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供给
交通运输学课件第6章_运输业投资
![交通运输学课件第6章_运输业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8bcd4faaa58da0116d174956.png)
● 美国、日本、前西德等发达国家在60-7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把 相当份额的投资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
●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运输基础设施较好,交通较便利,经济发展就快,人民生活水平 就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运输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就 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低。
2
所谓交通运输革命阶段,是指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社会运 输需求的直接反映,更是交通运输以主角的身份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过程的特殊时期。
●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原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是一国进入发达国家的 必要前提和步骤,但一国进入起飞阶段的关键是什么呢?现代著名发展 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起飞的初始条件是有最低限度的社会管理 资本(这儿主要指交通运输基础结构)的先行建设,以便为必不可少的 扩散效应准备前提条件”。
二线工程:
2009~2012年。由一条干线和八条支干线组成的“西二线”,西起新疆 霍尔果斯,西气东输二线1干8支管网[3]
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横贯中国东西两端,横跨15个省区市及特 别行政区,年输气能力达300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
2019/12/9
12
西气东输
三线工程:规划中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路线基本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 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中 部、东南地区。
2019/12/9
6
2 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
经营性投资:政府、企业、外商等投资主体 非经营性投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7a5a1b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2.png)
管道运
管道运输是指使用管道进行液 体和气体物质输送的一种运输
方式。
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安全性 、环保等优点,适合输送石油 、天然气等大宗液体和气体物
质。
管道运输是全球能源输送的重 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石油和 天然气输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管道运输的缺点是一旦建成, 就难以改变输送线路,且建设 和运营成本较高。
06
案例分析
某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总结词
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常见问题,需要 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详细描述
某城市通过建设地铁、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加强交通管理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问题,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区铁路网建设规划
总结词
铁路网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具 有重要意义。
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可以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适应性强,可实现即需即运
。
公路运输是短途及中长途运输 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整体交通 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路运输的缺点是运输成本相 对较高,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
铁路运
铁路运输是指使用铁路列车进行货物 和旅客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之一,特别是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具 有明显优势。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 术优化交通流,实现实时 路况监测、信号灯智能控 制等功能。
新型交通工具
如高速磁悬浮列车、超级 电容公交车等,提供更快 速、便捷的出行选择。
绿色发展与环保
清洁能源利用
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6fe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4.png)
目录
•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 交通运输供给现状 •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 • 案例分析:某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状况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建议
01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需求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交通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人与 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特点
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和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运输网布局和运输能力、国家政策及运输 价格等。
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多样化、高品质化等趋势。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 绿色交通理念的普及,未来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环保和高效。
02 交通运输供给现状
运输能力短缺
由于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 某些地区或某些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不能 满足需求,出现运输能力短缺现象。
运输服务质量下降
市场价格波动
当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不平衡时,市 场价格会出现波动,如运价上涨或下 跌等。
在运输高峰期或异常天气条件下,由于运输 能力不足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运输服务 质量下降,如延误、拥堵、安全事故等。
优化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提 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公共 交通系统建设,提升服务质 量和效率;增加停车设施供 给,推广智能化停车管理系 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 导居民绿色出行。
0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 建议
技术创新对交通需求影响
自动驾驶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 未来交通系统将更加高效、安全, 降低事故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高 绿色出行比例。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fb5a60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f.png)
《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2.课程代码:A3530393.学分/学时:1.5/244.课程类別: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年级(上)5.适⽤专业:交通运输6.先修课程:《⾼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交通运输⼯程学》7.参考教材: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11.8.教学安排及⽅式:本课程共计12次授课,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1次、单元测试1次。
9.开课系部:交通运输系10.撰写⼈:武倩楠11.撰写时间:2016.712.修改时间:2017.3⼆、课程的总体要求1.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程知识):能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法。
毕业要求6(⼯程与社会):能够熟练运⽤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交通运输中的问题。
毕业要求10(交流与沟通):能够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与交通出⾏及交通⽅式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出⾏需求及出⾏特征。
毕业要求11(项⽬管理):能够了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构成,理解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规划的本质与特征、交通运输规划制度,掌握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OT),公共部门与私⼈企业合作模式(PPP)。
2.课程的教学⽬标(1)掌握交通与运输的异同、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含义、交通运输的产业属性,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掌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数量与需求的变化,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及其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其他需求弹性,熟练运⽤效⽤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偏好与⽆差异曲线、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均衡等理论⽅法。
(3)掌握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数量与供给的变化,理解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掌握⽣产要素与⽣产函数、短期⽣产分析、长期⽣产分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交通运输经济》学习指导二
![《交通运输经济》学习指导二](https://img.taocdn.com/s3/m/dd051a649b6648d7c1c746d0.png)
《交通运输经济》网络学习指导二第四章运输供给(6课时)第一节运输供给的概念与特点一、运输供给的概念(掌握)1、一种物品的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两个层次的概念:微观层次上表示一家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的数量;宏观层次上指市场中的所有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愿意提供的物品总量,又称市场供给。
2、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从微观层次上,单个运输生产商所愿意提供的运输产品的数量与该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有关;从宏观层次上,运输产品市场总供给取决于市场中该运输产品生产者的数量和每个厂商所能够和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3、运输供给包括的内容(掌握)1)运输供给的数量通常用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来表示,以说明运输供应商所能提供的运输产品的数量和规模。
2)运输方式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3)运输布局指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在空间的分布和活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
4)运输管理体制表明了运输业发展的结构、制度、资源配置的方式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二、运输供给的特点(掌握)1、运输产品不可储存性运输业提供的产品是旅客或货物的位移,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运输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因此,运输产品不可储存,只能储存运输能力。
2、运输供给的整体性表现在:一是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设备能力相互匹配,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是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
3、运输供求不平衡性运输供求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不平衡。
4、运输供给的部分可替代性运输供给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和多个运输厂商的生产能力共同构成的。
由于运输产品的核心是提供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因此,运输产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在同一方向、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经济特征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就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态势。
同时,由于运输产品对各种条件的要求不同,使得不同运输方式或同一运输方式中不同运输企业间运输产品的替代性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又使得每种运输方式间或同种运输方式中具有差别的运输服务都可能在某一领域的运输供给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3)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3)](https://img.taocdn.com/s3/m/7a8e7bf8c8d376eeaeaa31c5.png)
12
6.4.2 公共物品的分类 (1)俱乐部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
他性的物品。我们称为“俱乐部物品”,就是说这类 物品好比俱乐部里的东西,对于付了俱乐部费用加入 俱乐部的成员来说,是公共物品,但对非俱乐部成员 来说,就不是公共物品。
说明俱乐部物品的理论称为俱乐部理论。这一理论可
20
对公共物品,必须了解每个人对增加一个单 位产出的估价。把所有享受该公共物品的人 的估价加总,就可以得到边际收益。要决定 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水平,必须使加总的边 际收益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因此,公共物 品的总体需求不同于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
21
1)私人物品的价格与产量
22
2)公共物品的价格与产量
3
6.4 公共物品
6.4.1 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1)基本概念
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物品,这些物
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例如,国防、警察、消防、公 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所谓公共物品指的是
消费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如商店 里出售的面包、衣服、电视机、计算机等。
交通运输经济学
第6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制作: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组
第6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6.1 供给与供给曲线
6.2 供给价格弹性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6.4 公共物品
6.5 交通运输供给
6..4 公共物品
6.4.1 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6.4.2 公共物品的分类 6.4.3 公共物品的产量和效率
P S
O Q
高级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手册-运输经济
![高级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手册-运输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5a01095a376baf1ffd4fad35.png)
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运输与运输业
考点 "!运输的含义
将人或物的空间场所移动或信息的传递统称为交通或交通活动 将为实现人和物的移动 提供服务而进行的活动称为运输 为实现人和物的空间场所移动而提供服务的部门称为交 通运输部门它是人类生产与消费活动的一种社会单位
向需求者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称为运输生产它同物的生产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 交通运 输不是给物以质的变化而只是在保持其原样的情况下使之进行空间场所移动从而具有移动 价值 一般将物的生产成果称为有形产品而将运输生产成果称为无形产品
考点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配置的原则
" 服从整个国民经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 ' 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 有利于整个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化
考点 )!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
交通运输要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要解决全社会资源中的运输配置比例以 及运输资源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且要解决运输的宏观布局问题 总结我国半个世纪 以来运输布局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输布局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考点 $!运输资源配置的内涵
运输资源配置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 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 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要研究运输资源配置首先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需要区分的问题 第一运输方式倾斜与地区倾斜即运输资源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倾斜配置和在地区间的 倾斜配置 第二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综合运输量增长的倾斜即投入倾斜与产出倾斜 这是就整 个运输系统内五种运输方式的范围而言的 从运输系统运行的一个周期来看投入是起点产 出是终点投入即运输资源配置产出即综合运输量增长
6-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分析
![6-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12606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9.png)
3.2 大陆桥运输的种类
(1) 西伯利亚大陆桥(Siberian Landbridge Traffic, 简称 SLB)
■ 西伯利亚大陆桥是指货物以国际标准规格集装箱为容 器,由远东或日本海运至原苏联东部港口,跨越西伯利 亚铁路,运至波罗地海沿岸港口,再以铁路、公路或海 运将集装箱运往欧洲或中东、近东地区或相反方向。
2. 公路运输方式的特点 公路运输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和深入性强。公路运输方便 快捷,我国几乎所有的县城和90%的农村都通公路,是短 途运输的主力,也可以承担部分中长途运输,无论是零星 货物还是大宗货物都可以用汽车来运输。 (2)可以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公路运输可以 深入到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做到取货上门,送货到家, 真正实现从发货人的仓库门口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门口。
■ 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业务主要为连云港至阿拉山口过 境至中亚地区国家的货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贯通东西部地区,连接中亚、太 平洋经济区的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作用日趋明显,同 时也被国内外从事物流业务的知名企业所关注,中远、 中铁、中外运、马士基、APL、MTE等公司已纷纷渗透 到大陆桥国际联运业务中。
大陆桥运输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一种,与国际铁路 联运的区别是:
■ 运载货物不同:国际铁路联运是国际铁路组 织,如国际货协等,运送货物主要是散装货、 裸装货、托盘货,大、中、小集装箱,大陆桥 运输的货物是大型国际标准集装箱。
■ 运输方式不同:国际铁路联运只是铁路运输, 而大陆桥运输则包括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及公 路运输。
(6)公路运输的运载工具较小,单位运量耗能较大,运费 较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3. 水路运输方式的特点 水路运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航道是天然形成的,不必修建道路和桥梁,用于航道 的投资、维护和管理费用要比公路、铁路少得多。 (2)占地少,节约国土资源。 (3)航道通过能力限制少,单位运量大。 (4)耗能少,运费低廉。 (5)运送速度慢。 (6)水路运输生产运营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成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21c6e7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a.png)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成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线路基础设施、站场基础设施、枢纽基础设施和附属基础设施。
(1)根据我国运输系统的构成可分为:铁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2)根据交通线路特征可分为:陆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3)根据运输导向方式可分为:轨道交通、管道交通、航道交通、道路交通。
(4)根据作用功能可分为:线路基础设施、站场基础设施、枢纽基础设施、附属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分为:一般公路交通设施、高速公路交通设施、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和停车场设施等。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等。
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停车场和轮渡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 第二版 于英 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 第二版 于英 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b61c17168884868662d61b.png)
第一章绪论1.填空题(1)交通运输具有(空间位移(运动))、(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费用)这3个要素。
(2)按照载运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不同,交通运输系统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5种基本运输方式组成。
2.简答题(1)简述交通运输的生产特点。
交通运输的生产特点主要现在: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②远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
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耗掉。
④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⑤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2)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交通远输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①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规划、运行技术及运输管理。
②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养护。
③交通运输中的运载工具。
④交通运输安全。
⑤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综合化。
⑥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3)简述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方式。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①载运工具;②站场:;③线路;④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系统;⑤设施管理系统;⑥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运输方式构成。
(4)简述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①专门化;②大型化;③高速化;④环保化;⑤智能化。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交通工程基础1.填空题(1)运输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具有突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
(2)按照运输需求实现的方式不同,运输需求可以分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需求。
(3)按运输需求实体的类型不同,运输需求可以分为(空运需求)和(货运需求)(4)运输量是(运输需求)、(运输供给)和(服务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指南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d4c30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5.png)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指南第1章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4)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4)1.2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1.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5)第2章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5)2.1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5)2.2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6)2.3 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6)第3章交通需求分析 (7)3.1 交通需求的内涵与特征 (7)3.1.1 空间分布特征:交通需求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交通需求较高,而郊区交通需求相对较低。
(7)3.1.2 时间分布特征:交通需求在时间上具有潮汐现象,即早晚高峰时段交通需求较高,而在其余时段相对较低。
(7)3.1.3 出行目的多样性:交通需求涵盖了工作、学习、购物、旅游等多种出行目的,不同出行目的对交通方式、出行时间等具有不同的需求。
(7)3.1.4 可替代性:交通需求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即当某种交通方式的成本或服务水平发生变化时,部分需求可能会转向其他交通方式。
(7)3.2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7)3.2.1 经典预测方法 (7)3.2.2 智能预测方法 (8)3.3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8)3.3.1 出行抑制策略:通过提高出行成本,如征收拥堵费、停车费等,抑制部分不必要的出行需求。
(8)3.3.2 出行引导策略:通过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规划服务等,引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路径和交通方式。
(8)3.3.3 出行替代策略:鼓励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等低碳交通方式,替代私家车出行。
(8)3.3.4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改善交通组织等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满足交通需求。
(8)3.3.5 时空调控策略:通过错峰出行、弹性工作制等手段,调整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缓解高峰时段交通压力。
(8)第4章交通网络规划 (8)4.1 交通网络规划的基本原理 (8)4.1.1 系统性原则:交通网络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实现交通网络的优化配置。
新版运输经济学运输基建项目投资、融资与经营.
![新版运输经济学运输基建项目投资、融资与经营.](https://img.taocdn.com/s3/m/be17100ba216147917112847.png)
企业公司 非银行 金融机构 非上市 上市
运输经济学(第六章)
基本建设程序
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的重大变化。
其中主要的变化有以下三点:
①在项目决策阶段,增加了可行性研究程序;
②在项目建设市场的培育中,建立了招标投标制度; ③在项目实施(主要是建设施工环节)阶段,实行了监 理制度。 这使我国的工程建设进一步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要 求,并与国际惯例基本趋于一致。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进度(工期)、质量(功能)、 费用(投资、成本) 质量
合同
进度
费用
运输经济学(第六章)
目标的描述需要由抽象到具体,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 项目目标系统
投资 质量 工期
支 出
...
经 常 费 用
收 益
建 筑 形 式
结 构
功 能
使 用 期 限
...
设 计 时 间
建 设 时 间
运输经济学(第六章)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最普遍、最典型、最为重要的项目类 型,它是一种既有投资行为又有建设行为的项目 决策与实施活动,是工程建设的产成品。 工程项目具有特定的对象,它以形成固定资产为 目的,由建筑、工器具、设备购置、安装、技术 改造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构成。它是 以实物形态表示的具体项目,如修建一幢大楼、 一座车站、铺设输油管道等。
拦河大坝 -- 高181M的混凝土重力大坝 水电站 -- 装机26台的电站厂房总装机容量: 18200MW 通航建筑物 -- 双线连续五级船闸、垂直升降机、临时
船闸及上、下游引航道组成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运输经济学(第六章)
长江三峡工程管理目标
PM目标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1)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1)](https://img.taocdn.com/s3/m/fb3b41ddd15abe23482f4dc5.png)
26
一般结论: 一般结论: ①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右端 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 ; 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 <1; ②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在原点的左端 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es> ; 交于横坐标,则在该点有 >1; 切线过原点, ③若供给曲线上任一点 切线过原点,则在该 点有es=1。 点有 。
8
6.1 供给与供给曲线
6.1.2 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
如果我们把某种商品的供给作为因变量,把影响 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那么就可得出供 给函数: Q=f(P、R、C、G、T、…) 其中:Q—商品的供给数量;P—自身的商品价格;R— 相关商品的价格;C—生产要素的成本;G—厂商的 经营战略;T—生产技术水平,等等。
25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 点的切线 点的切线S在原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A点的切线 在原点 的的右端与横坐标相交于C点 则线段CB 的的右端与横坐标相交于 点,则线段 小于线段OB,即说明 点的点弹性小于 ; 点的点弹性小于1; 小于线段 ,即说明A点的点弹性小于 点的切线S′在原点的左端与横坐标相 如果A′点的切线 如果A′点的切线S′在原点的左端与横坐标相 如图的A′点),则线段 则线段C′B′大于线段 交(如图的 点),则线段 大于线段 OB′,即说明 点的点弹性大于 。由此可 点的点弹性大于1。 ,即说明A′点的点弹性大于 一般结论: 以得出一般结论 以得出一般结论:
供给数量沿供给曲线的移动
14
6.1 供给与供给曲线 6.1.3 供给曲线的移动 (1)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 )
1)生产所需投入品的价格
生产所需投入品的价格下降,那么生产商品的成本就会减小, 即使供给价格不变,厂商也愿意提供更多的供给量。这样 在商品的每一个价格之下,厂商的生产数量就会增加,供 给曲线会右移。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课堂PPT)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59fea55a8102d276a22fd0.png)
第6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制作: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组
第6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 6.1 供给与供给曲线 ➢ 6.2 供给价格弹性 ➢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 6.4 公共物品 ➢ 6.5 交通运输供给 ➢ 6.6 交通运输供给的复杂性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 6.3.1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 6.3.2 短期与长期生产分析 ➢ 6.3.3 生产规模与报酬分析
3)土地(N):土地生产要素不仅是指土地本身, 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 湖泊、海洋、矿藏等。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4)企业家才能(E):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 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经济学中特别重视 “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认为把劳动、资 本、土地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的生产戏 剧的关键正是企业家才能。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2)生产要素投入的分类
1)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 固定投入(Fixed Input)即投入量相对固定的生
产要素,它是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而要求产出变化 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变化的生产要素。
✓ 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即投入量随时可以变 动的生产要素,它是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而要求产 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立即随之变化的生产要素。
这里的 K 为一常数,表示资本作为固定要素投入不变,只有
劳动力(L)这个生产要素的投入可变,并影响产出量。 因此,短期生产函数也可表示为:
Q f (L)
其中,Q—生产量,L—劳动要素。
6.3 厂商生产活动分析
➢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自变量只有劳动投入量, 因此,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的计算公式如下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8034ff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5.png)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指用于实现人员 和货物移动的各种设施的总称,包括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运 输方式所对应的设施。
分类
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交通运输基础 设施可以分为铁路基础设施、公路基 础设施、水路基础设施、航空基础设 施和管道基础设施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01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铁路、公路、水路、航
空等运输方式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结
构不合理等问题。
02
国外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对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交通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3
国际化标准与规范
积极参与国际交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我国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法规建设与完善
立法
制定和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保障投资者权益。
执法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合规建设和运 营。
司法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维护公平 竞争的市场环境。
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60b7af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9.png)
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品的流动,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它为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有助于加快各类货物的流动,降低供应链成本,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例如,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可以实现快速的货物运输,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变得相对较小,进一步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此外,交通运输对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作用。
发达的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贸易的效率。
它们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资源共享。
同时,交通运输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现代航空、海运等交通手段使得货物可以快速、安全地跨国运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二、基础设施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基础设施是支持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道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发达的道路网络是保障人们出行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道路条件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减少拥堵,还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类似地,现代化的铁路系统对于人员和货物运输也至关重要。
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可以实现快速而便捷的连接,促进了人员和资源的流动。
港口和机场是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重要节点。
完善的港口设施可以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减少交通时间和成本。
而现代化的机场则能够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传统交通运输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土地占用等问题。
因此,推动可持续交通运输成为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点。
可持续交通运输包括多种多样的措施,如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选择、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推广电动车辆等。
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解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解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a6860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3.png)
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解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挑战。
首先,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改善。
这些政策包括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改善交通管理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其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铁路、航空港口等,它们构成了交通网的骨架。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便利度,也为经济交流和贸易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
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但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
因此,政府需要与国际机构、私营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解决资金问题。
其次,土地征用和环境影响也是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征用涉及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妥善处理,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府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对工程进展情况的监督,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规范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可持续和智能化,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支持和推广。
例如,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流动性和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包括推广电动汽车、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和鼓励非机动交通等。
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b26f2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5.png)
资金管理:如 何有效管理资 金,避免浪费
和腐败
资金风险:如 何应对资金风 险,如通货膨 胀、汇率波动
等
土地资源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土地规划问题: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和土地浪费 土地征用问题:土地征用困难,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污染,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流通速度 促进产业集聚:吸引企业投资,形成产业集群 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 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便利性,促进旅游业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出行效率:缩短出行时间, 提高出行舒适度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货物运输 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交通 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航空基础设施
机场:包括跑道、航站楼、塔台等设施
维修设施:包括机库、维修车间等
导航系统:包括雷达、导航台、卫星导 航系统等
航空货运设施:包括货运站、货运仓库 等
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卫星通信等
航空安全设施:包括安检、消防等
水路基础设施
港口:包括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客运码头等 航道:包括内河航道、沿海航道、远洋航道等 船舶:包括货船、客船、油轮、集装箱船等 水上交通设施:包括航标、灯塔、浮标等
铁路基础设施
铁路线路: 包括正线、 站线、岔 线、辅助 线等
铁路桥梁: 包括钢桥、 混凝土桥、 木桥等
铁路隧道: 包括山运 站、编组 站、区段 站等
铁路信号: 包括信号 机、信号 灯、信号 旗等
铁路供电: 包括接触 网、变电 站、配电 所等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促进 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 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a5a798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7.png)
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交通运输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它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电力、通信等各种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稳定和可持续的条件。
例如,良好的道路和交通网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是维系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和信息的传递,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业链的效益。
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内贸和对外贸易,还能够促进人员流动和旅游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成为各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运输效率和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的有效运作,增加产出和就业。
其次,交通运输作为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跨地区和跨国家的资源配置,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产业链的效益。
此外,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还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交通运输的对策和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举措。
首先,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应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协同配套和全面覆盖。
6.第六章--运输解析
![6.第六章--运输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908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9.png)
九、运输的分类
1.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区分 ▪ 铁路运输 ▪ 公路运输 ▪ 水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管道运输(比较特殊,只适合流体、气体 运输)
19
▪ 上述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时 应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种 运输方式的优势。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 足运输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性、迅速性、 安全性、便利性。由于运输对象、运输 距离和运输时限的不同,对以上四方面 要求的程度也不同。
34
(四)水路运输方式 (续)
2.航线营运方式 ▪ 航线营运方式也称航线形式,即在固定的港口之间,为完
成一定的运输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船舶并按一定的程序 组织船舶运行活动。 3.航次运营方式 ▪ 航次运营方式是指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出发港和目的港, 船舶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运输任务按照预先安排的航次计 划运行。 4.客货船运营形式 ▪ 是一种客运和货运同船运输形式,其运营特点是需要定期, 定时发船。 5.多式联运 ▪ 多式联运是指以集装箱为媒介,把铁路、水路、公路和 航空等单一的运输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 运输系统的运输方式。
28
船舶的经济技术特征
1.技术指标 ▪ (1)船舶的航行性能 ▪ (2)船舶的排水量和载重量 ▪ (3)船舶的货舱容积和登记吨位 ▪ (4)船舶的装卸性能
29
2.船舶的种类及特性
▪ (1)客货船 ▪ (2)杂货船 ▪ (3)散装船 ▪ (4)冷藏船 ▪ (5)油船
▪ (6)液化气船 ▪ (7)滚装船 ▪ (8)载驳船 ▪ (9)集装箱船 ▪ (10)内河货船
48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队经济效应:
▪ 降低库存水平 ▪ 时间因素 ▪ 节省包装费用 ▪ 对小批量货物可节省运输费用 ▪ 减少货物损失和差错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 规划的本质与特征
3 规划的基本特征 公共领域内的规划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全局性。 2)前瞻性。 3)公众性。
10
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2.2 规划的本质与特征
2 规划的本质 (1)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公共领域内社会理性对市场理性的替代,是基于公众利益的资源 配置方式,是政府制定的能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目标的实现手段。
规划的功能是进行资源配置,目的是实现政府制定的能代表社会公众 利益的政策目标。
4
6.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构成
1 公路基础设施 2 铁路基础设施 3 水运基础设施 4 航空基础设施
5
6
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2.1 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 6.2.2 规划的本质与概念 6.2.3 交通运输的规划制度
7
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2.1 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
参见表6-1。
15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1)时间维的层次性 时间背景下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
16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2)空间维的层次性 交通运输规划按照空间背景范围可以分为全国层次、区域
层次和城市层次的交通运输规划。参见表6-2。
17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2)空间维的层次性 空间背景下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18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3)物性维的层次性
交通运输系统的物性维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即交通 线路和交通枢纽两个方面,其中交通线路可以分为运输通道、 交通干线和交通支线三个层次,交通枢纽可以分为国际性枢纽、 全国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三个层次。
22
6.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3.1 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 2.模式特点
BOT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 负担,减轻 政府的借款负债义务。所有的项目融资 负债责任都被转移 给项目发起人,政府无须保证或 承诺支付项目的借款,从 而也不会影响其融资信用, 避免了债务风险。 BOT项目 的参与人主要包括政府、项目承办人 (即被授予特许经营 权的私营部门)、投资者、贷 款人、保险和担保人、总承 包商(承担项目的设计、 建造)、运营开发商(承担项目 建成后的运营和管 理)等。
12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1)时间维的层次性 (2)空间维的层次性 (3)物性维的层次性
13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1来自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14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 交通运输规划的层次性
(1)时间维的层次性
交通运输规划按照时范围可以分为战略层次的长期规划、战间 背景术层次的中期规划和执行层次的近期规划。
21
6.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3.1 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 1.基本形式 BOT(Builder-Operate-Transfer),即建设-
经营-移交模式。在取得政府授权后,项目 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建设项目,并在与政府约 定的特许经营期间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和收 益支配,特许经营期满后将项目完整的无偿 移交给政府。
19
6.2 .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2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1)规划分级与分类规定 (2)规划主体与责权规定 (3)规划程序与要素规定 (4)资金保障规定 (5)公众参与和评价规定
20
6.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3.1 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 6.3.2 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OT) 6.3.3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
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
作为运输基础设施的道路、铁路、航道、车站、港口、机 场等固定资产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基础设施的特性,主要 包括:
1)社会公益性 3)商品属性 5)规模经济效应 7)沉没成本性 9)互补性与替代性
2)级差效益 4)不可分割性 6)投资于成本比重的不对称性 8)费用难以归一性
交通运输经济学
•第6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与 •运载工具供给
第6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与运载工具供给 6.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和构成 6.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4运载工具的效率与使用寿命
2
6.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和构成
6.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性
1 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指那些不能移动的运输设施,也称为 固定设施,主要指铁路线路、公路、车站、港口、河道、 机场等。这些固定设施只是与特定地理位置的运输市场有 关,在固定设施领域投资的投资一般只能增加特定地理位 置或区域的运输能力。
3
6.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和构成
6.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性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固定设施供给,它 的均衡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吗? 如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那么交 通运输市场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价格机制起作用的市场。 但实际情况却复杂的多。交通运输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一个最 大区别,在于交通运输供给是在固定设施供给与运载工具供给同 时匹配起作用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由于固定设施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交通运输供给的形成不完全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交通 运输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其中必然混合了政府 的作用。
8
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2.1 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
9
6.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的规划机制
6.2.2 规划的本质与特征 1 市场理性和社会理性
个人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众所周知的市场 理性。不加约束的市场理性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外部效应。
社会理性是为了平衡私人收益差距和社会福利而 出现的。规划是为克服市场理性的缺陷而出现的 资源配置方式。