这些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及其在茶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茶叶生物化学在茶叶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调控生物化学过程来优化茶叶品质。
文章还将关注茶叶生物化学与健康的关系,探讨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在预防慢性疾病、抗氧化、抗炎等方面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茶叶的健康效益,为茶叶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茶叶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茶叶成分的生物合成、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茶叶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茶叶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茶叶独特的品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茶叶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茶多酚,又称茶鞣质或茶单宁,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一类化合物。
它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醇类和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生物碱是茶叶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主要包括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茶叶独特的刺激性和提神作用,同时也是茶叶口感和香气的重要贡献者。
氨基酸是茶叶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茶氨酸,它具有鲜美的味道,对茶叶的滋味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氨基酸还参与了茶叶的加工过程,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他汀类化合物 普洱茶科学新发现
![他汀类化合物 普洱茶科学新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f5c50d3daaea998fcc220e3d.png)
他汀类化合物普洱茶科学新发现云南普洱茶的独特品质和悠久历史,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洱茶是以云南普洱地区所产的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
普洱茶的降血脂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早在清朝年间就曾有过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的记载,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编《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消食化痰,清胃生津。
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普洱茶味苦性温。
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
”清·吴大勋《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1]。
”历史的茶效记载,往往是凭感官、感受和经验而得,多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时至今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分析手段的应用,茶叶理化成分的科学研究正向前发展,既知其然,也必知其所以然。
普洱茶的类别和茶性不同,广泛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对于普洱茶降血脂的功效非常关注并且开展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北京利康绿色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对普洱熟茶的降血脂功效在生理效应及病理干预和药理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日本学者·Tomita等用中国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和日本绿喂饲茶叶提取物6~8周后,血浆胆固醇脂类明显降低,而且连续喂饲普洱茶可以促进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分解。
王旭华等对云南沱茶降低血清血脂进行动物试验,沱茶煎剂(40%)每鼠2ml灌胃,结果发现20~40h后血清血脂(胆固醇、磷脂质和甘油三酯)开始明显降低。
法国的一家医院临床实验证明,饮用云南普洱茶对脂肪代谢作用明显,血脂的含量可下降13%(一个月中每日喝三碗),云南普洱沱茶还能加速降低血液中酒精含量[3]。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医师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脂类化合物效果好的占34%,效果中等的占33%,对降低人体所含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30%的人降低了胆固醇。
茶叶中七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及成分分析
![茶叶中七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及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ec932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3.png)
茶叶中七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及成分分析茶叶自古以来被人们所喜爱,它被认为有着诸多健康益处,但有关其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一直未曾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茶叶中金属体系,关注七种金属元素对茶叶中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中采用多元金属分析方法测定了茶叶中的七种金属元素,包括铁(Fe)、锌(Zn)、钴(Co)、铜(Cu)、锰(Mn)、镍(Ni)和钒(V)。
在该实验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茶叶中铁(Fe)、锌(Zn)、钴(Co)、铜(Cu)和锰(Mn)的含量,而采用 3D-ICP-OES 测定茶叶中的镍(Ni)和钒(V)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茶叶中铁(Fe)、锌(Zn)和锰(Mn)的含量介于1.38mg/kg至17.45mg/kg,钴(Co)、铜(Cu)和镍(Ni)的含量介于0.16mg/kg至5.51mg/kg,而钒(V)的含量介于0.0064mg/kg至0.0509mg/kg。
茶叶的含量远低于其他食物及环境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另外,本研究还讨论了茶叶中七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铁(Fe)以其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等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持正常消化和代谢所必需,是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
锌(Zn)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因为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疾病症状,保护细胞结构,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等等。
钴(Co)是人体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免疫力NADH的合成,并参与胆固醇的合成。
铜(Cu)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的发育和新陈代谢,维持血管的弹性和正常的免疫功能。
锰(Mn)可以预防病毒、细菌、霉菌和致病原虫入侵人体。
镍(Ni)和钒(V)在人体内可以作为拮抗剂,以抵抗病毒、细菌等有害机体的侵袭。
本研究指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铁(Fe)、锌(Zn)、钴(Co)、铜(Cu)、锰(Mn)、镍(Ni)和钒(V),它们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疾病症状、保护细胞结构和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https://img.taocdn.com/s3/m/549f16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9.png)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
普洱茶是一种名贵的茶叶,因为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被广泛认可。
普洱茶中含有许多有益的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碱和黄酮类等。
其中,小分子肽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普洱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分子肽是由2-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由茶多酚通过氧化、脱酸和蛋白水解等反应产生。
这些小分子肽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这归因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氨基酸组成,能够中和自由基并稳定细胞膜,从而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氧化伤害。
2.降血脂作用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肥胖等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效应可能与小分子肽具有的胰岛素样活性和抑制胆固醇合成作用有关。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这些效应可能与小分子肽具有的多肽链结构和酸性氨基酸含量有关。
4.调节免疫功能
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可以刺激人体血清素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对于防治多种疾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普洱茶中的小分子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不仅具有营养价值和医学价值,还是研究茶叶健康功能的重要研究内容。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索普洱茶中小分子肽的健康功效与作用机制,以发掘其更大的潜力。
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内含成分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7940c6a1c7aa00b52acb0a.png)
22 2 普 洱茶 存放 过 程 中茶 多酚 含 量 的 变化 ..
茶
多酚 是茶 叶 中 的重要 物 质 , 也是 形 成 普 洱 茶 品质 的
重 要 成分 。 由于 普 洱 生 茶 与 普 洱 熟 茶 加 工 工 艺 不 同 , 多酚含 量 在存 放初 期差 异较 大 , 茶 茶多酚 含 茶 熟 量 在 9% 左右 , 茶含 量在 l 生 5%左 右 。从 表 2和 图 2可 以看 出 , 经过 一定 时 间的存 放 后 , 多 酚含 量 均 茶
量也 呈减 少趋 势 , 主要 内含成 分 中含量 减少最 多 、 是
降幅最大的 1 种成分。其 中, 普洱熟茶 的含量减少 最多 , 降幅分别达 3 .5%和 2 .O%; 72 79 普洱生茶降
幅为 l . 6% 。 63
224 普 洱 茶存 放 过程 中水浸 出物 含 量 的 变化 .. 茶 叶水 浸 出物 是指 能溶 于水 的物 质总称 。水 浸 出物 含 量 的高低 反 映 了茶 叶 中可 溶性 物 质 的多少 , 志 标 着 茶汤 的厚 薄 、 味的浓 强程 度 , 而在 一定 程度 上 滋 从
21 02年 2 5卷 1 期
V0. 5 】2 N0 1 .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 utwetChn o r lo r utr lS in e o h s iaJuna fAgi lua ce c s c
文章编号 :0 1— 8 9 2 1 ) 1 11— 4 10 4 2 (0 2 0 —0 1 0
呈减少趋势 , 生茶含量减少趋势较熟茶明显 , 降幅在 8% 一l 9% , 生茶 减 少量 约 为熟 茶 的 2倍 多 。茶 多 酚含 量 的减 少是 由于普 洱茶在 存放 过程 中受 到外界
解读普洱茶中主要的6种微生物
![解读普洱茶中主要的6种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aec8f2c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5.png)
解读普洱茶中主要的6种微生物普洱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普洱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
后来也从另外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学者得知在酸性环境下,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普洱茶发酵呈弱酸性,因此大多数为有益菌。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湿热反应、氧化反应外,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对品质形成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的主要微生物有以下几种:1、黑曲霉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
水解产物大多为单糖、氨基酸、水化果胶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易于渗出、扩散,为增强茶汤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质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所以说,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和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黑曲霉始终是以优势菌群作用于普洱茶。
2、青霉属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3、根霉菌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
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4、灰绿曲霉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
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效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9236efcc9ec3d5bbfd0a7438.png)
p p r h mia o o e t a d i i lg c lf n t n we e d s u s d, n ie t n i h s s d n p — r e a e , e c lc mp n n s n t b o o ia u ci r ic s e a d d r ci n t i t y o u e h 科 学技 术 学 院 ・ 明 ・5 2 1 昆 60 0 )
摘 要 : 洱 茶 独 特 的 文 化 背 景 和 品 质 引 起 了 人 们 的 极 大 关 注 , 有 关 普 洱 茶 的 研 究 还 刚 刚 起 步 。 本 文 从 化 学 成 分 和 功 普 但 效 方 面 综 述 了普 洱 茶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进 展 。 出 了 今 后 的 研 究 展 望 。 提 关 键词 : 普洱 茶 : 成分 ; 效 化学 功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e8e2823b3567ec112d8a85.png)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目的:研究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结构。
结果:最终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5),牡荆素,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1)。
结论:化合物5~7,10,11均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标签:普洱茶;黄酮;化学成分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L.)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经特殊后发酵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黑茶。
普洱毛茶制成后,因其后期处理工序的关系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不经过渥堆发酵工序的普洱毛青,直接陈放让其自然红转成熟。
“生茶”的转熟是完全依靠自然的环境条件,其间的变化相当缓慢,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逾时越久,其内香及活力亦越稳健、显露。
“熟茶”是普洱毛茶再经加水,渥堆,翻堆,装袋,出袋,晒干等工序,让其快速红转而成。
“熟茶”成熟后,仍需经一段时间的存放,以待其味质稳定,因熟茶堆闷红转过程较为急速,故其气韵味质较生茶平淡。
现在所称之的普洱茶都是指经过现代“渥堆”工艺发酵的普洱熟茶,且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也是指此。
《本草纳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加;消食化痰,去淤,清胃生津”。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46e6f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1.png)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普洱茶研究文献的参考内容:普洱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发酵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茶文化的研究,普洱茶的受欢迎程度逐渐提升。
许多研究人员对普洱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发现了它独特的化学成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发酵产品。
一项名为《普洱茶的微生物发酵与代谢研究》的研究,对普洱茶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了多种产酸细菌、产酶细菌和产香化合物的细菌。
这些细菌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普洱茶自然发酵的细菌群落分析》的研究揭示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普洱茶中的化学成分也受到了广泛研究。
《普洱茶中茶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的研究发现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和非儿茶素类茶多酚的含量较高。
这些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研究还发现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潜在的益处。
普洱茶的降压效果也备受关注。
《普洱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等多种机制,降低了患者的血压。
此外,普洱茶还具有调节血脂、抗菌、抑制肝病和保护肠道健康等多种益处。
《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的研究发现,普洱茶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另外,《普洱茶对肝脏病变的防治机制研究》的研究揭示了普洱茶对防治肝脏病变的作用机制,表明普洱茶能够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和纤维化反应。
此外,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
综上所述,普洱茶的研究表明,它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降压、调节血脂、抗菌和保护肝脏健康等多种益处。
普洱茶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探究
![普洱茶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036fba65ce050876321382.png)
茶样 均保 留普洱茶 的原有 品质特点 。
2 . 普洱茶的化 学成 分分 析 2 0 1 2 年对该 批样 茶 的主要理 化成 分进行 了测定, 结果 如表 2 所示: 该批 茶样 在 1 9 9 5 年的测试 结果 如表 3 所示 。
本研 究 的茶样从 勐 海茶 厂获得 : 普4 2 1、 7 9 0 7 2 、 7 9 0 8 2 、
普 洱茶 品质特色, 主要是 由于其 独特 的陈香 、 丰 富的 内
含成 分及醇厚 回甜 的滋 味。一般认 为普洱茶越 陈越香 , 这主 要是 因为它 的化 学成分 随着 年代 的变迁 而出现 了一 系列的 变化 。本研究通 过对经过 七年贮存 的同一批普洱茶 样的主
法; 氨基酸测定: 茚 三酮 比色法; 茶红素 、 茶黄素 、 茶褐素测定:
O . 1 9
水分
7 . 4 8
8 _ 4 2
9 . 0 4
9 . 2 8
总灰分
7 - 3 2
7 . 5 6
8 . O 4
7 . 2 6 l Nhomakorabea J【
1
水浸出物
5 2 . 2 l
3 6 . 6 3
3 6 . 7 7
3 2 . 3 1
7 9 0 9 2 、 7 9 1 0 2 。
2 . 方 法
( 1 ) 感 官审评及 审评方法
表 1普 洱 茶 感 官 审 评 结 果
外形 审评茶样 普4 2 1 条索 紧结壮实 色泽 棕褐 整碎 匀整 净度 较净 香气 陈香显著 汤色 红亮 内质 滋 味 浓 醇 叶底 暗棕匀软
感官 审评 : 外形评 条索 、 色泽 、 整碎 、 净度; 内质评香气 、
普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
![普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f37028aaea998fcc220e3c.png)
农 业 与 技 术
20 年 1 08 O月 ・ 2・ 7
多糖 是 茶叶 中一 种具有 防辐射 、抗凝 血 、降血糖 、 降血 脂及 增强 免 疫 力 等 多 种生 物 功 能 ,是 茶 叶 中 的一 种单 糖 ,双 糖 及 多糖 的 混合 物 。 陈朝 银 ,叶
势 ,第 五 翻 茶 坯 的 咖 啡 碱 含 量 较 原 料 增 幅
一
般茶叶中儿茶素含量高达 7 %左右 ,但是由于 0
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 ,使得其 中一些被氧化 ,含 量有所降低。侯冬岩,回瑞华等[人研究表 明普 ] 洱生茶中的茶多酚 的含量约为 10—1 t/ ,而 2 5t g 0g
1 普 洱茶 制作工艺
普洱熟 茶 的多酚 含 量 则 为 3 0—5t/ ,普 洱 生 茶 0gg t
多糖 的最佳 提取 条 件 为结 果 为 浸 提温 度 8 ℃ ,浸 0 提时 间 为 l ,浸 提 1 ,测 得普 洱 茶 中多糖 含 量 h 次 可 达 20 gg 右 。多糖 含量 随着 翻堆 次数 增 加 , 0m / 左 可 能时候 发 酵工 艺 的所 用 使 多 糖 水 解 而增 加 了可 溶 性糖 的含 量 。
与熟茶的多酚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与熟 茶的后发 云南大叶种茶一杀青一揉捻一晒干 ( 普洱毛
茶 )一 渥堆 一 晾干一筛 分一 蒸压成 型一 普洱茶 [ - ’ 1 ]
酵工艺联系很大 ,后发酵的高温湿热促 进了多酚
的氧化 ,致使多分酚含量减少而茶色素含量增高。 滕宝仁 ,彭增华【等研究表 明多酚在普洱茶中含 ]
第 2卷 8
・
第5 期
l O月
农 业 与 技 术
Agiu tr &T c n lg rc l e e h oo y u
普洱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普洱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60c161011ca300a6c39059.png)
普洱 茶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为 茶 多 酚 、黄 烷 醇类 、黄 烷 双 醇 、 黄 酮 类 和 酚 酸 ,通 常 把 黄 烷 醇 类 称 为 儿 茶 索 。 由 于 现 代 普 洱 茶 是 在 高 温 高 湿 的 渥 堆 过 程 中 , 由微 生 物 参 与 和 作 用 下 而 生 成 的一 类 特 殊 的 茶 叶 ,在 渥 堆 过 程 中 , 以黄 酮 、茶 多
指 标 变 化 ,表 明 儿 茶 素 、茶 红 索 、水 溶 性 糖 、氨 基 酸 、茶 多 酚 、原 果 胶 和水 浸 出物 7种 内 含 化 学 成 分 随 着 翻堆 次 数 的增 加 呈 减 少 之 势 ,而 茶 褐 素 、水 溶 性 果 胶 、茶 黄 索 和 咖 啡 碱 4种 物 质 则 增 加 。 从 五 次 翻 堆 的茶 坯 中 多 种 物 质 增 减 快 慢 的研 究 又 说 明 ,上 层 转 化 最 快 、下 层 转 化 较 慢 ,中 层
酚 为 主 的 多 酚 类 成 分 在 湿 热 和 微 生 物 作 用 下 ,发 生 转 化 、
酶 促 及 非 酶 促 氧 化 、 降 解 、缩 合 等 化 学 反 应 ,形 成 了 化 学 结 构 更 为 复 杂 的 酚类 成 分 。如 多 酚 类 物 质 主 要 是 儿 茶 素 经 多 酚 氧 化 酶 的 作 用 氧 化 并 聚 合 ,生 成 茶 色 素 [ 除 了茶 多 3 1 。 酚 、茶 色 素 外 ,近 年 来 提 出皂 苷 类 物 质 ,属 五 环 三 萜 类 皂 苷 。另 外 在 茶 叶 所 含 的 5o多 种 化 合 物 中 ,还 有 许 多具 有 0 营养 、保 健 和药 理 作 用 的化 合 物 ,如 生 物 碱 ( 啡 碱) 多 咖 、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6d3a0eeff9aef8941e0667.png)
Taj P am c 2 1 午 ini n hr ay 0 1
笫2 3卷 第 1期
4 7
普 洱 茶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研 究 进 展
顾 睿。, ‘ 李瑞 明 张 兰兰 周水 平 梁 敬 钰 , , ,
2 19 ; 2 天 士 力 集 团 , 津 118 . 天 300 ) 04 2
T i a e e iwst ec e c l o o i o n h r c lg c l r p r e fp h s p p r ve h h mia mp st n a d p ama oo i a o et so u—ch ta n ic s e ec re t s u si h r c i p i r e ,a d ds u s st u r n s e n t e h i
¥ 收 稿 } 期 :0 0 1 。5 t 2 1 —1 1
4 8
天津药学
Taj P am c 2 1 年 in n hr ay 0 1 i
第2 3卷第 1 期
12 普洱熟 茶化 学 成分 研 究 普洱 茶 渥 堆 发 酵过 程 导 致 的 。 . 中有大量 微生物 参与 , 中以黑 曲霉 菌最 多 , 其 微生 物参 1 3 普 洱熟茶 与生 茶化学 成分 比较 . .. 与发酵导 致 普洱 熟 茶 的化 学成 分 十 分 复 杂 。普 1 3 1 儿茶 素类 成 分 普 洱 熟 茶 中儿 茶 素 含量 远 远
学成 分及 药理 活 性 , 为普 洱 茶 的进 一 步 研 究 奠 定 一 定 苷 类 化 合 物 命 名 为 阿 萨 姆 皂 苷 J 之 后 小 林 惠 子 。 基础 。 ( o aah )8 道 在 大 叶 茶 叶 中发 现 3种 皂 苷 类 成 K by si 报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dc20e4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8.png)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推荐文献:
(1)张晓蕾. 普洱茶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 036-039.
(2)吴晓霞, 周振堂, 金文静. 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研究[J]. 中国经济, 2013 (S1): 53-55.
(3)马新峰, 丁聪聪, 褚凯. 醇氧化工艺及其在普洱茶制作中
的应用[J]. 食品工业技术, 2012 (6): 195-197.
(4)马鹤玲. 普洱茶类产品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广东中医药大学, 2009.
(5)毛广业. 普洱茶香料抗氧化特性的研究[D]. 广东中医药大学, 2009.
(6)肖秀艳, 刘湘灵, 沈烨毅. 普洱茶多酚抗氧化特性及其生
态因子影响研究[J]. 烹饪与食材, 2010 (4): 28-30.
(7)范长科. 普洱茶种类特点及其产地地理因素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4): 389-393.
(8)赵守文. 普洱茶及其风味特征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12): 3743-3745.
(9)王宁, 仲茂林. 普洱茶的内在质量检测技术研究[J]. 现代饮料技术, 2014 (2): 56-58.。
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分析
![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3ea0db52acfc789ebc9e7.png)
关键 词 : 普洱茶 ;茶 多酚 ;生茶 ;熟茶 ;酒石酸亚铁 比色法 ;云南勐库大 叶种 中图分类号 : T S 2 7 2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3 ) 0 1 — 0 1 3 1 — 0 4
A 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i s s t u d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c o n t e n t i n Y u n n a n Me n g k u l a r g e — l e a v e d P u ’ e r t e a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i n t e n s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f o o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 Me t h o d 】 N a t i o n a l t e a t a s t e r s w e r e
i n v i t e d t o s e n s o r y e v a l u a t e e i g h t P u’ e r t e a s a mp l e s( r a w t e a a n d r i p e t e a )f r o m t h e Yu n n a n Me n g k u l a r g e — l e a v e d s p e c i e s ,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b744a0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普洱茶,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发酵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深受茶爱好者喜爱。
它以云南省普洱市为名,主要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固形发酵、湿散堆积、压制成形等工艺制成。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其发酵后的茶叶在口感、香气和品质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普洱茶的研究文献涵盖了种植、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种植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茶树的种植技术和生长环境对普洱茶质量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普洱茶产区试种区域评价》一文中,研究者通过对普洱茶产区不同地点茶园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评价,对普洱茶的茶叶品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另外,《云南普洱茶园生态系统碳计算方法研究》的文献探讨了茶园的生态系统对普洱茶生产的重要性。
加工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普洱茶的发酵、湿散堆积和压制成形等工艺。
《中华优质普洱茶功效评价》的研究中,作者就普洱茶的陈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发酵时间对普洱茶的品质和药用价值的影响。
此外,《普洱茶制作工艺与品质的关系研究》的文献中,作者通过对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质和陈化速度。
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普洱茶中的有效成分和对健康的影响。
例如,《普洱茶多酚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的研究中,作者对普洱茶中的多酚进行提取和分析,并评估了其抗氧化活性。
另外,《普洱茶中有益菌菌群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文献中,作者通过对普洱茶中的菌群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群。
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探讨普洱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药用价值。
例如,《普洱茶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的研究中,作者综述了普洱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
此外,《普洱茶防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的文献中,作者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普洱茶中的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普洱茶的研究文献涵盖了种植、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等方面,对普洱茶的质量、药用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ad68e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d.png)
优点: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应用:在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测定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茶叶中黄酮类化合 物、茶多酚等物质的含量。
原理: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吸收光 谱法
应用范围:测定茶叶中金属元素含 量
义。
近红外光谱技 术:具有快速、 无损的优点, 可用于茶叶产 地溯源、品质 分级等方面。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未知成分的发现与鉴定 探索未知成分的方法与技术 未知成分的生理活性与健康功效
茶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活 性研究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神醒脑 功能研究
茶叶中儿茶素的抗癌作用 研究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 炎作用研究
茶叶中化学成 分的提取与测 定是茶叶品质 评价的重要手
段
通过测定茶叶 中的营养成分 和有害物质, 可以全面了解
茶叶的品质
茶叶品质评价 对于茶叶生产、 加工、销售和 消费都具有重
要意义
茶叶品质评价 的方法包括感 官评价和理化
分析等
不同茶叶产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茶叶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通过提取和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鉴别茶叶的产地 对于茶叶品质和真伪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茶叶生产和销售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 化作用,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释放出来
优点: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 对成分的破坏小
缺点:提取时间较长,需要使 用大量溶剂
应用:适用于茶叶中多种化学 成分的提取
原理:利用微波能加速细胞破裂,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 优点:高效、快速、节能环保 步骤:选择合适的溶剂,将茶叶浸泡在溶剂中,通过微波辅助提取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应用:广泛应用于茶叶、中草药等天然产物的提取
普洱茶保健功效进展
![普洱茶保健功效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26c6cf8bd63186bcebbceb.png)
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普洱茶化学成分以及在抗肿瘤、减肥、降血脂、抗氧化、降血糖、抗疲劳、抗病毒、杀菌消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降脂减肥,杀菌方面具有独特功效,饮用普洱茶不会造成钙流失。
最新研究表明,普洱茶能显著抑制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对这两种病毒有潜在药物功效。
【关键词】普洱茶;保健;茶褐素;减肥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49-03research progress of health care efficacy of pu-erh tea xue zhi-qiang,li ya-li,bei ming,zhou hong-jie【abstract】 it was review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u-erh tea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tumor,reduce weight,antiatheroscloresis,antioxidation,antidiabetics,antifatigue,antivirus,the antibacteria and antiphlogosis.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theabrownin in pu-erh tea has distinctive function in reduce bloodlipid,reduce weight and antibacterial.it has already been confirmed that pu-erh tea drinking would not cause the loss of calcium.the lates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pu-erh tea can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activity of hiv and hepatitis bvirus,these show us that pu-erh tea has apparent health care function and the potential drug efficacy for virus.【key words】 pu-erh tea;health care,theabrownin;reduce weight普洱茶是云南特色茶,按照形成和转化途径分为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ff8fe39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d.png)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倪倩;佟玲;李文博;高钧;王强【摘要】[目的]为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结果]从普洱荼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其次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顺式芳樟醇、植醇、十四烷、1,2.3-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己醛、二十一烷和苯甲醛,以上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43%.[结论]普洱茶挥发油中主要含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酯类、杂氧类、芳香族、杂环类等7类化合物.%[ Objective ]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supply basis for formulating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 for Pu' er tea. [ Method ]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Pu' er tea by vapor reflux method and analyzed by GC-MS,and then its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 Result] There were 50 kinds of compounds identified from volatile oil in Pu' er tea,its major component was nhexadecanoic acid, its secondary components were ( Z, Z ) -9,12 -octadecadienoic acid, cis-linalcol, phytol, tetradecane, 1,2,3-trimethoxy ben zene, 1,2-dimethoxy benzene ,hexanal, heneicosane and benzaldehyde and the above components accounted for 91.43% in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in Pu' er tea. [ Conclusion ] The volatile oil in Pu' er tea mainly contained 7 kinds of compounds, such as alcohols, acids,aldehydes,hydrocarbon, esters, hetero-oxy compounds, aromatic series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2【总页数】2页(P7072-7073)【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普洱茶;挥发油;化学成分【作者】倪倩;佟玲;李文博;高钧;王强【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天津,30040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天津,30040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Camelliasinensis(Linn.)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特殊后发酵工艺生产而成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后,我国学者开始对我国云南原产大叶 茶开始详细研究,张雪洁对栽培于西双版 纳的大叶茶,经常规加工后制成的绿茶 (晒青毛茶)中分离鉴定出11种化合物。周 志宏等在云南省临沧地区产的晒青毛茶中 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
大叶茶树的种子与根都含有皂苷类,但在 茶树的叶中鲜有皂苷类成分的报道。随着 分析手段的提高,村上智之(Murakami)在 大叶茶鲜叶中发现一种皂苷类化合物命名 为阿萨姆皂J。之后小林惠子(Kobayashi) 报道在大叶茶叶中发现3种皂苷类成分,异 茶皂苷B1-B3。
以上研究分离得到的嘧啶类生物碱存在于 茶叶等高等植物中,而核苷和脱氧核苷则 是微生物和动物的构成成分,极少在植物 中发现,因此分离得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可能是茶叶中的嘧啶类生物碱与微生物 中的核苷类化合物氧化缩合而成。此外, 普洱熟茶中发现8-氧化咖啡因的存在,应该 是普洱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经生物转换而来的。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 药理研究进展
所有种类的普洱茶都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inn) var.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 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 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自然油润、条索 肥壮、陈香显著,除作为饮品外,还具有 多种的保健作用,由于这些独特品质,使 得历经千年的普洱茶愈发充满活力。本文 通过探讨普洱茶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 性,为普洱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通过茶叶的提堆发 酵,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普洱茶内发生 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出现了普洱生茶中 所没有的成分。通过发酵,出现了4个特征 性的金鸡纳素型氧化黄烷醇类内酯化合物。 从普洱熟茶中还得到了普洱生茶中没有发 现的杨梅素、牡荆素、黄杞苷等化合物。
氨基酸中如酪氨酸也会聚合成黑色色素。 这样就解释了以上几种物质含量为什么在 发酵过程中急剧减少。茶红素与茶褐素的 很强的水溶性推测是由于这些聚合物中苯 环裂环生成验基导致的。
2.普洱茶药理活性研究 最近10年茶和茶多酚的药理活性被广泛研究 ,证实了茶饮料的确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 和癌症发病率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茶 饮料之所以有这么多保健作用,主要是由 于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但是普洱茶相对 于其他茶类来说,茶多酚含量不占有优势 ,却有独特的药理活性。
1.普洱茶化学成分研究 1.l普洱生茶化学成分 普洱茶分为2种,一种是鲜茶叶加工后没有 经过发酵,即晒青毛茶简单压制成饼的生 茶,另一种是将生茶储存10年以上,经过自 然发酵或者经人工渡难发酵而成的熟茶。 不同的发酵工艺产生了风味不同的普洱熟 茶产品。
对于大叶茶(Camellia sinesis var assamica) 的植物化学研究比较少,早在上个世纪80年 代,日本学者西罔夫(Itsuo Nishioka)等对 于该茶树的鲜叶进行了植物化学研究,分 离并鉴定出26种化合物。但是要特别指出的 是日本学者研究的是种植在日本指宿市的 大叶茶,与云南产的茶的化学成分可能有 一定差异。
目前人们通过植物化学研究在普洱熟茶中 分离鉴定出33种化合物,然而普洱茶中很重 要的成分即茶褐素的结构还没有确定。虽 然分析检测手段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这类 茶色素研究还是停留在初步阶段,目前仅 仅是对其结构有大致推论。茶红素与茶褐 素都是一类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大致是由 茶多酚、茶黄素以及邻醌类物质氧化聚合 而成。
2.3保肝作用 普洱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来人们通 过体内以及体外实验发现普洱茶具有保肝 的功效,长期服用普洱茶可以保护肝脏免 除氧化损伤。国内有学者通过大鼠模型发 现普洱茶通过调节血脂能够显著降低大鼠 肝脏脂肪病变的程度,从而达到保肝的效 果。
2.4其他药理作用 茶叶素有“提神解乏,明目利尿,消暑清热” 的功效,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普洱茶,特别 是普洱熟茶的抗疲劳作用尤为明显。有学 者也初步探索了普洱茶抗辐射的作用。
普洱茶水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脂蛋白酶( LPL)过氧化,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的概率。有人认为普洱茶抗氧化机理可能 是通过清除体内活性氧或是螯合铁离子从 而保护LPL。普洱茶对于NO消除作用是通 过抑制诱导性氮氧化物合酶(INOS)的 mRNA的表达和核因子1kB来降低INOS的活 性,减少NO的合成。 为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性物质基础,人们 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1, l-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自由基 有很好清除作用。
3.问题与展望 3.l普洱茶化学研究 对于茶叶化学研究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来 自其不稳定的化合物体系。由于大叶茶中 很多多酚类成分,特别容易被氧化,经发 酵后,形成极性更大、聚合度更高的茶色 素,而使普洱茶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的物 质就可能在这些高极性的物质中。
占普洱茶于重绝大部分的就是茶褐素以及 茶红素。人们对茶褐素以及茶红素的研究 几乎为空白,特别是茶褐素,国外几乎没 有报道。近年多篇综述把人们目光从茶中 小分子又带回到这些复杂的物质上来。我 国也有人开始对茶褐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普洱茶中特征性成分茶褐素的结构研究 是普洱茶化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普洱茶水液还有抗诱变和抗微生物的作用 。研究发现普洱茶能够明显抑制由黄曲霉 毒素 B1(AFB1)导致的诱变作用,此外, 普洱茶对于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抑制效果比革兰阴性菌效果好。普 洱茶还能有效地抑制硝基芳烃引起的基因 毒性。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普洱茶还具有 降血糖功效,但是对空腹组的降血糖效果 不明显。
2.1降血脂研究 不同的茶叶由于其所含物质不同具有不同 的保健效果,由于普洱茶降血脂功效显著 ,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早期研究表明,普 洱茶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浆的胆固醇酯以及 甘油三酯(TG)的含量,而绿茶只能降低 胆固醇酯的含量,而对甘油三酯含量无影 响。
普洱熟茶降血脂功效独特,其效果不仅比 普洱生茶籽,而且也优于其他茶叶。对普 洱茶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洱熟茶能够显著 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甘油 三酯(TG)含量,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 白(HDL-C)含量,而且有明显的量效关 系。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普洱茶原料中 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云南产的大叶茶中 含有茶桔素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可能是大 叶茶茶种的一个特征成分。报道鲜茶叶中 发现有很多双黄酮类化合物,但在晒青毛 茶中没有相关报道,推测大叶种茶新鲜茶 叶中含有的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其在室温 中在酶的催化下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生 成比较复杂的聚合物,而双黄酮甚至三黄 酮类化合物是该反应中的中间体。
虽然普洱茶降血脂效果显著,但是目前还 不能明确指出普洱茶中具有降血脂效果的 有效成分。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普洱茶 乙醇提取物有降血糖降血脂效果,通过动 物药理实验发现,普洱茶乙酸乙酯部位为 普洱茶降血脂有效部位。以在人体脂类代 谢的关键酶AMPK激活作用来筛选普洱茶降 脂有效成分,发现普洱茶中乙酸乙酯部位 对AMPK有很强作用。
鲜茶叶经过加工之后这些物质的含量就会 降低甚至消失。大叶茶的鲜叶水浸出物的 儿茶酚、儿茶素、咖啡碱以及多糖等成分 都要高于一般茶树,对其化学研究有助于 理解普洱茶的特殊功效。
1.2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普洱茶温堆发酵过程中有大量微生物参与 ,其中以黑曲霉菌最多,微生物参与发酵 导致普洱熟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普洱 茶在发酵过程中小分子的儿茶素、茶多酚 、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等含量急剧下 降,而形成了茶褐素等物质。
2.2抗氧化研究 过氧化物与活性氮(比如一氧化氮)在人 体炎症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抑制 一氧化氮(NO)以及过氧化物的产生就可 以抑制与氧化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早期研究表明,普洱茶与其他茶类饮料 一样,可以抑制各种脂质体和非脂质体的 氧化损伤,消除NO。进一步研究,发现普 洱茶能够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 从而消除NO。
3.2普洱茶活性成分研究 普洱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特别是降血脂 以及抗氧化活性,使普洱茶成为预防心血 管等疾病的天然保健品,具有很好的生物 活性,并且是安全的饮品。目前人们还没 有明确指出普洱茶降血脂等活性的物质基 础。
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推测是由多种物质协同 起效产生的,比如有人报道普洱茶中含有 洛伐他汀起到降血脂作用,而没食子酸等 多酚类物质起到使血浆中脂蛋白免除氧化 损害的作用,从而协同起效降低人体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周志宏等从云南云县产的普洱熟茶中分离 鉴定出了12个化合物,其中4个是特征性的 金鸡纳素型氧化黄烷醇类内酯化合物,有 两个为新化合物,为8-C取代黄烷-3-醇化合 物,分别命名为普洱因子A、B。林智等从 云南省双江县劾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了11个化合物并对其做了抗氧化性研究。
折改梅等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减库茶厂 生产的普洱茶中首次分离得到8-氧化咖啡因、 嘧啶类生物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胸腺 嘧啶和尿嘧啶)和黄酮类配糖体(黄杞 苷),以及简单酚类化合物(1,2,4-苯三 酚、1,3-苯二酚和4-甲基-1,2-二苯酚)。 邹艳丽等从云南西双版纳大度岗茶厂生产 的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芦 丁、水杨酸、牡荆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 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为首次 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
3.3展望 已有千年历史的普洱茶依然那么有活力。 与绿茶、红茶相比,影响普洱茶优劣的因 素很多,比如平仓普洱还是湿仓普洱、新 普洱还是陈普洱等,研究普洱茶物质基础 有利于制定普洱茶质量标准,解释其养生 功效的机理,也可以对新药研发和保健品 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摘自:《天津药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此外有文献报道普洱茶茶褐素类复合物具 有的抗疲劳和降血脂活性,茶褐素是一类 分子量极大、组成复杂的物质,很难被人 体直接吸收。茶褐素药理活性机理目前还 不清楚,推测可能在肠胃环境下分解成小 分子而被肠胃吸收而发挥功效,也有可能 茶褐素在肠胃里吸附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 并将其带出体外,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实验 来证明。有报道说普洱茶能够吸附甲基紫 等有毒染料这也部分证明了普洱茶药理作 用可能是通过吸附有害物质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