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三大误区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
新型城镇化定义
新型城镇化”一词由来已有10余年,公认最早是伴随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
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批准号:51178200)
16
万方数据
2013年第2期总第207期
化”战略提出,主要是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f李程骅, 2012)。然而,“新型城镇化”被广大中国百姓熟知是在党的十 八大,特别是2012年中央经济1: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 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 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1、及其将之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后,才越来越受到 各行业和学界人士的关注。 “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的,其在人口集聚、非农产业扩大、城镇空间扩张和城镇观念 意识转化4个方面与“传统的”城镇化概念并无显著差异,但 在实现这种过程的内涵、目标、内容与方式上有所区别:实际 上,由于各行业、领域的针对性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新型城 镇化”至今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此处,认为所谓新型城镇 化,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 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日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 协调一体、产业升级‘j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 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为了:①积极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发
产业开始衰败,中国已出现了数批“资源枯竭型”城镇(杜永 红,2012)。其次,随着国内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与人口红利逐步 消失,未来能否继续保有上述优势尚未可知。因此,新型城镇 化必须努力摆脱土地、资源和人口的三重依赖,必须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再者,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需 求。一方面,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国内经济贸易正遭遇全球 经济动荡的威胁,美国缓慢的经济复苏、欧盟茫然的未来和日 本的持续低迷均给未来出口经济和海外投资带来巨大的不确定 性;另一方面,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 和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大,长期以经济和物质建设为主的中 国城镇化模式正面临着从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的挑战。因此, 新型城镇化务必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基本要义,以人为本, 从而有助于刺激内需,激活本地经济。 2.1_2从反思传统城镇化过程中错误做法的角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城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顺利与超 速、倒退与停滞、快速与稳定等6个阶段(方创琳,等, 2008),总体上实现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持续高速的城镇化进 程遗留了众多历史性问题,比如:①对农业经济的忽视导致 “三农”问题始终动力不足,农民生活质量无法提高;②对城市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有哪些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有哪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各种规划来指引前进的方向,实现特定的目标。
然而,规划的制定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规划的实施。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规划无法顺利推进,甚至最终失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一、目标不明确或不合理明确且合理的目标是规划成功实施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规划的目标要么模糊不清,要么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目标模糊不清会让执行者感到迷茫,不知道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成功。
例如,一个企业制定的年度销售目标只是“提高销售额”,但没有具体说明提高的幅度和具体的衡量指标,这就使得销售团队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努力的方向。
而目标不合理则可能导致执行者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
比如,一个新成立的小型创业公司制定了在一年内超越行业巨头的市场份额目标,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会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让规划失去了可行性。
二、缺乏详细的行动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来指导具体的实施步骤。
但很多时候,人们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只是大致确定了一些方向,没有将其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
没有详细的行动计划,执行者就会在实施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每个阶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任务的遗漏和拖延。
例如,一个城市规划要建设新的商业区,但只是提出了这个概念,没有具体规划出每个阶段的建设任务、责任部门、资金安排和时间节点,那么这个规划很可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落地。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严重影响规划的推进。
一方面,可能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比如,一个项目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国内大循环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误区和政策纠偏
国内大循环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误区和政策纠偏◎李 政 周 科内容提要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能否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持续的、为各个群体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在我国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就“普惠金融”一词本身来说,就与原文FinancialInclusion的含义有一定差异,容易局限于对“优惠”等方面的关注而非主要致力于消除金融排斥,因此可能误导实际操作。
从普惠金融在我国实践来看,信贷业务导向和监督方式既有路径依赖的原因,也与本身概念的指向模糊有一定关联。
进而指出,普惠金融应包括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应面向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和群体。
如果依靠传统的机械化行政手段,无法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难以取得实效,且更难持久。
应尊重市场主导和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以真正惠及需要服务的对象、达到消除金融排斥的本源目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普惠金融 金融包容 微型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12-0048-08一、引言普惠金融概念起源于2005年。
联合国在推广2005小额信贷年时,提出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建立“InclusiveFinancialSectors”,①旨在解决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方面的障碍。
世界银行认为,“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是要让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惠及所有阶层。
②联合国进一步细化愿景目标:在完善的政策、法律和监管框架的支持下,各国应建立持续的、为各个群体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其特征包括可负担性、可获得性、商业可持续性以及全面性。
③我国自始就积极关注此项事业。
为便于推广小额信贷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于2005年提出用“普惠金融体系”作为前述英文表述的中文翻译,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普惠金融”这一概念。
企业战略规划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战略规划的问题和对策导读: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生产,就必须有宏观调控,提前制定好战略规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生产,就必须有宏观调控,提前制定好战略规划。
领导者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身居高位者要有高风险意识,增强自身优势,带领企业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勇往直前。
如果一个企业想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它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发展重点,从而规划出可实施性强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企业战略规划的作用首先,一个企业可以设定一个五年或三年的企业目标,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规划目标,这样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知道要去哪里,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并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其次,企业的战略规划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三到五年。
当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时,应该对以前的计划做一个总结,看看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需要修改,哪些可以继承。
此外,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从宏观角度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
企业各部门紧密合作,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
第三,高层领导同意的企业战略计划具有前瞻性。
它将分解企业的目标,使任务更容易实现,并逐步分配给各级部门,使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是适当的,从而使他们有信心完成目标。
第四,企业制定的战略计划是在总体发展目标上实施的子目标。
它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策略。
简而言之,它是“随风而动”,跟随市场风和政策风。
二、企业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的战略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不匹配,也就是说,战略不能分解成年,导致战略无用。
许多企业的战略计划和商业计划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
例如,企业原来的年度经营计划是增加销售额,但战略计划却变成了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知名度。
这两个计划的中心内容是不同的,这将使人们感到他们不知道哪一个计划是第一个,哪一个是最重要的,这种战略计划是否等于,有时会有冲突和战略错误。
新能源发展战略存在“三大误区”
新能源发展战略存在“三大误区”作者:朱敏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3期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并网难、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并网难、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究其问题背后原因,这一方面和新能源固有特性有关,如波动性和随机性大、出力不稳定、调峰调频能力差、发电成本高、副作用明显等;另一方面,也和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存在偏差有关,包括过于倾向“集中开发”模式、过于追求规模扩张、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等。
新能源开发模式过于倾向“集中开发”模式我国新能源资源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大多位于“三北”地区,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如风能资源比较集中的“三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沿海岛屿潜在风能资源开发量约占全国的80%,太阳能分布也存在这一特点。
因此,当局在规划新能源开发项目时,明显倾向于集中开发模式,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规划布局,我国规划在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江苏等省区建设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未来五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海上风电建设。
同时,目前有关部门正筹划在西北地区建设几个巨型光伏基地。
诚然,这种集中开发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三北”地区的丰富资源,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然而,开发资源必定要受到技术、经济等方面诸多条件的制约,在一定发展阶段内,“丰富的资源”并不是都能够开发利用的。
许多开发利用新能源比我国早的发达国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采用了分散开发、就地供电模式。
例如北欧诸国,风电机组星罗棋布、三三两两,还有许多是单台接入20~10千伏以及电压等级更低的电网,大都直接接到供电系统。
西班牙风电采用比较分散的开发模式,单个风电项目规模都不大,“遍地开花”,发展速度并不慢,风电装机总量达到了“风电三峡”的规模水平,风电电量占到全部电量的16%,风电运行容量占日负荷比例曾达到创世界纪录的53%。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第一章:总论中国城市化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和发展总方向的选择,必须回答五个严肃的问题:1、如何真正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2、城市发展是否仍然依照传统式的单极扩大?3、如何改变城乡分离、城际分离、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的局面?4、如何打破产业布局趋同、到处小而全的重复性浪费?5、怎样实现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区域一体化?以上五大问题的统一解决,只能通过发展战略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即由原先的单极城市扩张,改变为组团式城市群的培育,一举克服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弊病,真正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取高额发展红利、降低发展总成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公平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目标。
《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设计了以三大组团式城市群为中心的中国城市化战略“三维分布”制高点:培育三大组团式城市群(面);创建沿江沿海沿路的七大城市带(线);发展中西部地区若干中心城市(点)。
其中第一位的思考,就是率先在2020年以前加速构建三大组团式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主力军。
当上述“三维制高点”在中国成熟或充分展开后,将有全国人口的50%,全国GDP 的80%,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和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此地域上生成,达到以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去换取全国社会公平的相对均衡。
依据计算,有可能在20%的国土面积上,获得国家财富总量的80%,彻底减轻全国其余高达80%国土面积上的发展重负,完成在高水平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进步,由此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节、中国城市化战略形态的新选择一、中国城市化:战略形态的新选择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但对于本国而且对全球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
战略目标管理中的困惑与改进
战略目标管理中的困惑与改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目标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战略目标管理时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惑,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困惑:目标设定不清晰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存在模糊和笼统的问题。
他们往往只关注于长期目标,而忽视了短期和中期目标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目标的不可量化和不可衡量性,使得企业无法准确评估自己的进展和成果。
改进方法:明确目标并量化企业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量化和可衡量的中期和短期目标。
这样可以更好地监控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二、困惑:目标与行动计划脱节另一个常见的困惑是战略目标与具体行动计划之间的脱节。
许多企业将目标制定为口号,而忽视了如何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目标的无法实现和行动的无效性。
改进方法: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企业应该将目标与具体的行动计划相结合。
行动计划应该包含明确的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表,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目标和行动计划能够被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
三、困惑:缺乏战略目标的持续追踪和反馈许多企业在设定战略目标后,往往缺乏对目标的持续追踪和反馈机制。
他们只在目标制定阶段进行一次性的讨论和评估,而缺乏对目标的动态管理和调整。
改进方法:建立有效的追踪和反馈机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追踪和反馈机制,以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目标评估会议、报告和指标跟踪来实现。
此外,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设定和评估,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四、困惑:战略目标与员工激励不相匹配最后一个困惑是战略目标与员工激励机制之间的不匹配。
许多企业在设定目标时忽视了员工的动机和激励,导致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
改进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确保战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和激励相匹配。
这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奖励和晋升机制来实现。
不得不知的十个职业规划误区
不得不知的十个职业规划误区
1. 以金钱为唯一标准:过于追求高薪水而忽视自身的热情和兴趣,可能导致工作不满意。
2. 盲目跟随他人:听从他人的建议或期望选择职业,而非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做
出决定。
3. 缺乏长期规划:没有设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可能导致在职业生涯中迷失
方向。
4. 不重视学习与成长:停滞不前,不积极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容易被淘汰。
5. 过度自信:自我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过于高估,导致选择错误的职业方向。
6. 过分追求稳定性:害怕面对挑战和变化,因而选择较为稳定但没有发展空间的职业。
7. 忽视个人兴趣:选择职业时只注重看似有前途的行业或职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
和爱好。
8. 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和待遇,忽视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成长。
9. 忽视外部环境:未考虑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前景,选择容易被淘汰的职业。
10. 拒绝改变:不愿意适应变化和调整职业方向,导致失去适应市场需求的机会。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战略定位不明确:许多企业战略定位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对策: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认知,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并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2.市场信息获取不足:一些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判断,导致决策的不准确和失误。
对策:企业应加大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力度,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3.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对策:企业应加强战略规划和资源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组织管理不协调:一些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不协调,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对策:企业应加强组织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战略实施的协同效应。
5.创新能力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策:企业应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建立创新机制,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
6.战略变化缺乏灵活性:一些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灵活性,没有及时调整战略。
对策:企业应注重市场变化的监测和预测,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7.对外合作不足:一些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缺乏对外合作,无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机会。
对策:企业应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国际交流,拓展合作空间。
8.人才储备不足:一些企业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影响战略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对策: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9.风险管理不完善:一些企业在战略管理中风险管理不完善,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10.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影响了战略管理的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对策: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
工作心得: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三大误区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县区级政府必须转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和方向,尽快走出以下发展误区。
一、革除以GDP为纲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思维GDP是一个量化的数值,很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容易进行绩效考核。
过去一些县域政府搞GDP崇拜,上项目仅仅从局部利益出发,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进而用GDP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态。
结果,经常出现资源掠夺性开发、环境破坏性开发、只见物不见人的开发等问题。
这种以GDP为纲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提质的新契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纠正这种唯GDP的做法,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树立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把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辟从单纯注重GDP向注重人类发展指数(HDI)转型的新路径,跳出以GDP为纲发展县域经济的思维误区。
要把绿色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在发展过程中,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教育、健康、就业、住房、养老、安全为着力点,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二、告别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模式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城市化大趋势的影响,一些地方误以为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县城,就是发展城区,忽略了跨县资源整合以及城乡协调发展。
阻碍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三大思维误区
部分 地方 政府 和学者 仍然 以 “ 统化 ” 传
实质必 然 归位于 民主 制 。
视 角把 握 区域 内工 业化 的特 征 ,即不受信 息化 和能源 资源 规则约 束 的传统化 工业 发
展模式 。
键 在于我们要 以什 么样的调节机 制和渠道 去 应对 收 入 配差距 和分配 不公问题 。 分 高培 勇 说 ,倘 若 我国 当前 的收 入 分 配 问题 果 真有 什 么 特殊 之 处 ,那 么 ,这
足 和 问 题 。 今 后 ,应 从 以 下 几 方 面 对
拟经济决定实体经济”。当忽略实体经
济在 全 球 经济 发 展 进 程 中 的决 定性 作 用 时 ,就 不 可能 对 世 界 经济 走 势 得 出确 定 性 的结 论 。二 是 知 识 经济 和 生 态经 济 的
“ 新农保”方案进行 完善 。 ( )根据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也有对收入分配
问题 处理 得 比较 好 的例子 。
高培勇认为 ,人们常说的收入分配
问题 包括 两个方面 :—个是分 配差距 ,主
生 出来 的 ,是 民主 制 和集 中制 两 部分 的 结合 ,在 革 命斗 争 时 期 ,这 其 中的 集 中
前并不 具 备人才 、技术 、资本等实 力的产 业 ,或 者过 度强 调发展 那些 尽管具 有一 定 资源禀 赋优 势 ,但 当前 并不适 宜成 为经 济
பைடு நூலகம்
点能源 资源 环境 的改善 ,都 冠 以已经实现 知识经 济或 生态经 济 目标 的美称 ,从而 导 致 经 济活动 的继续 低知 识化和 低技 术化 。 过 度抽 象化 表现在 ,人 们经常 漠视 经济发 展必然 要经 历 的阶段 ,为实现 预先 描绘 的
统筹城乡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误区和六个难点
期 生活 在 当地社 区 ,并 利用 社 区 自然 资 源 和社会 资源 实现 自我发 展 。他们
非 常熟 悉社 区情 况 ,清楚 自身发 展所 面 临 的优势 和潜 力 、困难和 劣势 ,有 立 足 当地实 际发 展 自己的 内在需 求 和 愿 望 ,但 他 f 同时 受 到 信 息 、技 术 、 『 J 认识 能 力等 方面 的制 约 。而政 府 拥有
二是 超前 化 的统 筹城 乡 。超越 政 府 自身 的财政 支撑 能 力和农 民的 实际 承受 能 力 ,大撤 大 建 ,贪 大求 快 ,脱 离现实经 济基础追求 高标准和 高水平 , 甚至 不惜举 债推 进 ,使 统筹 城 乡发 展 的可持续性 面临严峻挑 战 。
三 是 政 绩 化 的 统 筹 城 乡 。 以 政 府
重视 ,并 且 应 当有 积 极 的应 对 措 施 ,
以防 患 于 未 然 。
统筹 城 乡发 展战 略是 区 别于 传统
城 乡差别 发展 战 略而 言 的全新 的战 略 选择 ,其 实质 是通 过促 进 城 乡要 素 流
动 , 打 破 城 乡分 割 二 元 结 构 ,逐 步 缩
划
导入歧途 。
重 困境 。其 次 ,统筹 城 乡发 展 也不 是 简单地 改变 户籍 制 度 ,脱离 就业 结 构
现 状去 变农 民为市 民 。尽管 工业 化 的
表达 自己的愿 望 、总结 与分 享 他们 在 生 产 、生 活文践 中的 经验 ,找 出 和分 析 农 村社 区 以及 农 户 自身所 面 临 的网 难 、存 在 的问题 、以及 进一 步 发展 的
政策 、资本 、技 术 、信息 、专 家 等资 源 ,但其 客观 上 远离 农村 社 区 ,难 以
战略规划不合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战略规划不合理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规划成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企业的战略规划并不合理,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本文将分析几个常见的战略规划不合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战略定位混乱1.问题描述在一些企业中,常见的问题是缺乏明确定义和清晰界定的战略定位。
这导致了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2.整改措施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应该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在深入了解行业和市场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策略。
同时,在内部组织架构上建立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职能部门和工作流程。
三、资源配置失误1.问题描述有些企业存在资源配置失衡或浪费现象。
某些重要资源被低估或忽视,而某些无效的资源却投入过多。
2.整改措施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资源评估和调整,确保资源配置与战略目标相一致。
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同时,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以共享资源。
四、信息收集不全面1.问题描述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如果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市场动态、行业趋势以及竞争对手情况,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2.整改措施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市场情报系统或团队,负责收集和分析有关市场、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此外,积极参与行业展会、研讨会等活动,并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五、组织机构僵化1.问题描述一些企业由于组织结构僵化导致决策缓慢、沟通不畅和创新能力受限。
2.整改措施企业应该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机构,适时进行组织调整和优化。
引入横向团队合作和跨部门交流,增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效率。
此外,鼓励创新和包容性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变革管理不当1.问题描述一些企业在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变革管理措施,导致内外部环境变化无法得到及时适应。
(完整版)集团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误区
目前中国的集团公司基本都会做或者正在做集团战略。
但是大多数集团的战略都不是真正的集团战略。
有的把使命当成战略,比如为中国民族工业崛起;有的喜欢把战略目标化,比如明年要做到500个亿;有的则把愿景当成战略,比如做成某某行业的整合者等等。
总体看来,集团战略面临的问题与误区可以归结为以下八点:1、集团没有整体战略或集团战略就是各子公司战略的加总,集团战略被子公司战略绑架;2、用单体公司战略规划的方法来规划集团战略;3、战略规划仅仅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分析型方法形成,难以体现集团型企业发展规律,不能把握未来发展趋势;4、战略规划是在集团长期发展基础,因事实或因惯性而形成,而不是主动设计而形成;5、细分战略或专项战略没有系统规划;6、战略规划后不能实现有效的战略营销,战略共识难以形成,战略价值严重受限,难以基于集团战略来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战略实施;7、集团战略规划难以有效分解,实施落地;8、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还未建立战略落地动力机制。
集团公司的战略不同于一般的单体公司,华彩在长期的集团公司战略咨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并总结成功经验,为集团企业提供发展思路背后的哲学创新,协同集团发展超级理论,基于需求发现全面提升管理能力,通过顶层设计式战略带来组织智商,以构建型战略助力集团跨越式成长,提出一整套贴切中国集团发展环境及特征的战略规划体系。
1、集团战略规划2、集团战略梳理3、微利下的增长战略4、集团战略管控5、战略导向的集团并购管理6、联盟战略规划7、发展模式转型8、商业模式创新9、产业振兴规划方案10、集团战略绩效管理1、首创集团整体战略规划思想体系,率先提出集团必须用发展和转型升级导向的构建型战略代替内闭和收敛式思考的分析型战略;2、首创集团三层面战略规划方法论和保障集团战略落地的战略管理体系(三大层面---集团整体层面、总部层面、各子单元层面,经营计划体系,预算与控制体系;五大模块---发展模式、资本运作战略、产业组合战略、横向组合战略、集团能力建设战略),并进一步提出管控体系是广义的集团战略管理体系,而三大层面、五大模块是狭义战略管理体系,前者对战略思想的落地和在不同子公司里的贯彻进行保障和框架性推进,后者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进行定向管理;3、华彩咨询同时给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做咨询,互相借鉴移植,资源共享,见识宽,运作深,掌握国家的政策方向,了解民企的微观动态;4、华彩咨询具有海派优势,操作非常细,一直做到细化的流程和制度,而且是可执行的流程和制度。
战略管理的三个问题、三个分析与三个对策的实践
战略管理的三个问题、三个分析与三个对策的实践义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义唐)为了实现“奋斗十年添个零”(十年后义唐每日利润由100万元上升为1000万元)的长远目标,决定开展管理咨询业务。
1996年以300万元注册资本成立了浙江义唐鼎文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文)。
鼎文先后换了两届总经理,但管理咨询业务始终没有开展起来。
但鼎文的广告业务开展很成功,毛利率高达50%左右,公司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为30%左右。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赢利又在发展的公司,2002年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那么,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鼎文应该被关闭吗?鼎文的管理咨询业务为什么始终没有开展起来?一、战略管理三问题与实践创造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不是计划(Plan),而是规划(Planning),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三个,即企业的业务(Business)是什么?将是什么?应是什么?浙江大学项宝华教授结合十多年的战略理论研究和管理咨询实践,把战略管理三问题归纳为“企业的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本文认同这一观点,同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业务选择。
鼎文应该被关闭,因为该子公司业务选择不利于义唐“奋斗十年添个零”。
从战略管理角度,义唐希望鼎文开展管理咨询业务,以提升集团形象,进而实现“奋斗十年添个零”。
义唐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义唐现金流很丰富。
义唐创办鼎文,不是单纯追求子公司盈利。
义唐的理念认为经营油条烧饼也能盈利,但义唐不图这个利。
这说明站在战略管理者角度,其追求的不是盈利这么简单。
企业的业务选择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蔡齐祥:谈科技服务业的三大误区与三大趋势
有哪些重点产业 、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科技服务业 的
支 撑与 推动? ”等 一 系列 问题 ,本 刊 邀请 到 广东 省科 学 学 与 科技 管 理研 究 会 理事 长 、原 省科 委 副 主 任蔡 齐 祥 为大家 解读 科技服 务 业发展 的三大 误 区与三 大趋 势 。
服务(7,包括技术推广服务 、科技 中介服务及其他 7)
从 这种 意 义上 看 ,可 以说 科技 服 务业 永远 是个 新产 业 。 按 照 《 民经 济 行 业 分 类》 ( BT 7 4 2 0 ) 国 G /4 5 — 0 2 将 科技 服 务业 分 为 四类 (5 7 ) 7 — 8 :一是 研 究 与试 验发 展 (5 ,包 括 自然 科 学 研 究 与 试 验 发 展 、工程 和技 术 7) 研 究 与试 验 发 展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与试 验 发展 、 医学研
在 商业 服务 业 中 ,包 括知 识产 权 服 务 (4 ) 7 5 、咨 询 与 调 查 中 的 市 场 调 查 ( 4 2 、 社 会 经 济 咨 询 7 3) (4 3 、其 它 专 业 咨询 (4 9 ,我们 认 为与 专 业技 73 ) 73 ) 术 服务 性质 很 接近 ,与科 技服 务 产 业链 密 切相 关 ,可 考 虑纳入 科技服 务 业的范 围 。 科技 服 务 业有 其 标准 ,但 标 准是 人 定 的 ,而 且往 往 跟不 上实 践 的发 展 ,必 须要 进 行修 订 。我 们 发展 科
三
人 物 简介 :
蔡 齐祥 ,广东省科学 学与科技 管理研 究 会 理 事 长 、原 省 科 委 副 主任 ,教 授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科 技 管理 。
蔡 齐 祥 :谈科 技 服务 业 的 大 误 区与三大 趋 势
职业规划的三大误区及如何避免
职业规划的三大误区及如何避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职业规划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最终的职业成就。
本文将探讨职业规划的三大误区,并提供相应的避免方法,希望能帮助您在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误区一:盲目跟风,缺乏自我认知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受到社会潮流、他人意见或者热门行业的影响,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职业”,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和热情,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影响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例如,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许多人纷纷涌入这个领域,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高薪的行业。
然而,如果一个人对计算机技术没有兴趣,也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和天赋,那么在这个行业中很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难以取得突出的成绩。
要避免这种误区,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是职业规划的基础。
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他人交流、参加职业测评等方式来获取对自己的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实习、兼职或者志愿活动,亲身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同时,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在参考他人意见和社会潮流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适合别人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
只有选择与自己契合的职业,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误区二:职业目标过于模糊或不切实际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职业目标设定得过于模糊或者不切实际。
有些人可能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我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我要在金融领域有所建树”,但却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阶段性目标。
这样的职业目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时间节点,难以有效地指导实际行动。
相反,还有一些人会设定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职业目标,比如在短时间内想要达到一个很高的职位或者获得过高的收入。
战略规划制定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战略规划制定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企业想要谋求长期的生产和发展,做好宏观把控,提前做好企业战略规划越来越重要。
而对于企业战略规划方面,很多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第一,企业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不够匹配,也就是说战略分解不到年度,导致战略形同虚设。
有很多企业的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于经营的计划没有很好的衔接,例如本来企业年经营计划是提高销售额,但是战略规划制定成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加大宣传。
这样两种计划的中心内容不一样,会让人感觉不知道哪个计划先,哪个最重要,这样的战略规划有等于没有,有的时候还会有冲突,产生战略错误。
第二,战略漂移,战略没有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进行调整,导致战略的方向性有误。
这样的战略会带来指导性错误。
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前进的指明灯,如果灯在错误的地点,自然会让船的航向偏离。
企业要时刻把控企业内部的环境,随时进行调整。
任何战略规划的制定都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自身资金能力,业务水平等。
第三,忽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是战略对实际经营的指导性不足。
有些战略的规定是不切实际,没有对企业的业务部门进行调查。
战略规划需要靠业务部门的实行来具体反馈。
例如,本来企业的业务部门的销售能力只有那么多,它的销售也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模式,但是却制定了扩大销售区域,给出销售方案,这样的战略没有一点的实际作用。
第四,企业制定的是短期目标。
企业要想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有效的战略规划。
领导人要站得高,看的远。
短期目标没有办法适应现在变化多端,复杂的市场环境。
例如,电子商务发展前期,有很多企业没有看到它的作用力,还是使用传统的销售,有些企业的领导甚至对此不屑一顾,没有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导致很多企业在这次电商大潮中湮没了。
这就要求领导人的目光放的长远。
战略规划制定注意事项第一,企业可以制定五年或是三年的企业目标,给出一定时间的规划目标,企业的每位工作人员就能够知道劲往哪使,使多大的劲,并且为了这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从而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总是避免不了的要做大大小小许多决策,有时候在决策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就会左右一个任务的成败,我也曾听到过许多对于领导决策的吐槽和抱怨,那么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成为聪明的决策者,避免当一个“聪明的蠢货”呢?NO.1❖警惕“扁平化管理”的陷阱❖互联网公司的一大好处似乎就是近乎消灭了层级,让公司变平了,一度也有很多公司极力赞扬扁平化的好处,因为这种结构它改变了信息传导的路径,让信息更加迅速且未被修饰的传达了出去,一时间仿佛不实行扁平化结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
很多公司盲目的开始实行扁平化,最常见的形式即:全公司从上到CEO,下到执行员工,管你跨不跨部门,只要项目有交集都要拉在一个大群里讨论,美其名曰我们公司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
这种方式对企业而言其实是危险的,作为管理者本该高瞻远瞩站在上层思考问题,但是在这种“一锅炖”式的扁平沟通方式,将管理者的视角拉低到跟执行人员的视角在同一水平线上,很多事情本来站在公司角度并非紧急到火烧眉毛,但是当它频繁的出现在管理者眼前时,就造成了一种“这事很紧急、很重要”的错觉,导致管理者因一叶障目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扁平化陷阱”。
这种扁平化效率是很低的,且因为信息没有筛选和归类,它蒙蔽了管理者真正应该看到和解决的问题,真正的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环节精简及反馈高效,并非没有层级。
要知道CEO永远不应该是公司里最忙的那个人,同样,管理者也不应该是团队中最忙的那个人。
NO.2❖警惕“管中窥豹”的思维❖我听一个运营的同学说过,她刚开始到一家资源网站做运营的时候,觉得公司网站的导航栏不够精简,客户体验不好,跑去跟主管要求改版导航,并且给出了一份自己重新做的规划,几乎相当于推翻了原来的设计,当时主管没有直接答复她,而是问:“你知道我们公司是靠什么盈利的吗?”她一愣,然后小心翼翼的回答“广告费?”“对,那广告费是怎么来的?是根据用户浏览量来计算的,而我们每天有80%的用户是来自搜索引擎导流的,你这个大改版用户看起来是清爽了,但是会让搜索引擎无法认出我们的网站,搜索引擎会将我们的网站当成一个新网站进行收录,这样势必会导致我们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下降,进而影响每天涌入的用户量,降低广告收入,而收入一旦降低,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精简员工,节省开支来维持企业生存… …”该同学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个层面,她喏喏的答道“额,我只是想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主管接着说“更糟糕的是如果节省开支依然无法维持生存,那么我们就可能要关闭网站,网站一旦关闭,用户将无法再从我们这里获取免费的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现在你看到的导航栏虽然不美,但是目前我们平衡了用户体验、SEO、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得到的最优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三大误区
很多中小企业在规划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如下的误区:企业自身失控,企业失控通常有两个起因:一是企业盲目追求某些武断而刻板的目标;二是企业发展战略控制体系失衡。
对竞争环境的错误判断,要避免误判竞争环境,首先需要培育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的自我削弱,企业一时的强势不能成功地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难免落人下风。
目前,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宏观层面上均衡发展与中观层面上非均衡推进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在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开始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战略转型。
但是,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中观区域层面上,实施的却是以大城市或城市群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从中部到西部,从环渤海到东北,各地都把打造城市群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
但是,当我们冷静而理性地考量这个被国内推崇的区域发展战略时,会发现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中国奇迹”,亦使“中国模式”成为广泛的共识。
自1840年以来的强国之梦,已经隐约在望。
国家的兴盛,最后还是落脚在产业和企业的兴盛,而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对于未来产业发展,进行深远的布局。
提出了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以实现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中国现实的市场特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战略,全社会亦纷争巨大。
进入21世纪以来,自推出京津唐城市圈之后,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了造大城市群热。
目前中部地区已形成“六省六群”的城市群格局,即湖北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山西太原城市圈。
西部也不甘落后,目前正在规划中的有11个城市群。
东北地区以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为中心构筑的4大城市群也在规划中。
为什么自从中央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的战略以来,各大区域如此热衷于城市群发展战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地区的发展,依靠的就是城市群拉动发展战略。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地区的发展,并不是依靠大城市群拉动战略起家的。
从经济增长与城市圈的逻辑关系看,在21世纪初浮出水面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和动力。
“珠三角”这个区域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94年,而以政府文件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概念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这就是2005年广东省政府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也是进入21世纪后的产物。
回顾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就可以清楚地发现,推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战略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空间上,从局部试验、搞活,逐渐向大城市推进。
珠三角的经济起飞,是从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城市群这个概念。
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珠海是两个边防小镇和边陲小渔村。
即使在1984年中央提出的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仍然没有大城市群概念。
二是在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培育上,是根据制度创新、市场发育、地缘优势等因素来进行的,而不是像目前规划的大城市群战略那样,根据城市面积的大小、城市的行政级别高低来确定。
三是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
在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尚未形成目前如此强势的政府,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处在发育中的市场。
总之,在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秘诀中,没有大城市群拉动的战略。
在东部浮出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是原因和动力。
21世纪后,东部实施的大城市群拉动战略,是在城市群已经形成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利用城市群增长极效应,推进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所以,目前在中西部地区启动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东部城市群发展战略有根本的不同。
中西部地区是期望通过政府主导建造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推动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内生于市场、制度创新,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发展动力则是来自强势政府的推动。
其次,被中国推崇的美国和日本的城市群模式,同样不是这些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的结果,而是理论认定的结果。
美国大城市群的概念和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提出的。
这个时期,不仅是美国城市化已经完成的时期,而且是西方开始反思大城市群或中心城区带来许多问题的时期,并开始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或中小城市“回流”的逆城市化现象。
所以,从理论和历史的逻辑关系看,美国的大城市群的形成,不是按照城市群理论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结果。
无论是从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史看,还是从推崇市场力量的美国经济体制看,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所形成的城市群格局,都不是政府有意识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推动的结果,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政府规划的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
大城市群绝不是像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所讲的那样,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城市化过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局。
第三,支持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的理论有明显缺陷,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有误导。
被地方政府推崇、而且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城市群理论,来自戈特曼1957年出版的《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和1961年出版的《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
目前被国内学者作为理论依据的戈特曼城市群理论,用来指导中国城市发展,需要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戈德曼作为一个地理学家,对城市群的研究,既没有主张把此理论上升为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战略,也没有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过城市群形成的原因和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理。
戈特曼的城市群理论的最大贡献,是解释了什么是城市群问题,并没有提出如何推进城市群发展。
目前流行的大城市群理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缺陷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在城市发展的动力上,过度强调了自上而下的规划整合力,而忽略了自下而上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
这种理论容易误导政府陷入造城运动。
二是大城市群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增长理论。
在市场机制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本身就具有导致区域发展陷入不平衡的马太效应的弊端。
为了矫正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失灵,政府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应该是矫正这种不均衡。
而支持城市群发展的首位度理论、增长极理论,恰恰是使失衡的区域经济更加失衡。
三是大城市群理论,属于满足典型的GDP增长最大的理论,而对于大城市群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能源消
耗、大城市病等诸多问题没有给予考虑。
大城市群理论与战略如此得到中国学者和政府的青睐,源于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启动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由政府主导,大城市群理论正好迎合了使政府意志和行政权力在城市化发展中得到最极致发挥的需求。
如此下去,造城式的大城市群发展战略将会给中国城市化带来许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