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2020年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高中教育】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xx精选】最新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苏幕遮》中用拟人手法营造天朗气清的愉快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暮霭沉沉楚天阔 (2)。
雨霖铃 (3)。
可堪孤馆闭春寒 (4)。
鸟雀呼晴 (5)。
侵晓窥檐语。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看来,这就是矫情,或者是小题大做,或者是愚蠢。
汉普顿却认为,如果能保存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就能减少一千平方英里内的噪音污染!也就是说,大自然的寂静,是能够支配许多平方英里所在的。
⑩他的体验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能让人的感觉全部打开,万物也会生动起来。
汉普顿的记录告诉我们,在美国要找到连续十五分钟以上的寂静,极度困难,在欧洲,这种寂静,更是早已绝迹,现在大部分地方,已经完全没有安静的氛围,反而是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存在着一种以上的噪音来源。
我们来看看,这个声音生态学家的敏捷听觉。
这是一次平常的记录,在他的一平方英寸目标点——五十英尺外,传来西方鹪鹩的叫声,四十加权分贝。
三十英尺外,传来红胸币鸟和栗背山雀的叫声,四十五加权分贝。
高二语文2020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试卷语文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云销雨霁.(jì)B.储.(zhǔ)粟轻飏.(yáng)流憩.(qì)舸.(kē)舰弥津C.逋.(bū)慢榆枋.(fáng) 洗.(xiǎn)马终鲜.(xiān)兄弟D.帝阍.(hūn)叨.(dāo)陪坳.(āo)堂决.(xuè)起而飞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簪笏涸辙孤骛命途多舛B.春粮蓬蒿泠然锱珠必较C.孝廉拨擢险衅茕茕孑立D.岑寂付梓尺牍富丽堂皇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志.怪者也(志:动词,专注。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适莽苍..匹之(众人:大家,许多人。
)..者(莽苍:郊野景象。
)众人C.责臣逋慢..(逋慢:逃脱怠慢。
)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除.臣洗马(除:革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申诉苦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B.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
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C.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D.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
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
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
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诗言志”和“兴寄”论。
“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
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
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
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
《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教”的目的是“化”。
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
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
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臣本无父。
”2)___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以孝治国。
”3)___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心之所往。
”4)___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物的事例,其中举___和___的例子的两句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名。
帝王将相。
”5)我们一般用___《报任安书》“天下英雄所见略同”的三句话来概括___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可汗 kè hán 瞋目chēn mù 床蓐 rù / 覆校无疑 jiào wú yí/ 老校退卒 xiàoB。
拔擢 zhuó砧板 z hēn 彘肩 zhì / 剌谬 miào / 戮力 lù lìC。
揾泪 wèn 刀俎jǔ 玉玦quē 目眦尽裂 zì / 恣卒为暴 zì cùwéi bàoD。
籼稻shān dào 车骑 jì / 盘桓 huán /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bǔ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
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
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D。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湖泊(Pō)烧灼(zhuò)广阔无垠(yín)混浊(hún)B . 盎然(àng)炮弹(dàn)飞流急湍(tuān)铿锵(qiāng)C . 哺育(pǔ)涟漪(yī)层峦叠嶂(zhàng)龙湫(qiū)D . 斑斓(lán)晨曦(xī)万卉争荣(huì)丘壑(hè)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 . 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 . 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 . 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县级政府有编不补,迫使学校使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中占编不在岗、久假不归、私找替教、师德滑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也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B .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 . 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我们只有博闻强识,才能灵活运用。
D . 已经做了秦国国相的范雎听说须贾出使来到秦国,就故意穿得十分破烂来见须贾。
蒙在鼓里的须贾连连感叹范雎一寒如此,请他吃饭,并送给了他一件丝袍。
4. (2分) (2018高二上·渭滨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原有免签政策基础上,中国再次选择海南来为免签政策“扩容”,除了是直接对海南发展的政策支持,也必然蕴含着中国免签政策进一步开放的试验价值。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高二语文2020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2020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020--2021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试卷语文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云销雨霁.(jì)B.储.(zhǔ)粟轻飏.(yáng)流憩.(qì)舸.(kē)舰弥津C.逋.(bū)慢榆枋.(fáng) 洗.(xiǎn)马终鲜.(xiān)兄弟D.帝阍.(hūn)叨.(dāo)陪坳.(āo)堂决.(xuè)起而飞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簪笏涸辙孤骛命途多舛B.春粮蓬蒿泠然锱珠必较C.孝廉拨擢险衅茕茕孑立D.岑寂付梓尺牍富丽堂皇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志.怪者也(志:动词,专注。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适莽苍..匹之(众人:大家,许多人。
)..者(莽苍:郊野景象。
)众人C.责臣逋慢..(逋慢:逃脱怠慢。
)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除.臣洗马(除:革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申诉苦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B.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
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C.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D.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
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语文考试复习的时间比其他科目会比较久,复习效果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明显,我们需要通过多做一些语文试卷来不断提升自己。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G通信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
因此在人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呢?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进行定义,有一点人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
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
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
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
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语文学科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自唐初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昧,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
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
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
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
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无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
蔽亏玉位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中。
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年一度的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已经临近,语文期中考试的复习就要进入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可以适当做些语文期中试卷巩固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 . 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 .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 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 资方。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 . 学生冒雨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在太阳底下暴晒夹道欢迎领导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的教育者要深刻反思这种事情是由于什么深层原因所造成的。
C .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D . 去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新颖活泼。
3. (2分) (2016高三下·金华月考)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人说,每一种灾难都是一种祝福,每一种创作都是一种成熟。
此言不虚。
有时灾难是人生中的一场风雨雷电,__________________;有时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其淬炼洗礼,我们从泥坯蜕变为瓷器,不留烟熏火燎的痕迹,只留沉静内敛的光华。
A . 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挺拔B . 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挺拔C . 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D . 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4. (15分)(2018·城中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网络作家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它们究竟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
作为纯文学作品,《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作为通俗小说,《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
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差别。
为什么文学中要分出“网络文学”这样一类来,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等等的标准。
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又不能涵盖网络文学独有的特性。
或者用“雅”或“俗”来概括传统和网络作品的文学品位,也有此一说,但亦不全面。
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甚至在某种角度上网络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但是大众文学或者它的另一个称谓“通俗文学”就一定俗吗?怕不尽然,《咸雪>和《囚心》就突破了这种界限,它们是通俗文学,但又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在这一类作品中显得有特色;同时也正是这种“雅”,让天下尘埃的写作具有了跨界的可能性一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化之一种,快餐首先光速度要快,饥饿的读者每天等着吃;二要有重口味,以掩饰其粗糙的做法;三是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能快速地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这样一来,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了。
网络作品遭人诟病的重要缺陷是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缺乏正向的价值观。
作为历史小说,《咸雪》和《囚心》一个有历史背景,一个则纯然虚构,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这也就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了。
《咸雪》和《囚心》不是简单的消费文本,它们饱含着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心理的想象,同时也表达着对侠义、慈悲、尚和、宽容、忍耐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尊崇,雅化的叙事提升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但它们由此而丧失了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
高二语文试卷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段语文参考答案

2020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段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B(A 垣yuán 当dàng C 沌dùn 纶guān D 绯fēi 惮dàn)2、C(A 编辑喋喋不休 B 神采毕竟 D 端详朔风)3、A4、D5、B(A 句式杂糅 C 有歧义 D 搭配不当)6、C(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后边)7、D 8、D 9、D 10、A11、D 12、C 13、A 14、B二、阅读题(26分)(一)(6分)15、碧绿的天色,槐树叶底漏下来的阳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的落蕊。
(2分)16、细数,静对。
悠闲,惬意的心情。
(2分)17、清: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分)(二)(8分)18、因为盲人不会被这散发着虚假光辉的表象世界所迷惑。
(1分)19、特点:温暖、安详、虔诚、平和、诚服、光辉、喜悦。
(1分)修辞:①嗓音是温暖。
(通感)②声音如一只温暖绵软的上帝之手。
(比喻)③波切利就是一架机器。
(暗喻)(写出其中2点即可)(2分)20、因为波切利勤奋好学,善于反省自己。
(第四、六段中可看出)(2分)21、AC(2分)(三)(6分)22、第一层:美好的仙境第二层:无情的现实。
(2分)23、为仙人们的出场作铺垫,创造出一个光明灿烂的意境。
(2分)24、与丑恶现实作对比,对现实进行鞭挞,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2分)(四)(6分)25、面对美景无心欣赏,只是感到时间的漫长,度日如年的感受。
(2分)26、故国荒凉,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1分)27、用比喻,形象可感,把抽象的愁化成无尽的江水。
肥城龙山中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荣

肥城龙山中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荣高二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题包括“试题卷”“答题卡”和“答案卷”三部分。
2、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蓝色圆珠笔、2B铅笔写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瘦削.(xiāo)攫.取(jué)惬.意(qiè)惊惶.失措(huāng)B、晦.气(huì)提.防(dī)熟谙.(ān)疏不间.亲(jiàn)cāo)朔.风(shuò)服帖.(tiě)敛声屏.气(bǐng)C、粗糙..(D、咆哮.(xiào)连累.(lèi)埋.怨(mán)阴错阳差.(chà)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誊写吝啬玷辱轻手蹑脚交头结耳B、黜逐蓝褛殉情兵荒马乱悬梁刺骨C、鼓噪凭吊嗟怨胁肩谄笑蝇头微利D、赍发涵养诀窍杯盘狼藉得意洋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③2005年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已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520万元人民币已转交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红十字会。
④被称为“本届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在以温家宝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前往农村四处探访的行程中逐步,关注农民的学者称中国农民在2004年过了最舒心的一年。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
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他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
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
与“圣徒”和“绅士”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还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
除了利玛窦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外,还有“骑士人格”、“灵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
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
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
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
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
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
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
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网红作为一种网络现象,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存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众获得了充分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土壤,在这种相对开放、扁平化的文化空间中创作各类文化产品,实现了多元化形态汇集。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网红经历了“文字”“图文”“短视频”等不同的发展呈现阶段,产生了“人”“物”“行为”“城市”等多种文化形态与内涵。
总体来说,从网红文化依托的载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网络红“人”。
从最早依靠网络图片火爆一时的“芙蓉姐姐”,到凭借拍摄短视频迅速蹿红的“papi酱”,再到从造星机器,包括直播平台(斗鱼直播、花椒直播、熊猫直播),短视频APP(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淘宝直播)等走出来的“冯提莫”“大胃王密子君”“李子柒”“李佳琦”“薇娅”……以人为指向的网红依然是最广泛的,对青年人造成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
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已占网民总体的75.8%,网络直播用户占网民总体的50.7%。
在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所构建的广阔市场中,网红大致以颜值类、电竞类、专业知识类和搞笑类四类形式存在,他们致力于成为“社交媒体影响者”,满足人们个性化选择和娱乐的需求,拥有了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可能。
其次是网络红“物”。
即被打造成网红的各种物品,是一种流量变现的经济产物。
它们或是由积攒了大量粉丝的网红,通过“带货”掀起的潮流,让广大网友争相购买以获得网红同款;或是由电商有预谋的定向营销,在网络上炒作出来的产品。
不论是上述哪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将网红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满足人们自我表达和价值追求的需要。
第三是网红“行为”。
网红行为是前两者的衍生物,是与网红的“人”和“物”产生更多元化关系的产物。
受众对于网红不仅限于模仿和购买产品,而是更丰富的表达形式,如去某些红人去过的地方进行“打卡”,更为夸张的是全面复刻自己喜欢的网红的穿衣风格与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城市2020年秋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
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他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
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
与“圣徒”和“绅士”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还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
除了利玛窦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外,还有“骑士人格”、“灵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
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
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
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
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
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
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
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这种理想设计一旦产生,中国文化的许许多多亮点都向那里滑动、集中、灌注、融合。
因此,“君子”两字包罗万象,非同小可。
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君子之道”。
甚至,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
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
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
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个君子。
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摘编自余秋雨《君子之道》)材料二:从一般意义上说“君子”是一种理想人格,因为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评判衡量“君子”是人人应该向往、人人应该争当、人人应当成为的一种人格,否则,就会成为与之对应的“小人”,而这是为社会所贬斥的。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理想人格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就的一种人格,它作为一种理想,是为每一个人树立的道德楷模,人人都有可能实现,但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能实现。
例如,儒佛道三家,都有其理想人格。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道家道教的理想人格是真人、至人、神人或仙人,佛教的理想人格是佛、菩萨。
这些理想人格都是一种完美无缺的人格,可称之为“完人”人格。
这些完美无缺的人格,是人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对象。
儒家讲人皆可以为尧舜、途之人可以为禹;佛教讲人人有佛性,人人能成佛;道教也讲人人能成仙。
但这都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理想人格是人们效法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其根本宗旨在于鼓励人不断向善,普通人其实很难成圣作佛。
君子则不同,君子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也能够做到的,历史上就有“自汉以来,天下贤人君子,不可胜数”的说法。
所以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因此,君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但他是不断追求、并自觉践行理想人格的优秀人物,是不断趋向于理想人格的现实人格。
如此说,并不是否定君子的价值,恰恰相反,君子与理想人格相比,更具有普适性和感召力,更具有独特的价值。
因为他并不高高在上,并不远离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芸芸众生,他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在当下最平常的生活中做到的。
中国的君子文化并非仅属于儒家文化。
“君子”的核心内涵相对稳定,但同时又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在此过程中,儒佛道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君子文化丰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伦理道德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道德水准的提高,引领了社会风尚,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中华礼义之邦的形成。
(摘编自洪修平、孙亦平《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异互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精深而全面,与中国文化人相比一点也不差,但他固守西方模式,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
B.“君子”因其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所以成为我们这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C.世界各民族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这是因为每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故乡”。
D.儒家既维护“君子”的人格原型,又经过自家的选择、阐释、提升输入对“君子”的人格设计,从而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要研究日本“浪人人格”的发展脉络,从日本神话传说入手去寻找这种人格的“原型”应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B.儒家贴合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对“君子”进行鲜明的人格设计,体现出守正创新的突出特点。
C.第一代儒学大师从不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集体人格的毛病,而善于从更高层次上构建自己对集体人格的理想设计。
D.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来看,要想给“绅士人格”“牛仔人格”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照,“君子人格”可以当做重要参考。
3.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儒家的理想人格”表现的一项是(3分)A.自强不息B.慈悲助人C.威武不屈D.见贤思齐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理想人格”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
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
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
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
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
医院看门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立刻放他进去,问明他要见什么人,就把他领到儿科病房。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
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
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
”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
您究竟有什么事?”“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
”聂赫留朵夫说。
“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
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
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
”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
“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
”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
“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
”医生说,“喏,她来了。
”老太婆从一扇门里走出来,后面跟着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
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
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
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
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
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
他对她说的话同刚才对医生说的话一样。
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
拿去吧!”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
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我在那里看到了您的姨妈。
”聂赫留朵夫说。
“看到了?”她冷冷地说。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
”她说。
“不太苦吧?”“不,不算什么。
可我还没有过惯。
”“我很替您高兴。
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
”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
不象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
”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
”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再次表示她对那个老太婆的看法,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
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
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
”她说。
“为什么说:‘如今都一样’?”“不为什么。
”她说,用询问的眼光瞅了一下他的脸。
聂赫留朵夫把她这句话和这个眼光理解为她想知道,他是不是坚持他的决定,还是接受了她的拒绝而改变了主意。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
”他说。
“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
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
”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
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
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
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
”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
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象在叫我。
”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
”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
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