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
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刍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技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处理的一种先进会计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会计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1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和发展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后迅速兴起的一种会计模式。
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会计电算化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那时的计算机能力有限,主要是用于会计凭证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机械化操作发展为全面自动化的信息系统。
1.2 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影响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三是便于信息共享和查询,使会计数据更易于管理和利用;四是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会计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会计从事务性操作向分析决策性操作的转变,使会计人员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价值的发现。
会计电算化也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2.1 云计算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云计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信息技术模式,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未来,云计算技术将改变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架构,提供更便捷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IT成本。
2.2 大数据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带来了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中,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挖掘海量会计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支持。
会计电算化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1、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
2、1981年8月,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3、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
4、广义的会计电算化(6点)考多选①开发和应用②人才的培养③宏观规划④制度建设⑤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5、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的深度,一般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
6、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
7、会计电算化这一阶段内容包括:①设置会计科目②填制会计凭证③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
8、会计管理电算化的主要任务是:①进行会计预测②编制财务计划③进行财务控制④开展会计分析9、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如:生产决策、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等。
10、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11、我国会计信息化经历了4个阶段:①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②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③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12、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是从1983年以后起步,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
13、虽然数据库等工具已经开始引入会计工作,但各单位开展这些工作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考判断题)14、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在其应用过程中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1.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实施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 称。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存储形式、数据 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 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 会计理论的发展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 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 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条件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步骤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
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条件
企业客观需要 领导重视与支持 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 合格的人才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步骤
制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计划 选择会计软件 组织人才培训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制定管理制度 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数据准备工作 初始化工作 系统试运行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1979
财政部、长春一汽、试点
1981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
1999
深圳“会计电算化理论专家座谈会”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延伸,是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19791982
起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段
19831987
自发发展
19881998
稳步发展
1999~ 成熟飞跃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电算化课件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规程是指各种法令、条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政府的法令、条例;另一类是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 工作中的各项具体规定,如岗位责任制度、软件操作管理制 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㈡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综合 性的管理平台。按其职能,主要包括总账系统、应收款管理 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 存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 统等几大模块。
㈢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 面向价值信息和基于会计管理活动的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 和网络环境下,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 集、存储、处理及传送,完成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辅助 决策任务的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1983年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在开始 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同时,对财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上微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企业也有了开展电算化 工作的愿望,纷纷组织力量开发财务软件。
但是这一时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加之我国计 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也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得 会计电算化处于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状态。财务软件一 家一户地自己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造成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
8.人员构成不同:手工系统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 而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 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组成。
9.内部控制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使用账证核对、账账核对、 账表核对以及签字、盖章等控制方式。而电算会计采用更 加严密的输入控制,同时除保留了签字、盖章等控制外, 还增加了权限控制、时序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系统运行 环境控制、系统文档管理控制等。
电子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考情分析】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本节要点】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本节内容】一、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含义(一)产生:1981年8月,长春一汽,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
(二)含义:狭义: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会计电算化。
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1.相关事件:2.主要特征:(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1.主要特征:2.相关法规:(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主要特征:(四)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1.ERP系统:2.EPR系统的应用使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3.本阶段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例题·单选题】“会计电算化”一词始于()。
A.1981年B.1974年C.1989年D.1993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电算化”一词始于1981年8月,“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面提出的。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的基本特征的是()。
A.程序简单B.程序和数据相互联系C.无数据管理D.从单纯数据处理向管理系统发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D选项属于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生阶段的特征。
【例题·判断题】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会计电算化法规。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我国第一部会计电算化法规是《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例题·判断题】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本阶段会计电算化由单项会计核算向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企业由单项的会计业务处理扩展为企业全面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概论1
会计电算化概论1. 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以及提供更及时和准确的财务信息。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 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会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和应用的过程。
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和审计等多个领域。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
3. 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为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现代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集中化、标准化和网络化等特点。
4. 意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快速、准确和自动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4.2 提高会计信息的精确度会计电算化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精确度。
它能够避免人为的计算错误和数据录入错误,并通过内部控制和安全机制来保护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3 提供更及时和准确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实时更新会计信息,并提供各种报表和分析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4 支持决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处理工具,还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可以从海量的会计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挑战尽管会计电算化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5.1 技术依赖和安全风险会计电算化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一旦出现硬件故障、软件漏洞或网络攻击,将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恬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会计的方法也日益丰富。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社会各方对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形式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实现了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变化。
此后,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医学、教育、经挤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所具有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使其成为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数据处理有优越性。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呈现的同时,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形。
会计电算化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第一章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方式和流程,还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会计电算化的世界,开启这第一章的学习之旅。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中,以实现会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
它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尝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会计领域,主要用于工资核算等简单的业务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到了 70 年代,会计电算化开始在更多的会计业务中得到应用,如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
进入 90 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实现更快速、更广泛的传递和共享。
同时,各种财务软件也不断涌现,功能日益强大,操作更加简便。
如今,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显著的好处。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录入、计算和汇总,极大地缩短了会计处理周期,让财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中。
其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算机的高精度运算和严格的逻辑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错误,保证了会计数据的质量。
再者,会计电算化有助于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集中管理。
企业内部各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为协同工作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外,它还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通过设置权限、流程控制等功能,可以规范财务操作,防范财务风险。
会计电算化讲义(第一课)
会计电算化讲义(第一课)
会计电算化讲义(第一课) PPT大纲:
电算化会计的概念及起源
电算化会计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过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 美国,通过自动化和电子化的手段改进会计数据处理过程。
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电算化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 性,使会计工作更加自动化和精细化。
1
数据采集
收集和输入会计数据,如凭证、报表和经济业务。
2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会计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生成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
3
报表输出
将处理好的数据和报表输出,供会计师和管理人员使用。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分类
财务会计系统
主要用于记录和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管理会计系统
用于辅助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成本和绩效 分析。
电算化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电算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化阶段、电子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每个 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技术应用。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算化会计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网络组成。其中,硬件提供计算和存储功能,软件实现数据处 理和管理,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网络连接各个部分。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流程
税务会计系统
用于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满足税务部门的 要求。
审计会计系统
用于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审计证据和审计程 序。
记账软件的种类和应用
1 云会计软件
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 在线记账、查询和报表 生成。
2 财务管理软件
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功 能,包括资金管理、成 本控制和预测分析。
3 税务申报软件
用于帮助企业进行税务 申报和缴税,提高申报 效率。
笔记 整理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四个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
1981年8月,长春一汽,会计电算化概念。
信息来源:财务内部,信息孤岛(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了计算机管理。
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信息来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引入会计专业判断。
多方法+判断模型(原本由人力完成的复杂的会计专业判断转变成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公式和模型,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相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2008年6月六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三会一部一署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报告指引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来源惟一、实时共享)。
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04
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展望
云计算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数据存储
云计算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企业可以将财务数据存 储在云端,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灵活扩展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云计算能够灵活地扩展存储和计算资源,满 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降低成本
通过云计算服务,企业可以降低在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维护成本。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融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能够自 动化处理复杂的会计任务,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和安全可靠的特点,未来会计电算 化中可能会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
随着企业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将更加注重定制化 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以满足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
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革新
更新会计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逐渐被淘汰,促使会计人员更新观念,适应新的工作 环境和要求。
创新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理论和实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拓展会计领域
会计电算化不仅应用于传统的财务会计领域,还逐渐拓展到管理会计、税务、审计等领域,为这 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 •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 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与意义 • 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会计电算化的起源
手工记账的局限性
01
02
03
处理速度慢
手工记账方式效率低下, 处理大量数据时速度较慢, 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 需求。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3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会计电算化可靠的财务数据分析,以及准确的财务信息揭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提高管理水平
财务主管可以实时了解财务数据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减少纳税风险
会计电算化可协调内部会计管理,配合税务管理,有效控制财税合规风险。
电子凭证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
定义
电子凭证是指用电子载体记录、保存、传递会计凭证、票据和其他相关单证,并具有等同 于纸质凭证的法律效力的凭证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共享信息化、大 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推动将逐渐加强。
会计电算化的分类
按业务环节分类
• 凭证处理类 • 账务处理类 • 财务报表处理类
按应用软件分类
• 基础级应用软件 • 专业级应用软件 • 行业应用软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场景
企业的财务管理
可完成通用模块、应用性质模块、自定义输入模 块、报表管理、核算管理等财务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将其 应用于财务领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信息 处理质量。
会计工作的需求
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得计算机技术开 始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
资金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资金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需要 更加高效、精确、实时反映的财务管理工具。
会计人员准确、及时的记录并提取数据,以保证 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和总结阶段
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从大 量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预 测和决策。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应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率先将计算机用于企业的工资核算,获得成功后,便在公司内部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推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在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才开始被用于会计工作。
1981年“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出将电子计算机在财务、会计、成本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由此引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专有名词。
二、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概括地说,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它是一个以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乃至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要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核算手段和财会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职能,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涵盖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广度、深度,以及会计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程度三个方面。
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的阶段来看,会计电算化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会计电算化的规划阶段,二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阶段,三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阶段。
三、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电算化账务处理基本流程是将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完成处理,最后打印输出。
四、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相同之处1)目标一致。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3)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4)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5)复式借贷记账的原理相同。
五、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不同之处1)计算工具及数据载体不同。
2)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
3)账户设置方法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讲义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作用及其管理体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由来及其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的由来(了解)会计数据的处理手段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手工方式、机械化方式和电算化(计算机处理)方式。
1.手工方式:用算盘和计算器2.机械化方式:穿孔机、验孔机、卡片分类机等机械设备事实上,我国并未真正进入过会计数据的机械化处理阶段,而是从手工方式直接跨入到会计电算化处理阶段。
3.电算化方式:以电子计算机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组成一个人机系统()【例题1-1】判断: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
正确答案:×解析: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并部分的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二、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理解)1.会计电算化的产生1981年8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个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我们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而把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交叉应用的学科,称之为“电算化会计”。
在西方国家,一般统称电子数据处理会计,或称电子计算机会计。
4.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会计管理电算化阶段会计决策电算化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单项处理阶段、综合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目前正朝着决策支持系统方向发展。
(1)单项处理阶段
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成批处理大量数据。
基本特征是:程序简单,程序和数据相互不独立,无数据管理。
如早期的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等。
(2)综合处理阶段
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
基本特征是:程序已构成一个系统,以文件来实现一定的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相互独立,使用比较灵活。
如工资核算与账务处理等一起构成会计核算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处理阶段
利用计算机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统一处理和调节信息流程。
基本特征是:以文件或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软件支持,数据共享度提高,容量增大。
此时将会计系统开发成为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且与其他管理子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处理阶段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库,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方案。
其基本特征是:数据冗余度减到最小,数据可以无限扩张,有分布式终端,构造网络。
如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经济模型处理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中,只有从管理信息系统处理阶段开始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了,在此之前只能说是会计数据的电子处理阶段。
而后的阶段则可以说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了。
需要说明的是:对每一个阶段时间的划分学术界会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作为一本实用性教材我们大可不必细究,本教材将不予阐述。
(二)国内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1.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7年,但到1983年以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一直牌起步试点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应用的人才寥寥无几;二是设备缺乏;三是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
2.缓慢发展阶段(1983-1987年)
1983年微型计算机进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财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财务部门配备的计算机也呈现快速增长。
1986年7月,上海市财政局首先制定了《关于在本市国营工业企业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应具有的特征及功能。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准备与人才培养跟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因得不到合适的软件,而使计算机闲置;另一方面又因组织管理工作的滞后而造成了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3.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1988年中国会计学会在吉林长春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就会计化的通用化和规范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同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初步确立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框架。
1996年6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该规范对如何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如何替代手工记账,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所应遵循的要求,为会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一是开发了一批技术较高的会计核算软件,并且已替代了手工记账;二是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许多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专业开发单位和部门相继成立;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四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取得成果,一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五是正朝着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1.会计软件正朝着管理型发展。
即会计软件以会计核算功能为基础并具有辅助管理及决策支持功能;会计系统日趋与其他管理子系统有机结合,将逐步建立以会计系统为核心的完整管理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正朝着网络化发展。
会计网络化不仅表现在一个单位内实现网络化,即构成局域网络,而且将逐步与因特网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并将在电子商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3.系统开发的手段不断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将越来越现代化,如采用安全性、可靠性、共享性更高的大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