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球版德意志史

合集下载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 德意志立国
•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 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 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 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 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 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 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 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 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简介
•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1]。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 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 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 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 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 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 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 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 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意志的骄傲-

德意志的骄傲-

篇名德意志的驕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裝甲部隊作者廖柏皓。

國立屏東高中。

三年一班壹●前言1939年9月1日,大批的德軍入侵德波邊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正式開戰,27天之後(9月27日),波蘭政府宣告投降;波蘭戰役當中,德軍以空前的速度取得勝利,僅花了27天就征服了一個陸權國家。

納粹德國能以如此短暫的時間就達到征服波蘭的目的,除了蘇聯從波蘭的東部夾擊波軍,造成波軍戰力分散之外,勝利的主因是德軍投入了裝甲部隊進行閃擊戰,才能以如此短暫的時間就征服波蘭。

波蘭戰役之後,德軍在大戰初期連連得勝,大多是藉著裝甲部隊,才能獲勝。

因為我對軍事史的興趣,尤其喜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軍,而德軍最著名的就是裝甲部隊,因此選擇這個主題。

我藉著閱讀有關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史,和德軍著名將領的回憶錄及相關書籍、網站,從中了解德軍裝甲部隊成立的原因,參加過的重要戰役及其裝備並分析德軍裝甲部隊的優缺點。

貳●正文一、德國裝甲部隊的誕生與閃擊戰理論的形成裝甲兵並不是戰前的主流兵種,當時的軍隊仍以步兵和騎兵為骨幹,裝甲兵僅作為步兵和騎兵的支援兵種,幾乎沒有獨立的裝甲部隊(僅成立一些實驗性的機械化部隊)。

雖然有一些有識之士極力推廣裝甲部隊,但是大多遭到打壓,惟獨德軍因為獲得希特勒的支持,得以最早成立大規模(師級,註1)的裝甲部隊。

德國是戰前最致力於發展裝甲兵的國家,雖然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研發戰車,但是德國還是以各種名義秘密進行戰車的研發,吸收世界各國的戰車技術,積極的建立德軍自己的裝甲部隊。

1933年,希特勒在看完德軍第一次的裝甲演習之後,大聲的說:「這就是我所需要的。

」從此之後德國開始朝裝甲部隊之路邁進。

(註2)說到德軍裝甲部隊的成立,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被譽為德軍裝甲兵之父的海因茨.古德林(Heinz Guderian)上級上將(註3),德國之所以能在戰前就成立裝甲部隊,古德林將軍功不可沒。

古德林曾經在陸軍的摩托化部隊(註4)中實習,並使他對裝甲車輛感到興趣。

德意志历史各时期的旗帜

德意志历史各时期的旗帜

德意志历史各时期的旗帜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期(962-1806)的旗帜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黑鹰旗帜(Imperator Romanorum Semper Augustus)。

注意红色的鹰爪和鹰嘴。

整个图案构成了代表德意志民族的黑红黄三基色。

近现代德国历史上,经常采用黄地黑鹰的标志,作为其国徽图案。

而德国历史上的萨克森等诸侯国,也用类似的黑鹰图案来作为国徽和王室徽记。

其来源,都可以追溯到这面古老的旗帜。

奥地利帝国的墨黑-金黄双色国旗,其基色也来源于此。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是德国的皇帝,而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罗马的皇帝。

只是其统治地区大多在今天的德意志境内而已。

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定语言也不是德语,而是拉丁语)这是奥地利帝国的国旗。

1918年11月12曰最后一次飘扬在欧洲最遥远、最荒芜的阿尔巴尼亚的山谷中。

《银河英雄传说》里面,高登巴姆王朝的旗帜也是黑黄二色的鹰旗,呵呵!小莱的黄金狮子旗,红色是大英帝国的国色(老牌帝国主义者塞西尔·罗得斯就说过,要让大英帝国的红色布满世界地图),狮子也是英国的标志。

估计田中在写这小说的时候,想到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衰退和大英帝国的崛起吧!纯属本人猜测。

二、德意志邦联时期(1815-1852)这是德意志邦联的旗帜拿破仑战争之后,哈布斯堡的奥地利皇帝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德意志诸邦国组成了松散的德意志邦联(Deutscher Bund)。

有38个组成成员,包括:1个帝国:奥地利8个王国:普鲁士丹麦(其国王属于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家族,作为荷尔斯泰因公国的领主而享有德意志邦联成员身份,直到1864年的普丹战争为止)巴伐利亚萨克森巴登荷兰(其国王作为卢森堡大公而享有德意志邦联成员身份)英国(国王源自德国汉诺威公国,享有德意志邦联成员身份)黑森大选帝侯3个大公国:符滕堡黑森-卡塞尔萨克森-魏玛11个公国:萨克森-哥达萨克森-柯堡-梅宁根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柯堡-哥达不伦瑞克-沃芬巴赫荷尔斯泰因-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安哈特-德骚安哈特-伯恩堡安哈特-哥滕11个亲王领地:霍亨佐伦-黑兴根霍亨佐伦-西格马林根拿骚列支敦士登施瓦岑堡-桑德豪森施瓦岑堡-鲁多尔施塔特瓦尔戴克-皮埃蒙特长系琉森幼系琉森绍姆堡-利佩利佩4个自由市:吕贝克法兰克福(美因河),不莱梅汉堡德意志邦联使用黑红金三色旗,是1813年由吕佐率领的自由军团的旗帜。

我们在与世界作战---第三帝国

我们在与世界作战---第三帝国

我们在与世界作战!—【第三帝国全线作战史】他们,是几千年来欧罗巴大陆上最铁血、最无畏、最睿智、最坚强的男人。

他们曾经横扫欧洲,曾经缔造辉煌。

在他们面前,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被迫抛弃巨大的成见,以空前的团结联合在一起,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古典主义征服失败了,只留下荡气回肠。

【战争初期】1939年9月1日,160万德军涌入波兰,波兰人认为德军不足为惧,可是他们错了。

波兰空军60%的飞机还未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国空军炸毁在机场里。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波兰骑兵,他们举起长矛刺向德军坦克,其后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战役没有进行太久,一个月以后,波兰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了。

在波兰战役中,德军指挥官古德里安战功煊赫,他抛弃传统军事思想,主张集中使用坦克和飞机实施快速进攻,这种崭新的战术被称为闪电战。

时至今日,闪电战仍被各国军队视为战术核核心、德军的进攻还在继续,1940年4月9日,德军坦克集群仅用5个小时即迫使丹麦投降,同一天,德军伞兵以同样的速度攻占挪威首都奥斯陆。

然而以强凌弱并不符合日耳曼民族铁血的性格,出于整体战略考虑,希特勒毅然决定进攻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兰和比利时,法英联军主力立即进入荷兰和比利时境内迎战德军,就这样,德军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完美的调虎离山计。

在另一个方向,另一支德军绕过法国人历时十年建筑的马奇诺防线,像一把利剑一样刺入法国空虚的后方。

战役刚刚开始6天,法国总统雷诺就沮丧地告诉英国首相丘吉尔:看来我们要战败了。

战役进行到第7天,法英联军主力陷入重围。

战役进行到第27天,德军进入巴黎,大名鼎鼎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全团官兵还在巴黎圣母院进行了一次祈祷。

战役进行到第39天,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法兰西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法国的悲剧又在东欧国家上演,这些国家尚未组织起有效抵抗就已经灭亡。

德军仅损失123名士兵就攻占了南斯拉夫全境,仅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攻占了希腊首都雅典,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则被迫成为德国的仆从国、时至1941年6月,德国已经将除苏联、英国以及中立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纳入自己的版图。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德意志是指德国的古称,起源于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成为今日强大的欧洲大国。

古代的德意志地区由多个日耳曼部落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亚人等。

这些部落在中世纪时期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

直到公元9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起,德意志地区开始逐渐统一,成为一个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地区成功实现了政治统一,但仍然存在宗教和领地分裂的问题。

这一时期著名的统治者包括查理曼和奥托一世等,他们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德意志地区再次陷入动荡和分裂。

17世纪末,德意志地区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破坏和苦难,这场战争给德意志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挫折。

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统治,为德意志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弗里德里希二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19世纪初,拿破仑的战争对德意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意志各邦纷纷与拿破仑的法国作战,最终在1815年的维也纳大会上,德意志地区得以重新统一。

普鲁士王国成为统一德意志的主导力量,宣告了德意志的崛起和强盛。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开始走上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

德意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仍然成功恢复并重建了国家。

战后,德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德和西德分别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下发展。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德国统一,标志着德国重新成为统一的大国。

如今,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实力,以及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德国在欧洲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德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受人尊敬和仰望的国家之一。

德意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曲折而辉煌的过程,经历了战争和灾难,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钢铁雄心3——德国之闪击波兰图文攻略(一)

钢铁雄心3——德国之闪击波兰图文攻略(一)

钢铁雄⼼3——德国之闪击波兰图⽂攻略(⼀) 这个是德国1939年 分析: 根据历史1939年9⽉1⽇,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苏联也同时对波兰进⾏⼊侵。

⽽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对德国宣战。

所以在进⾏对对波兰的侵略时,也要防御好西⽅的法国! 在游戏的开始,波兰在国界线的兵⼒并没有我们多和强,所以⼀开始可以使⽤硬攻⽽法国在国界线的兵⼒多我们很多,所以在他们进攻我们是,最好利⽤围攻来突围! 可以么? 游戏开始:游戏⼀开始先⽣产步兵旅,见下图:【P S:建造后把右上⽅的正常改回电脑控制】 建造后就可以继续游戏了,在⽣产步兵的这段期间,我们可以⽤原有的部队对波兰进⾏⼩部分的侵略。

在侵略期间也要防御好其他国家的进攻。

各部队的进攻路线如下: 在1939年9⽉1⽇将会通过新法案——三年服兵役。

P S:有可能推迟。

在1939年9⽉2⽇在O s t r o w Wi e l k o p o l s k i胜利,随后强制兵役也会通过。

在1939年9⽉3⽇我军在K RY N I C A地区胜利,随后在G R A J C W O地区也会胜利,同时在W I S L A地区胜利。

同⽇把我军在F R A N K F U RT A MM A I N的截击机派往D O RT M U N D,同时把在H A N N O V E R的截击机派往H A N N O V E R上空,进⾏拦截。

P S:如下图 在1939年9⽉4⽇我军在W L O C L AW E K地区胜利,同时在D O N A UE S C H I N G E N遭受法军攻击,在遭受法军攻击的同时把在B L U M B E R G的军代派往D O N A U E SC H I N G E N做⽀援。

同⼀天在J A B L O N K A我军胜利!在晚间我军在L E S Z N O胜利 同⽇我军在G R A J E W O地区战败,在G R A J E W O被波兰攻击,在S U WA L K I地区战败。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

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卢麒元大国崛起,更像是狮王争霸战,充满了阴谋和血腥。

近现代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大国崛起的尝试,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德意志帝国。

当代的中国与当年的德意志帝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汲取德国人的历史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意志德国的概况。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通常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德意志帝国有时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视为第一个帝国,其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1933年-1945年由希特勒领导的大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或被称作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以及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s Reich)。

恕笔者唐突,笔者将欧盟称之为德意志第四帝国。

普鲁士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获胜,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

1871年1月18日,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这就是史学家称之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新帝国。

1871年4月,俾斯麦颁布了帝国宪法。

此部宪法是在普鲁士宪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加入了有关帝国的新内容。

它明确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3个利伯维尔和2个直辖区组成。

各邦把军事、外交、海关立法、银行立法、间接税、刑法等权力交给帝国政府,只保留教育、卫生和地方行政等权力,同时保留自己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就是德国的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任免帝国各级官吏。

至此,结论非常明确,貌似君主立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帝国。

笔者认为,仅仅是因为俾斯麦卓越的个人能力,而使得德意志第二帝国有一点儿像君主立宪国家。

波兰球版德意志史

波兰球版德意志史

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 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1866年 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动对奥战争。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 (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8 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 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 和人口的2/3。
普鲁士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是欧 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 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 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 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 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 王称号)。奥地利大公国(后发展为奥地利帝国)与 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为当时欧洲列强 之一,19世纪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 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 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 皇帝。
得四分五裂,趋向灭亡,但这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却挽救了神圣罗 马帝国,使得帝国内各德意志邦国独立的气焰稍为减少。而德意志最
主要的邦国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则借由支持神圣罗 马帝国的军事行动,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那儿取得了 国王的地位,继位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王国从此踏
反法联盟
反法联盟是1792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革命后新
兴的法国而结成的同盟。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为了对

普奥战争简介

普奥战争简介
● 普鲁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将部分奥军吸引到南部战场,北部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时 间内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接连在萨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败奥军。战败的奥地利解散德意志邦联。次 年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并通过联邦宪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条件。
● 在普奥之战运兵及以电报维持长 途通讯。双方参战各自的总兵力为:普方63万人;奥方58.5万人。
● 公元12—13世纪,在中欧易北河中游到奥得河中游的整个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勃兰登堡的新国家。这里原是比较荒芜的 沙地平原,是德意志封建领主防御斯拉夫人部落的前哨,是他们向东方扩张的军事殖民地,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易北河以东 的领土,正是通过对斯拉夫人的长期侵略扩张而获得的。
● 15世纪初,霍亨索伦家族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手里,领得了勃兰登堡这块封土,随后,不断兼并原来被条顿 骑士团所占领的普鲁士,从而形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 虽然,在尔后的历史进程中,普奥两国由于共同的利益,曾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暂时结盟,共同瓜分了波兰,但 是,两国之间争夺对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则始终没有停止而不断深化。在此期间,普鲁士更加强大起来了,到该世纪末, 其 国 土 面 积 已 由 1 7 4 0 年 的 11 . 8 万 平 方 公 里 扩 充 到 3 0 . 5 万 余 平 方 公 里 , 人 口 从 2 2 4 万 增 加 到 8 6 8 万 , 从 而 成 为 德 意 志 境 内 重 大的邦国。普鲁士王国的崛起,随之也就带来了争霸的战争。
●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订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 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手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机动和外线作战所带来的困难, 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人的兵力和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度 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

大国兴衰之路—德国篇【人民版】[课件]

大国兴衰之路—德国篇【人民版】[课件]

⑴马丁.路德 ⑵康德 ⑶贝多芬 ⑷开普勒 ⑸费尔巴哈 ⑹威廉二世 ⑺马克思 ⑻恩格斯 ⑼普朗克 ⑽爱因斯坦 ⑾卡尔.本茨 ⑿西门子 ⒀ 希特勒 (14)黑格尔 类 别 历 史 人 物
(1)、(2)、(5)、(7)、(8)、(14) (3) (4)、(9)、(10)、(11)、(12)
思想家
艺术家 科学家 战争魔王
(6)、(13)
有理性的德国 丧失理性的德国 (一)思想理性 1、德意志帝国发动 1、马丁· 路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 2、康德 2、纳粹德国发动第 3、马克思、恩格斯 二次世界大战 (二)科学理性 1、开普勒(1571-1630) 3、奥斯维辛集中营 2、西门子(1816-1892) 3、卡尔· 本茨(1844-1929) 4、普朗克(1858-1947) 5、爱因斯坦(1879-1955)
◆经济发展特点
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 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 济。
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 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④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 现跳跃式发展。
材料: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 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 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 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 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自(英)理查德· 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间德国经济迅速 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0分) (1)原因: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及宪法的颁布 (答迈入资本主义时期得1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 地和中心之一;从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洛林及50亿法郎的 赔款。(6分) 影响: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 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4分)

一个时代的终结——德波战争暨二战爆发80周年祭

一个时代的终结——德波战争暨二战爆发80周年祭

一个时代的终结——德波战争暨二战爆发80周年祭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20期季伏枥从军事模型《一个时代的终结》谈起80年前的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发动“闪击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国内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应该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或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算起。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

不过,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应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算起。

国内权威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上的相应条目论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结束,历时6年”。

本文遵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上的论述。

关于80年前的这场德波战争(也有人称之为“波兰战争”),让我们还是从一个著名的军事模型《一个时代的终结》谈起吧!2003年初,一位韩裔加拿大人道格拉斯?李创作了一件描写德军入侵波兰、二战爆发的军事模型《一个时代的终结》(The End of an Era),引起轰动。

这件作品在2003年度欧洲军事模型展览会上荣获第15组(军用车辆微缩景观组)的金奖,并在所有20个组的金牌总评比中获得唯一的“最佳模型作品奖”。

一件军事模型作品能获此殊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这件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用无畏的波兰骑兵冲击德军坦克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骑兵时代终结”这一重大军事历史题材。

这件军事模型作品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画龙点睛,意味隽永。

这件军事模型作品在方寸之间创作和布设了10多件人物、战马、坦克、摩托车等,各具典型性。

尽管在实际作战中,德军是胜利者,波兰军队一败涂地。

但是,在模型作品中,波兰骑兵个个骁勇善战,视死如归;而德军却在瞬间被打蒙了,抱头鼠窜。

在模型布局和色调的运用上,也是突出了波兰骑兵,模型作者的“阶级立场”显而易见。

波兰球之歌英文

波兰球之歌英文

波兰球之歌英文In the heart of Europe, there lies a country steeped in history and culture, known for its resilient spirit and rich traditions. Among these is a song that has echoed through the ages, a melody that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Poland's enduring legacy. This song,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Polish Ballad," is not just a piece of music; it is a narrative that weaves the tale of a nation's soul.The Polish Ballad begins with a gentle hum, reminiscent of the calm before a storm. It speaks of the serene Polish landscapes, from the rolling hills of the Mazury to the rugged peaks of the Tatras. The melody rises and falls like the undulating Polish countryside, inviting listeners to embark on a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space.As the ballad progresses, it delves into the heart of Polish identity. The rhythm intensifies, reflecting the tumultuous history that Poland has endured. The notes tell stories of bravery and sacrifice, of battles fought and freedoms won. They sing of heroes like Józef Piłsudski and the valiant Winged Hussars, whose legacies are etched into the very fabric of the nation.The song then shifts, capturing the soulful essence of Polish art and literature. It pays homage to the works of Adam Mickiewicz and Wisława Szymborska, poets who have painted Poland's joys and sorrows with their words. The melody becomes a canvas, portraying the vibrant hues of Stanisław Wyspiański's stained glass and the haunting beauty of Frédéric Chopin's nocturnes.In a poignant turn, the ballad embraces the resilience of the Polish people. It resonates with the strength found in solidarity, a strength that has seen Poland through partitions and oppression. The music swells with pride, echoing the voices of those who stood firm at the Solidarity movement's forefront, a testament to the unbreakable Polish spirit.As the ballad nears its end, it becomes a celebration of Poland's cultural heritage. The tempo quickens, inviting dancers to take part in a lively polonaise or mazurka. The songbecomes a feast, a sensory experience filled with the flavors of pierogi and bigos, the warmth of a Polish welcome, and the joy of a nation's festivals and traditions.Finally, the Polish Ballad concludes with a message of hope and unity. It is a reminder that, despite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Poland remains a beacon of endurance and hope. The final notes linger, leaving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f a country that, like its ballad, refuses to be forgotten.This song, a symphony of history, culture, and identity, continues to resonate within the hearts of Poles and admirers worldwide. It is more than a melody; it is the anthem of a nati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a timeless ode to Poland, the resilient ball.Through the Polish Ballad, we are reminded of the power of music to transcend borders and generations.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spirit of a nation and its people, a spirit that remains unbroken, proud, and forever woven into the tapestry of human history. Poland and its ballad stand as a symbol of the indomitable will to survive, thrive, and celebrate the richness of life itself. 。

德意志的由来

德意志的由来
根据亨利一世的诏令,奥托于公元936年8月7日加冕称帝,成为奥托一世。 在奥托即位的第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塔 克玛尔率领一班萨克森贵族首先发动了叛
乱。紧接着,对国王强化君主集权深感不安的洛林、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公 爵也纷纷加入叛乱的行列,组成反国王联盟,企图从叛乱中分得一杯羹。 通过收买萨克森的中等贵族,成功瓦解了所谓的反国王联盟,并把法兰克尼亚和 洛林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收回了巴伐利亚公爵的相当一部份权利,内战从此尘 埃落定。塔克玛尔见成功无望,自杀身亡。为了更有力的控制其他公国,奥托任 命弟弟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儿子柳道尔夫为土瓦本公爵、女婿康拉德为洛林公 爵,而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则由奥托亲自管理。由此,奥托控制了德意志的大部 分地区。 在解决国内危机的同时奥托也不断对外扩张,将目光投向了富饶的意大利,并通 过与意大利国王的遗孀阿黛拉德结婚而获得了“伦巴德国王”的称号。与心腹大 患匈牙利的战斗令奥托名声大振。9世纪时,匈牙利受到其他游牧民族的压迫,向 西迁徙,进入蒂萨河与多瑙河中游一带平原,匈牙利人初到蒂萨河时,仍保持游 牧遗习,为了得到足够的生活资料,仍不时向西欧掠劫。从9世纪末到10世纪中期, 他们的骑兵到过德国、法国中部和东部以及意大利等地。匈牙利人入侵德意志王 国,次年,奥拓率领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御驾亲征,莱西费尔德几乎全歼匈牙 利骑兵 ,从此解除了匈牙利人的威胁。经此一役,匈牙利人停止了对德意志的侵 扰,开始了定居生活。这场战役堪称是公元10世纪最辉煌的一次战斗,奥拓也因 此胜利被尊称为“奥托大帝”、“祖国之父”,成为德国历史上继查理大帝之后 第二位强有力的君主。

当时的萨克森是东法兰克王国中实力最雄厚的公国,所 以当公元能够911年,东法兰克王
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孩童”路易辞世之时,萨克森公国公爵康拉德(Konrad)被推举为国王。

波兰球版德意志史

波兰球版德意志史

上强国之路。
莱茵联邦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文: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 ,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 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1806年8月6日,
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在接着的数年,有再多23个邦国加入;弗朗茨 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帝国剩下的领土奥地利。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
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骑士团屈服波兰后被迫接受波兰人。条顿骑 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哈丁战役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 丁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意志军队率先开赴小亚细亚,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 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的。 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克,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克建立了一个行 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 伤患。 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 教规。 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普鲁士联盟。 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第 二次托恩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堡。 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德意 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于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国 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波兰球漫画中国史(上古篇)

波兰球漫画中国史(上古篇)
波兰球漫画中国史(上古篇)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阪泉之战

夔皮鼓
gǔn
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 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 水火之中,劳苦功高。因鲧与尧之 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 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死因不明。 一种说法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 山”。
齐桓公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厨师易牙说:“寡 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 肉啊。”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齐桓公也只 是说说而已,但是易牙是一个小人,对于权 势的追求,让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回家之后 杀了自己3岁的小儿子,蒸成肉饼给齐桓公吃。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 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楚灵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 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sheng
Hale Waihona Puke 波兰球中国史:上古篇完结。未完继续
[guǐ]
五帝时期,帝喾娶了有娀氏的两个女儿为妃,大女儿简狄,小女儿建疵, 两人都长得美丽动人。有一天,两人在亳都(今河南商丘)旁的玄丘河沐 浴之时,突然有两只玄鸟飞来,落到河边戏水。等到玄鸟飞走时,两人发 现岸边留下一枚玄鸟蛋,于是争抢鸟蛋。简狄一边跑,一边把鸟卵含在嘴 里,却不小心吞进肚里,竟然怀了胎生下了契。

拿破仑占领德国作文

拿破仑占领德国作文

拿破仑占领德国作文1789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法国大革命全面爆发,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这次革命给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意志人民带来了一线希望,各地区农民、市民和手工业者纷纷起义,希望能借此革命之势推翻德意志的封建统治。

面对这一状况,普鲁士和奥地利统治阶层害怕自己的地位被撼动,于是组成同盟军,对法国大革命进行阻碍,结果反被法国革命军击败,莱茵河左岸地区被占领。

法军的入侵致使德意志人民民族意识的大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形成的民族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1792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就参加了反法同盟,但是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均惨遭失败,莱茵河左岸被法军占领。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拿破仑为保持革命的胜利果实,对反法同盟进行了反攻,又占领了大片区域,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1806年7月,德意志16个诸侯国在拿破仑的迫使下签订条约,宣告“莱茵联邦”的成立;8月,“莱茵联邦”宣布脱离德意志帝国,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彻底走向没落。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占领对德意志人民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拿破仑将资产阶级观念、拿破仑法典及平等权利的思想引入德意志;推进了多项改革,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推翻了压迫人民已久的封建农奴制度等等。

因此,在被拿破仑占领的初期,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市民,都视拿破仑为“救星”,因为拿破仑的到来带来了资本主义,驱除了封建主义,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另一方面的消极作用对德意志民族来说却是致命的,拿破仑毕竟不是德意志人,所以他的初衷不是拯救德意志民族,对他来说只有法国、法兰西民族才是至高无上的,他曾说过,“我的原则是:法国高于一切”,因此他的军队在德意志横行无忌,毒打有异议的市民,甚至将其枪毙,同时他们还在德意志大肆敛财,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除了榨取钱财之外,拿破仑对德意志人的态度也是极度的蔑视。

由于普法签订的《提尔西特合约》规定战争赔款未付完之前,拿破仑的法国军队会一直驻守普鲁士,所人民不得不忍受这一切镇压和剥削,这一切都深深地伤害了人民的民族情感。

2022年中考历史小作文德军日记

2022年中考历史小作文德军日记

2022年中考历史小作文德军日记
我看见一名德军士兵猫着腰对着那挺机枪所在的窗户投出一枚m24长柄手榴弹。

就在这名士兵匆匆跑回先前的隐蔽处时,手榴弹在建筑物里爆炸了。

突然,我看见一名波兰狙击手瞄准了那名投掷手榴弹的德军士兵的藏身处,我迅速对准他前额开了一枪。

那名投掷手榴弹的士兵突然转向我,又回身望向建筑物,这才发现一个被打死的波兰狙击手,头和手臂挂在窗户外。

那名士兵跳进我的战壕,“伙计,谢谢!”,然后他回到他之前的隐蔽处。

在我们强大而猛烈的火力攻击打击下,波兰人撑不住了,他们举起了白旗,100来名波兰士兵高举双手从屋里走出来投降了。

这所学校是波兰人在城内最重要的据点之一,随着它的陷落,只花了3个多小时,全城便被德军所控制。

据报,德军的另外一个集团军群——辖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将在明天夺取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波兰罗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的则是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 前规模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
指向的是独霸欧洲的法国。
奥地利君主兼任神圣罗马帝国(包括奥地利和德意志
诸国)皇帝统治德意志诸国(包括普鲁士)。神圣罗 马帝国在三十A 年战争后,本已变得四分五裂,趋向灭 15
亨利一世在936年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他力主建立一个得以凌驾于各公 国的王权,因此大力镇压各公国的叛乱。962年,教宗约翰十二世为他加冕,称 之为“罗马人的皇帝”,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自此,东法兰克王国逐渐过渡 到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A
6
A
7
神圣罗马帝国 (德意志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语: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 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原属中法兰克王 国)和勃艮第王国还有弗里西亚王国(今低地国家)。
14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是因为西班 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王位空缺,法国的波旁王室与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 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1700年,英国、法 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 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
A
1
A
2
A
3
A
4
A5ຫໍສະໝຸດ 东法兰克王国公元870年,日耳曼人路易与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签署《墨尔森条约》,瓜分洛泰尔 后人所遗留下来的中法兰克王国领土。这条条约使得东法兰克王国领土得以扩张,并确立 今天德国领土的邹型。
虽然东法兰克王国保存了卡洛林王朝的统治,但是当地的文化、经济及政治相对落后。 此外,萨克森、法兰克尼亚(Franken)、巴伐利亚及士瓦本等公国相继崛起,使得卡洛林 的王权旁落,大权顿失。另外,当时东法兰克王国的外患也相当严重,有来自东边的马扎 尔人入侵,以及北欧诺曼人的侵扰,都令东法兰克王国受到影响,王权不能集中。
的。
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克,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克建立了一个行 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 伤患。
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 教规。
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普鲁士联盟。 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 第二次托恩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 堡。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德意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 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 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德国人在论述其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和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1871年成立)与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年成立的纳粹德国)加以连论。
A
8
A
9
条顿骑士团
【帮助、救治、守卫】 (Helfen,Heilen,Wehren)
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骑士团屈服波兰后被迫接受波兰人。条顿骑 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哈丁战役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 丁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意志军队率先开赴小亚细亚,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 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
国王称号)。奥地利大公国(后发展为奥地利帝国)
与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为当时欧洲列
强之一,19世纪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
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
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
皇帝。
A
13
A
899年,国王阿尔努夫(Arnulf von K?rnten)病逝,其子孩童路易(Ludwig IV das Kind)继位。由于他年少,因此权力落入美因兹大主教的手上。不久后,路易在911年病死, 东法兰克的卡洛林王朝绝嗣。
后来,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Konrad)继位,称康拉德一世,完全取代卡洛林王朝 的统治。数年后,康拉德去世,王位辗转落入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的身上。
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 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其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 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封建 帝国,14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联邦。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确立了帝国 的七个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选侯国、勃兰登堡 公国(它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的前身,后统一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建立德意 志帝国)、普法尔茨选侯国以及波希米亚国王(后期由奥地利大公兼任)。13世纪开始, 帝国皇位长期被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于8月 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瓦解为奥地利帝国、 莱茵邦联等。
A
10
A
11
A
12
普鲁士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 是欧
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
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
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
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