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四、反马太效应法
五、心理控制法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八、心理训练法
一、心理指导法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二、心灵陶冶法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师爱和创造各种富有情感教育的因素以陶冶学生心灵的方法。俗话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会运用心灵陶冶法是很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要用好这个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创造具有心灵陶冶作用的主导诱因。这种主导诱因包括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情感作用和为学生有意识地创造陶冶情境。具体说,有陶冶作用的因素有,教师的人格力量,群体生活的气氛、作风、传统,集体对个人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一些富有陶冶作用的课程,如美育、体育等。心灵陶冶
方法是一种具有心理暗示效应的教育方法。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中无意识支配人的行为的潜力是无穷的。心理暗示效应就是要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发挥人脑接受影响的潜能,从这方面来认识心灵陶冶方法的教育作用,可以说这种方法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陶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具有久远的历史的。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斯涛大卫就创造了"陶冶制",阐明了陶冶的概念。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格言作为论据并书写在学校的墙壁上:"陶冶儿童,宜依其所当行之路径陶冶之,迨其年长,方不至离弃之矣。"斯涛大卫强调的是运用形式陶冶培养学生的思想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实质陶冶的观点,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把人类文化财富,即科学知识、道德价值和美学内容等灌输到人的心灵中去的过程。我国古代传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就有实质陶冶的教育因素。
运用心灵陶冶的方法,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感化力量,要用自己的修养、人品、对学生的挚爱和期望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得到进取的力量。这是说,教师要以自己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陶冶诱因。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看重这种教育影响力的,因为一个具有高度素养,热爱学生而又为学生所爱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心灵感化作用,是任何书本,声像教材代替不了的。他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会给学生以心理的明示或暗示,感染学生向教师"看齐"。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不管它设想得多么巧妙也罢,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使自己有一个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心理激励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道理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就是缺少做的勇气,有的学生甚至会向老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求自己认识和行为的合理化。对这样的问题,采用设置心理目标,用心理激励的方法进行教
育,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激励,在组织与指挥当中的推动力量是很大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老将黄忠夺取天荡山攻占定军山,斩将立功,很有些威风。黄忠打了胜仗,一方面是靠他的韬略与武艺,另一方面,诸葛亮的激将作用也不能低估。孔明说得好:"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成功。"人就是这样,只有受到某种激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激励的作用同样是不小的。所谓心理激励法,是指教师用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之采取积极的行动,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建立心理目标并运用一些心理的促进力量使学生积极去达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对集体进行,也可以对个人使用。
激励集体的方式有:(1)唤起集体荣誉感的方式,如动员学生向优秀班集体挑战,为本班取得的成功开个"再攀高峰"的庆功会等。(2)不断设置新高度的方式,犹如跳高,当运动员跳过一个高度时,教练员就在鼓励的同时,设置新高度。运用这种方式与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相似,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断"跳一跳摘果子",促使其向预定的目标发展。但要注意,运用这种方式不可要求过高,怎么跳也摘不到"果子",也不可要求过低,不跳就能得到"果子",那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了。(3)以教育者亲身体验激励,通过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人生的追求以及取得的成绩,给学生以启迪,激励学生向教师的行为“看齐”。
激励个人的方式有:(1)从失败中挖掘成功因素的方式,在学生的"短"中看其"长",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补短,不断进步。2)用名言警句开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行动表现,随时送上几句名言警句激励学生。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练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3)即景生情随机施教的方式。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师生间的感情冷漠,甚至带有某种敌意,总把教师的话往坏处想;学生间的关系也不和谐,老师喜欢的学生,同学却不喜欢,在班里受到冷落。这种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到教师发挥教育主导作用,也会使受教育者的进步受到影响。处理这类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往往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关,如教师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偏
爱,对后进学生的忽视,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谈话热情,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处理这类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入手点是解除学生的感情"冰块"。在心理学中,有一种"马太效应"的说法,我们可反其道而行,运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解决情绪消极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心理控制法
有这样一个古代故事,春秋战国时,魏王要考一考孙膑与庞涓哪个更聪明,他出了一个难题,要求两人用一种办法,使自己走下王位。庞涓抢先答道:"在王位下燃一把火,王即下位。"魏王摇头说:"这个办法不好。"孙膑想了一想,表现出为难的样子,对魏王说:"我没有办法让王走下王位,但我却有办法让您从王位下面重新坐上去。"魏王走下王位,对孙膑说:“你怎么让我坐上去呢?”孙膑此时笑着一揖说:"王已下座。"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孙膑是用了心理控制的方法,出奇以制胜,请魏王走下了王位。
运用巧妙的语言力量,达到对人心理进行控制的目的,这是心理控制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所谓心理控制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掌握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心理活动的强度、性质以及表现形态进行管理和约束。心理控制的实现是一个由他控制向自控制转化发展的过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施控于学生,学生是受控者。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和行为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控制,常用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四种:
(1)指令性控制,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要使这种方式有效,教师要注意的是,指令的合理性和适时性,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遵守指令,并且要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受教育者的地位,顺利地接受指令。
(2)诱导性控制,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控制方式,常见的有:说理诱导、情感诱导、利益诱导、前景诱导等等,诱导之所以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控制力量,是因为人的内心需求有多种希望得到满足的欲望,教师要在咨询工作中促使这种欲望的合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